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研究(2005-2018)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研究(2005-2018)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研究 (2005-2018) 政 治. 大. 學. ‧ 國. Germany’s 立 Russia Policy Under Angela Merkel (2005-2018).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連弘宜 博士 研究生:謝安 撰. 中華民國 108 年 5 月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2005-2018)。一開始分 別從德國總理安格拉·多羅提亞·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的戰略思想、價值 觀外交、地緣政治思想以及梅克爾對普京的看法這四個面向來說明梅克爾的外交思 想。這四個面向與梅克爾基於個人的身分定位及其衍伸的國家身分定位所產生的戰 略思想、梅克爾的價值觀以及其東德成長背景等有關。這四個基於梅克爾個人偏好、 價值觀、定位、成長教育與背景等個人層次因素的面向所產生的對外決策雖然替德. 政 治 大. 國帶來了國家利益,然而它們本身可說也含有一些出於梅克爾個人偏好而產生的非. 立. 理性因素。因此當它們與德國的國家利益有所嚴重衝突時,梅克爾並非僵化且一成. ‧ 國. 學. 不變的堅持由其個人的思想信念來做決策,偶而其也會適時的調整其做法來做符合 德國國家利益的決策。. ‧ sit. y. Nat. 在德國的對俄政策方面,在前德國總理施洛德(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的. al. er. io. 時期(1998-2005)可堪稱是德俄兩國間的蜜月期,施洛德甚至還說過:「德俄間的. v. n. 關係已經好到不能再好了。」梅克爾在 2005 年之後成為新任德國總理,在她第一及. Ch. engchi. i n U. 第二任期時的對俄政策基本上是延續在施洛德時期時德國和俄羅斯於 2000 年時在 柏林的政府間磋商中提出的兩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的概念。梅克爾將俄羅斯 定位在主要在經濟方面合作的戰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且對梅克爾來說德俄關 係似乎就僅止於此了,梅克爾上任以來雙方缺乏更進一步的互動。梅克爾政府成立 以來的歷任外交部長中似乎只有前任的社民黨外交部長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較為親俄,而其他的外交部長則是跟隨著梅克爾的腳步,與俄羅斯保持 距離。. 最後,本文探討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結果與影響。而這樣的結果與影響乃 I. DOI:10.6814/NCCU201900102.

(4) 是從國際體系權力分配的角度來探討。這些結果與影響可說有部分是受到德對俄政 策的直接影響,而還有部分則是受到外部國際環境因素變化的結果影響。因此在這 樣的國際體系與環境下,德國和俄羅斯可說都被迫扮演了某個有違自己原先意願的 角色。2013 年底爆發的「烏克蘭危機」可說是長期以來佔有優勢的海權國家(西方 國家)不斷向東擴張(北約以及歐盟東擴)所造成的陸權國家俄羅斯為了維護自身 的地緣政治戰略利益而做出的反撲。在梅克爾政府時期,俄羅斯的角色可說由德國 2006 年版國防白皮書中的「夥伴」角色(安全夥伴、優先夥伴、經濟夥伴)轉變為 德國 2016 年版國防白皮書中的「對手」 (挑戰、威脅) 。梅克爾政府認為俄羅斯乃是. 政 治 大. 單方面自願的放棄了這樣的夥伴角色,並且還潛在地成為了德國及歐盟和北約的「對 手」。.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梅克爾;德國;俄羅斯;外交政策 II. DOI:10.6814/NCCU201900102.

(5)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German foreign policy towards Russia during the Merkel period(2005-2018).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hesis, I explain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Dorothea Merkel's diplomatic thoughts from four aspects:Merkel's strategic thinking, value diplomacy, geopolitical thinking, and views on Putin. These four aspects are related to Merkel's strategic thinking based on her personal and national identity, her values, and her East German background. German foreign policies have resulted partly from these four aspects based on personal factors such as Merkel's personal preferences, values, positioning, education, and background. All these policies have directed national interests in Germany. However, these four aspects also contain some irrational factors from Merkel's personal preferences. Therefore, when these irrational factors came into conflict with national interests of Germany, Merkel was not rigid and did not insist on making decisions by her own personal beliefs. She would adjust her ways to make decisions according to German national interests in due time..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In terms of Germany’s policy towards Russia, the period of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1998-2005)was a honeymoon between Germany. n. al. er. io. sit. y. Nat. and Russia. Schröder even sai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is so good that it can't be better.”Merkel became the new German Chancellor in 2005. During her first and second term, Germany’s Russia policy was basically extended from the Schröder period. Germany and Russia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nsultations in Berlin in 2000. Merkel took Russia as a strategic partner mainly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From Merkel’s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was limited. Since Merkel took office, both Germany and Russia have lacked further interaction. Among the foreign ministe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Merkel's government, it has seemed that only the former Foreign Minister Frank-Walter Steinmeier from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was more pro-Russian while other foreign ministers followed Merkel's footsteps to keep a distance from Russia.. Ch. engchi. i n U. v. Fin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sults and influences of Germany'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Russia. Such results and influences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se results and influences can be said to be partly influenced by Germany's policy towards Russia while others a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such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 Germany and Russia can be said to have been forced to play roles that are III. DOI:10.6814/NCCU201900102.

(6) contrary to their original wish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krainian crisis" that broke out at the end of 2013 was that it highlighted the long-standing advantage of the sea powers (western countries)that has been expanding eastward(NATO and the EU's eastward expansion).It can be said that the west’s advantage has caused the land power of Russia to maintain its own geopolitical strategic interests. This can be considered a counterattack. During Merkel's terms, the role of Russia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partner”(security partner, prominent partner, economic partner)in Germany’s White Paper 2006 into “rival” (challenge, threat)in Germany’s White Paper 2016. Although Germany-Russia relations in the White Paper 2006 did not appear as a "strategic partner", Merkel's government has indeed made progress in this direction in the beginning. After the Russia-Georgia war and the Ukrainian crisis, German-Russian relations have moved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being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Merkel’s government believes that Russia has voluntarily renounced such a partnership role and has potentially become a "rival" of Germany, the EU, and NATO. In fact, unless there is a conflict like World War II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Russia will always be Germany’s “cooperative security partner and economic partner”..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V. DOI:10.6814/NCCU201900102.

(7) 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政 治 大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7 立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5. ‧ 國. 學.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 21. ‧. 第一節 梅克爾的戰略思想.......................................................................................... 22. sit. y. Nat. 第二節 梅克爾的價值觀外交...................................................................................... 29. al. er. io. 第三節 梅克爾的地緣政治思想.................................................................................. 38. v. n. 第四節 梅克爾對普京的看法...................................................................................... 47. Ch. engchi. i n U. 第三章 二十一世紀德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55 第一節 施洛德總理時期的對俄政策.......................................................................... 57 第二節 德俄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65 第三節 梅克爾時期歷任外交部長的政策.................................................................. 71 第四節 德俄間的對手關係與戰略夥伴關係的長期目標.......................................... 82 第四章 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結果與影響.............................................................. 93 第一節 德俄親密期及後續發展.................................................................................. 95 第二節 德俄的戰略夥伴關係發展............................................................................ 105 第三節 烏克蘭危機下的德俄關係發展.................................................................... 115 V. DOI:10.6814/NCCU201900102.

(8) 第四節 從夥伴變對手................................................................................................ 126 第五章 結論.................................................................................................................... 137 參考文獻.......................................................................................................................... 141 壹、中文部分.............................................................................................................. 141 貳、英文部分.............................................................................................................. 148 參、德文部分.............................................................................................................. 15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 DOI:10.6814/NCCU201900102.

(9) 表次. 表一 梅克爾與施洛德的對俄政策比較........................................................................64 表二 梅克爾與史坦麥爾的對俄政策比較....................................................................81 表三 梅克爾時期歷任外交部長對俄政策比較............................................................82 表四 2006 年版與 2016 年版德國國防白皮書對俄政策比較.....................................8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I.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從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前任總理施洛德開 始(1998-2005)到梅克爾的第一及第二個總理任期(2005-2013),之後到第三個任 期(2013-2018)可說經歷了一個從親密到疏遠,最後到對抗的過程。梅克爾時期的 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可說從 200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的「優先夥伴關係」演. 政 治 大. 變到之後 201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的「對手關係」。綜上所述,筆者撰寫本文. 立. 的第一個動機乃是希望能夠以梅克爾為主體,更加詳細的了解其生活背景中同俄國. ‧ 國. 學. 的關聯(也就是了解梅克爾生活背景中的俄國因素) 。從梅克爾的生活背景來看,她 本應是一個潛在的具有親俄傾向的人物,然而由於價值觀的差異與國家利益與安全. ‧. 的考量,梅克爾在成為政治人物之後也不得不站在某種地緣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德國. Nat. sit. y. 與俄羅斯的關係並做出決策。因此,筆者撰寫本文的第二個動機乃是了解梅克爾的. n. al. er. io. 外交思想及在其任內德國外交政策中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與比重。藉由梅克爾的外. i n U. v. 交思想與其執政後德國政府所採行的對俄政策,我們可以更加的了解梅克爾執政下. Ch. engchi. 的德國同俄羅斯的關係。綜上所述,筆者撰寫本文的第三個動機乃是想要了解在梅 克爾執政後,柏林是如何地來看俄羅斯?. 二、研究目的 筆者撰寫本論文的目的有以下兩點: 1. 筆者撰寫本文的第一個目的乃是希望了解梅克爾政府所產生的對俄政策及其轉 變過程。 2. 筆者的第二個目的乃是希望了解梅克爾政府的對俄政策出現之後產生了甚麼樣 的結果與影響(局勢演變)? 1.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1) 筆者的主要論點為在德國不管執政者是誰終究都無法迴避由於德國本身地緣因 素的影響而必須同時顧及與美國及俄羅斯兩大強權維持著某種合作關係。因此不管 是親俄的施洛德或是親美的梅克爾都無法同時太過忽視德美關係或是德俄關係。目 前台灣國內的論文還少見專門探討德俄關係方面的著作,因此希望本文的產生能夠 對國內的學術界盡一點微薄的貢獻。本論文運用美國學者華茲(Kenneth Waltz)的 三項「分析層次」 ,也就是「個人層次」 、 「國家層次」和「國際層次」來分析德國對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而本文較特別的乃是在第二章談到一般歐美文獻較少提及的關 於梅克爾個人外交思想的研究,它是屬於「個人層次」的分析。這些「梅克爾外交. 政 治 大 具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在內。本文第二章「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可說是本文的 立 思想的個人層次因素」可說具有一些由於個人背景所導致的偏好與反對,因此可說. 特點之一,再加上國家及國際層次的分析,可說由窄到寬地全面分析了德國對俄羅. ‧ 國. 學. 斯的外交政策,因此相信本論文會具有一些學術的參考價值與潛在貢獻。. ‧. n. Ch. engchi. er. io 一、夥伴時期. sit. y. Nat. al. 第二節 文獻回顧. i n U. v. 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在歷史上一直是塑造歐洲命運的關鍵之一。在歐洲,我們 可說德國對俄羅斯的態度是歐俄關係的支柱。1從 2005 年到 2013 年末烏克蘭危機發 生的這段時期筆者稱之為「夥伴時期」 ,也就是梅克爾的第一及第二個總理任期間。 在這段期間梅克爾政府的對俄政策基本上是延續施洛德政府時期的對俄政策,將德 俄關係定位為「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 2,不過將德俄關係的重要性 置於較次要的地位。在《200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德俄關 1. Tuomas Forsberg. 2016. “From Ostpolitik to ‘frostpolitik’? Merkel, Putin and German foreign policy towards Russia” International Affairs,92(1):21-42. 2 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 概念最初是在 2000 年兩國在柏林的政府間磋商會議中提出的。 它規定,夥伴關係將主要基於密集的經濟合作和廣泛的制度化政治合作結構。 2.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2) 係是「戰略夥伴關係」 ,但將俄羅斯定位為重要夥伴或優先夥伴(prominent partner) 。3 過去,德國一直是俄羅斯在歐盟利益的倡導者,是能源經濟合作的戰略夥伴。但是, 近幾年來,雙邊關係所產生的誤解越來越多,雙方都在講同一個話題,但是有著不 同的優先次序和利益。4對梅克爾的外交思想來說,德俄關係可說是較為次要的議題, 因而不及對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說的俄德關係議題來得重要。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 在 2013 年的烏克蘭危機發生前,不管是親西方的梅克爾,還是德國國內的親俄派都 主張要與近鄰俄羅斯維持戰略夥伴關係。然而不同的是親俄派認為在經濟上依賴俄 羅斯才能夠達到國家安全的目的,而親西方的梅克爾則認為在和俄維持戰略夥伴關. 政 治 大. 係的同時仍需另闢能源來源才能達到國家安全的目的。. 立. (一)梅克爾的生平與德俄夥伴關係. ‧ 國. 學. 以下六篇文獻和梅克爾同俄國關係的「個人層次因素」以及德俄間的「夥伴關係」. ‧. 有關。. y. Nat. er. io. sit. 在史帝芬.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所著的梅克爾傳(Angela Merkel)中 認為普京乃是梅克爾永遠的對手。 「普京對於梅克爾來說可說一直扮演著一種亦敵亦. al. n. v i n 友的角色。史帝芬認為梅克爾的心中有兩個俄國,一個是私人的,一個是工作上的。 Ch engchi U 私人的俄國,是女學生安格拉透過俄文競賽、旅行和文學所建構出來的。她喜歡托 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她一直都熱愛俄語。他並沒有如謠言所說,在俄國留過 學,而是在旅行時見識了莫斯科。這個非常正面的俄國留在她心上,政治上的俄國 則相反,對梅克爾來說,與普京這人非常有關。5梅克爾當選總理時,普京已經做了. 3. White Paper 2006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2006.Berlin: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Defence.p.47. 4. Stefan Meister. 2013. “Germany's Russia Policy under Angela Merkel: A Balance Sheet” The Polish.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2(2):28. 5. 楊夢茹譯,史帝芬.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著,梅克爾傳(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商業週刊,2014) 。頁 227。 3.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3) 五年總統,後來他更換職位接掌總理府,又在 2012 年重返國家最高權位。自從梅克 爾當上基民黨主席以來,普京就位居俄國權力的巔峰。此外梅克爾與普京不僅年齡 相當,兩人的人生歷程還有點相似。每當梅克爾與普京會面,便有兩種世界觀互相 碰撞,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的倒塌對梅克爾來說,是一種解放的體驗;但是對前蘇 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校普京而言,則是一次創傷的經歷。所以說,這兩人的私人關 係,自然會對德俄關係有非比尋常的影響。外交在此果真個人化了起來,至今他倆 見面時,總還有點兒夾槍帶棒。雖然他們過了這些年,也經營出一定程度的尊重, 但競爭的味道不曾稍停。」 6. 政 治 大 在廖生所編著的《德國「女總理夫人」梅克爾》中作者認為,梅克爾時期的德 立. 俄關係同德國的前任總理施洛德相比可說降溫了不少,並將這種變化形象概括為「從. ‧ 國. 學. 愛進化到友誼」。書中指出:「急於同美國重建緊密關係的梅克爾已清楚表明,發展. ‧. 德俄關係不會如其前任總理施洛德般被放在政策首位。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兩國關係. y. Nat. 會突然變冷。德國作為一個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它不會放棄與俄羅斯的戰略. er. io. sit. 夥伴關係。」德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天然氣是從俄羅斯儲量豐富的北極地區提供的。 施洛德離職後在俄德北溪(Nord Stream)管線協會中任職,更加強了雙方的關係。. al. n. v i n 對於德俄間的關係,梅克爾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時說:「我 Ch engchi U. 認為我們與俄羅斯並不持有太多的共同價值觀,但我們對俄羅斯能向負責任的方向 發展保持濃厚興趣。」這也顯示出梅克爾認為德俄兩國的價值觀是有歧異的及其對 俄羅斯的某種批評態度。 7. 在于芳的《德國的國際角色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提到,在 2006 年 3 月時,梅克 爾在對議會的演講中提出,德國的價值觀包括人權、民主和宗教自由。她所強調的 價值觀實際上是蘊含法治、人權、民主、自由的價值體系,並構成了德國外交政策 6. 同上。頁 228。. 7. 廖生,德國「女總理夫人」梅克爾(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頁 176-177。 4.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4) 的價值基礎。梅克爾政府認為,德國的價值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是注重國際法和維護 人權,兩者的目的都是保護個人的權利不受侵犯。而在該價值體系中法治是其他各 項權利得到保障的基礎,法治、人權、民主、自由四者密不可分,如有一項受到威 脅,外交和發展政策就應當採取措施。在梅克爾政府看來,人權屬於最高層級的價 值觀,甚至高於主權。如果其他國家出現與這一原則不符的情況,梅克爾政府會採 取行動加以干涉,意在貫徹自己人權至高無上的價值觀。8梅克爾政府認為德國與俄、 中等國價值觀的不同,可說就在於此。德國的核心利益被認為是與其價值觀緊密相 關的。德國的核心利益有兩根支柱,即歐洲的共同利益與跨大西洋合作。德國在二. 政 治 大 方是「價值共同體」。所以在遵循多邊主義原則,與歐美國家保持良好關係方面, 立 戰後建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植根於歐洲發展,並稱德美關係、歐美關係都基於雙. 好的關係,與歐盟一道將「西方民主」推向全球。 9. 學. ‧ 國. 價值觀和國家利益並無衝突。德國願意與擁有共同西方價值觀的國家保持緊密、友. ‧. y. Nat. 梅兆榮在其〈梅克爾總理面臨的內政形勢和改革任務及其外交政策走向〉一文. er. io. sit. 中談到,在梅克爾時期,一般認為,德俄間的實質關係不會改變。俄羅斯長期以來 解決了德國的能源需求,俄羅斯也需要德國這樣的一個能源市場,雙方可說互有需. al. n. v i n 要,相互依賴。德國關注俄羅斯的發展方向,支持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並保持與 Ch engchi U. 俄羅斯的良好關係,但不謀求建立「德法俄軸心」 。德在同俄加強合作的同時,必須 顧及中、東歐和波羅的海各國尤其是波蘭的感情。施洛德與普京個人關係非常親密, 聯盟黨曾指責他私交與國家政策之間沒有界線。梅克爾則除了經濟合作關係外,並 不會同普京發展這種政治及私人關係。 10. 8. 于芳,德國的國際角色與外交政策(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頁 120。. 9. 同上。頁 103。 梅兆榮,2005, 〈梅克爾總理面臨的內政形勢和改革任務及其外交政策走向〉 , 《德國研究》 ,20 (4) : 13。 5 10.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5) 在《200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第二章「在國際環境中的德國安全政策」 第七節「加強與合作夥伴的關係」中談到,在全球化的時代,安全政策不能只局限 於我們的鄰近地區。促進區域安全合作,鞏固和發展與地區大國的良好關係是德國 安全與穩定政策的重要內容。由於歐洲與俄羅斯有著共同歷史經驗再加上俄羅斯作 為北約和歐盟的現有及潛在規模的優先夥伴(prominent partner) ,因此俄羅斯在這雙 邊合作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俄羅斯是八國集團之一、擁有核武的大國、聯合國安理 會常任理事國,而作為歐洲理事會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成員,俄羅斯在歐洲也 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許多歐洲國家而言,俄羅斯是重要. 政 治 大 榮。為促進俄羅斯的現代化,因而與俄羅斯加強政治、經濟和社會合作乃是符合德 立 的能源供應國和經濟夥伴。沒有俄羅斯,就無法保證歐洲的安全、穩定、統合和繁. 支持俄羅斯與北大西洋聯盟進一步密切合作。 11. 學. ‧ 國. 國的特殊利益的。因此,德國促進改善俄羅斯與歐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合作,並. ‧. y. Nat. Alexander Rahr 在《德國和俄羅斯:一種特殊關係》一文中認為,梅克爾當選德. er. io. sit. 國總理之後,德國的對俄外交政策出現了一些改變。德國政府內部有兩種不同的意 見。外交部長史坦麥爾主張延續施洛德政策,作為施洛德的親密助手,他本人其實. al. n. v i n 也是施洛德對俄政策的設計者之一。史坦麥爾認為不能用冷戰時期的想法去遏制俄 Ch engchi U 羅斯,那樣只會促使俄羅斯更加接近中國和亞洲。史坦麥爾主張德國能扮演橋樑角 色來推動建立歐盟和前蘇聯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區,促進地區性的經濟合作。 12而 梅克爾雖然重視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 ,但主要是 經濟方面的合作,至於在政治及外交方面,她則在民主和人權問題上批評俄羅斯。 由於梅克爾在東德的成長經歷使她在很多問題上比較同情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感受。 對於梅克爾來說,跨大西洋關係要絕對高於德俄關係。換句話說,也就是德美關係 11. White Paper 2006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2006.Berlin: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Defence.p.47. 12. Alexander Rahr, “Germany and Russia:A Special Relationship”, i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2007, pp.140-141. 6.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6) 比德俄關係重要。梅克爾認為跨大西洋的自由貿易區要優先於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 自由貿易區。雖然梅克爾不願意太過接近俄羅斯,但是她也無法忽視俄羅斯的重要 性,因此其對俄政策大致上延續施洛德時期的對俄政策,其變化是有限度的。 13因 為德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很高,所以梅克爾的工作重點乃是以泛歐洲 的結構來說服俄羅斯簽訂能源憲章給與歐盟公司在俄羅斯市場上和俄羅斯公司同樣 的權利。 14. (二)歐盟與俄羅斯關係. 政 治 大 德國而忽略或是完全不顧及其他歐洲盟國,因此以下二篇文獻以「歐盟」作為主體 立 本文雖然以德俄間的關係為主,然而在能源及安全議題上,由於無法單獨論述. 來探討歐俄關係。. ‧ 國. 學 ‧. 在張宸銘的《歐盟與俄羅斯能源互動之研究》中有論述到,歐盟為強化能源外. y. Nat. 交,進一步落實天然氣供應多樣化戰略,以降低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和對中東. er. io. sit. 歐國家過境高度依賴所產生的地緣政治風險,在 2007 年 1 月《歐洲能源政策》中提 出了實施能源供應多樣化政策的必要性。然而由於歐盟的領頭國家並沒有通過與俄. al. n. v i n 羅斯的共同戰略協定,而 2007C年 3 月的高峰會因缺乏對外能源政策的一致性,各會 hengchi U. 員國尚未達成共識。這些因素都造成俄羅斯成功地繼續與一些會員國簽訂雙邊條約, 造成不平等現象。 15由於長久以來,歐盟各會員國在能源政策上缺乏一致性與可信 的共同歐盟政策,加上各會員國的意見出入不一,甚至互不信任,導致有些國家長 期受惠於俄羅斯的雙邊與特殊關係,特別是德國。因此,如果不平等現象持續發生, 將會破壞歐盟在共同能源政策與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上的運作。另外,不同歐盟會 員國對能源政策之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見解也不一,換句話說,歐盟各會員國對能 13. 請參考表一。 Alexander Rahr, “Germany and Russia:A Special Relationship”, i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2007, pp.141-143. 15 Frank Umbach. 2010. “Global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EU,”Energy Policy, 38(3): 1237. 7 14.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7) 源的依存比例也不同。因此,歐盟內部在共同對俄政策上往往難以達成共識。 16. 在陳新明的〈 俄 羅 斯 與 歐 盟 國 家 的 現 代 化 夥 伴 關 係 〉 中 談 到 , 自 2008 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俄文: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提出現代化戰 略之後,歐盟國家給予積極回應,並且個別與俄結成多種形式的現代化夥伴關係 (Partnership for Modernisation,P4M) ,可是由於多種原因,現代化計畫進展不大。 從歐盟方面來看,自 2009 年開始由於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國際上出現了一連串的 重要事件。有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出現以及「阿拉伯之春」 。因此這些事. 政 治 大 則是內外因素都有。外在因素有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及歐盟發起的「東部夥伴 立. 件的產生大大削弱了歐盟對俄羅斯所熱心的現代化戰略的興趣;從俄羅斯方面來看,. 計畫」 17,內在因素則是現代化戰略受制於俄羅斯自身制約因素較多,因此在 2012. ‧ 國. 學. 年 1 月普京總理不得不承認,俄羅斯近年來的現代化計畫沒有奏效。 18. ‧. 二、對手時期. y. Nat. io. sit. 雖然直到 201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發表時德國才正式在書面上將俄羅斯定. n. al. er. 位在類似於對手的角色,然而可說從發生於 2013 年底的烏克蘭危機開始到現今,德. Ch. i n U. v. 俄之間的關係便從原本的戰略夥伴關係轉變成對手關係,可說是對手時期。德國由. engchi. 烏克蘭危機初期的積極制裁演變到之後卻有逐漸和緩的趨勢,畢竟美國等其他西方 國家不像德國如此的依賴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當烏克蘭危機發生,歐洲國家烏克蘭 受到侵犯時,德國身為一個北約成員國及歐盟的主要領導國家,因此一開始自然必 須要有所表態與行動。換句話說,德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在某種程度上乃是象徵意義 大於實質意義。由於俄羅斯對於德國來說太過重要,因此制裁演變到之後逐漸和緩, 畢竟德國仍然是以自己本身的國家利益為重。 16.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CSS). 2008. “ Energy Security of the European Union.”Security Policy, 3(36) : 2. 17 2009 年 3 月歐盟正式提出「東部夥伴計畫」 ,該計畫準備吸納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喬治 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6 個國家。俄羅斯認為這是歐盟在向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發起挑戰。 18. 陳新明,2014,〈俄羅斯與歐盟國家的現代化夥伴關係〉,《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53。 8.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8) (一)烏克蘭危機 以下五篇文獻為與「烏克蘭危機」相關的文獻。. 朱瑞清與張健在〈梅克爾的「德式」風格外交〉一文中認為「在烏克蘭危機過 程中,不同於德國以往在解決國際危機中的表現,梅克爾政府表現出與美國的不同 立場,以德式掮客的風範成為危機管理中的主導者。在對俄羅斯進行譴責和制裁的 同時,德國在各西方大國和俄羅斯之間積極斡旋,為雙方留下了溝通的渠道。192014. 政 治 大 蘭問題進行洽談。 《時代》週刊(Time)指出,此舉是德國外交政策官方路線的補充。 立 年 4 月,德國前總理施洛德以生日宴會名義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赴會,兩人就烏克. 由此可見,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溝通渠道始終是暢通的,這為德國外交政策目的達. ‧ 國. 學. 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德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隨著自身實力及影響力的增長,德國. ‧. 已經不可能在安全事務中置身事外。面對國際秩序的變化和安全領域的挑戰,梅克. y. Nat. 爾政府認為德國不能置身事外,而應積極參與國際新秩序的構建。在今後的時期內,. er. io. sit. 德國主張通過解決國際衝突和提供一個透明、合理的溝通機制,避開單邊行動,營 造德國參與的新型國際秩序。為踐行這一目標,德國主要通過積極化解國際衝突、. al. n. v i n 改革國際安全機構以及提供德國經驗等方面進行努力。從化解國際衝突方面來看, Ch engchi U 德國積極斡旋烏克蘭問題的做法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種解決衝突的方案。在烏克蘭 問題中,德國在各方進行了積極斡旋,並建立了德國領導下的協調機構。從改革國 際安全機構方面看,德國主要是積極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機構的改革。德國不僅通過 自己的力量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且還聯合包括印度、日本這樣的 大國共同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改變現有的聯合國安全機制。從提供德國經驗 的方面看,德國政府更加積極向世界宣傳戰後德國重新崛起和推動歐洲和平與發展 的經驗做法。從總體來看,隨着自身實力的增强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梅克爾第三任. 19. 朱瑞清,張健在,2016, 〈梅克爾的「德式」風格外交〉,《人民論壇》 ,24:105。 9. DOI:10.6814/NCCU201900102.

(19) 期的德國外交政策朝向目標上更加務實、手段上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向變化。」 20. 陳新明與宋天陽在〈烏克蘭危機與德俄關係及其演變趨向〉一文中敘述到: 「冷 戰結束以來,德俄關係總體上保持融洽。與歐盟其它國家相比,德國一直更積極促 進俄羅斯在歐盟的利益,充當俄與歐盟打交道的『辯護人』 ,同時在經濟和能源領域 充當俄的重要戰略夥伴。施洛德時期(1998-2005),德俄關係最為密切,遠超出單 純經濟合作;梅克爾前兩任期(2005-2013),德俄雖保持夥伴關係,但兩國關係要 比施洛德時期遜色許多。2013 年底梅克爾第三任期開始不久,因烏克蘭危機爆發,. 政 治 大 洲對抗俄羅斯的領袖』 。烏克蘭危機期間,梅克爾代表德國和歐盟的利益訴求,與俄 立 德俄關係走向嚴重對抗。烏克蘭危機發生不久,梅克爾就被西方媒體奉為『領導歐. 羅斯上演了一場對抗遊戲。」 21. ‧ 國. 學 ‧. 陳新明與宋天陽在另一篇〈從疏遠到對抗的德俄夥伴關係〉一文中認為「冷戰. y. Nat. 結束後德俄關係在整體上保持融洽。但近幾年德俄關係正經歷變化,相互疏遠愈發. er. io. sit. 明顯。2009 年梅克爾政府更換了聯合執政夥伴,導致德俄關係開始疏遠,2012 年普 京重返克里姆林宮使德俄關係進一步疏遠,2013 年底梅克爾開始第三任期也缺乏進. al. n. v i n 一步發展雙邊關係的願望。究其原因,是兩國政治家各自不同的強調雙邊關係優先 Ch engchi U 次序並致力於不同的目標。而烏克蘭危機又給德俄關係增添新的分歧與矛盾,致使 疏遠中的德俄關係逐步轉向爭奪與對抗。」 22. 戴啟秀在其〈烏克蘭危機對德俄關係及全球格局的潛在影響〉一文中認為, 「德 國歐洲政策的重要原則之一是促進和維持歐洲的安全與穩定。克里米亞危機之前, 德國一直是支持俄羅斯合法利益最重要的西方國家;但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事件觸 20. 同上。 陳新明,宋 天 陽,2 01 4, 〈烏克蘭危機與德俄關係及其演變趨向〉 , 《 現代國際關係》 ,9: 4 8。 21. 22. 陳新明,宋天陽,2014, 〈從疏遠到對抗的德俄夥伴關係〉 ,《德國研究》 ,3:30。 10.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0) 犯了德國戰後所奉行的遵守《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國家原則。美國的全球戰略和 歐洲的地區安全使德國外交處於兩難境地。目前,德國短期外交目標是避免衝突進 一步升級,幫助烏克蘭恢復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爭取和拉攏俄羅斯重新回歸合 作這三點。對德國而言,歐洲東部安全架構是德國的安全所在。這也是德國推進歐 盟東擴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由於北約東擴未同時深化與俄羅斯關係,這使俄羅 斯感到威脅,歐洲東部安全也面臨威脅。面對歐洲人目前又在擔心戰爭,德國有義 務承擔起歐洲和平的責任。」 23. 政 治 大 「由於蘇聯解體使得東西冷戰結束,亦代表著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也以失敗告終, 立. 根據《圖解地緣政治-主權、資源與戰爭》這本書的作者高橋洋一教授的看法:. 因此原本附屬於蘇聯底下的東歐各國,不論在軍事或經濟上,也全都成為西歐的夥. ‧ 國. 學. 伴。如果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曾經的盟友都跳槽西側。而過去在東德、捷克斯洛. ‧. 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邊境線,被稱為『鐵幕』的界線都漸消彌,. y. Nat. 即代表俄羅斯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如果就這樣任其自由發展,搞不好西歐的. er. io. sit. 勢力會在哪天長驅直入俄羅斯。2014 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從根本上看就是俄羅斯的 危機意識問題。 24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扮演一個重要的緩衝角色,能夠抑制西歐. al. n. v i n 的影響。2014 年 2 月,烏克蘭親俄勢力倒台,建立了親西歐的政權。在當時如果烏 Ch engchi U 克蘭表明要加盟北約組織或是歐盟,恐怕西歐各國、德國以及美國都會馬上舉雙手 贊成。因為這樣能夠立即削弱俄羅斯的勢力,俄羅斯也是明白這點的重要性,因此 才會將烏克蘭當作是能夠抵制西歐勢力的最後手段。但烏克蘭的親歐政權已大致底 定,因此俄羅斯採取了最終手段,兼併克里米亞。也就是說如果親歐政權持續,烏 克蘭加入歐盟,至少還有克里米亞可以抵擋西歐影響力,當成最終的緩衝國。克里 米亞危機可說就是俄羅斯對西歐做出防備的最佳例子。」 25 23. 戴啟秀,2015,〈烏克蘭危機對德俄關係及全球格局的潛在影響〉 ,《國際觀察》 ,2:104-105。. 24. 吳秋瑩譯,高橋洋一著,圖解地緣政治-主權、資源與戰爭(台北市:十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7)。 頁 134-137。 25. 同上。頁 137-140。 11.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1) 三、2016 年版德國國防白皮書 歷經一年編寫,德國新版國防白皮書於 2016 年問世。在 2016 年版國防白皮書 中,德國將對俄羅斯關係的定位由「夥伴」改為「競爭對手」 ,這一消息引起俄羅斯 方面的不滿。有分析認為,這個讓俄羅斯「不舒服」的新定位是外部影響因素的產 物,雖然白皮書用詞顯得不夠友善,但兩國關係不會發生根本轉變。 26事實上在德 國 2016 年版國防白皮書問世前,在 2013 年所出版的《新力量、新責任-德國在變 格中的世界裡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要素》這本著作中就有把俄羅斯列為挑戰者 (challengers)之一。而在 2016 年版國防白皮書實際問世後,內文中雖然沒有直接. 政 治 大 羅斯的潛在定位。而事實上這樣的定位便有「競爭對手」的意涵。 立. 使用「對手」或「敵人」的字詞,然而有使用「挑戰」、「威脅」等字詞,來敘述俄. ‧ 國. 學. 以下五篇文獻乃是與 2016 年版德國國防白皮書相關的文獻。. ‧ sit. y. Nat. 學術與政治基金會(SWP)以及德國美國馬歇爾基金會(GMF)曾發布題為《新. n. al. er. io. 力量、新責任-德國在變格中的世界裡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要素》 (New Power New. v. Responsibility. Elements of a Germ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for a changing world). Ch. engchi. i n U. 的文件。該文件是在德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資助下、由來自德國外交政策領域各類 機構的 50 多位高級官員和學者經過一年(201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9 月)的討論擬 定的,並發表於 2013 年。其核心思想是,德國對維護國際秩序有著巨大的興趣,為 此必須作為國際體系的領導力量之一在未來承擔更大的責任。 《新力量、新責任-德 國在變格中的世界裡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要素》中把徳國的戰略關係分為三類,包 括盟友(allies)、挑戰者(challengers)和破壞者(spoilers)。其中,文件把中國和 俄羅斯等都列為挑戰者。 27. 26. 曲頌,雪珺,2016〈德國與俄羅斯,「夥伴」變「對手」? 〉《 南國博覽》,6:19。. 27. 鄭春榮,2014,〈德國外交政策的新動向〉 ,《歐洲觀察》,5:2-6。 12.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2) 在《201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談到,在冷戰結束後,歐洲國家與美國一 起在歐洲大陸上建立了歐安組織(OSCE)。該秩序乃是建立在歐洲安全不可分割的 觀點上。雖然這一秩序並未能夠完全阻止歐洲地方衝突的產生,但它為解決這些衝 突奠定了基礎。然而在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公開地質疑了歐洲的和平秩序。俄羅斯 用武力推進自身利益,單方面重新劃定了國際法保障的邊界,因此對德國及歐洲的 安全造成了危害。俄羅斯被認為主動拒絕了與西方的夥伴關係,並且扮演了「競爭 對手」的角色。俄羅斯可說正在成為一個具有全球野心的獨立權力中心。俄羅斯在. 政 治 大 平之間的邊界,因此如果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沒有根本改變,它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對 立 與歐盟和北約邊界的軍事活動有所增加並透過「混合戰術」有目的地模糊戰爭與和. 歐洲大陸的安全構成挑戰(challenge)與威脅(threat) 。不過,文中還是敘述到歐洲. ‧ 國. 學. 和俄羅斯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關係。俄羅斯作為歐盟最大的鄰國和聯合國安. ‧. 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在歐洲地區和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果沒有俄羅斯. y. Nat. 的強有力合作,就無法確保歐洲和歐洲的可持續安全和繁榮。文中也認為對歐洲的. er. io. sit. 共同安全而言,重要的不是開發新的安全架構,而是尊重並始終如一地遵守現有的 和經過驗證的共同規則和原則。 28. n. al. Ch. engchi. i n U. v. 在陸巍的〈德國 2016 年版《 安 全 政 策 與 聯 邦 國 防 軍 未 來 白 皮 書 》 解 析 〉 中談到:「自上世紀 90 年代德國統一和冷戰結束以來,歐洲統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推進。作為前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因為綜合國力衰退,已經無力與美歐主導的北約 展開對抗。在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雙方甚至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與 此同時,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為歐洲主要國家帶來了戰略縱深。眾多因素使得西 方國家認為,歐洲面臨的傳統威脅在短時間內不會重現。2006 年版白皮書也因此將 俄羅斯視為重要的經濟夥伴,認為通過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俄羅斯. 28. White Paper 2016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 2016. Berl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pp.31-32. 13.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3) 的現代化符合德國的利益。 29然而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俄羅斯面對北約和歐盟的 攻勢不再一味忍讓,而是逐漸增加了在其周邊的軍事行動,並通過混合戰爭手段在 特定的目標國家製造動蕩。克里米亞及烏克蘭危機表明,俄羅斯甚至有可能不顧《國 際法》確定的邊界,通過武力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如果俄羅斯不改變當前的戰略方 針,很有可能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重新成為歐洲大陸必須面對的挑戰(challenge)。 這將會破壞冷戰以後在歐洲形成的和平秩序,給歐洲以及德國的安全帶來深遠影響。 基於上述原因,歐洲有可能必須重新面對來自東方的傳統安全威脅。德國 2016 年版 白皮書也因此指責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行動是『典型的強權政治復辟』,『增加. 政 治 大. 了暴力衝突的風險』,並警告俄羅斯『要在軍事上克制』。」 30. 立. 在熊煒所著的〈2016 年版《德國國防白皮書》評析-「來自中間的領導」困境〉. ‧ 國. 學. 一文中敘述到,德國位於西方國家和俄羅斯之間,在地緣上,德國的主要威脅只可. ‧. 能來自於俄羅斯,但俄羅斯又是德國打造歐洲安全體系不可缺失的安全夥伴,因此. y. Nat. 德國處於某種地緣困境。從德國前總理威利.布蘭德(Willy Brandt)的東方政策時. er. io. sit. 代以來,德俄關係一直被看作是一種「特殊關係」 ,也就是無論德國和俄羅斯內政如 何變化,德國始終是西方大國當中對俄政策最為穩定、友好的國家。德國經常樂於. al. n. v i n 扮演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關係之間的「橋梁」角色,事實上,對俄關係一直是德國在 Ch engchi U 西方盟國體系中發揮影響力的重要資源。從地緣戰略的角度看,這是德國提出的所 謂「來自中間的領導」的另一層含義。 31. 29. White Paper 2006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2006.Berlin: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Defence.p.47. 30 陸巍,2017, 〈德國 2016 年版《安全政策與聯邦國防軍未來白皮書》解析〉 , 《德國研究》 ,32(1) : 30。 31. 熊煒,2017,〈2016 年版《德國國防白皮書》評析-「來自中間的領導」困境〉 , 《 國際論壇》, 1 9. ( 3): 6 9。 14.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4) 在鄭春榮主編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8)-梅克爾 4.0 時期的德國 何去何從》中談到德國聯邦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呂特根(Norbert Roettgen)對於所 謂「新西方」政策有一番解釋。他認為面對俄羅斯的威脅,人們總習慣說「我們」 應該如何採取措施,在呂特根看來,「我們」不是德國,也不是歐盟,「我們」就 是西方,德國當前需要的不是「新東方」政策,而是所謂「新西方」政策。「新東 方」政策是冷戰期間德國政府在 20 世紀 70 年代之後所採取的與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發展外交關係的原則,核心是以合作代替對抗,以交流打破隔閡。 32呂特根以「新 東方」政策為參照,而提出的「新西方」政策,其目的就是以加強西方國家間的團. 政 治 大 德國外交政策要面對 21 世紀的挑戰,關鍵就在於「重建作為政治概念的『西方』, 立 結和凝聚力為依託、以「西方集團」為依託來對俄羅斯實施強硬政策。呂特根認為. 將歐盟和北約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德國在其中將扮演領導角色」 33。 34. ‧. ‧ 國. 學 sit. y. Nat. io. er.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n. a. l C 一、研究途徑:層次分析. hengchi. i n U. v. 大體而言,一般國際關係理論的教材,仍然多受美國學者華茲(Kenneth Waltz) 的影響,將國際關係的研究,區分出三項「分析層次」 。也就是「個人層次」 、 「國家 層次」和「國際層次」 。35「個人層次」 、 「國家層次」和「國際層次」分別以「個人」、 「國家內部因素」 、和「國際體系」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而本文的題目「梅克爾時期 32. 趙柯、丁一凡,2018,〈失衡的中歐關係:解析歐盟對華政策調整〉, 《 當代世界》, 4: 15。 Norbert Roettgen, “Strategic Challenges for Germany’s Foreign Policy” , in James Bindenagel, Matthias Herdegen and Karl Kaiser, eds.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Bonn University Press, 2017, p.197. 34 鄭春榮主編,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8)-梅克爾 4.0 時期的德國何去何從(北京: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頁 267-268。 35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第 2 版(新北市:揚智文化,2009) 。頁 148。 15 33.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5) 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研究(2005-2018)」筆者就是以華茲的三項分析層次來分 別分析說明德國的對俄政策。本文第二章「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以德國總理梅 克爾為主體,屬於個人層次的分析。而本文第三、四章乃是以德國為主體,分別屬 於國家及國際層次的分析。在個人層次的分析方面,乃是以「個人」 ,尤其是決策者, 作為探討的焦點,分析其在面對國家內部變遷或國際事件時的行為。所謂「個人層 次」的因素,包括決策者的人格特質、出身訓練、決策風格,甚至決策時的心理狀 態以及當下所掌握的訊息等,皆可含括在內,但重點仍在「個人因素」如何影響涉 外決策的形成。而在以「個人層次」作為分析的單元時,通常會凸顯行為者偏離「理. 政 治 大 章以「德國本身的對俄政策」作為分析對象,因而是屬於國家層次的分析。而第三 立. 性行為者」的部分,也就是討論其「非理性行為」由來的原因與影響。 36本文第三. 章可說是本文的標題「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研究(2005-2018)」的. ‧ 國. 學. 本文部分。第四章乃是屬於國際層次的分析,探討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結果與. ‧. 影響。而這樣的結果與影響乃是從國際體系權力分配的角度來探討。這樣的結果與. y. Nat. 影響可說有部分是受到德對俄政策的直接影響,而還有部分則是受到外部國際環境. n. al. er. io 二、研究方法. sit. 因素變化的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本文的研究方法乃是採用文獻資料分析法。 「文獻資料」是一種不斷累積過去知 識的資料,它大量集中存放在社會的圖書館、檔案館、情報中心等地方,任何人要 作調查研究,都可以去查閱、摘錄,並且可以反覆進行。 37「文獻資料」的種類可 以是統計紀錄、大眾傳播媒體、書籍、甚至是私人文件等資料。文獻資料分析是經 由「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此方法作為間接研究方法,在社會研究中被廣泛 應用。是因為在某些限度之內,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重建過去、解釋現在及. 36. 同上。頁 148-149。. 37.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 3 版(新北市: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2017)。. 頁 145。 16.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6) 推測將來,而有助於研究的進行。 38文獻資料分析的步驟可以分為以下七點:一、 確定問題。二、擬定假設。三、前置準備。四、蒐集資料。五、分析資料。六、批 判資料。七、歸納資料。而文獻調查的過程則分為蒐集、摘錄、整理文獻三項主要 程序。 3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政 治 大. 本文的研究範圍基本上主要是侷限在梅克爾前三個任期中的德國與俄羅斯之間. 立. 關係發展,也就是西元 2005 年到 2018 年 3 月 14 日 40之間的德對俄外交政策研究。. ‧ 國. 學. 然而由於本文在撰寫過程中有少數重要事件發生於 2018 年 3 月 14 日之後,因此在 參考文獻中的事件在時間上延續到 2018 年底。另外,本文雖然也有提及梅克爾的前. ‧. 任總理施洛德時期,甚至是東西方冷戰剛結束的時期,然而主要的目的乃是與梅克. Nat. sit. y. 爾時期的對俄政策做一個簡單的對比,進而讓讀者更易了解德國與俄羅斯之間關係. n. al. er. io. 發展的來龍去脈。其中 2005 年到 2013 年末烏克蘭危機發生的這段時期筆者稱之為. i n U. v. 「夥伴時期」,也就是梅克爾的第一及第二個總理任期間。而這段時期以「2006 年. Ch. engchi. 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作為德國對俄政策的代表。2013 年末烏克蘭危機發生到 2018 年 3 月,筆者稱為「對手時期」,也就是梅克爾的第三個總理任期間。「對手時期」 從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以德國為首的歐盟積極對俄羅斯制裁為開始,之後轉趨緩和, 而以 2016 年發表的「201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作為 2018 年梅克爾第三任期結 束前的最終對俄政策。雖然德俄之間的實質關係改變不大,然而在書面上,也就是 在「2016 年版的德國國防白皮書」中仍將俄羅斯定位為「挑戰」、「威脅」,因此隱 38. 同上。頁 138。. 39. 同上。頁 148-149。. 40. 本應於 2017 年底結束第三任期的梅克爾為籌組新政府經歷戰後德國最長的談判時間,如今在中間 偏左的社民黨同意與她的保守派聯盟再組大聯合政府後,才終於大勢底定,化解近半年的政治僵局。 梅克爾於 2018 年 3 月 14 日正式展開第四任新任期。 17.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7) 含有將俄羅斯視為是「對手」,甚至是「敵人」的意思。. 二、研究限制 本文的研究限制分為三點。第一點是語言上的限制。由於筆者的德文程度還不 足以閱讀德文學術文章,因此參考文獻以中文及英文為主。主要是以德國官方英文 文獻、中、英文的國內外書籍、期刊、論文以及新聞網站為主,因此或許多多少少 會有些許偏差與不足之處。第二點是本文主要是從柏林來看莫斯科。換言之,本文 主要是以德國為主體,而以俄羅斯為客體來論述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本文藉 由此種論述來了解對德國而言,俄羅斯為何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及德俄之. 政 治 大. 間的關係如何演變。而本文既以德國為主體來觀察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因而. 立. 在研究的限制上乃是較不關注在從俄羅斯的立場及觀點來看德國、歐盟及北約。另. ‧ 國. 學. 外,本文雖然是以「德國」為主體來看俄羅斯,然而有少部分從「北約」或是「歐. ‧. 盟」為主體的觀點來看俄羅斯和從「俄羅斯」為主體的觀點來看德國(西方國家) 的部分則是作為本文的輔助。第三,本文的題目《梅克爾時期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 y. Nat. io. sit. 策之研究(2005-2018)》中的「外交政策」以國防部出版的德國官方外交文件《德. n. al. er. 國安全政策與聯邦國防軍的未來白皮書》簡稱《國防白皮書》為探討焦點,因此其. Ch. i n U. v. 它本身並非官方外交文件的資料在本文中便簡略而不詳述。例如新政府產生後聯合. engchi. 執政的未來規劃《聯合執政協議》 ,雖然其中也有外交與安全政策部分,然而由於其 本身並非外交文件,因此在本文中簡略而不詳述。.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一、論文架構 本論文的架構乃是配合華茲(Kenneth Waltz)的三種「觀察層面」(images), 也就是「三層次框架」 (three-level framework)來安排。論文架構從「個人層次」 (first image or individual level)、「國家層次」(second image or state level)到「國際層次」 18.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8) (third image or system level) ,論述層面可說由窄到寬地來分別分析德國的對俄政策。 第二章「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乃是「個人層次」的分析。筆者分別以四節「梅 克爾的戰略思想」、「梅克爾的價值觀外交」、「梅克爾的地緣政治思想」及「梅克爾 對普京看法」來做梅克爾個人外交思想的「個人層次」分析。第二章內容和第三、 四章內容的差別主要在於在第二章時筆者還沒有直接切入論文的主題-也就是「德 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筆者在敘述德國對俄羅斯的政策前先概括地敘述了梅克爾 總理的外交思想。而其中便說明了在梅克爾外交思想中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及 其重要性。從第三章「二十一世紀德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開始進入本論文的主. 政 治 大 時期的對俄政策」所探討的內容雖非屬於本論文的主題「梅克爾時期的德對俄政策」 , 立 題。第三章所探討的「政策分析」乃是屬於國家層次的分析。第一節「施洛德總理. 然而兩者間由於有延續性,因此筆者也有需要加以說明。第三章第二節「德俄間的. ‧ 國. 學. 合作夥伴關係」及第四節「德俄間的對手關係與戰略夥伴關係的長期目標」乃是用. ‧. 來分別說明 2006 年版及 2016 年版《德國安全政策和聯邦國防軍的未来白皮書》 (簡. y. Nat. 稱德國國防白皮書)中的德對俄政策部分。第三章第三節「梅克爾時期歷任外交部. er. io. sit. 長的政策」則是用來說明歷任外交部長的政策及梅克爾與歷任外交部長在外交作法 上的異同。第四章「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結果與影響」乃是屬於「國際層次」. al. n. v i n 或體系/結構的分析。就德俄關係來說,第四章乃是最為關鍵的分析。第一節「德俄 Ch engchi U 親密期及後續發展」及第二節「德俄的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敘述了德國對俄羅斯政 策的影響與發展過程。而第三節「烏克蘭危機下的德俄關係發展」及第四節「從夥 伴變對手」則說明了由於外在國際體系權力結構變化下所爆發的烏克蘭危機所造成 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影響了後續的德俄關係及後續的德對俄政策。. 二、章節安排 本論文包含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五節,乃是筆者的研究大綱。筆者在第 一章第一節中說明了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在第二節中並且簡要的敘述了相 關的文獻回顧。在第三節「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中,筆者分別敘述了筆者採用的 19. DOI:10.6814/NCCU201900102.

(29) 研究途徑是「層次分析」,而研究方法則是「文獻資料分析法」。在第四節「研究範 圍與研究限制」中,筆者敘述了研究範圍主要是侷限在梅克爾前三任期的德國,也 就是從 2005 年到 2018 年。而研究限制則是德語能力的限制及本文主要是從柏林來 看莫斯科等。換言之,本文主要是以德國為主體來論述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在第五節中,筆者則是說明了本論文的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第二章「梅克爾的外 交思想研究」包含四節,分別是「梅克爾的戰略思想」 、 「梅克爾的價值觀外交」 、 「梅 克爾的地緣政治思想」及「梅克爾對普京的看法」 。在第二章中,筆者將直接敘述與 分析梅克爾的外交思想之由來與發展經過。從戰略思想、價值觀外交、地緣政治思. 政 治 大 成。第三章「二十一世紀德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包含四節。它們分別為「施洛 立 想及梅克爾對普京看法這四個因素或面向來初步分析梅克爾時期的德俄關係如何形. 德總理時期的對俄政策」、「德俄間的合作夥伴關係」、「梅克爾時期歷任外交部長的. ‧ 國. 學. 政策」及「德俄間的對手關係與戰略夥伴關係的長期目標」 。筆者在第三章中將簡要. ‧. 介紹梅克爾前任總理施洛德的對俄政策,之後再介紹梅克爾政府時期的外交政策及. y. Nat. 對俄政策的內容及其轉變。第四章「德國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結果與影響」包含四. er. io. sit. 節,它們分別是「德俄親密期及後續發展」、「德俄的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烏克蘭 危機下的德俄關係發展」、及「從夥伴變對手」。在第四章中,筆者將簡要敘述梅克. al. n. v i n 爾前任總理施洛德時期的德俄親密期及後續發展,之後再說明及分析梅克爾政府對 Ch engchi U 俄政策的結果及影響。最後在第五章「結論」中,筆者將總結出上述的研究結果。. 20.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0) 第二章 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 本文第二章梅克爾的外交思想研究乃是以德國總理梅克爾為主體,因此有別於 本文第三、四章乃是以德國為主體。本章乃是個人層次的分析,分別從梅克爾的戰 略思想、價值觀外交、地緣政治思想以及梅克爾對普京的看法這四個面向來說明梅 克爾的外交思想。這四個面向與梅克爾基於個人的身分定位及其衍伸的國家身分定 位所產生的戰略思想、梅克爾的價值觀以及其東德成長背景等有關。這四個基於梅 克爾個人偏好、價值觀、定位、成長教育與背景等個人層次因素的面向所產生的對. 政 治 大. 外決策雖然替德國帶來了不少國家利益,然而它們本身可說也含有一些出於梅克爾. 立. 個人偏好而產生的非理性因素。因此當它們與德國的國家利益有所嚴重衝突時,梅. ‧ 國. 學. 克爾並非僵化且一成不變的堅持由其個人的思想信念來做決策,偶而其也會適時的 調整其做法來做符合德國國家利益的決策。以下便是這些屬於梅克爾的個人層次因. ‧. 素的面向分析。.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1.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1) 第一節 梅克爾的戰略思想. 一、梅克爾的人格特質. 梅克爾的經歷讓她在一眾朋友中顯得獨樹一幟。來自西德的牧師家庭,對東德 政府來說本就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因此,梅克爾家裡始終有來自秘密員警 電話監控的威脅。每當與朋友、親人通電話的時間過長時,母親總會提醒大家,小 心秘密員警的監控。 41對於成長於無神論共產國家東德的滕普林(Templin)的梅克. 政 治 大. 爾來說,由於梅克爾牧師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她在東德的生活充滿痛苦。然而梅克. 立. 爾對於生活及周遭的人始終保持著某種基督教的價值觀與態度,因此她的西德牧師. ‧ 國. 學. 家庭背景對其成為德國總理後的外交政策及難民政策可說不無影響。除了家庭之外 ,梅克爾的生活經歷也與他人不同。早年,由於父親工作的緣故,梅克爾常在滕普. ‧. 林的教會教育機構以及殘疾人療養院和工廠裡玩耍,接觸到許多社會的特殊群體,. y. Nat. sit. 比如精神病人、弱智、殘疾人等等。但是當時的大部分孩子是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些. n. al. er. io. 人的,加上從整個東德的社會情況來看,這樣的人是被家長嚴禁孩子接觸的對象,. i n U. v. 每當他們來到滕普林探望梅克爾時,都顯得小心翼翼而又膽戰心驚。 42這樣的生活. Ch. engchi. 經歷可說也造成了梅克爾往後低調與沉默的人格特質。.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戰略思想可以分為兩種來敘述。一種是由其個人背景所形成 的個人戰略思想或是說其個人的策略;另一種則是其身為國家領導人,為了國家安 全的目的而必須考量的國家戰略思想。就個人戰略思想方面來說,梅克爾由於有東 德的成長背景,因而很早就養成了察言觀色以及不隨意表達個人意見與情緒的「沉 默戰略」 。就因為應用了這樣的戰略,因而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競選中擊敗其強敵施洛 41. 王強,德國第一任女總理梅克爾傳(台北市: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頁 49。. 42. 同上。頁 50。 22.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2) 德而坐上總理大位。梅克爾自己曾經說過: 「東德的好處是讓人學會沉默」 、 「等視線 明朗再行動」 。十一年前的國會大選,她在逆境中力圖鎮定,在總理爭奪戰中將施洛 德「逼到牆角」就是沉默戰略發揮到極致的例子。 43然而,梅克爾的沉默戰略應用 到外交政策時,凸顯出來的便是一種「消極外交」 。德國的年輕人對梅克爾的行事風 格再熟悉也不過,索性把他的姓當動詞來用:merkeln,意思是「甚麼都不做、不決 定、也不吐露半點風聲」。 44. 二、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 政 治 大 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簡單來說就是維繫結盟(主要是與其歐洲盟國與美國為 立. ‧ 國. 學. 主,因為它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而與其它非西方大國(如俄羅斯、中國等人權紀 錄不佳的大國等)則是維持以經濟合作關係為主的所謂「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 partnership)。以下就維繫結盟、維繫結盟思想的背景來說明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 sit. n. al. er. io (一) 維繫結盟. y. Nat. 。. Ch. engchi. i n U. v. 梅克爾認為德國無法單靠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國家是諸多同盟關係中的一部分 ,歐洲與歐盟、美國、北約組織、聯合國憲章,以及對以色列之重大責任。這是梅 克爾最重要的方針,其他一切均從中推導而出:與法國的友誼、波蘭的重要性、歐 洲利益均衡、歐元,以及以出兵作為最後手段。 45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乃是因應 著德國的「國家認同」 (國家身分)所產生的。德國由於地處中歐且又擁有著眾多的 結盟關係,因此可說擁有著多重的「國家認同」 。而領導人究竟著重在那些身分來對 43. 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頁 75。 同上。頁 76。 45 楊夢茹譯,史帝芬.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著,梅克爾傳(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商業週刊,2014) 。頁 114。 23 44.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3) 外施政,就梅克爾來說,其對於德國的西方國家定位則很顯然與其過去的東德背景 有所關聯。對於梅克爾來說,雖然就如同以往一樣,歐洲乃是其對外施政的重點所 在,然而梅克爾對德國的定位似乎較強調德國乃是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 ,而不是 強調「作為一個歐洲國家」 。如果梅克爾是強調德國的歐洲國家身分,則其勢必要重 視德俄關係,然而很顯然地梅克爾的對外政策重點並不再此。相較於德俄關係,梅 克爾更加重視跨大西洋關係,也就是德美關係。梅克爾的前任總理施洛德則是相當 重視德俄關係,施洛德時期可說是德俄兩國的蜜月期。施洛德有別於梅克爾,乃是 著重在德國的「歐洲國家身分」 ,因此曾藉由德法俄的聯盟來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相. 政 治 大 強調德國作為西方國家一員的身分。梅克爾重視德國與歐美結盟關係的戰略思想在 立 較之下,有著前東德出身背景,會講俄文,但卻愛好自由及美國的梅克爾則是非常. 付諸實行之後就形成了所謂的「價值觀外交」 。梅克爾藉由「價值觀外交」來凸顯其. ‧ 國. 學. 作為西方國家一員的身分認同,並藉由「價值觀外交」來凸顯其有別於正在崛起的. ‧. 亞洲國家。梅克爾的「價值觀外交」推行之初之所以有理乃是因為其乃是與德國的. y. Nat. 國家利益連繫再一起的。然而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當梅克爾的「價值觀外交」與. er. io. sit. 德國的「國家利益」有所衝突時, 「價值觀外交」便開始呈現出其「非理性」的一面 。梅克爾從政之初所奉行的「消極外交」及「價值觀外交」可說都與其個人的處事. al. n. v i n 風格及個人的價值觀有所關聯,因此當外在的國際環境出現激烈的變動時,梅克爾 Ch engchi U 便不得不調整其國家戰略思想。. 隨著周遭環境的變化,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實踐從原本的「價值觀外交」演 變到之後的「務實外交」 。而外交行動則從原本的「消極外交」演變到之後的「積極 外交」 。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想並非是僵化的,而是會隨著周遭的事件及環境的變化 而有所調整與變化。由「價值觀外交」演變到之後的「務實外交」的關鍵事件乃是 歐債危機,而外交行動則從原本的「消極外交」演變到後來的「積極外交」的關鍵 事件乃是於 2013 年底爆發的「烏克蘭危機」。在王強的《德國第一任女總理-梅克 24.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4) 爾傳》中提到德國外交就是搞定三個關係:第一,德國與歐洲的關係。第二,德國 與美國的關係。第三,德國與除歐美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關係。在 1990 年時德國實現 統一,與之前只能夠聽從戰勝國的外交政策相比,統一後的德國擁有了獨立的外交 權利和與之相關的法律規範。德國憲法中有一條「在歐洲統合的基礎上推行積極的 和平政策」 ,為德國未來的發展制定了不變的大方向:主張的是和平,關注的是國際 安全,並致力於與歐洲其他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這個大方向決定了德國在外交上 的戰略和政策,不管國內和國際發生了甚麼樣的事情,不論國內是甚麼樣的黨派在 執政,都不會影響整個外交的大方向,只是不同時期的關注焦點會有所變化。德國. 政 治 大 國的關係,另一個是德國與除歐美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關係。 立. 的外交政策可以從三個關係上來解讀,一個是德國與歐洲的關係,一個是德國與美 46. 梅克爾的國家戰略思. 想可說主要就是在於維繫前兩種關係(德國與歐美的關係) ,並將其西方價值觀推廣. ‧ 國. 學. 到非歐美的其他國家與地區。梅克爾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價值觀的相似程度來決定. ‧. 與其他國家間關係的親疏遠近。以德國與俄羅斯及中國的關係為例,由於梅克爾認. y. Nat. 為德國與這兩個非西方的大國並沒有存在著太多共同的價值觀,因此主要是與他們. n. al. er. io. 互惠互利及合作為主。. sit. 維持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 。梅克爾的「戰略夥伴關係」可說主要是以經濟方面的. Ch. engchi. i n U. v. 歐盟,或者是說其它歐洲國家同德國的關係絕對是梅克爾國家戰略思想的重心 之所在。在梅克爾時期,德國甚至把歐洲政策單獨從外交政策中獨立出來,因此其 重要性可見一斑。「德國的外交與歐洲政策」已經成為德國新聯邦總理梅克爾對外 關係的正式提法。將德國的歐洲政策從傳統的外交政策中剝離出來,反映了二戰以 後歐洲統合事業 60 年發展的成果和歐洲聯盟的獨特性質,以及德國 1949 年以後 國家身份認同中濃重的歐洲主義色彩。 47歐盟對於德國來說之所以如此重要可說事 關德國的「國家認同」,或者是說「國家定位」。梅克爾對德國「歐盟成員國身分 46. 王強,德國第一任女總理梅克爾傳(台北市: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頁 314-315。. 47. 連玉如,2006,〈德國梅克爾政府的外交與歐洲政策辨析〉 ,《德國研究》 ,21(1) :20。 25. DOI:10.6814/NCCU201900102.

(35) 」的重視基本上來說可說是延續二戰以來歐盟成立後歷屆德國總理的做法。德國雖 然是歐盟的領導國家之,然而二戰後的德國歷屆總理可說都不強調所謂的「德國身 分」或是「德國認同」。他們都會強調德國是一個「歐洲國家」,當然梅克爾也不 例外,只不過梅克爾在外交上更強調德國的西方國家定位。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的原 因乃是希望可以避免重蹈二戰前所強調的那種「民族國家身分」。當然早在歐盟成 立時德國政府便已在教育上著手,強調所謂的「歐洲意識」。梅克爾將其對外政策 著重在歐洲這一塊的戰略基本上是配合其「價值觀外交」的。畢竟歐洲同世界上其 它地區比較起來,在文化上及價值觀上都是相近的。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是使用拉丁. 政 治 大 可以促進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還可以免除由於二戰或是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歐洲鄰 立 字母,且都信仰基督教。因此德國同這些在地緣上相近的歐洲國家保持良好關係既. 國對於德國的疑慮與不信任。因此同歐洲國家維繫良好關係乃是梅克爾「維繫結盟. ‧ 國. 學. 」的主要重點之一。. ‧. y. Nat. 美國一直是德國最主要的西方盟邦。在梅克爾時期,美國對於德國的重要性甚. er. io. sit. 至高於德國的歐洲盟邦。梅克爾認為面對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威脅,對於作為中 等強國的德國來說若是僅僅和其歐洲鄰國維繫結盟,那麼對於德國的國家安全來說. al. n. v i n 是不足夠的。換句話說,對於成長於東德,自幼年時期便親身體會極權社會的梅克 Ch engchi U 爾來說,光是和這些擁有相近價值觀的歐洲小鄰國維繫結盟對於德國的國家安全來 說顯然是不足的,因此她勢必需要更強大的盟邦來支持。而這樣一個更強大的盟邦 自然非美國莫屬。梅克爾早在幼年時期便非常景仰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因此可說 是一為懷有美國夢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之所以寧可要一個強大的美國,也不願要一 個強大的中國,就是由於美國是一個同德國一樣具有相同價值觀的西方國家。而中 國對於梅克爾來說則是一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潛在競爭國家。梅克爾在 2016 年 11 月 9 日的祝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聲明中說到:「德國與美國享有共同的價值:民 主、自由、對法律和對人性尊嚴的尊重,不論對方的出身、膚色、信仰、性別、性 26. DOI:10.6814/NCCU20190010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ow Master Shandao’s ideology develops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Minds (the utterly sincere mind, the profound mind, and th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affection of trading trend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lization and the Acting role and influence on high tech field, the chang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propose a model of routes design for the intra-network of fixed-route trucking carriers, named as the Mixed Hub-and-Spok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urvic couplings and their formate grinding wheel selection, and discuss the geometric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use of low-temperature microwave annealing of this novel technology to activate titanium nitride (TiN) metal gate and to suppress the V FB

Therefore,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concept of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 brought from the Habitat Evaluation Procedure (HEP),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 model for factors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market survey and analysis and conferring of customer’s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petrol station of C.P.C. in Hsinchu area, by the method of P.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