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研究建議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結論

經由與慢食店家深入之訪談後,整理出本研究之結論共有三點,於本小節加 以分述之:

一、藉由慢食活動,串聯相同理念的店家與小農現已蔚成風氣

本研究之台東縣之「一個人產地餐桌」計劃,即是基於:消費者、產地以及餐桌此 三項個別因素。餐桌是餐飲業者與消費者的共同建構的領域,除了食物以外,亦以食 物為中介,交換著在地的文化脈絡;其次,消費者即或一個人亦可以自在的進行消 費,商業報酬之獲得不再是餐飲業者,用以衡量消費者之存在意義的唯一考量;至於 產地,所強調的是所提供食材的在地性:可以確保所進食的每一口食物,是為在地生 長,均有清楚身世,是真誠的食物。自2012 年起迄今,台東縣縱谷區的「一個人的產 地餐桌計畫」開始推行以來,執行單位從實際走訪田野調查,發掘願意接受慢食理念 的店家,一路陪伴、名廚課程教授、外埠參訪、觀摩學習、評鑑表揚,辦理「時令餐 桌節」、「台東慢食節」影響流風所及,不只是民眾熱心參與,一般餐飲業者來觀摩,

78

更吸引名廚(2008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2017 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世界頂尖調酒大 賽台灣區總冠軍鄒斯傑)來台東尋找在地特殊食材。尤其是由地方小農與慢食店家或 民宿業者於2017 年自主成立「台東慢食協會」,團結合作互相協力,筆者忝為協會理 事之一,以為這是台東推行慢食運動以來最令人感動的成果(附錄六)。

二、藉由慢食理念的實踐,參與者更能面對困難與挑戰

最源頭的飲食文化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挑戰與成就。不管是 料理也好,飲品也罷,眼下大家能做的,就是運用現有資源盡力擺脫困境,走出窠 臼。回過頭來,我們只是希望大家每天喝的、吃的東西品質都能再提升。慢食觀念之 所以能夠風行草偃,公部門之投入起了帶頭作用。而此帶頭作用影響所及是一種理念 與行動的雙重結合。由訪談當中,吾人可知計劃參與之初,受訪者帶著不同的目的與 動機參與、對他們來說,慢食的理念之外,能夠持續經營是為最大的目標。然而具體 實踐,甚或遭到困難之後,消費者對慢食餐飲的回應,諸如無法客人一上門即時端出 菜餚而必須進行預約;食材有限以致無法於假日一併供應,甚或必須平日前來方才能 夠有機會享受。這些模式亦復打破了以往旅遊的「規矩」:趁著假日好好賺一筆,平日 關門。餐飲業者發現原來消費者亦復厭棄了長期旅遊業者所標誌之旅遊模式,並願意 為了享用「好的、潔淨的、公平的」食物,走向部落、深山及海濱,消費者的回應對 餐飲業者而言,是一種對他們用心經營及餐飲美味的肯定,也讓他們理解了何謂「慢 食」,以及「慢食」的商機所在。

同樣的對消費者亦是一種教育,餐飲店家或民宿業者所強調之慢食活動,標誌著

「到此一遊」之膚淺旅遊模式,並揭示著全新旅遊方式的來臨。外來的旅客藉由

「吃」可以深入台東的歷史背景與人文脈絡;台東在地的居民,也能透過「吃」,更加 了解自己所居之處的多元風土飲食之美。

三、藉由慢食之理念,促使台東開發以慢食為旅遊之目的

79

80

亦是對全球化下之在地意識被削弱的一種反思。

若能以台東縱谷地區多元族群文化的豐富性,因著「慢食評鑑」產生出的慢食店家,

由台東縣政府掛保證,委託旅遊業者、縱谷各鄉鎮社區協會設計多套「在台東的餐桌上 旅行」這樣的慢食遊程,這不也驗證了日本推動地方創生、社區設計第一的專家山崎亮

(Yamasaki Ryo)所說的名言:「與其有一百萬人造訪,卻只各造訪一次,不如成為一個 一萬人願意造訪一百次的地方。」嗎?(山崎亮,2015)

其揭示著全新旅遊方式的來臨,外來的旅客因為「慢食」可以自由選定某一族群主 題,進行部落飲食探索品味,抑或選定某種當季食材來深入台東的風土民情與人文脈 絡,因此「在台東的餐桌上旅行」可以一來再來,成為旅遊台東的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