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變動中的東亞局勢

在文檔中 強化陽光法制,建構廉能政治 (頁 164-167)

在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年間,美國成為東亞地區的唯一超級霸主。在 柯林頓總統主政的八年期間,美國經濟成長亮眼,不論是軍事或政經實 力皆能達到一時的高峰。當時曾有很多學者就預測,短期內很難有國家 得以具備挑戰美國霸權的實力。即使普遍被認為最具挑戰實力的中國大 陸,也正處於勉力走出1989 年天安門事件後的國際陰影,所以鄧小平審 時度勢提出「韜光養晦」的外交對策來因應蘇聯瓦解、東歐變局對中國 共產黨政權的衝擊。

美國當前的東亞戰略基本上是承續後冷戰時期的戰略態勢,是以美 國與各國簽署之雙邊同盟條約為基礎,因為亞洲地區的複雜歷史糾葛阻 礙了建立多邊安全體系的進展。即使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ARF)企圖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卻仍處於初期對話階段。

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就職後的第一次官式訪問就是到亞洲四個國 家,可見得歐巴馬政府有意改變美國過去「重歐輕亞」外交政策的現象,

企圖重新塑造美國在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的形象。

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安排是以「美日安保條約」為最重要的主軸,

畢竟日本是東亞地區目前最有制衡力量的國家。不過在2009 年 8 月底日 本民主黨終結超過半世紀的自民黨政權後,這個長達五十年的雙邊安全 同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使得華盛頓在處理對中國大陸關係之際,也 需顧慮到原先不是問題的問題,增加美國與亞洲各國的溝通難度。

新任首相鳩山由紀夫誓言將尋求美日兩國間的「戰略平等」,並加強 與中國大陸的合作,企圖打造一個類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換言之,

他希望採取「尊美入亞」策略,以「獨立思維的外交政策,在密切且平 等的基礎上追求一種不是單方面而是美日雙方面共同承擔義務的平等關 係」。日本民主黨政府亦企圖摒棄自民黨過去一味的親美路線,將透過對 話與協調,與中國大陸、俄羅斯、甚至是北韓來處理敏感問題。日本與 中國大陸學者在2009 年底前就達成過去無法想像的共識,那就是中日戰 爭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至於鳩山首相如此拉低身段的外交手腕可否收效,仍有待進一步觀 察。不過肯定的是,如果美國想繼續拉攏日本,就必須處理好美軍駐琉 球基地的遷移問題,否則兩國間的嫌隙將困擾雙邊關係一段不短的時間。

在歐巴馬繼任美國總統之後,美國即一改小布希政府時代的單邊主 義政策,在眾多重要的國際事務上,諸如以巴衝突、伊朗核武、北韓核

武等議題,積極藉由聯合國管道,來尋求與各國的合作與諒解。因此,

與伊朗、北韓、巴勒斯坦皆有密切關係的中國大陸,當然就成為國際社 會極具份量的諮商對象。

隨著中國大陸政經勢力的崛起,並獲得國際社會的重視,夾在兩大 強權之間的台灣又該有何因應之道是亟待回答的問題。馬英九總統所揭 示的「和中友日親美」外交政策主軸,基本上符合我國的整體國家利益,

也反映國際政治的現實。至於能否獲得相等回報,就深值吾人持續關注。

中國大陸今後的東亞政策必然是國際社會的焦點。首先,藉著美國 因金融風暴而無力主導亞洲事務之際,中共想趁隙填充這個領導真空。

即便不會直接正面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但藉由「蠶食」策略,中國大 陸也與亞洲國家建立相當的合作關係。比如說,今年元月啟動的「東協 加一自由貿易協定區」將中國大陸與東協的經貿關係拉近,無形中也讓 中國大陸經由經貿力量增強其區域影響力,而其高居世界第一的外匯存 底更是各國企圖沾光的標的。

再者,經貿發展帶來的政經實力的展現,也讓中共領導人深具信心,

在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指導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例如派出聯 合國和平部隊,以展現負責任的國際風範。所謂的「韜光養晦」,就是「不 當頭,不惹事,不拆廟,不爭霸,不偏向」;換句話說,就是「不做領導 者、廣交朋友、不挑戰現有國際體制、不做霸權、以及不偏離社會主義 路線。」但是北京想傳達的一個訊息就是,逐步參與國際活動,不但展 現中國大陸的大國風範,也表達與國際社會合作的意願。

在此時機,為了改善美國的對外形象及爭取各國的合作,歐巴馬總

統所採行的多邊協調機制,所以爭取中共合作遂成必要的手段。因此刻 意將布希政府所建立的兩國「戰略經濟對話」提升到「戰略與經濟對話」, 也就是將過去由財政部長所主導的兩國最高層對話,改由國務卿與財政 部長共同擔綱,而對談的議題也從單純的經貿爭議,擴展到兩國認為其 他的重要問題。

歐巴馬政府的此種改變,恰與中共的路線相合,也因此在歐巴馬總 統 2009 年 11 月首次訪問中國大陸期間,美方會答應中共爭取多年的要 求,發表兩國國家元首的共同聲明。該聲明在美國國內抨擊不斷,認為 歐巴馬政府是向北京示弱,連人權保障、法治、民主改革等議題都沒有 向中共提出,反倒屈服於中共的要求。

由於歐巴馬政府已經被阿富汗及伊拉克反恐戰爭、以及北韓及伊朗 核武問題多年來窮於應付。而曠時日久,損害更大。既然這些都是中國 大陸經營多年的區域,也因此美國必然會在其他問題上,向中國大陸讓 步。而讓中共插手亞洲事務就可以是一個交換條件,我方必須嚴密觀察。

在文檔中 強化陽光法制,建構廉能政治 (頁 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