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僱者家庭照顧責任與工作壓力及疲勞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受僱者家庭照顧責任與工作壓力及疲勞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碩士論文  .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受僱者家庭照顧責任與工 作壓力及疲勞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劉梅君 博士 研究生:吳佩倫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0 .  . 一. 年. 一.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 i n U. v.

(3) 謝誌 終於走到寫謝誌的這一步,精神都振奮起來,能夠完成這篇論文,首先要謝 謝我的指導教授. 劉梅君老師,從我碩一下開始當老師的工讀生、之後接研究. 案,觸碰到相關議題開始,謝謝老師每週都不厭其煩跟我討論論文的方向、雛形, 從原先一直沒有重心、也觸碰不到核心的文獻整理開始,到不斷更改統計數值呈 現方式、抽換變項,每每卡關的時候,老師每次都比我還有信心、給我許多鼓舞 與打氣,雖然我仍舊是每個要與老師見面的前夕都焦躁萬分的失眠。謝謝. 周月. 治 政 大 向,才讓這篇論文能更趨完善,也謝謝勞工安全衛生所的數據資料提供。 立 清老師和. 葉婉榆老師願意擔任這篇論文的口試委員,給我很多修正的建議和方. 謝謝一直給予我學生生活無虞、包容我的親愛的爸媽,我總算讓你們在我的. ‧ 國. 學. 求學階段操心完畢,不用擔心我畢不了業、有沒有在唸書、究竟要念多久了!每. ‧. 次回家或者接到電話我也是覺得很焦慮忐忑,以後跟我說話、打電話給我可以換. y. Nat. 一個新的話題了,耶!. er. io. sit. 謝謝安琪,每一次哭腔的打電話要求要妳最近的一個空檔快來救我、在我旁 邊當無薪伴寫(論文),還有每次統計疑難雜症問題解惑,真的很謝謝妳對我那麼. al. n. v i n 有耐心還有次次不厭其煩的教我。謝謝郁清和禹函,給我好多細節的提點和錯字 Ch engchi U. 格式的抓漏,謝謝詣婕常常深夜給我建設性的意見、怡萱聽我崩潰,謝謝欣霓常 常盯我進度,謝謝情同姊妹的慧婕、靖玟、周宓不時督促激勵和關心我,謝謝許 多在這段期間關心我論文進度幫我打氣叫我加油的朋友們和給過我幫助的人。 最後謝謝這個濕搭搭的政大,從研究生涯起點的莊敬九舍走到綜合院館的路 程,永遠因為下雨或者要遲到而行色匆匆,蓄水池停車場、南棟 12 樓,都變得 我記憶中難忘的風景,最後感謝老天保佑,我畢業了! 吳佩倫. 於 臺北 2012.01. i   .

(4) 受僱者家庭照顧責任與工作壓力及疲勞之研究      摘要   . 性別與家庭照顧議題在當今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代化改變了傳統家庭照顧. 的模式與內容,家庭照顧如今已非理所當然能負荷之能力。照顧工作究竟該交由 社會機構正式照顧或者是家庭非正式照顧,受限於資源缺乏和傳統觀念、社會壓 力下,一直是照顧者左右為難的問題。許多與照顧議題相關之文獻也反映出,照. 治 政 大 針對照顧者所進行的研究調查相較,本文的研究對象係我國之受僱者,使用次級 立 顧工作會出現壓力與疲勞問題,就業與勞動形式是其中影響重大的變項,與多數. 資料分析法,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對受僱者承擔照顧責任之疲勞與壓力狀況作一. ‧ 國. 學. 真實呈現。本研究發現,主要照顧者較非主要照顧者有工作壓力的機率較高、疲. ‧. 勞程度也較大;照顧對象的不同對主要照顧者而言,工作壓力和疲勞程度沒有顯. y. sit. io.         關鍵詞:家庭照顧、受僱者、工作壓力、疲勞 . n. al. Ch. engchi. ii   . er. 議。 . Nat. 著不同。最後本文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改善家庭照顧者工作壓力和疲勞的幾點建. i n U. v.

(5)   目錄  第壹章 . 緒論............................................................................................................1 . 第一節 . 研究動機與目的................................................................................1 . 第二節 . 名詞界定............................................................................................4 . 第貳章    文獻回顧........................................................................................................6  第一節        家庭照顧相關概念............................................................................6  第二節        家庭照顧責任與就業之相關研究....................................................8 . 治 政 大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7  立 第三節        家庭照顧責任與壓力、疲勞之相關研究......................................17 . 研究限制..........................................................................................34 . io. y. sit. 研究流程..........................................................................................35 . er. 第五節 . 研究對象與操作性定義..................................................................29 . Nat. 第四節 . 研究架構..........................................................................................28 . ‧. 第三節 . 學. 第二節 . 研究方法..........................................................................................27 . ‧ 國. 第一節 . 第肆章    實證結果研究..............................................................................................38 . al. n. v i n 樣本背景分析..................................................................................38  Ch engchi U. 第一節  第二節 . 差異性分析......................................................................................45 . 第三節 . 迴歸分析..........................................................................................80 . 第四節 . 討論..................................................................................................88 .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5 . 第一節. 結論....................................................................................................95 . 第二節. 研究建議............................................................................................97 . 參考文獻....................................................................................................................101 .   iii   .

(6)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 .........................................................................................................28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6 .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 i n U. v.

(7)   表目錄  表 2‐ 1 疲勞相似概念 .................................................................................................23    表 4‐1‐1 總體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統計量彙整表 ...........................................39  表 4‐1‐2 主要照顧者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統計量彙整表 ...............................42    表 4‐2‐1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照顧責任之差異化分析 ...............................46  表 4‐2‐2 主要照顧者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照顧對象之差異化分析 ...........48  表 4‐2‐3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契約型態之差異化分析 ...............................50  表 4‐2‐4 主要照顧者樣本中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契約型態之差異化分析 .......52  表 4‐2‐5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班別之差異化分析 ...............................54  表 4‐2‐6 主要照顧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班別之差異化分析 ...............56  表 4‐2‐7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給薪方式之差異化分析 ...............................58  表 4‐2‐8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給薪方式之差異化分析 ...................60  表 4‐2‐9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壓力之差異化分析 ...............................64  表 4‐2‐10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壓力之差異化分析 .................66  表 4‐2‐11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自主性之差異化分析 .........................68  表 4‐2‐12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作自主性之差異化分析 .............70  表 4‐2‐13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時總數之差異化分析 .............................72  表 4‐2‐14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工時總數之差異化分析 .................74  表 4‐2‐15 樣本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疲勞之差異化分析 .....................................76  表 4‐2‐16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對疲勞之差異化分析 .........................78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表 4‐3‐1 個人特性、勞動形式相關特性與照顧責任對工作壓力之邏輯迴歸分析. engchi. ..............................................................................................................81  表 4‐3‐2 主要照顧者個人特性、勞動形式相關特性與照顧對象對工作壓力之邏輯 迴歸分析..............................................................................................84  表 4‐3‐3 人口變項、職業相關特性與勞動形式對疲勞之迴歸分析 .......................86 .   表 4‐4‐1 照顧責任與勞動形式中工作壓力之差異 ...................................................91  表 4‐4‐2 勞動形式與照顧責任中疲勞程度之差異 ...................................................93 .  . v   .

(8)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 i n U. v.

(9)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經濟發展下,社會型態、風氣之改變、就業機會增加、婦女教育程度之 日漸提升、自我實現和自我肯定之觀念風行,與家庭經濟需求等種種主客觀因素 的影響下,全球的人力資源結構已產生巨大改變,大量女性前仆後繼地投入勞動 市場。 . 立. 政 治 大. 在臺灣,經過了幾十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為了維持家中經濟及生. ‧ 國. 學. 活水準,轉變成夫妻雙方皆需共同負擔家計,雙薪家庭已逐漸成為臺灣地區主要 的家庭型態。即使投入勞動市場之女性比例快速增加,但傳統社會中「男主外、. ‧. 女主內」之觀念,仍根植於大部份的國人心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10. y. Nat. sit. 年男性勞動力參與率為 66.51%,女性為 49.89%,兩性相差 16.62 個百分點,已. n. al. er. io. 較 10 年前之相差 23.4 個百分點的差距縮小 1 ,男性在進行家庭照顧活動的時間. i n U. v. 也因女性大量投入職場而需有所調整或增加,以填補女性就業後無法照顧家庭之 需求。 . Ch. engchi. 女性對家人提供照顧(care),一向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事,對幼 兒子女提供照顧是源自於母性使然,而家中的老人或失能家人的照顧,長久以來 被賦予孝道倫理的意涵,是道德義務,也成為既有的文化規範,在社會結構的運 作下使得女性成為理所當然的照顧者,並將女性的照顧工作美化成一種「自我犧 牲」與「無私」的表現,建構女性自願投身其中的動機與信仰。  照顧是一種人性高貴情操的展現,對家人提供照顧,向來是家庭功能中重要                                                         1.   行政院主計處勞參率統計。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timeser/table22.XLS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month/sex/3.xls,最後瀏覽日期:6/24/2010。  1   .

(10) 的一環,除了情感的投入,照顧還存有高度負荷的勞動特質,Graham(1983)就以 「愛的勞動(a labor of love)」來描述這項兼具愛與責任連帶之活動。嬰幼兒之照 顧與養育,對於父母而言,是生命中沉重卻又擺脫不了的甜蜜負荷,父母在照顧 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發展彼此的親密關係與成長回饋;照顧失能老人,除了情 感上的關懷照看外,更具備較深的社會規範與結構性特質,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 延長、人口結構的變遷,照顧的需求日益增加,成為各個家庭皆將面臨之問題。  根據 2007 年的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2 中,在 2006 年,我國有 3 歲以下幼子之 女性就業率為 56.0%,至子女入學後(大於 6 歲),就業率便回升為 64.6%,增加. 治 政 大 女,就業率與子女年齡高低息息相關,而多數女性因時間有限,當照顧責任出現 立. 8.6 個百分點;加、美、英等工業國家亦有相似走勢。顯示有兒童照顧責任之婦. 和增重時(照顧子女數目增加),即心有餘而力不足,讓蠟燭兩頭燒、難以兼顧之. ‧ 國. 學. 困境更為嚴重。 . ‧. 性別與家庭照顧議題在當今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原因是現代化改變了傳. y. Nat. 統家庭照顧的模式與內容,家庭照顧如今已非理所當然能負荷之能力。從需求面. io. sit. 來看,2010 年的內政部統計資料 3 顯示,我國 65 歲以上老人總計有 248 萬 7893. al. er. 人,占總人口之 10.74%,老化指數 68.64% 4,創歷年新高。老化指數與美國相當,. n. v i n 比歐洲國家及日本低,但比亞洲其他國家如南韓、大陸、新加坡來得高 。老年 Ch engchi U 5. 人口不斷增加,加上年齡結構持續老化,未來社會的老人將會越來越多,活的也 越來越久,失能老人的照顧需求也會隨之擴張;托育費用高漲、保母品質良莠不 齊,導致越來越多人都不敢生小孩,小孩生的少又導致嬰幼兒被賦予更多的期 待、未來亦須面臨更大的責任與競爭,嬰幼兒的照顧需要更多的關注。 .                                                         2.   工作與家庭,2007,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88111331271.doc,最後瀏覽日期:2010/6/25。  3   內政部 2010 年統計年報,人口年齡分配,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最後瀏覽日期:2011/12/28。  4   數值由研究者自行加總計算。  5 謝佳珍,2010,臺灣老化指數創新高 每 10 人有 1 老人,中央社新聞,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 id=201001230072&q=%e8%80%81%e5%8c%96%e6%8c%87%e6%95%b8,最後瀏覽日期:2010/6/25。  2   .

(11) 過去關於性別與照顧議題的研究,多圍繞在兒童照顧問題,但人口結構的改 變,逐漸改變了女性照顧者(caregiver)的家庭照顧責任及經驗,換句話說,有越 來越多的女性投入更多時間照顧失能老人,而非兒童(Abel, 1999)。女性感受到的 家庭要求顯然多於男性,照顧家庭變成女性逃脫不了的責任,但工作要求卻未必 會少於男性,職業婦女常要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之雙重角色,當家庭與工作須有 所抉擇時,甚至會傾向選擇家庭而犧牲工作(陸洛、高旭繁、黃茂丁,2005)。但 從供給面來看,傳統家庭結構受到現代化的洗禮,觀念與物質條件的改變下,部 分功能已被社會慢慢取代,以往家庭成員間緊密的關係結構逐漸鬆動,個人自由. 治 政 大 就業率提高等社會變遷因素,勢必降低家庭提供照顧的能力(Walker, 1983),若家 立. 度大增。此外,出生率下降、育兒年齡延遲、離婚率提高、單親家庭增多及女性. 中有長輩一同居住的情況下,當長輩年齡及健康狀況許可時,在最年輕的就業婦. ‧ 國. 學. 女中(25‐29 歲),公婆提供很多幫忙的比例達 23.5%,這幫忙可能是針對「學齡前」. ‧. 幼兒之照顧,的確可以稍微緩解照顧責任之沉重負荷,成為職業婦女的家務幫助. io. er. 狀況老化、失能時,照顧工作勢必更加義不容辭。 . sit. y. Nat. 來源(胡幼慧,1995),但今日一旦長輩付出了幼兒照顧之援手,未來當長輩健康. 有鑑於此,研究者希望能透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發放. al. n. v i n 的大樣本數據,對受僱者承擔之主要照顧責任和照顧對象差異,對其疲勞、工作 Ch engchi U. 壓力相關進行統計數據驗證,為未來施政者擬定相關政策時,提供具體數據參考。    二、研究目的  照顧對象多半被區分為失能(包括老人)和兒童兩部分,國內許多研究結果 為:主要照顧者中無法投入就業市場的人就占了三到四成(鄭秀容,2005;Chou,  2009)、主要照顧者以女性為多且平均年齡均超過 40 歲(黃秀梨、李逸、徐亞瑛、 張媚、翁麗雀,2007;張珍珍、徐亞瑛、邱逸榛、陳明岐,2009)、女性(尤其是 媳婦)被視為家中的主要照顧者,照顧對象為失能老人時,在負擔過重的情況下. 3   .

(12) 將照顧外包出去,將照顧責任轉移到外籍家務勞工身上(張國偉,2008),但多數 研究為個案研究或小樣本問卷調查,無法從中得知臺灣全體勞工照顧責任負擔之 狀況,國內亦少有專文探討有關照顧責任與勞動和壓力間之關聯。根據上述之背 景與動機,具體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分述如下:  (一) 探尋身兼照顧責任之受僱者工作壓力和疲勞的狀況,與沒有照顧責任的 受僱者進行比較。  (二) 照顧對象的差異對於受僱者健康後果的影響。  如同先前所提,照顧責任之對象與主要照顧者是否選擇就業有一定程度之關. 治 政 大 工作壓力和疲勞程度視為健康後果影響,欲從統計操作的過程和結果中得知,控 立 聯,照顧的對象越多,所背負之照顧責任越大也就更難以兼顧工作,將受僱者的. 制重要自變項後,照顧責任的有無是否會對受僱者的健康程度影響有所差異,和. ‧ 國. 學. 不同對象之照顧責任所帶給勞工之工作壓力有無和疲勞程度是否會有所不同。 . ‧. 照顧工作究竟該交由社會機構正式照顧或者是家庭非正式照顧,受限於資源. y. Nat. 缺乏和傳統觀念、社會壓力下,一直是照顧者左右為難的問題,將我國受僱者身. er. io. sit. 分之主要照顧者,在承擔照顧外之疲勞與壓力狀況作一真實呈現,為本研究關注 之焦點。希望藉由研究結果突顯出負擔照顧責任之受僱者,對勞動形式之影響,. al. n. v i n 以及工作與照顧間之衝突,在多頭蠟燭的夾擊下對工作壓力和疲勞狀況之影響作 Ch engchi U 一檢視。   . 第二節 名詞界定 . 此節將對本文所使用之重要名詞:「失能」、「照顧」、「家庭照顧」三者之意 義予以說明,分述如下:  一、「失能」指稱因身體或心理疾病,導致執行日常生活基本活動的自我照顧功 能喪失,而需要他人照顧之狀況。目前有兩種經常用以評估失能狀況之指 4   .

(13) 標:一是 ADLs「日常生活活動指標」 ,ADLs 包含六項:吃東西、位移、穿衣、 上廁所、洗澡、室內走動;二是包含六項的 IADLs「功能性日常生活活動指 標」 :手高舉到頭頂、手指拿物、處理金錢、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徒步 200‐300 公尺,以及打電話。而失能是指至少有一項 ADLs 有任何程度上的困難,或 至少一項 IADLs 完全做不到(呂寶靜、吳淑瓊、徐亞瑛,2006)。  二、「照顧」是難以被明確定義的,從廣義上來說,它是一個概念,範圍包括人 類都曾經有過的經驗和感情關心、照料,讓別人幸福,而照顧也是社會再生 產過程本身中,能夠保持健康的身體與精神的組成部分(Graham,  1983)。照. 治 政 大 和基於血源、地緣、種族而結合的人民團體)和非正式支持網絡。正式組織 立. 顧體系可區分為正式照顧體系(含政治和經濟制度、公私立社會福利機構、. 依循科層制度運作,並強調以技術性知識提供服務;而非正式體系是由出. ‧ 國. 學. 生、婚姻、或友情關係組成,出自於情感或血緣上提供支持,故重視愛與責. ‧. 任(呂寶靜,2001)。 . y. Nat. 三、 「家庭照顧」之概念是由照顧中被凸顯出來,指照顧社會中依賴成員的工作,. er. io. sit. 長久以來主要是由家庭來提供負責,家庭照顧是個無酬工作,先決條件是個 人照顧,如購物、準備食物、清潔、洗衣服、床單和打掃,家庭照顧的照顧. al. n. v i n 對象常常不會只有一個人,而是針對整個家庭(Razavi, 2007)。  Ch engchi U.  . 5   .

(14)  . 第貳章    文獻回顧  在本章中,內容共分為三節,首先第一節介紹家庭照顧之相關概念,第二節 分析照顧責任與就業之相關研究,第三節再進一步探討家庭照顧責任與壓力之相 關文獻分析。 . 第一節        家庭照顧相關概念 . 政 治 大 兒托育、教師、護士、醫生和治療師等;有些則是無酬提供的照顧,如父母撫養 立. 照顧工作可以被粗略的分為兩種:有些照顧需要支付金錢才能獲得,例如幼. ‧ 國. 學. 子女和成人照顧其失能親屬。而本研究關注的焦點在於非正式照顧者,亦即無酬 照顧工作─家庭照顧。 . ‧. 無酬照顧出自於情感誘發,大多數為自發,或者是受到道德規範、社會壓力. sit. y. Nat. 的驅使下,付出時間、金錢和勞力來照顧他人,而不需要有任何回報。在人類社. al. n. 生活,因此需要其他家庭成員伸出援手,予以照顧。 . Ch. engchi. er. io. 會中,年老與年幼者皆屬家庭依賴成員,由於未發育完全或老化失能、無法自理. i n U. v.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定義,其將家庭照顧 者分為正式照顧者 6 (Formal Caregiver)與非正式照顧者(Informal Caregiver),非正式 照顧者定義是從非正式關係概念延伸而來,例如家人、親友、鄰里或社區所提供 之照顧。美國用「家庭照顧給予者(Family Caregiver)」 ,而英國多用「非正式照顧 者(Informal Carer)」來泛指那些由於需要照顧失能者,而待在家中提供照顧的人 (謝雅渝,2006)。而照顧的內容可以細分為工具性或物質性支持、訊息性或認知 性支持、情緒性支持、及表達性支持等四類。工具性或物質性支持包括:身體照                                                         6.   正式照顧者是在正式照顧機構(例如成人日託中心、臨託照顧中心、護理之家、醫院等)中專職 照顧工作者,屬於正式的,專業性的,付費的資源,如:護士,居家照顧員(home helps)。(劉珠 利,2004;呂寶靜,2001)  6   .

(15) 顧(如協助洗澡、穿衣等,也就是日常生活活動的協助)、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的 協助(如料理家務、購物、煮飯、理財等)、金錢的提供及物質支援(如食物、衣物 等)(呂寶靜,2001:5)。  近年來,由於家庭結構和經濟條件之改變,婦女投入勞動市場增加,「家庭」 及其背後所隱含的支持,已變得十分脆弱,甚至可能會因為突發事件、疾病住院、 長期養護等等的風險事故,而阻礙家庭功能的正常運作。照顧工作往往帶給照顧 者極高的個人成本,因此這份以愛為出發點的勞務工作,也伴隨著不少負荷與重 擔(李佩君,2008)。女人和男人的人格特質與取向,經過了性別、家庭分工和不. 治 政 大 首先必須為人妻母與相夫教子,男人則應該身為勞動者賺錢養家(張君玫譯, 立. 平等性別意識形態的洗禮,塑造了他們在生產與再生產結構中的位置,亦即女人. 2003)。照顧工作被建構成似乎天經地義由女人來執行,只因男性主義文化的宰. ‧ 國. 學. 制,女性特質被認為適合從事照顧工作,而女性在就業市場上工資和投入比例事. ‧. 實上也低於男性,在機會成本的考量上,女性從事照顧工作這種傳統分工似無不. y. Nat. 妥,而忽略了照顧者本身意願、社會建構出的體制藩籬和照顧者壓力承受問題。 . er. io. sit. 個人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包括父母,配偶,照顧者及勞工。 這反映了現代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多面性和複雜性,以及今日的選擇範圍的廣泛和. al. n. v i n 約束。鑑於最近社會經濟和人口的變化,如女性勞動參與人口增加,和人們壽命 Ch engchi U 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年人,特別是婦女,成為競爭性的工作和家庭責任之間的 夾心餅乾(Kinsella & Velkoff, 2001)。  在英國,將照顧分為公私領域兩方面,特別著重強調私領域的照顧。照顧者 等同於母親,即指家庭主婦在自家為親屬提供之服務。因為照顧責任而損失的工 資,形同直接影響到未來照顧者本身的養老金額(Evandrou & Glaser, 2004)。低工 資、兼職和靈活的工作性質,面臨著以後減少退休金收入的危機,照顧兒童或失 能家人、失業、離婚、分居或喪偶,這種種可能發生在中年男性和婦女身上的艱 辛考驗,均會影響與貧困因素甚為相關的健康水準,並使之大大減少參與社會活. 7   .

(16) 動。而學生債務率提高、房價上漲、高利率和職業不穩定的關係增長,意味著和 過去相比,有更多的成年人回家與父母同住,使父母的照顧責任負擔難以卸下。 . 第二節        家庭照顧責任與就業之相關研究  在西歐,生育一向會造成婦女進出勞動市場之負面影響,但這種情況往往只 是暫時性,會隨著孩子日漸長大而減緩這種負面效果。而透過兼職工作的發展, 原本的就業和兼顧母親身分間的矛盾,已慢慢被削弱(Bernhardt, 1993)。在過去 30年內,英國收入不均現象之增長,在工業化國家中是最為劇烈,家庭照顧的相. 治 政 大 顯示了特定群體─高齡工作者、無技術或是低教育水準的男人們,承受著就業變 立. 關問題和懸殊的收入差距,漸漸拉大從事有酬勞動與無酬家務勞動之間的距離,. 遷的衝擊;而一群擁有高教育程度,或最好的人力資本的女人大多數能夠進入勞. ‧ 國. 學. 動市場並生存(以推遲或放棄生育來達成)。同質性的婚配關係,意味著我們的社. ‧. 會已迅速地走向「高收入工作」和「低收入工作」的家庭特質。 . y. Nat. 擁有高教育和高收入的女性會選擇進入勞動市場,權衡比較下,會選擇非正. er. io. sit. 式的家庭照顧工作者,原本具備之就業條件就較為劣勢,照顧工作使得他們付出 勞務卻未能取得經濟報酬,使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們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特別容易. al. n. v i n 落入貧窮的淵藪。收入差距和不斷變化的就業結構,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家庭生 Ch engchi U. 活,並惡化社會的分裂(McRae, 1997)。照顧者和非照顧者一樣都具有進入勞動市 場的可能性,但當擔負的照顧責任亦發沉重的同時,照顧者在勞動市場的工作時 間便會受到擠壓而少於非照顧者,而越是積極參與照顧工作者,相較之下便更有 可能會退出勞動市場(Lilly, Laporte & Coyte, 2007)。以下將照顧責任與就業之間的 相關文獻,作分項回顧。  一、照顧與就業率  照顧與就業之間的拔河,透過 1974 年至 2000 年長時間的追蹤調查統計,英 國綜合家庭統計調查(the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顯示,近 30 年來母親的就業 8   .

(17) 率有增長的現象,雖然母親身分可能會影響就業機會的改變,但是以前不會選擇 重回職場工作的母親,在兒童成長至 3‐5 歲時,開始會選擇返回工作崗位上,這 在教育程度和收入越高的母親身上,最為明顯(Gregg, Gutie’rrez‐Dome’nech &  Waldfogel, 2007)。  美國 1987 的 SIPP(the 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調查中,調 查了 2350 個已婚母親和 697 個單親母親後發現,兒童照顧費用對主要照顧者的 就業影響十分顯著,婚姻狀況、經驗技術、平等規範差異的彈性也會影響就業的 選擇,比較之下已婚母親有較高的平均收入和更高的工資,而單親母親則有較長. 治 政 大 顧的費用改變,單親母親就可能因為負擔不起照顧費用而減少對就業的投入  立. 的每週工時。兒童照顧費用明顯的阻礙母親的就業行為,而相較之下,若兒童照. (Kimmel, 1998)。若小孩已成長到可以送去托育中心的年齡時,母親可能會因為. ‧ 國. 學. 小孩生病而導致更多的工作缺勤狀況,但卻不會因此而退出職場,只有在面臨低. ‧. 收入和沒有親人可以幫助分擔照顧責任時,才會選擇退出(Gordon, Kaestner & . y. Nat. Korenman, 2008)。畢竟選擇外出工作是為了增加經濟收入,但是若兒童照顧費用. er. io. sit. 高過工作收入的話,那將兒童托付給別人照顧也就完全不符經濟效益,生活也會 越發窘迫,不如退出職場自己親自照顧,更為省錢與安心。 . al. n. v i n 美國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比起男性(6.7%)而言,有更多的婦女(8.2%) Ch engchi U. 因為照顧工作而完全離開了勞動市場。這些完全離開勞動市場的人,約有三分之 一(33.6%)是母親為了能待在家中照顧學齡前的兒童,有超過三分之一(36.7%)的 人則是為了照顧年老體弱的家庭成員。婦女離開工作的原因,有14%是家庭因素 而離開(通常要留在家中照顧子女),但男性離開就業市場,反而很少是因為家庭 需求 7 (Moen, 2005)。而北愛爾蘭的家庭照顧者會考慮離開就業市場的因素,則是 因為不規則且無法配合工作的照顧時間、缺乏公司的支持和工作壓力(Fleming &  Taylor, 2007)。                                                          7.  . 在Moen(2005)的研究中,只有一位男性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是家庭或是要留在家中照顧小孩。  9 .

(18) 荷蘭在 1993 年調查 405 個至少有一個學齡前兒童的雙薪家庭,兒童的父母 和家庭照顧提供的數據分析顯示,在照顧時間上,65%的時間是母親照顧、8%時 間是父親照顧,剩下 27%時間則是非父母身分的照顧提供者分擔照顧的重責大 任,這意味著傳統的家庭角色分工仍然存在,但男女的工資差距縮小,會讓父母 對於照顧兒童能夠更平等的分工。如果母親每小時賺取的勞動報酬更多,她花在 照顧兒童的時間就越少,父親和照顧提供者所分擔的時間就變多了,讓母親能夠 產生更多的盈利潛力。但在經由統計之下,母親的潛在工資率上升,會增加的是 父親的照顧時間,非父母身分的照顧提供者所照顧的時間,則與原先沒有差異. 治 政 大 成本就上升,也因為工資差距減少,雙方經濟實力相近,父親便無法再用工作的 立 (Dijk & Siegers,1996)。父母之間工資差距若減少,那母親照顧孩子所花費的機會. 藉口來逃避照顧兒童的責任,因此便能鬆動傳統的家庭角色分工,而有促進男女. ‧ 國. ‧.  . 學. 平等之效。 . y. Nat. 二、就業與工作契約類型 . er. io. sit. 在日本,由於泡沫經濟的破滅和不斷惡化的財政問題,使得日本的就業制度 近年來出現極大的改變。原本文化的差異和社會建構出的體制性障礙,使得已婚. al. n. v i n 婦女重返全職工作的成本非常高,在 C h 25‐60 歲的女性中,因為婚姻和家庭而脫離 engchi U 全職工作崗位是極為普遍之現象,但日後要重新進入全職工作卻十分困難,中年 婦女重返勞動市場時,能得到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兼職或是臨時性質的工作。35‐44 歲的婦女有 47.6%是從全職工作轉向其他類型的工作型態,而只有 8.6%的女性能 夠有相反的就業變動方向;45‐54 歲的婦女,從全職移動到其他類型的比例,甚 至是相反方向移動婦女的四倍之多(Yu, 2002)。90 年代中期的數據表示,非傳統 型態的工作尚未受到經濟影響而衰退,已婚婦女集中在非傳統工作上,可顯見經 濟停滯使得男性收入降低,才使已婚婦女出現更多的渴望,希望能重新進入職 場,但日本的就業形式只考慮到男性和沒有兒童照顧需求的單身女性,對照顧責. 10   .

(19) 任減輕後想重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中年婦女而言,身分的不同似乎成為獲取全職工 作的藩籬,體制性障礙也有鞏固傳統性別角色分工之嫌。  澳洲政府在 1991 年的調查研究結果則大異其趣,在勞動力市場中,具有照 顧責任下,全職、兼職、臨時等工作身分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專業人事和管 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下,比起其他工作的人更會請假以照顧家人;大部分的受訪者 只使用幾天的病假來應付包括照顧老人的家庭事務。若有需求,這些勞工會採取 留職停薪或者已獲得雇主的特別安排,雇主與勞工合作的重要性是極為被強調 的,雖然在澳洲的集體協商中少有規定能准許請假用以照顧生病的家人,但調查. 治 政 大 不過,卻也有一些公司開始提供「新概念」的女性兼職工作選擇,以增加職 立. 顯示這仍是一個廣泛而公認的慣例(Hoskins, 1996:23‐26)。 . 業聲望、工作滿意度、收入、就業機會和減少職業婦女的工時。所謂「新概念」,. ‧ 國. 學. 是因為這與大多數的兼職工作相比,這些「新概念」的兼職工作,同樣縮短工作. ‧. 時間,但卻具備高地位、職涯導向、保持專業的薪酬水準和公司福利按比例分配。. y. Nat. 『從全職工作轉變成「新概念」兼職工作時,在公司仍處於同一位置,卻經由協. er. io. sit. 商而減少工作負荷。』採取新概念兼職工作政策的公司認為這能說服婦女對公司 繼續做出貢獻,也能夠成功保留住專業員工和管理人員的關鍵技術。IBM 便是採. al. n. v i n 行此種政策的代表性公司,透過 C h2001 年的 IBM 全球工作和生活問題調查數據分 engchi U 析,新概念兼職勞工每週較全職者工作時數少了 20 小時,家庭年收入也減少約. 18,000 美金,但她們有更多的時間足以分配去關心和養育他們的子女,同時能減 少因公出差、不必要的工作和工作家庭間衝突,也獲得更多的工作與家庭的成 功、育兒滿意度和家庭美滿。但缺點是這種公司政策是繼續依循傳統的家庭分工 職責,也會減少工作機會和工作升遷的成功(Hill, Martinson & Ferris, 2004),只是 這項政策是專屬高階的女性白領勞工,本身就比較沒有經濟上的煩惱,因此著重 的焦點在精神的滿足與職涯發展上。  在檢驗影響工作家庭衝突特點上,就業類型和性別造成主要影響,比起受僱. 11   .

(20) 於人的勞工,自營作業者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工作安排的靈活性,工作投入和工 作滿意度也更高,卻也體驗到更高的工作家庭衝突和更低的家庭滿意度。自營作 業在成本和效益間有權衡關係,保有業務的所有權並不是工作和家庭照顧責任平 衡的萬靈丹(Parasuraman & Simmers, 2001),自營作業雖然可說工作時間更為彈 性,但事業的成敗皆掌握在自身手中,當自己要擔負成敗、虧損、成本考量時, 家務勞務與照顧工作這種無酬的付出,便迫不得已被犧牲或找尋替代。    三、照顧與工作時間 . 治 政 大 與他人一同生活)、有些是單親家庭,父母分擔照顧責任、有些是頂客族 ,也有 立 投入勞動市場的照顧者有多樣化的生活方式,有些已婚、有些單身(自己或 8. 些要照顧失能或上年紀的家人。就全美而言,幾乎有四分之一的家庭(23%,約  240. ‧ 國. 學. 萬人)要照顧 50 歲以上的人,超過一半(51.8%)的照顧者都擁有全職工作,而幾乎. ‧. 三分之二(64%)的勞工至少是有部分工時工作。  (National Alliance for Caregiving . io. er. MD: National Alliance for Caregiving, June, 1997).)   . sit. y. Nat. and AARP, Family Caregiving in the U.S.: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Bethesda, . 在Fredriksen和Scharlach1999 年針對美國員工的調查中,就已出現相似的結. al. n. v i n 果,49%的受訪者目前須擔負幼兒或成人照顧的責任。在這些照顧者當中,有 35% Ch engchi U 是照顧孩子或青少年、22%是提供照顧生病或殘障的成人,更有 8%的受訪者同. 時兼有兩個幼兒和成人照顧的責任。照顧者因為家庭照顧責任,在工作表現上作 出了各種適應的變化,有 72%的照顧者錯過了正常工作時間,例如遲到早退;52% 照顧者因為照顧責任而至少缺席過一次工作,22%的照顧者會拒絕額外的工作任 務,和 6%的照顧者放棄了升遷機會。更細部的狀況,在受訪時的過去一個月中, 因為照顧責任,而損失的總工時範圍從 0 到 40 小時都有,10%的照顧者每個月                                                         8.  1950 年代起源於歐美,在 1980 年代傳入亞洲之生活型態新名詞,由英文DINK音譯而來,是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簡寫,也就是代表了「雙薪水、無子女」的家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0%82%E5%AE%A2%E6%97%8F,最後瀏 覽時間 2011/3/22。  12   .

(21) 損失工時超過 10 小時。比起只有成人照顧責任,擔負兒童照顧責任和兒童和成 人兼有照顧責任的照顧者,從工作上損失了更多的工作時間。  澳洲政府 1991 年的調查顯示,有 94%受訪者的父母或岳父母尚存。在過去 一年內,約 1/7(14%)的勞工請假以用來協助老年家庭成員。他們絕大部分(81%) 請了 5 天以下的日數,13%受訪者請了 6 至 15 天,其餘的 6%花了 15 天以上用 於父母照顧。這項研究表明,雖然普遍認為要到中年(50 歲及以上)才會出現老人 照顧的負擔,但是其實 40 至 49 歲之間的人可能已經為照顧他們的父母而請過 假,這趨勢可能會使家長未來成為需要人照顧的老人時,他們孩子都比他們現在. 治 政 中平均請了 9.8 天的無薪假期,而男性則平均是 6.5大 天。人們普遍重視照顧的需 立. 的年齡還年輕。毫無意外也發現婦女請假以照顧家人的可能性更大,受訪的女性. 彈性的工作時間和態度改變(Hoskins, 1996:23‐26)。 . 學. ‧ 國. 求,比起老人照顧,認為應採取更多行動以方便家長照顧孩子,包括津貼補助、. ‧. 照顧成人的工作除了要預防突發性的身體變化或意外,照顧工作也較為制式. y. Nat. 化,受照顧對象多半是需要陪伴在側,若照顧工作的分量足以讓照顧者出外工. er. io. sit. 作,受照顧對象的狀況自然也是穩定可控制的,但是在照顧兒童方面,當兒童生 病或發生意外時,照顧者根本無心工作;許多父母(照顧者)也會抱持著孩子的成. al. n. v i n 長只有一次的心態,對於兒童的諸多活動都踴躍參與;而同時需要擔負成人和兒 Ch engchi U. 童照顧責任者,照顧對象數額的增加,照顧工作的繁重是可想而知,在分身乏術 的情況下,因此自然都較會產生損失工時的現象。  美國 1987‐1988 年的全國家庭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  NSFH)研究資料顯示,照顧老年人的工作有 2498 個個案是由上了年紀的未婚婦女 負責,864 個個案是由他們結了婚的女兒來負責照顧,在調查中,超過 50%的受 訪者每週只花兩天以內的時間來幫忙照顧,而約有 36%受訪者是調查前一週的每 一天都提供照顧幫助。因此雖然這些受訪者都負有家庭照顧責任,但從照顧天數 呈現雙峰分布來看,實際照顧強度卻是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另外有許多婦女被指. 13   .

(22) 定為照顧者,但實際上大部分時間不必真正實行照顧工作,只需「待命」,在不 規則或意料之外的時間提供被照顧者需要的協助。研究結果顯示並未因為照顧老 人,而有減少就業的傾向,亦未有由於提供老人照顧而減少工時的證據(Wolf &  Soldo, 1994)。  照顧者進入就業市場的數量或時間,為了照顧父母之需求而調整的情況微乎 其微,原因或許就是因為照顧工作的不可預測性,過分繁重的照顧工作,將照顧 者的體能與心力都消耗殆盡,而照顧對象身體狀況過於嚴重,照顧者就無法將照 顧對象留待家中照顧,而會尋求正式性的照顧組織協助。從上述文獻推斷能進入. 治 政 大 預期與控制,所以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和數量,自然較不會有隨照顧對象需求變 立 就業市場的照顧者,本身承受的照顧負擔就較為輕微,照顧對象的狀況也是較能. 動而調整的情況。 . ‧ 國. 學. 照顧工作對於工作時間的變化增減外,工作班別的差異也隱含著工作時間和. ‧. 其餘家人作息不同的衝突,張茹娟(2007)針對臺灣女性輪班工作者的有關研究. y. Nat. 中,女性輪班工作者與一般職業婦女除了蠟燭兩頭燒的處境外,又多了身體耗損. er. io. sit. 的負荷,她們面對的是工作、身體、家庭的三重負擔。箇中原因就在於輪班工時 造成生活作息的相反,以及傳統上女主內的意識,使大多數女性必須負擔照顧工. al. n. v i n 作的影響。面對既有結構性限制下,使得女性輪班勞工會採取兩方面策略以抵抗 Ch engchi U 三重負擔下的剝削:  (一). 勞動場域方面的策略:職業身分是護理人員、警察、社工人員者,會盡. 量降低夜間工作的機會,也就是說從原本輪班型態的工作轉為值班型態的工 作,再進而轉向正常班的工作型態;或是透過學歷的改變以晉升到更高一層 的職位,藉此跳脫出輪班的情境。  (二). 勞動場域與生活場域交互影響下的策略:女性輪班勞動者透彈性配置工. 時 9 的機制,來達成勞動者「彈性配置時間」的需求,除了可以讓工時配置                                                         9.   即要班、包班、搭班、掉換班及代班等五種機制。以下就前三者較不常見的名詞作解釋:  要班:班表排定前讓大家有機會先填或是預約這個月份想要休假的時間。  14   .

(23) 較符合自身需求外,更能在碰到特殊情況下,不必請假就可以處理私事的一 種彈性配置,這種彈性配置,幾乎都是用來進行照顧工作。不過這種彈性是 有侷限性 10 的,因此女性輪班工作者在這有限制的彈性下,發展出一套策略 來因應工作、身體和家庭(照顧)的需求,也就是透過「同事間的彼此幫忙」、 「沒有小小孩的體諒有小小孩的」 、 「未婚的體諒已婚的苦」等關鍵運作來達 成調換班的目的。  但以上這些行動策略調整,仍然得仰賴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協助分擔無法兼顧 時的照顧工作,若真工作與照顧兼發生衝突時,對於這些女性輪班工作者而言,. 治 政 大 最後在解決兒童照顧費用為前提的角度下,費城的一項研究中,討論了對低 立. 她們無法離開輪班的理由都是經濟因素,希望給子女更佳的經濟生活水平。 . 收入的母親給予兒童照顧現金補助的效果的工作調查,發現有 21%得到補助的母. ‧ 國. 學. 親,便出現沒有工時損失的問題,而得到兒童照顧補助能夠幫助婦女進入勞動市. ‧. 場,即使從事低薪工作的婦女也不用因為過高的兒童照顧費用和照顧和工作時間. y. Nat. 的切割,而工作表現不佳,使她們較能遵守雇主提供額外工作時間的要求,賺取. er. io. sit. 她們所需要的收入(Press, Fagan & Laughlin, 2006)。現金補貼可以是一個有效的工 具,幫助貧困家庭兼顧工作和對家庭的承諾,改善她們的生活機會。她們不用再. al. n. v i n 為了照顧和工作之間蠟燭兩頭燒,可以提供更佳的工作表現,使雇主對她們工時 Ch engchi U 付出的評價提高,讓她們職位晉升的機會變大,一旦能夠成功在工作職位中往上 流動,也會減少貧窮化的可能,加上兒童照顧的性質較屬於暫時性,只要能夠努. 力支撐、兼顧照顧到讓兒童進入小學,生活照顧的負擔會越來越小,而能慢慢紓 解母親照顧責任的負荷。                                                                                                                                                                包班:是指包小夜、包大夜,一個月以 15 天為準,就被包班的工作者而言,包班也可視為家庭 需求的一種機制。  搭班:是指整個小夜或大夜班都由同一個人來上,與包班的挑選日及天數不一樣;相較於包班, 搭班如同是一個團隊,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各取所需才能形成。  10   「對象」 、「班別」 、「天數」、 「次數」和「時數」等規定,使得彈性配置工時成為有限制的彈 性。  15   .

(24) 四、因應照顧工作而調整就業  國內研究中,照顧者的人口特質對於照顧者的就業有明顯的影響,例如在性 別、學歷、居住狀況、籍貫,與照顧對象的關係等皆有顯著的差異(饒嘉博,2004)。 而在陳郁芬(1999)經由訪談 12 位從事全職工作之女性老人照顧者後發現,職業 婦女面對照顧與就業之衝突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可分為「調整照顧責任」、及「調 整就業行為」兩類。  在「調整照顧責任」中,多數受訪者偏好向非正式支持網絡(包括丈夫、兄 弟、妯娌、鄰居等)求援,惟有在非正式支持網絡無法承擔、家人不勝負荷、或. 治 政 大 式的協助,除了輪住方式能夠在某段期間內免除婦女的照顧責任外,即使家人能 立 老人的照顧需求大於其能力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正式照顧體系的服務。而非正. 夠代替婦女完成照顧工作,但只是暫時的替代,大部分照顧工作仍落在主要照顧. ‧ 國. 學. 者的身上;至於「調整就業行為」方面,受訪者採取的行為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 ‧. (一)工作表現:職業婦女為了照顧老人而出現請假(包括休假、病假、事假等)、. y. sit. io. er. 所難免。 . Nat. 無法加班、遲到、上班時心不在焉,降低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質等情況亦在. (二)工作計畫:以調班、換工作等方式讓工作與照顧能相互配合,亦會考慮申. n. al. Ch. 請留職停薪、甚至提早退休。 . engchi. i n U. v. (三)工作機會:由於越高的工作職位代表更多的壓力與更重的責任,因此對於 公司內部升遷或其他公司的挖腳,往往會推辭或放棄。  男性家庭照顧者形成的歷程,由「勞動就業狀況」 、 「性別角色規範」和「親 屬關係」依序決定,照顧經驗中,情緒認知、表達方式、和角色自主性之間,存 在著男性氣概與照顧者被期待特質的矛盾拉扯,同時亦面臨就業與照顧之間的衝 突。因應策略則傾向以工具性問題解決模式,運用個人經濟資源的優勢,解決照 顧工作的困境,方法包括(陳奎如,2000):  (一)創新照顧方法:除了透過各種管道積極學習照顧的技能、主動翻閱相關書籍 16   .

(25) 吸收專業知識外,自行研擬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把照顧任務科學化的解 決,計算時間效能並標準化照顧流程。  (二)調整自己想法:重新詮釋照顧的意義,合理化自身行為,讓照顧者多少找 回一些控制的主動性;透過宗教儀式或教義撫慰來獲得心靈平靜;對於負 面情緒則避免用感情涉入之方式看待老人的行為與無奈情境。  (三)倘若照顧者已無法負荷照顧壓力,為增加喘息機會,會透過各種可能管道 將照顧責任與他人共同承擔,若親屬無法提供協助,便會以金錢僱請他人 協助,因此掌握家中經濟資源為一關鍵。 . 政 治 大. 第三節        家庭照顧責任與壓力、疲勞之相關研究 . 立. 一、壓力 . ‧ 國. 學. 壓力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概念,我們能對自身壓力程度經由心理和生理表徵,. ‧. 來判斷自己壓力的有無,但對其卻缺乏足夠的定義和理解。心理壓力產生的過. y. Nat. 程,可說是人與環境之間,由本身受到的負擔或超過他(她)的資源和危害到其幸. er. io. sit. 福程度來評判(Lazarus & Folkman, 1984)。心理壓力可能是由不斷累積而來的結果 或是使人遭受到嚴重負擔的生活事件產生,例如離婚、生病、家庭成員的死亡。. al. n. v i n 每天的日常活動和各種麻煩的積累、阻撓,這些可能是不嚴重但卻惱人的實際問 Ch engchi U 題,例如東西亂放或者不見、交通問題、兒童需求、經濟負擔,和從工作而來的 壓力。  照顧是包含了愛與感覺的情緒反應,也是一組勞務及工作的活動,照顧者一. 肩扛起了繁重的照顧工作,在身心煎熬下只剩下被剝削後的身體、耗竭的情感、 經濟的重擔與社會參與的困境。一旦成為照顧者,不但自己生活的部分被擠壓, 照顧者的家庭關係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家庭生活秩序紊亂和體力上的負擔,是 照顧者感到高度壓力的最重要的預測指標,睡眠不足和家中的經濟支援也是壓力 產生的重要原因(Spillman & Long, 2009)。當需要照顧的家人對自身的依賴程度越. 17   .

(26) 高,使得照顧者休息頻率減少,這將嚴重影響照顧者的負擔和生活品質 (Goldsworthy & Knowles, 2008);其次,照顧者對其他家人的關注相對減少,也無 心無力去經營,甚至因而造成婚姻關係及親子關係的緊張和疏離,此外,若為家 中老年父母有照顧需求,兄弟姊妹之間可能會因照顧勞役負擔不均,而破壞手足 感情。  國內外有關照顧者的研究中,皆一致發現-大多數的家庭照顧者為女性。女 性在照顧過程中,往往身負重任,其中不乏年長及體弱者,她們負擔重、壓力大, 健康也相對受影響,且隨著失能者年紀越大,所歷經的困擾與照顧責任也越多,. 治 政 大 力(agency),拒絕不合理的照顧需求,尋求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有部分女性,雖 立. 在照顧過程中面對各種壓力,有些人選擇自我消音、默默承受;有些人運用行動. 然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但又陷入自私的自責中,婦女擔任照顧者,其實是經過一. ‧ 國. 學. 段妥協的過程,她們苦於缺乏支持、內心的衝突掙扎,若無適當的協助,就像身. ‧. 處壓力鍋般地煎熬折磨,成為一群被隱藏的潛在病患(邱麗蓉、謝佳容、蔡欣玲,. y. Nat. 2007;黃彥宜,2005)。 . er. io. sit. 照顧者因提供照顧工作,對身、心、社會各層面的改變所感受到的壓力,被 定義為照顧者負荷的操作型定義(楊嘉玲、孫慧玲,2003),負荷和壓力之間,有. al. n. v i n 著不可分割的因果關係,特別是情緒上緊張(emotional strain)、疲憊(fatigue)、無 Ch engchi U. 力感(powerlessness)、沮喪(depression)等,在女性照顧者身上尤為明顯(王秀紅, 1994)。  照顧責任所衍生而來的「壓力」定義大概分四類:  (一) 照顧者對於扮演此角色之主觀與客觀壓力感受,包括照顧病中家人的滿 足感、主觀負擔、照顧病中親人之衝擊、支配性和傳統看法的壓力感受;  (二) 家屬的壓力知覺,由患者之行為問題、疾病及治療知識不足、照顧患者 之過程、個人感受的負荷及家庭所面臨之衝擊等五個層面來評估;  (三) 由生理、心理及社會等三方面來作定義,指照顧老年人在體力上的負. 18   .

(27) 荷、家庭生活型態的改變、與病人關係改變、醫療及服務體系的不瞭解、 照顧上的困難、心理精神上及經濟上等七方面負擔;  (四) 家屬照顧患者所感受到的壓力事件及其程度,分為病患疾病特性、家屬 個人、家屬人際與環境間的壓力。  而照顧者所感受到的壓力屬於中等程度,自覺壓力程度較高的項目為:生活 作息受限、缺乏社會支持、家庭面臨衝擊、照顧的知識不足、擔心病情等等,這 些皆是心理社會方面而來的壓力,在此籠罩下,照顧者對外界的溝通往往出現障 礙;生理壓力則是疲倦和睡眠受到影響,由於長時間的照顧工作,使照顧者出現. 治 政 大 的依賴程度和行為問題時,照顧者的負荷或壓力也較大,而照顧者的性別、年齡、 立 腰痠背痛、睡眠型態改變、無法維持自身健康處於良好狀態。照顧對象若有較高. 與病患的關係、自覺健康狀況、工作的衝突、照顧的知識、態度、照顧時間長短、. ‧ 國. 學. 是否有人分擔照顧工作、家庭互動與社會支持程度,都是照顧者負荷、壓力與因. ‧. 應之相關因素(邱啓潤、許淑敏、吳瓊滿,2002;朱翠燕等人,2010)。 . io. y. sit. 照顧上的壓力:照顧這項工作讓照顧者所感受到的直接壓力  (一) 照顧工作的困難度。 . al. v i n 照顧對象的情緒與溝通:了解照顧對象隨著身體狀況大不如 Ch engchi U n. (二). er. 一、. Nat. 常見壓力來源方面,將其整理為以下幾類  (許淑敏、邱啓潤,2003): . 前,情緒變化及如何適當溝通運用。 . (三) 疾病的情況與治療方式:照顧對象病況之變化,加上對病況的 不了解,造成照顧過程中的無所適從。  二、. 照顧者身、心、社交上的壓力  (一) 身體健康變差:因照顧工作導致照顧者身體、心理上的不適與 症狀。  (二) 心理上的壓力:  1. 照顧的責任:對於照顧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不放心交由其他家人 19 .  .

(28) 照顧,凡事都自己一手包辦。  2. 家人分工:在傳統觀念以及公平起見的考量下究竟該由誰照 顧?以及兄弟妯娌間如何輪流、費用怎麼分攤?猜測、計較與 爭論戲碼不時上演。  3. 擔心他人看法。  4. 角色衝突壓力:一人分飾多角的蠟燭多頭燒,想通通兼顧卻心 有餘而力不足。  (三) 社交受限。 . 治 政 大 的工作收入,都是現實既存的壓力。  立. 三、. 學. ‧ 國.  . 經濟問題:照顧失能者的金錢花費,和照顧者因為從事照顧而損失. 以上多數相關文獻所指稱之照顧對象皆是針對失能家屬,在照顧對象失能之. ‧. 情況下,因為照顧對象生理與心理狀況改變,在主客觀環境皆改變之情況下,情. y. Nat. 況頂多只能維持現況不再惡化,很少能逐日好轉,因此對照顧者而言希望渺茫,. er. io. sit. 帶給照顧者壓力之沉重不言而喻,多位研究者都將負荷定義為壓力,或探討壓力 源,因此雖明白造成照顧者壓力之種種因素或壓力源,難以將照顧者之壓力程度. n. al. 作客觀統計評斷。 . Ch. engchi. i n U. v. 照顧工作極具封閉性與侷限性,此侷限性來自為了滿足被照顧者之需求,而 無法有自己的時間;其次,即使不需時時隨伺在側,但仍有無法放心離開之限制 感;因照顧而無法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最後,在一對一(或一對多)照顧工作中, 因無人可傾吐抑鬱,即使有其他家人,往往也因不想讓其擔心,或不使被照顧者 心生內疚而不願傾吐(劉梅君,1997)。負擔家庭照顧責任的壓力是多層面的,對 健康、情緒、就業、經濟、社交或休閒等方面均有所影響,2008 年針對新竹照 顧失能子女的母親研究指出,沒有就業的母親的健康狀況比有就業的母親差 (Chou, Pu, Kröger & Fu, 2010),除了有擔心經濟窘迫或來源之壓力外,從事照顧工 20   .

(29) 作,普遍也容易生出孤立、沮喪、無聊、封閉恐懼症、人際關係貧乏等種種負面 感受,而照顧對象之狀況或反饋也時刻牽引照顧者的情緒,因而引發壓力或使原 本壓力加劇,若能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應能有所減緩家庭照顧責任之壓力並增 加其個人情感滿意程度(林旗德、林璟玲,2010)。  就業對婦女而言,由於與兒童照顧費用折抵下,能夠增加的收入其實有限, 但是能夠得到照顧工作以外的喘息空間,和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以及更大社交關 係、社會網絡的鼓勵,成為婦女投入就業的很大誘因。對亦需承擔照顧責任的男 性而言,工作壓力和對工作的不滿意和個人壓力有關,但對親子、婚姻和兒童也. 治 政 大 間切割清楚,下班離開職場後,對工作的種種負面感受可能難以避免帶回家,而 立 有間接的影響(Kinnunen, Gerris & Vermulst, 1996),無法將心情和壓力在公私領域. 開始另一段的勞務–照顧時,對家中成員當然間接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效果。 . ‧ 國. 學. 婦女發現就業對自己和子女同時產生影響,好處包括:收入增加、自尊增加、. ‧. 感情獨立、融入社會,和給兒童自給自足的價值觀;缺點則包括:工作沒有增加. y. Nat. 收入、超載、疲勞和壓力堆積、對兒童的照顧時間和精力都變少(London, Scott, . er. io. sit. Edin & Hunter, 2004)。 . 照顧老人方面,照顧者會試著找出不對老人感到生氣或憎恨的理由與方法,. al. n. v i n 這其中包含了對老人情緒的安撫、忍受、僞裝、同理心以及對老人的深表同情。 Ch engchi U 照顧工作把照顧者的時間分割的非常片斷,對照顧者的社會參與產生很大的影. 響,照顧者因擔憂老人突發狀況隨時可能發生,所以身心受限制,無法出遠門; 照顧工作也影響照顧者的婚姻甚鉅(李佩君,2008)。  由於心疼老人身體狀況的不便,不斷勉強自身去接受照顧的沉重負荷,長期 的壓抑也加重了心理壓力,而隨時待命式的照顧,讓人沒有絲毫喘息的空間,對 照顧付出過多心力,損失的家務時間與其他家庭關係的經營,亦未必能夠得到伴 侶全盤的支持與諒解,使得照顧者情緒抒發也找不到出口,加上照顧老人不像照 顧兒童一樣可以抱持隨著時間過去,照顧負荷可減輕的期待,老人的身體狀況只. 21   .

(30) 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更加衰弱惡化,偏偏又像長期抗戰一般,看不見盡頭的付出, 心理壓力沉重是不言而喻。而當老人過世時,卻又易因難以抽離全副心力付出照 顧的對象離開人世,而較難走出情緒低潮。  在照顧者壓力因應方面,謝美娥(2001)的研究提出,女性較會尋求情緒性與 工具性的社會支持和宗教信仰的寄託;男性則比較會使用積極面對的方式,即是 屬於以問題為焦點的因應策略。而照顧壓力影響方面,女性表達了較多負面的身 體與心理的影響;男性則比較會拒絕向親友表達其心中的感受,但在其他方面的 影響則無性別上的差異。在子女照顧父母的情況下,照顧者若童年與父母關係良. 治 政 大 力排解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家庭角色清楚、協調解決問題的家庭,其照顧者比較 立 好,不僅能獲得學習與感情依附,且對於照顧管理也比較好;家庭功能與照顧壓. 不會有負面的身體心理影響;使用負面策略的照顧者,其負面的身體心理影響也. ‧ 國. 學. 會增加;而使用正向因應策略的照顧者,會覺得獲得學習的機會,且感情也較能. ‧. 得到依附。 . y. Nat. 疲憊、負荷與憂鬱在照顧過程中對照顧者存有難以分割、息息相關之影響. er. io. sit. 性,了解造成照顧者壓力的相關因素,減緩疲勞增添程度和憂鬱產生,政府和醫 護人員能針對問題根源設計真正符合現實需求和適切的措施給予照顧者後援,針. al. n. v i n 對一種壓力進行改善便能連帶使得另外兩種壓力間接得到紓解,或者同時嘗試去 Ch engchi U 除或減緩三種壓力之相同壓力源,對於照顧者而言都是繼續其照顧過程之重要助 力  (邱逸榛、黃舒萱、徐亞瑛,2004)  ,對照顧對象而言,也能間接受到良好的 支持與照顧,同時也降低了照顧者在資源耗盡、心力交瘁後,將照顧對象送入療 養機構的可能性。    二、疲勞  「疲勞」(burnout) 是一種比喻,常用來形容一個精神疲憊的狀態或過程 (Schaufeli & Bununk, 2003:383),概念源自於心理學,指工作者感受到的疲累程 22   .

(31) 度,不管其前因(如工作暴露的內容),亦不論其後果(如伴隨的生心理反應),為 整體、主觀的不愉快感覺,可能歷經由疲乏到耗竭間的感覺,在照顧的過程中, 對照顧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及心理狀態各方面可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表顯於 外在活動的「體適能」無法反應疲勞,因為肢體殘障的人可能很有活力,而四肢 健全的人卻可能很疲勞(劉淑樺,2001; Ream & Richardson, 1996;  鄭雅文、葉婉 榆、林宜平,2007)。  在疲勞的領域中有許多相似名詞與概念,皆與疲勞有所關聯,以下為相似概 念之整理:   . 立. 政 治 大. 表 2‐ 1 疲勞相似概念 . 定義 . 文獻出處 . 累(tired) . 正常的體力和精力減少,可靠著休息、睡眠. ‧ 國. 學. 名詞/概念 . Hart & Freel(1982) . 和補充營養所驅散。  人體消耗之能量超過原先儲備所能,迫使身. ‧. 疲憊. Nat. y. Hart & Freel(1982)、Rhoten . n. al. er. io. sit. (Exhaustion)  體停止機能運作;身體處於完全病倒的狀態。 (1982) . Ch. i n U. v. 耗竭. 倦怠是一個長期的慢性心理反應和工作上的. Maslach, Schaufeli & Leiter . (burnout) . 人際壓力,是指由疲憊、憤世嫉俗和無力感. (2001) . engchi. 三個層面所組成。  正常的疲勞 這是發生迅速、持續時間短,在一夜好眠且/ Hart & Freel(1982); Nail &  (Normal  或補充營養後便能有所解除。是身體用來避 King (1987)  fatigue)  免進一步壓力從而恢復之保護功能。  慢性疲勞. 疾病或治療過程誘發,而非自發產生。通常. Hart & Freel(1982); . 潛伏的開始,累積和持續一段時間醞釀,難. Woo(1995) . (Chronic  fatigue) . 以純粹經由睡眠減緩,雖然可能經由休息、. 23   .

(32) 改善行為或消遣娛樂來短暫地紓解。這是普 遍存在卻不具功能性的現象。  資料來源:Trendall(2000)、Maslach et al.(2001)。   . 綜上所述,由於以上概念彼此相關,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而言,認為fatigue 與burnout兩者間概念最為相似,許多學者也常將兩者概念交叉相互使用,因此 在此章節時將兩類文獻進行一同進行檢視。  對於疲勞範圍,準確度和綜合徵兆的廣度有不同的定義,基本上認為有五個. 政 治 大 於精神和行為症狀,生理症狀雖然不典型但有時也會提到;(三)工作倦怠,一般 立 共同因素:(一)煩躁不安的症狀,最明顯的是情緒耗竭,占主導地位;(二)著重. 認為是與工作有關的;(四)觀察到的症狀是發生在「正常」的人身上;(五)會因. ‧ 國. 學. 為消極態度和行為,而使工作降低效率和表現差的情況發生(Schaufeli & Bununk, . ‧. 2003)。 . sit. y. Nat. 美國在1993年便有一份調查研究,發現照顧癌症病患的照顧者中有過半(53%). io. er. 的疲勞是中度或重度的,但與照顧者的年齡、就業狀況、每天照顧幾小時或照顧 持續時間都沒有顯著關連,而是與照顧者每天的行程安排有強烈的影響,照顧工. al. n. v i n Ch 作使自己的時間安排擁擠,剩餘的時間卻必須消化更多行程工作,最後導致產生 engchi U. 更大的疲勞  (Jensen & Given, 1993)。在Clark於2002年的另一份研究中,則顯示有 1/3的照顧者為高度疲勞,40%受訪者的分數足以顯示可能有憂鬱傾向,照顧者的 憂鬱和疲勞,與照顧對象的記憶行為問題之間有正相關,和家庭耐受力與個人堅 毅程度呈現負相關。  而在臺灣2007年的研究中,也提出有相似的結果,照顧對象的記憶行為問 題、日常生活功能評價與照顧者的健康互相影響。照顧者對照顧對象記憶行為問 題和日常生活受困擾程度越高,及處理記憶行為問題自我效能越差,則照顧者健 康狀況越差,兩者之間呈現負向回饋,相對的,主要照顧者健康狀況越差,兩者 24   .

(33) 的困擾程度越高。照顧者本身健康差則易有情緒化因應行為,照顧者出現擔心、 哭泣、逃避現實等情緒因應行為而無法面對解決問題時,易有焦慮、憂鬱等情形 出現。迴歸分析過程中亦發現,影響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健康重要變項之一是性別 因素(女性主要照顧者心理健康較差),但在影響照顧者整體健康的重要變項下, 性別因素變得不顯著,此部分更突顯對女性主要照顧者心理健康重視的必要性 (邱麗蓉等人,2007)。  而疲勞最後可能會演變為慢性疲勞,慢性疲勞可能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界 定上至少是疲勞持續六個月以上、休息和睡眠不足,也不從事以前的活動。許多. 治 政 大 與更多慢性疾病有清楚的聯繫,疲勞和憂鬱、抑鬱間的關聯更為強大,若能休息 立 領域都會被疲勞的感覺大幅影響,包括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領域。慢性疲勞. 或能分擔掉一些負擔,才能使情況好轉(Jorgensen, 2008)。 . ‧ 國. 學. 疲勞研究領域的文獻所採取的測量量表,可分為兩種且各有擁護者。大多數. ‧. 的研究偏向採用Christina Maslach等人在1980年代早期發展的疲勞量表(Maslach . y. Nat. Burnout Inventory,以下簡稱MBI)為測量工具。根據Maslach的定義,「疲勞」是. er. io. sit. 三個面向的綜合表徵:「情緒性的疲憊」(emotional exhaustion)、「去個人化」 (depersonalization)以及「個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al. n. v i n 另一種疲勞量表,是丹麥國家職業衛生研究所Kristensen等人所研發的「哥 Ch engchi U. 本哈根疲勞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簡稱CBI),在CBI中,「疲勞」 的定義與一般所理解的疲勞一致,即為疲憊、體力透支、心力交瘁等概念。與 MBI相比,CBI的測量不包括人性喪失/憤世嫉俗和成就感降低,CBI強調的是調查 者自身的感受,而非一部分的綜合徵兆。CBI將疲勞區分為三個層面來進行測量, 衡量個人疲勞、與工作相關之職業倦怠和與客戶相關的職業倦怠。將職業倦怠區 分成一般例行工作的職業倦怠和客戶帶給受測者的職業倦怠,認為這對於員工因 病缺勤、睡眠問題、借助止痛藥物和最後打算退出職場的結果能提前預測,並且 有令人滿意的信度與效度(Kristensen, Borritz, Villadsen & Christensen, 2005)。 . 25   .

(34) 國內2004年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進行之全國性抽樣調查,探討臺灣受僱者疲 勞問題的社會分布狀況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中,修改CBI量表,使其更符合全體受 僱者現況[CBI原本還有另一疲勞感來源為「服務對象相關疲勞」(client‐related  burnout)],採取「一般疲勞」(personal or generic burnout)、「工作相關疲勞」 (work‐related burnout),這兩個分量表來探知國內受僱者狀況。研究結果顯示, 在家庭照顧需求方面,家中有6歲以下幼兒或65歲以上失能者的人數越多,疲勞 指數也越高,在男女性族群皆有顯著相關(張晏蓉等人,2007)。  家庭照顧負擔會與工作負荷相互影響,沉重的工作負荷本來就給予勞動者一. 治 政 大 始進行照顧工作和家務勞動,無法有效達到勞動力再生產,使得疲勞問題更加嚴 立. 定程度之壓力,再累加上家庭生活壓力,使得下班後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必須開. 重,長期下來必然會影響到勞動者之健康,本研究用來顯示疲勞程度所採取的量. ‧ 國. 學. 表是CBI量表中的一般疲勞,作為探知國內受僱者擔負照顧責任後的健康後果,. n. al.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26   . ‧. 另一顯示健康後果的變項則為工作壓力。 . i n U. v.

(35)  .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目前社會科學研究大致可分為量化與質化兩種研究途徑。量化的社會科學研 究是以演繹邏輯應用於研究過程當中,將所要觀察的社會現象或是人類行為以數 值的方式呈現,進而利用統計方法探索彼此之間的關係(羅清俊,2007:4)。本 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是家庭照顧責任和照顧對象是否會對受僱者之疲勞和工作. 政 治 大. 壓力產生影響,以數據和統計方法去量化分析其關係,因此將採取「量化」研究. 立. 途徑,因此以文獻分析法和次級資料分析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 . ‧ 國. 學. 一、. 文獻分析法在葉志誠和葉立誠(2002:139‐141)的觀點中,認為其主要目的是. ‧. 瞭解過去、洞察現在、預測將來,是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括證明的 方法,以確定過去事件的確實性和結論。而文獻分析法的特點分別為:研究的事. y. Nat. sit. 件事過去的而非目前發生的、所分析的文獻可超越個人的侷限、可避免研究者與. n. al. er. io. 被研究者互動的不良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蒐集國內外有關家庭照顧責任與勞動. i n U. v. 形式、壓力、疲勞之相關文獻,如學術論文、期刊或官方統計報告、出版刊物等. Ch. engchi. 相關資料進行歸納與整理,並從中建構出本研究想要調查之主要影響因素與分析 基礎。  二、. 次級資料分析法 . 除了被研究者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料外,利用次級資料分析法也是現今研 究中常見的一種方法–使用現有的資料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以呈現新的結論或解 釋。常見的次級資料來源可分為政府機關所蒐集(或者委託蒐集)的調查統計資 料、各機構單位本身的營運資料與個案資料等(王雲東,2007:368)。 . 27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專業選修 至少應選修28學分(含模組選修10學分) 模組類別 社會照顧服務、兒少與家庭社會工作 自由學分

基金一 72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二 3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三 1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機構一

HMSC 課程關注事項 1.10 –

通過分組設計,再延伸至

測驗 自評 + 問卷 晉階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 小賣部旁的花園,立著竹,立著羅漢松。松的

問題是,經歷了十多年的填鴨教育,學生早 就習慣了被動的接收模式,要找回早已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