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节    五代两宋的绘画

唐末藩镇割据,国家走向分裂,相继出现五代十国。五代时期绘画盛行 的地区,主要在中原,西蜀和南唐所辖地。西蜀和南唐都建立了画院,山水、

花鸟画科成熟,出现了一批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画家。北宋统一后,绘画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画院兴盛,文人画兴起。这一时期传世的作品较多,寺观 等壁画虽也有所成就,相形之下,就退居其次了。

一、人物画家周文矩和顾闳中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擅长人物、山水、楼观和仕女。他继承了周昉的 传统,但在衣纹描绘上吸收了李煜书法的“ 行笔瘦硬战掣” (称“ 战笔描” ) 即颤抖的笔法,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有《宫中图》、《重屏会棋图》(今 藏故宫博物院)、《琉璃堂人物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摹本)等。《重 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兄弟们下棋,有肖像画性质;衣纹作战 笔,是其画法特点。《琉璃堂人物图》描写文人士大夫的诗酒活动,各有神 态。据专家考订,今传韩滉《文苑图》(今藏故宫博物院)即其中一部分。

顾闳中唯一的存世作品是《韩熙载夜宴图》(今藏故宫博物院)。据记 载,此画是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而作。全画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

送别 5 个段落,描写韩熙载的夜宴过程,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贵族的腐朽生活。

由于作者技术的高超,对韩熙载的刻画,能通过形象而揭示出内心的矛盾与 痛苦;所画其他人物也都各有特点,生动传神。该画线描的工整精细、严谨 有法,设色的绚丽清雅、丰富协调,都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其他著名画家尚有僧贯休、阮郜、胡瓌、卫贤等。胡瓌,契丹 人,善画本部族人马,沙碛平远,曲尽契丹族及塞外之景,传世有《卓歇图》

(故宫博物院藏)。卫贤为南唐画院画家,作品有《高士图》(故宫博物院 藏),以山水为主体,画梁鸿、孟光夫妻相敬故事。

二、“ 徐黄异体” 和北宋的花鸟画

“ 徐黄异体” 是指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在艺术风格上不同的两大花 鸟画流派,最早见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

徐熙,金陵(今南京)人,性淡泊,所画花鸟多为“ 汀花野竹,水鸟渊 鱼” ,“ 蔬菜茎苗,亦入图画” 。其画法“ 落笔颇重,中略施丹粉” ,可能 是一种以勾勒为主的淡彩画法,有“ 落墨花” 之称。他的题材内容与画法都 表现出文人士大夫情趣,故有“ 徐熙野逸” 之评。但他也为宫廷服务,创作 一些装饰用的作品,称为“ 铺殿花” ,“ 装堂花” 。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的宫廷画家。除人物画外,尤擅长花鸟画,

多画宫廷中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以供帝王贵族玩赏。其画法先用细笔勾出 轮廓,然后敷以重彩,极其工细精整,富丽堂皇,故有“ 黄家富贵” 之称。

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

入北宋以后,宫廷中主要是黄筌体系的花鸟画占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 胤、太宗赵光义都非常欣赏黄家作品,曾命黄筌之子黄居筌负责搜访天下名 画,诠定品目,因而黄家的画法便一时成为宫廷绘画的标准。徐熙之孙徐崇 嗣继承祖法,在宫廷中受到排斥、只好改变画风向诸黄学习,创造了“ 没骨 画” 。

北宋的花鸟画家除黄居宷、黄居宝外,重要的还有赵昌、崔白、易元吉 等。赵昌长于写生,形象生动,被认为达到了“ 与花传神” 的境地。作品有

《四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写生夹蝶图》(故宫博物院藏)。崔 白,字子西,作品有《寒雀图》(故宫博物院藏)、《禽兔图》(台北故宫 博物院藏)等。易元吉,长沙人,善画猿狖獐鹿,曾深入荆湖深山,对野生 动物作观察研究,又于家中建庭苑,养育野禽,对之写生。所以他的作品真 实生动,被认为“ 徐熙以后一人而已” 。传世有《聚猿图》等。北宋的花鸟 画家重视师法自然,观察细致入微,创作精密不苟。北宋是花鸟画发展取得 重大成就的时代。

三、荆、关、董、巨山水画的新贡献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表现为( 1) 水墨山水画的确立;( 2)

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不同的笔法,出现了南北两大派别。代表画家有荆浩、

关仝、董源、巨然。

荆浩(号洪谷子),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潜心研究 山水画,善画北方地区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沿袭唐代水墨山水画法而有 新的创造。他曾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自己则采二家之长。

画法在勾斫之中有皴有染,用笔带方而讲究笔势。作品有《匡庐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为全景式山水画,气势雄伟。他曾著《笔法记》一文,着 重“ 图真” ,提出“ 六要” ,总结用笔方法“ 四势” 和“ 二病” ,对于山水 画的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见解。

关仝,长安(今属陕西)人,山水学荆浩,多描写关中一带风景,尤喜 绘秋山寒林、村居野渡。所绘山河,用笔简练而气势壮阔,石体坚凝,山峰 峭拔,杂木丰茂,有枝无干,被认为“ 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传为关仝作品的有《关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勾笔粗壮雄健,

境界宏大。

荆浩和关仝对表现大自然雄伟之美开创了新风格,把山水画的思想内容 提到了新高度。

董源,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

他善画江南风景,结景平远,山峦浑厚,林木苍茂,烟雾迷濛。用笔长、圆,

称为“ 披麻皴” 和“ 点子皴” 。作品有《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夏 景山水待渡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夏山图》、《龙宿郊民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等。

巨然,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开元寺和尚,山水师法董源。用长披 麻皴画山,以破笔焦墨点苔。所画山水为水深林密、烟云流润。作品有《秋 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董源和巨然创立了山水画的另一种新风格,受到元明以来文人画家的推 崇和摹仿,比荆、关影响更大。

四、李成、范宽和宋初山水画

李成,字咸熙,避乱居青州营丘(今属山东)。他是唐王朝宗室,有文 学才能,抑郁不得志,好饮酒和游历,善画山水,能表现出山川地势和季节 气候的多样变化;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一一吐自胸臆而写之笔 下。喜作寒林雪景,笔势锋利简洁,有“ 惜墨如金” 之誉。但他的作品到宋

时就很少,今有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画中人马为王晓所作)可供 参考。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仁宗在位早期尚在。山水受 李成影响,也曾师法荆、关。他长期生活在终南、太华一带,所作多关陕地 区雄奇壮美景色。山石坚劲,气势逼人。喜作正面主峰,用笔浓重粗壮而短,

称为“ 雨点皴” 或“ 芝麻皴” 。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成、关仝、范宽在宋初被认为是并立的三大家,评价为“ 三家鼎峙,

百代标程” 的人物。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代表了宋初山 水画北方风格的不同气派。

五、郭熙及其《林泉高致集》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 和绘画理论家。宋神宗时召入宫廷,为当时宫殿、官署画了大量山水壁画。

他的山水曾受李成的影响,技巧熟练。他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能作大幅山水 画,具体、生动、真实,重视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有强烈感染力。作品有

《早春》、《关山春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故宫博物 院藏)和《幽谷》(上海博物馆藏)等图。

郭熙的绘画理论,集中在由他儿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集》一书中。

全书共 6 节,前四节阐述画理画法,强调山水画创作要深入自然,进行研究,

从对比的角度去观察山水的四时、朝暮、阴晴、远近,高低等等不同变化,

并把这些变化同人的思想情绪发生联系,从而创造出富有理想和意境的山水 画作品。在具体技法上提出了山水画的“ 三远” (平远、高远、深远)取景 法。《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理论著作,

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六、李公麟、苏轼等文人画

文人画是相对于当时工匠(职业画家)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 夫阶层中人,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画风,故有此名。

文人从事绘画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掀起潮流还是在北宋中后期,

重要的画家有燕肃、王诜、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

李公麟(1049~1106 年),字伯时,舒州(今属安徽)人。熙宁三年(1070 年)中进士,曾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元符三年(1100 年)辞官回家,隐 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他博学工诗,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于画人物鞍马 山水等。他创作的题材广泛多样,重视对生活的观察。所画人物,能于不同 阶层中区分地域和种族的特征和情态,敢于突破前人定式。他把过去只是作 为壁画粉本的“ 白画” ,加以精炼提高,确立了“ 白描” 在绘画中的独立地 位。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今在日本)、《临韦偃牧放图》(故宫博物院 藏),是为杰作。另有传为他作的《免胄图》(今在台湾)、《维摩演教图》

(故宫博物院藏),也是值得注意的作品。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学 家、书法家,同时也善画枯木竹石。他在绘画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推进了文 人画的发展,并在文人画的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见解,大体可归纳以下 几点:( 1) 确定文人画的地位高出于工匠画。他很推崇吴道子,但更推崇王维。

正式提出“ 文人画” 的概念。( 2) 强调艺术形象创造的主观感受,以便达到于 象外求意。有“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 谢笼樊” 等诗句。( 3) 提倡绘画表现的诗歌意趣。如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正式提出“ 文人画” 的概念。( 2) 强调艺术形象创造的主观感受,以便达到于 象外求意。有“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 谢笼樊” 等诗句。( 3) 提倡绘画表现的诗歌意趣。如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