•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神──道之作用

第二節、 神之又神為「重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隋思喜對於道及養身的說法合乎本文的思想體系。關於道,的確能說道與「神」、

「性」等者是同一的,是因為道在陳景元的思想包含一切的本末,所以什麼都是道。

因此在原則如此的解釋沒有大的問題。至於「養神」,陳景元「養神」的關鍵顯然在

「打掃心房, 虛靜心室」,就是息去「妄心」的修煉工夫。這思想在陳景元的原典很 明顯。

雖然什麼都是「道」,使用如此的解法太籠統,造成無法分辨各個範疇的本意。甚 至吳筠明確地區分「道」、「神」及「性」。因此如果要完整的解釋引文的思想內 容, 必須討論「道」、「神」及「性」之間的異同及思想脈絡,不則解釋沒有直接針 對原文的內容,反而缺少對於原典的見解。不能直接說:「這裡雖有將具體人心與神 進行區別的意思, 而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 神、 道、 道性以及心體都是同一 的」,而不證明為何是如此,要證明或者作論述,因為原文不涵蓋此義。如果是從一 個歷史角度說陳景元是繼承吳筠的思想傳統,恐怕歷史依據不夠,因為陳景元老莊注 僅引吳筠一次。5如果僅認為是思想上類似,那麼必須進行討論神性及道之異同。 是故 本文繼承與補增隋思喜對「神」及「養神」的解釋,以提出陳景元的「重玄」新詮 釋。而在其詮釋中,本文多闡述道、性與神的區分,說明「道」是變化之理,而

「神」是運形其理的作用。則「神」是照著道之理而生成一切,而「性」是身心察於 自然的本性。

上述是神基本概說之描述,神是道之作用,其作用是化陰陽不測為用,即時即 刻變化無形之理為有形之物。那麼在陳景元的思想脈絡「神」有很大的地位,甚至用

「神」詮釋老子全書的思想。下一節則闡述此點,及描述「神」在陳氏思想之層次。

那麼第二節則從陳景元詮釋《老子》之宗旨時以神為主之思想之神之又神。

第二節、神之又神為「重玄」

一、玄與神的關係

上述已解釋陳景元「神」的定義,說明幾點:1、神為陰陽不測之意,是一切的 本體的作用。神是化萬物的理則。2、神變化生死。神運行物質分分合合的交易軌 道。3、神是道生物的生生不息的作用。4、神之理是個「日用」的作用。神即時即 刻在生物,不斷地在重新神化同一之元氣為物質。接著以其定義,討論陳景元「神之 又神」的思想,闡述陳景元《老子》思想的核心,來補增前學者的貢獻。

陳景元老子注在〈開題〉中提出「重玄」來詮釋《老子》思想,本文從此開始探 討「神之又神」的涵意,再來討論正文論述「神」之處。陳景元在〈開題〉中詮釋老 子的宗旨說:

故下經四十有四章。此皆起自先賢,且仍舊貫,此經以重淵為宗,自然為體,

道德為用,其要在乎治身、治國。治國則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樸。

治身則圔其兌閉其門,谷神不死,少私寡欲。此其要旨,可得而言也。若夫視 之不見,聽之不聞,淵之又淵,衆妙之門,殆不可得而言傳也。故遊其廊麻

5 陳景元註解「建德若偷」說「夫建立陰德之人,不顯其功,畏人之知,故若偷竊耳。吳筠《元綱論》

曰:功欲陰,過欲陽,功陰則能全,過陽則易改,此之謂也。」。此為吳筠在老莊註解中唯一次的出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關於「重玄」或「玄之又玄」,陳景元在老子第一章不但用「神」解釋「玄之又 玄」,而且用「神」詮釋老子之道。陳景元說:

却謂之玄,玄之又玄

玄者深妙也,冥也,天也。所謂天者,自然也。言此無名有名,無欲有欲,皆 受氣於天,察性於自然,中和濁辱,形類萬狀,蓋由玄之又玄,神之又神,所 謂自然而然也。若乃通悟深妙,洞達冥默者,是謂有玄德也。12

玄是自然天,自然天是一切的元氣,也可說是自然之氣,所以說:「無名有名,無欲 有欲,皆受氣於天」是解釋無與有,精與形等皆受氣於天,天在此是指天上的氣。一 切受氣於天,而於天地交錯的自然之理中,各物考察各自本性。所以此本性於「中 和」的濁質(濁質受天氣)而化合各個萬物之形狀。值得注意的是,此並不是說是一次 就生萬物,是即時即刻天地之氣交錯而考察各個物體之性,並依此生物。所以萬物是 由於天地交錯的和諧,所以是天之氣考察性於自然而生物,且因為「玄」為天為自 然,是能包含氣之本末。是一切由於氣之中和生之,繼承天地在地,重複此氣之循 環,因此用此範疇解釋「玄之又玄」。再來陳景元加「神之又神」以解釋「玄之又 玄」及詮釋老子思想。「神之又神」是以上說的氣生成一切的變化者,是神照著道之 理,變化元氣之中和,生成一切,因此是「玄之又玄,神之又神」。陳景元修煉工夫 是人要透過性命雙修,修煉精氣至能通神之不二,如此就能通於元氣的神變,通達自 然道德之法則。

二、神之又神與陳摶思想關係

關於「神之又神」詮釋陳景元說是「重玄為宗」,前學者重視之處與本文不同。

前學者以陳景元所謂「重玄為宗」為陳景元屬於宋代重玄派的依據。因此學者提極多 種觀點例證作陳景元與重玄派等不同派別的聯繫。譬如前言中已論劉先生「道性」說 法,此特殊而不存於陳景元思想中的詞,是特用來表明陳景元與重玄派之關聯,為了 完成思想史流變的說法,提高道教在中國思想發展的地位。本文與前者不一樣,是討 論重玄之範疇在陳景元的思想脈絡中的意涵,及說明陳景元的「神之又神」說法之丹 道意涵。可如陳景元太老師陳摶所說的:

其四曰真空,何也?知色不色,知空不空,於是真空一變而生真道,真道一變而 生真神,真神一變而物無不備矣。是為神以者也。13

在第四空,心已經不執著於空色或物質的「名」,這是人修煉氣到能開始通和諧之

「一」變。如此身心中開始有「真道」。真道是「氣」流通的意思。氣開始流通則能 開始通「真神」,真神是變化之理,因此真神一變於身心,身心能開始通於一切物質 的理則。所以張廣保解釋此段說:「 真空為神仙之境界, 柤當於內丹道的煉氣化神,

12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1,

頁 8。

13李遠國:〈陳摶佚文匯編〉《道家文化研究》第 19 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年),

頁 3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形容為亢龍回首,實際上相當於內丹道的粉碎虛空之後的境界 。陳摶擇取佛教 五空概念來解程內丹修煉的五種境界,從兩者的深層義理根基來看,存在著會 通的可能性 。不過這種以佛會通之說,並非正統內丹道所倡導者,這也可看成 陳摶內丹道的特色之一。此外五空理論實際上也是一種陳摶內丹道的冹教說,

與鍾呂丹道區分鬼以、人以、地以、神以、天以等五以說有異曲却工之妙。19 所以張廣保認為四空是「氣化神」的內丹境界,而本文解釋第五空為神變氣。是體內 之氣有神而能相沖至和,體會一切的根本,或回首的意思。雖然陳摶使用佛教術語,

此思想內容還是屬於內丹的說法。陳摶的說法能同於陳景元「玄之又玄,神之又神」

之說,並為陳景元「神」概念解釋具有內丹修煉性質的依據。本文闡述陳景元「玄之 又玄,神之又神」說法在他思想各方面,以闡明其思想的內丹特質。

下一節探討陳景元對「神鬼」、「神帝」、神明衍生天地的說法。從大宇宙到小 宇宙,說明「神之又神」串聯性的特質,並證明陳景元「重玄為宗」的丹道意涵,以 發展前學者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