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社群成員的故事

第六節 方法引導師的故事

「我真的要訪談這位老師嗎?」我心中對方法引導師的第一句描述就是如此。

最快回覆我電子郵件、最快與我約好訪談地點、最早開始的第一個訪談,就是方法 引導師了。當我還在與緊張情緒搏鬥的時候,方法引導師分秒不差的走進了咖啡 廳,一種與網友見面的不安感突然渲染開來,但忐忑不安的主因是來自於接下來要 展開的敘事訪談。在初次見面就要讓對方敞開心房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實則是一 個艱難的過程,可是我卻發現眼前遇到的首要挑戰其實是不苟言笑的方法引導師。

直截了當、單刀直入的說話風格,迫使我當下的用詞極為謹慎與精簡,就擔心多說 了一個形容詞,恐怕就失去這一次寶貴的訪談機會。於是,我在心中不斷地翻找能 夠分析方法引導師情緒的工具,在一邊揣測情緒的同時,另一邊更忙碌於透過換位 思考來讓應對進退皆得宜。好不容易把話筒拋給方法引導師後,隨即卻是海量的回 答內容向我撲過來,在我來不及寫下內容重點的時候,訪談的話語權又回到我的身 上。如此緊繃的情緒,就在我逐漸了解方法引導師後漸漸消失,如他所說「其實學 生第一眼看到我會覺得我很兇,如果我沒表情的時候會很兇,但上我的課之後他們 會知道我都不兇的,因為我是不太罵人的,因為其實我脾氣還不錯,像是不管怎麼 樣我都會等他們,好好的跟他們說,我還蠻有耐心的(訪方法引導師,20191015-2)」。確實,在與方法引導師更加熟識後,發現他會用盡各式各樣的策略方法來 協助學生學習,以及跨校社群的夥伴們。

壹、 個人層次的學習

一、 獨立學習是從小的必修課題

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是形塑一個人的關鍵要素。在方法引導師的成長歷程中,

「獨立」是他一直在學習的課題,也因為如此,當方法引導師在面對各種新挑戰時 都能夠自有辦法的迎刃而解。

我們家是賣甜不辣的,所以我從小就要幫忙賣,我就擺過路邊攤那是我媽的攤 子,所以學新的東西是因為從小就要做,這是你的生命,然後我主要負責的工 作是,我媽負責賣甜不辣,所以我就要去菜市場把甜不辣拿回家,我小學就會 去菜市場,然後坐公車回家交給我媽媽,然後我會去環南市場買蒜頭、辣椒、

菜頭之類的,所以從小就會獨自一個人去完成這樣的事情,大概我國小就是在 做這些工作,三年級開始去市場批貨,所以從小就在做這些事,那你還有什麼 困難的?(訪方法引導師,20191015-2)

從小練就的獨立性格,讓方法引導師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所以他 在高三就決定要當老師,原因在於「我是比較喜歡跟人相關的工作,所以高三就決 定以師大為目標一路到現在(訪方法引導師,20181102-1)」。由於方法引導師獨 立自主的個性,讓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往老師的職涯前進,當他發現自己缺乏哪些 能力時,就會展現自主學習的態度去尋找相關資源並且學習。舉例來說,高中階段 的方法引導師具備熟捻的批判思考能力後,他卻發覺即使再怎麼擅長批判現況,依 然無法解決現場實務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他在大學時期除了修習物理專業,也同時 增進心理諮商技巧,於是當我好奇為何要跨域學習諮商技術,他便說:「我本來就 是要去學諮商啊。我是台北市的孩子,建中的,你想想看一個十八歲建中的孩子,

批判思考能力已經很強了,整天都在想哪裡不對哪裡不對,我當然知道我的問題,

但我很會講,演講也是很會講,還參加過辯論比賽,然後學姊問我說要不要參加言

辯社,我說不用我夠會辯了,因為我知道如果到了第一線你再怎麼辯都沒有用,所 以我本來就是要去學這些東西,怎麼去教學生觀念(訪方法引導師,20191015-2)」。 由上述可知,方法引導師以成為老師為志向後,他認為透過實際方法幫助學生學習 是最重要的事情,並且強調所有技能的學習都要轉換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常在說輔導老師學那麼多學派,但他們是真的會用嗎?因為你要輔導學生,你 只要學其中一派就好了,但我們臺灣教育讓輔導老師學那麼多,卻沒辦法有一個工 具去處理個別問題(訪方法引導師,20181102-1)」。從中可以發現,方法引導師 一再強調老師的角色就是能實際解決學生問題的人,為了讓自己有能力處理各種 學生狀況,方法引導師從小獨立學習的性格促使他持續向各種領域學習,「…這些 都沒人會教你的,你要自己想辦法學會,而且要學的很精,平常就要花很多時間去 學。這也是我覺得在跨領域學習上很好的地方,因為我從小就願意去學新的東西,

所以我都可以做得比較好(訪方法引導師,20181102-1)」。所以,方法引導師從 小養成願意學習新知的個性,讓他日後在教育界擁有與眾不同的跨領域能力。

二、 無可取代的跨領域能力

跨領域,一直是教育界常常討論的議題,像是學生的跨領域學習、教師的跨領 域課程設計,以及師培生的跨領域人才培訓等,不禁讓人好奇「跨領域」的重要性 與目的到底為何。本身的專業橫跨心理諮商與物理的方法引導師,簡單明瞭的說出 跨領域的用意就是「你為了要完成事情,必然就會跨領域,像是你為了要把物理教 好,你要會表達,那你有沒有學演講,你的音調、咬字、起伏、頻率跟說話的邏輯,

你的講話好不好笑、有不有趣,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不只講話,像你要編學 習單,要不要會排版美編,很多老師都只用 word,很可怕的(訪方法引導師,

20181102-1)」。此外,方法引導師提到關於跨領域的能力跨度,如果有勇氣跨越

到對自己來說最困難的一方,即使在那領域不是頂尖專家,但只要回到原來的領域 裡就會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跨領域人才。

你是讀文科的,一旦你可以跨到物理科,你所有都可以跨了。又例如像語文跟 地理,與其什麼都跨,不如集中精神跨到最遠的那一端,再來你要跨地理就沒 問題,因為那是能力問題,所以我對於跨領域的看法,就集中精神去跨最遠的 地方,然後讓自己兩種能力都具備,再來其他事情你就很好學。可是這是最難 的,以理科來說要去跨「感覺」是很難的,所以你需要去花更多資源去處理好,

但不用多,不要去想說要跨很多個,跨一個很難的就好了。(訪方法引導師,

20191015-2)

…我要談的是勇氣,譬如說我在學溝通 202 的時候,我有勇氣去學,就是說如 果把自己丟到跟你相反的那一群人,這時候你不用第一名,只要你有勇氣去學 那就 ok。你回到原來的地方你還是第一名,然後回到理科就沒有人會輔導,

所以這是另一種思維,雖然你在那一群是弱勢的那一端,但你只要保持積極的 學習就很好,這是我覺得跨領域的主要精神,你只要這件事過了,就不用太擔 心,因為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訪方法引導師,20191015-2)

綜上所述,跨領域的目的來自於自己想把一件事情完成好,而跨出舒適圈的距 離如果越遠,即便在另一個陌生領域裡無法成為翹楚,但本身具備的能力在原來的 圈子裡早已無人能及,因為這樣的跨度創造了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事情,就像是方 法引導師所說的:「…我在課程跟互動設計中間創造出一個很會做課程互動設計的 人,然後我會拍影片,我還能自己把它拍出來,所以我又多了一個完全沒有人會的 能力(訪方法引導師,20191015-2)」。因此,關於跨領域的見解,方法引導師認 為其中的勇氣是最難能可貴的,如果在跨領域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讓自己跨到最 遠、最陌生的另一端,那本身就會創造出無可取代的才能與位置。

三、 教育的專業在於轉化

高中時期就立定志向要成為老師的方法引導師,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對教育 專業有許多深刻見解。首先,他發現在物理界中沒有教育專業背景的人,存在著輕 蔑教育專業的情況,他說「…其實高中物理老師都自視甚高,有個學長就說:『學 物理的都不懂科學教育』這是當然的,因為學物理的怎麼會懂教育,然後他又說:

『學科學教育的不懂物理』我就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因為我也有學物理,不可能有 人只學科學教育沒有學理科專業,你不能把你對科學教育的無知當作我對物理無 知。所以可見他們對教育的歧視是可見一斑(訪方法引導師,20181102-1)」。由 於方法引導師從大學時期到研究所都浸潤在師範院校的體系中,所以相較於單純 物理專業的老師,方法引導師對教育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我讀師大物理系、科 學教育研究所。科教所很多都是在讀教育的東西,我覺得在科教所才有學到怎麼教 書,物理系的教程都太簡單,能用的不多(訪方法引導師,20181102-1)」。舉例 而言,他能夠把教育的語言轉化成物理界聽得懂的語言,原因在於方法引導師懂得 教育界的專業術語,同時又了解物理界的說話方式,所以自然而然地成為兩方的轉 化者。

…我會幫他翻譯,不是那種翻譯,像是國外文獻過來的教育理論,我聽得懂,

可是物理老師聽不懂,所以我會把它轉化成物理老師聽得懂的語言,尤其是那 些物理老師很笨,我那個學弟每次都講:「那個學長,那些話我都聽不懂」我

可是物理老師聽不懂,所以我會把它轉化成物理老師聽得懂的語言,尤其是那 些物理老師很笨,我那個學弟每次都講:「那個學長,那些話我都聽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