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楔子:來時路的反思 

這篇研究論文的寫作動機,與筆者基督徒的背景和成長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 係。筆者生長在一基督徒的家庭中,自幼以來,信仰即是筆者生活和學習過程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即便是在懵懂的青少年階段,信仰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形塑 了我的價值觀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模式。而在與環境和他人互動的過程中,信仰之 於我的意義,又一次次的被更新、被強化。

筆者國中就讀於台北市的一所公立學校,國二升國三的那年暑假,正值叛逆 期的我,和班上的級任導師起了衝突。當時的我失去了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早上 到了學校以後便尋思何時能趁機逃出校園,去作我想做的事情。我和父母提出了 轉學的請求,父母也應允了。但是父母帶著我遍尋台北市的各所國中,卻沒有一 所學校願意在升國三的暑假收留我這個問題多多的學生。然而此時,卻有一所基 督教學校對我張開了歡迎的雙臂,那就是位於台北市石牌的私立奎山中學。

一進到這所學校,我能明顯感受到其中與一般公立學校相當不同的氛圍。在 這所學校中,每堂上課前都會有同學帶著班上的其他同學一起禱告,中午用餐時 我們不僅禱告謝飯,也藉著禱告將即將到來的各樣考試交託給神,祈求神使我們 在壓力中仍有喜樂和平安。學校中的許多老師不僅是專業的教育人員,也是虔誠 的基督徒。當同學們將學習或生活中的困難告訴老師時,老師不僅給我們知識上 的幫助,也嘗試用聖經的話來開導我們。對於學生來說,老師不僅是課業上的導 師,許多時候也是我們生命與信仰的導師。這個環境對我而言是既陌生又熟悉 的。陌生的是,我從未曉得信仰與學習可以有如此密切的關係。熟悉的是,學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的宗教活動(禱告、唱詩歌、讀聖經)其實都是我在家中和家人們每天都會從事 的活動。學校中的宗教氛圍使我時常感受到一種如同家庭般的溫暖和安定感。而 在這樣一種溫暖和安定的環境中,我課業上的學習也逐漸的步上正軌,在隔年的 高中聯考中,也順利進入了理想中的學校。

高中雖然是一個相對自由而開放的環境,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階段中,

我屢屢面臨了信仰與課業學習以及世俗教育環境的衝突。直到如今,我還記得自 己如何在生物課上與老師激動辯論進化論的可信度;我也記得當時最不喜歡的就 是數學課,因為數學老師總是愛在課堂上講幾個不入流的黃色笑話。當同學們聽 得樂不可支時,作在前兩排的我總是覺得尷尬和困窘。除了我之外,班上另有一 位同學是虔誠的摩門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徒。這位同學待人友善,與大 家相處的也十分融洽,但是他也嚴格的恪遵摩門教的各種生活戒律,例如絕對不 碰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英文課上老師播放了一部影 片,其中有許多裸露身體的鏡頭,正當大家看得入神時,只見這位同學站了起來,

悻悻然的走了出去,再也沒有回來觀看影片。雖然大家都訝異這位平時個性溫和 的同學,此時怎麼會突然生氣了。我和他的宗教信仰雖有不同,但是我能理解,

他這種看似與眾不同的行徑是出於他的宗教信念,也對於他的堅持感到佩服。在 許多方面,我和這位同學所面臨的是類似的困境。那就是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忠於 我們的宗教信仰,但一方面也希望能和老師以及同學維持良好和睦的關係。但是 學校世俗的教育環境和課程卻常把我們帶到一種兩難的處境之中。

進到大學以後,我開始參與教會中的一些服事,學習照顧較為年幼的信徒。

記得有次偶然聽到一個消息,說教會中有一群青少年,因學校將當時相當風行的

「達文西密碼」列為指定閱讀教材,要求學生讀完整本小說,並撰寫讀後心得報 告。而這群青少年讀完了這本小說以後,許多人都漸漸的不來教會聚會了。青少 年們的父母也是多年在教會中聚會的虔誠信徒,看到自己的孩子與教會漸行漸 遠,心中十分憂心,因此便請我們這些在教會中的大學生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身分與他們的孩子談一談,希望能挽回他們。在我與這些家長接觸的過程中,我 親身體會到了父母親對於孩子們能夠認同他們信仰的深刻期待,也感受到孩子們 因著學校教育作出棄絕父母信仰的決定時,父母心中的焦慮和痛楚。這群父母其 實並不敵視公立學校的世俗教育,反之,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中有最 好的表現。但是同時他們也希望孩子在追求課業上的進步之餘,也能維持對於信 仰的熱誠,只是這樣的期待卻落空了,只因學校選擇了一本似是而非、扭曲歷史 (但又自稱書中內容皆屬史實)、敵視宗教的小說作為閱讀教材。

二、宗教與世俗教育的衝突:國內外的案例 

如果我們拉開視野,便會發現宗教與世俗教育的衝突並非偶然的現象,事實 上,這樣的衝突已經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在世界各處上演。

1.法國:回教頭巾與世俗主義

以法國為例,回教女童可否在公立學校中戴頭巾(headscarf)的爭議已歷時 20 餘年之久。1989 年,在巴黎近郊的一處城鎮中,有三位回教女童因堅持戴頭巾 上學,而遭當地教育機關禁止到校上課。1法國最高行政法院隨後作出解釋,認 為雖然國家教育必須堅守世俗主義(laïcité)原則,但仍需要尊重學生表達並展現 其宗教信仰的自由。2雖然此一爭議透過法院的解釋獲得解決,但是主流輿論中 仍然對於回教徒戴頭巾的動機多所質疑。許多人認為堅持戴頭巾的回教徒並非真 正的法國人,他們既不想要融入法國社會中,也不願接受法國的價值觀。3

直至2003 年 4 月,時任法國總理的 Raffarin 接受媒體訪問,強烈主張應立

       

1 Jeremy Gunn, Religious Freedom and Laïcité: A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2004 B.Y.U L. Rev. 419, 454 (2004).

2 Id. at 455.

3 Id. at456.

在美國,基本教義派基督徒(Fundamentalist Christians)也多次主張公立學校 中的世俗課程侵害了他們的宗教自由,其中首要者即為「進化論」的教導。基本 公立學校教師教導進化論的法律宣告違憲。1987 年的 Edwards v. Aguillard9一案 中,法院也將路易斯安納州的「平衡對待法案」(balanced treatment statute)宣告違 憲。路易斯安納州雖然沒有直接禁止州內的公立學校不得教導「進化論」,但是

15 Epperson, 393 U.S. at 113 (Black J., concurring in the result).

17 參見錫安山全球資訊網http://home.zion.org.tw/zion/chinese/eh/eh_01_distort.html (最後造訪 日:2010 年 6 月 25 日)。

18 參見新約教會傳單「伊甸家園、神國教育」。

19 本條文於民國99 年 1 月 27 日修正為:「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國民教育階段 得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其實驗內容、期程、範圍、申請條件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 則,由教育部會商直轄市、縣(市)政府後定之。」

分,http://www.mujen.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3&Itemid=55。

(最後造訪:2010 年 6 月 28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內容及程度,使其子女享有與一般學校學生同值之教育。」29

筆者認為,張源泉的研究在宗教與國民教育之關係的探討上立下了一個良好 的基礎,而筆者原則上也贊同張源泉在個別問題中的結論。但是整體而言,筆者 認為在此一領域中仍然有些空白之處亟待進一步填補。第一,張源泉的研究著重 在國民教育階段中的「宗教教育」的合憲性,也就是如何教導宗教,以及其憲法 界限為何的問題。但筆者欲深入了解的是:究竟在國民教育階段中應如何確保宗 教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說,「宗教教育」可能只是確保宗教自由的一個手段(逾越 界限時可能形成戕害宗教自由的工具),為了在國民教育階段中確保學生和父母 的宗教自由,除了「宗教教育」之外,還有哪些層面的問題是值得納入討論的?

第二,張源泉的研究較為偏重法理論述與制度分析,但是作為「受規範者」的宗 教學生與父母的觀點似乎並未在其中被凸顯出來。他們在國民教育階段中有什麼 樣的需求?可以主張什麼權利?筆者希望以此為基礎,來思考國民教育的法令規 範與實踐應作出何種相應的調整。

總的來說,筆者撰寫這篇研究論文的動機,除了受到筆者個人成長經驗的影 響,希望能與個人的成長經驗進行對話,也期待能更深入的理解宗教與國民教育 的衝突,並從憲法基本權利的角度作出評析,以充實國內學界在此一研究領域中 的討論。

       

29 張源泉,前揭書,頁 1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