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行為研究-兼論我國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5款相關裁決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行為研究-兼論我國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5款相關裁決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良榮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行為研究- 兼論我國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相關裁決.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李柏毅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七月.

(2) 謝辭 八年了。從故鄉彰化北上到木柵求學,大學四年加上碩士班四年,整整八年 都待在政大,可以說我的青春都在這度過了吧,雖然真的要脫離學生身分離開學 校有些不捨,但客觀上真的待很久了…的確也是應該往人生的下一階段前進了! 還記得瑞元不久前出爐的論文謝辭中把我形容為「竟然畢業」李柏毅哈哈, 只能說真的好險趕在畢業年限期滿前的最後一學期口試完成,畢竟我太慢開始動 筆,中間也曾經進度大落後,最後能夠順利完成這本論文真的要感謝許多人。 首先,當然要感謝指導教授林良榮老師,良榮老師接任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後, 不論在論文指導上還生活上都給我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這段期間老師還有擔任中. 治 政 大 給了我許多寶貴建議,真是辛苦老師了。 立. 心主任一職,雖然公務繁忙,但老師仍在百忙中抽空閱讀我的論文並與我討論,. 感謝前指導教授林佳和老師,在我確定題目方向後,老師誠心建議我轉到留. ‧ 國. 學. 日背景且專精不當勞動行為的良榮老師門下,最後雖然佳和老師名義上不是我的 指導教授了,但這幾年受到老師許多照顧(特別是白吃白喝了老師好幾餐 QQ). ‧. 與指導,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我心目中依然會把老師視同我的指導教授的。. sit. y. Nat. 感謝口委黃程貫老師,黃老師是我勞動法啟蒙恩師,若非大三上了老師的勞 動法課並受到老師鼓勵,我肯定沒機會進入勞社法中心認識到各位好老師與好同. io. n. al. er. 學,而且碩士班期間黃老師也很照顧、鼓勵我,真的太感謝老師了,為了聊表對. i n C hengchi U 本(送禮自用兩相宜),期待黃老師趕快改版了哈哈。. v. 老師的敬意與回報老師的恩情,將來黃老師勞動法教科書改版我一定至少怒買五. 感謝口委王能君老師,在我寫作過程中就有提醒我重要文獻情報甚至把文獻 借我影印,口試當天也給我許多寶貴建議,讓我可以把論文修得更完善一些,謝 謝王老師。 另外,當然要感謝政大勞社法中心的大家,特別是勞社法中心之寶-義德學 長,寫論文期間我有問題常常就近向學長請教,學長也都不吝給予我建議並提供 我許多文獻資料,讓我不論在論文形式上或實質上都獲益良多,勞社法中心有義 德學長在真是太幸福了!我相信這一定是許多中心成員們共同的心聲。已畢業的 學長姐則是要感謝在中心留下不少珍貴文獻供參的藝蓁學姐、智程學長,以及不 時在線上提供我諮詢並鼓勵我的敬元學長。感謝同期寫論文的大正妹國媛、小肉 圓瑞元、花和尚家豪以及最後關頭和我一起在中心節儉度日、衝刺論文的俐吟,.

(3) 還有要感謝這段期間扛起中心事務重擔的妤嬙、提供笑料的出包王俊愷(因為人 不常來中心也會被取笑呵呵)、賢慧有氣質的毛毛、機智聰明的璧竹、溫柔婉約 的舒婷、完全沒公主病的甯伃,還有其他在我閉關於中心寫論文期間曾到中心串 門子的同學們,像是冠文、小 B 等人,我想我一個人寫論文一定是苦悶的,還好 有各位,讓我有時覺得寫論文的時光也可以算是快樂的時光哈哈。 尚要感謝寫論文這段期間常常找我打籃球的球友 KP、小 A、阿卡弟等人, 讓我不是整天黏在椅子上,即使論文快寫不完了,一定也要運動!論文寫不完可 以熬夜,身材走樣就回不去了囧(雖然現在看來好像還是有點走樣了…)。 最後,則是要感謝我的家人,畢竟在親戚朋友間,同年齡的小孩不乏已經工 作多年者,我卻仍然求學中,明明身為長子但是遲遲沒辦法給家裡經濟的支持,. 政 治 大. 反而有時還不得已需要他們支持,最後能完成這份學業,真的謝謝父母家人的包 容與支持。還有特別要深深感謝玲利,自己畢業後工作多年還能夠接受男友一直. 立. 當個學生(兼米蟲),也真是辛苦了,畢竟對於非法律系的人來說,大概很難以. ‧ 國. 伴在身邊。. 學. 理解碩士班可以讀到跟大學一樣久吧,所以真的謝謝玲利這幾年一直不離不棄陪. ‧. 碩士論文的完成只是人生中的ㄧ小階段,感謝所有曾經給我幫助、包容我的 人們,接下來我會繼續努力的!.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U engchi. iv. 2013.10.20.

(4) 摘要 我國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勞動三法正式引進所謂「不當勞動行為制 度」,此一制度乃修法中一個眾所矚目的重點,相關規定包括實體面上的「不當 勞動行為之禁止」與程序面上的「救濟程序」兩大部分。實體部分的規定可見於 工會法第 35 條及團體協約法第 6 條之規定,大體上我國規定與日本類似,皆可 將不當勞動行為大致區分為「不利益待遇」 、 「拒絕團體協商」 、 「支配介入」此三 大類型。本文的研究重心乃「支配介入」此一實務上爭議最多的不當勞動行為類 型,其在日本規定於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我國則規定於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 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本文規定: 「雇主不得為以下諸款所揭之行為…. 政 治 大 的援助。」本款前段禁止雇主為「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之行為即所 立. 三、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或就工會營運上經費之支付為經營管理上. ‧ 國. 學. 謂「支配介入」,其意義可解為: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干涉工會自 主運作的廣泛行為,其對象包含憲法 28 條所保障之所有團結權行使活動,且其 成立不要求侵害團結權的實害、結果,只要有此危險已足。從而,雇主的行為可. ‧. 1 對工會組成、運作、活動之妨害、○ 2 能構成支配介入者可謂相當地多樣化,包括 ○. y. Nat. 3 設施管理權的行使、○ 4 團體協商結果所致的工會間差別待 雇主的反工會言論、○. sit. 5 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 6 經費援助等等。至於本款不當勞動行為的成立 遇、○. al. er. io. 1 主體:包括雇主概念的向外擴張(作為行為主體之雇主)與雇主概 要件則有 ○. v i n Ch 見、○意思:此部分之討論包括支配介入意思必要與否、意思的內容、意思的證 U i e h n c g 明與歸屬主體、○阻卻事由:此乃日本實務上發展出的概念,認為在有「特殊的 n. 念的向內擴張(作為歸責主體之雇主)之討論,特別是後者乃支配介入爭議所常 2. 3. 情事存在」之場合,否定支配介入的成立。 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 「雇主或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不得有 下列行為:…五、不當影響、妨礙或限制工會之成立、組織或活動。」本款立法 理由中使用「概括性規範」一詞以及條文上使用「影響、妨礙或限制」的字眼, 皆在表達本款規範對象包括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干涉工會自主運 作的廣泛行為,且與日本法相同,本款不當勞動行為之成立應毋庸要求侵害團結 權的實害、結果。若以目前裁決實務上之案例而言,雇主可構成本款不當勞動行 為的行為類型包括單純以工會為對象的工會間差別待遇(違反中立保持義務)、 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我國常見者乃代扣會費相關爭議)、妨礙工會活動、反 工會言論等,以及兼以勞工個人為對象的解僱、調職、起訴或威脅起訴、會務假.

(5) 的拒絕准假等。至於本款不當勞動行為之成立要件,「主體」部分應依制度目的 從寬解釋,不以勞動契約上的雇主為限,而應將此處「雇主」概念應加以擴張, 分為向外擴張(外延性)部份以及向內擴張(內延性)部分;「意思」部分,本 文固應以有支配介入意思為必要,然意思的內容應只要行為人對該當「可能導致 弱化工會之結果的行為本身」有所「認識」即可,而不必達到「意圖」、「動機」 之程度,至於意思的認定方式則應依勞資關係脈絡,綜合客觀事實之一切情狀加 以認定。.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 不當勞動行為、支配介入、裁決決定、裁決委員會、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工 會法第 35 條、便宜供與、代扣會費.

(6) 簡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規範與「支配介入」之禁止保護........................ 5. 第一節. 不當勞動行為之類型、關係........................................................ 5. 第二節.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支配介入」之禁止 ........................... 9. 第三章. 雇主「支配介入」行為之成立要件.................................................. 25. 第一節. 「支配介入」之主體.................................................................. 25. 第二節. 「支配介入」意思...................................................................... 37. 第一節. 政 治 大 經費援助與便宜供與.......................................................................... 49 立 經費援助...................................................................................... 49. 第二節. 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 52. 第六章.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相關裁決之特徵 ................................. 135. al. v i n Ch 結語.................................................................................................... 189 engchi U 中止代扣會費之案例評析........................................................ 162. n. 第五節. 涉及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雇主行為類型 ............. 112. io. 第四節. 全體裁決決定之統計與分析.................................................... 105. y. 第三節.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規範.................................................. 95. Nat. 第二節. 我國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相關裁決決定之觀察與評析 ... 95. sit. 第一節. 代扣會費(check off) ............................................................... 63. ‧. 第五章. 學. 第三節. er. 第四章. 「支配介入」成立的阻卻事由.................................................. 47. ‧ 國. 第三節. I.

(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8) 詳目 緒論........................................................................................................ 1. 第一章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規範與「支配介入」之禁止保護........................ 5. 第一節 不當勞動行為之類型、關係........................................................ 5 第一項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之規範內容 ........................................... 5 第二項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各款的關係 ........................................... 5 第一款 概括規定說.................................................................... 6 第二款 列舉規定說.................................................................... 6 第三款 小結................................................................................ 7 第三項 衍生問題................................................................................ 7 第一款 救濟命令的內容與該當款次是否應相連動................ 7 第二款 7 條 1 款與 3 款之保護法益是否不同 ........................ 8.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二節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支配介入」之禁止 ........................... 9 第一項 「支配介入」之意義............................................................ 9 第一款 工會的「組成」、「運作」............................................ 9 第二款 「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 10 第三款 結果(實害)發生的必要與否.................................. 11 第四款 小結.............................................................................. 12 第二項 「支配介入」行為的各種型態.......................................... 13 第一款 概說.............................................................................. 13 第二款 對工會組成、運作、活動之妨害.............................. 14 一、 對組成、加入工會的妨害.......................................... 14 二、 對工會內部運作的妨害.............................................. 14 三、 對工會活動的妨害...................................................... 15 第三款 雇主的反工會言論...................................................... 16 第四款 設施管理權的行使...................................................... 18 一、 利用企業內設施的工會活動與設施管理權.............. 18 二、 設施管理權的行使與支配介入.................................. 19 第五款 團體協商結果所致的工會間差別待遇...................... 2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複數工會併存下不當勞動行為事件之概要.............. 20 雇主的「中立保持義務」.......................................... 21 複數工會併存下的團體協商與支配介入.................. 22 「支配介入」成立與否的主要判斷基準.......................... 24. 一、 二、 三、 第三項. i n U. III.

(9) 雇主「支配介入」行為之成立要件.................................................. 25. 第三章. 第一節 「支配介入」之主體.................................................................. 25 第一項 概說...................................................................................... 25 第二項 不當勞動行為所謂「雇主」之概念.................................. 26 第三項 支配介入與作為「歸責」主體的雇主.............................. 28 第一款 法人的董監等代表法人之機關.................................. 28 第二款 管理職等雇主利益代表者.......................................... 28 第三款 下級幹部...................................................................... 30 一、 傳統見解-強調主觀媒介要素.................................. 30 二、 支配圈理論.................................................................. 30 三、 近期發展-JR 東海事件 ............................................ 32 四、 小結.............................................................................. 34 第四款 一般員工...................................................................... 35 第五款 企業外的第三人.......................................................... 35. ‧ 國. 學. 第二節 第一項 第二項. 政 治 大 「支配介入」意思...................................................................... 37 立 概說...................................................................................... 37 支配介入意思的必要與否.................................................. 38. ‧. 第一款 學說見解...................................................................... 38 一、 意思必要說.................................................................. 38 二、 類型區分說.................................................................. 40 三、 意思不要說.................................................................. 41 第二款 實務見解...................................................................... 42 第三項 支配介入意思之內容.......................................................... 43. sit. er. io. al. n. 支配介入意思之證明.......................................................... 45 支配介入意思的歸屬主體.................................................. 46. Ch. engchi. i n U. v. 「支配介入」成立的阻卻事由.................................................. 47. 第三節 第四章. y. Nat. 第四項 第五項. 經費援助與便宜供與.......................................................................... 49. 第一節 經費援助...................................................................................... 49 第一項 「經費援助」的意義.......................................................... 49 第二項 「經費援助」的認定.......................................................... 50 第一款 「形式說」.................................................................. 50 第二款 「實質說」.................................................................. 50 第三款 小結.............................................................................. 51 第二節 第一項. 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 52 便宜供與的意義.................................................................. 52. 第二項 拒絕便宜供與與支配介入.................................................. 53 第一款 便宜供與請求權與支配介入之成立.......................... 53 一、 通說見解...................................................................... 53 IV.

(10) 二、 少數說見解.................................................................. 54 三、 實務見解...................................................................... 54 第二款 便宜供與的差別待遇與「中立保持義務」.............. 55 第三款 小結.............................................................................. 56 第三項 中止便宜供與與支配介入.................................................. 56 第一款 前言.............................................................................. 56 第二款 實務見解觀察.............................................................. 57 一、 涉及團體協約之案例.................................................. 57 二、 涉及勞動習慣之案例.................................................. 59 三、 涉及「中立保持義務」之案例.................................. 60 第三款 學說見解...................................................................... 60 一、 贊同實務法理之見解.................................................. 60 二、 學說爭議之處.............................................................. 61 第四款 小結.............................................................................. 61. 政 治 大 代扣會費(check off) ............................................................... 63 立 代扣會費(check off)的意義與實態 ............................... 63 ‧. ‧ 國. 學. 第三節 第一項 第二項 與工資全額給付原則的關係.............................................. 64 第一款 實務見解...................................................................... 64 一、 過往勞委實務及法院見解.......................................... 64 二、 済生会中央病院事件之最高法院見解...................... 65 第二款 學說見解...................................................................... 65 一、 全面適用說.................................................................. 66 二、 否定適用說.................................................................. 66 三、 部分適用說.................................................................. 69 第三款 小結.............................................................................. 70 第三項 工會會員的支付委任.......................................................... 70 第一款 實務見解...................................................................... 71 一、 エッソ石油事件之最高法院判旨.............................. 71. n. er. io. sit. y. Nat. al. 二、 第二款 一、. Ch. engchi. i n U. v. エッソ石油事件之意義、影響.................................. 72 學說見解...................................................................... 72 「check off」的法律性質 ........................................... 72. 二、 團體協約中「check off」條款是否有規範效力 ....... 74 支付委任的必要與否與會員可否自由要求中止...... 77 三、 第四項 代扣會費與不當勞動行為.................................................. 82 第一款 既有傾向-中止代扣會費的不當勞動行為性.......... 82 第二款 最高法院判決帶來的新發展...................................... 84 一、 勞基法 24 條與不當勞動行為 ................................... 84 二、 個別會員要求中止代扣與不當勞動行為.................. 88 V.

(11) 第五章. 我國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相關裁決決定之觀察與評析 ... 95. 第一節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規範.................................................. 95 第一項 不當勞動行為之禁止.......................................................... 95 第一款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禁止之類型.................................. 95 第二款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之「支配介入」 ................... 96 第三款 工會法第 35 條 2 項規定 ........................................... 97 第二項 不當勞動行為之裁決制度.................................................. 98 第一款 概說.............................................................................. 98 第二款 裁決制度的目的.......................................................... 99 第三款 司法救濟與裁決制度的併存...................................... 99 第四款 「私權」、「非私權」爭議的雙軌救濟程序............ 100 一、 「私權爭議」救濟程序的特色................................ 101 二、 「非私權爭議」救濟程序的特色............................ 102 三、 小結............................................................................ 102 第二節. 政 治 大 全體裁決決定之統計與分析.................................................... 105 立 ‧. ‧ 國. 學. 第三節 涉及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雇主行為類型 ............. 112 第一項 雇主相關行為之分類........................................................ 112 第二項 雇主各種可能成立支配介入之行為類型........................ 114 第一款 兼以勞工個人為對象者............................................ 114 一、 解僱............................................................................ 114 二、 調職............................................................................ 115 三、 起訴或威脅起訴........................................................ 115 四、 差別獎金.................................................................... 117 五、 不予薦送勞工董事.................................................... 117 六、 不降低工會幹部的績效目標.................................... 118 七、 解聘教育委員會職務及參與教育政策之諮詢及出席 相關教育行政會議之作為........................................................ 118 八、 會務假的拒絕准假.................................................... 119 第二款 單純以工會為對象者................................................ 121 一、 工會間差別待遇(違反中立保持義務)................ 121 二、 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 128 三、 干涉、妨害工會內部運作........................................ 130 四、 防礙工會活動............................................................ 131 五、 反工會言論................................................................ 133 六、 「一般性團體協商」之拒絕.................................... 134.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節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相關裁決之特徵 ................................. 135 第一項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之雇主 ......................................... 135 第一款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之「雇主」概念........................ 135 VI.

(12) 第二款 雇主概念的向外擴張................................................ 137 一、 使用派遣勞工之要派公司........................................ 137 二、 勞動關係切斷型之雇主............................................ 138 三、 關係企業中之雇主.................................................... 139 四、 教師之雇主................................................................ 140 第三款 雇主概念的向內擴張................................................ 144 一、 「歸責」概念的引入................................................ 144 二、 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 145 三、 「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以外之行為人........ 150 第二項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之主觀要件 ................................. 154 第一款 裁決委員會見解........................................................ 154 第二款 學說見解.................................................................... 156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56 一、 意思必要與否............................................................ 156 二、 意思的內容................................................................ 157 三、 意思的證明................................................................ 159 第三項 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與不利益待遇的關係 ................. 160 第一款 「支配介入」與「不利益待遇」之同時成立........ 160 第二款 「不利益待遇」以外職權認定成立「支配介入」的標 準與實益 16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五節 中止代扣會費之案例評析........................................................ 162 第一項 概說.................................................................................... 162 第二項 案例事實............................................................................ 163 第一款 各件事實概要............................................................ 163 第二款 案例事實分析............................................................ 165 第三項 裁決理由............................................................................ 166 第一款 工會法第 28 條第 3 項部分 ..................................... 166 一、 工會是否應提出會員代扣同意書,雇主始有代扣該等 會員會費之義務?.................................................................... 166 二、 會員不同意代扣會費(或要求停止代扣)之意思是否 拘束雇主?如違背會員意思進行代扣,雇主是否抵觸工資全額 直接給付原則?........................................................................ 166 三、 相對人可否以申請人未證明會員人數(會員資格有疑 義)為由拒絕代扣會費?........................................................ 168 四、 雇主可否擅自認定工會會員已喪失會員資格,並停止 代扣該部分會員之會費?........................................................ 168 第二款 一、. Ch. engchi. i n U. v. 不當勞動行為部分.................................................... 169 違反工會法 28 條 3 項非必成立支配介入 ............. 169 VII.

(13) 停止代扣會費是否成立支配介入之判斷................ 169 第四項 理論探討與評析................................................................ 171 第一款 代扣會費與勞基法第 22 條第 2 項之關係 ............. 171 一、 舊工會法時代............................................................ 171 二、 現行工會法下............................................................ 172 三、 小結............................................................................ 173 第二款 工會法第 28 條第 3 項之解釋 ................................. 174 一、 所謂「經會員同意」的方式.................................... 174 二、 雇主可否以工會未提出會員同意為由拒絕代扣.... 179 三、 會員意思與代扣會費的中止.................................... 180 四、 會員資格與代扣會費的中止.................................... 182 第三款 代扣會費之中止與支配介入.................................... 184 一、 違反工會法 28 條 3 項非必成立支配介入 ............. 184 二、 代扣會費之中止是否成立支配介入之判斷............ 185 二、. 學. 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成立要件 ................. 189 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行為態樣 ................. 190. ‧ 國. 二、 三、. ‧. io. sit. y. Nat. n. al. er. 第六章. 政 治 大 結語.................................................................................................... 189 立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意義 .........................189 一、.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4) 文獻略稱 中文文獻(按略稱後之筆劃排序) 1.. 周兆昱, 「我國雙軌制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之研究」=周兆昱, 「我國雙軌 制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之研究」,發表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 法中心、台北律師公會、台灣勞動法學會主辦,101 年度我國不當勞動行為 裁決制度實施週年研討會-如何朝向一個本土化的制度建構(政治大學綜合 院館北棟 13 樓會議室,2012 年 6 月 1、2 日)。. 2.. 林良榮、邱羽凡、張鑫隆=林良榮、邱羽凡、張鑫隆,『工會保護與不當勞 動行為裁決制度』(勞動視野工作室,2012 年 10 月)。. 3.. 侯岳宏, 「行政救濟與私法決定之檢討」=侯岳宏,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 治 政 大 法學論叢 76 卷(2010 年 12 月)。 立 侯岳宏, 「會費代扣與支配介入」=侯岳宏, 「會費代扣與支配介入──行政 的『行政』救濟與『私法』決定之檢討--以日本制度為借鏡」,臺北大學. 4.. ‧ 國. 學. 院勞工委員會不當勞動行為裁定書勞裁(一○○)字第一號」,月旦法學雜 誌 202 號(2012 年 3 月)。 5.. 張義德(下)=張義德,「代扣工會會費勞動習慣之廢棄與不當勞動行為之. ‧. 『搞工會』=張烽益、洪敬舒、楊書瑋、林佳和、周兆昱、侯岳宏、林良榮、. sit. 6.. Nat. 字第 1 號」,台灣法學雜誌 218 號(2013 年 2 月)。. y. 成立(下)——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決定書勞裁(100). er. io. 沈牧樺、葉永山等, 『搞工會:工會正義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 (台灣勞. al. v i n 臺灣勞動法學會=臺灣勞動法學會編, 『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 Ch e n g。c h i U 顧與展望』(新學林,2005 年 5 月) n. 工陣線協會,2012 年 10 月)。 7.. 日文文獻(按略稱後之五十音排序) 判例集 1.. 判時=判例時報. 2.. 判タ=判例タイズム. 3.. 民集=最高裁判所判例集民事判例集. 4.. 命令集=不当労働行為事件命令集. 5.. 労民集=労働関係民事裁判例集. 6.. 労経速=労働経済判例速報. 7.. 労判=労働判例 IX.

(15) 一般書籍 1.. 青木等=青木宗也、片岡昇、中山和久、外尾健一、本多淳亮、籾井常喜編, 『労働判例大系第13卷不当労働行為-差別待遇、支配介入』 (労働旬報社, 1993年3月)。. 2.. 荒木=荒木尚志,『勞働法』(有斐閣,2009年7月). 3.. 石井=石井照久,『労働法』(弘文堂,1977 年 12 月)。。. 4.. 大內=大內伸哉, 『労働法実務講義(第二版) (日本法令,2005 年 10 月)。. 5.. 片岡、村中=片岡昇著、村中孝史補訂,『労働法(1)-総論・労働団体法 (第四版)』(有斐閣,2007 年 6 月)。. 6.. 菊池、林=池勇夫、林迪廣,『全訂労働組合法(第二版)』(有斐閣,1984 年 2 月)。. 7. 8.. 政 治 大 (総合労働研究所, 1978 年 4 月)。 立 『団結活動と不当労働行為-不当労働行為の原理 岸井(下)=岸井貞男,. 岸井(上)=岸井貞男, 『不当労働行為の法理論-不当労働行為の原理(上)』. ‧ 國. 9.. 學. (下) 』(総合労働研究所, 1978 年 4 月)。. 『現代講座第 7 卷』=日本労働法学会編,『現代労働法講座第 7 卷-不当. ‧. 労働行為 I』(総合労働研究所,1982 年 2 月)。. 10. 『現代講座第 8 卷』=『現代労働法講座第 8 卷-不当労働行為Ⅱ』(総合. y. Nat. 労働研究所,1982 年 4 月)。. al. er. io. 不当労働行為』(有斐閣,1956 年 10 月)。. sit. 11. 『講座第 2 卷』=日本労働法学会編,『労働法講座第 2 卷-団結権及び. v i n C h (有斐閣,2000 卷-利益代表システムと団結権』 年 5 月)。 U i e h n gc 厚生労働省=厚生労働省労政局労働法規課編, 『労働組合法・労働関係調 n. 12. 『講座 21 世紀第 8 卷』=日本労働法学会編,『講座 21 世紀の労働法第 8 13.. 整法(五訂新版)』(労務行政研究所,2006 年 3 月)。 14. 小西=小西國友,『労働法』(三省堂,2008 年 8 月)。 15. 小西、渡辺、中嶋=小西國友、渡辺章、中嶋士元也,『労働関係法(第五 版)』(有斐閣,2007 年 1 月)。 16. 下井=下井隆史,『労使関係法』(有斐閣,1995 年 5 月)。 17. 菅野=菅野和夫,『労働法(第十版)』(弘文堂,2012 年 12 月)。 18. 角田、毛塚、脇田=角田邦重、毛塚勝利、脇田滋編,『新現代労働法入門 (第 4 版)』(法律文化社,2009 年 5 月)。 19. 『争点(三版)』=角田邦重、毛塚勝利、浅倉むつ子, 『労働法の争点(第 三版)』(有斐閣,2004 年 12 月)。 20. 『大系第 1 卷』=石井照久、有泉亨編,『労働法大系第 1 卷-労働組合』 X.

(16) (有斐閣,1963 年 1 月)。 21. 『大系第 4 卷』=石井照久、有泉亨編,『労働法大系第 4 卷-不当労働行 為』(有斐閣,1963 年 7 月)。 22. 塚本=塚本重賴, 『不当労働行為の認定基準』 (総合労働研究所,1989 年 3 月)。 23. 土田=土田道夫,『労働法概說』(弘文堂,2012 年 4 月)。 24. 東大(上)、(下)=東京大学労働法研究会編,『注釈労動組合法(上卷)』 (有斐閣,1980 年 12 月) 、 『注釈労働組合法下巻』 (有斐閣,1982 年 12 月)。 25. 道幸,『ルール』=道幸哲也,『労使関係のルール』(労働旬報社,1996 年 8 月)。 26. 道幸,『行政救済法理』=道幸哲也, 『不当労働行為の行政救済法理』 (信 山社,1998 年 10 月)。. 政 治 大 道大学図書刊行会,2002 年 7 月)。 立 道幸,『成立要件』=道幸哲也,『不当労働行為の成立要件』(信山社,. 27. 道幸,『基本構造』=道幸哲也,『不当労働行為法理の基本構造』(北海 28.. ‧ 國. 學. 2007 年 7 月)。. 29. 中窪、野田、和田=中窪裕也、野田進、和田肇,『労働法の世界(第 8. ‧. 版)』(有斐閣,2009 年 4 月)。. 30. 中山等=中山和久、深山喜一郎、宮本安美、本田尊正、岸井貞男、伊藤博. y. sit. 月)。. Nat. 義、萬井隆令,『注釈労働組合法‧労働関係調整法』(有斐閣,1989 年 2. er. io. 31. 西谷=西谷敏,『労働組合法(第 3 版)』(有斐閣,2012 年 12 月)。. al. n. v i n Ch ンタール労働組合法』(日本評論社,2011 e n g c h i年U10 月)。. 32. 西谷、道幸、中窪編=西谷敏、道幸哲也、中窪裕也編,『新基本法コンメ 33. 野村、沼田、青木、橫井編=野村平爾、沼田稲次郎、青木宗也、橫井芳宏 編, 『基本法コンメンタール-労働組合法(新版)』 (日本評論社,1978 年 5 月)。 34. 『百選(五版)』=萩澤清彦編, 『労働判例百選(第五版)』 (有斐閣,1989 年 3 月)。 35. 『百選(六版)』=山口浩一郎、菅野和夫、西谷敏編,『労働判例百選(第 六版)』(有斐閣,1995 年 10 月)。 36. 『百選(七版)』=菅野和夫、西谷敏、荒木尚志編,『労働判例百選(第 七版)』(有斐閣,2002 年 11 月)。 37. 『百選(八版)』=村中孝史、荒木尚志編,『労働判例百選(第八版)』 (有斐閣,2009 年 10 月)。 38. 本多,『不当労働行為と組合活動』=本多淳亮,『不当労働行為と組合活 XI.

(17) 動(増補版)』(法律文化社,1978 年 6 月)。 39. 本多等=本多淳亮、片岡昇、岸井貞男、桑原昌宏、三島宗彥、橋詰洋三、 籾井常喜、森本弥之介、窪田隼人,『共同研究労働法 2-不当労働行為論』 (法律文化社,1969 年 12 月)。 40. 外尾=外尾健一,『労働団体法』(筑摩書房、1975 年 9 月)。 41. 宮里=宮里邦雄, 『労働委員会―審査・命令をめぐる諸問題』 (労働教育セ ンター,1990 年 4 月)。 42. 籾井=籾井常喜,『経営秩序と組合活動-不当労働行為の法理』(総合労 働研究所,1965 年 5 月)。 43. 盛=盛誠吾,『労働法総論・労使関係法』(新世社,2000 年 5 月)。 44. 山口=山口浩一郎『労働組合法(第二版)(有斐閣,1996 年 3 月)』。 45. 萬井、西谷編=萬井隆令、西谷敏編, 『労働法Ⅰ-集団的労働関係法-(第. 政 治 大 渡辺=渡辺章,『労働法講義(下)労使関係法・雇用関係法 II』(信山社, 立 2011 年 11 月)。 三版)』(法律. 文化社,2006 年 4 月)。.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46.. Ch. engchi. XII. i n U. v.

(1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過去舊法時代的勞動三法,即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與工會法之規定 無法保障勞工組織、運作工會以捍衛勞工權益,受各界批評已久 1。面對工運界、 學界疾呼引進美國、日本之不當勞動行為制度 2,政府自 2001 年起多次提出各版 3 本的修正草案 。最後,在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與工會法各經過不小幅. 度的修正後,2011 年 5 月 1 日正式施行新勞動三法,而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 政 治 大. 正是其中一個眾所矚目的修法重點 4。如今,此新導入之制度運作也已逾兩年, 一來裁決實務上需要相關研究以促進制度運作及解決爭議問題,二來此段時間所. 立. 累積的裁決案例可說也是珍貴的研究素材,故此時正是就不當勞動行為制度相關. ‧ 國. 學. 問題加以研究之良機。. 而近年來針對不當勞動行為之問題亦非無相關碩士論文進行研究。以程序面. ‧. 而言,例如本校張智程針對日本勞動委員會的救濟命令 5、高雄大學林裕杰針對 美國法上不當勞動行為之救濟 6加以研究。. y. Nat. sit. 實體面上,日本或我國皆可將不當勞動行為大致區分為「不利益待遇」 、 「拒. er. io. 絕團體協商」、「支配介入」 7此三大類型,其中文化大學余岳動曾就日本不當勞 動行為各類型及其審查基準作過初步研究 8,在「不利益待遇」部分本校張義德. n. al. i n U. v. 已有深入研究 9、臺北大學彭靖芳也對其中與企業人事考核相關的部分加以研 1. Ch. engchi. 舊法缺失可參林佳和,「社會正義的基礎-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的前世今生」 ,載於:『搞工 會』 ,131~134 頁;王厚偉、黃琦雅,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救濟制度之窘境與展望—由美日制度來 看台灣未來發展方向」 ,台灣勞工第 13 期(2008 年 5 月) ,48~51 頁。 2 美、日制度可參侯岳宏,「美國與日本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之研究」 ,政大法學評論 114 期 (2010 年 4 月),301 頁以下。。 3 裁決制度各版本修正草案的檢討可參侯岳宏,「行政救濟與私法決定之檢討」 ,104 頁以下。 4 新法下不當勞動行為制度的實體及程序規範之介紹可參侯岳宏, 「實體與程序規範」 ,5 頁以下。 5 張智程,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救濟制度研究-以勞動委員會救濟命令為中心』 (政治大學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9 月) 。 6 林裕杰, 『不當勞動行為之救濟研究-以美國國家勞工關係法為中心』 (高雄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2 年 7 月) 。 7 「支配介入」乃指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干涉工會自主運作的廣泛行為,其意義詳 參本文第二章第二節以下。 8 余岳動,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類型及其審查基準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 年 6 月) 。 9 張義德, 『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研究-以日本與我國之「不利益待遇」為中心』 (政治大學法律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7 月)。 1.

(19) 究 10,「拒絕團體協商」部分則有臺灣大學洪明賢 11、文化大學吳怡玫 12作過相 關研究,唯獨「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型則尚乏以此為主題之研究。鑒 於「支配介入」此一類型在實務上普遍存在而有研究必要,且目前也暫無以此為 主題之論文,故本文選擇以此為主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不當勞動行為制度雖源於美國,但日本二次大戰後引進該制度亦已有長期運 作下所累積的豐富實務案例及學說討論。而日本工會多以企業內工會為組織型態, 工會運作、活動容易受雇主影響,但工會也可能某程度不得不接受雇主提供便利, 相較於歐美以企業外工會為主,日本的集體勞資關係也可說與我國較為接近,如 此一來,在企業內工會為主的勞資關係實態中運作的不當勞動行為制度,其理論. 政 治 大 基於上述理由,加上日本法向來對我國學說、實務上有深刻影響,故本文也 立. 與實務發展應較值得我國參考。. 擬以日本法作為比較對象,在論文前半部首先對日本相關文獻、實務見解進行研. ‧ 國. 學. 究,希望最後能對我國的相應法規範之解釋以及相關裁決之討論有所幫助。 研究範圍上,針對日本的部分,本文乃以「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 ‧. 型作為主題,除非在某些相關內容有討論的必要,否則本文原則上不會直接談到. sit. y. Nat. 「不利益待遇」、「拒絕團體協商」以及不當勞動行為救濟程序之內容。 另外,由於日本「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之態樣、行為類型繁多,實. io. al. er. 際上恐無法詳盡舉出並逐一進行深入討論,故本文僅會就幾個普遍受重視的類型. n. v i n Ch 代扣會費之問題,其後也受理多件類似爭議,此一問題在日本也有豐富討論,故 engchi U. 進行較深入的討論。特別是鑒於我國裁決委員會所受理的第一件裁決申請乃涉及 本文就日本代扣會費相關討論以及其上位之所謂「便宜供與 13」有關之部分,也 多所著墨,此先予敘明。 關於我國的部分,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 「雇主或代表雇主行使管 理權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五、不當影響、妨礙或限制工會之成立、組織或 活動。」本款一般被認為等同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行為,故法規範部分 本文將以工會法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為研究重心。至於裁決決定的案例部分,100 10. 彭靖芳,『日本企業人事考核與不當勞動行為不利益待遇之研究』 (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2 年 1 月)。 11 洪明賢,『論勞動法上之團體協商義務:我國法與日本法之比較硏究』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 年 7 月)。 12 吳怡玫,『團體協商不當勞動行為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12 月)。 13 「便宜供與」泛指雇主對工會提供的各種便利措施,意義詳參本文第四章第二節第一項。 2.

(20) 年度裁決委員會受理並作出裁決決定的案例有 15 件,101 年度則有 34 件,而 102 年度的案例截至筆者 2013 年 7 月 22 日最後一次檢索時為止,勞委會網站僅公告 2 件裁決決定,故本文僅以上述 100 年度及 101 年度共 49 件裁決決定加上 102 年度已公告的 2 件裁決決定作為研究對象 14,往後新增加的部分則不列入研究範 圍。. 第三節 本文架構 第一章「緒論」部分,提出本文研究之背景、動機以及研究方法、範圍,並 確立全文架構。 第二章「日本不當勞動行為規範與『支配介入』之禁止保護」部分,將在進 入研究重心之「支配介入」前,於第二章前半部簡單介紹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政 治 大 法第 7 條第第 3 款「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型,介紹其意義、各種行為 立 條所禁止之不當勞動行為類型,以及各類型之關係;第二章後半段則就勞動組合 型態,以及提出判斷「支配介入」成立與否的主要判斷基準。. ‧ 國. 學. 第三章「雇主『支配介入』行為之成立要件」部分,將於此論述三個「支配 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型的成立要件。第一為不當勞動行為「主體」部分,. ‧. 特別是支配介入行為常非契約名義上之雇主所為,此時「雇主」概念如何擴張之. y. Nat. 理論與實務見解相當重要,而有深入研究必要。第二為不當勞動行為「意思」部. sit. 分,此部分涉及「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型之主觀要件,日本學說實務. al. er. io. 上對此問題見解頗為分歧、混亂,故本文將區分各個討論層次加以介紹。第三則. v i n Ch 第四章「經費援助與便宜供與」部分, e n g c「經費援助」雖為「支配介入」的下 hi U n. 為日本實務上所發展出之「支配介入」成立的阻卻事由問題。. 位類型之一,然被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後段明文禁止,雖實際上案例不 多,但理論上有其重要性。而「便宜供與」作為雇主對工會提供的各種便利措施, 若涉及經營管理上之援助,則首先有是否該當「經費援助」之問題,其次則是雇 主對於合法「便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會產生是否該當「支配介入」之問題, 特別是日本代扣會費(check off)之相關問題廣受討論。雖「經費援助」與「便 宜供與」的拒絕或中止本可列入「支配介入」的行為型態中,但為求論述上的連 貫,故本文將此部分問題皆置於本章中一倂討論。 第五章「我國工會法 35 條 1 項 5 款相關裁決觀察與評析」部分,則把研究 重心轉回國內實務,將以前三章對日本法之研究成果作為參考,於本章中整理我. 14. 裁決決定皆自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下載: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ro?page=4f72c92b。 3.

(21) 國裁決實務上之各種見解並進行相關說明與評析,期能對我國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此一不當勞動行為類型作出初步的理論建構。其中將先簡單介紹我國 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之規範,接著以 100 年勞裁 1 號至 102 年勞裁 6 號之裁決決定 為研究素材,特別是與工會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5 款相關的各號裁決,整理實務 上雇主支配介入行為之類型以及相關裁決之特徵,最後則就目前裁決實務上中止 代扣會費之案例進行綜合評析。 第六章「結語」部分,將簡單重申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特別是對於我國法之 相關問題,也期待後續有興趣者能進一步就不當勞動行為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22) 第二章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規範與「支配介入」 之禁止保護 第一節 不當勞動行為之類型、關係 第一項.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之規範內容. 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規定:「雇主不得為以下諸款所揭之行為。一、因勞 工身為工會之會員、欲加入工會或組成工會、進行工會之正當行為之故,解雇此 勞工或為其他不利益待遇;或是以勞工退出工會或不加入工會作為僱用條件。但. 政 治 大 為此工會的會員為僱用條件的勞動協約。二、雇主無正當理由拒絕與勞工之代表 立 進行團體協商。三、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或就工會營運上經費之支 在工會代表特定事業場中過半數之被僱用的勞工時,則不妨礙締結以這些勞工身. ‧ 國. 學. 付為經營管理上的援助。但並不妨害雇主允許勞工在工作時間中不損失時間或工 資與雇主進行協議或交涉。又,將雇主實際上用於厚生基金或為了防止經濟上之. ‧. 不幸、意外、或者救濟支出之福利或其他基金之捐贈,及最小限度面積之工會事 務所的提供加以除外。四、以勞工對於勞動委員會申訴雇主違反本條之規定,或. y. Nat. 向中央勞動委員會為對於以第二十七條之十二第一項、第四項規定為據所為的命. sit. 令申請再審查,或在勞動委員會進行涉及到這些申訴時的調查、審問、勸諭當事. n. al. er. io. 人和解、或以勞動關係調整法(昭和二十一年法律第二十五號)為據進行勞動爭. i n U. v. 議的調整之際,以勞工提示證據或發言為理由,解僱此勞工或為其他不利益待遇。」. Ch. engchi. 1 以工 由勞動組合法第 7 條可將日本受禁止的不當勞動行為之類型細分為 ○ 2 黃犬契約(1 款後段) 3 拒絕團體 會活動等為由的不利益待遇(1 款前段)、○ 、○ 4 支配介入(3 款前段) 5 經費援助(3 款後段)以及 ○ 6 報復性 協商(2 款)、○ 、○ 2 黃犬契約為 ○ 1 之變形,而 ○ 5 經費援助亦附屬於 ○ 4 不利益待遇。不過一般認為 ○. 支配介入,故不當勞動行為的基本類型應該有不利益待遇、拒絕團體協商與支配 介入三個類型 15。. 第二項.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各款的關係. 勞動組合法 7 條各款的關係為何?此問題導因於日本勞動組合法並未如同 美國法上的不當勞動行為規定,將對團結權、交涉權的「干涉、壓抑、強制」之. 15. 西谷、道幸、中窪編,78 頁(中窪裕也執筆);菅野,750 頁;大內,810、811 頁。 5.

(23) 禁止規定設為概括性條款,然而又因 3 款支配介入的文義範圍相當廣泛,使學說 上產生有概括規定說與列舉規定說之不同見解。. 第一款. 概括規定說. 首先,採取概括規定說者有認為,7 條雖採取 1 至 4 款並列的立法模式,然 作為中心者仍為 3 款的支配介入,而以 3 款為一般型態,其他各款則為特殊形態, 頂多是 3 款的例示,皆為 3 款所包含 16。相較於美國法上因設有概括規定而狹義 地解釋支配介入,在日本則應該廣泛地解釋支配介入 17。 另有將不當勞動行為定位為對工會活動自由之侵害行為,而認為違反 1、2、 4 款(對非會員所為者除外)的行為皆有違反 3 款的一面存在。並指出最高法院 於旭ダイヤモンド工業事件 18所表示:「為報復罷工所為的減薪,使會員為工會. 政 治 大 會運作的效果。」此「必然的效果」由於不限於 1 款的事件中,故很可能將 3 款 立. 活動的意思萎縮而一般性地壓抑乃至於制約工會活動,且此必然伴隨支配介入工 評價為具有一種概括性的地位。亦即,所有不當勞動行為(除對非會員所為之違. ‧ 國. 學. 反 4 款的行為以外)自然是會另行該當 3 款(廣義的支配介入)。另一方面,狹 義的支配介入乃便宜供與的中止等針對工會的行為,以及持有主要意在直接制約. ‧. 工會活動之目的而針對會員所為的行為(例如,對工會理事長所為的調職命令, 特別是在理事選舉時)。此等行為自然僅該當 3 款。從而,3 款中乃包含兩個部. Nat. sit. y. 分,一為包攝其他各款類型而具概括性的部分(廣義),另一則為其本身自為獨 19 立不當勞動行為類型的部分(狹義) 。. n. al 列舉規定說. er. io. 第二款. Ch. engchi. i n U. v. 採此說者認為 3 款表現方式與其他各款相較之下的確較抽象、彈性而具概括 性,但並沒有非將其解為概括規定不可的理由。立於承認憲法 28 條與勞動組合 法第 7 條間具有直接關連性的立場下,並沒必要將 3 款解為概括規定,以憲法 28 條作為不當勞動行為整體的概括性判斷標準即為已足 20。亦有指出美國法上 乃因欠缺憲法上團結權保障的規定,方有明文概括條款保障團結權的必要,在日 本既有憲法 28 條並且承認其私權的性格,則無必要勉強將 7 條 3 款解為概括規 定 21。 16 17 18 19 20 21. 石川吉右衛門,『労働組合法』 (有斐閣,1990 年 9 月) ,196 頁;厚生労働省,377 頁。 荒木誠之,「支配介入」 ,載於:『講座第 2 卷』,292 頁。 最三小判昭 61.6.10,民集 40 巻 4 号 793 頁。 道幸, 『ルール』 ,66、67 頁。 本多淳亮, 『労働組合法』 (ダイヤモンド社,1978 年 2 月),74、˙75 頁。 外尾,200 頁;清水洋二,「支配介入」 ,載於:『現代講座第 7 卷』,294 頁。 6.

(24) 第三款. 小結. 目前的通說係採取列舉規定說 22。然有指出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乃禁止雇主所 有對憲法上所保障的團結權之行使加以干涉之行為,在此前提下,不論採取何種 見解,對不當勞動行為的成立範圍應無產生差異 23。並且,目前實務及學說結論 上都普偏承認雇主的一個行為可能同時該當兩個以上的不當勞動行為類型(例如 對工會幹部的解僱同時該當 1 款的不利益待遇及 3 款的支配介入),故如今爭論 3 款是否為概括條款的實益已不大 24。. 第三項. 衍生問題. 圍繞著前述關於 7 條各款關係的討論中,衍生出另外兩個問題點,以下分述 之。. 立. 救濟命令的內容與該當款次是否應相連動. 學. ‧ 國. 第一款. 政 治 大. 雇主的特定行為究竟違反 7 條何款,實與不當勞動行為的成立與否以及隨之. ‧. 而來應有如何的救濟命令相關連。蓋勞委實務上存有頗根深蒂固,將救濟命令的 內容與該當款次相連動的見解,亦即勞委實務上會因應雇主的反工會行為究竟該. y. Nat. 當 7 條各款的何種不當勞動行為類型,而發出相應的救濟命令。典型見解例如帝. sit. 国酸素事件 25,中勞委之見解立於 1 款事件無法使用「揭示命令(post-notice 26) 」. n. al. er. io. 的前提下,認為於適用 7 條 1 款後,若無剩餘的部分,則無適用 3 款的必要。. Ch. i n U. v. 學說上對於前述實務見解加以批評,認為此乃將「7 條各款之關係要如何理. engchi. 解方為妥當的實體法問題」,以及「勞動委員會在不當勞動行為救濟程序中的自 由裁量權之問題」,兩者加以混淆 27。此時,若為了克服勞動委員會此種將救濟 命令的內容與該當款次相連動的消極態度所帶來的不便,而主張採取 7 條各款競 合之見解,結果上反而是會繼續穩固勞動委員會的前揭立場,故對於勞動委員會 此種在救濟命令上的消極態度,實應該透過檢討救濟命令的法律性質來加以批. 22. 西谷、道幸、中窪編,80 頁(中窪裕也執筆);菅野,751 頁;西谷,146 頁。 中山等,159 頁(岸井貞男執筆) 。 24 西谷、道幸、中窪編,80 頁(中窪裕也執筆);西谷,146、147 頁;山口,83 頁。 25 昭 28.6.24,命令集 8 集 215 頁。 26 「post-notice」為日本勞動委員會救濟命令的一種類型,主要內容為命雇主公開張貼命令主文 或甚至進而命雇主於公告文中表示反省或謝罪,國內已有翻成「揭示命令」者,本文從之。詳參 林良榮、邱羽凡、張鑫隆,64 頁(張鑫隆執筆)、張智程, 『日本不當勞動行為救濟制度研究- 以勞動委員會救濟命令為中心』 (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9 月) ,144 頁以下。 27 中山等,159、160 頁(岸井貞男執筆)。 7 23.

(25) 評 28。亦即,從應該因應各該不當勞動行為類型而為彈性的救濟此一立場看來, 與其由各該款次出發,倒不如因應具體的各種不當勞動行為類型而為處理方為適 切,將各該款次與救濟命令類型加以連動的見解實並非必要 29。. 第二款. 7 條 1 款與 3 款之保護法益是否不同. 有部分見解認為,承認 7 條 1 款與 3 款得競合的理論根據其中之一在於兩者 的保護法益不同,也就是 1 款保護勞工個人的團結權,3 款保護的則是勞工團體 的團結權 30。然若按照此種 1 款與 3 款法益不同之見解加以適用,理論上,基於 工會的指令所為的會員個人行為若遭雇主不利益待遇,因此乃工會的團結權行使 活動而非勞工個人的團結權行使活動,故此時不得成立 1 款;反之,若會員自發 的工會活動遭受雇主打壓,因此乃勞工個人的團結權行使活動而非工會的團結權. 治 政 大 論前者或後者,勞工皆應得主張成立 1 款不利益待遇,工會也得主張 3 款成立支 立 配介入。尤其上述推論下,在後者的情形若搭配前述實務上將各該款次與救濟命 行使活動,故此時不得成立 3 款。此種推論結果顯與實務運作現況不一致,蓋不. ‧ 國. 容 31。. 學. 令類型加以連動之見解,則勞動委員會將難以使用揭示命令作為救濟命令之內. ‧. 實則不論 1 款或 3 款所保護的法益都是團結權,並都包括勞工個人的團結權 及勞工團體的團結權,此二者乃一體兩面的不可分關係,從而 1 款與 3 款的差異. Nat. n. al. er. io. sit. y. 並非保護的團結權內容不同,僅為雇主反工會行為的態樣不同 32。. 28. Ch. engchi. i n U. v. 岸井(下) ,97 頁。 道幸, 『ルール』 ,67 頁;菅野,751 頁。 30 島田信義,「支配介入」 ,載於:『大系第 4 卷』,96 頁;石井,456 頁。 31 中山等,160 頁(岸井貞男執筆);岸井(下) ,9 頁。 32 萬井、西谷編,200 頁(萬井隆令執筆);中山等,160 頁(岸井貞男執筆);岸井(下),8 頁。 8 29.

(26) 第二節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支配介入」之 禁止 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本文規定:「雇主不得為以下諸款所揭之行為… 三、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或就工會營運上經費之支付為經營管理上 的援助。」 本款禁止雇主為「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及「就工會營運上經費 之支付為經營管理上的援助」之行為。有學者稱前者乃狹義的支配介入,後者為 經費援助,兩者加起來則為廣義的支配介入 33。既然經費援助被認為是支配介入. 政 治 大 相關之「便宜供與」問題留待第四章。 立. 的一種下位類型,本章介紹上將以整體支配介入作為討論主軸,「經費援助」與. ‧ 國. 「支配介入」之意義. 學. 第一項. ‧. 「支配介入」此一類型之不當勞動行為究所何指?若由條文的文字觀之,可 知日本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乃禁止「雇主」為「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 sit. y. Nat. 1 「雇主」所 作工會」之行為,亦即可解為本款文義上乃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2 雇主的行為乃針對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 3 「支配」或「介 為之行為、○. al. er. io. 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 34。其中「雇主」作不當勞動行為的主體,乃一個重要. n. v i n Ch 以下討論,以釐清「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之意義。 engchi U. 的成立要件,且其內容較複雜,本文將於第三章特別提出來討論。其餘兩點則於. 第一款. 工會的「組成」、「運作」.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乃禁止雇主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 會,因工會活動的範圍其實相當寬廣,若僅就文義上觀之,則本款看似僅保護部 分的工會活動,如此限定地解釋則本款保護範圍並不合理 35。故學說上並不單就 文義出發並狹隘地解釋本款的保護範圍,而是認為不當勞動行為制度的目的既然 在於保障團結權,則應透過此制度目的而擴大解釋其保護範圍,而非僅限於保護 部分特定的團結權行使活動。從而,條文所謂「組成」 、 「運作」應解為僅是團結. 33 34 35. 西谷,196 頁。 岸井(下) ,84 頁。 西谷、道幸、中窪編,111 頁(奧山明良執筆)。 9.

(27) 權行使活動(工會活動)之例示 36。 如同前述,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 3 款的保障範圍應從寬解釋,認為包含憲法 28 條所保障之勞工的團結權行使活動,則條文所謂「組成」即不只包括著手於 可視為組成工會之活動,並應解為包括尚未達此程度的一切準備行為乃至於以此 為目標的一切勞工活動。同樣地,工會的「運作」也不應僅只於單純的工會內部 營運,而應包括工會的活動能力範圍內之一切行為。從而,此之「運作」除了以 工會的維持、擴大為目的的一切活動乃當然包括外,並應包括①針對團體協商、 爭議行為、申訴處理、團體協約、勞動法規等之要求或履行等「對雇主活動」、 ②福利、互助、宣傳、啟蒙、教育活動等「對內活動」 ,以及③各種政治、社會、 文化等對外的「社會性活動」 37。 又,既然勞動組合法 7 條 3 款保護的勞工團結權活動包含憲法所保障的所有. 政 治 大 工會的團結權為基礎者。工會的「組成」性質上乃必須透過勞工個人團結權之行 立 使來達成,故此無問題,然因為工會組成後會變成個人與工會的團結權競合或對 團結權活動,則此之團結權活動自然包括以勞工個人之團結權為基礎者,以及以. ‧ 國. 學. 立而共存,故工會的「運作」自應包含以此二者的團結權為基礎之活動。則支配 介入的成立也形成對勞工個人的團結權活動所為的支配介入,以及對工會的團結. 「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 sit. y. Nat. 第二款. ‧. 權活動所為的支配介入兩個樣態 38。. al. er. io.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禁止雇主「支配」或「介入」勞工組成或運作工會,. v. n. 由字面上看來,不論是「支配」或「介入」,受禁止的都是對於勞工組成或運作. Ch. 工會所為者,故對象上兩者應無區別。. engchi. i n U. 然而早期學說中仍有採取由對象領域上將二者加以區別之見解,其認為「支 配」乃雇主作為工會的對手,對關於工會的組成或運作等工會的自主性活動加以 妨害的一切行為;「介入」則是雇主作為工會以外之第三人乃對於其不應干涉的 領域加以置喙的一切行為。而一雇主之行為仍可能同時成立前者又成立後者 39。 對此,不同見解則認為,就算是前者,只要是涉團結權的領域,則與後者相 同都是雇主不得介入的領域,只是在「以雇主的權利或自由為基礎的經營活動」 以及「以勞工團結權為基礎的工會活動」兩者交錯的領域中,雇主的反工會行為. 36 37 38 39. 中山等,241 頁(岸井貞男執筆) ;菊池、林,139 頁。 岸井(下) ,85 頁;山口,96、97 頁;厚生労働省,447 頁。 岸井(下) ,85、86 頁;西谷、道幸、中窪編,111 頁(奧山明良執筆) 。 荒木誠之,「支配介入」 ,載於:『講座第 2 卷』,297 頁。 10.

(28) 是否成立支配介入,不如在工會固有活動領域中這般單純 40。故若要區別兩者, 不如就其原本文義而認為兩者僅是干涉妨害程度上的差別即可,亦即「支配」乃 掌握工會組成或運作的主導權而得左右工會之意思的場合,「介入」則是未達前 者程度的場合,此為目前較多數學說所採 41。 然而,兩者實際上要嚴格地區分並不容易,且既然如今勞動組合法已不採科 罰主義,則在法律效果上兩者並無差別,勞動委員會的救濟內容與方式也並無特 別差異,從而,可認為兩者間已無區別實益。故不論對之採取何種定義,一般均 不強加區分,僅以「支配介入」統稱此種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干涉 工會自主運作的廣泛行為 42。. 第三款. 結果(實害)發生的必要與否. 政 治 大 作的廣泛行為,那勞動組合法 立 7 條 3 款支配介入之成立,是否需雇主的行為產生 既然以「支配介入」統稱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干涉工會自主運. 實害呢?也就是,對勞工的團結權行使或者工會的組織、運作現實上產生障礙,. ‧ 國. 學. 此一結果的發生,是否為支配介入之成立所必要呢?此問題實又與支配介入意思 的必要與否,以及如何理解不當勞動行為此一違法行為的法律性質此二個問題有. ‧. 密切關聯 43。. y. Nat. 不論是判決 44、勞委命令以及學說 45上一般皆認為支配介入的成立並不需要. sit. 結果或所謂實害的發生,結果的發生不過是使不當勞動行為在認定上較為容易成. al. er. io. 立的材料罷了 46。亦即,在支配介入的成立上,不一定要在現實上對工會會員的. v i n 生具體障礙,此等結果並非必要,只要得評價雇主的干涉、妨害行為乃欲使工會 Ch e n g c h i U ,即為已足。簡言之,雇 弱化 ,或者只要該行為客觀上具有支配介入的意味 n. 團結活動產生具體妨害或者使該會員受到不利益,又或者對工會的組織、運作產 47. 40. 48. 岸井(下) ,86、87 頁。 西谷,196 頁;菊池、林,139~141 頁;岸井(下) ,87 頁;片岡、村中,288 頁;東大(上) , 436 頁。 42 盛,229 頁;下井,250 頁;西谷、道幸、中窪編,111 頁(奧山明良執筆);塚本,244 頁; 東大(上) ,436 頁;岸井(下) ,87 頁;荒木誠之,「支配介入」 ,載於:『講座第 2 卷』 ,298 頁;清水洋二,「支配介入」,載於:『現代講座第 7 卷』,295 頁。 43 西谷、道幸、中窪編,112 頁(奧山明良執筆)。 44 例如:興国人絹パルプ事件,東京地判昭 43.7.31,労民集 19 巻 4 号 882 頁;井笠鉄道事件, 東京地判昭 44.6.28,労民集 20 巻 3 号 665 頁。 45 盛,230 頁;小西,269 頁;荒木,582 頁;岸井(下),89 頁;安枝英訷、西村健一郎, 『勞 働法(第 10 版) 』(有斐閣,2009 年 4 月),359、360 頁;浅倉むつこ、島田陽一、盛誠吾著, 『労働法(第 4 版)』 ,(有斐閣,2011 年 9 月) ,345 頁。 46 中山等,242 頁(岸井貞男執筆) 。 47 西谷、道幸、中窪編,112 頁(奧山明良執筆)。 48 西谷,196 頁。 11 41.

(29) 主對會員的不利益或使工會弱化的原因、手段,該當行為本身就是在此所要禁止 的對象 49。 至於為何要採取上述此等結論,學說上有嘗試分從形式上及實質上提出理由 者。形式上的理由乃從條文的文義出發加以解釋,蓋條文所謂「支配」及「介入」 對象上並無差異,僅是干涉程度之不同,則支配介入的成立上應只要達到介入的 程度即已足,而「介入」此一行為概念與「支配」不同,不問對方是否受到什麼 樣的影響皆可成立,從而可知,結果或所謂實害的發生應非支配介入成立上所必 要 50。 至於實質上之理由則涉及不當勞動行為此一違法行為的法律性質。不當勞動 行為制度乃為了確保憲法上團結權保障的實效性而設,雖其保護法益乃勞工的團 結權無疑,但並非以團結權保護團結權自己,而是在政策目的上透過形成、維持. 政 治 大 障團結權。從而,此處受到禁止的不當勞動行為,不應該是從權利(團結權)侵 立 害的觀點去理解的古典違法行為,而應該是從「秩序違反」或「阻礙秩序的形成、 團結權保障秩序(對團結權加以承認的基礎上所發展的近代勞資關係秩序)來保. ‧ 國. 學. 維持」此種觀點去理解的一種全新違法行為。既然不當勞動行為是具有如此性格 的違法行為,則不必如同市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般要求結果的發生(權利侵害)作. ‧. 為成立要件 51。如此,若以支配介入作為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的場合,結果的. sit. n. al. er. 小結. io. 第四款. Nat. 52 團結權侵害行為的制度目的,則不必以此為成立要件 。. y. 發生(權利侵害)仍是不可忽略的一點,但在不當勞動行為的場合有其抑制雇主. Ch. i n U. v. 勞動組合法第 7 條第 3 款所謂「支配」 、 「介入」二詞雖理論上可得區分,但 既無區別實益,則無必要強加區分,只要以「支配介入」一詞泛稱雇主的反工會 行為即可。又條文字面上看似只保障工會的「組成」或「運作」免受雇主干涉, 然鑒於不當勞動行為制度保障團結權之目的,實應擴大解釋本條款之保護範圍, 非僅限於狹隘的「組成」或「運作」 ,而應包括所有受憲法第 28 條所保障之團結 權行使活動。加上從「秩序違反」此等觀點去理解不當勞動行為此一違法行為, 可得出 7 條 3 款「支配介入」此一不當勞動行為之成立無庸以侵害團結權的結果 為要件。. engchi. 綜合上述,「支配介入」的意義可解為:雇主對勞工團結權活動加以侵害或 干涉工會自主運作的廣泛行為,其對象包含憲法 28 條所保障之所有團結權行使 49 50 51 52. 中窪、野田、和田,371 頁;西谷、道幸、中窪編,112 頁(奧山明良執筆)。 岸井(下) ,89 頁。 岸井(下) ,90 頁。 青木等,16 頁( 籾井常喜執筆)。 12.

(30) 活動,且其成立不要求侵害團結權的實害、結果,只要有此危險已足。. 第二項. 「支配介入」行為的各種型態. 第一款. 概說. 如前所述,因為目前在日本乃以「支配介入」統稱一切雇主對勞工團結權加 以侵害或干涉工會自主運作的廣泛行為,亦即不論直接或間接、事實行為或法律 行為、合法行為或違法行為,都可能成立支配介入,故雇主的行為成立支配介入 者可謂相當地多樣化 53。並且,一般認為「不利益待遇」或「拒絕團體協商」也 得同時該當支配介入,特別是雇主的不利益待遇也成立支配介入的案例很多,此 亦使得支配介入的行為型態更加複雜。. 治 政 對於支配介入的各種行為型態,有從行為對象上著眼,而將支配介入理解為 大 立 包括對個別勞工的不利益待遇同時成立支配介入者,以及直接以工會為對象的反 ‧ 國. 學. 工會行為 54。也有從雇主的行為性質著眼,認為可將支配介入的各種行為型態分 為法律行為及事實行為兩種。前者乃雇主將支配介入行為包裝上權利的外衣,而 顯現出權利行使的外觀,包括解僱、懲戒處分等人事權的行使,或者工作地點、. ‧. 方法變更等勞務指揮權的行使,還有限制企業內工會活動之設施管理權的行使等。. y. Nat. 後者則包括各種反工會的發言、工會活動的現實上妨礙、工會自治領域的介入、. sit. 55 分裂工會、對其他工會的援助等不勝枚舉 。另有先按條文文字將雇主行為分為. 各種重要型態的作法 56。. al. er. io. 對工會「組成」的支配介入以及對工會「運作」的支配介入後,再另外介紹其他. n. v i n Ch 由上可知,要如何體系化的整理支配介入行為的各種型態可說是個棘手問題, engchi U 日本文獻上對支配介入態樣的介紹也尚未有一套統一的全面性、體系化的架構, 鑒於此種困難,本文以下暫且先依雇主支配介入行為之對象領域的不同,於第二 1 對組成、加入工會的妨害、○ 2 對工會內部運作的 款以內將支配介入型態分為 ○. 57 3 對工會活動的妨害 ,就此三者簡單介紹並舉例後,將其他幾個文獻上 妨害及 ○. 常單獨提出加以討論的支配介入行為單獨於第三款以下提出討論,至於經費援助 及便宜供與的相關問題則留待第四章 58。. 53 54 55 56 57 58. 清水洋二,「支配介入」 ,載於:『現代講座第 7 卷』,295 頁。 西谷,197 頁。 渡辺,307、308 頁 菅野,776 頁以下。 此分類參自西谷、道幸、中窪編,116、117 頁(奧山明良執筆)。 有將實務上支配介入之各種行為型態廣泛列出者,詳細可參塚本,253 頁以下。 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第1條 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特 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 律之規定。.

中止勞動契約(包含自動請辭、留職停薪、停職、或經本院依勞基法第 11 條第 5 款因獎助生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或同法第 12

第十九條之一 外國人受聘 僱從事第四條第四款之屠 宰工作,其雇主從事禽畜 屠宰、解體、分裝及相關 體力工作,經中央目的事

(一)本國勞工聘僱比率僅限制於要派單位:建議請勞動部同意外展機 構得不受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1 款 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 14

1.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福 1 字第 0980136398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18 條 2.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勞動部勞動發創字第 1039800598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第 54 條、第 55 條及第 57 條等 4 項規定。缺一 者不列計。. ⑤聘僱外籍勞工工作或生活管理須知:至少包

第 54 條、第 55 條及第 57 條等 4 項規定。缺一 者不列計。. ⑤聘僱外籍勞工工作或生活管理須知:至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