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初探研究生的學術勞動

第二節 勞動學習:勞動與學習的混同

三、 隱藏在學習背後的壓力轉嫁與權力壓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及研究上都會造成影響(校外打工的確會浪費掉相當多的時間).(博士 53)

博士生多需支付家庭、學業金錢,希望能盡量支柱,以充足研究時間,

謝謝!(博士 60)

引自: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2011a,頁 45-46

這些博士生的回應也指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就學年限的延長對於有養家壓力的 學生(尤其是博士生)的負面影響,這點與 Julius and Gumport(2002)針對 美國研究生助理進行工會運動的主要理由之一不謀而合。

三、 隱藏在學習背後的壓力轉嫁與權力壓迫

普羅化迫使研究生進入了具有剝削性的學習過程,而勞動學習的本質、學術外包、

助學金制度則將剝削隱蔽起來,也將其中的壓力轉嫁給更為底層的研究生。

面對現在公共補助減少後大學往往採取財務撙節措施,常以減低研究生助學金、

工讀金的方式因應補助減少所造成的資金壓力,如臺灣大學在 2010 年採取的減 薪措施,或如筆者就讀的政治大學,在近年來各系所所能得到的工讀時數亦不斷 下降18

各大學常以經費不足的名義刪減研究生助學金、工讀金的計價方式或是限制 名目上可工讀時數的上限,但是相對地,大學對於勞動力需求非但並未減少,

反而是在高等教育的擴張與轉型過程中不斷增加,也就是說個別研究生助理

18 政治大學的研究生助學金也是由學校分配固定的額度(時數)給予系所,以勞工所的分配方 式為例,將預算分為系所辦公室工作以及各個教師的助理工作,再按照政大的規定,每位研究生 每月工讀時數上限不得超過 50 小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的工作負擔並未減少,但是所能得到的金錢報酬卻日益下滑。但是對國家與 校方來說,所謂的助學金、乃至明目上都已經直接稱作工讀金的補助,都屬 於一種「恩惠性」給予,也就是單方片面制定的恩給19,而使得校方「要收回 就收回」,能將資源緊縮的壓力直接轉給研究生,不禁令人要問:「是誰在 對學生 cost down?」20

面對壓力轉嫁,研究生所能選擇的就只有逆來順受,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學生 在大學權力結構之中所處的弱勢地位。

大學自主為憲法所賦予的制度性保障,就法律層面來說,教師、公立學校與學生 之間被認為是特別權利關係中的營造物利用關係,因此一般人所享有的法律權益,

包含了法律爭訟權利救濟並不完全適用於學生身上。即便隨著時代的演進,特別 權力關係逐漸遭到揚棄,大法官釋字 684 號肯認學生的爭訟權,吾人仍無法否 認校、師、生之間存在著高度倫理性、規範性的身分隸屬。

增添了剝削以及市場壓力,研究生的勞動學習過程因此改變,同時也改變了研究 生與教授、大學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生所面對的不僅只是校、師與生的權力關 係、更包含了資本主義的勞資問題。

原先,教育關係就是一種極度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尤其是教師對於學生能力的霸 權式的詮釋權,可決定學生是否優秀、勞動力是否成熟,是否夠格換取更高的市 場價值。

但是就教授與研究生之間直觀層次,師生之間存在一種由師徒制所形成的「相互 觀」,教授提供研究生必要的學習指引、研究資源、生活所需乃至未來就業的支

19 的確,或許就現狀來說,在學生在校務體系理毫無絲毫主張表達權利的能力,因此稱作單方 面的施捨未必為假。

20 參考許仁碩(2011),是誰對學生 Cost Down?,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623/334786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援,而研究生則提供勞動力協助教授完成學術工作;但是當知識與知識勞動力都 成為了商品、而學術勞動以及學術勞動學習都轉變成生產知識與知識勞動力商品 的一種過程,則大學、教授與研究生之間就無可避免地存在剝削問題,而在強化 的市場壓力下,師生之間的「互相觀」就因為剝削、相對剝奪感、權力不對等而 逐漸面臨崩解,崩解後所呈現的是如一般資本主義市場中常見的社會風險分攤與 壓力轉化機制。

更進一步,當研究生成為勞動者-研究生助理時,師生、校生之間除了教育的關 係,更添加了勞雇關係的成分。

勞雇關係雖然在形式上是一種自由的契約關係,但是實際上由社會意義來看,勞 工是生產工具被剝奪之後「一無所有的自由人」,因而不得不選擇屈從於剝削的 勞動形式。研究生助理在內的學生勞動者,之所以要從事勞動學習的一大原因常 是因為經濟上的需求,由於學費、生活費高漲造成實質就學難度的提高,因此對 於校方提供的許多工讀、助學機會有高度的需求。某種程度上,就學難度的提高 就是一種促使學生進入勞動的推力,這反映出的是廣泛意義下,缺乏教育的去商 品化(de-commoditification)制度,導致學生必須轉變自己為勞動力商品才能 換取就學與生活的必要資源。

這更進一步地點出了研究生的學術勞動,隱含著教育與勞動力商品化交錯的複雜 課題。勞動學習過程不僅只是一種勞動與學習兩種社會功能,或是勞動者與學生 之間身分的交錯重疊;勞動學習成為學生就學、生存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勞動學 習中的權力關係帶入了教育權力關係,更使得校、師、生之間的權力關係複雜化,

學生在剝削性的勞動學習過程中面對的不僅只是勞資之間的權力不對等,更包含 了師生關係與師生倫理的控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然而學生作為一個受教育者,相當程度地以為勞動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在培育本 身的勞動力(人力資本),而從意識上根本無從察覺自己遭到剝削,甚至會認為 一些過度的要求是在磨練自己,教授所承受的競爭壓力更可以此赤裸裸地轉嫁至 更為弱勢的研究生與研究生助理身上。

即便某些學生隱約地意識到前述問題,一方面受制於教師的霸權和師生倫理,簡 單地說,倘若研究生不配合教授的學術工作,則其在成績、表現上會被教授否定,

甚至影響學位的取得;二方面由於教育與勞動力的商品化,且無對應的去商品化 機制,造成研究生無法輕易退出剝削的勞動學習。這多重構面所導致的結果,就 是讓勞動學習的權力控制比起一般勞資關係更為嚴密。

當權力控制更為嚴密,就越能轉嫁壓力與風險。如同外包制度將市場壓力與社會 風險層層轉嫁,到最後承受壓力的是那些處於外包網絡中最底層、也是風險承受 力最低的小資本(謝國雄,1989;1997),學術外包也將壓力與風險轉嫁給底 層的研究生。

在許多研究生進行學術勞動時是為了空泛的求學與自我成長動機,是為了實踐師 生倫理21,因此學生只能不斷壓榨自己的勞動能力,壓縮自己的生活來進行學術 工作。從研究生作為學術生涯起點來看,這種充滿市場壓力底下的學術訓練,或 許可以被當作符應當代學術生產體制的整合機制,又或者是將自身整合進資本主 義勞動力商品市場的社會化過程。

權力關係與剝削,一如一般勞資關係,唯有在具體地勞動條件惡化致使勞動力無 法再生產時最會被凸顯出來。當前研究生助理的勞資問題反映出了大學校園內勞 資制度混亂的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某種程度來說,真正最重要的,或許不是研究生們實際拿到的工資多寡,而 是相對工作份量,以及相對於教授、行政人員的工作與所得而引申而出的相 對剝奪感:

…本所所提供之本國籍研究生助學金工作,其薪資極為微薄。以課堂助 理為例,三學分的課每月助理酬勞僅為 1350 元。(博士 18)

…但敝人系上之課程助教待遇,依課程繁忙程度是給以兼任點數,通常 兼一課程助教給予一點,而一點只有區區 2000 元…(碩士 110)

…本人已四年級,已無從事助學金工作,但前幾年的經驗或許也可做為 參考。像是城鄉所的助學金自有一套制度,之前擔任助教,不論大學或 研究所課程或工時長短,都只有 1350/月(環境清掃則約 1700/月),

與其他系所相較應該是相當廉價的。(碩士 147)

引自: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2011a,頁 47-48

當助學工作與助學金根本幫助不了學習、無法維持就學時的生活所需,我們究竟 該如何看待這個制度?當研究生在學術的場域中成為被剝削的一群人,我們又該 如何看待

第三節 小結

本章嘗試分析研究生在學術生產體制下的角色與面對的問題,在資本主義的特殊 歷史階段下,研究生是為了生產自身的勞動力商品而進入學校,從事勞動學習;

但是當大學的學術生產被轉化為資本發展的重要關鍵,學術生產的過程就被捲入 資本主義結構;而被捲入的不僅只是學術勞動者,亦包含了研究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研究生在資本主義式的學術生產體制中所面對的剝削、權力壓迫與「再生產」危 機,連結到的是國家的缺席,不僅缺乏了教育的去商品機制,也欠缺勞動制度的 規範,研究生處於一個缺乏勞動保障制度的法制真空之中。在下一章中,筆者將 分析的主題由研究生的學術勞動,前進到研究生助理的勞工身分與勞動權益問 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