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保險契約當事人告知說明義務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兩岸保險契約當事人告知說明義務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勳發教授. 兩岸保險契約當事人告知說明義務比較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蕭冠中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詞 三年多前,有幸進入政大法研所財經法組就讀,今天得以完成論文,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在大學四年唸完之後,仍繼續支持我完成研究所的 學業。就學期間最感謝的是恩師林勳發老師,老師向來注重師生交流,身 處老師門下猶如一個大家庭,在聚會中老師關心每個學生的近況,在學生 有困惑時不吝給予指點,無論是學術上或是人生問題,總是能以精闢的方 式一語道破。也感謝口試委員王文杰老師及汪信君老師,感激王文杰老師 過年前抽空挪出時間,在口試過程中給予許多重要的建議,並且很慷慨地 提供資料作為學生論文的補充之處,令學生感動非常;感激汪信君老師在 百忙之中不得閒時願意擔任口試委員,口試過程中,對於老師的細心佩服 地五體投地,找出學生論文未發現的謬誤之處,以清晰的思路分析,令學 生受益良多。 論文寫作開始時其實已經為國考荒廢了不少時間,暑假未結束就進駐 研究室,面對空蕩蕩的研究室,心裡充滿了焦慮及不安,懷疑能否如期完 成與家人的承諾,感謝張冠群老師提供了許多論文方向的建議,雖然最後 沒有採取老師的建議,但是仍然感謝老師耐心的解答我的問題並建立我的 信心。師兄俊元即使身在美國,還是透過視訊提供寫論文的寶貴經驗,學 弟易聰也在我論文撞牆時期聽完我的抱怨;研究室各位室友,感謝婉雯提 供的各種趣聞,為煩躁的生活提供不少樂趣,希望妳在德國求學順利,感 謝盛文在我無聊的時候聊天抬槓,感謝麗雯贈送的小點心,讓我低血糖的 腦袋恢復思考能力,感謝文萱提供許多日文檢定的重要資料。 al v 回顧求學期間,從當初高三時誤打誤撞推甄進入政大法律系,一開始 i n Ch 有如進入叢林的小白兔,面對錯綜複雜的各科法律,在大一時玩樂與學業 engchi U 還不知取捨,有點跌跌撞撞,所幸大一時教授刑總的何賴傑教授以風趣的 教學方式,讓我對於法律不至於失去信心,而已故的法治斌老師所教授的 憲法課更是讓我體認到大師風采,民法總則的陳洸岳教授嚴謹的教學態度 奠定了民法的基礎。另外,感謝大學室友阿棠、Q 毛、孝嶸與我度過歡樂 的大一生活;以及耀凡、宗穎、宗賢×2,容忍我睡覺時產生的巨大噪音, 希望沒有造成你們聽覺神經的永久傷害;還有古道熱腸的敘恆時常慷慨提 供唸書及考試的資料。也要感謝大三暑假時力揚學長及中順學長收留我作 室友,永遠記得與學長們一起為中華隊加油的熱情。另外要感謝大四室友 佐政、宗翰、世勳,看到佐政在大四下學期發揮的衝勁以及克勤克儉的生 活作息,讓頹廢的我有了奮起直追的對象;寢室在認真正直又誠心向佛的 世勳加持下,隨時維持著莊嚴肅穆的唸書環境,讓本寢的讀書風氣不至於 潰敗;宗翰在緊繃的大四生活提供不少歡樂,紓解了對於課業的緊張壓 力。大學時代,運動大概就以桌球及籃球為主,雖然最後沒有持續參加系. 立. 政 治 大. n.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4) 桌,但與系桌的各位打球後在四季趕集參聚的快樂時光我永遠記得,感謝 趙大娘籃球的特別指導,以及球友的熱血籃球,讓我在大學時期還能維持 不錯的體力。 研究所時期感謝許多同學與學長姐,首先感謝準備國考時的讀書會戰 友:宗穎、耀霆、秉林、千瑄、興蓉、柏淨、梓容、季軒、漢青、弘傑、 智偉、芊智,感謝你們數戰相陪。財經法中心是個溫馨的地方,隨時充滿 著歡笑,無論是討論報告時的腦力激盪,或是閒來無事天南地北的閒聊, 總是有人可以一同分享。另外,要特別感謝靜慧、宛瑩、翠吟,四個人很 熱血的成立英文契約讀書會,有時候我沒準備被鞭得很慘,真的請妳們多 多見諒。回顧這段期間,要感謝同門師兄弟:俊元、大維、易聰,一同上 山下海,聊垃圾話,特別是俊源學長在美國學業忙碌之際,仍然撥空越洋 四人通 skype,我永遠記得「發門四兄弟」火鍋宴的熱情,俊元學長的吉 他獨唱、大維的熱炒及易聰的詩集。 感謝研究所修過每一堂課的老師,對我而言,研究所課程的討論過 程,對於思考極有幫助,在大師級的老師薰陶下,開啟了另一番眼界,特 別是在大學時期比較少有機會與老師面對面討論,在研究所課程中有了深 入討論的機會,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另外,也感謝張冠群老師給予我 擔任助理的機會,讓我減輕了不少家裡的負擔,老師總是體諒學生,許多 工作都是自己承擔大部分,讓我深感愧疚,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最後,感謝與我一同走過歡笑及汗水,支持我的所有人,在此之後學 業告一段落,大步邁向另一段旅程,我不會忘記你們,謝謝各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蕭冠中 謹致 v 2010 年歲末仰望台北 101 ni. n. al. Ch. engchi U. iv.

(5) 論文摘要. 保險契約性質上為最大善意契約,以此為中心思想,發展出有別於一般契約 的告知義務,由資訊不對稱之角度思考,雙方當事人理應均有揭露資訊的義務, 但由我國保險法立法方式觀之,卻有偏重規範要保人一方之趨勢,進而也導致實 務上保險理賠糾紛頻傳,如何平衡保險人與要保人間,對於保險契約認知之落 差,參酌各國立法例,各有不同背景,仔細探究,更可發覺台灣保險法關於告知 義務規定有改進之必要。 中國大陸自 80 年代改革開後逐漸恢復保險制度,1995 年始完成保險法之立 法,在十幾年之間,歷經數次修法,其中關於告知義務主客觀要件及違反之效果, 與台灣保險法規範均有不同,另外更將保險人說明義務明文規範,相較於台灣保 險法將保險人說明義務置於行政規範下,大陸保險法此種立法方式並非創見,觀 察英美日保險法及判例法規定均有類似規範。本文欲從各國立法例先比較兩岸保 險法關於要保人告知義務之主客觀要件及其效果,並從中探討幾個癥結問題的解 決方法,再就我國保險法所無明文規範之保險人說明義務探究其根源,以及相關 規範套用在我國保險法之中的可行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本文首先就資訊不對稱之角度討論告知義務對於保險契約當事人之利弊所 在,並由告知義務之根源「最大善意原則」由英國法立法例談起;再就人、事、 時三方面比較兩岸與其他各國法制之異同,其中關於義務主體、履行時期、告知 義務範圍及違反之效果分析我國法制若干不合理之處;進而介紹一些配套制度, 來加強告知義務規範的合理性。另外,對於保險人說明義務,介紹英美日以及中 國大陸之立法方式,並且分析大陸現行制度實行的案例,由其具體規範中評估我 國保險法立法的可行性。最後,統籌就要保人告知義務以及保險人說明義務提出 對於我國保險法之立法建議,以期平衡保險契約當事人之間不對等的地位。.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 、逆選擇、最大善意原則(utmost good faith)告知義務、書面詢問主義、重要事實、決定性影響、非決定性影響、 實際誘導原則(actual induced)、危險估計說、因果關係說、不可爭期間、保 險人說明義務、主動說明義務.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研究範圍................................................................................................3 研究方法................................................................................................3 章節結構及說明....................................................................................4. 第二章 保險契約資訊不對稱與最大善意原則.......... 7 第一節 保險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不對稱問題................................................7 第一項 訊息揭露義務之根源~保險市場之資訊不對稱..........................7 第二項 保險市場資訊不對稱之影響........................................................9 第三項 資訊揭露義務之合理性分析......................................................10 第一款 資訊之類型.......................................................................... 11 第二款 交易成本..............................................................................12 第四項 對於資訊不對稱之因應方式......................................................13 第一款 逆選擇之防範......................................................................13 第二款 道德危險之防範..................................................................13 第二節 誠信原則與最大善意原則..................................................................14 第一項 誠信原則於保險法中之適用......................................................14 第二項 最大善意原則(utmost good faith)背景介紹 .........................1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第一款 最大善意原則起源..............................................................15 第二款 英國 1906 年海上保險法....................................................16 第三項 最大善意原則適用之期間..........................................................16 第一款 屬於先契約義務..................................................................17 第二款 締約前後全面適用..............................................................17 第四項 最大善意原則與保險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不對稱..................18 第一款 傳統適用對象之限制與突破..............................................18 第二款 保險契約當事人雙方告知、說明義務之衡平思考..........19 第五項 小結..............................................................................................19.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章 要保人告知義務法理基礎與兩岸保險法告知義務 初步比較 ............................... 21 第一節 要保人告知義務之法理基礎................................................................21 第一項 廣義及狹義告知義務..................................................................21 第二項 告知義務適用之險種..................................................................21. i.

(7) 第三項 告知義務之理論依據..................................................................22 第一款 合意說..................................................................................22 第二款 射倖契約說..........................................................................23 第三款 危險測定說..........................................................................23 第四款 瑕疵擔保說..........................................................................24 第五款 最大善意說..........................................................................24 第六款 訊息不對稱說......................................................................25 第四項 告知義務之法律性質..................................................................25 第一款 前提理論..............................................................................26 第二款 義務理論..............................................................................26 第三款 法律強制理論......................................................................27 第二節 兩岸告知義務法制初步比較..............................................................27 第一項 大陸保險法法制概述..................................................................27 第一款 保險法的制定......................................................................27 第二款 大陸保險法立法宗旨與保險活動基本原則......................28 第三款 大陸保險法之特色..............................................................29 第四款 《保險法》2009 年修正.....................................................30 第二項 兩岸告知義務規定比較..............................................................31 第一款 告知義務之履行範圍..........................................................34 第二款 違反告知義務之構成要件及效果......................................34 第三款 關於解除契約後之保險費返還問題..................................34 第四款 除斥期間之限制..................................................................35 第五款 解除契約權之喪失..............................................................3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l 第四章 告知義務主客體要件 ...................... 37 iv. n U engchi 告知義務之主體與受領方..................................................................37. Ch. 第一節 第一項 告知義務之主體..........................................................................37 第一款 要保人..................................................................................37 第二款 被保險人..............................................................................38 第三款 無行為能力人為被保險人..................................................42 第二項 告知義務之受領方........................................................................43 第一款 保險業務員..........................................................................43 第二款 保險代理人..........................................................................45 第三款 體檢之特約醫師..................................................................45 第三項 兩岸保險法義務主體與受領方之比較........................................46 第一款 義務主體................................................................................46 第二款 告知義務受領人..................................................................47 第二節 告知義務之履行時期..........................................................................48. ii.

(8) 第一項 原則:保險契約訂立時..............................................................49 第一款 「契約訂立時」之解釋......................................................49 第二款 分析與比較..........................................................................50 第二項 例外:保險契約停效後復效時..................................................51 第一款 保險法第 116 條修正前學說見解......................................51 第二款 現行法制比較......................................................................52 第三項 告知義務履行時點之特殊案例..................................................54 第一款 溯及既往之保險契約..........................................................54 第二款 要保人續保時......................................................................55 第三款 第一期保險費繳納時生效之保險契約..............................55 第三節 告知義務之範圍..................................................................................55 第一項 告知義務之形式..........................................................................56 第一款 告知義務範圍之立法方式..................................................56 第二款 自動申告主義與書面詢問主義..........................................56 第三款 分析比較..............................................................................58 第二項 書面詢問效力爭議......................................................................59 第一款 概說......................................................................................59 第二款 立法例..................................................................................59 第三款 分析比較..............................................................................60 第三項 關於「重要事實」之認定~「重要性」之判斷基準..............60 第一款 特定被保險人標準(a particular insured test) ................6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二款 謹慎保險人標準(prudent insurer test)...........................61 第三款 理性被保險人標準(reasonable assured test).................62 第四款 分析比較..............................................................................63 第四項 關於「重要事實」之認定~「影響程度」之判斷..................65 第一款 “決定性影響"與“非決定性影響"..............................65 第二款 英國“非決定性影響"之案例~CTI案 ...........................66 第三款 實際誘導原則(actual induced) ......................................66 第四款 分析比較..............................................................................67.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章 告知義務之違反及其法律效果 .............. 69 第一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主客觀要件與因果關係..........................................69 第一項 台灣保險法規定..........................................................................69 第一款 主觀歸責要件......................................................................69 第二款 客觀構成要件......................................................................69 第三款 「危險估計兼採因果關係說」之學說批評......................70 第二項 兩大法系立法例比較..................................................................71 第一款 主觀歸責事由......................................................................71. iii.

(9) 第二款 客觀歸責事由......................................................................73 第三項 兩岸法制比較..............................................................................74 第一款 採取因果關係說之妥當性..................................................75 第二款 是否採取故意過失效果區分論..........................................75 第三款 故意過失同等論下主觀歸責要件是否以重大過失為當..76 第二節 違反告知義務之法律效果..................................................................77 第一項 解除契約......................................................................................77 第一款 無效主義與解約主義..........................................................77 第二款 解除權行使之對象..............................................................78 第三款 契約解除後之效力問題......................................................81 第二項 保險費返還之爭議......................................................................83 第一款 保險費不予返還之理論依據..............................................83 第二款 兩岸保險法之規範分析......................................................84 第三項 解除權之阻卻..............................................................................85 第一款 棄權(waiver)...................................................................85 第二款 禁反言(estoppel) ............................................................8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款 兩岸保險法關於棄權及禁法言原則之適用......................90 第四項 不可爭期間..................................................................................91 第一款 不可爭期間制度沿革..........................................................91 第二款 不可爭條款之設立目的......................................................92 第三款 不可爭條款之適用限制......................................................93 第四款 兩岸不可爭條款規定比較..................................................93 第五項 告知義務違反與意思表示瑕疵..................................................97 第一款 日本學說見解......................................................................98 第二款 台灣學說及實務見解..........................................................99 第三款 本文見解............................................................................10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第六章 保險人說明義務 ......................... 103 第一節 保險人說明義務之內涵與法制比較................................................103 第一項 保險人說明義務制度之必要性................................................103 第二項 保險人說明義務之立法例簡介................................................104 第一款 英國法之發展....................................................................104 第二款 美國法之發展....................................................................108 第三款 德國保險法規定................................................................ 110 第三項 兩岸保險人說明義務法制比較................................................ 112 第一款 台灣法制............................................................................ 112 第二款 大陸法制............................................................................ 115 第二節 保險人說明義務基本問題分析........................................................ 118 iv.

(10) 第一項 保險人說明義務之理論基礎.................................................... 118 第一款 經濟學理論基礎................................................................ 118 第二款 法理基礎............................................................................ 119 第二項 說明義務之範圍........................................................................121 第一款 以附合契約觀點界定........................................................121 第二款 以契約條款內容及類型區分............................................123 第三款 保險人主動說明之例外....................................................127 第三項 說明義務之履行方式與認定標準............................................127 第一款 保險人說明義務之履行方式............................................128 第二款 說明義務之履行標準........................................................131 第三項 違反說明義務之法律效果........................................................136 第一款 大陸保險法第 17 條第 2 款「不生效力」之解釋..........136 第二款 要保人得主張之權利或抗辯............................................137 第三款 要保人「冷靜觀察期」之建立........................................141 第三節 說明義務與契約條款之解釋............................................................143 第一項 定型化契約之解釋原則............................................................143 第一款 個別商議條款與定型化契約條款....................................144 第二款 兩岸保險契約解釋原則之比較........................................144 第二項 疑義不利解釋原則與保險人說明義務....................................145 第一款 疑義不利解釋原則定義及適用........................................145 第二款 與保險人說明義務之調和................................................145 第三項 合理期待原則與保險人之說明義務........................................145 第一款 合理期待原則之定義及適用............................................146 第二款 合理期待原則與保險人說明義務....................................14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第二節. er. io. sit. y. Nat. al. v i n Ch ............................. engchi U. 149. 本文結論............................................................................................149 修法建議............................................................................................153. 參考文獻 i.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大學時期修習保險法時對於告知義務這一部份總是存在許多疑惑,課 堂上老師也舉出我國保險法告知義務制度立法不當之處,告知義務涉及法 律關係複雜,民法代理、意思表示瑕疵等等均有所牽涉,且違反之效果更 是有重大爭議,且各國立法例規定並不相同,尤其是英美、大陸兩大法系. 政 治 大. 均有各自的體系,當時雖然並未深入研究,但一直有研究的想法,而研究. 立. 所學習期間又適逢兩岸金融協定議題火熱的時期,未來兩岸保險市場的開. ‧ 國. 學. 放勢在必行,因此對於大陸近十幾年來新發展的保險法產生興趣,因緣際 會之下發現大陸學者對於告知義務這塊領域有許多研究,而且研究範圍不. ‧. 限於要保人的告知義務,更括及保險人之說明義務,且仔細分析兩岸保險 法告知義務之規定,會發現與英、日、德各國立法例相比,顯得過於簡略,. y. Nat. sit. 有進一步研究補充之必要。. er. io. 保險制度之運作,是仰賴具有同類危險之人集合而成的「危險共同. n. al 體」,保險人對於保險費之計算須以保險事故發生之概然率作為基準,使 iv. n U 承擔多數人風險所聚集之保險費與保險金達到平衡,此為對價平衡原則, engchi. Ch. 為了達到價平衡之要求,保險人必須對於危險做出準確評估,因此保險契 約當事人之間須揭露資訊,作為評估危險之依據,因而有告知義務制度產 生。保險制度之產生是為了分散風險,然而在保險法告知義務制度下,可 以發現許多拒絕理賠之案件都與告知義務之違反有關,因此使得告知義務 與一般人對於保險制度目的之認知處於緊張狀態,保險公司經常以要保人 違反告知義務為由拒絕理賠。問題其實存在雙方當事人1,首先在要保人方 1. 參看 金管會 97 年度保險申訴統計 http://oldwww.ib.gov.tw/lp.asp?ctNode=41&CtUnit=33&BaseDSD=5&mp=1 金管會統計,以爭議類型的申訴原因來看,「招攬糾紛」占 56.13%最高,其次是「服務品質」 占 6.17%;理賠案件則以健康險占 60.63%最多。爭議原因方面, 「承保範圍」 、 「違反告知義務」 與「理賠金額認定」居前三大。 1.

(12) 面存在誘因隱藏對於自身不利的核保訊息,而保險人方面對於保單條款內 容之掌握較要保人來的容易,因此導致保險人於事故發生時盡其所能拒 賠。看似要保人未盡資訊揭露義務,實則不然,有時是保險人旗下之輔助 人為了業績而避重就輕誘導要保人投保之招攬糾紛,因此有必要站在衡平 的觀點重新審視保險契約當事人資訊揭露之義務。 大陸自 1980 年開始恢復保險業之經營,1995 年通過施行保險法以來 亦發生諸多問題,其中關於告知義務的範圍、以及不實告知之認定,以及 保險人違反契約說明義務所生之效果,亦有不少案例,實務上最常發生之 理賠糾紛導因於大陸保險市場之惡性競爭,一味追求業績成長而忽略風險 控管,最後以防範保險詐欺為由,利用告知義務作為抗辯拒絕理賠,因而. 政 治 大. 普遍有「投保容易,理賠難」的現象,尤其是大陸保險賠付率比起先進國. 立. 家明顯過低,且對於保險服務之滿意度亦過低。大陸要保人告知義務實務. ‧ 國. 學. 上所發生之問題,與台灣早期保險實務問題有諸多雷同之處,值得比較研 究。此外,大陸保險法有保險人說明義務之明文規定,屬於創新的立法方. ‧. 式,台灣保險法並無直接規範保險人之說明義務,大多以主管機關發布命 令之方式規範,僅有行政管制的效果,並無契約法上之效力,因此,大陸. y. Nat. sit. 保險法立法方式是否可供參考,成效如何,亦為本文研究動機之一。. er. io.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探究兩岸保險法告知義務制度的共通問題並與英. n. al 日立法例作比較研究,並且分析大陸保險法保險人說明義務之法理及運用 iv 以達到下列目標:. Ch. n U engchi. 一、 分析告知義務之法理基礎、性質,分析台灣現行法制在告知義務主 體與告知義務範圍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與大陸保險法規定作一比 較。 二、 違反告知義務之歸責要件與法律效果,此部份各國立法例差異甚 大,兩岸保險法規定亦不相同,試著由對價平衡與防止道德危險之 觀點來分析立法得失。 三、 除討論要保人告知義務外,保險人自身亦負有不真正義務,本文試 由英美法系「棄權」與「禁反言」角度,更細緻化保險人失權效在 兩岸告知義務制度之適用。. 2.

(13) 四、 基於最大善意原則之雙方性,不可僅偏廢要保人一方之告知義務, 課予保險人說明義務有其必要性,本文欲探討保險人說明義務之法 理基礎,以及適用範圍,試圖建立可供我國保險法參考之制度。.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本文擬由我國學理為出發點,分析告知義務制度的各項問題,同時比 較中國大陸保險告知義務之相關規定,先作法制層面的比較研究;再引進 英日之立法例,檢討法制面的缺陷。內容以我國保險法第 64 條及大陸保 險法第 16、17 條規定為主,本文分為兩部份,一為要保人之據實告知義. 政 治 大 份,因此以現行法及實務問題為主,並且分析兩岸保險法不同之處,以及 立 探討立法之優劣,尤其是違反告知義務之法律效果部份;至於保險人說明 務,二為保險人之說明義務。要保人告知義務屬於國內期刊較多探討的部. ‧ 國. 學. 義務,牽涉面極廣,本文僅探討一般保險契約保險人對於契約條款及法律 效果之告知義務,至於投資型保險之說明義務及適合性原則,則礙於篇. ‧. 幅,不予討論,由於我國保險法無明文規定,且英美法上對於保險人說明. sit. y. Nat. 義務較少有系統的規定,因此,綜合德日之規定,以及大陸實務及學界對. io. er. 於大陸保險人說明義務規定之文獻資料,架構一套保險人於保險契約法上 之說明義務制度,期能賦予保險人說明義務更直接、明確的規範。. n. al. 第三節 研究方法. Ch. engchi. i n U. v. 壹、法制分析法 法制分析法係以本國法制及中國大陸法制為分析對象,並且比較修法 歷程,分析立法趨勢,並探討告知義務之範圍及其法律效果,並找出現行 制度可能發生之問題。. 貳、文獻探討法 藉由相關之立法背景、書籍、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等學術資料之搜集 與整理歸納,盼望能找出學界對此議題之見解。. 3.

(14) 參、比較研究法 本文從英、美、德、日相關規定及判例,分析保險契約告知義務之問 題點,做為我國法研究之參考。. 第四節 章節結構及說明 本論文共分為七章,簡述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並且介紹各章. 政 治 大. 概要。. 立. 第二章 保險契約資訊不對稱與最大善意原則. ‧ 國. 學. 本章以資訊不對稱的角度探討保險法兩大問題—「逆選擇」及「道德 危險」 ,分析其在經濟學上的意義,以及資訊不對稱所可能帶來之影響;. ‧. 並且由資訊類型以及交易成本之觀點來判斷何方當事人應負何種程度之. sit. y. Nat. 資訊揭露義務。後半段導入保險法之大原則—「最大善意原則」,介紹該. io. al. n. 偏重一方。. er. 原則之歷史沿革及適用,並且從雙方之角度來分析資訊揭露義務,而非僅. Ch. en chi. i n U. v. g 第三章 告知義務之法理基礎與兩岸保險法告知義務之比較 本章先分析要保人方之據實告知義務,先界定告知義務之適用範圍及 險種,再參考日本學說討論告知義務之理論依據。接著討論告知義務之性 質,告知義務之性質,涉及其違反之效果,文中分別以真正及不真正義務 討論要保人違反告知義務時之效果,對於後述章節先建立理論基礎。本章 後段簡介大陸保險法之立法沿革及立法特色,並針對兩岸保險法關於告知 義務之條文規定及規範重點作一比較。. 第四章 告知義務主客體範圍 本章分別由告知義務之主客體、履行時期與告知義務之範圍來分析告 4.

(15) 知義務重要問題點,保險契約告知義務之主體向來即有爭議,部份原因在 於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不同時,解釋上的問題,並且基於技術因素,保險人 通常非直接受領告知義務者,因此衍生出民法上代理與意思表示瑕疵之問 題;履行時期則涉及告知義務之性質,與風險相關之事實隨時可能變動, 惟告知義務既然與其他義務有所區隔,則履行之時期不可能無限延伸,因 此本文由原則及例外來探討義務期間;最後,告知義務之範圍涉及雙方當 事人之主客觀要件,兩大法系規定有所不同,本文試著藉由外國立法利釐 清兩岸保險法告知義務之範圍,建立更具體明確合理之標準。. 第五章 告知義務之違反及其法律效果. 政 治 大. 本章探討違反告知義務之構成要件及其效果,先討論違反告之義務之. 立. 主客觀歸責事由,並比較德日與英美之規範差異,主要爭議在於客觀歸責. ‧ 國. 學. 要件所涉及因果關係說及非因果關係說之差別,兩岸保險法規範在關於故 意及過失法律效果是否有所區分上,規範有所不同。關於違反告知義務之. ‧. 效果,主要重點在於解除權行使之對象,以及解除契約後保險費返還之問 題。另外,對於保險人解除權應有一定之限制,本文介紹棄權及禁反言之. y. Nat. sit. 觀念,並比較兩岸現行法相關規定。最後,關於除斥期間以及民法意思表. er. io. 示瑕疵規定之競合問題,大陸保險法 2009 年修正有新增除斥期間規定,. n. al 惟台灣學說及實務上存在之爭議仍然會發生在大陸保險法之適用上,一併 iv 說明之。. Ch. n U engchi. 第六章 保險人說明義務 本章主要由最大善意原則之雙方性來探討保險人應盡的資訊揭露義 務,英美法系著重在要保人據實告知義務,對於保險人說明義務較少探 討,本文先由各國立法例比較分析,再由兩岸相關規定作比較,由於我國 保險法無保險人說明義務之明文規定,因此以大陸保險法保險人說明義務 規定為主,試著建立保險人說明義務體系架構,並且討論大陸保險人說明 義務運作上可能發生之問題,最後再以契約之內容控制作為保險人說明義 務之輔助,而作為我國法立法之參考。. 5.

(16) 第七章 結論 結論部份統整要保人告知義務與保險人說明義務重要問題與法制檢 討,對於我國保險法並未明文立法的保險人說明義務,試著參考各國立法 例及大陸立法實務經驗擬定一套我國保險法可參考的立法方向,並且以要 保人與保險人之間權利義務之平衡為最終依歸。.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17) 第二章. 保險契約資訊不對稱與最大善意原則. 第一節 保險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不對稱問題. 第一項 訊息揭露義務之根源~保險市場之資訊不對稱 保險市場之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一方當 事人擁有他方所無法驗證之訊息,所謂「無法驗證」 ,包括取得資訊之成. 治 政 由被保險人所掌握,保險人無法獲得控制風險所必要之資訊,因而處於 大 立 不利之地位。2.被保險人無法確知保險人之履約條件及償付能力,或是 本過大而不符合經濟效益。資訊不對稱大致上可分為兩類:1.保險標的. ‧ 國. 學. 無從確知保險商品對其適合性、價格是否公正等,在此情況下,保險人 可能利用優勢地位而為自己牟利。資訊不對稱不單單僅存於保險契約雙. ‧. 方當事人之間,保險代理人與保險人之間或是保險經紀人與保險要保人. y. sit. Nat. 之間,均有可能發生資訊不對稱之情事。. 「由於個人之理性有限,加上外在環境之複雜性,訊息的不對稱性. io. er. 和不完全性,契約當事人或契約仲裁者無法證實或觀察到一切,因而造. n. a. v. 就了契約的不完全性。l2 」,若以資訊不對稱發生的時間點區分,發生在 ni C. i U. h. engch 當事人簽約之前的資訊不對稱稱為事前不對稱,反之為事後不對稱,且 稱第一種資訊不對稱為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稱第二種資訊 不對稱為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3 。 一、 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 所謂之逆選擇,即為「劣幣驅逐良幣」之現象,又稱為「檸檬市場」. 2. Grossman. G. and Hart. O.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z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t. 94(1986), p.691-719 。 轉引自 樊啟榮,保險告知 義務制度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 月,頁 134 3 逆選擇討論的是,不同消費者具備互異的風險特性(無法被觀察到),在面臨不同的契約時(如保 單),是否會因風險程度的不同而選擇特定的契約;道德危險討論的是,相同風險程度的消費者, 是否會因為選擇了特定的契約(保單)後,而有不同的行為。 利菊秀、劉純之、葉家興,論保險 市場「訊息不對稱」理論與實證的不一致性,保險專刊第 20 卷第 2 期,頁 103 7.

(18) (The Market for Lemons)效應,保險市場中通常握有他方所未知之資 訊者,越會傾向以保險分散自身風險,因而造成締結保險契約者,往往 是出險率越高之人。由資訊經濟學角度來看,逆選擇有可能發生於保險 買方,也可能發生在保險賣方,保險市場中常見者為保險買方之逆選擇。 在保險定價中,保險人通常依風險發生高低來核定保單價格,此種 作法問題在於若不能準確區分保險標的之風險類型,即無法核定適合要 保人的保費水準;因此,受到這項條件的限制,保險人僅能以預估的方 式大致估算保險費率,結果導致在相同條件下,高風險者會購買更多保 險,而低風險者認為基於平均損失率所核定之費率過高,而不願購買保 險。進一步會提高所保風險的平均損失率,從而保費隨之提高,引發更. 政 治 大. 多人退出保險市場,最終結果是高風險者將低風險者逐出保險市場。. 立. 二、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 國. 學. 保險法上通稱為危險者,可以劃分為兩類,而其效果相反 4 :(1)保 險所欲彌補之危險及損失,(2)因保險所引致之危險及損失。後者即為道. ‧. 德危險,要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因知有保險契約上之利益可圖,而. sit. y. Nat. 進行之故意行為,或雖非故意使其發生,但因其疏忽的態度而導致事故. io. er. 發生,且其發生不違背本意。綜上所述,道德危險指的是市場交易的一 方難以測定或監督他方之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即隱藏行為之一方由於其. n. a. v. l C 行為或疏忽所造成之風險提高。道德風險屬於事後機會主義,屬於經濟 ni. hengchi U. 環境中之不確定因素,破壞保險市場均衡,造成效率低落 5 。. 4 5. 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民國 82 年 12 月增訂 5 版,頁 11~12 199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教授認為,人類社會交換形式的變化及協作的產生是產生道德 風險的必要條件。產生道德風險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 機會主義傾向(opportunism)。如同Kenneth Arrow所說的,人們的行為“是有意識地理性的, 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機會主義傾向是指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會採取非常微妙和隱蔽的手 段。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時間或場合都會以機會主義方式行事,但不排除某些 人在某些時間和場合,會採用這種方式行事。因此,以欺詐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傾向是基 本的人性之一。當然,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是以人的有限理性為前提的,如果人具有完全理性, 能夠洞察現在和將來,機會主義行為將無從得逞。因此,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動機問題, 從根本上講,產生道德風險的行為只不過是人們攫取其利益的動機選擇。 http://www.qiqi8.cn/article/42/193/196/2007/2007051146338_3.html 8.

(19) 資訊不對稱可能指保險市場參與方的行為,如保險買方改變保險標 的風險分佈的行為,也可能指市場參與方的認知,如醫療保險市場要保 人對個人健康狀況的隱瞞。從這一角度講,不對稱資訊有兩類 6:「隱藏 行為模型」(hidden action),即簽約時雙方都瞭解有關資訊,但簽 約後有一方可以利用對方不瞭解的簽約後資訊,採取偷懶或不盡力行 為,給對方帶來損失。「隱藏認知模型」(hidden knowledge),即有 些資訊只有一方當事人知道,另一方不知情,例如貸款契約中的借款方 過去有過違約的前,但銀行對此並不瞭解,簡單地說 隱藏知識即為說謊 (Lying) 。. 第二項. 政 治 大. 保險市場資訊不對稱之影響 7. 立. 一、使保險市場出現「稀薄」現象,導致次品驅逐良品現象的產生. ‧ 國. 學. 所謂「稀薄」現象,是指由於消費者對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及 其所提供的產品缺乏信任,從而有意壓制自己的消費需求,減少甚至不. ‧. 去購買所需要的商品,致使市場上該商品交易量未能達到應有交易量,. sit. y. Nat. 進而導致市場交易量不足,並使市場呈現萎縮狀態,反應在保險市場上 即為前述逆選擇所帶來之問題。. io. er. 二、使保險需求得不到滿足,保險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n. a. v. l C 傳統的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為遭受災害者提供補償;現代保險產 ni. i U. h. engch 品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投資功能。若要保人參加保險,保險的 兩大功能就能得到順利實現。但由於保險市場訊息不對稱,要保人在投 保時猶豫不決,最後可能做出少投保甚至不投保的決策;當遭受災害打 擊時,要保人就不能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和經濟賠償,當然更無法獲得 資金增值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全社會保險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保 險的功能也將喪失殆盡。 三、妨礙保險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影響保險公司業務的開展 資訊是影響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資訊結構的不對稱,使處於 6. 于立、于左、丁甯,信用、資訊與規制—守信/ 失信的經濟學分析,中國工業經濟 2002 年 6 月 第 6 期,頁 67 7 趙溪,締約訊息對稱性在保險法上之價值分析,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 年 4 月,頁 4~8 9.

(20) 不同資訊地位的供求雙方的風險和收益結構失衡。由於缺乏保險基本知 識,面臨風險的個體特別是規模較小的經濟實體和個人對自身風險的認 識不足,將慎重對待投保或持觀望態度甚至敬而遠之,使潛在客戶轉化 為現實客戶的可能性變小,從而妨礙保險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影響保 險公司業務的開展。 四、增加交易費用,減少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 交易費用是指資訊不對稱條件下的交易過程產生的費用。保險市場 的資訊不對稱使內部化的外部收益趨小,導致交易費用不合理增大,並 呈上升趨勢。資訊不對稱一方面使保險公司厘定保險費率成為一大難 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保險人承保、理賠時的調查取證費用。要保人為. 政 治 大. 了以最少的保費獲得保險人最大的保險保障,會儘量隱瞞或回避危險事. 立. 實和實質,從而迫使保險人不得不加強調查取證,增加調查取證的費用,. ‧ 國. 學. 降低其利潤。. 五、減緩保險業的發展,使保險市場得不到充分發展. ‧. 在現代社會,需求越來越成為刺激供給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險業也 不例外,保險需求越大,保險業的發展也就越快,這是因為:第一,大. y. Nat. sit. 數法則證明,保險單位越多,保險損失的概率也就越穩定,保險業的發. er. io. 展也就越能走上正軌;第二,保險費越多,保險人越能積累保險資金,. n. al 也就越有能力提供風險保障。保險市場訊息不對稱的結果是保險需求者 iv n U 較少或不去投保,其對保險業的發展所起的羈絆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 engchi. Ch. 以說,資訊不對稱是限制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項. 資訊揭露義務之合理性分析. 在一般契約中,雙方當事人在平等的基礎下競爭,且基於自利之人 性,雙方為取得最佳之締約條件會充分利用所擁有之資訊,且並無義務 幫助他方取得資訊,保險契約與一般契約同樣會發生資訊不對稱之問 題,而保險契約之要保人卻負有揭露重要事實之義務,其理論基礎何在? 以下試著從法律經濟分析的兩個面相來作觀察 8 。 8. 樊啟榮,保險告知義務制度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 月,頁 141~154 10.

(21) 第一款 資訊之類型 由資訊經濟學的角度觀察,資訊可以作為一種商品,而在私人之 間,資訊又可分為三類: 一、生產性事實: 指的是可以增加財富的事實,若一方當事人具有他方所未具備之 「生產性事實」之資訊則不在揭露義務範圍內。以法律經濟學「經濟 激勵」原理來解釋:「不存在資訊揭露義務之理由在於,對獲取技能 和知識進行投資,存在著某種經濟上之刺激,且該刺激是源自於雙方 契約協商時能充分運用自身掌握之知識及技能。」換言之,對於發現. 政 治 大 之補償,因此法律不應要求取得資訊者負揭露義務。 立. 生產性事實之激勵是有效率的,發現者應得到與發現所帶來財富相應. ‧ 國. 學. 二、再分配性事實:. 是指產生交易優勢之資訊,此種優勢用於再分配財富而有利於有. ‧. 見識之當事人,但不產生財富。與前述生產性事實資訊有所不同,「再. y. Nat. 分配性事實」並非投資技能、知識之需求,現代法律中典型的案例是. io. sit. 證券交易法之內線消息,在美國著名的 Laidlaw V. Organ 案中,適. n. a. er. 用經濟學解釋認為:「基於純粹再分配性事實之交易可以取消,因為. v. l 相較於發現生產性事實之人,補償發現再分配性事實之人是無效率 ni. Ch. U. engchi 的,允許再分配性事實之發現者利用該事實將財富移轉於自己,將誘 使當事人付出保護費用,以避免財富流入更有見識者之手,從社會觀 點來看,這種保護性費用是一種浪費」。根據該項解釋,若契約一方 當事人之資訊邊際成本低於另一方當事人,則有義務揭露再分配性事 實。 三、危害性事實: 是指擁有資訊之一方當事人,其不揭露將造成另一方當事人之損 害,因此,英美法系國家均建立相同規則認為交易中應揭露那些隱瞞 則具有危害性之事實,其經濟學上之理論基礎在於:「隱瞞危害性事 實是對於財富的無效率破壞」,課予危害性事實告知義務,是為了降 11.

(22) 低防範的費用,並且避免危害性事實資訊之持有者將成本轉嫁給他方。. 根據上述資訊類型之分類可知,要保人所握有與保險人危險估計 相關之事實若不揭露,則將破壞對價平衡,導致所收取之保險費與出 險率不相當,不僅使保險人承擔理賠責任,也同時減少危險共同體其 他人得以獲償之額度,對於危險共同體增加新的風險,屬於危害性事 實,因此應由要保人負擔資訊揭露義務。 至於保險人對於要保人所應盡之說明義務,則是基於契約當事人 地位對等的觀點,應該擁有同等的締約資訊,若因為締約實力之落差 而導致資訊不對等(通常對於契約較不瞭解的一方是要保人),則弱. 政 治 大. 勢的一方須額外支出取得資訊的成本,例如一般要保人須額外花時間. 立. 了解保險契約條款之法律意義,此時若保險人未加以說明,則要保人. ‧ 國. 學. 可能喪失與其他保險公司訂立更有利條款之機會,保險人此時所取得 之締約優勢屬於再分配性事實,依前述說法,應該以取得資訊邊際成. ‧. 本之多寡來判斷由要保人或保險人負擔較符合經濟效益。. sit. y. Nat. 第二款 交易成本. 保險契約下,保險人於訂立保險契約時,須進行危險估計,危險. er. io. 估計原本為保險人之責任,而保險人可藉由大數法則(Law of large a. n. v i l n numbers)推知危險發生之概然率,但大數法則之下所推估出的數據僅 Ch engchi U 能作為參考,保險人對於具體情勢仍應有所掌握,此外,法律無法責 令保險人鉅細靡遺地調查事實,因此,危險估計之成本如何分配才能 達到效率,可從經濟學中「交易成本」理論加以分析。 美國學者寇斯在<社會成本>一文中指出,所謂交易成本是指: 「為了進行市場交易,有必要發現何人希望進行交易,並且告知交易 之願望及方式,並透過討價還價之談判締結契約,督促契約條款之嚴 格履行,這些工作所花費之成本即為交易成本。」9 交易成本為整個契 約過程中之成本,契約可否成立或履行,取決於交易成本之高低,因 此如何使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對契約進行經濟學分析之首要內容。 9. 寇斯,企業、市場與法律(中譯本),盛洪、陳郁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0 年,頁 91 12.

(23) 如前所述,保險人透過大數法則無法獲取全部資訊,因此保險人 蒐集並對於危險做出個別化判斷所需要之資訊即為保險契約訂立前之 交易成本,即為資訊成本,資訊成本是由一無所知成為無所不知,極 少有交易者能承擔該成本。而且存在「資訊悖論」,亦即保險人在獲 得某類資訊之前,無法估計所帶來之預期成本與收益,因此無法決定 採取何種努力獲取資訊。此時需要由制度上設計,促使資訊持有人— 要保人,真實地向對方透漏資訊,以減少交易成本,實現交易效率; 且資訊本來即存在於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一方,立法課予揭露義務,實 際上並不會消耗過大成本,基於「要保人或被保險人通常是最廉價之 訊息提供者」,此為課予告知義務之正當理由。. 學. ‧ 國. 第四項. 政 治 大 對於資訊不對稱之因應方式 立. 在許多情況下,逆選擇與道德危險之問題是同時發生,因此,有必 要從根源之誘因問題,也就是資訊揭露方面來解決,由經濟分析之角度,. sit. y. Nat. 第一款 逆選擇之防範. ‧. 逆選擇與道德危險防治之假設方式如下:. er. io. 保險人主要有兩種解決逆選擇之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保險人透過. n. a 各種方式蒐集保險標的之相關資訊,以便對於要保人做出精準的風險 v. i l C n 分類,惟如此一來,僅能減少逆選擇之發生,並不能有效地分擔風險, hengchi U 而且資訊取得之成本對於保險人而言過於龐大,衍生而來的是成本是 否轉嫁至保費的問題;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各種不同風險類型之契約, 設定不同保費及賠償額,使要保人依據自身風險投保,這種保險契約 也稱為分離保險契約,可以吸引低風險客戶,但實際上保險人難以有 效地辨識要保人的風險,且設計此種契約亦有其困難之處。. 第二款 道德危險之防範 規避道德危險之方式大致上有三種:事前預防、事中監督及事後 補救。其中事前預防為最主要之手段,保險人設計具有針對性之條款, 13.

(24) 儘量使被保險人謹慎行為的邊際收益及不謹慎行為之邊際成本為正 值。實務上,關於使不謹慎行為之邊際成本為正值之方式,可以透過 自負額條款(deductible),使被保險人負擔一部分損失,提供被保 險人減少損失之經濟上動力,降低道德危險之誘因;至於使謹慎行為 的邊際收益為正值之方式,則是獎勵被保險人防免損失之行為,例如 無賠款優待計費法(No-Claim Discount,NCD) 10 。. 上述由經濟學角度假設解決逆選擇及道德危險之模式,不外乎是 使保險人獲得充分之資訊對於風險做出精準之類型化區分,或是使被 保險人分擔部份損失,以降低誘因;惟上述作法涉及資訊取得成本問. 政 治 大. 題,且後者僅有降低誘因之效果,若當事人存有僥倖心態,仍有道德. 立. 危險發生之可能。因此,根本之道在於暢通保險當事人之間的資訊交. ‧ 國. 學. 流,由法制面的角度來看,則關係到保險契約的本質-最大善意契約, 以及衍生出的各項資訊揭露義務,將在下一節作分析。. Nat. sit. y. ‧. 第二節 誠信原則與最大善意原則. io. er. 保險市場是典型的資訊不對稱市場,以如前一節所述,基於保險機制 之特性,保險契約雙方當事人不可能如願獲得足夠之資訊,而這種資訊不. al. n. v i n 對稱,使得有心人得以操弄保險市場,造成保險市場運作效率低落,因此, Ch engchi U 需藉由最大善意原則來平衡保險契約當事人之間的不對等關係。 第一項. 誠信原則於保險法中之適用. 保險契約基於其射倖性的性質,要保人所希望者為付出最少保費而 享受最大之保障;保險人則反之,希望收取高額保費而負擔較小之責任。 因此事故發生後,保險人力求減輕責任或免責,而被保險人隱匿不利於 己之事實,是人之常情。 法律於保險事件中所要求當事人之「誠實信用」水準較高,保險因 10. 無索償折扣 (No-claim discount):部份保單,例如汽車保險或意外保險,當在指定期間內並無 索償便會提供保費折扣優惠。無索償期愈長,則可獲享的保費折扣率愈高。 14.

(25) 而有「最大善意契約(最大誠信契約) 」之稱。所謂「最大善意」,並非 與其他契約作程度上之比較,法律固然不容許有違背誠信原則之事由發 生,但在保險契約,則特別強調此原則。最大善意原則於保險法中雖未 有明文,但實際上已經隱含於各條文之中,民法第 148 條誠實信用原則 對於保險契約而言,是一項「覆蓋條文」 ,所以在保險契約雖未違背法令, 但若手段有違誠信原則,仍應受其限制 11 。. 第二項. 最大善意原則(utmost good faith)背景介紹. 第一款 最大善意原則起源. 政 治 大 法大多援引大法官曼斯菲爾 立 (Lord Mansfield)所為之 1776 年 Carter. 保險契約具有最大善意(utmost good faith)之性質,英國案例. ‧ 國. 14. 學. v. Boehm 12 判決為最大善意原則之起源13 ,大法官曼氏於該判決指出 :「基於被保險人與保險人先天上之資訊不平衡以及保險契約之射倖. ‧. 性,保險人為了評估危險,需仰賴被保險人之特別事實告知 (disclosure),而信賴保險人所為之事實陳述(representation),. y. Nat. sit. 除故意隱瞞之詐欺外,縱使僅因過失而無詐欺意圖,被保險人仍係隱. er. io. 瞞,保險人得據以解除契約,乃因實際承擔之危險與締約時所瞭解而. n. a 意欲承擔之危險有異。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契約及交易。善意(good v. i l C n faith)在於禁止當事人任意一方藉由隱瞞事實而使他方締結契約。」 hengchi U 本案判決由原告被保險人勝訴,理由在於該要塞僅為供一般商旅使. 用,並非軍事陣地,無法抵禦歐洲敵軍之軍事攻擊,而被保險人僅為 一介商人,法官因而認為被保險人無詐欺意圖;除此之外,要塞不堪 一擊或有被法軍攻佔之可能性,保險人於締約時,依當時情勢,應可 由往來商人間訊息傳遞或當事與敵國之政治情勢中得知,因此為保險 人應知或可得而知之事,被告保險人之抗辯不可採。 11. 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民國 82 年 12 月增訂 5 版,頁 166 (1776) 3 Burr 1905 13 本案原告被保險人以蘇門答臘島上之要塞,向被告保險人投保一年期之損害保險,承保該要 塞被歐洲敵軍攻佔所受之損失,於保險期間中,該要塞被法軍攻佔,保險人以被保險人故意隱 瞞要塞不足以抵禦外國軍事攻擊與被法軍攻佔之可能性,亦即被保險人詐欺而拒賠。 14 饒瑞正,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之辯證,月旦法學 89 期 2002 年 10 月,頁 154 12. 15.

(26) 曼氏於本案建立以下數項原則:1.保險契約受誠信原則拘束。2. 保險契約當事人負有告知義務。3.違反告知義務將導致契約無效 4.保 險人已知悉、應知悉或是降低風險之事實無須告知,保險人不得以未 告知為由使契約無效。5.告知義務為雙方性義務。一方面要求高標準 之被保險人告知義務,認為違反告知義務不以有無歸責性來判斷;另 一方面又認為保險人已知、應知、可得而知、放棄可知、通常危險、 減低危險之事項,被保險人並無告知義務,藉以平衡當事人之利益 15 。 第二款 英國 1906 年海上保險法 英國 1906 年海上保險法第 17 條即有規定: 「海上保險契約,為基. 政 治 大 約無效。」第 18 條規定投保方之告知義務:內容主要包括告知內容、 立 違反之後果、重大事項之標準及無須告知之事項。第 19 條則是規定投 於最大善意之契約,如一方當事人未遵守最大誠信,他方可以宣告契. ‧ 國. 學. 保代理人之告知:投保代理人有義務將其所知悉或應知悉事項以及投 保方所應知悉之事項告知保險人。第 20 條主要針對虛偽陳述而進行規. ‧. 定:投保方在契約商議階段所為之陳述須為真實,否則保險人得解除. sit. y. Nat. 契約,陳述之相關事實包括關於期待或信任之陳述。. 1906 海上保險法規範對象雖為海上保險,但其立法總結當時保險. er. io. 業慣例及理念,因此,往後之法院判決認為該法第 17 至 20 條規定適 a. n. v i l n 用於所有保險及再保險契約。而現今保險契約中擔保條款 Ch engchi U (warranty)、告知及隱瞞等法律概念,皆以此為理論基礎。 第三項. 最大善意原則適用之期間 16. 關於最大善意原則之適用期間,由英國海上保險法發展之經過來 看,可分為兩個時期: 15. Lord Mansfield 雖裁定與先契約義務有關之最大善意原則適用於所有契約,應為契約法之一般 原則,惟法院僅視為附帶意見(obiter dictum)而無判例法之效力,因此除保險契約、合夥契約與 某些特殊信賴關係(special fiduciary relationship),係最大善意契約外,一般契約法並不適用最大 善意原則。但履行契約應「信守協議」(pacta sunt servanda)為一般契約法下之通則,因而善意於 一般契約法之體現僅限於信守協議之基本義務,惟英國契約法以發展嚴謹而有系統之要約 (offer)、對價(consideration)與承諾(acceptance)原則代之,以處理契約當事人之權益關係。參 饒瑞正,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之辯證,月旦法學 89 期 2002 年 10 月,頁 155 16 羅俊瑋,保險法據實說明義務與基因科技之發展(上) ,法令月刊 第五十七卷 第九期,頁 89~91 16.

(27) 第一款 屬於先契約義務 前述之Carter v. Boehm案,Mansfield法官認為,不實陳述誤導 保險人是詐欺隱瞞之行為,基於誠信原則可以宣告契約無效,即使對 於重要事實非出於詐欺故意而揭露不實,也會造成相同之結果,影響 所及,要保人將負擔沈重的揭露義務。上述見解是認為風險發生之事 實由被保險人所掌握,保險人需藉由被保險人據實揭露而判斷所承保 之風險 17。惟本案僅涉及契約訂立前之告知義務,對於契約成立後是否 仍有後續之義務則未論及。 18 世紀末,最大善意原則於海上保險已獲得普遍接受,英國海上. 政 治 大 適用於保險契約訂立前 ,由 1906 年海上保險法來觀察,第 18 條被保 立 險人告知義務(duty to disclosure)、第 19 條被保險人代理人告知 保險法生效前,英國法院審理海上保險案件,多認為最大善意原則僅 18. ‧ 國. 學. 義務、第 20 條陳述(duty not to misrepresentation)之規定局限 於契約訂立前,第 17 條並無時期限制。. ‧. 第二款 締約前後全面適用. y. Nat. sit. 第 18 至 20 條規定雖為最大善意原則之重要內涵,但並非指最大. er. io. 善意原則之內容僅限於告知與陳述,舉例而言,1985 年Black King. n. 19 Shipping Corp. v.aMassie 案,法院即認為被保險人於索賠時,亦有 iv l. n U engchi 最大善意原則之適用,因此,理論上最大善意原則於契約訂立前、後. Ch. 均應有適用。 最大善意原則全面適用於訂約前、後階段,為 The Star Sea 及. The Mercandian Continent 兩案始為確定: 1. The Star Sea 20 本案法院認為最大善意原則於契約成立後仍有適用,第 17 條最大 善意原則於契約訂立後有詐欺行為發生時即可適用,Lord Hobhouse 17. John Lowry and Philip Rawlings , Insurance Law : Doctrines and Principles , Oxford [England] , 2005 , p.77~79 18 Cory v. Patton (1872) l. r. 7q.b. 304, 309 19 Black King shipping Corporation and Wayang (Panama) S.A. v. Mark Ranald Massie(The Litsion Pride),[1985] 1 Lloyd’s Law Report,437 20 [1995] 1 Lloyd’s Rep.651 17.

(28) 則指出,最大善意原則是公平交易原則,並不會隨契約成立而消滅。 一方違反時,他方可以使契約溯及失效,但不得請求損害賠償;至於 定期保險,損失發生後保險人雖已部份賠付,但在剩餘期間內,被保 險人違反最大善意原則,保險人可解除保險責任,並請求返還已支付 之賠償 21 。 2. The Mercandian Continent 本案涉及保險事故發生時之通知義務,法院認為最大善意原則是 持續性地,被保險人不得提出詐欺性之索賠,任何詐欺行為均有第 17 條之適用。Longmore L.J.法官認為風險變動、續保、保險期間保險人 要求提供資訊等,均有保險契約成立後最大善意原則之適用。. 第一款 傳統適用對象之限制與突破. 學. ‧ 國. 第四項. 政 治 大 最大善意原則與保險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不對稱 立 ‧. 誠信原則於一般民事法律關係中,適用對象並不限於當事人之一 方,而是雙方均須遵守之基本原則。至於保險法中之最大善意原則,. y. Nat. sit. Mansfield法官在Carter v. Boehm案中早已揭示該原則有拘束雙方當. er. io. 事人之效力,且 1906 年海上保險法第 17 條規定並未限制最大善意原. n. a 則僅適用於被保險人,惟傳統英美法所關注之重點在於被保險人資訊 v i l C n 揭露之義務,原因不外乎在保險資訊取得較困難的時代,被保險人所 hengchi U 持有之資訊確實較保險人為多,因此課予被保險人較重之資訊揭露義 務。被保險人違反最大善意原則時,保險人得使契約自始無效(ab. initio) ;另一方面,若是保險人違反最大善意原則,則被保險人只能 撤銷契約,請求返還保險費,而上訴法院及上議院認為被保險人不得 據此請求損害賠償。因此,長久以來只有在 Banque Financière. 22. 等. 少數案件中提及保險人之最大善意原則,直到 1980 年代Banque Keyser 21. 22. 本案中,被保險人在保險索賠時有違反誠實信用之行為,而保險人援引Black King Shipping 案,不但拒絕理賠,並且主張契約無效,拒絕支付先前有效之保險索賠,並要求返還已為之保 險給付,最高法院最終駁回保險人之請求,由此可看出第 17 條對於被保險人過於嚴厲。 本案所涉及之問題為:信用保險中,債權人因保險經紀人之欺瞞而誤以為保險標的存在,而 保險人亦知情時,可否主張保險人違反最大善意原則的問題。see Banque Financière de la Citè Sa v Westgate Insurance Co Ltd [1991] 2 AC 249(HL) 18.

(29) v. Skandia 23 及 Bank of Nona Scotia v. Hellenic Mutual War Risk Association Ltd. 24 兩案之後,才確認以下規則 25 :1.保險人於締結契 約時有與被保險人相稱之說明義務,並確立重大事項之標準。2.告知 事項之內容。3.保險人有自己調查及評估風險之義務。4.保險人有向 被保險人解釋保險契約條款之義務。 第二款 保險契約當事人雙方告知、說明義務之衡平思考 時至今日,保險人已非資訊之弱勢方,有時在保險契約關係複雜 的情況下,保險人有時反而是掌握較多資訊之一方,例如被保險人應 該透露資訊的範圍有時並不明確,保險人依其專業能力應可判斷資訊. 政 治 大 程度上應減輕被保險人主動告知的義務。 立 關於締約重要條件的資訊,有時為保險人所掌握,特別是現代保 揭露的範圍為何,而向被保險人明確要求應透漏的資訊,因此相當成. ‧ 國. 學. 險商品種類繁多,以投資型保險為例,被保險人對於契約內容大多甚 為陌生,保險商品內容為保險人經過精算而設計,因此有必要課予保. ‧. 險人說明之義務;此外關於保險契約之條款,由於保險契約具有附合. sit. y. Nat. 性之性質,因此保險人對於契約條款之控制力較強,動輒有免責條款,. io. er. 甚至將本應為告知義務之條款轉化為特約條款,將資訊取得成本轉嫁. n. 至被保險人,為維持契約之公平,課予保險人對條款效力之說明義務 a 有其必要性。. 第五項. iv l C n hengchi U. 小結. 保險契約關係下之資訊不對稱問題,有賴於保險法中由最大善意原 則所衍生之各項資訊揭露義務來規範,諸如締約階段被保險人告知義務 以及後契約階段之危險增加、事故發生之通知義務…等,惟最大善意原 則下,不可僅偏廢一方當事人之規範,現行法制課予被保險人之義務及 違反之效果顯然較保險人為反義務來的重。因此,本文之後將討論現行. 23. [1990]2 Lloyd’s Rep 377 [1989]2 Lloyd’s Rep 238 25 肖和保,保險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 年 10 月,頁 38 24. 19.

(30) 告知義務法制之相關缺陷,並且重新思考最大善意原則下,應課予保險 人何種說明義務,以及保險人說明義務與被保險人告知義務之間的關聯 性如何,也是思考當事人雙方利益平衡的重要問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n U. v.

(31) 第三章. 要保人告知義務法理基礎與兩岸保險法告知 義務初步比較. 保險契約當事人間的資訊揭露義務,目的在於減少資訊不對稱之情 況,首先討論的是要保人一方所負之據實告知義務。保險人在作成是否承 保及承保條件為何之決定前,須有足夠之資料作為判斷基礎,據實告知義 務之目的即在於課予要保人提供資料之義務,作為保險人判斷依據,以下 分別就告知義務之法理基礎及其法律性質逐一分析,並且比較兩岸告知義 務法制上之差別。. 立. 政 治 大. ‧ 國. 廣義及狹義告知義務. ‧. 第一項. 學. 第一節 要保人告知義務之法理基礎. y. Nat. sit. 學理上一般認為告知義務有狹義及廣義之分。狹義的告知義務係指. er. io. 保險契約訂立時要保人對於與保險標的有關之重要事項應為告知;至於. n. a 廣義的告知義務除了契約訂立時告知義務外,尚包括危險增加及事故發 v i l C n 生時通知保險人之義務 。德國所採用者為廣義告知義務,其他多數國 hengchi U 26. 家多採用狹義告知義務,且將危險增加及事故發生列為「通知義務」 。此 外,亦可從義務發生之時點區分為先契約義務及後契約義務。本文以下 所討論者為狹義告知義務。. 第二項. 告知義務適用之險種. 我國保險法第 64 條規範要保人之告知義務,立法上體例編排置至於 第二章第二節基本條款中,並未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故理論上於 人身及財產保險均應有適用,為我國實務多偏重在人身保險,主要原因. 26. 大森忠夫,保険法,有斐閣,1985 年版,頁 117 21.

(32) 在於財產保險之保險標的具有「外顯性」 ,保險人容易查核;而人身保險 之保險標的涉及個人身體健康及隱私,保險人實際上難以察覺。惟不論 人身或財產保險,於最大善意原則下,均應受告知義務同等規範。. 第三項. 告知義務之理論依據. 第一款 合意說 27 此說認為保險契約之成立,須以契約當事人雙方對於危險之程度 及範圍,意思表示上完全合致為必要,告知義務即為達此合意目的所 必須履行者。而合意理論有可分為主觀及客觀合意理論。客觀理論認. 政 治 大 認為,契約上之合意僅限於保險人足以獲知之重大危險訊息,亦即要 立 為:不論要保人是否善意,均須對保險人負告知義務;而主觀理論則. ‧ 國. 知。. 學. 保人僅就其知悉之危險狀態負告知義務,至於其不知之事項則無須告. ‧. 客觀理論認為,一旦當事人對於保險契約之目的達成完全合意, 保險契約之目的即告確定而成為告知義務之基礎,甚至有學者認為告. y. Nat. sit. 知義務制度目的在於防止不良的保險關係,故應跳脫當事人主觀限. er. io. 制,不論要保人善惡意,且不當告知或沉默,均無須與保險事故發生. n. a 有因果關係 28。因此,客觀理論下,即使要保人非出於故意而不為告知, v. i l C n 亦視為違反告知義務,此為保險契約團體性之考量。惟此說忽略保險 hengchi U 契約之主觀要素因而招致批評。. 至於主觀理論,雖然與客觀理論一般,均以當事人合意為理論基 礎,但僅有要保人所知悉之事實始負告知義務。主觀理論雖然改進了 客觀理論對於要保人過嚴苛的問題,但主觀理論也有不合理之處,若 要保人不知的事項即不負告知義務,而該事項為保險人主觀上所欲知 之事項,則對於重要之點意思表示不一致仍可有效成立契約,顯然是 矛盾的說法。 27. 石田滿, 「保険契書法におけるObliegenheitの法的性質に關する研究序說」 收錄於氏著「保 險契約法の基本問題」,頁 79~89,一粒社,昭和 52 年 10 月 20 日,轉引自林朝誠,保險法上 告知義務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 81 年度碩士論文,頁 11 28 三浦義道,告知義務論,嚴松堂,大正 13 年,頁 26,轉引自林朝誠 前揭註 22.

(33) 第二款 射倖契約說 此說認為保險契約為射倖性契約,當事人所建立之給付關係義務 與給付數額,取決於事故是否發生以及損失額度的大小。對於被保險 人而言,繳納少數保險費,而損失發生時可以獲得鉅額之賠償;相反 地,若損失未發生,則保險人保有所收取之保險費而無須負責 29。因此, 基於保險契約之射倖性,保險契約當事人雙方對於事故發生之不確定 性應該要有相同之認知,故要保人負有告知義務。 惟亦有學者認為將保險契約視為射倖性契約容易與賭博契約相混 淆,從保險之構造觀察:保險非基於完全偶然之結果而是依大數法則. 政 治 大 體,以互助精神為基礎,與射倖性之賭博契約源自人性貪婪有所不同。 立 此外,由目的來觀察:保險強調共同經濟目的,須具有一定利害關係; 計算事故發生之或然率,且由具有同種危險之被保險人組成險共同團. ‧ 國. 學. 反之,射倖性契約則無 30。因此,由構造及目的來看,以射倖性作為告 知義務之理論基礎並不充分。. ‧. 第三款 危險測定說. y. Nat. sit. 保險業為維持保險營運之正常,基於給付與對待給付須相等之法. er. io. 理,故所收取之保險費與所承擔之風險必須均衡,因此有蒐集並判斷. n. al 危險發生率相關資訊之必要(亦即所謂的「危險選擇」 ) ,此種資訊常 iv. n U engchi 偏在於要保人一方,保險人取得資訊仰賴於要保人自發性的告知。基. Ch. 於保險人測定危險之必要而以法律課予要保人告知義務,學說上稱為 「技術說」 31 ,主要展現在兩方面: 1.團體性:保險契約雖為個人債 權契約,但保險制度係依「危險分散」及「負擔平均」兩大理論而生, 須有多數經濟單位加入,始能達到上述兩目的,因此在經濟上形成共 同關係之保險團體,而技術上多數加入者形成保險團體之構成要素, 因而具有強烈之團體性 32,由於加入者大多僅重視自身利益,故為衡平 團體成員之利益,訂約時應課予告知義務。 2.合理計算:以公平負擔 29 30 31 32. 大森忠夫,保険法,有斐閣,1985 年版,頁 84 吳鴻章,保險契約告知義務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1974 年,頁 13 山下友信,保険法,有斐閣,2005 年,頁 283 林群弼,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3 年 11 月增訂二版,頁 48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 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

(一)未具雙重國籍之中華民國國民(大陸地區人民需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10 年)、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6 條至 28 條各款情事之一者,公務人員陞 遷法第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四、學生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當事人依該法行使之權利,將不因報名作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2.不論第 10.03 條及第 10.04 條之規定,締約國一方得要求締約國他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