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节    独特的艺术与独特的工具

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其所以成为独特的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 工具。所谓独特的书写工具,主要是指“ 文房四宝” ——笔、砚、纸、墨。

佳作既成,再缀以印章,精心裱装,更是珠联璧合,锦上添花,凡此皆属艺 术客体。更重要的是艺术的主体——书写者的学识修养、气质和功力。“ 心者、

帅也” ,只有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只有以修养领字,以气质和神韵领字,

才能有珍品问世。

“ 文房” 之名,始于南北朝时期(420—589 年)。当时所谓文房,是指 国家典掌文翰之处。唐、宋以降,文房则专指文人书房而言。南唐后主李煜,

雅好文学,收藏甚丰,今见其所藏书画,皆押“ 建业文房之印” 。北宋雍熙 三年(986 年)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砚、纸、墨“ 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 阙” ,于是撰《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纸、墨谱各一卷。由是,

文房有四谱之名。南宋初,叶梦得撰《避暑录话》谓“ 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宝” , 故《文房四谱》又称《文房四宝谱》,以笔、砚、纸、墨为文房所宝用。

古语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对文房四宝十分珍爱,曾 赋予它们以各种典雅别致的代称,颇多趣闻轶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甚至把 文房四宝人格化,成为他的四位友人,以毛颖指笔,陈玄指墨,陶泓指砚,

褚先生指纸,可见他对书法艺术和文房四宝是多么一往情深。

今就四宝分述如下:

笔——

笔,始于何时?传说秦将蒙恬造笔。其实,在秦以前就已经出现笔。据 记载,庄子就曾经描述过画工们的“ 舐笔和墨” ;孔子作《春秋》,“ 绝笔 于获麟” ,“ 笔则笔,削则削” 。

制笔的方法,是逐步发展的。由用石墨的枣心笔(笔毛中带核,如同枣 核,故名),进步到无心的散卓笔。

制笔的材料大体上是动物的毛和削尖的植物尖两种。用削尖的植物制笔 有所谓的“ 茅龙笔” (又名仙茅笔),现今广东还有,称“ 竹丝笔” ,从南 宋起就有人使用了。植物制笔,用途狭,出品少,作用不大。

动物毛制笔,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硬的,用兔毫(即紫毫)、鹿毫、

鼠须、猪鬃、狼毫等;一种是软的,用羊毛、青羊毛、西北黄羊毛、鸡毛等。

软硬合制者称“ 兼毫” ,作用不大。笔杆用竹、木、象牙等为之。

一支好笔,须具备“ 尖、齐、圆、健” 四个条件,人们称之为“ 笔之四 德” ,( 6) 其特点在于运笔酣畅,来去自然,便于书写或绘画。具体说来:

尖─ 锋颖尖锐,形如毛锥;

齐─ 十分平齐,无参差之状,保证落笔泼墨时万毫齐发,骨肉停匀而丰 满;圆─ 四周簇聚饱满,无凸凹之状,笔头圆满,四面当锋如意。

健─ 劲健有力,弹性幅度适宜。

《笔偈》中曾这样赞美一支好笔:“ 心性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 东晋时,王羲之盛赞宣州陈氏笔。唐宋时,宣州诸葛氏笔为世所重。

历代各地名笔迭出,争奇斗妍,有长沙楚笔、云梦秦笔,江陵汉笔、武

威汉笔等。南宋以后,浙江吴兴(元代属湖州路)制笔,尤为著名。元时赵 松雪(孟頫)书,钱舜举画,冯应科笔,有“ 吴兴三绝” 之称。( 7) 冯氏制笔 乃笔中奇珍。制作精良的“ 湖笔” 是由于出产在湖州而得名,湖州的善琏、

荃仁、石棕一带,农民在耕作之余,都能制笔。湖州的笔庄以王一品最负盛 名,从清乾隆六年(1741 年)创建起,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湖 笔争传一品王” ,向来为书家所喜爱。

墨——

墨的起源,至少不晚于殷商时代。1930 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发现“ 居延 笔” 的地方,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木炭,古人拿来磨了当墨使。晋朝人陆云写 给他哥哥陆机的信中就提到“ 曹公(曹操)藏石墨数十万斤” 。《水经注》

引《荆州记》、《新安郡记》、《广州记》等古籍中均有关于石墨的记载。

汉代还有以松烟、油烟为原料而制成的两种墨,松烟墨用松木烧烟,墨 色浓黑。油烟墨用桐油烧烟,墨色光洁。皆以质地细腻、胶轻、味香、色泽 浓黑泛紫光者为上品。

墨分五彩:干、湿、浓、淡、枯。善于用墨的书法家以不同的色彩、不 同的层次,写出富有鲜明节奏感的书法作品,因而产生不伺的艺术效果。

古人把神话传说中的墨精称为龙宾。事本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中的 这样一则故事:唐玄宗御案上有墨。有一天,玄宗看见墨上有一个小道士如 蝇而行,当即叱之。小道士呼万岁,自称是“ 墨精” 。并说凡世人有文者,

其墨上皆有龙宾。以后龙宾就成为墨之代称。玄宗御墨是用油烟入脑麝金簿

(即龙香剂)制成的。

安徽歙县,旧属徽州,故所产之墨名徽墨。明万历年间徽墨尤负盛名。

墨之在万历,犹诗之在盛唐,造化奥妙,不可名状。

墨分五彩,在黑白对比中,于无色中产生有色的感觉。黑与白是无色系 的两种基本色,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本来就占有较独特的位置。黑色使人有 严正、庄重、肃穆之感。白色,给人以光明与幽静之感。黑与白巧妙的结合 永具魅力。黑色虽极简单,但富于表现力。清代石涛说:“ 黑团团里墨团团,

黑墨团中天地宽” 。道出了黑色的奥秘和丰富的内涵。苏轼诗:“ 黑云翻墨 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道出了黑白的强烈对比和山态船姿。中国画既 有金碧山水,也有黑白山水。中国诗文讲究“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书法 作品遵循计白当黑的法则,而朴素之极的黑白二色也正是这种返朴归真,趋 于平淡的美。墨分五彩,在具有晕染效果和不同层次的宣纸上大放异彩。而 黑白的强烈对比所产生的奇妙的书法形象,则使人叹为观止。

纸——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没有纸,在甲骨、竹简上刻写,在缣帛上 写画。汉代曾以“ 幡” 纸代简。幡,即“ 幅” 。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进一 步提高了造纸技术。

纸,又称“ 麦光” 。古时,还称纸为“ 滑砥方絮” ,比喻纸的平滑洁白,

颇为别致。汉末,左伯(字子邑)所造的纸,“ 妍妙辉光” 。晋时,纸有南 北之别。北纸用横帘造,故纸纹横;南纸用竖纹造,故纸纹竖。晋朝人葛洪,

家贫不易得纸,抄书都是两面写。今敦煌所藏经卷,有许多是两面写的。陆 机所书《平复帖》用的是西晋纸。唐代制纸,又有所进展,用黄檗(柏)染

纸。“ 硬黄” 纸,极为光泽,可以辟蠹。南唐后主文房所传下的好纸“ 澄心 堂” 纸,实沿宣纸之制。宋代以降,由于名贵纸稀少,故多仿制。

纸,因产地、种类、品名、制作而异。宣纸,或谓“ 泾县纸” ,以皖南 青檀树皮及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经过多种工序精制而成,不蛀不腐,搓折 无损。薄软轻韧,润墨性强。此外,还有麻纸、楮纸、蚕茧纸、帘纹纸、染 潢纸等。陆机《平复帖》为传世最早之麻纸法书。今日本正仓院遗存之白麻 纸、色麻纸甚多,皆盛唐时所制。书家亦有在绫、绢上写字者。

砚——

当今可以看到的最古的砚是 1975 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的 石砚,属于战国晚期之物,汉代已有陶砚。砚的材料,唐以后多用端溪石和 歙石。实际上,凡能发墨的都是好砚。除端砚、歙砚外,其它如:青州、唐 州、温州、潭州、归州、苏州、夔州、过溪、庐山,洮河等地均有名砚问世。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有河北易县的易水砚。易水砚最初产生于唐代,迄 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制作精美、古朴,质地优异,驰名中外,可谓后来居 上。四宝之外,笔有笔筒,砚有砚匣,纸有卷桶,墨有墨床,至于水丞、笔 架、笔洗、臂阁、图章、印泥、镇尺、裁刀、绫绢(装裱)之类,既为文房 所用,应与四宝同珍。

我们说,书法是独特的艺术,又是综合的艺术,其道理在此。所谓“ 综 合” ,另有深义,即不只是工具名目繁多,而且指书家应有深厚的学养、精 湛的书艺、高尚的情操、扎实的功底等多方面的“ 综合” 的才能。

独特的艺术与独特的工具相结合(工具是为艺术服务的),在这个艺术 领域内,书家神完气足,笔酣墨饱,挥洒自如,独擅胜场,或气势磅礴,或 蕴藉风流,或纵横驰骋,或龙腾虎跃,书写出传之千古的神品、妙品和能品,

( 8) 供后人赞赏观摩,为我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无比丰富的内容。

附带介绍一下,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的书法艺术和文房四宝及 其制法也相继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日本现存最早的毛笔是八世纪的,

正仓院收藏。日本历代书法名家讲究用笔,善择四宝。九世纪时,空海由唐 回国,携回制笔法。他嘱笔匠坂名井清川按照唐朝制笔方法制狸毛笔四管,

于弘仁三年(812 年)六月七日奉献给嵯峨天皇。他所写的《狸毛笔奉献表》

对制笔过程有具体描绘。( 9) 仿唐制笔要求“ 大小长短强柔齐尖者” ,甚为严 格。于是“ 狸毛笔” 饮誉东瀛,成为珍品,开日本制笔工艺之先河。空海以 后很长时间日本盛行用彩色线缠卷起来的毛笔,日文叫“ 卷笔” 。江户时代,

生产不少用植物海萝粘起来的毛笔,称之为“ 水笔” 。明治时代种类繁多,

质量也有所提高,能工巧匠辈出。

日本制墨的纪录是在 610 年,高句丽僧人昙征把制墨技术传到了日本。

据《日本纪》记载:“ 昙征知五经,且能作彩色及纸墨,并造碾硙” 。奈良 时代(710—783 年)中务省图书寮内设置有制墨人。今正仓院藏有那时的墨,

当时墨分上、中、下凡三种。十六世纪后半叶,制墨人松井道珍制出优质墨。

1603 年道珍献墨给朝廷,得天皇赞赏,擢为土佐掾。道珍子孙续赓其业。第 六代元泰通过长崎奉行致函清朝,了解到两种中国制墨方法。1739 年又亲赴 长崎结交清朝文人墨客和商人,掌握了制墨秘诀,制成新墨,使日本制墨技 术前进了一步。汉代发明造纸法之后,大约在四世纪东传至朝鲜。东晋太元

九年(384)高僧摩罗难陀扬帆至百济,携去大量经书,同时传播了造纸法。

日本人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虽比朝鲜晚些,却比阿拉伯人早一百多年。他们

日本人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虽比朝鲜晚些,却比阿拉伯人早一百多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