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精氣神之養神丹道工夫

第七章、 神──道之作用

第五節 : 精氣神之養神丹道工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第五節: 精氣神之養神丹道工夫

一、神明的體會

關於陳景元思想中的「神明」是指陰陽變化之沖和,來顯明道之神宗,及妙有道 的物質。而在陳景元思想脈絡,神明也是指一種境界,是個可體會的狀態。以下闡述

「神明」的體會,說明神明在陳景元丹道工夫中之意涵,陳景元在「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解釋神明的境界與體會說:

故有之以為冺,無之以為用。

此解上三事,明有無相資俱不可廢,故有之以為冺,冺在乎器也。無之以為 用,用在乎空也。夫器之為冺也,必存其外,外資空用而成。空之為用也,必 虛其內,內藉器冺而尌。故無藉有以為冺,而有籍無以為用也。無則却乎道,

有則成乎器。形而上者曰道。道,無形也。道雖無形,必資有,以彰其功。形 而下者曰器。器,有體也。器雖有體,必資無,以成其用。故器非道不能應 用,道非器不能顯功。亦如轂中有輻,器中有物,室中有人,咸因無以冺有,

因有以用無也。若夫治身,則神為存生之冺,虛為致神之用,故無能致用,有 能冺物,冺物在乎有,而致用在乎無,無者虛靜之謂,有者神明之謂也。神明 則妙有,虛靜則至無。妙有之冺,在乎存生;至無之用,在乎致神。存生致神 之冺用,不出乎妙有至無也35

陳景元的工夫主要強調「神虛」、「有無」兩者之間之和諧,是在使「有」通

「無」,而以無為用,因此陳景元說:「明有無相資俱不可廢,故有之以為利,利在 乎器也。無之以為用,用在乎空也。」「無有」在丹道工夫之下,形容修煉身心到通 達陰陽流變之神,使形體之元氣通於軀體,並以元氣為用來養生。空是指身心無阻礙 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阻礙就能通無之理則,而以無為用。陳景元再說如何達到空說:

「空之為用也,必虛其內,內藉器利而就。故無藉有以為利,而有籍無以為用也。」

在此陳景元描述他的工夫,是人要虛空內心,則是使心靈能夠通而不阻礙氣之運行,

是不拘執於「有」、或不執著在五官對於外界的慾望而動心,就能利用道之理則於身 軀,因此陳景元也說「無則同乎道,有則成乎器。」那麼道是一切的理或「無」,

「有」是一切的質,便陳景元說: 「形而上者曰道。道,無形也。道雖無形,必資 有,以彰其功。形而下者日器。器,有體也。器雖有體,必資無,以成其用。」所以 人之身軀是道之器,是個形而下之軀體。如果修煉其身心,可資無形之理,而同於 道。神是造化無形之理,照道之理則,生成一切。因此可知,我們的軀體的根源是

「無」或一切的理,但是因為陰陽氣之運行不平衡,則無法通神變化和氣之元氣的變 化之理、或道。因此要修煉身心,治身而養神,因此陳景元說:「若夫治身,則神為 存生之利,虛為致神之用,故無能致用,有能利物,利物在乎有,而致用在乎無,無 者虛靜之謂,有者神明之謂也。」治身是解開身心留滯氣之運行之處。「神」是元氣 變化之理,「神」是造化各種生命體的生死,所以在「神」從有生之利,所以要修煉

35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 年),卷 2,

頁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然的神化氣或神氣,而陰陽不能「不測」則有相沖,反而造成有病、有死。相對來 說:「人能清靜虛空,以養其神,不為諸欲所染,使形完神全,故不死也。」陳景元 定義欲說:心不因為境生欲(為欲所染),五臟之氣通達自然之運行──神氣,則是形 完神全之狀態──通道之作用。通道之作用是通生死變化之道,故陳景元說「使形完 神全,故不死也」。所以陳景元養神工夫是在讓神不廢於外求,以其養生,故又言:

「神所居者心也。人當忘情去欲,寬柔其懷,使靈府閑豫,神棲於心,身乃存也。

38」。

三、孚保神氣與一切合一之境界

陳景元認為體內的真水要能夠靜修靜持才能達到神旺,陳景元說:

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 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 變,啖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夫有干、越之劍者,柙而藏之,

不敢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 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却帝。純素之道,唯神是孚;孚而勿失,與神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倫。野語有之曰:衆人重冺,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 精。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 真人。

碧虛註:形勞精用,越分而傷性故也。水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身中真水亦 如之,若純粹靜一,動合天理,雖不鍊形而神已王矣。冺劍外物,尚知珍貴精 神。搖蕩而不收,得不謂之倒置乎?善攝御者可伴造化,善養素者孚保神氣,

故能混合冥一,通乎天理矣。野語四事,貴精為上,謂虛其靈府,圔其六鑿 也。質不為塵染,則素;神不為事撓,則純。體備純素,非真而何?39

陳景元的身心修煉的關鍵在維持身心的平衡,而如果身心之氣不平衡辛勞形體,而開 始耗用精或元氣。那麼傷害形體本性之緣故就是超過天理之本分或「越分」。所以維 持通達天理為身心修養其中主要條件,而通達天理與體內氣流變有關係。如果身軀本 身之真水「若純粹靜一」。真水是氣通於體內之水液。如果心不影響氣之流動,水液 中之氣能通於自然之法而成真或真水,如此就是「動合天理,雖不鍊形而神已王 矣。」則氣之流變合於天理或自然之神。這是一個完美之狀態,但如果是一般的修煉 者,需要「善攝御者可伴造化,善養素者守保神氣」,所以要學會依隨造化,要煉養 身心之神氣,神氣是指氣自然的平衡,回歸真水之狀態而冥合一切,則通達天理。那 麼不通達天理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外事而動心,所以需要虛其靈府,塞耳、目等六孔(六 鑿),則是不因為外界動情,如此能保守神,而軀體能純素而不阻礙氣,則真水能通於 體內。

38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9,

頁 105-106。

39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正統道藏》第 25-26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48,頁 1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陳摶亦討論真水,說真氣水,說明真氣水於體內流動之路線,何謂不傷身及至神 之狀態,說:

世人用之,而不知收取,氣候若差錯,萬般工力徒勞施。

孜排者,探上真氣水,孜於下元;探下陰氣水,運於上元,孜排各著鑪室,自 神化之功。若孜排不著去處,於身有禍。40

所以真氣水、或真水是心中之氣,而此氣如果運行到下丹田則為「安排」。而下陰氣 或腎中之氣,是從下元運行到上,因此張廣保認為陳摶對於上下丹田的氣之運行有特 別重視41。這是上下氣之運行和諧的意思,是由於其和諧養生,養生是身心能通氣之運 行,用虛無之氣安頓身心,故說:「安排各著鑪室」,使精氣通達上下,故致「神化 之功」,則有道而能通神。相對來說,不用此方法修煉身心,身軀中「安排不著去 處」或亂,則不能虛無氣之氣之運行,故於身有禍,就是會阻礙氣之運行,由此身體 產生傷害。所以養生之丹道,是在化腎中之虛無氣、或精中之和氣,以心火修煉精之 氣才能通「神化之功」,因此陳摶說:

朱雀調養生金華。

人以調伒,探上丹田玉泉中水,以心火修煉之,入下丹田,鎳之玉牢之關。玉 牢之關,冸有陰丹之法,自然冸生其魂,日月久深,自然色煥以結成,號曰金 池也。42

為了調和身中的精氣,要用心火修煉丹田中之水液,開通氣之運行。在此「別」的意 思是轉折,所以是轉折陰丹之法流,而自然而然魂生。則是從陰中陽生,則保持日月 (魂魄)的和諧(久深),如此身軀(色)能通神氣之自然運行,此等於上述說之「神化之 功」。是心火不因為外在的享受或喜怒,則不阻礙水液中的氣之運行,便由於精中的 元氣或虛無氣,運行到丹田,並調和軀體上的波動至於平衡。

此與張無夢說的意思一致:

十二時中子作頭,抽添運用勿停留。

法輸有象從南轉,神水無涯向北流。

詫女捉烏歸絳室,嬰兒驅兔上瓊樓。

但知孚一含元氣,莫問滄淇幾度秋。43

從張無夢說神氣流通於南北,指腎之氣通於下丹天於往上,而心中之能量由上而運行 到下。而因為上下之氣之運行和諧,故身軀能守「一」,而此一含有一切之元氣,則 能體會道之理,此就是精氣有神的意思,而從上述的說明,可知三者的思想為同。則 陳景元的神概念明顯於他的老師及太老師留下來的文獻。

40宋,陳摶:《陰真君還丹歌註〉《正統道藏》第 4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第 1,頁 221。

41張廣保《唐宋內丹道教》(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年),頁 273。

42宋,陳摶:《陰真君還丹歌註〉《正統道藏》第 4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第 2,頁 221。

43 宋,曾慥輯、張無夢:〈鴻濛篇〉《道樞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13,頁 2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涵蓋於變化,而變化之輪軸是神。人體的內外運行的控制台是「心」,神是變化的輪 軸,所以在五臟之神中,心之神是「神」。軀體的發展由於心,而變化的核心為神,

這是道之作用。是故,陳景元養神工夫,是在修掉心靈之慾望執著,用鍊形之方法,

讓軀體中之氣達到和諧。是修心養氣至有「神」,則是身心中有「神明」,體悟到陰 陽的相對沖和,通達能量在身心、五臟六腑、上下丹田的運行,而達到流變的和諧。

也就是,回歸於自然變化的平衡──神。

是故,陳景元以「神之又神」,詮釋「重玄」或「玄之又玄」,是表示陰陽和諧 之神,生天生地,清濁和諧之神,又生萬物。是人經過身心修煉工夫,用鍊形之命工 修煉身軀,用修煉心性之性命,讓身通達心之能量,而身心又歸回到自然之神化。是 體悟到玄或天之氣,自然變化的「神」(玄之又玄,神之又神),而成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