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教學應用"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境外在職碩士專班 碩士論文.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 語用分析及教學應用 A Semantic, Discourse,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dverb “Jihu” with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指導教授:陳俊光博士 研 究 生:黃麗潔. 撰. 中華民國一 O 一年七月.

(2)

(3)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 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中文摘要 關鍵字: 「幾乎」 、語法化、焦點、語用預設、話語情態. 現代漢語副詞「幾乎」在不同的句法結構中,其表述的義項不同,不僅 在時間、空間上有不同的範圍和程度,在情態上亦有不同的語用層次。本文 分別由句法語義、篇章、語用三個平面,以共時研究為主,歷時研究為輔進 行分析與探討。 首先藉由《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所列出「幾乎」的兩個義項,和其所配 搭的句法結構進行分析歸納,將「幾乎」的義項更清楚地劃分,並考究各義 項的制約和情態成份的影響。經過義項的分析,我們進一步對「幾乎」的副 詞分類作全面的考量,不再局限於單一次類,以解釋某些語言現象。為更明 瞭「幾乎」的來源,藉由對「幾乎」的歷時研究,透視其由實詞虛化的語法 化演變過程,瞭解「幾乎」的形成與發展。 經過上述句法和語義的分析,將「幾乎」融入更大的篇章平面,先由表 層結構探討「幾乎」在句子和句子之間是否存在某些方式的篇章銜接功能; 並由信息結構說明「幾乎」在句中突出焦點的作用。接著由人際互動的層次 進入語用平面,藉著由「合作原則」 、 「禮貌策略」和「言語行為」探究「幾 乎」的模糊語用功能;並由交際雙方的信息認知討論「幾乎」的預設關係; 再以說話人視角分析「幾乎」的話語情態功能。最後藉由上述三平面的分析 討論所得的結論,將其運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上,作為華語教學之參考。.

(4)

(5) A Semantic, Discourse,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dverb Jihu (幾乎) with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bstract Keywords: Jihu(幾乎) 、grammaticalization、focus、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discourse modality In modern Chinese adverb, the word Jihu (幾乎) differs in its meanings during the usage in different syntactic structures; it is not only diversified in the area and level of time and atmosphere but also differs in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pragmatic aspects. This research is distributed into three sections as of firstly the syntax structures and semantics, then the discoursed textual functions and lastly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focused mainly on the synchronic part as well as the diachronic part as the minor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Referring to the book, XianDaiHanYu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there listed two meanings of Jihu (幾乎); the book included the syntax structures of Jihu (幾乎) to show the clarification analytical structures of Jihu (幾乎); the book listed all kinds of conditions and modalities that Jihu (幾乎) may encounter and affect. After the analyzing the definitions of Jihu (幾乎), we categorized the word into more specified groups of adverb instead of just one unique group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linguistic conditions. To clarify the understanding of Jihu (幾乎), we examined the historical part of the process which how Jihu (幾乎), as content words, turned into function word; we examin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hu (幾乎)’s grammaticalization. From the mentioned analysis of syntax structures and semantics, it led the.

(6) word Jihu (幾乎) into a larger discoursed textual function area. The analysis began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of whether Jihu (幾乎) can be placed in between sentences as a linkage between sentences or any other textual functions. And from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it focused and highlighted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 Jihu (幾乎). With the corporative principl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speech acts, it entered from the interpersonal level to the pragmatic level to investigate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function of the word Jihu (幾乎). Later we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message that was sent between both parties to analyze the presupposition relationship. And we analyzed Jihu (幾乎) in the discourse modalit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peaker. He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from the three sections, we can therefore use the analytical conclusion abov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a reference of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Chinese.。.

(7) 目. 錄. 目 錄 ........................................................................................................................... i 表目錄 ........................................................................................................................ iii 圖目錄 ......................................................................................................................... iv 第一章 研究動機和方向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向和範圍 ....................................................................................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3 第一節 「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研究 ................................................................ 3 一、 「幾乎」的詞彙意義 ............................................................................ 4 二、 「幾乎」的句法制約 ............................................................................ 8 三、 「幾乎」的副詞分類 .......................................................................... 13 第二節 「幾乎」的篇章研究 .......................................................................... 16 一、 篇章相關理論和概念 .......................................................................... 16 二、 「幾乎」的篇章文獻 .......................................................................... 21 第三節 「幾乎」的語用研究 .......................................................................... 25 一、 語用的相關理論和概念 ...................................................................... 25 二、 「幾乎」的語用文獻 .......................................................................... 32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37 一、 語料來源 .............................................................................................. 37 二、 研究過程 .............................................................................................. 3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2 第一節 「幾乎」的語料分析 .......................................................................... 42 一、 「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結構分佈情況 .............................................. 42 二、 「幾乎」的篇章功能分類 .................................................................. 45 第二節 「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研究 .............................................................. 47 一、 「幾乎」的語義分類和語法範疇 ...................................................... 47 二、 「幾乎」的副詞分類 .......................................................................... 58 三、 「幾乎」的歷時語義和語法化過程 .................................................. 61 四、 「幾乎」和「快要」在時間軸上的比較 .......................................... 70 五、 小結 ...................................................................................................... 74 第三節 「幾乎」的篇章分析 .......................................................................... 78 一、 「幾乎」的篇章連貫功能 .................................................................. 78 二、 「幾乎」的篇章銜接功能 .................................................................. 80 三、 「幾乎」的信息結構 .......................................................................... 81 四、 小結 ...................................................................................................... 84. i.

(8) 第四節 「幾乎」的語用分析.......................................................................... 85 一、 「幾乎」的模糊語用功能.................................................................. 85 二、 「幾乎」的預設和蘊涵...................................................................... 87 三、 「幾乎」的情態語用功能.................................................................. 91 四、 小結...................................................................................................... 93 第五章 「幾乎」的教學應用 ................................................................................... 95 第一節 偏誤產生之因素.................................................................................. 95 一、 副詞連用可前可後,容易錯序.......................................................... 95 二、 相似副詞語義相近,容易誤用.......................................................... 96 三、 單一詞彙多個義項,容易混淆.......................................................... 97 四、 主觀情態語感抽象,容易誤解.......................................................... 97 第二節 副詞「幾乎」的教學對策.................................................................. 98 一、 「幾乎」的教學建議.......................................................................... 98 二、 「幾乎」的教學排序........................................................................ 101 三、 小結.................................................................................................... 103 第六章 結語.............................................................................................................. 104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0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105 參考書目...................................................................................................................... 107 附錄(抽樣語料) ...................................................................................................... 111. ii.

(9) 表目錄 表二-1 呂叔湘「幾乎」的詞彙意義 ............................................................................. 4 表三-1 本文語料來源及數量 ....................................................................................... 39 表四-1 「幾乎」的語義和用法分佈情況統計表 ....................................................... 42 表四-2 「幾乎」的語義和結構用法語料例示 ........................................................... 43 表四-3 「幾乎」的篇章功能分類 ............................................................................... 45 表四-4 「幾乎」和「快(要)」的時制統計表 ......................................................... 72 表四-5 「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範疇句式語料 ........................................................... 75 表四-6 「幾乎」的篇章功能語料分佈 ....................................................................... 78 表四-7 「幾乎」的語用預設關係 ............................................................................... 89 表五-1 泰語「幾乎」เกือบ(guep)及 แทบ(tap)用法比較表 ............................ 99. iii.

(10) 圖目錄 圖三-1 本文研究架構 .................................................................................................. 37 圖四-1 「幾乎」的空間範疇 ...................................................................................... 51 圖四-2 「幾乎」的時間順序 ...................................................................................... 71 圖四-3 「快(要)」的時間順序 ................................................................................ 71. iv.

(11) 第一章. 研究動機和方向. 第一章 研究動機和方向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副詞「幾乎」是現代漢語中常使用的詞彙,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 (2008) 中排序為 494,屬於高頻詞。然而目前對於「幾乎」一詞探討的文獻非常有 限,大多集中於其語義和句法上的分析,卻沒有更深入地在篇章和語用層面 為「幾乎」論述,造成漢語學習者不恰當地使用或誤解。因此筆者欲從 Halliday(1985)的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和人際功能三大語言層面作為本文 的主要架構,分析副詞「幾乎」,再就各層面依實際需要深入探討,使學習 者對副詞「幾乎」能得到更深層而全面的理解,並進而應用在華語文教學的 比較與應用上。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先探討呂叔湘(1980) 《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幾 乎」的義項,從質量範疇來探討「幾乎」義項的制約。並且對於動詞前「幾 乎」的兩個義項「表示非常接近」及「表示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 二者之間的語義差異加以分析比較。再由歷時的角度研究「幾乎」語法化的 演變過程,以歷時語義研究輔助共時語義的研究,期望在語義上得到較全面 的論述,最後並與副詞「快要」比較兩者在時間軸上的差異。 至於「幾乎」在篇章和語用的層面,由於專篇研究關於「幾乎」的篇章 或語用功能的文獻極少,筆者從既有的文獻書籍中蒐集相關的資料加以綜合 比較,發現如下的問題值得研究:從篇章層面來看,副詞「幾乎」在句法上 可充當高層謂語,無法置於句首,沒有連詞的詞性,似乎不具備篇章的功能, 然而在某種型式下, 「幾乎」又和某些語義連貫功能有關,有時並可藉由「幾 乎」修飾其後成份,達到突出焦點的功能。而語用層面上, 「幾乎」的語用 準則為何?對於話語的情態起了何種功能?以及「幾乎」在句子中所扮演的 邏輯關係為何?都是筆者在本文中欲探究的問題。期望由點、而線、至面, 對「幾乎」一詞達到較全面的探討與分析。. 1.

(12)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第二節. 研究方向和範圍. 本文主要在於探討「幾乎」的語義、篇章和語用三個層面,並搭配句法 的結構加以分析。語義方面,筆者欲將「幾乎」的義項以簡化並且能涵蓋的 範疇來分類,並依句法結構分次類,使易於明瞭;另外以歷時語義為輔,分 析「幾乎」的語法化過程。篇章方面則由銜接及連貫的方式分析「幾乎」的 表達形式。語用方面在「合作原則」及「禮貌策略」的準則上,探討「幾乎」 的「語用含糊」策略,其對說話人、聽話人或第三者所隱含的言語行為,以 及「幾乎」對話語所表達的情態意識,主觀或客觀意識,再從「幾乎」對於 句子的「預設」及「蘊涵」等邏輯關係進行探討。最後透過本文的綜合分析, 研究「幾乎」在華語文教學的應用。. 第三節. 本文架構.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導論,介紹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向和 範圍。第二章是文獻探討,根據「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篇章、語用等層面, 將各相關理論和文獻加以探討。第三章是研究架構和方法,說明本文的研究 工具、語料來源和研究的過程。第四章是研究結果與討論,根據研究方法, 由語義和句法、篇章、語用各層面將蒐集的語料歸納分析並討論。第五章是 教學應用,以本文研究結果為基礎,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上。第六章是結論, 對本文作出總結與回顧,並提出本研究之限制及未來的期望。. 2.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文依據 Halliday(1985)的概念(ideational)、人際(interpersonal) 和篇章(textual)三大語言純理功能為架構,探討三者之間互相牽動的關係。 Halliday(1985)認為語言是具有功能的。而概念功能是指語言表達現實世 界中的各種經歷;人際功能是指語言的功能在於和他人建立關係;篇章功能 則是說話者融合前兩者,將語言建構成篇,使語言和語境發生關連。 本章依據此架構分為三部份:第一節探討「幾乎」語義和句法的文獻及 其副詞分類;第二節為篇章相關理論和「幾乎」的篇章研究的文獻;第三節 為語用相關理論和「幾乎」語用研究的文獻。. 第一節. 「幾乎」的語義和句法研究. 本文先以呂叔湘(1980)的《現代漢語八百詞》對於「幾乎」的語義和 詞性的分析為本,並參照其他學者的研究文獻,探討「幾乎」的語義和句法 範疇;並探討「幾乎」的副詞分類。. 3.

(14)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一、 「幾乎」的詞彙意義 本文先以呂叔湘(1980,285)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於副詞「幾 乎」的兩個語義為本,探討學者對於「幾乎」語義的研究文獻。 呂對於副詞「幾乎」的解釋分為兩項語義:一是表示非常接近,其後可 接動詞、形容詞或名詞;一是表示眼看就要發生,結果並未發生,後接動詞, 分為肯定式用法和否定式用法,否定式用法的語義由當時的語境決定之,如 下表: 表二-1 呂叔湘「幾乎」的詞彙意義. 項目. 詞類. 幾乎 副詞. 語. 義. 用. 法. 例. 句. 表示非常. 幾乎+動詞. 聲音太小,幾乎聽不見。. 接近;差. 幾乎+形容詞. 頭髮幾乎全白了。. 幾乎+名詞. 幾乎全體青年都參加了. 不多 獻愛心活動。. 表示眼看. 幾乎+動詞。. 就要發生. 肯定式多指不希望發. 而結果並. 生的事,少指希望發. 未發生;. 生的事。. 差點兒. 腳下一滑,幾乎摔倒。. 幾乎+「沒」+動詞 如指不希望發生的. 幾乎沒摔倒=幾乎摔倒。. 事,意思同肯定式。. (一). 如指希望發生的事,. 事情幾乎沒辦成。 (實際. 意思跟肯定式相反。. 上辦成了). 表示非常接近;差不多. 呂認為「幾乎」在表示「非常接近」的義項時,其後可連接動詞、形容 詞或名詞,表示非常接近於這些成份,但不等同這些成份,通常可以用「差. 4.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不多」代替。如例句(1), 「幾乎」聽不見,是表示「非常接近」於聽不到聲 音,但還是有一點點聲音,不至於完全聽不見。例句(2),頭髮「幾乎」全 白,是非常接近全白,但實際上還是有一些灰黑的頭髮,不是每一根都是白 頭髮。例句(3), 「幾乎」全體青年是指非常接近於全部的青年都參加了活動, 但還是有少數人未參加。 (1)聲音太小,幾乎聽不見。 (2)頭髮幾乎全白了。 (3)幾乎全體青年都參加了獻愛心活動。. (呂叔湘,1980). 王鳳蘭(2006)進一步對此義項說明是「接近於某種數量大或程度深的 情況」 。王認為「幾乎」在表示接近於某種「數量大」的情況時,往往帶有 主觀色彩,但卻有客觀的標準可以進行衡量。後面常與表示數量或範圍的成 分連用,表示在數量上接近於「幾乎」後面詞語的範圍,其後的詞語可包括 具體數量(十點鐘),如例(4)接近十點左右;周遍義詞語(年年/每一次),如 例(5)除了少數幾年,黃河接近於每年決口;整體範圍(都/完全/所有),如 例(6)埃及的頭面人物除了少數幾人全都聚集在此;特定範圍的詞或詞組, 如例(7)「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就是全部都知曉;有時亦可用在含有疑問 代詞的遍指句,如例(8)「什麼」是任指,表示在所說的範圍內沒有例外。 (4)……,有幾位常委急忙找不到,幾乎到了十點左右,人才全部到齊。 (5)自康熙元年以來,黃河幾乎年年決口。 (6)今天,全埃及的頭面人物幾乎全都聚集於此。 (7)詩詞、書畫、天文、音律、數學,他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8)她幾乎什麼也沒想就跳進水中,身邊只傳來公安局副局長發出的一聲驚 叫。. (王鳳蘭,2006). 而「幾乎」在表示接近於某種「程度深」的情況時,其後的成份主要有 「是+體詞性成分」,如例(9)劉文慶的語氣已經接近於求情的程度;「是+ 謂詞性成分」,如例(10)強調當時忙不過來的程度;判斷動詞或稱為關係動 詞,如例(11)幾乎「成了」指趨於宗教儀式;心理動詞,如例(12)「絕望」 失去希望;或能願動詞之前,如例(13)強調發生的事難以置信。而王文認為. 5.

(16)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幾乎」在表示程度上非常接近的義項上,有時很難找出一個客觀的標準衡 量用「幾乎」修飾前與修飾後的區別,因為「幾乎」也起著一種強調的作用。 (9)劉文慶幾乎是求情的口氣:「好好好,就算為我好不好?」 (10)在當時他可沒法那麼灑脫地對待,他幾乎是焦頭爛額。 (11)對他來說,這幾乎成了宗教儀式。 (12)我半跪在那兒幾乎絕望,因為虛榮被現實扯個粉碎。 (13)客廳裡。聽羅穎宇所述,關少沂幾乎不敢相信: 「這……這是真的麼?」 (王鳳蘭,2006). 筆者認為王(2006)在第一個義項中所謂的「數量大」和「程度深」的 定義並不清楚,究竟什麼樣的數值可稱為「數量大」 ;什麼樣的程度才算為 「程度深」,王並未深入解釋。 岳中奇(2007)認為呂淑湘(1980)對於「幾乎」兩個義項的解釋並無 法詮釋下列的語言現象。首先岳文認為在例(14a)中「坐了將近兩百人」具 有「非常接近」某一數量(兩百)的意思,應該可以使用「幾乎」來修飾, 但岳認為例(14b)並不合邏輯,因為兩千個座位的禮堂只坐了兩百人,並未 接近於飽和值,若改為例(14c)則為合理句。岳再舉例(15b)句, 「起飛」是「眼 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的動作行為或事件,也應該可以使用「幾乎」 , 但實際上(15a)並不能生成(15b)。 (14a)兩千座位的禮堂坐了將近兩百人。 (14b)*兩千座位的禮堂坐了幾乎兩百人。 (14c)兩千座位的禮堂幾乎坐滿了。 (15a)再過兩分鐘飛機就要起飛了。 (15b)*再過兩分鐘飛機幾乎就要起飛了。. (岳中奇,2007). 岳並說明例(16a)及例(16c)中「愛喝酒」和「不喝酒」表述的都只是老 王的生活習慣或愛好,既不是「非常接近」的數量,亦不是「眼看就要發生 而結果並未發生」的事件或結果,但不可以生成例(16b),卻可以生成(16d)。.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但岳文並未針對上述例句各別解釋其生成與不能生成的原因。我們將於第四 章第二節進一步討論。 (16a)老王平時愛喝酒。 (16b)*老王平時幾乎愛喝酒。 (16c)老王平時不喝酒。 (16d)老王平時幾乎不喝酒。. (二). 表示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差點兒. 呂叔湘(1980)說明「幾乎」的第二個義項「表示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 並未發生」,僅用於動詞前,肯定式用法時,多指不希望發生的事,很少指 希望發生的事。如例句(17),腳下一滑, 「幾乎」摔倒, 「摔倒」是不希望發 生的事,眼看就要摔倒,結果並未摔倒。而否定式的用法,必須視話語的語 境決定說話者的語義,如例句(17a)「摔倒」為不希望發生的事,其語義就 和肯定式相同;若為希望發生的事則和肯定式相反。例如「幾乎沒摔倒」 , 語義等於「幾乎摔倒」 。而例(17b),事情「幾乎」沒辦成,實際上「事情辦 成了」 ,因為「事情辦成」就常理是希望發生的事,因此語義和肯定式相反。 (17)腳下一滑,幾乎摔倒。 (17a)幾乎沒摔倒。﹝幾乎摔倒﹞ (17b)事情幾乎沒辦成﹝事情辦成了﹞. 7. (呂叔湘,1980).

(18)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王鳳蘭(2006)說明「幾乎」的第二個義項是表示「接近於某種非尋常 的狀況」 ,常與動作性事件(叫/跪)連用,表示某種非尋常的情況將要發生, 但結果沒有發生,如例(18)和例(19),林星沒叫起來,劉長英也沒跪在丈夫 面前。另外也提及「幾乎+沒」的否定表述,如例(20),王認為這種否定表 述,在句法結構上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用,句子中的「幾乎」已經含有否定義, 但是為了加強否定義,人們又在狀語位置上加了一個「沒」 ,一般用於說話 人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人們往往欲強調這一類事件確 實沒有發生,因此用「沒」強調事情最後沒有發生,有一定的慶幸語氣。 (18)林星幾乎叫起來:「是他當面寫的,我可以和他對質。」 (19)劉長英幾乎跪在丈夫面前,抱著他哭道: 「大壽,我求你,救救他吧!」 (20)早聽說山東劉鐵成常來這一帶騷擾,還以為是響馬,幾乎沒叫你們嚇 死!. (王鳳蘭,2006). 筆者認為王(2006)在第二個義項所提到接近於某種「非尋常」的狀況, 是表述某種非尋常的情況將要發生,但結果未發生。此「非尋常」的定義似 乎過於局限,「叫」和「跪」都不能算是「非尋常」的狀況,如上例(18)和 例(19)。. 二、 「幾乎」的句法制約 岳文認為「非常接近」及「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並不能反映 「幾乎」一詞內在的本質,因此他提出四項表述來闡釋「幾乎」在不同語義 表述中的具體功能,一是對數量的表述;二是對事件結果的表述;三是對事 件或事物情狀的表述;最後則是對否定的表述。. (一). 「幾乎」表示「非常接近」的制約.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此先討論第一項和第三項,「幾乎」表示「非常接近」義項的說明。 首先對數量的表述:在「幾乎」語義指向數量的句子對數量的表述中,其數 量詞語必須是一飽和的度量,而藉由「幾乎」對此數量詞語表述「不完全飽 和」的句法範疇意義。如例(21b)的「天天」屬於一種飽和的度量,可以用 「幾乎」修飾,意指老王不是每天喝酒,但接近於天天喝酒,故例(21a)可 以生成例(21b) (21a)老王平時天天喝酒。 (岳中奇,2007). (21b)老王平時幾乎天天喝酒。. 其二對事件或事物情狀的表述:對於狀態情狀的特徵須具有飽和性,如 例(22a)「停滯不流」是一種飽和的狀態,具有完全實現的意義,當其受「幾 乎」不完全飽和的句法範疇意義的限定而生成(22b)時,這些情狀便生成了 不完全實現-「微微流動」的意義。若為形容詞謂語,則其所述性狀須具有 動態生成性,如例(23b),衣服「乾」的性狀是晾曬生成的結果,其存在一 個是否生成、是否實現的問題,允許對其實現的狀態進行界定,以表述其實 現、未實現或不完全實現的語義。而例(24a),喉嚨很乾,所表述的是事物 的性狀,沒有什麼動態的變化過程可言,只是一種靜態的描述,是事物已經 具有的性狀,具有生成性、實現性,排斥不完全飽和的句法範疇意義,因而 不能接受「幾乎」的限定與制約,無法生成例(24b)。 (22a)路邊是一條停滯不流的小河。 (22b)路邊是一條幾乎停滯不流的小河。 (23a)衣服剛晾一個小時就乾了。 (23b)衣服剛晾一個小時就幾乎乾了。 (24a)我的喉嚨很乾,讓我先喝點水吧。 (24b)*我的喉嚨幾乎很乾,讓我先喝點水吧。. (二). (岳中奇,2007). 「幾乎」表示「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的制約. 岳中奇(2007)對於「幾乎」的「眼看就要發生而結果並未發生」義項 提出了「幾乎」對於事件結果的表述,在「幾乎」的語義不指向數量的句子,. 9.

(20)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對事件結果的表述,岳認為有三項制約:一是事件中須含有結果,二是該結 果的實現義必須受「幾乎」制約,三是句中的謂語動詞本身需蘊含有結果。 岳文舉了動作動詞「踢」的例句,認為「踢」的後面必須含有事件結果,如 例(25b)「球爆了」、例(26b)「守門員倒了」。此結果存在一個生成的過程, 而且只有這一過程全部完結時,其結果實現的狀態才是飽和的,具有完全實 現的句法意義。但例(27b)和例(28b)則因為動詞本身未交待結果(球究竟踢 往何處),因此為不合理句。 (25a)他一腳抽射,把球給踢爆了。 (25b)他一腳抽射,幾乎把球給踢爆了。 (26a)他一腳抽射,把守門員給踢倒了。 (26b)他一腳抽射,幾乎把守門員給踢倒了。 (27a)他一腳抽射,把球向 5 號踢了過去。 (27b)*他一腳抽射,幾乎把球向 5 號踢了過去。 (28a)他氣呼呼地把球猛踢了一腳。 (28b)*他氣呼呼地幾乎把球猛踢了一腳。. (岳中奇,2007). 對於結果的實現必須受「幾乎」制約,岳認為並不是所有帶有動作行為 結果的句子都能接受「幾乎」的制約,有些句子中,其動作行為實施後雖然 生成有一定的結果,但卻因其「結果已完全實現」的意義無法符合「幾乎」 「結果未實現」的義項,因而排斥「幾乎」的限定。岳認為例(30b)可以接 受是因為「幾乎」的不完全飽和意義的限定而生成,表述他家的小樓接近落 成而最終沒有落成的「不完全實現」意義。而例(29a),謂語動詞「蓋」之 後沒有任何表述其結果完全實現的詞語,這樣「幾乎」就失去了制約和限定 的對象與條件,不能生成例(29b)。 (29a)他家蓋了一棟小樓。 (29b)*他家幾乎蓋了一棟小樓。 (30a)他家蓋起來了一棟小樓。 (30b)他家的小樓幾乎蓋起來了。. 10. (岳中奇,2007).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岳並指出有些謂語動詞後面並沒有什麼結果,更沒有表示其生成或實現 的成份,但卻能夠接受「幾乎」的制約與限定,生成一種合理的句子。如例 (31b),動詞「倒」是瞬間動詞,其動作行為一旦實施就意味著完結,此一 動作行為本身就蘊含著結果,動作行為的完結即意味著結果的實現。因此其 後不需要結果補語,仍可被「幾乎」修飾。 (31a)學校的圍牆倒了。 (岳中奇,2007). (31b)學校的圍牆幾乎倒了。. (三). 「幾乎」在述補式完成動詞的制約. 林若望(2004)認為,完成動詞的事件結構包含了兩個次事態,一個是 事件的進展階段,另一個是事件結束後的結果狀態。對於非述補式動詞而 言,事件的進展和其結果狀態,由單一語素來表達,因此兩個次事態被包裹 在一起,同時成為說話者的斷言。以動詞「寫」為例, 「寫」這個語素所斷 言的是有一個寫的事件,而且這個事件會有一個結果狀態。 如例(32), 「寫」的事件已實現,其結果狀態是「三天才寫完」 ,經由副 詞「幾乎」修飾 VP 後,否定「寫了三天」的事件,表述「接近三天,但未 達三天完成了那封信」 。因此單一語素的光感動詞無法單獨被「幾乎」修飾, 必須藉由「了」及賓語詞組作為該動作行為的結果,使構成「幾乎」的語法 意義。 (32)那封信,我幾乎寫了三天,才寫完。. 11.

(22)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林(2004)並表示述補式完成動詞的兩個次事態分別由兩個不同的詞彙 語素來表達,各自分工,述語動詞表達事件的進展部分,補語動詞則表達事 件的結果狀態部分,因為不同的詞彙語素彼此的分工不同,也就允許個別語 素有不同的功能。林認為其中的一個不同功能就是結果語素必須預設事件進 展階段的存在,以「寫完」這個複合動詞為例,說話者要談「完」這樣一個 概念,勢必要預設某個事件的存在,才能談論那個事件是否已經完成,因此 說話者使用「寫完」這樣一個詞彙時,這個詞彙就預設了「寫」所指稱的事 件,而「完」才是「寫完」這個詞的斷言部分。 因此林說明為什麼述補式完成動詞和「幾乎」連用時一定要表達事件已 經發生但未抵達終點意思,因為所有中文裡具有自然終結點的句子和「幾乎」 連用時都只有這個意思。. (四). 「幾乎」的否定表述. 岳中奇(2007)並對於「幾乎」否定事件,不包括羨餘否定,提出了三 點說明,一是否定的事件應具有零範疇意義;二是否定內容應具有度量上飽 和度;三是否定的數量也應具有飽和性。在現代漢語中, 「不」和「沒(有) 」 是典型的否定詞,不管其否定的是事件的發生,還是事件的結果,抑或是事 件的有關情狀等,都是對有關內容的全部否定,被否定後的內容則具有「零 範疇」的意義。而零範疇是相對於非零範疇而言的,從非零範疇到零範疇就 存在一個度量空間,可以容納「幾乎」的不完全飽和的度量意義。如例(33a) 是對於「寫」的受詞「好文章」的完全否定,表述未曾出現「寫好文章」的 結果,是個零範疇。而例(33b)受到「幾乎」的限定和制約後,表述的是: 他寫的「好文章」儘管接近於零,但也並非一篇都沒有。所以「幾乎」所修 飾的句子,具有不完全否定的句法範疇意義。 (33a)他從來沒寫過什麼好文章。 (33b)他幾乎從來沒寫過什麼好文章。. (岳中奇,2007). 而否定的內容需具有度量上的飽和性:岳文指出並非所有的否定句都可 以接受「幾乎」的限定與制約,如例(34a), 「沒煮煳」雖具有完全否定性, 但卻因是一次性結果而沒有頻次度量範疇可言,更不存在飽和或不飽和的意. 1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義,因而無法接受「幾乎」之不完全飽和的句法範疇意義的限定,而無法生 成例(34b)。而例(35a)中, 「沒煮煳過」是對其「煮煳」這一結果發生頻次的 完全否,具有度量上的飽和性,因而可以接受「幾乎」之不完全飽和句法範 疇義的限定與制約而生成例(35b)。 (34a)他沒有把米飯煮煳。 (34b)*他幾乎沒有把米飯煮煳。 (35a)她從來沒有把米飯煮煳過。 (35b)她幾乎從來沒有把米飯煮煳過。. (岳中奇,2007). 至於否定的數量應具有飽和性,就「幾乎」對否定數量的表述而言,仍 要求這否定的數量也應具有飽和性,表述的也是完全否定的句法意義。其中 未受「幾乎」修飾前的句子所否定的數量要麼極小,等於零或接近於零,如 例(36a)中的「沒說過幾句話」 ;要麼極大,達到了某一標準的全量,如例(36c) 中的「都不喝酒」涵蓋了教研室的所有同志,這種對飽和數量的否定就是一 種完全否定,因此與「幾乎」的不完全飽和的句法範疇意義結合,便會生成 不完全否定的意義,即例(36b)和例(36d)。 (36a)他們倆沒說過幾句話。 (36b)他們倆幾乎沒說過幾句話。 (36c)我們教研室的同志都不喝酒。 (36d)我們教研室的同志幾乎都不喝酒。. (岳中奇,2007). 筆者認為呂叔湘(1980)對於「幾乎」在修飾數量詞語上的註解的確不 足以解釋某些現象;另外在修飾形容詞及動詞上似乎亦無法滿足「幾乎」一 詞在句中所要表達的情境。對於岳文對「幾乎」所作的表述,我們將於第四 章第二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三、 「幾乎」的副詞分類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等(1996)將副詞依照語義將其副詞分為七類: 表示時間的(剛剛/正在/馬上/偶爾) ;表示範圍的(全/統統/一齊/僅僅) ;表 示重複、頻率的(又/再/時常/往往) ;表示程度的(極/太/更加/稍微/愈) ;表. 13.

(24)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 示語氣的(幸虧/簡直/幾乎/果然) ;表示肯定、否定的(不/沒/必定/未必) ; 表示情態的(依然/逐漸/擅自/互相)等。劉等將「幾乎」劃分在語氣副詞, 而在狀語的分類上則屬於限制性狀語中表示數量的副詞(正好/大約/差不多 /幾乎) 。 張誼生(2000)將漢語的副詞分為三個大類:描摹性副詞、限制性副詞 和評註性副詞。描摹性副詞(善於/親手/逐年)是以詞彙義為主,在句法上 可以充當動詞的準定語;句中位序比較固定,一般只能緊貼中心語,主要是 用來對相關行為、狀態進行描述、刻畫。評註性副詞及限制性副詞分別以主 觀性及客觀性的功能義為主。評註性副詞(究竟/甚至/難道)在句法上可以 充當高層謂語;句中位序比較靈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主要是表 示說話者對事件、命題的主觀評價和態度。限制性副詞是副詞的主體,在句 法上只能充當狀語或句首修飾語;句中位序有一定的自由,主要是用來對動 作、行為、性質、狀態加以區別和限制。限制性副詞根據連用時的共現順序 和所表示的意義,再分為八小類,依序為:關聯副詞(也/終於/其實)、時 間副詞(曾經/已經/剛剛) 、頻率副詞(時時/常/漸漸) 、範圍副詞(只/唯獨/ 都/幾乎) 、程度副詞(更/很/非常/幾乎) 、否定副詞(不/沒/白)、協同副詞 (一起/一道/一併)及重複副詞(再/一再/重新) 。除了關聯副詞是由語篇功 能劃分出來以外,其餘七類都由語義功能的角度來劃分。此七類副詞,除否 定副詞外,由時間義概念分為時間副詞、重複副詞和頻率副詞三類;由空間 義概念則分為程度副詞、協同副詞和範圍副詞。張文將副詞「幾乎」跨類於 程度副詞和範圍副詞兩類,但並未說明原因及區別的條件。 徐晶凝(2008)不同於張誼生(2000)著眼於評註性副詞在句法功能上 對全句的主觀評註,徐由情態(modality)範疇的表達形式稱評註性副詞為 「情態副詞」,是表達說話人主觀態度的標記,其依據情態副詞與助動詞的 組合情況及情態副詞彼此間的組合情況,在情態框架的作用中將情態副詞劃 分為四個次類:一是評價(evaluative)情態副詞;二是認識(epistemic)情 態副詞;三是道義(deontic)情態副詞;四是加強(emphatic)情態副詞,. 1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 Palmer1,認識情態是關於命題的情態,與說話人的信仰或知識有關, 說話人基於這些信仰或知識表達自己對命題真實性的判斷;道義情態與行為 的可能性或必然性有關,說話人發出許可或義務要求,使得某行為在將來被 執行,此二類稱為核心情態副詞。而評價情態是表達說話人對語句內容的評 價態度;加強情態則是加強說話人的某種態度,兩者的主觀性很強,完全表 達了說話人的主觀態度,而且在交際中一定是說話人取向(speaker-oriented) 的情態。徐將副詞「幾乎」歸屬於情態副詞中的「加強情態副詞」。 「幾乎」一詞常與數量詞語共現,而且「幾乎」不僅可以修飾謂語,它 還常與其他次類的副詞共現。如下例(37) , 「幾乎」與範圍副詞「都」和否 定副詞「不」共現,它常常被放在句中較靠近主語的位置。 (37)建築物的正面入口都朝著聖地──麥加,所以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建築 幾乎都不是正南北的。. (北大語料庫). 根據張誼生(2000)對於副詞共現的常規順序排列原則來看,他把各類 1 評註性副 副詞的相鄰級位的常規順序排列起來,構成的連用共現順序為:○ 2 關聯副詞、○ 3 時間副詞、○ 4 頻率副詞、○ 5 範圍副詞、○ 6 程度副詞、○ 7 詞、○ 8 協同副詞、○ 9 重複副詞及○ 10 描摹性副詞。評注性副詞在句法上 否定副詞、○. 與其他類副詞共現時,通常位於最前項,亦即最靠近主語位置,並且可以和 其他後面的每一級位副詞連用。張認為造成副詞共現順序變序的原因,大致 涉及五個方面,其中第一個因素便是「兼類同形」,因此「幾乎」可以表示 不止一種語法意義或功能時,在不同語法意義下,便可兼具不同次類副詞, 至於如何區分「幾乎」為哪次類副詞,我們將於第四章第二節繼續探討。. 1. 摘自徐晶凝(2008) , 《現代漢語話語情態研究》 ,16 頁。. 15.

(26)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第二節. 「幾乎」的篇章研究. 篇章2「是一段有意義、傳達一個完整信息、前後銜接、語義連貫,具 有一定交際目的和功能的言語作品」。篇章的研究是跨越了句法和語義,將 範圍超越了詞彙與句子,而是研究前後文所要表達的完整信息。本節探究與 「幾乎」相關的篇章理論,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篇章的銜接和連貫理論、 信息結構和焦點,第二部分是「幾乎」的篇章文獻。. 一、 篇章相關理論和概念 (一). 篇章的銜接理論. 銜接(cohesion)和連貫(coherence)是篇章分析中最為基本的理論。 而 Halliday & Hasan(1976:34-35)認為最好把篇章看作是語義的單位,而 不是形式的單位。他們認為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是篇章內部各構成部分之 間語義上的聯繫。他們認為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對另一部份的理解起著關 鍵作用,這兩部分之間就存在著銜接關係。書中並討論了英語篇章內部的銜 接方式:指示(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連接 (conjunction)和詞滙銜接(lexicalcohetion)。 Widdowson(1979)為了區分非語境化和語境化的語料,提出了銜接與 連貫的差別,他認為銜接是表層語言形式之間和命題之間的關係,是顯性關 係;而連貫則是交際行為之間的關係,是言外行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語用 概念。 鄭貴友(2002)指出,銜接屬於形式方面的問題,它是篇章的有形網絡, 體現於篇章的表層結構上;而連貫則屬於語義功能方面的問題,它是篇章無 形的網絡,處在篇章的深層語義結構之中。在此我們參考鄭(2002)對於篇 章的銜接方式的分類,使更明瞭副詞在在篇章中的功能為何。鄭指出篇章的 銜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甲、 指稱關係(reference):是指篇章內部通過指稱詞與其指代對象間. 2. 摘自鄭貴友(2002) , 《漢語篇章語言學》16 頁。. 16.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前後呼應關係而體現的語義上的聯繫。而指稱詞根據指稱詞語的性 質可分為下列三類: 1. 人稱指稱關係:由人稱代詞充當,如:他(們) 、我(們) 、自己 等皆屬之。 2. 指示指稱關係:由指示代詞充當。如:這(個/裡/些/時) 、那(個 /裡/些/時)等。 3. 零指稱:即篇章中本該出現的指稱詞語缺省的現象。 乙、 省略、替代(ellipsis/substitution) :省略是指篇章內部的句子或小 句中的一些基本結構成分缺省,但可在上下文中找到的現象,是一種以簡代 繁的手法;替代則是指在篇章中用某些詞語代替上文中已經出現的語句的現 象。省略實際上是替代的特殊形式-零位替代形式。替代的運用一方面是為 了使語言簡潔,一方面也是為了使上下文相互銜接,其可分為: 1. 名詞替代,如:X 的、X 者。 2. 動詞替代,如:做、弄。 3. 代詞替代,如:這樣、那樣。 丙、 連接詞(conjunction):又稱邏輯連接、邏輯關係詞語,是指用各 種具有連接功能的詞語來體現篇章內部各部份之間語義關係的一種銜接手 段。在漢語篇章中具有連接作用成份的有(1)連詞、部份副詞。(2)時間詞。 (3)連續的處所詞。(4)順序詞。及(5)超詞成分等等。由其連接成份所體現的 語義關係,我們將連接分為四種手段: 1. 並列:指處於同一主題之下的幾個句子所表示的事件存在某種並 舉、羅列的關係。又分為:平列(同時/相應地) 、遞進(而且/又/再說)、 換言(或者/換語之/具體而言)及補充(還有/此外/另外)等關係。 2. 因果:幾個篇章單位之間,只要在語義上存在因與果的相互承接關 係就可稱為因果關係。又分為直接因果關係(原來/因為/於是/因此)、 條件關係(無論/否則/要不是…的話)及目的關係(為此/為了)等關係。 3. 逆轉:兩個篇章單位之間存在相對、相反的語義關係即屬之。可再 細分為轉折(但/可是/然而)、讓步(至少/誠然/其實)、對立(相反的/. 17.

(28)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反過來說/倒是)與對比(相比之下/相形之下/另一方面)等關係。 4. 順序:指一般所言的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等。包括時間順序(首先/ 本來/接著)及邏輯順序(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最後……) 關係。 丁、 詞彙銜接(lexical cohesion) :指在篇章內部,有一些在語義上具 有密切聯繫的詞語,它們在篇章的上下文中相繼出現,並且使得篇章中的各 部份在意義上具有密切的聯繫。漢語篇章中常見詞語銜接方式歸結起來有以 下幾種: 1. 複現關係:指在同一個篇章或段落內部重複使用同一個詞語,使篇 章上下文前後銜接的現象。如下例(38),「松鼠」便出現了六次;「樹」 出現了三次,這些不同的詞語在整個段落中交錯重複使用,使上下前後 的句組成一個整體。由此可以體會到,詞語重複在篇章內部銜接中的作 用是明顯的。 (38)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 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松鼠是 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他們就從窩裡跑出來 躲在樹枝底下,或逃到別的樹上去。松鼠跑跳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 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跳。松鼠的爪子……。. 2. 同現關係:包括同義、近義詞語的同現、反義詞語的同現、上下義 詞語的同現、整體局部關係詞語的同現、集合關係詞語的同現、因果關 係詞語的同現、專指泛指詞語的同現及聯想關係詞語的同現等。如例(39) 是反義詞語的同現:「快」和「慢」語義相反;使其各自依存的兩個部 分在語義上也具有相反相關語義聯繫。例(40)是上下義詞語的同現,文 中「星星」 、 「恆星」 、 「太陽」和「大火球」顯然構成了一個語義範圍逐 步縮小的概念序列,每一個詞都是位於其後的詞的上義詞。 (39)紡織也需要技術,車搖慢了,線抽快了,線就會斷頭;車搖快了,線抽 慢了,毛卷、線條就會擰成繩,線就會打成結。 (40)無數星星在茫無邊際的宇宙中運動著。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 恆星。看上去,它們好像是冷的,但實際上每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熱的. 1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太陽。洶湧的熱浪不斷地從這些大火球吐出來,射向廣漠宇宙空間。. 戊、 其他:如結構銜接、音律銜接及拼合與岔斷等等。 副詞「幾乎」在句中常作為高層謂語,但因為沒有關係副詞的功能,無 法作為句子和句子連結的成份,但因其語義成份和語用關係,「幾乎」常出 現於「直接因果關係」(或稱為推論關係)、條件關係,和「轉折關係」的句 式,我們將於第四章第三節進行分析。. (二). 篇章的連貫理論. 如上所述,連貫(coherence)指的是篇章內部語義關聯,它存在於篇 章的底層,是篇章無形的網絡。鄭貴友(2002)綜合各家的表述,說明「連 貫」的基本認識: 甲、 從宏觀上來看,連貫應該是一個語義範疇上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形 式上的問題。 乙、 從篇章製作或者從表述的角度來說,連貫應該是篇章製作或者表 述過程要達到的目標,而不是手段。 丙、 不論從篇章製作或者解讀的角度來說,連貫都是有程度差異的: 圍繞同樣一個主題由不同的製作者進行篇章製作所得到篇章實體在連貫效 果上是有一定的程度差異的;另一方面,對於同一篇章作品在連貫性上的評 價,不同的評價者之間也是有程度差異的。而這些程度上的差異又與特定的 主觀性相關繫。. 19.

(30)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胡壯麟(1994)認為,對於一個有意義的可接受的語篇來說,它在語言 各層次(如語義、詞彙、句法、語音等)的成分都可表現出某種程度銜接, 從而使說話人在交際過程中所欲表達的意圖貫通整個語篇,達到交際目的。 但在特殊情況下,語言成分之間的銜接並不能保證語篇的交際意圖總是取得 連貫;另一方面,銜接不太明顯的語篇有時卻是內容連貫的。銜接所實現的 是語言的表層形式和陳述之間的關係,而連貫指交際行為之間的統一關係 (Crystal 1985)3。 胡並指出,語篇在交際功能上的連貫有賴於語篇產生時的語境知識和語 篇使用者的語用知識,由於語篇的連貫實際上是聽話人根據語境信息和語用 知識來掌握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在這個意義上,聽話人對語篇的理解得越透 彻,越能掌握語篇的連貫性(Stubbs 1983:96)4。而語境一詞有不同的內涵, 它可以指語篇內部的環境,即「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st, co-text) ;它可 以指語篇產生時的周圍情況、事件的性質、參與者的關係、時間、地點、方 式等,可稱之為「情景語境」(situational context) ;它也可以指說話人所在 的言語社團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屬該言語社團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語 篇中的意義,可稱之為「文化語境」(cultural context) 。這三者都有助於理 解語篇的意義和交際意圖,從而使語篇保持連貫性。. (三). 篇章的信息結構. Halliday(1976, 1985)將篇章分為三種功能:即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主位結構(thematic structure)和銜接(cohesion)。信息結構是 已知信息或預知信息與新信息或未知信息之間互動的過程;主位結構則是一 組句子,由句子中各元素排序後銜接而成,兩者有緊密的語義關係,通常主 位結構由說話者決定;信息結構由聽話者決定。 陳俊光(2010:109-112)指出,信息結構乃是指信息的組合(syntagmatic) 關係,通常都是遵循從舊到新的排列順序。信息結構是以受話者為中心:舊 信息是發話者認為受話者已經知道或可從前文或語境推出的信息,是雙方交. 3 4. 摘自胡壯麟(1994) ,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180-181 頁。 同上,181-182 頁。. 20.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際的前提;而新信息是發話者估計受話者尚未知道的信息,是雙方交際的目 的。 主位結構可分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兩部分。主位是雙方交 際言談的基本出發點,是信息的起點,述位則是句子講述的內容。主位結構 主要是以發話者為中心,而信息結構是以受話人為中心。而當句子的舊信息 和主位的位置重疊,這兩種結合的語言成分便稱為主題或話題(topic) ,而 新信息和主述位重疊的部分則稱為述題(comment)。 大部分的學者都同意句子的焦點可分為自然焦點(natural focus)和對 比焦點(contrastivr focus) 。方梅(1995)指出漢語句子在一般線性序列上, 往往遵照從舊信息到新信息的原則,越靠近句末信息內容就越新,此即自然 焦點。而相對的,如果一成份是上文或語境中已經直接或間接引入了的舊信 息,而說話人出於對比目的刻意強調,這個成份就是對比焦點。常規焦點和 對比焦點的根本差別在於二者的預設不同。所謂預設,就是聽話人和說話人 雙方都共知並認可的前提。. 二、 「幾乎」的篇章文獻 (一). 「幾乎」的篇章銜接功能. 原蘇榮、陸建非(2011)指出副詞性關聯詞語5的篇章銜接功能是實現 語篇成為意義連貫的整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們認為副詞關聯詞語在篇章中 的銜接功能可表示以下幾種語義類別: 甲、 表條件:是指上文提出條件,下文得出結果。條件關係是以一定 的邏輯聯繫為基礎的,大都表示有利的條件。相關的有幸好、幸虧、幸而、 好在等。如例(41),表示對說話人有利的條件,而避免了不好的情況或不希 望發生的事情。. 5. 原蘇榮、陸建非(2011)註釋說明:副詞性關聯詞語是特指在複句和語篇中起連接作用的副詞和 副詞性固定短語、格式,是在句子中或語篇中起關聯作用,表示分句之間、句子之間或語段之間 關係的詞語。它不是與形容詞、介詞、連詞、名詞等併列的一種詞類。. 21.

(32)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41)幸虧精豆兒用心,頭年使剩的木炭還存著,趕緊跑去拿來,才把這漏子 補上。. 乙、 表時順:是以時間關係為基礎的。根據認知語言學的時間順序原 則,篇章中對事件的描寫順序與事件本身實際發生的先後順序大體一致。相 關事件在時間的順序上都有一個相應的位置,那麼處在這個位置上的副詞性 關聯詞則具有承上啟下作用,表示時間上承接,凸顯時間順序關係。可分為 先時順序,如本來、原來、原本;後時順序,如隨後、立刻、馬上、立即等。 例(42)便是後時順序,「立即」表示前事剛完,後事緊接著發生。 (42)老板一聽大事不好,立即跪在雷履泰面前,求他千萬別撤分號。. 丙、 表轉折:是指上文和下文所說的情況相反或相對。分為意外性轉 折和補充性轉折,前者如:忽然、猛然、驀地;後者如:實際上、其實、當 然等。例(43)為補充性轉折,對上文所述情況的補充說明和修正。 (43)聶性初穿了一身灰布人民裝,看上去有四十上下年紀,其實不過三十剛 出頭,可是革命嚴峻的鬥爭在他的額頭和眼角留下了痕跡……。. 丁、 表加合:是表示相關的人、事物、事件之間聯繫的方式和主次關 係。加合副詞性關聯詞語常是連接相憐的句子或段落所表示兩件事。根據所 連接的人、事物和事件的相對重要性,再分為併列加合與特提加合,前者如: 也、再、又、還;後者如:尤其、特別。例(44)為併列加合,表示前後兩者 共存同現。 (44)一部分資本家,以汪精衛為代表,已經投降了。再一部分資本家,躲在 抗日陣線內部,也想跑過去。. 戊、 表結果:表示在時間上或邏輯上經過某些過程之後出現的結果。 如:終於、終究、總算、總歸等。例(45) 表示事情在時間序列上發展到最 終結果。 (45)小閔跑回娘家一個月,賭氣不回林家,後經金秀梅等聯社同志多方細緻 入微地作思想工作、調解、心理治療,終於小夫妻和好如初。. 己、 表推論:可分為大致性的和可理解性的。前者如:大約、大概、 可能、幾乎;後者如:難怪、無怪、怪不得。. 22.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庚、 表解釋:分為確認(的確、確實、肯定)、補證(本來、果然、 果真)和否定(其實、實際上)等三類。 辛、 表斷言:分為顯性斷言和隱性斷言等兩種。前者如:顯然、當然、 顯而易見;後者如:也許、興許、或許等。 原陸等文並未對後三項提出說明與例句解釋,但很確定地是他認為「幾 乎」具有篇章連貫之功能,我們將於第四章第三節進一步探討之。. (二). 程度副詞在篇章中的連貫功能. 韓杰(2007)認為程度副詞及其組成的短語的篇章連貫功能和它們所表 示的意義密切相關,其可分為兩大類,即語義追加功能和程度描述功能兩大 類。 甲、 語義追加功能 張誼生(2000:300)認為語義追加功能是以事物、事件之間的關係為 基礎的,它反映了相關事物、事件之間聯係的方式及主次關係。張把「幾乎」 歸屬於程度副詞,因此「幾乎」在某些篇章中的確具有連貫的功能。韓(2007) 並認為,構成語義追加,需在上下文之間形成比較的對象存在。 「更」 、 「最」 、 「尤其」 、 「特別」引出的內容一般是在語義上更突出、更重要的一方。如例 (46)句中「他很佩服這個老農民」和「羨慕他的職業」 、以及例(47)句中的「日 本社會」和「學生家長」分別形成篇章中兩個比較項,它們的語義重心是偏 向後者「羨慕他的職業」和「學生家長」,這種語義上追加是由連接成分完 成的。 (46)夏青苗老早就聽爸爸講過杜大叔的故事,他很佩服這個老農民,更羨慕 他的職業。 (47)前不久,日本各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報導了事件的過程及其背景,使日 本社會,尤其是學生家長開始重新審視校園暴力問題。. 乙、 程度描述功能 這類表示程度描述的程度副詞,多是那些在篇章連接中靈活度高的程度 副詞。如「很」 、 「非常」 、 「十分」 、 「極」 。如例(48)和例(49),這些句子中並. 23.

(34)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沒有例(46)和例(47)句的程度深淺的對比項目,作者用「非常」和「極」等 程度副詞再次描述前面部分,表達其自身認為的程度深,所以是一種泛化的 表達。 (48)在山西省軍區任司令員時,身兼數職,工作千頭萬緒,非常繁重,他每 天工作十五六小時,星期天很少休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49)我們乘務隊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和阿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極為般 配。. 前面我們已經探討有關「幾乎」的副詞分類,包括作為限制性副詞中的 程度副詞與範圍副詞以及評註性副詞。 「幾乎」作為程度副詞時,亦包含上 述副詞的相似情形,我們將於第四章第三節討論。. 24.

(35) 第二章. 第三節. 文獻探討. 「幾乎」的語用研究. 一、 語用的相關理論和概念 (一). 「合作原則」. 美國哲學家格賴斯(H. P. Grice,1967)6認為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 使話會順利進行,說話人與聽話人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原則,特別是合作原則 (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將合作原則分為四個範疇,每個範疇又包括一 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 甲、 量準則(Quantity Maxim) :所提供的信息應是交際所需的,且不 多也不少。 1.所提供的話語應包含交際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提供的話語不應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乙、 質準則(Qual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應是真實的。 1.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 2.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丙、 關係準則(Relevant Maxim) :所提供的信息要關聯或相關。 丁、 方式準則(manner Maxim) :提供信息時要清楚明白。 1.避免晦澀。 2.避免歧義。 3.要簡練(避免囉嗦)。 4.要井井有條。 格賴斯在此次演講中並未提到與交際關係十分密切的其他原則,如「禮 貌原則」,說話人不遵守合作原則,有時是由於禮貌上的需要,所以在討論 合作原則的同時,也要考慮禮貌原則等人際關係的制約性因素。. (二). 6. 「禮貌策略」. 摘自何自然、冉永平(2009) , 《新編語用學概論》,67-68 頁。. 25.

(36)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禮貌是語用現象之一,禮貌行為可以透過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或某些 特殊的禮貌表達方式來表達。英國學者利奇(Leech,1983)7將禮貌原則 (Politeness Principle)化分為六類,每類包括一條準則和兩條次則: 甲、 得體準則(Tact Maxim) :減少表達有損於他人的觀點。. 1.盡量讓別人少吃虧;2.盡量讓別人多受益。 乙、 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 :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 1.盡量讓自己少受益;2.盡量讓自己多吃虧。 丙、 讚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 :減少對他人的眨損。. 1.盡量少眨低別人;2.盡量多讚譽別人。 丁、 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 :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1.盡量少讚譽自己;2.盡量多貶低自己。 戊、 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 :減少自己與別人觀點上的不一致。. 1.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2.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己、 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1.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2.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禮貌原則強調的是對交際對象,即聽話人或第三者的禮貌,而非說話人 自己,交際時說話人往往都是設法多給別人一點方便或使別人多受益,盡量 讓自己多吃虧或少受益,從而使對方感到受尊重,反過來對說話人產生好 感,因此禮貌原則是相互的。. (三). 維護及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 布朗和列文森(Brown & Levinson,1978,1987)8所提出的禮貌論與 面子觀對言語行為的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謂「面子」就是每個人意欲 為自己爭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布朗和列文森將面子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面 面子(positive face) ,指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同、肯定或讚許。一是負面 面子(negative face) ,指希望自己的言行或行為不受對方的阻擾,有自主的. 7 8. 摘自何自然、冉永平(2009) ,《新編語用學概論》 ,101-104 頁。 同上。98-99 頁。. 26.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權利,有選擇的自由。在會話等言語交際中,通常說話人會採取一定的禮貌 措施來維護說話人、聽話人或第三者的面子;但有時候上述的兩種面子也可 能受到威脅,不是說話人的面子受到威脅,就是聽話人甚至第三者的面子受 到威脅,此時的話語或言語行為就是「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 (face threatening acts) 。. (四) 甲、. 「語用含糊」與「模糊限制語」 語用含糊. 何自然(1990)認為含糊(vagueness)在語用中包括語言表述的模糊 性、不確定性、或然性、歧義性和籠統性等非「二值邏輯」所能分析的含糊 概念。由邏輯-語義的符號通常都有十分明確的定義,命題的變域實際上是 真、假兩個元素組成的集合,即非真即假。但在語用中,話語的命題是非離 散性的(non-discrete) ;處於真、假之間或真、假難定的語言現象普遍存在, 其表達的意義往往是含糊的,因此只有語用學才能對含糊進行系統分析。 何自然、冉永平(2009)指出「語用含糊」 (pragmatic vagueness)是從 語言使用和語言理解的角度討論語言信息的不確定性。語言使用的含糊應該 從語用的角度,也就是從語言的使用與理解兩個角度去分析才有意義。單個 詞彙意義的不確定性只有在語用中特定的語境視角才能解決。在語用中,含 糊包括語言表述的模糊性、不確定性、或然性、兩可性、約略性、含混、籠 統性等非二值邏輯(真假二值)所能分析的含糊概念。 「語用含糊」大致分為如下四種: 1.連續體型含糊:指命題真假之間存在一種界限不明的延伸。顏色詞是 最能說明連續體型含糊的特性。如金色、橙色等。 2.類屬範疇型含糊:指某個類屬範疇內產生的含糊概念。語用上如使用 上位類屬概念詞語,勢必存在一系列不確定下位類屬概念,從而導致話語含 糊。如例(50), 「狗」是一個上位類屬概念詞,可以指警犬、牧羊犬、哈巴 狗等一系列下位類屬概念。 (50)我看到一條狗。. 27.

(38)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3.命名評價型含糊:指說話人對命題進行主觀評價時出現的含糊。如例 (51)和(52),各命題都是表達說話人的主觀評價,不同的說話人對同一事物 或事情存在不同的主觀判斷。 「好學生」的標準為何?什麼樣的姑娘才算「美 女」? (51)他是個好學生。 (52)那是個美女。. 4.模糊限制型含糊:「模糊限制語」導致的語用含糊均屬此類型。有的 模糊限制語用於對話語的真實程度或涉及範圍作出修正;也有的用於說話人 對話語內容作主觀測度,或提出客觀依據以便對話語進行間接評估。 乙、. 模糊限制語. 萊可夫(George Lakoff,1972)9提出了「模糊限制語」 (hedge) ,就是 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它可以對話語的真實程度和話語內容 涉及的範圍進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說話人對話語內容作出主觀測度,或提出 客觀根據,對話語作出間接評估等。在語用學研究中,人們把模糊限制語的 運用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結合起來,解釋言語交際中的許多語用現象。 比如,當說話人不可避免要使用威脅或傷害對方面子的言語行為時,為了實 現交際目的,但同時又要削弱威脅面子行為的威脅力度,此時便可選擇恰當 的模糊限制語進行掩飾與調控。如例(53a)是典型的威脅對方面子的言語行 為,有損對方形象;而(53b)中說話人使用了「有點兒」這一模糊限制詞語, 從而遵守了禮貌原則中的讚譽準則(盡量少眨低對方) 。可見模糊限制語的 運用可緩和批評的語氣,具有降低威脅對方面子力度的語用功能 (53a)你的衣服髒了。 (53b)你的衣服有點兒髒了。. E Princeetal(1982)從語用角度10,根據命題的真值條件將模糊限制語 按其語用功能分為兩大類型: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及緩和型. 9. 摘自何自然、冉永平(2009) , 《新編語用學概論》 ,177 頁。 摘自段士平(2009) 。 〈模糊限制語的語境順應性詮釋〉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 (28)5。 10. 28.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模糊限制語(shields)。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能改變話語結構的原意,或根據 具體情況對原來話語的內容進行了某種程度的修正或給出一個大體的變動 範圍,屬語義範疇。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並不改變話語結構的真值條件或原 意,而是使其肯定語氣趨向緩和的詞語,屬語用範疇。 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又可分為程度模糊限制語(adaptors)和範圍模糊限 制語(rounders)兩種類型。前者指限制變動程度的模糊性詞語或結構,表 示話語真實程度的變動。它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確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確的話 語,說得更得體一些,與實際情況更接近一些,從而避免說話過於武斷。副 詞「幾乎」 、 「差不多」 、 「或多或少」等均屬之。後者指限制變動範圍的模糊 性詞語或結構,這時說話人不必講究實際情況與所說話語的接近程度,因為 在話語中往往談及具體的數字。如「大約」 、 「相當於」等。 何自然、冉永平(2009)說明人際交往中若說話人的言語行為本質上威 脅到聽話人的面子,就是一種威脅面子的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 。儘管 交際雙方都希望給對方留面子,但有些言語行為本身就存在潛在的威脅。比 如甲對乙的觀點表示不同意,便會傷害乙的正面面子;若甲對乙提建議時, 如果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就會影響乙的負面面子。因此我們通常需要選 擇恰當的語言形式或策略。若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面子威脅行為時,說話人需 努力降低其威脅的力度,說話人就必須採用一定的策略。而「模糊限制語」 的運用,便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五). 預設關係(前提關係). 「預設」是指說話者或寫作者假定對方已知曉的信息11。60 年代「預設」 (presupposition)的概念開始進入語言學的領域,最早出現於語義學研究, 常用來說明語義和邏輯的現象,成為邏輯語義學的一個重要概念。70 年代 語言學家注意到「預設」與語境的關係密切,且是交際雙方的共知信息。直 到 80 年代,菲爾莫爾(Fillmore, 1985) 、佛孔尼爾(Fauconnier, 1985, 1997) 、. 11. 本文採用(2005)《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第 3 版英漢雙解,536 頁,所翻 譯的中文名稱「預設」 ,其原文註釋為:what a speaker or writer assumes that the receiver of the message already knows.. 29.

(40) 漢語副詞「幾乎」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和教學應用. 萊可夫(Lakoff, 1987)等學者更將「預設」融入認知語義學的理論架構中。 因此, 「預設」便分成「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 。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 學者認為「語用預設」是語用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一種推理關係,不 僅涉及語言結構,還與語境因素密切聯係,對話語理解中的語用推理起著重 要作用12。如例句(54)和例句(55),當說話者認為「這場雨馬上會停止」時, 說話者必定有一個已知的信息,而且是說話雙方所知道的信息,在例句(54) 中我們可以有許多的假設,如「現在正在下雨」 、 「這場雨已經下很久了」或 「現在雨已經變小了」等。我們可以說「例句(54)「預設」例句(55)」 ;或說 「例句(55)是例句(54)的「預設」。 (54)這場雨馬上會停止。 (張斌,2002). (55)現在正在下雨。. 對於話語的理解推理,我們必須再進一步地討論「蘊涵」的概念, 「蘊 涵」 (entailment)是話語的邏輯結果,兩個或更多句子之間的一種關係。如 果已知第一句話為真,可知第二句話的真值,那麼第一句話蘊涵第二句話 13. 。張斌(2002)指出「蘊涵」可分為「嚴格的蘊涵」及「實質蘊涵」 , 「嚴. 格的蘊涵」是指兩個命題在意義上有依存關係,如例(56)和(57);而「實質 蘊涵」則是我們以下要談的蘊涵關係。 (56)小王和小李是工人。(57)小王是工人;小李是工人。 (張斌,2002). 我們可以比較下面句子的關係,由例句(58)推導出例句(59);但例句(59) 無法推導出例句(58);我們便說例句(58)「蘊涵」例句(59)。 (58)如果我有機會發揮抱負,(59)根本就是天下太平了。 (中研院語料庫). 因此我們可以將「預設」及「蘊涵」作如下的區分: 「預設」:如果X為真,則Y為真; 12. 摘自何自然、冉永平編著(2009) 《新編語用學概論》,但本文以「預設」一詞取代書 中「前提」一詞。 13 本文採用(2005)《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第 3 版英漢雙解,234 頁,所翻 譯的中文名稱「蘊涵」 ,原文註釋為:a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or more sentences (strictly speaking propositions). If knowing that one sentence is true gives us certain entails the second.. 30.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如果X為假,則Y仍為真。 「蘊涵」:如果X為真,則Y為真; 如果X為假,則Y可為真或為假。 「預設」是話語雙方都知道的背景信息,不論命題 X 為真或為假, 「預 設」的信息 Y 都不會改變,不會因為命題 X 的改變而改變。而「蘊涵」則 是兩個命題之間的關係,有命題 X 必有 Y;但沒有命題 X,不一定就沒有 Y; 也不一定就有 Y。因此判斷「預設」或「蘊涵」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採用「否 定檢驗法」 ,一個句子的肯定式和其否定式不會有相同的「蘊涵」 ,但是卻可 以有相同的「預設」,我們同樣以前面的例子來看: (54)這場雨馬上會停止。 (54a)這場雨不會馬上停止。 (張斌,2002). (55)現在正在下雨。 (60)如果我有機會發揮抱負,(61)根本就是天下太平了。. (60a)如果我沒機會發揮抱負,(61a)根本就是天下大亂了。 (中研院語料庫). 我們可以發現,例句(54)的否定式即例句(54a),和例句(55)的預設是一 樣的,無論聽話者聽到的是「這場雨會馬上停止」或「這場雨不會馬上停止」 , 兩句都可以有一樣的預設,即例句(55)「現在正在下雨」,也就是說不論例 句(54)為真或為假,例句(55)都為真,符合我們對於「預設」的定義。但再 看到例句(60)的否定式例句(60a),我們發現其否定式並不推導例句(61)或 (61a),意即當例句(60)為假,形成例句(60a),則例句(61)或例句(61a)都有可 能為真,因為說話人沒發揮抱負,天下可能會大亂;也可能還是會太平,此 即符合我們對於「蘊涵」的定義,如果 X 為假,則 Y 可能為真;也可能為 假。. (六). 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 沈家煊(2001)提出關於「主觀性」(subjectivity)和「主觀化」 (subjectivisation)的論述。 「主觀性」是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 生,同樣是香港社會的下一代。……為促

 不過以上所提的內容幾乎都會被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取 代,因此我們覺得這些功能能夠運用在一個沒有網路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

學結合 目的 鼓勵說話 (目的語) 分析 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