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工具、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第三節、 訪談進行流程

考量到受訪者均為餐廳經營者,他們平日自有自己的生活步調,因而希望能用最 短的時間達到研究目的,但是此最短的時間的訪談是高品質的經験的汲取,何況筆者 對學術研究之訪談亦在學習,無法採用依恃研究者本身導引的「非正式的會話訪談」

的進行,是以決定以「一般性引導式的訪談」來進行訪談。其間筆者不只要擬定受訪 名單,同時要準備訪談題綱,讓受訪者可以事先準備,但不致於流於制式的回答。筆 者也希望藉由自己的長年參與,在訪談中給予這些具有理想性的團隊一些支持與鼓 勵,並扮演一個經驗與意義催生者的角色。

第三節 訪談進行流程

有關本研究在訪談進行流程的設計上,本小節加以說明。

一、 擬定受訪者名單

受訪者名單及其相關背景的挑選,筆者是以三個條件來邀請。其一是都有獲得慢

33

34

訪者碰面時,預先了解他們的意願。經過時間等考量後進行篩選,最後確定了受訪者對 象後,正式發放訪談同意書。訪談同意書中載明訪談時間,訪談目的,以及受訪者的相 關權利義務等,訪談同意書亦於附錄一。

四、 研究者角色

在質性訪談當中,研究者的角色極為重要。首先他是負責資料蒐集的工具。

Patton(1990)認為對同一主題,訪談者可以從經驗/行為問題、意見/價值問題、感受問 題、知識問題、感官問題及背景/人口統計學問題等六種角度切入發問。(王文科,

2002)也因此研究者的訪談經験與問題的切入點相對的重要。

其次研究者也是受訪者資料提供時之催化劑。Johnson (2002) 認為深度訪談中,研 究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研究問題,深度訪談的目標;並從訪談中探求深度的訊息和深度 的理解。而所謂深度理解的意涵是:(一)訪談者必須有同理心,持有和該成員有相同 層次的理解;(二)必須超越通識的感受,探索其潛沉在表象下所隱含的深層意義;

(三)深度理解部份出自對通識的假設,部份出自研究者的理解;(四)可以捕捉受訪 者對某些活動、事件、文化及事物所表達的多元觀點。(王仕圖、吳慧敏,2003)

筆者從一開始與教授討論研究之進行,即開始進入自己做為一個研究者的角色。由於 長年參與慢食運動之相關推廣,研究者難免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且由於筆者又是「一 個人的產地餐桌」餐廳的評選之一,這些都致令筆者與受訪者呈現某種程度的關係不對 等,甚至可能會因此妨礙受訪者的深入談話。是以筆者必須讓自己的官方角色盡可能的 降低,而轉換成一種學術研究者的位置,以謙遜、感恩及尊敬的心態,來面對這群實踐 慢食運動的受訪者。

五、 訪談進行

訪談進行中,要注意事項如下:

(一)由於受訪者均從事餐飲工作,日常生活極為忙碌。研究者必須依約定時間、

35

地點抵達,且訪談必須聚焦於研究,切勿有太多問題之外的寒暄;

(二)由於整理逐字稿需要,必須錄音,這點在約訪之初即已告知受訪者,訪談進 行之際,筆者會再度讓受訪者知道錄音之事,但將錄音之手機置放旁邊,以 免干擾到受訪者的心情。

(三)手機設定為勿干擾,避免因來電鈴聲而干擾到訪談的進行,同時也象徵著對 受訪者的尊重。

(四)在訪談過程中,筆者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個學術研究者,以專心、傾 聽與同理來回應受訪者,有時適時加入一些導引,來鼓勵受訪者暢所欲言。

(五)訪談邀約時即以告知訪談所需時間,必須於時間內結束訪談,因而對訪談題 綱之掌握極為重要。

有關本研究之第一手資料蒐集流程,主要在確定資料蒐集的信效度並當事人 意願之受到尊重,是以訪談之施行流程,製圖呈現於下。

36

圖3-1 訪談處理步驟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