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研究"

Copied!
1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 促進指標之研究. 研 究 生:呂宜澤 指導教授:張少熙.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研究 2014 年 12 月 研究生: 呂宜澤 指導教授:張少熙. 摘要. 高齡友善城市 (Age Friendly City) 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因應全球高齡化所提出之 指南,希望透過此指南讓全世界的高齡者都能在一個友善且舒適的環境裡達到活躍老化。 然而,此指南應該隨著不同國家的情況進行修正,以符合當地的高齡者之需求,目前臺 灣在高齡者健康的部分大多是採取後端的照護和醫療,而較缺乏前端的預防和積極的健 康促進。因此,本研究從運動促進健康之觀點出發,並以高齡友善城市之發展概況為文 獻基礎進行分析後,再進行德爾菲法經由專家小組的評估,並且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 (AHP) 進行各構面之間的權重比較,進一步提出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指標, 以提供臺灣相關單位發展高齡者所需運動環境之建議。. 關鍵詞:高齡者、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 ii.

(3) A study of exercise promotion index for age-friendly cities in Taiwan. December, 2014 Author: Lu, Yi-Ze Advisor: Chang, Shao-Hsi.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is the main issue of 21st century. For this reaso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posed the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guideline. The purpose of this guideline is to provide an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to let elderly people active aging. However, the guideline should be amend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Recently, the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mainly used medical care service, but lack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d on age-friendly cities’ overview. After Delphi metho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develop Taiwan age-friendly cities’ exercise promotion index. This index is a suggestion to help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to create an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 age-friendly city, exercise promotion, index. iii.

(4) 目. 次.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 ..........................................................................................................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 ..................................................................................................................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5 第七節 名詞釋義 ..................................................................................................................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高齡友善城市之現況分析 ...................................................................................... 8 第二節 運動促進之意涵與重要性 .................................................................................... 18 第三節 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相關研究 .................................................................... 22 第四節 高齡者運動促進指標建構分析 ............................................................................ 30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38.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0. iv.

(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4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45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 46 第六節 研究調查與實施 .................................................................................................... 47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48 第一節 德爾菲問卷實施結果與分析 ................................................................................ 48 第二節 指標權重分析 ........................................................................................................ 6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84 第一節 結論 ....................................................................................................................... 84 第二節 建議 ....................................................................................................................... 85. 引用文獻 ............................................................................................................. 87 附錄 ..................................................................................................................... 93. v.

(6) 表. 次. 表 2-1 國家法律政策比較表................................................................................................... 29 表 2-2 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主要層面............................................................................... 31 表 2-3 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考量因素之構面分類表............................................... 33 表 3-1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專家小組名單................................................... 45 表 4-1 構面之適宜性............................................................................................................... 50 表 4-2 政府單位與政策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1 表 4-3 資訊和溝通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2 表 4-4 活動和公民參與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3 表 4-5 環境與設施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3 表 4-6 專業人力與服務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4 表 4-7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說明表................................................................... 55 表 4-8 構面之適宜性............................................................................................................... 58 表 4-9 高齡政策與相關計畫構面........................................................................................... 59 表 4-10 資訊和溝通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59 表 4-11 活動和公民參與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 60 表 4-12 環境與設施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60 表 4-13 專業人力與服務構面之指標適宜性......................................................................... 61 表 4-14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說明表................................................................. 62 表 4-15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各構面權重..................................................... 65 表 4-16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高齡相關政策與計畫構面之權重..................... 68 vi.

(7) 表 4-17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資訊與溝通構面之權重..................................... 68 表 4-18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活動和公民參與構面之權重............................. 69 表 4-19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環境與設施構面之權重..................................... 69 表 4-20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專業人力與服務構面之權重............................. 70 表 4-21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跨構面權重..................................................... 77 表 4-22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權重排序表......................................................... 83. vii.

(8) 圖. 次. 圖 2-1 影響活躍老化決定因素.............................................................................................. 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0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2 圖 4-1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各構面權重分析圖........................................ 66 圖 4-2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高齡相關政策與計畫構面權重分析圖........ 71 圖 4-3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資訊與溝通構面權重分析圖........................ 72 圖 4-4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活動和公民參與構面權重分析圖................ 73 圖 4-5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環境與設施構面權重分析圖........................ 74 圖 4-6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環境與設施構面權重分析圖........................ 75 圖 4-7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跨構面權重分析圖........................................ 80 圖 4-8 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權重分析圖.................................................... 82. viii.

(9) 第壹章 緒論 高齡友善城市 (Age Friendly City) 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因應全球高齡化所提 出之指南,WHO 希望透過其建構之八大面向,幫助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問題,並 進一步分析且幫助該城市變得更加友善。進一步探討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相關文獻後發 現:高齡友善城市的概念較強調建設及空間等硬體設施。然 WHO 曾於 2002 年提出活 躍老化 (active ageing),其透過運動促進健康的概念加上高齡友善城市所建構之環境, 定能促使高齡者之生活品質更臻完善。據此,本章節主要敘述研究之問題背景,經由問 題背景發展研究目的,再由研究目的導出研究問題,進而延伸出本研究之重要性,並釐 清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最後解釋與本研究相關的重要名詞,內容共分七節陳述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隨著醫療與科技的發達,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延長,2011 年全球 65 歲以上人口總人 口比為 8%,而我國目前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佔全國人口之 11% (行政院主計處,2011), 根據經建會「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推估,我國將在 2017 年老年人口比 率將超過 14%,成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並在 2025 年即會達到日本目前的老化 指數。然而老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黃富順,2004),為了達到有品質的老化,國內 外皆提出了許多老化的相關理論。Baltes 與 Baltes (1990) 主張老年人能夠經由自我心理 調適和行為改變的過程,達到成功老化;且將成功老化定義為心理適應良好的一個過程, 其中包含選擇 (selection) ,最適化 (optimization) 以及補償 (compensation) 三項元素, 簡稱 SOC 模式。世界衛生組織 (WHO) 亦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 (active ageing) 的觀 念,並將活躍老化定義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感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以促進民 眾老年時的生活品質。在地老化則強調高齡者應居住在他們願意且熟知的地方,應給予 高齡者適當的空間,使他們能夠保有隱私及尊嚴,並在熟悉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而不. 1.

(10) 是被隔離 (高淑貴、周欣宜,2008;曾中明,2006)。綜合上述,不論成功老化、活躍老 化、在地老化,老年人的健康應同時涵蓋身體、心理、社會三個面向。 WHO 於 2007 年提出高齡友善城市之概念,此概念是以活躍老化為基礎所發展出來 的,透過瞭解 33 個城市的高齡居民在城市生活時,所面臨的困難和擁有的福利,進而 歸納出八大指南,WHO 希望藉由此指南讓各個城市做為參考依據,並自行研擬出適合 自身城市所需的高齡友善環境,讓每個社區或是城市都可以提供高齡者健康、參與、安 全的活躍老化過程。然而在活躍老化的概念中,健康是其最根本的面向,如何促成真正 的健康,WHO 早在 1958 定義健康為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都處於完全均 衡之狀態,不只是沒有病或不虛弱而已,美國衛生總署也曾在 1991 年將健康推廣的策 略區分為三級:預防性健康服務、健康維護、健康促進 (吳姿瑩、卓俊伶,1998),而健 康促進更是其中積極的作法,具有防患未然及使個體達到更正面的健康狀態。然我國目 前關於老化之研究與政策多偏向於後端的照護與治療,對於前端的預防措施較少提及, 而「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 84 年開辦以來,由於平均壽命逐漸增加,醫學界持續引進 新型醫療技術及藥物,以致健保面臨財務危機 (黃名璽,2012)。人口老化也衍伸出許多 的問題,包括長期照護的需求增加、傳統家庭照顧功能弱化、民眾照顧費用負擔沉重等 (劉見祥、吳秀玲,2009),因此要改善人口老化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只有後端的照護與 醫療是不夠的,透過運動以促進健康,此種正向積極的增進健康,才是解決之道。 綜合上述發現前端的預防措施變得相對的重要且刻不容緩,在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中 皆指出運動對於老化是有所助益的,適當的運動可以維持身體機能、保持心情愉悅、透 過運動與社會持續交流 (Almeida, Norman, Hankey, Jamrozik, & Flicker,2006;Biddle & Mutrie,2008;李城忠、施麗玲,2012)。因此,從高齡友善城市的觀點出發建構運動促 進的前端預防措施,並讓高齡者在這可及性、便利性高的環境裡,從事各種活動,進而 促進身心健康。基於上述原因,深入瞭解目前臺灣高齡友善城市相關研究與政策之發展 情形,進而探討適合臺灣高齡者需求之運動促進指標,此為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2.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國內外 (國內包含臺北市及嘉義市;國外以美國紐約、加拿大馬尼托巴、 日本東京、中國上海、芬蘭佑華斯克拉為主) 高齡友善城市及運動促進指標相關文獻為 研究範圍,並彙整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之運動促進指標發展概況,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與 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內涵,並以分析層級程序法,對各層級指標之重 要性做一權重表現之分析。具體而言,本研究擬達成之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相關發展與狀況。 二、瞭解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發展現況。 三、分析臺灣高齡者運動促進方案及相關活動之實施成效。 四、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瞭解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相關發展與現況為何? 二、瞭解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發展現況為何? 三、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內涵為何? 四、所建構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其權重表現為何?.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 目前國內對於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並無任何相關的措施與機制,且國外各 城市其文化差異甚大,據此,本研究以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為研究主題, 首先進行相關文獻彙整、分析與探討,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內涵,再 應用分析層級程序法,邀請國內產官學各領域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分析各層級指標之 權重表現,盼能以此研究成果,提供未來國內各地區實行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參考 3.

(12) 指標,讓高齡者有品質的老化。有關本研究之重要性,陳述如下: 一、理論與實務結合:透過蒐集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之相關資料,並瞭解國內高齡友善 城市之發展現況,進而探究與分析適合我國高齡者需求之運動促進指標。 二、高齡友善環境建立:待相關指標建立後,地方政府或相關單位將能夠給民眾更適當 的資源,並且在民眾參與的同時,也可以明確地將指標呈現於其中,而在實際運作 時不但可以讓高齡者與親友互動,其方便性及實務性更是一大優點。 三、政府等相關單位參考之依據:目前全臺灣皆在推行高齡友善城市,然而對於高齡者 的運動促進並無相關之方案,本研究可提供政府或相關民間團體建構地域性之高齡 者運動促進參考指標,也可針對國內外的差異進行瞭解,從中發現我們適用以及不 適用的標準或推廣行動,以有效率地做相關政策上的執行。使高齡者可以有品質的 老化,進而降低依賴人口比率,節省國家之資源。.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依據研究目的區分為主題範圍、對象範圍及時間範圍,資分別 說明如下: 一、主題範圍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指標,並透過分析層程序法進行 專家問卷調查,以瞭解各專業能力指標之相對重要性與權重表現。故本研究之主題範圍, 唯以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 (國內包含台北市及嘉義市;國外以美國紐約、加拿大馬尼托 巴、日本東京、中國上海、芬蘭佑華斯克拉為主) 和運動促進之相關文獻與發展進行探 討,建構適合臺灣的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 二、對象範圍 為達本研究之目的,將以國內產官學三方面,與此領域相關的專家學者 8 人為研究 對象,經由文獻分析法初步建構適合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指標,並以分析層級. 4.

(13) 程序法 (AHP),調查與整合專家學者意見後,分析各層級指標之權重表現。 三、時間範圍 本研究撰寫與進行至研究完成時間,為 2012 年 11 月 1 日至 2014 年 6 月 30 日止。. 第六節 研究限制 目前我國對於高齡者運動促進健康之方法尚無建構,國內高齡友善城市之健康促進 大多為長期照護或是醫療保健等後端策略,故有關國內高齡者運動促進之相關文獻甚少。 雖研究者致力於瞭解國內外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發展與現況,並縝密掌控整體研究 流程,仍無法全盤探討。因而於研究中,不免有所疏忽並受到限制,其研究限制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針對國內部分產官學三方面與次領域相關之學者專家,對於本研究所建構 之專業能力指標,進行分析層級程序法之問卷調查。但因受限於研究時程,無法將所有 相關專家學者之意見,全盤蒐集、彙整與納入考量,因此只邀請具代表性的專家學者, 以期有較完整的研究。 二、研究工具 問卷調查者之問題回答或意見回復,基於研究者與接受問卷調查者雙方信任態度之 建立,僅能假設其為據實回答。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僅針對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之建構,進行可能性的規劃,其結果 僅能提供國內相關單位作為參考,並無法類推至國外,然在不同城市間之應用上應顧及 各個城市的特殊性,進行調整以符合地方情形。. 5.

(14) 第七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概念釐清,茲將本研究之特定與重要名辭進行解釋,以便於研究結果 的分析與討論,分述如下: 一、高齡友善城市 高齡友善城市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07 年所提出的概念,WHO 根據在全球 22 個國家中 33 個城市進行調查,蒐集當地的高齡者之意見後,進而制訂「高齡友善的 城市指南」。本研究之高齡友善城市依據 WHO 之概念,並認為高齡友善城市必須包含 適合高齡者的生活空間、便利的交通運輸、尊重以及包容的意識、健康促進的活動、友 善及便利的資訊等層面,讓高齡者在這城市中合適的且順利地老化。 二、運動促進 運動促進的概念主要源自 Pender (1996) 區分健康維護 (health protection) 與健康促 進 (health promotion) 兩者之間差異的重要性。健康維護是藉由積極地減少疾病產生; 而健康促進的概念則是個體努力朝向增進自我的健康狀態及自我實現。美國衛生機構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訂定二十一條項目中包括了運動和體適能 (Exercise and Fitness) 以促進健康,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所擬訂之國民保健六年計劃中, 也包含了推動健康體能計畫,足見運動在健康促進的重要。學者也認為身體活動是影響 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藉由身體活動可以有效控制體內脂肪百分比及體重、增 強肌肉耐力、心肺功能、柔軟度與降低疾病罹患率等 (方進隆,1992;楊佳益,2012)。 進一步綜整相關文獻,本研究之運動促進係指,透過運動以達成健康的目的,並且將運 動和身體活動視為一種疾病治療和預防之方法,進而達到正向且積極的健康增進。 三、運動促進指標 指標 (index ) 一詞,常常因為不同的使用目的及不同的評估對象而有不同意涵。狹 義的指標意義為「表示一個單位效率的一個數字,或少數幾個數字」;而廣義的指標解 釋意義則為「一可歸納特定現象或事務相關資訊之量度 (measure),或可合理替代 (proxy) 該量度者」,主要具有做某項決定或判斷的準則 (程瑞福,2004)。故本研究之運動促進. 6.

(15) 指標,乃指用以評估高齡友善城市中健康促進之政策或相關辦法,是否具備所需之運動 處方或相關運動促進方案,而此指標的建立,將可做為社區或城市執行運動促進健康之 參考。. 7.

(1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於建構臺灣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指標。為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及瞭解高齡友善城市和運動促進之相關發展與現況,本章共分五節討論之,分別為:第 一節高齡友善城市之現況分析;第二節運動促進之發展與重要性;第三節高齡友善城市 運動促進之相關研究;第四節高齡者運動促進指標建構分析及第五節本章總結,進行文 獻之彙整與探討,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高齡友善城市之現況分析 高齡友善城市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07 年所提出的概念,此概念是以活躍 老化為基礎所發展而來,在 Marmot (2006) 的研究中發現,活躍老化成功與否,取決於 各種圍繞著個人的影響因素 (如圖 2-1)。這些物質條件和社會因素等將影響個人的行為 和感受 (引自 WHO, 2007)。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更是影響個人活躍老化的重要 原因。. 圖 2-1 影響活躍老化決定因素 資料來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 8.

(17)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化所帶來的身體機能衰退將會逐漸嚴重,然而個人身體狀況在 成人階段和高齡階段的衰退幅度,與個人的生活方式、外部社會、環境和經濟等有很大 的關係 (WHO, 2007),雖然老化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這些影響因素都是可以改善的。而 高齡友善城市透過公眾的政策及措施、無障礙的建築和街道、安全的社區、提倡休閒的 活動和社會參與,不只讓老年人在這城市有高生活品質,也讓殘疾人士增強了獨立性和 活動性,高齡友善城市不是高齡者獨有的,其建設與空間、便利的運輸、安全的環境不 只對高齡者有益,整個城市的居民也享受此福利。在 WHO 根據全球 22 個國家中 33 個 城市進行調查,蒐集當地的高齡者之意見後,並瞭解其高齡居民在城市中生活所面齡的 困難和有益的福利,進而制訂「高齡友善的城市指南」。參與的國家與城市眾多,參與 的城市幾乎遍及全球,然 WHO 之調查結果顯示,居住在不同國籍、文化的高齡者,其 需求竟有相同的特質。因此 WHO 匯集相同意見並整理分析後,將建構而成的高齡友善 城市指標提供予全世界之都市計劃人員,並給予高齡者檢視都市發展情況之用。高齡友 善城市指南其內容有八大面向,包括有戶外空間和建築 (Outdoor spaces and buildings)、 運輸 (Transportation)、住宅 (Housing)、社會參與 (Social participation)、尊重和社會包 容 (Respect and social inclusion)、公民參與和就業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 溝通和資訊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社區和健康服務 (Community and health services)。其中戶外空間和建築、運輸、住宅等三個面向主要是針對城市的物理環境, 而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公民參與和就業等三個面向則是反映社會文化環境,最 後,溝通和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則是在表達社會服務的概念。城市的物理環境、社會 文化環境與社會服務這三個概念是相互影響的,例如良好的社會服務概念會提升社會文 化環境,而城市的物理環境良善也容易執行社會服務等。 本節將從美國紐約 (New York)、加拿大馬尼托巴 (Manitoba) 及 Sannich 社區、中 國上海、臺灣嘉義等高齡友善城市進行分析探討。 一、美國紐約 (New York) 紐約市 (2007) 估計,2005 至 2030 年 65 歲及以上之高齡者將增加全市的 47%,為 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紐約市長、議會議長與紐約醫學研究院 (NYAM) 決定攜手合作, 9.

(18) 將紐約改造成高齡友善城市 (Bloomberg & Quinn, 2009)。該計劃將高齡居民結合民營企 業、非營利組織與學術單位後,集合成焦點團體,再提供建議給 NYAM,使其協助與 實施、分析、宣傳高齡友善城市的評估結果。 研究者整理 Bloomberg 與 Quinn (2009)、NYAM (2011)、國民健康局 (2011a) 等三 篇文獻後,發現紐約市將建構高齡友善城市分成五個層面進行,包括社區意見、焦點團 體、市民訪談、專家學者意見、文獻資料蒐集。 (一) 社區意見:由 NYAM 與紐約市議會共同舉辦給予高齡者參與的公聽會,主要出席 人員為高齡者以及他們的看護人員,透過輕鬆的問題帶領討論,並盡可能地從對話中發 現市民的需要。 (二) 焦點團體:NYAM 和社區協會合作,與六個焦點團體進行對話,其中包括移民以 及貧民區的高齡者,從這些焦點團體中,再與其中 46 名高齡者實地進行深入訪談,獲 取各族群高齡者的觀點。 (三) 問卷與訪談市民:在社區座談會舉辦時,利用 NYAM 的問卷針對社區各方面作評 分,並評估各面向對於社區中高齡者的影響和衝擊。同時 NYAM 也與皇后區的移民者 進行訪談,這些訪談獲取來自 12 個國家高齡移民者的觀點。 (四) 專家學者討論:紐約市議會、NYAM 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包括經濟、住宅發展、 公共參與、交通、戶外空間、租戶的居住權力、社會服務設施以及健康等重要議題。不 但可以讓不同領域的專家評估各面向的需求及重點,並不斷與 NYAM 的工作小組召開 會議,進而指認工作小組的工作方向。 (五) 資料與訊息蒐集:NYAM 研究中心的都市流行病研究部門與哥倫比亞大學建成環 境及健康專案進行合作,以瞭解地方社區的現況。同時 NYAM 也整合了各團體對於政 策的意見,進而使紐約市對高齡者更加友善,諸如國際長壽中心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er)、紐約鄰里之家 (the United Neighborhood Houses of New York)、聯邦福利機構 (the Federation of Protestant Welfare Agencies)、紐約市民高齡工作委員會 (the New York Citizens’ Committee on Aging) 等。 紐約市在執行 WHO 八大指南中,主要針對公民與社會參與、住宅、公共空間和交 10.

(19) 通以及健康和社會服務等四個方向進行 (Bloomberg & Quinn, 2009),並分述如下: (一) 公民和社會參與 主要內容:確保就業與經濟、志願服務、文化和休閒活動、資訊及計畫。 確保就業與經濟之目的在於提供高齡者就業訓練,並保障固定的名額給予高齡族群; 志願服務之內涵在於鼓勵高齡者從事代間的志願服務 (學校、非營利組織),並從中一同 學習;文化與休閒活動希望提供高齡者在紐約市有良好的休閒娛樂活動;資訊及計畫之 目的則是希望讓高齡者也能學習網際網路使用方式,並能給予紐約市更多高齡友善的建 議。整體而言公民和社會參與之主要目標在於確保高齡者能有就業、志願服務以及休閒 活動等參與社會的機會。 (二) 住宅 主要內容:可負擔的住宅、屋主及承租人的補助、在地老化。 可負擔的住宅其目的在於幫助高齡者透過住房公基金或其他方式能夠在紐約擁有 一間住宅;屋主及承租人的補助之主要內涵在於給予高齡者更加優惠的房屋貸款或是租 屋金;在地老化則是希望可以透過老有其屋的方案讓高齡者能夠在地老化。整體而言住 宅的主要目標在於提供高齡者安全、價錢適當、可用性高的住宅。 (三) 公共空間和交通 主要內容:可及性高及可負擔的起的交通、安全且高齡友善的公共空間、未來規劃。 可及性高及可負擔的起的交通主要在於改善大眾運輸的設施和服務 (地鐵站內的 電梯、公車的 GPS 系統、優惠的計程車);安全且高齡友善的公共空間則是希望提供高 齡者更加舒適的公共環境 (公共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市區內不上鎖的廁所、市區內能 休息的公園);未來規劃則將重點關注如何能將高齡有式的概念應用在整體城市的建設 與發展。整體而言公共空間和交通之主要目標在於提供高齡者友善的公共空間和方便的 交通工具。 (四) 健康和社會服務 主要內容:健康和醫療保健計畫、協助高風險老人、提供營養食品。 健康和醫療保健計劃致力於增加高齡者對於疾病的認識以及改善高齡者活動中心; 11.

(20) 協助高風險老人則是宣傳防跌知識以及為高風險的老人家中安裝警報得以隨時通知醫 院;提供營養食品主要在於幫助高齡者能獲取健康的食品 (提供免費公車至超市、透過 獎勵的方式提供食品券)。整體而言健康和社會服務之主要目標在於確保高齡者可以獨 自生活且有充足的飲食和社會服務。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紐約市的方法非常適合統整不同族群或是不同背景之市民,透過 分析政策,瞭解市民心聲後,進而由紐約醫學研究院 (NYAM) 透過其專業,整合政府 與居民之想法,並提供適當之作法,讓雙方皆滿意。而在其應用 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 南時,則是針對紐約市之需要進行改善,但對於高齡者在紐約的城市物理環境、社會文 化環境和社會服務都有包含在內。 二、加拿大馬尼托巴 (Manitoba) 及 Sannich 社區 馬尼托巴 (Manitoba) 政府於 2007 年宣佈推動高齡友善 Manitoba 計畫,馬尼托巴 政府也設置專責單位:「高齡與老化秘書處」,此秘書處提供相關資源與訊息幫助所有 Manitoba 之社區,提升社區內高齡者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品質,除了認識 Manitoba 地區 的高齡者之多樣化,並鼓勵高齡者參與社區各種活動,提倡健康且積極的老化 (國民健 康局,2011b)。同時高齡與老化秘書處也支持民間機構和相關單位建構高齡友善社區, 為高齡者創造一個可及性高且安全的生活環境。而 Sannich 社區則以自身推動高齡友善 計畫之成果,配合 WHO 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之八大指標後,提出三部分之規劃依序進行, 包括發現高齡友善社區最常見之障礙、高齡友善社區相關計畫及創新發展、未來高齡友 善城市之發展 (國民健康局,2011b)。而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所 設置之穆雷老年癡呆症研究機構也呼應 WHO 之高齡友善城市,將建構高齡友善社區所 需要之參與人員以及相關單位,提供社區建構原則與建置流程等相關辦法並編製五大原 則 (MAREP,2012),五大原則認為高齡友善社區應有的元素如下: (一) 可居性 (Livability) 建立可及性高,且富有活力之社區,加強塑造社區凝聚力與社區意識並提供多樣化 之便民服務,包括交通運輸與相其他關之社區活動。 (二) 可靠性 (Accountability) 12.

(21) 高齡友善社區對於每個人應該都是相當可信賴的,注重每個社區成員的感受,提升 社區成員對於高齡者之關懷與尊重,且固定舉辦之交流與服務活動,並將此訊息傳達給 每一位高齡者。 (三) 全體市民的可及性與社會包容性 (Access and Inclusion for All) 重視每位市民的需求,並且提高社區服務資源與設施之便利性。透過全體社區居 民對於社區的支持與包容,針對高齡者較多樣化的需求做彈性的調整與配套措施。 (四) 全體市民受尊重與支持 (Respect and Support of All Citizens) 尊重高齡者所選擇之生活方式並加以配合,同時呼籲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並 推廣對待高齡者皆予以尊重與接納之態度。 (五) 社區對於決策時的熱衷度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Decision Making) 當政府相關單位面臨高齡者相關之決策時,不論是何種領域的議題,皆必須確定高 齡者是被列為參與人員之中,以保障高齡者之看法與意見。政府相關單位應多加鼓勵與 肯定高齡者所提供之多樣化且寶貴的經驗。 加拿大馬尼托巴 (Manitoba) 除了包含高齡者焦點團體的概念外,另外更強調高齡 者在社區內的狀態,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更重視內在的尊重與包容,同時更確保高 齡者皆參與社區之決策。 三、中國上海 (Shanghai) 上海市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全球 35 個高齡友善城市試辦城市之一,上海之 計畫其重點為:提出高齡相關福利法規和政策,且確實貫徹《老年法》和《上海市老年 人權益保障條例》,保障高齡者應有的合法權益,並增加公共財力的投入,以高齡者之 需求為政策方向,加強服務高齡者之相關活動,擴大高齡族群之受益層面 (國民健康局, 2009)。除政策層面外,加強高齡者相關之科學研究與調查研究,透過學術與產業之發 展,不斷豐富高齡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海市推動高齡服務之工作要點主要以加強為高齡者服務,豐富高齡者生活,全面 落實上海高齡事業發展規劃,完善各級高齡委員合力機制,推進高齡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本研究就國民健康局的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書中將其發展要點整理敘述如下: 13.

(22) (一) 高齡事業發展「十二五」政策規劃 (十二五為上海市第十二期五年計畫) 1.確保全面完成上海市高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2.分析當前上海市發展高齡事業的環境、要求與問題,制定「十二五」規劃。 3.提出「十二五」高齡事業發展之方針、目標、重點任務、主要指標與重要措施。 (二) 積極發展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 1.加強對創建試點區的指導,並結合實際的政策配合。 2.推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移居社區,並將其計畫納入「十二五」政策規劃。 3.完成全國「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的創建試點工作。 (三) 推廣高齡者相關事項 1.以農村為重點,建設 300 個標準化高齡活動室。 2.研究、制定社區高齡活動市建設、管理、服務標準。 3.為有需要之高齡家庭安裝緊急援助呼叫裝置。 4.推動「銀髮無憂」保障工作,並針對獨居之高齡者開展「冬季為老助浴」活動。 5.推動高齡者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四) 深化獨居、百歲高齡者關愛活動 1.落實獨居高齡者的關愛活動,針對獨居高齡者之生活問題完善規劃。 2.提倡弘揚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 (五) 鞏固發展高齡教育和老年文體活動 1.推廣老年教育,並改善社區、高齡學校和老年教育設施,以滿足高齡者的需求。 3.推動社區裡對於高齡者的文化藝術、體育、讀書和上網等活動。 5.加強對老年文化藝術和體育健身活動的指導。並加強相關活動場所及設施。 7.開放高齡者至各地區的體育場、學校和企業等單位之場館設施從事運動。 (六) 大力推動老有所為 1.構建全市高齡志願者體系,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高齡志願活動。 2.組織跨地區之「銀齡行動」工作,為老年知識分子搭建「老有所為」的舞臺。 (七) 確實保障高齡者的合法權益 14.

(23) 1.建設高齡者法律服務中心「文明窗口」,並要求服務滿意率不低於 98%。 2.持續推動高齡者心理諮詢服務工作,結合專業社工,增強心理諮詢服務。 3.加強縣市區域相關單位對於高齡者權益工作的指導。 (八) 完成各項年度重大活動及各項常規性工作 1.實施高齡友善城市之高齡委員單位工作評估制度。 2.加強縣市行政單位高齡者相關作業。 3.完成年度高齡相關訊息之工作,並積極研究,提供確實的高齡者相關數據。 4.表彰優良高齡工作者,樹立一批高齡工作的典範。 5.培育各種高齡社會組織,以便協助政府加強高齡工作。 6.加強與各類媒體的聯繫,推動尊老敬老和高齡宣傳教育。 中國上海在政策的執行上非常全面,並且注重高齡者之服務,除了高齡者專用服務 窗口,更增加了專為高齡者設計知活動室。同時上海市也提倡尊重高齡者,除了提倡與 宣傳外,更鼓勵高齡者發揮其經驗與價值,積極參與活動與工作,達到「老有所為」之 目標。 四、臺灣嘉義 臺灣高齡社會之現象日益嚴重,嘉義市政府積極正視老化問題,為我國第一個高齡 友善城市,嘉義市府認為要打造高齡友善城市,首先需要改變社會對高齡者之觀感與刻 板印象,才可使高齡者以自身能力選擇想要的生活 (嘉義市,2012)。嘉義市府認為除了 積 極 倡 導 高 齡 者 的 健 康、社 會 參 與,以 及 安 全 保 障 外,也 須 了 解 性 別 層 面 的 問 題 , 以 個 別 找 出 適 合 高 齡 男 女 之 解 決 之 道 。 嘉 義 市 府 從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WHO) 八 大 指 標 進 行 高 齡 城 市 之 建 構,計 畫 為 期 三 年,結 合 長 照 中 心、警 察 局、地 政 處 等 等 許 多 相 關 行 政 單 位 , 攜 手 努 力 營 造 適 合 高 齡 者 的 友 善 城 市 (嘉 義 市 , 2011), 其 建 構 方 法 及 程 序 如 下 所 述 : (一) 無障礙與安全空間面向 1.提高市區各路口行人專用號誌之設置與普及性。 2.消除行人穿越道橫越分隔島之高低障礙,以利高齡者使用安全。 15.

(24) 3.維護公園綠地,加強清除垃圾與廁所清理維護管理工作。 4.增加自然植栽面積,使戶外開放性空間持續補植與養護。 5.配合中央之市區道路景觀與人本環境改善計畫逐年推動人行道更新。 6.配合內政部建築物無障礙業務督導完成無障礙空間之建築。 (二) 住宅面向 1.透過專業人員評估,至高齡者住家安裝緊急救援設備,並編列預算配合辦理。 2.透過各相關單位加強宣導,以增加高齡者血壓計及血糖機取得率。 3.加強老人安養機構生活空間建材安全 (防焰建材、防火管理、檢修複查工作)。 (三) 通訊與資訊面向 1.提供低價或免費電腦教學課程,並辦理「推動民眾上網計畫」。 2.結合「推動民眾上網計畫」,訓練服務高齡者之相關團體。 3.將市府已達使用年限卻仍然堪用之電腦,做為服務高齡者相關機關之設備。 4.抽測 ATM、公用電話等設備,以檢視各種通訊設備操作難易度。 5.增加易操作之公用通訊設備,方便高齡者之生活。 (四) 社會參與面向 1.增加宗教活動多元性,增加更多佛、道以外的宗教活動,彰顯宗教文化。 2.增加各種活動之多元性促使高齡者參加。 3.編列預算,以增加充足的交通運輸工具接送高齡者參與活動。 4.透過宣導增加高齡者參與社區地政業務等相關社區事宜。 (五) 敬老與社會融入面向 1.宣導社區活動應強調高齡者之參與。 2.社區辦理活動時應主動告知參與者,讓高齡者對社區有參與感及被重視感。 3.加強宣導心理衛生中心之心理諮商服務,以增加高齡者使用之普及性。 4.將嘉義市 15 個所屬機關設立服務台,並提供高齡者之貼心服務。 5.加強市府各單位推動優質服務訓練,營造敬老助老及尊老的服務氛圍。 6.市府各單位提供特別窗口服務高齡者,讓高齡者之意見受到尊重。 16.

(25) (六) 社區與健康服務面向 1.將市府對於高齡者臨終事宜服務之相關單位,過去諮詢及服務成果彙整量化,作為爾 後施政之依據。 2.結合地政處等相關單位,增加高齡者對於身後財產處裡之認識。 3.擬定社區服務工作者及志工培訓計畫,並鼓勵民眾積極參與課程。 4.加強相關臨終關懷服務,並提升品質與主動性服務。 5.提供完善退休課程,協助中高齡做好退休之規劃,建立退休後的積極生活。 6.改善過多的交通事故,加強交通安全宣導,並嚴正執法維護交通安全。 7.積極宣導防詐騙,避免高齡者受騙,並積極查緝詐騙集團。 嘉義市根據 WHO 之建議,主要針對高齡者之生活空間、便利性等基本生活層面進 行改善,同時也進行對於高齡者之教育,包括電腦網路等多元教材,並宣導整個社會對 於高齡者之尊重與包容,讓高齡者更加參與整個城市之發展。 綜合上述四個城市之作法,可以發現高齡友善城市旨在建立一個不只適合居住之城 市,更重要的是可以讓高齡者融入社會之城市,從基本生理層面的生活空間、交通便利 性、便民服務等,進一步到心理狀態的感受,營造讓高齡者是被接納、被包容且受尊敬 的氛圍,並且鼓勵高齡者與社會持續對話與交流,不論是對於政府政策、抑或是社區規 劃,然而,各個高齡友善城市並不一定完全按照 WHO 之指南一一進行城市改善,但每 個城市都包含了城市的物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社會服務等概念,透過良善的環境 幫助高齡者有品質的老化。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普遍缺乏運動增進健康概念的臺灣,如能 透過環境的影響,將運動促進健康的概念加入高齡友善城市中,因此,本研究將專注在 建構高齡友善城市中運動促進的指標。下一節將更進一步探討有關運動促進之重要性及 其發展。. 17.

(26) 第二節 運動促進之意涵與重要性 運動促進健康的概念主要源自 Pender (1996) 區分健康維護 (health protection) 與 健康促進 (health promotion) 兩者之間差異的重要性。健康維護是藉由積極地減少疾病 產生;而健康促進的概念則是個體努力朝向增進自我的健康狀態及自我實現。早在 1958 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早已為健康定義:「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都處 於完全均衡之狀態,不只是沒有病或不虛弱而已。」然而,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部長 Marc Lalonde (1974) 認為 WHO 所提出之概念過於理想化且抽象,因此提出影響人類健康的 四大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物體自身因素、環境之危害、不健全之醫療服務體系。 四大因素明確指出各層面之不足,並為大多數國家和民眾認同,故 1978 年,WHO 於蘇 聯的會議中一致通過「基層衛生保健服務」來達成 2000 年全人類皆能享有健康的生活 (Healthy For All by 2000 years) 其最重要之策略即為積極推動健康促進。1986 年 WHO 在加拿大 Ottawa 召開的第一屆以健康促進為名之國際性研討會,並提出「渥太華憲章」 的核心議題,即在闡述健康促進的意涵、行動準則及未來發展,同時更強調政治、經濟, 社會、環境、行為及生物因素等都對健康產生影響 (田文政、蔡秀華、劉家增、房振昆、 李朝盛,2006)。除了 Pender 等國外學者提出健康促進之重要性外,黃逸村 (2004) 也明 確指出預防與促進的不同,並強調健康促進是個人應盡之責任與義務,是正向且積極的 從事正面性之健康增進。 美國衛生機構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在全國健康目標中明確 指出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在其二十一條項目中包括了運動和體適能 (Exercise and Fitness),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所擬訂之國民保健六年計劃中,也包含了推動健康體能 計畫,足見運動在健康促進的重要。學者楊佳益 (2012) 認為身體活動是影響健康發展 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藉由身體活動可以有效控制體內脂肪百分比及體重、增強肌肉耐 力、心肺功能、柔軟度與降低疾病罹患率等。適度而非過度的運動有助於健康促進含疾 病的預防,過去國人對於健康體能或運動與健康疾病之認知並不高 (方進隆,1992),近 來雖有較興盛之運動風氣,但在高齡者運動方面之相關知識仍是普遍不及。2010 年,美. 18.

(27) 國運動醫學會發起了一項全新的全球倡議:運動是良藥。旨在鼓勵醫生和其他醫療工作 者將運動納入到病人的治療方案,堅持運動和體力活動應作為疾病治療和預防的一個部 分,我國政府或相關單位也應該有所相關的推廣以及教育,讓民眾瞭解運動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健康也會隨著身體機能退化而慢慢流逝, 然而老化是無法避免的,Turner 和 Helm 認為老化是一種發生在過程間的交互作用, 而非單一事件,他們認為老化應由生物、心理與社會三方面來加以解釋。因時間而導致 身體功能的改變是生物的老化,個體對老化過程的知覺則是心理的老化,而社會的老化 則指社會對老化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種態度;這三種老化的現象在整個生命過程交 互產生,是一種多重的經驗,而非單一的現象 (黃富順,1989)。Laslett (1989) 將人生 分成四個年齡,第一年齡為出生和成長茁壯的年齡;第二年齡則為成人並可獨立自主並 負擔家計的階段;在第三年齡即為退休後邁向老年的時光,適合自我實現的階段;然而 第四年齡則是指依賴、衰老、死亡的年齡,因此高齡者將第三年齡拉長並延遲或壓縮第 四年齡的出現即是有品質的老化現象。 老化是必然的,在老人的體能特質方面,老人體能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逐漸衰退, 根據 Era、Schroll、Hagerup 與 Jurgensen (1998) 之研究自 50 歲起到 80 歲止,男性體能 每年下降 1.43%,女性體能每年下降 1.64% 。隨著老化的過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罹 患率較高,主要是因整體體重下降,造成安靜時基礎代謝率的降低,脂肪量因老化而增 多 (黃永任,2001),因為老化造成的體能下降及脂肪量增加,使得運動能力逐漸降低, 進而影響肌肉萎縮、肌力退化,如此惡性循環使高齡者健康亮起紅燈。 在心理方面 Erikson 認為老化雖會帶給人們生理上無可避免的衰退與行為限制,但 透過解決統合與絕望之間的對立,仍發展出圓融的智慧以及自我統整 (黃富順,2004)。 Havighurst 認為晚成年期的發展任務為適應退休、適應配偶的死亡、加強與同年齡團體 的聯繫、適應健康和體力的衰退、建立滿意的生活安排、維持整體狀態等 (黃富順,1989)。 Merriam 和 Caffarella 強調人們的自我感是和其他人一起不斷共同形成的,關鍵在於和他 人秉持著同理心並互相協調,並以個人的經驗和想法與其他人的經驗和想法的相互交流 (楊慧君譯,2004)。老化對於生理的影響是必然的,然而透過心理的調適,不論是對於 19.

(28) 社會或是個人的改變,透過不斷的調整和與他人的交流,皆可以盡量讓自我心理狀態達 到滿意與滿足。 在社會方面 Burgess 認為隨著高齡人口的日漸增加,將使高齡者成為社會上一個特 定的族群,然而包括職場、家庭、社區等,已無法將這群高齡者視為完全參與成員,其 結果將使高齡者與社會中的日常活動漸行漸遠,進而被迫處於不參與活動的狀態,使高 齡者未能發揮有意義的社會功能 (Henry, 1989)。因此有些學者則認為老人必須維持中年 時的嗜好與習慣,方可能有成功的老年 (Riddick & Stewart, 1994)。Fry (1992) 也認為造 成老人心理上調適及士氣程度降低,除了本身身體功能的減退外,心理和社會的參與活 動力是主要原因。換言之,若能維持中年時期的活動與積極態度,可促使在老年時期成 功的老化,相對也提高了自尊。雖然高齡者不斷地老化,但如能保有活動的能力,持續 參與家庭與社會,雖然退休了仍然保持社會參與,如此將成功扮演其在社會的角色,並 得到較好的適應。 要達到健康的老化、成功的老化,Baltes 與 Baltes (1990) 主張老年人能夠經由自我 心理調適和行為改變的過程,達到成功老化;且將成功老化定義為心理適應良好的一個 過程,其中包含選擇 (selection),最適化 (optimization) 以及補償 (compensation) 三項 元素。Rowe & Kahn (1997) 的避免疾病、維持心智與身體功能、生活積極承諾模式則是 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去檢視成功的老化。然而不論是何種模式,其中非常重要的共通點 是生理的健康,如果無法達到生理之健康,則沒有辦法去從事其他增進心理和社會層面 的活動;反之,如生理健康,進而參與各類活動,積極參與社會,達到生理、心理和社 會層面的相互影響,進而達到世界衛生組織 (WHO) 所提到的健康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義體適能為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高齡者因老化較嚴重 的關係,其體適能內容又與一般成人不同,Rikli 和 Jones (2001) 針對高齡者設計了六種 體適能包括了上下肢肌肉強度 (lower and upper bodymuscular strength)、有氧耐力 (aerobicendurance)、上下肢柔軟度 (lower-and-upper-body flexibility)、敏捷/動態平衡 (agility/dynamic balance)。牟鐘福與陳建松 (2010) 則統整了國內外對於高齡者體適能的 研究,並將老人健康體適能整合又稱為功能性體適能,讓老年人擁有自我照顧,並增進 20.

(29) 良好生活品質所必要的健康體適能。構成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的要素有:肌力、肌耐力、 心肺耐力、身體柔軟度、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反應時間與身體組成八大要素。透過功 能性體適能的改善,幫助高齡者可以減緩或改善因老化而衰退身體機能,美國運動醫學 學會 (ACSM, 2005) 則建議透過運動使高齡者之健康體適能獲得改善,並認為從事規律 運動及身體活動能提昇老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性及健康,也能增進老人的生活獨立自主性 及生活品質。並且建議加入廣泛且全面性的運動處方,包括柔軟度、平衡、肌力訓練, 及防跌等課程。 許多研究中也發現運動可以改善與促進老人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規律運動可以 預防疾病發生與降低失能的機會 (Elder, 2002;Young & Dinan, 1994),以避免不動症候 群的產生。郭鐘隆、張均惠、林靜兒與蔡益堅 (2009) 的研究指出在運動以及防跌課程 的介入後,高齡者的防跌知識、自我效能以及下肢肌力都有顯著進步;林珠茹 (2012) 的 研究也發現規律運動與衛生教育之概念確實能改善且降低代謝症候群因子如體重、腰圍、 血壓。更有研究指出適當的運動甚至是相關的阻力訓練可以帶給高齡者的身心正面的效 應,也是降低骨折與跌倒風險以及改善肌肉力量最有效率的方式 (陳上迪、姜義村,2011); 同時,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減少焦慮、壓力、沮喪與憂鬱的現象,促進正面的情緒發展 (Brehm, 2000;陳家慶等,2008;張文明等,2008)。張耀中 (2001) 認為規律的運動能 促進老年人常保心情愉快,能滿足老年人喜歡從事休閒運動的需求,且有助於培養終生 從事休閒運動的興趣與習慣,使規律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提昇生活品質。蔡崇濱 (2001) 則強調持續規律運動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其中規律運動者比無規律運動者的 健康情況較為良好。黃奕仁 (2004) 也證實持續的規律運動,高齡者能有效改善身心健 康和維持生活品質。湯蕙娟 (2002) 的研究指出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呈現正相 關,其中高身體活動量比中、低身體活動量的心理健康較為良好,顯示多活動可促進心 理健康。 綜合上述,可以得知老化必然伴隨著生理變化、心理調適與轉折、在社會中定位改 變等問題,面對種種問題,醫療的方法是後端的補救行為,況且國內的健保也因醫療的 濫用,面臨財政危機。許多專家學者也都認為健康促進是積極正面的前端預防,不僅可 21.

(30) 以節省不必要的經費,更可以積極的促進國民健康。健康促進之方法非常多,包括飲食、 良好生活習慣、環境衛生等,而運動也是其中一種促進健康的方式,運動可以除了延緩 生理功能衰退、降低慢性病產生的機率外,更可放鬆心情,讓生活積極樂觀,進一步與 社會交流、參與活動,促使得身心靈達到健康,然而臺灣國人普遍對於運動促進健康之 概念並不甚瞭解,因此如果能將此良好的概念與方法成功的應用在高齡友善城市中,利 用高齡友善城市的環境,將運動促進的概念影響市民,進一步的幫助高齡者在這友善的 環境中達到活躍老化的概念。. 第三節 高齡友善城市運動促進之相關研究 高齡友善城市為 WHO 從 33 個不同的城市所建構出的概念,然而每個城市因其人 文、社會、經濟、制度等種種因素之不同,並無法完全套入此高齡友善城市之八大指南, 其指南只能做為相關單位之參考。而本研究主要針對高齡友善城市包含之城市物理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社會服務 (WHO,2007) 等因素進行研究,為建構適合臺灣之高齡友 善城市運動促進指標,研究者將參考國外高齡友善城市同時也是運動城市, (日本東京、 中國上海、芬蘭佑華斯克拉) 其在推動運動促進的經驗及方法,同時也分析國內較具指 標性城市(臺北市、嘉義市),將其運動促進政策進行探究分析,進而歸納出高齡友善城 市運動促進指標之構面。 一、日本東京 (Tokyo) 日本推動全民運動的理念是全民都應該擁有運動的權利,並積極實現終身運動的社 會,同時,在當地社區創建運動環境,讓所有人可以隨時隨地的運動,且希望每個公民 都有參與運動的能力,以及獨立生活和自我的豐富生活。其具體作法為設置「地方營造 支援室」,藉以統整政策的企畫與構想、掌握與回應各個地方團體的詢問、相關機構的 仲介支援、各種資訊的普及,以及和教育關連之綜合性的支援體系的整備 (行政院體委 會,2011)。. 22.

(31) 隨著急速高齡化的發展及疾病結構的改變,國民健康促進之重要性顯著增大,日本 厚生勞動省訂定健康增進法,以改善國民營養及其他國民健康促進諸措施 (黃雅文、姜 逸群,2005),健康增進法認為國民應致力於健康的生活習慣重要性的關心與理解,在 生涯過程中,自覺健康狀態,並努力於健康促進;國家及地方公共團體,應透過教育活 動及宣導活動,普及健康促進有關的相關資料,培養並提升健康促進相關之人才;健康 促進事業實施者,應積極推展為促進國民健康、健康教育、健康輔導等必要的工作計劃; 國家、都道府縣、市町村 (含特別區)、健康促進實施者、醫療機關其他相關單位,為綜 合性推展國民健康促進,應相互合作相互協助;至於人力,可設置國民健康營養調查員, 各種醫療人員應提供居民諮詢服務,包括營養指導以及其他保健指導等健康促進之觀念 (黃雅文、姜逸群,2005)。 東京社會和經濟層面的全球化、資訊社會的高度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如高齡化 社會、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念改變,運動的種類將要更多元化,樹立體育運動終身學習的 目標也變得更加重要。因此,東京的各大體育館,皆安排各種運動課程、體育訓練、運 動醫學講座等,相關民間體育部門也結合半官方的東京都體育文化事業社團、民間運動 協會等,讓每個市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輕易地享受體育運動 (行政院體委會,2011)。運 動公園與場館將致力於確保各場地設施之使用安全,並且將其企業化達到有效的營運, 以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相關老舊的體育設施,預定將進行大規模修復,在修復過程中, 以最不影響影響民眾運動需求的程度,加速更新運動設施,並在完成修復後,積極地招 攬世界性的運動賽事,以創造民眾的高參與率 (行政院體委會,2011)。為了加強東京居 民的體力和體育精神的培養,有關各種體育運動賽事,皆配合財團法人日本體育協會的 全國性政策,針對東京的各運動協會作指導合作,加強各種運動賽事的發展,並針對各 運動協會之初級會員組織訓練,舉辦各種體育運動比賽、學術研討會、市民體能測試和 實施各種體育訓練項目,或協助其他頂尖運動員去參加各種運動比賽 (行政院體委會, 2011)。 二、中國上海 (Shanghai) 上海市在中央的政策下推行國民體質檢測,並且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畫 23.

(32) 綱要」、「全民健身條例」執行全民運動政策 (中國體育總局網站,2012)。在 2008 北京 奧運之後,2009 年國務院公佈了「全民健身條例」,各部門為了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 劃》皆召開座談會,全國老齡委辦公室代表在會議上指出,高齡者體育應作為全民健身 運動的重要內容 (吳俊寬、高鵬,2012)。同時,上海市趁著全國人民對運動的熱情還沒 褪去,更進一步立法,鼓勵人們多參與體育活動,推動《上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 (2011—2015)》 。透過此計畫上海市呼籲市民要不斷改善體育公共服務,為下一階段規 劃開好頭,並進一步提高市民體質,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做出新貢獻 (中國體育總局網站,2012)。該計畫也推廣高齡者健身運動,並表示運動是增強老年人 體質,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透過運動可以展示 上海市高齡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精神風貌,促進人際和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 要載體;並且運動是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的方法,是可以有效應對人 口老齡化的重要計畫 (吳俊寬、高鵬,2012)。上海市將《上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 (2011—2015)》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各區域要相應制定出該區域之全民健 身實施計畫,積極發揮上海市全民力量,彙集各組織團體共同為全民健身盡力,積極投 入 50 條百姓健身步道和 30 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健身設施 (行政院體委會,2011)。 上海市高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推動上海市老年人健康促進行動,並以 12 月 5 日國 際志願者日為契機,希望能夠達到普及心理學知識,服務社區老人,同時鼓勵力所能及 的老年人,參與相關的志願活動 (宗晨亮,2012),並推廣低齡老年人服務高齡老人的方 式,進而增加高齡者學習的主動性,也使得更多的高齡者從中學習、獲益,此活動以輕 鬆的活動方式吸引高齡者參與,以一種主動、互動的方式來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進而提 高老年人參與相關活動的積極性,並透過專業人員針對高齡者之情緒障礙與自我防治、 日常生活中愉快心情的保持等內容演講,讓更多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區就能接觸到專 業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學指導 (中國上海網,2012)。 國務院也提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高齡體育健身工作是一項 重點工作。該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在城鄉建設、舊城改造和社區建設中,要安排老年體育 健身活動場所;加強老年體育組織建設,積極組織老年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讓參與體 24.

(33) 育健身的老年人達到 50%以上等目標 (吳俊寬、高鵬,2012)。上海市以「健康第一」 思想為指導,創建 10 個學校場地開放示範校。並整合體育社團、社區體育俱樂部、社 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站、社會體育指導員力量 (行政院體委會,2011),推廣全民健身 志願服務,使之成為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三、芬蘭佑華斯克拉 (Jyväskylä) 芬蘭在 1960 年代開始草擬全國性的運動政策綱領。將全民運動與健康體適能列為 首要發展目標,同時與對於競技運動為主的政策提出挑戰 (Vuori, Lankenau & Pratt, 2004)。芬蘭政府於 1970 年提出州運動會議計畫報告,經過多次的會議修正與討論後, 終於 1999 年頒布運動法 (Sport Act)。運動法中明確規範了各級政府必須提供人民從事 運動的機會及設施,包括了休閒運動、競技運動訓練以及特殊族群的適應體育活動 (張 少熙、周學雯,2011),運動法中也明定了國家推廣運動政策的經費,因此,國家每年 將有固定的經費來支持體育及運動科學研究及推展社區體育活動。芬蘭政府希望透過運 動法,進而促進全民運動、競技運動、運動公共福利及促進健康,同時透過運動進而幫 助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 (張少熙、周學雯,2011)。 在有了政府法律的支持與保障,政府及其相關單位開始大力推展高齡者相關之運動 促進方案。但除了短期的區域專案之外,應該規劃更全面、更持久的活動,其關鍵在於 「運動的好處和不運動的代價」的相關觀念改變。然而在推展運動時必須考慮到需多因 素,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長壽和記憶疾病增加,很多長者未來將居住於安養院或是長 期住院護理,為了改善高齡者的身體狀況,體育活動應充分利用在預防、治療和康復的 各種階段。然而芬蘭的氣候嚴苛,在考慮種種相關因素且又符合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之 建議下,體操運動變成其主要指導項目 (Karvinen, Kalmari, & Koivumäki, 2012)。從長者 的角度出發,其進行身體活動所需之環境,包括散步路線,路線通往附近的服務中心、 公園、室內設施和安養中心的院子,已成為政府單位的建設政策焦點。 芬蘭的高齡研究機構 (Age Institute) 針對芬蘭境內 75 歲以上高齡者,實施運動促 進健康進計畫「Strength in Old Age」 ,目前此計畫已擬定至 2014 年。此計畫主要以體能 運動,進而促進芬蘭高齡者的福利,的主要目的包括: (一) 增加肌力與平衡感訓練的 25.

(34) 知識; (二) 增加指導員的專業技能; (三) 增加無障礙環境的運動空間; (四) 促進運 動設施的普及性; (五) 開發創新的運動服務模式; (六) 增加高齡者肌力及平衡感訓 練 (Karvinen et al. 2007)。此計畫在芬蘭佑華斯克拉市 (Jyväskylä) 推行狀況良好,芬蘭 政府更以高齡者具備自主生活能力為主要目標,在 2006 年已有 90%以上 75 歲的高齡者 具備「獨立居住」能力,芬蘭政府預計在 2012 年可以達到 97%以上 (芬蘭社會福利與 健康部,2006)。 文化、體育和青年政策部針對六個與高齡者相關之政策方案提出建議,有關長者日 常所需之體育活動,可以通過促進政府、區域和地方各級的跨行政合作獲得必需的改善 (Karvinen et al., 2012)。六大領域建議如下: (一) 跨部門合作和部門活動發展目標: 1.促進高齡者健康運動,在策略、行動計畫和各項政府、國家和專家組織的預算中, 包涵健康運動的原則。 2.高齡者健康促進運動是包括在市政衛生策略和地方組織的策略中。 3.市政當局應將涉及體育運動的單位組織,以促進高齡者之健康和福祉為前提,進 行跨行政合作組織。 (二) 環境與設備: 1.在每個社區,步行者和騎自行車的人需要分歧的路線,增加安全和可行的步道和 自行車路線,並在步道附近增加戶外運動設施。 2.建造、修繕和實施高齡者室內運動設施,其室內運動設施之可及性、安全性必須 都要符合高齡者之需求,此外也應增加健身設備、鍛煉設施的輔助設施。 (三) 運動諮商與活動: 1.增加高齡者在城市的運動諮商,包含運動心理諮詢、協調和執行運動心理輔導、 衛生保健中心提供相關訊息。 2.在城市的體育活動應該增加全面合作,城市體育當局負責創造機會和體育活動的 協調。體育管理部門與各城市行的社會和衛生保健當局合作,提供廉價的「資深公 民卡」,進而鼓勵高齡者在體育俱樂部、相關組織裡運動。 26.

(35) 3.運動能力下降的高齡者參與運動,常常需要服務如運輸、公車路線、時間表和助 理支援,結合網路達成通知與瞭解目標群的目的。 (四) 公共察覺,態度與專業知識 1.鼓勵各種教育和其他機構,增加其高齡者行使的訓練方案,包括運動和復健專業 人員、護士、醫生、消防和救援人員、社會工作者等。這些專業團體和志願者,在 推廣高齡者的體育活動,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 2.高齡者健康運動的訓練網路,按品質的建議,派指導員到各地培訓各類專業人員。 3.市政府為高齡者的體育鍛煉和志願工作組織學習活動,鼓勵高齡者參與志願工作 中鍛煉和培訓。 4.建立和收集相關指導材料,並創建資料庫,具體說明運動指導和諮詢有關的專業 人士建議行使、教學方法、良好做法和教材。內容中也須包含特殊族群 (失憶疾病、 殘疾人士及心理挑戰的人)。 5.組織活動和事件,為不同程度的功能能力之高齡者,促進積極的態度。 (五) 研究與發展對話 1.進行健康促進工作方案的相關議題研究,並舉辦研討會,針對不同運動相關和高 齡者相關之議題進行研究與討論。 2. 針對高齡者等相關之人員 (決策者、研究人員、執行單位、教育工作者、環境設 計師、高齡者和媒體),固定舉辦「運動與長者」的國家論壇。 (六)方案協調、追蹤與評估 1.擬定相關計畫和方案之時間表,並經過評估方案及協調方案之後確實執行。 2.建立高齡者的「引導式健康運動」的指標。 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佑華斯克拉市 (Jyväskylä) 根據國家法令及政策,成功的執行 「Strength in Old Age」,並且包含了許多配套的措施,包括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每周約 有 40-160 堂的運動和身體活動相關課程 (Huovinen,2011),且市政府在推行運動的訊 息傳遞方面是非常多元及彈性的,為了確保每個市民都可以輕易地獲取訊息而發行運動 季刊,佑華斯克拉市也發行高齡者優惠卡,以優惠價格鼓勵高齡者參與運動。這項的成 27.

(36) 就是透過立法保障、各級政府機落實政策、政府民間力量共同合作一起完成的。然而在 芬蘭境內相關的社會福利制度非常健全,支撐這個制度背後的關鍵,是社會主義的思想 與稅制基礎,芬蘭的稅制相對臺灣,顯得重很多 (吳祥輝,2006)。要將芬蘭的方法與政 策完全植入國內仍需要經過一定的評估與修正。 四、臺灣臺北市、嘉義市 臺灣於 1929 年發佈國民體育法全文後經歷多次修訂,其內容宗旨為鍛鍊國民健全 體格,培養國民道德,發揚民族精神及充實國民生活 (行政院體委會,2011),國民體育 法除了強調國民應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之外,也規範了政府各主管機關應負責推動轄區內 之國民體育活動,並應廣設公共運動設施 ,而各級學校之運動設施,也須在不影響學 校教學及生活管理的原則下,配合開放。國民體育法所保障的方向較大,詳細之辦法則 由各機關定訂之,因此本研究將對下列兩個高齡友善城市分別進行探討。 (一) 臺北市 臺北市為臺灣人口最為密集的大都市,在缺乏土地資源的情況下,臺北市體育局仍 然根據國民體育法所規範,落實全民體育運動,提升市民健康體能,擬定了相關辦法, 以增進市民運動的機會,除了辦理體育運動相關活動,如:身心障礙市民運動、102 年 全國運動會、2017 世界大學運動會等;也加強管理體育場館業,提升服務品質,並落實 運動設施營運及管理,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提升使用效益;並舉辦各種體育訓練與研 習活動,輔導民間體育團體推廣各項運動,擴大市民參與運動。為了因應國際性賽會舉 辦與發展運動休閒產業,將規劃興建各類型運動場館,以利民眾使用 (臺北市,2012)。 在高齡者運動促進方面,臺北市各社區推動促進高齡者運動的相關活動,讓高齡者 積極地達到健康的目的,包括有保命防跌的相關知識講座、社區居民的體能促進計畫等, 臺北市也配合中央政府一同推動全國的阿公阿嬤健康活力 show 活動,除此之外,臺北 市衛生局及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在 12 個行政區成立 26 站臺北市長青健康活力站, 運用校園或市社區活動中心之空間,結合醫院、學校、各運動中心及鄰里辦公處,針對 高齡者的需求,推出健康相關課程,內容包含運動、飲食、預防保健篩檢、慢性病防治 等,希望藉著參與社區活動,能促進高齡者身、心、靈健康。 28.

(37) (二) 嘉義市 嘉義市因人口遷徙、少子化等種種因素,為我國高齡人口比例較多的城市,為了因 應此現象,嘉義市成為我國第一個高齡友善城市,並用 WHO 之八大指南做為參考。體 育運動之推廣與發展主要應是由政府單位推動,然而嘉義市體育場並無相關全民運動推 展之活動或辦法,嘉義市主要體育運動發展是由民間團體組織,嘉義市體育會辦理。嘉 義市體育會包含了許多單項協會,除了推廣各種運動之外,也配合中央政府打造運動島 計畫舉辦各式活動。但卻沒有其他高齡者相關運動促進之作法與方案,嘉義市雖為我國 第一個高齡友善城市,但其對於高齡者運動促進健康之作法十分缺乏。 表 2-1 國家法律政策比較表 國家. 中國. 法令. 說明. 全民健身條例. 共六章,四十條法令,於 2009 年由國務院通過,主要 為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提高公民身 體素質。. 於 2011 年,由國務院編製,主要目的在於確保高齡者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 的基本權益,並健全各地區之醫療體系,增建老年文 「十二五」規劃 化、教育和體育健身活動設施。 健康增進法. 共八章,於 2001 年由厚生勞動省為積極推動健康促進 與疾病預防,規定國民、國家、地方團體以及相關單位 必須合作以達成國民之健康。. 黃金計畫 21. 於2000年發佈,目的在於確保高齡者尊嚴、建構互助的 地域社會及確立相關社會服務。. 日本. 於 1999 年制定,運動法中明確規範了各級政府必須保 芬蘭. 臺灣. 運動法. 國民體育法. 障人民從事運動的機會及設施,包括了休閒運動、競技 運動訓練以及特殊族群的適應體育活動等。 於 1982 年發布全文,2011 年修訂後包含 22 條法令, 主要為健全國民體格,及充實國民生活為宗旨,並規範 各級機關應維護國民健身運動的權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本研究以 CCR 模式的投入導向模式進行差額變數分析 ,針 對相對無效率之

以往運動鞋的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皆以廣大市場消費者為對像,例如:消費者對量

[r]

本研究在於國內汽車產業的經營策略之分析,藉由對已選定的個案進行仔 細地資料蒐集與分析,以期最終從中獲致結論。本研究方法,基本上依 Porter 競 爭分析及

渾沌動力學在過去半世紀已被學者廣為研究,但對分數階渾沌系 統及其應用之研究卻相當少。本篇論文主要研究分數階 Chen-Lee 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