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挑戰與困難

認同了該計劃的理念,並不意味著這些受訪者便能夠具體實施慢食。他們的理念與 行動基本上不只面對餐廳的盈虧,其次更關乎在地、新鮮之食材如何取得?此外以消費 者而言,他們某種程度是被西方統一食品所豢養成長的,換句話說參與計劃之受訪者,

所提供與消費者的食物某種程度必須擔負著說服的使命,去重新定義何謂美味?何謂食 物之於人的價值與意義?受訪者在參與本計劃時,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及因應策略,於本 小節加以整理。

一、

妥協中求好

57

食材要盡量使用在地的、新鮮的,必須與在地文化有所連結。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食 材都能來自台東,甚或食材的出現是需要按著它的節令,因而受訪者參與計劃之初大多 必須進行某種程度的妥協。

對,因為黃豆還沒有辦法在地種。所以說我就至少在餐點上面都是盡量用在地的 食材。所以就這樣趕鴨子上來架參與了。那但是當時這設計者的菜單,我想既然 黃豆不能在地嘛,但是所有的食材都一定都還要是台灣生產的,就絕對不會用到 進口的食材 (D)。

對,就是黃豆的話還是要從西部來,大部分。那我就盡量的就是用一些東部的黃 豆。那這個事情的話,這個困難的話,我想有造成我另外一個思維,當然我最後 的目標還是希望在池上把黃豆種起來。可是我也覺得說,只要是黃豆,只要是在 台灣生產的黃豆,我都應該可以給予某種程度上的支持(D)。

除了台灣無法生產的黃豆之外,參與者盡量選取最好的在地食材。

就是盡量,所以說像米飯啊一定是用池上的啊。(D)。

二、小農之消極對應

為了獲得新鮮的在地及當令的食材,與在地小農合作是必要的步驟。然而在地小農 緣何要聽你的?

但是一開始提議黃豆的時候大家也都是不願意 (D)。

所以他們不認為這條路可行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來這邊將近一年的時候,是沒有農夫 願意跟我合作的(D)。

58

在地小農本身不也是熟諳於農事?何況小農亦有自己的生存考量。在地小農的意願不強 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受訪者所需之作物是否具有競爭力:

他們不認為黃豆的競爭力,那個價格上的競爭力能夠贏過進口黃豆,因為在台灣 就是,即使是慣行農法來種,黃豆的價格都還是進口豆的兩三倍(D)。

其次,則是慢食主張所強調的友善大地,某種程度亦在挑戰小農現有的農作,而結果可 能致令收入不穩定:

比如莧菜,在七八月時因為蟲害特別多,就需要噴灑農藥,若不使用,阿姨們就 會開始擔心產量不足會影響生計(G)。

成本會提高。就只能先選擇比較沒有蟲害的(G)。

由於小農之配合度不高,致令受訪者於計劃初期,於食材取得與經營之間陷入兩難。

這個經營上可能我餐廳會有一個改變,因為本來當時開餐廳的話,可能是希望就 是每天開著,就是常態經營這樣。因為我們這十二甲地就只有三個老農,我又希 望他們不要放除草劑,所以就變成我自己要幫忙去除草(D)。

對,人工不好請。然後所以變成我本來是做豆腐跟做餐點,但是又多了一個農地 的工作,所以變成我沒辦法常態的開門。那就改成預約制了(D)。

小農消極的態度,加上餐廳經營委實需要食材,致令受訪者必須自身投入耕種,如此難 免會影響及餐廳的經營,被迫必須改弦更張。

三、成本提高利潤下降

59

受訪者參與本計劃初期,最大的困難與挑戰在於成本升高、利潤下降。首先某種食 材設若有大宗進口的,若要使用本地的出產,於價格上自然會比大宗進口的為高:

要在不斷的實踐中。能讓我們的品質做得更好。再來成本方面還有一個,台灣的 黃豆、台灣的小麥還有我們池上得相對而言就比其他地方高啊(I)。

換句話說,在地食材之使用,於價格上是相對缺乏競爭力的。其次是食材取得,即或是 當季盛產時買下、屯放,如根莖類,依然會形成資金流動的停滯:

在這方面的話,如果是當季的,因為我們畢竟有固定使用的東西,像南瓜、番茄 是有固定的,如果成本來講的話,就是有可能它不是當季生產的。如果我們正在 當季生產的時候,我們如果把它提早購買起來屯放的話是沒有問題,就怕是說我 們沒有存放夠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傷腦筋,就要去到處去買。那時候真的就會造 成我們成本提升(H)。

況且這些在地農產品,價格容易因收成好壞而有所起伏:

比如說像今年的牛番茄就蠻便宜的,去年真的很高,我們那時候要買的都價位。

因為我們店裡面用的那個番茄麵包,就有使用到番茄,而且我們番茄乳酪這個麵 包賣得很好。因為我們那個冰箱要儲存的空間也有限,然後去年就真的有反映到 在成本。還有香蕉,像今年的香蕉也很貴,因為我們的蛋糕裡面有用到香蕉,今 年的香蕉都很貴喔,五十七、六十一斤。(H)。

至於天候的變化,如颱風來襲等、更是重要的變化因素。

成本提高它是規定它是看時間拉。他這個季節的東西,還有就是量產的時候就比

60

較便宜。或者是遇到荒災、雨災了。小農他們也是,他們相對而言他們也有他們 的成本在(I)。

換句話說食材成本不只較高,且難以掌握。一旦既有供貸之在地小農無法提供足夠的農 產品,則受訪之餐飲業者必須到處去蒐購農產品,會影響到料理的經營與提供。

後來是因為為了方便,因為我們不可能每次都是這樣,那我就會找我們台東固 定的,中央市場那邊。(F)。

我們是也是盡量找認識的一些小農,但是因為這個天災就沒辦法。就真的找賣菜 的菜商,或是賣水果的買,真的是相當的高。(H)。

當然也有的受訪者並不計較較高的成本:

成本上面我是倒覺得還好,因為如果真的有提高也不會提高太多。其實開這家店 有沒有,成本是一部分的考慮而已啦。並不會因為成本提高就價格提高。那消費 者的回饋其實是,他吃的開心是那種回饋,不是那種…… (B)

而從消費者的滿足處,認為是為提高成本後的另一種回饋;另外也有的受訪者因為食材 都是自已生產,成本即或升高也可以自行吸收;

成本來講因為供是自己的,是不花錢,其實實際上來講,衡量一下,其實成本 比一般會高,可是我們通常會講說,自己種的,賺自己的工錢,就是這樣。

(F)

秉持這樣成本觀念的經營者,基本上必須對經營效益之計算,幅度較為寬闊、不計較的,

61

是基於「自己種的,賺自己的工錢」的前提下得到滿足,不全然以利益為考量的經營者。

小結

由參與者所談及的這些挑戰與困難,一方面食材取得無法如受訪者的計劃;其次 是小農意願不強,然而這也是慢食主張的一種強化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的營造,

透過這些困難,不只小農需要調整以獲得商機,經營者亦需要調整,以製作出符合本 計劃要求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