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回答前述研究問題之前,研究者需先釐清專業學習社群的相關概念,以作為 研究過程中的良好基石。因此,接續要探討的內容分為四節,依序為專業學習社群 的背景與定義,以明確定位專業學習社群之脈絡;專業學習社群的相關理論,以汲 取相關專家學者之見解;專業學習社群的國外相關研究,以掌握專業學習社群之發 展趨勢;而最後第四節的內容,將討論臺灣本身的專業學習社群現況。

第一節 專業學習社群的背景與定義

壹、 專業學習社群的背景 一、 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源起

在杜威《民主與教育》一書中提到,基於人類追求永續生存的需求而產生社群 生活和教育活動。因此,教育依據社群過往的生存經驗,協助社群成員適應當前生 活並且嘗試解決問題,從而使經驗成為個人和社群不斷更新、修正的基礎(萬家春,

2016)。而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起源於美國 1980 年代。當時美國的校園問題層出 不窮,包含居高不下的學生中輟率、教師與行政人員態度被動消極,以及複雜難解 的班級經營問題,都讓學校在推動政策上遇到許多阻礙,所以專業學習社群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簡稱 PLC)成為學校變革的有效模式(Huffman

& Hipp, 2003)。再者,Senge(1990)進一步提出,若一個組織要在知識經濟時代 下生存,就必須要持續提升知識管理與運用的能力,並促使組織成為一個學習型組 織。此項發表同時影響到教育界,也為專業學習社群提供更清晰的發展方向。

二、 專業學習社群的國外發展歷程

Hargreaves & O'Connor(2017)歸納出專業學習社群的三個轉向時期。第一時 期關於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概念,為以下三點:專業學習社群是教育工作者承諾要

分享學生學習的願景與發展、專業學習社群會用探究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且是問 題解決導向、專業學習社群的對話會更直接與深入且會有符合需求的回饋。此一時 期的特點,可以安大略省南部的某所高中為例:教師會與學生共享責任、共建藍圖,

並且透過教師間互相提攜的氛圍下共享課程,即便教師臨時有狀況無法授課,也會 因為是共同開發的課程、教師之間彼此了解學生狀況,而可以互相協助。

第二個轉向時期,主要核心特點是透過政策力量,並以短期學業表現為目標來 進行標準化測驗。其主要特點為以下三點:聚焦於學生特定的學習目標上,而教師 制定可以立即改變的措施、促使教師合作公共化、注重學習與成就的結果,藉由評 估和有效數據來促進教學與學習。如此教育風氣,明顯限縮了教師自主性,以及缺 乏充裕的時間讓教師們去探究與實踐,而安大略省的專業學習社群在此時期也難 逃此一迫害,因強大的政策力量縮減了教師在教室外可運用的時間,甚至摧毀了上 一階段所構築的教師夥伴關係。

因為第二時期的壓迫,促使第三個轉向時期更為重視合作探究的系統文化中,

並且確實深入發展全面性的學生學習。再以完整經歷第一、二轉向時期的安大略省 為例,KP 學區(Keewatin-Patricia School District)是一個極度寒冷、離首都很遠的 法語區,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混血與因紐特人,而冰上曲棍球是當地最著名的運 動。當地教師們發現,在課業表現習得無助的學生,在溜冰場上卻發揮驚人的成就,

且當學科課程連結到冰上曲棍球時,學生會更有意願參與課程。另一方面,學生認 為:「冰上曲棍球的研究課程,幫助我擁有更多自信」。因此當地教師體認到,若 要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就必須要融入當地文化脈絡中。由此實例可歸納出專業學 習社群第三個轉向時期的特點:藉由教師領導,以選擇貼近當地文化與學生學習相 關的教學活動、專注在學生所有的發展面向,不只專注在認知學習與學業成就上、

教師間的專業對話,強調去討論實踐背後更深層的問題。另一方面,第三個轉向時

期由教師領導的轉變,並不代表完全屏除校長的角色,有時校長也會運用專業來主 導對話。由上述可見,在第二階段轉向第三階段的過程中,當專業學習社群深入當 地文化脈絡,並且連結學生需求,專業學習社群就不會再受到第二時期政策力量的 限制。

貳、 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 一、 專業學習社群的意義

在了解專業學習社群的意義前,需先釐清「社群」、「學習社群」與「專業社 群」的概念,後續再進一步探究「專業學習社群」之意義。社群(community),

是指具有共同目標、理想和承諾的一群人,成員間會互相分享知識、經驗和情感,

並產生歸屬感與認同感(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

即是一種採取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透過平等的溝通與分享來促進個人成長,同時 也促進團隊的學習成長(張淑珠、陳世佳、林啟超,2008;Sergiovanni & Pruitt, 2003)。 專業社群(professional community),是指社群中的夥伴共同專注在專業工作上,

強調相互支持、對話與合作,致力於專業發展以提升工作效能(林瑞昌,2006)。

而本研究的研究重點—專業學習社群,其意義為一群專業工作者所組成的學習與 成長團體,內部成員基於對專業的共同信念、目標,為了促進服務對象的最大福祉,

抑或是專業效能的提升,而透過協同探究的方式,致力於精進自身專業素養,以持 續達成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和卓越,且舉凡社會之各行各業均可自發性組成之(教 育部,2009)。

二、 專業學習社群的特點與內涵

專業學習社群即為專業合作主義(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ism)。專業合作主 義是有關於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如何轉化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深入 對話、回饋與探究,且相關的工作任務是需要鑲嵌在學校文化中,以回應學生文化、

教師文化與社會文化。另一方面,專業合作主義並非是教師附屬於校長的權威之 下,但也不是去對抗校長權威。在校內的部門之間、跨校之間與學區之間,是一個 共同造就改變的合作氛圍,其中Hargreaves et al.(2017)對這樣的專業合作方式,

提出圖 2-1 十項專業合作主義原則(The ten tenets of 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ism):

圖 2-1. 專業合作主義十項原則

資料來源:修改自Hargreaves, A., & O’Connor, M. T. (2017). 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ism, 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An Initiative of Qatar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www.wise-qatar.org/2017-wise-research-

collaborative-professionalism

詳言之,專業合作主義的十項原則說明如下:

(一) 集體動能(

collective autonomy

集體動能重視教師的專業判斷,較獨立於由上而下的組織權威,多是依賴同為 教育工作者的夥伴們,因為教師的工作是彼此間的回饋、激發與協助。

(二) 集體效能(

collective efficacy

團隊中的夥伴都相信「共同可以造就改變」,並且堅信集體的作為可以對學生 有更好的影響。

(三) 共同探究(

collaborative inquiry

共同探究並非與教學分離,而是鑲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會一 同去發現問題、探討議題,以改善他們正在進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