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ECFA 簽署後兩岸自由貿易區之發展機會與威脅

4.2 ECFA 之機會與威脅

一、ECFA 之契機

臺灣為出口導向的海島型經濟,對外貿易更是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命 脈,過去因出口順暢,外匯存底因貿易順差而不斷累積。出口佔臺灣 GDP 總額的比重為 73.48%,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賴遠高於韓國(38.25%)、

大(37.13%)及日本(15.75%)。中國大陸是臺灣目前主要貿易的順差來源,

更是主要的出口市場,目前大陸在經濟成長加上市場逐漸開放下,我國對 中國大陸之投資貿易更見擴大。以 2008 年為例,若排除中國大陸順差項 425.8 億美元,我國當年度的貿易逆差達 275 億美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10)。此外,大陸與東協、臺灣及其他國家陸續簽訂 FTA 後,在大陸投資 廠商一方面可免除自東南亞進口原物料及自臺灣進口關鍵零組件的關稅,

另一方面亦可享有出口至各貿易夥伴國零關稅的優惠,因而具有極大競爭 優勢。

除此之外,ECFA 吸引外商來臺直接投資的效果,除因雙方投資與服 務貿易自由化所引申之投資增加效果外,由於臺灣得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活動,因而提高區位優勢,成為跨國企業的進駐選擇,促使外資企業將臺 灣作為其在東亞地區生產、行銷、研發與營運的基地平臺,因此更具有吸 引外人直接投資來臺的外部效果(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ECFA 主要依據 原 WTO 架構下的兩岸經濟特殊性,以規劃並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議題,所 以此協議提供了兩岸間的經貿談判平臺,並用以解決重要的經濟爭議。因 此,未來兩岸運輸產業活動所衍生的港埠與物流設施之投資與合作議題,

勢必也會在此架構下進行規劃與運作。104 人力銀行(2009)調查結果顯示,

國內企業認為 ECFA 可以刺激兩岸年輕人提升競爭力、促進臺灣經濟發 展、吸引外資投資,及加強兩岸關係;上班族則對 ECFA 可促進臺灣整體 經濟發展顯得更有信心。

82

除藉由關稅調降促使資源配置更具效率外,臺灣亦希望透過 ECFA 洽 簽,提升區位優勢,不僅有助於產業供應鏈根留臺灣、提升產業競爭力、

加速發展成產業運籌中心、並可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先合作夥 伴及門戶。此外,ECFA 簽署更可能使兩岸產業重組,若結合兩岸力量引 導產業相輔相成,可為兩岸創造合作轉型發展之良機。臺灣所採取代工生 產模式,過去雖對經濟發展貢獻良多,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此一代工 生產模式已出現困境。歐美需求大幅下滑,短短幾個月就使得兩岸的出口 達到谷底。臺灣因代工生產追求低生產成本,不僅帶動對外投資且促進廠 商進行「臺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操作,也因此在臺灣生產逐漸往供應鏈 的上游移動。在金融風暴中,受到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影響,不論在 出口下跌的速度或幅度上,都比其他國家來得大。雖然在國際需求回升之 際,臺灣出口反彈的速度也比其他國家來得快,但對外貿易的大起大落,

突顯以加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之脆弱度。

根據日本與亞洲四小龍過去發展經驗,仰賴出口所帶動成長顯然有其 極限,中國大陸的出口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很大的衝擊,亦證實與 西方經濟高度掛鈎所產生的問題。大陸近年貿易順差不斷擴大,雖累積可 觀外匯,卻屢遭外國反傾銷控訴與要求貨幣升值。兩岸顯然皆需積極改變 經濟成長模式。臺灣內需市場太小,難由內需帶動經濟成長,出口導向仍 是無可避免之經濟發展策略;中國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及未來高度成長潛 力,可彌補臺灣內需之不足(劉碧珍,2010)。且可能因 ECFA 之架構,使 我國出口至大陸及東南亞市場相關商品,得與他國享受相同優惠關稅待 遇,而與日本、韓國及東協國家站在相同競爭地位,使臺灣免除被邊緣化 危機,並因與大陸密切往來,而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核心。並可提升出口 競爭力,而在出口商品與地區高度相似的國家中脫穎而出。

二、ECFA 之威脅

2011 年就兩岸交流而言,經濟持續成長,但 1~4 月臺灣對中國大陸出 口成長呈現趨緩走勢;其貿易總額為 560.6 億美元,成長 19.8%,其中出口 413.5 億美元,成長 14.5%;進口 147.1 億美元,增加 37.6%,貿易出超 266.4 億美元,成長 4.7%。臺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由 2010 年 4 月的 44.2%

高峰,逐月下降至 2011 年 4 月的 40.9%。儘管如此,目前大陸仍為臺灣第 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來源,及最大出超地區 (林建甫、李俊緯,

2011)。

兩岸投資規模日益擴大,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產業已由勞動密集型的 傳統產業轉往資本技術密集的電子產業,除非政府能在臺灣形成有助於產 業升級及「根留臺灣」的競爭優勢,否則 ECFA 後續可能產生虹吸效應,

加速臺灣產業外移並空洞化。中國大陸與臺灣產業發展方向相似度愈來愈 高,出口商品越趨於集中與臺灣互相競爭之電機產業,意謂著兩岸在國際 市場之競爭態勢將會趨於明顯;大陸隨著外資進入,技術移轉和管理知識 之擴散,更增強其產業競爭力,未來可能與臺灣產業形成互相競爭之局 面,對臺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之競爭力帶來影響,臺灣出口市場已逐漸被大 陸取代即是一個警訊(黃朝琴,2009)。因之,兩岸簽署 ECFA 後,臺灣部 分產業受到臺灣開放中國大陸貨品早收的影響下,大陸產品可以較低的關 稅進入臺灣市場,加上生產成本較低,對於臺灣地區產業競爭力較弱、或 屬於內需導向型的產業將造成衝擊,而影響就業機會,故政府勢必得採取 包括輔導企業轉型、升級、協助業者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延緩降稅時程等 應對措施,以利臺灣之勞工就業市場的順利調整與因應(交通部運輸研究 所,2010)。

此外,ECFA 為雙向開放,大陸部份低價品將可能傾銷臺灣,對於臺 灣相關產業造成衝擊。根據 104 人力銀行(2009)調查發現,臺灣上班族對 於 ECFA 簽署之威脅包括大陸廉價產品傾銷臺灣(62.7%)、工作機會變少

84

(58.7%)、本土資金與技術轉移(36.9%)、擔心更多臺商外移(37.3%),及臺 灣勞工薪資降低(29.6%)。尤其在工作機會變少、更多臺商外移、及薪資水 準降低的擔憂明顯比企業要高出許多。經濟部商業司(2012)舉辦產業運籌 發展焦點座談會中,提出 ECFA 兩岸關務之可能威脅,由於兩岸品項可能 名稱不同,造成通關問題。若談判僅針對單一問題「點」進行,而缺乏整 體線與面之配套考量,將可能導致雖開放商品進口,卻無法取得「產證」、

「檢疫」、「檢驗」、「衛生證」及「產品銷售許可證」等相關認證而無 法上架販售,或需重覆認證曠日費時,影響商品銷售。

另一方面,ECFA 簽訂將可能增加臺灣對於大陸之依存程度,兩岸貿 易目前仍呈現出臺灣經濟體對兩岸經貿往來之依賴程度明顯高於中國大陸 經濟體之「不對稱依賴」關係。惟隨著臺灣從大陸進口之貨品結構有逐步 升級之現象及臺商當地化發展程度日益提高,導致臺商回購比例下降,均 將造成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與貿易順差之動能逐漸縮減。是以,簽署 ECFA 後,臺灣若未積極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的腳步、掌握全球產業中優勢 位置及致力於創新技術,面對中國大陸企業,不僅可能喪失國際市場與中 國大陸市場,國內市場亦可能淪陷,簽署 ECFA 是機會,也是威脅,關鍵 在於臺灣產業能否升級(黃朝琴,2009)。

如以大陸與香港之 CEPA 模式為前車之鑑,自 2004 年起實施至今,香 港經濟反愈陷邊陲化困境,可能為臺灣未來發展隱憂。此外,ECFA 可能 決定國家未來走向,政治與經濟會互相牽連,自由貿易協定並不一定能夠 幫助一國的經濟,尤其目前世界上的案例,小國很難由 FTA 中獲益(如芬蘭 與俄羅斯),除非大國照顧讓利(如墨西哥與美國),據此,臺灣是否可能因 貿易條約而受限於大陸成為另一項威脅。然而,朱敬一(2009)認為,整體 而言,由於大國本即坐擁市場,但小國原本坐困愁城,市場規模之擴大效 果將優於大國,是以區域協定對於國外直接投資的流入效果,對於小國較

為顯著。

三、小結

貿易自由化善加利用各國豐富資源,可能產生縮小雙方要素價格差異 之趨勢。然而 ECFA 並非拉平兩岸工資之必要或充分條件,其關鍵為臺灣 技術提升之速度。若臺灣技術停滯,但中國大陸在生產技術上急起直追,

致使兩岸技術差距逐漸縮小,缺乏自由貿易情形下兩岸工資差距仍將縮 小;但若臺灣繼續努力提升生產技術,使得臺海兩岸技術差距擴大,兩岸 工資差距反而會擴大。此外,貿易自由化定將產生所得重分配效果,兩岸 貿易自由化將對資本家與技術工有利,但對低技術工及弱勢產業產生不利 之衝擊。因此,國內產業應更仔細評估對岸產品競爭對手的狀況,據以創 造更具差異性的產品或服務,未來才有可能替產業帶來更大商機;公部門 則應致力採取配套措施協助產業升級轉型,提供調整協助等,都是降低衝 擊的有效方法。

ECFA 的簽署為兩岸創造合作解決與轉型發展之契機。兩岸市場相互 開放,撤除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使廠商更願意聚焦在大陸市場,藉由兩岸 生產分工、合作發展品牌、合作制定標準等方式,提升大陸內需市場,不 僅有助於兩岸走出為西方國家代工生產、賺取微薄利潤的困境,且可逐漸 與西方經濟脫鈎,降低西方國家景氣循環與危機對於兩岸經濟所帶來的負 面衝擊。兩岸關係改善除提供臺灣經濟發展之機會,亦可能衍生相關挑戰 與風險。臺灣目前對外投資累計七成集中在大陸,而近年臺灣對大陸出口

ECFA 的簽署為兩岸創造合作解決與轉型發展之契機。兩岸市場相互 開放,撤除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使廠商更願意聚焦在大陸市場,藉由兩岸 生產分工、合作發展品牌、合作制定標準等方式,提升大陸內需市場,不 僅有助於兩岸走出為西方國家代工生產、賺取微薄利潤的困境,且可逐漸 與西方經濟脫鈎,降低西方國家景氣循環與危機對於兩岸經濟所帶來的負 面衝擊。兩岸關係改善除提供臺灣經濟發展之機會,亦可能衍生相關挑戰 與風險。臺灣目前對外投資累計七成集中在大陸,而近年臺灣對大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