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為例el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為例el"

Copied!
1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 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為例. 研 究 生:孫志輝 指導教授:掌慶維.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個案研究 -以臺北市某高中為例 2014 年 6 月. 研究生:孫志輝 指導教授:掌慶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某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情形。研究以 臺北市某高中體育班為範圍,探討目前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現況, 期能有效促進體育班學生的課業學習、訓練績效、生涯輔導等問題,讓學 生在學業、訓練與生活中亦能適性發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高中體育班, 學生、導師、輔導老師、教練等十三位,進行個別訪談。在資料分析上採 質性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 研究結果為:一、學科基礎差距過大、 術科方面參與訓練比賽的時間過多,間接造成學習情形的低落。二、1.規 劃: 體育專長相關結合的工作為導向,術科是體育班學生重要立足點。2. 策略:揚長,保持競爭優勢關注學生來源和畢業後生涯發展產出端情形。避 短,監視不利生涯發展因素。三、維持競爭力,加強術科的技能。提升效 率避免影響應有的學業學習,應正向且力求平衡,不偏頗任一角色。 建議 為:一、增設生涯發展相關課程提供多元化参考。二、暢通溝通管道凝聚體 育班發展共識。三、協助克服體育班訓練比賽缺漏的應有教學進度。四、 評估學生運動員角色落實分級制。五、 提升競爭力因應多變的社會趨勢, 發展自我實現。 關鍵詞: 體育班、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輔導.. i.

(3) Student Athlete’s Career Development Counseling in Sport Elite Class: A Case Study of a Taipei Municipal High School June, 2014. Author:Sun,Chih-Huei Advisor:Chang, Ching-Wei. Abstract The study investigated a counseling case of student athlete’s career development in sport elite classes of a senior high school. 13 participants who studying or working in the Taipei Municipal High School, included students, teachers, counseling teachers, and coaches. Data collection were us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udying foundation and spending too much time on sports training, which made students not good at studying; 2. Sports training was an important foothold for students who study in sport elite classes, students could work professionally in the future; 3. Maintaining among competitiveness, sports trai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should be positive and balance. Future suggestions were also provided in the end of the study.. Keywords: sport elite class, student athlet, career development. ii.

(4) 謝 誌. 這本論文的完成,最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掌慶維老師,感謝他辛苦容忍我的怪 異與遲緩,來在專業知識的啟發與傳授,讓我瞭解到清晰「邏輯」陳述的重要意義,並 帶領我進入這個領域。另外,感謝口試委員曾瑞成老師與程瑞福老師,耐心給予我精闢 的建議,讓我由恍神到回神得到啟發與收穫。衷心感謝同事謝文順、黃惠真老師賢伉儷 ,在我最渾噩困擾之際協助我釐清方向,還有電腦高手勝欽的幫忙;還有太多一路協助 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們。 焦躁的論文寫作過程中,我的同學太太戰友—小美,在勞累的過程中和極大的壓力 下,我們常常寫著寫著,由原本的相互咆哮到鼓勵安慰,以及那些夜裡看著窗外天色漸 發白及堆滿菸蒂的菸灰缸,還要不斷鼓勵自己,感謝家人的體諒,在就讀期間以及論文 撰寫時刻,沒有給予壓力地、默默地支撐著我。謝謝爸爸、媽媽、岳母及孩子們,雖然 你們並不很清楚我在幹什麼?我這個不成材的,謝謝您們了! 最要謝謝的是這本論文的主角們,所有的體育班夥伴們。 孫志輝 謹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2014年6月. iii.

(5)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i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3. 第六節 名詞解釋..………………………………………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 6 第二節 體育班學生升學管道與辦法………………………. 14 第三節 生涯發展理論………………..……………….. ….18. 第四節 運動選手生涯發展與輔導相關研究…………………27 iv.

(6) 第五節 小結……………………………………………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步驟…...……………………………….47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1 第一節. 體育班生涯發展輔導現況….………………………...51. 第二節 生涯發展輔導規劃與策略.…………………………...65 第三節 生涯發展輔導需求.………………………………....73 第四節 綜合討論.…………………………………………79 第五節 研究者省思.……………………………………………………..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結論.……………………………………………85 第二節 建議….…….……………………………………88. 附錄一..……………………………………………………101. v.

(7) 附錄二.…………………………………………………….110 附錄三.…………………………………………………….114 附錄四.…………………………………………………….128. vi.

(8) 表. 次. 表 1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分類原則與發展現況....…………………10 表 2 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總課程與普通班總課程比較簡表(民國 86 年至 99 年)....….…………………………………………………12 表 3 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總課程表(民國 99 年至 102 年)...…13 表 4 體育升學管道方式表....………………………………………………15 表 5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之定義....………………………………………19 表 6 Holland人格類型分類..………………………………………………22 表 7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與發展」的定義……………………………24 表 8 生涯發展相關理論表…………………………………………………26 表 9 運動員生涯相關論文研究.……..……………………………………28 表10 研究對象同學基本背景資料表..…..…………………………………43 表11 研究對象師長基本背景資料表………………………………………44 表12 內容專家審核…………………………………………………………49 表13 103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 籃球、羽球、游泳名額………………………………………………53 表14 研究對象對學生學業評估…………………………………………54 表15 研究對象對學生術科評估…………………………………………57 表16 研究對象對生涯輔導看法…..……………………………………………60 表17 研究對象對生涯發展輔導規劃與策略…..………………………………66 表18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推動重點 .………………………70 表19 研究對象對生涯發展輔導需求…..………………………………………73 表20 訪談結果針對現況、規劃與策略、需求以SWOT分析.……………82. vii.

(9) 圖. 次. 圖 1 職業三要素關係圖.…………………………………………………37 圖 2 研究架構圖.…………………………………………………………41 圖 3 研究流程圖.…………………………………………………………47.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與需求現況,因此本章分為第一節研究背 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限制,第六節名詞解 釋,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臺灣在國際體壇漸露曙光,如陳偉殷、謝淑葳、陽岱鋼等人在體壇的耀眼 表現。政府為了增加學生的升學進路,積極設置體育班,並鼓勵學校發展具有特色之運 動項目,以系統化銜接訓練任務。體育班設置的措施,期可落實國家體育政策在「推廣 全民體育」及「提升運動競技水準」的目標。 運動員追求卓越表現是重要的事,但選手的生涯發展亦須注重,以避免贏得短期績 效或榮耀,卻忽略重要生涯所靠,進而影響未來就業。舉例而言,我們看到許多運動員 在獎牌的瞬間喜悅過後,其家人們第一時問向政府官員請命,期望能獲得一份穩定的教 職工作。似乎在榮耀背後,運動員內心最渴求的事,就是生活安穩,以利他們能持續訓 練之工作,將這寶貴的經驗得以有效傳承,因此,如何能在就業市場的競爭上脫穎而出 ,這是所有運動員所關心的問題 (鄭維宜,2008)。 研究者長期擔任游泳專任教練服務工作,主要訓練對象有二:一是臺北市立某高級 中學所招收之游泳重點運動績優學生;二是成立體育班之游泳組同學。在與學生接觸後, 發現他們就學期間之學習適應存在一些問題,因而引起探討此議題的動機。 然而現今,出生率大幅下降,近年減班、併校、廢校時有所聞,連帶影響師資需求 量,加劇合格教師求職之困境,主要的問題包括下列幾項可能的因素:一、學生學業、 訓練上之學習適應。二、未來就業缺乏願景、就業競爭力。三、師資就業趨於飽和。自 民國96年以來平均取得教師證書者維持約8,600人。但是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甄選自民國95 年以來總錄取率約在3%左右,公立中等學校教師的錄取率也僅約10%,公立整體錄取率 以民國100年為例,僅7.79%,相較於民國93年以前動輒50%以上的任職情形,有相當大 的差距,教師職位難求,導致我國師資培育整體發展受到相當衝擊 (教育部,2012)。儘 1.

(11) 管大環境的政策法令與人口趨勢正在改變,而儲備教師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但學生 運動員視體育老師為職業志願的論述卻沒有消失過。這除了內部的文化傳承使然,更因 為運動技能是長期培訓而來的專業,而體育教師的工作內涵不僅能持續發揮專長,這樣 的論述也不易改變或消失 (鍾怡純、闕月清,2008)。 通常14歲以後隨時都會面臨生涯抉擇的問題,但普遍還是發生在高中和大學時代 (李茂興,1998)。以研究者的教學經驗中,體育班學業成績與學習能力被普遍認為是 較一般學生學習上低落,但也並非絕對。相較與一般學生,體育班學生學業成績落後許 多 (歐淑芬,2003)。 此外,張治文(2007)提及體育班學生的來源,大部分是學業成 就較低落的學生,站在學業的角度而言,從事體育運動變成是最後一項選擇。 然而, 體育班的學生是透過術科甄選才能進入體育班就讀,學科程度難免參差不齊,在學習過 程情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困擾或是問題,這些學業適應上衍生的問題若沒有適時給予輔 導與照顧,學生勢必面臨的困境甚至更影響到其未來發展。 生涯發展教育(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是全民的教育,從義務教育開始延伸 至高等繼續教育的整個過程,這種教育同時具備學術及職業功能、升學及就業準備,它 強調在傳統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職業價值,其目標是培育個人能夠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這是發揮教育真實價值的整體構想 (蔡定昌、王祥安,2011)。 高中階段的學習適應、生涯規劃,攸關學生的未來生涯發展,若想激發學生潛能、 提高學業成就與運動表現、促進人格發展,培育健全國民,應當由增進學生的學習適應 及生涯規劃著手。過去有關於運動員生涯發展研究 (邱芳玲,2001;林正洲,2004;徐 郁婷,2006)指出於學習情況不佳、生涯規劃意識不足容易造成就業困境。因此,本研 究探討之現況,規劃與策略,需求。 研究者目前服務的學校,在校長及體育老師們推動下,順利於83學年度成立了體育 班,衷心希望學生能在運動專業上精進,學業上亦加把勁,以因應未來的生活。看到體 育班學生在學習、就業方面的種種情形及問題,內心感觸良多。試想,爾後還會有體育 班學生陸續步出校門,期望他們打下堅實基礎,自信走向未來社會,盡快找到自己想從 事,並且也適合自己的工作。基於此,希望藉此研究,針對臺北市立某高中體育班探討 學生生涯發展輔導情形,讓學生、老師、行政人員、家長及教練能了解目前可能遭遇的 生涯發展困境,以儘早介入協助,降低適應不良的情形,以提供設有體育班學校之之參 酌。 2.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民國 100 學年度至 102 學年度入學之體育班學生及該校輔導老師、教練、 導師為研究對象,從中採立意取樣選取 13 位參與者,瞭解其生涯發展相關問題,探討 臺北市某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就學期間的生涯發展與輔導規劃,對學生運動員生涯的影 響,希冀對體育班學生提出建議,提供體育班學生、家長、學校行政、教育主管單位及 相關人員做進一步瞭解及提供擬訂策略參考,期使體育班學生在未來生涯發展方向,能 妥善規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之輔導現況為何? 二、高中體育班之生涯發展輔導規劃與策略? 三、高中體育班之生涯發展輔導需求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調查範圍以民國100學年度至102學年度入學之體育班學生及該校輔導老師 、教練、導師為研究對象,從中採立意取樣選取十三位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質性訪談 方式去探討其生涯歷程、生涯發展相關問題,為本研究之範圍。.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結果只能說明臺北市某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之情形,無法推論於 其他學校之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相關問題。 3.

(13) 二、本研究採訪談法。研究參與者在受訪時,會受情緒、態度、認知等因素影響, 對答上可能會有所保留,僅能假設研究參與者都依照符合自己的真實情況填答;故研究 參與者在接受訪談時,皆假定學生以自身經驗誠實回答。.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臺北市高級中學體育班 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係指各高中職依本身需求,依據《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由各校自行擬定計劃,向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計劃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所成立之體育班。臺北市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之設立自一年級開始,逐年推進,每年級以一班為原則,每班人數以15至 30人為原則;最高不得超過普通班的編班人數上限,招生人數未達最低標準者,須報臺 北市政府教育局核准後設班,然如連續兩年招生人數未達最低標準者,自第三年起停辦 ,不再核准設立體育班。從台灣培育運動選手來看,國中小階段是 以培養運動興趣與 認知;高中職階段著重單項運動潛能激發,接受計畫性的運動訓練;大學階段是延續高 中職的養成訓練,並進一步接受更專業之運動訓練(陳旅得,2008)。臺北市教育局民 國83年6月3日北市教二第13719號函核准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設立,民國83年10 月21日北市教二第47140號函,同意備查「體育班實施計畫暨體育績優學生入學甄審要 點」。本研究所指之「臺北市某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是針對100學年度至102學年度 入學之體育班學生及及其教練和導師、輔導老師為研究對象。. 二、生涯規劃 指個人對生涯過程的安排,依計劃要點發揮自我潛能,運用環境資源以達到個人階 段的生涯成熟,最終達成既定的生涯目標(張添洲,1993)。為自己做一個客觀的剖析 ,再從自己所處的政治、 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環境,以及各種工作世界的相容性,最 後整合出自我與工作世界的最適性,設定一些能適合自己的目標,再將之具體化、逐步 實踐。本研究所指的「生涯規劃」,它係指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的歷程中,對於個人各 階段的規劃與安排。 4.

(14) 三、生涯發展 生涯發展為終生連續不斷的歷程,個人因經歷塑造出獨特的生活形態與人生目標 ,它涉及個人各方面生活目標的選擇與行為模式安排的歷程(林幸台,1989)。本研究 所指為體育班學生在選手及就學期間的「生涯發展」的規劃與歷程,以及現階段就學期 間及生活狀況等各不同層面的生涯發展之方向與歷程。. 四、生涯輔導 Hansen(1981)認為生涯輔導應擴大對生活型態的重視;生活層面以及個人與職業 的聯結。協助當事人覺察自己的生涯社會化(career socialization)。對未來可能選 擇的生活型態做準備 (劉佳蓉,2013)。依高級中學學生輔導辦法精神第二條高級中學 應以全校學生為對象,就其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當發展。第三條高級中學學生 輔導工作之目標在於協助學生培養崇高之理想,良好之生活習慣,適當之學習態度與方 法,瞭解自己所具條件,認識環境,適應社會,正確選擇升學或就業之方向。本研究所 指為「生涯輔導」為針對在校體育班學生認識升學及職業生涯預設,確保學力品質,適 性輔導幫助引導多元發展,提醒學術科表現與未來生涯連結性,環境資源探索與認識, 生涯諮詢、畢業生現況追蹤等。. 5.

(1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為文獻探討,經過統整後其分為四節,第一節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第 二節升學管道與現況、第三節為生涯發展理論、第四節為運動選手生涯發展與輔導相關 研究、第五節小結。.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 一、體育班發展沿革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教育政策的革新,體育資優教育發展與內涵經歷重要轉折,若以 體育之相關法規訂定與時代變遷為依據,可概分為以下四階段(王光輝, 2007;林德 齊,2008;詹俊成,2002;鄭維宜,2009),茲將各階段發展分述如下:. (一)萌芽期 早期體育資優教育發展於民國 60 年代,時值我國退出聯合國與中美斷交之際,在 國際上受到孤立,藉由積極參與國際運動競賽,拓展外交關係及爭取國際舞台。民國 60 年 7 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公布「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計畫」,推動體育班 成立相關業務。而後,民國 62 年教育部成立體育司,專責推動我國體育政策,將提升 競技運動成績,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為列為重要工作目標,民國 64 年教育部頒佈施以 「 重點發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由省市教育廳局遴選運動成績優良之中等學校,做有計 畫之長期訓練,以發展其優異專長技術為國爭光,當時推展項目為田徑、游泳、體操、 桌球等四項(曾瑞成,2000)。. (二)實驗期 教育部於民國68年7月頒佈 「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點」,提升運動 水準與技術,規定除正常體育教學之外,科學選材;配合學校環境、設備及師資等條件 等,指導學生選擇二至三項適合個人體型、體能及興趣之運動項目,並遴選具運動潛能 之學生,做長期規劃訓練,培養選手為國增光(徐元民,1985)。民國69年訂頒「積極 推動展全民體育運重要措施計畫」提列十二年推動競技運動重要工作,呼應各級政府相 6.

(16) 關單位,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建立教練、裁判制度與獎勵競賽辦法,加強國際運動交流 活動(曾端成,2000)。此期,積極培育優秀運動人才與推行全民普及體育理念並重。. (三)特殊教育法時期 民國73年教育部特殊教育法,民國76年3月教育部公布「特殊教育法實施細則」中 明定音樂、美術、舞蹈與體育為特殊才能優異,教師員額編制依照「特殊教育實施設置 標準」 辦理,將體育班正式納入資優教育範疇,訂定「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 法」,辦理中等學校運動績優生保送甄審與甄試,民國78年教育部頒佈由行政院核定之 「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積極培育重點項目優秀運動人才,期盼我國運動成績能獲 得突破進展,在國際賽會上爭取奪牌機會,並建立專任教練制度,開拓優秀選手之出路 ,以保障優秀教練與運動員之生活 (教育部,1990)。民國79年教育部修訂「國民中小學 體育班實施計畫」,對體育班設置、教學時數與課程內容及教學評鑑等有詳細之規定, 將原本實驗性質的體育教育班,正式調整為體育班 (李昱叡,2011) 。. (四)蓬勃暨整和期 民國87年教育部修正 「特殊教育法」,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 「臺灣省高級中 學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及 「臺灣省高級中學學校體育成績考查試辦計畫」,開 始著手高中體育班制度化規範,於90年針對台灣省高中體育班進行訪視,結果指出 「 高中體育班設置對於提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與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應加以妥善規劃設 立」 (教育部, 2001)。「行政程序法」之實施,教育部乃於民國91年增訂「各級學校 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中等學校得依本身需求,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 機關核定成立體育班 (教育部,2002)。教育部與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協商後決議,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發展及經費補助事宜,俟評估後由教育部統籌規劃,政策得以延續,體育 班為配合國家體育政策而轉型發展 (施致平、黃蕙娟,2006)。91年召開 「國家競技運 動發展會議」,朝 「加強運動員培訓,有效提升競技實力」 方面努力,重點發展項目 ,於國小、國中及高中 (職) 整體規劃設置體育班,並輔導大專院校建立發展特色運動 或成立輔導區,以系統化銜接運動訓練任務。同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依前述辦法規定 擬定「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並於93年公佈實施。據此,高級中等學校 體育班成立之法源依據得以確立,對我國體育資優生的發掘培育及對我國專業體育教育 之長期發展,具正面功能。然而,在國家財政日益緊縮的情況下,經費來源應予聚焦, 7.

(17) 為提供未來體育班發展所應遵循的方向,分別辦理 「93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工作 檢討會」、 「9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計畫研討會」,教育部 「我國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辦理相關研討會,邀集相關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擬具 體策略以強化體育班未來發展,由研究小組共同起草研議 「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經歷數次會議討論最後由教育部體育司經法規會議審議,95年通過 「教育部主管高級 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教育部為執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規定 ,輔導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成立體育班,配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早期 發掘具有發展運動潛能之運動人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 升學,銜接中學階段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之體系為目的 ( 教育部,2006)。 將運動專長訓練正式納入課程,運動教練及訓練課程也因此法制化,但其他科目的 授課時數受到影響,重新調整體育班的授課科目及各科目的授課時數,須擇要編排課程 教材內容及教學進度,各校在重大變革的過程中面臨了科目取捨及如何縮減授課時數。 也促使設置體育班的學校呼籲主管教育機關能重新擬定符合體育班學生的課程,以作為 其排課之依據 (李坤培、林聯喜,2004)。民國96年教育部訂定 「體育類高級中學及體 育班免試入學要點」,擴大體育類高級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設有體育班之選才機制,得 免參加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與訂定招收運動成績優良及具潛能學生之錄取條件 ,推動高中免試入學。97年公布「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整合資 源運用,建立高中體育班補助機制朝績效化方向調整。教育部為使體育專項才能學生獲 得適性課程,在學科發展與術科成績間取得平衡發展,針對體育班課程之規範與實施, 辦理 「修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計畫」 (教育部,2007)。直到民國96年10月15日教育 部於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修訂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鋼要總綱》始決議 「體育 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要,其課程綱要由 教育部另訂之。此為高中體育班課程 「法制化」之起源。民國96年教育部乃委託玄奘 大學研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 (曾瑞成,2008a),做為高中體育班課程實施之依據;民 國97年1月繼續委託研訂高級職業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曾瑞成,2008b),建立完整之高 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上述體育班課程綱要於民國97年10月完成結案審查後,將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與高 職課程綱要整併為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並於民國97年12月發 布實施。教育部為落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發展,民國9 8年1 1月2 3日以台體 (一) 8.

(18) 字第0 9 8 0 2 0 2 6 0 6號函同意以 「行政協助」 方式,委請台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辦理 課程中心9 8 - 1 0 0年度工作計畫,為推動配套措施之重要一環。 其課程規劃之特色主要為,呼應國際趨勢、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及開放體育專業科 目選修,賦予課程更大彈性、將運動競技綜合訓練列為寒暑假選修課程,配合移地訓練 、校際競技等訓練活動,因應高中體育班特殊性,增設補強高中普通班課程綱要之內容 ,使學生在有計畫、有系統的學習經驗中進而提升運動技能。主管機關為使運動專項才 能學生獲得適性之發展,持續藉由訪視與檢討會議,研訂相關辦法,使體育班的發展更 為健全並有效達成體育班之教育目標。隨著體育班新課程於民國99年實施之時,教育行 政機關建構階段性任務,並深化各項推動具體可行方案,俾利高中體育班新課程順利施 行。綜整體育班的發展軌跡,歷經運動代表隊、體育實驗班、重點發展項目及 體育班 等四個階段。. 二、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 學校體育班的發展,是為配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早期發掘具發 展運動潛能之運動人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學,銜接 中學階段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體系為目的 (教育部,2007) 。 培育優秀運動選手,朝向精進發展路線須有完整的發展運作策略,其設置情形,高 中體育班發展自民國 87 年蓬勃發展,目前全國設有體育班高中職學校共有 130 校,發 展運動總類計 47 類,男 6980、女 2546 學生數計 9526 人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2011)。 資料來源:“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中心 98-100 年度工作計晝期中報告”,臺北市南湖 高級中學,2011,臺北市。教育部體育署 101 年度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全國 設有體育班高中職學校增為 134 校,各校重點發展項目已突破以往的傳統項目,順應學 校體育班發展現況、環境、傳統特色、社區文化,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我國體育政策積極推動學校體育發展,體育班目的在於培養優秀運動員,提高運動 水準及競技成績,並以得取金牌為導向 (蔡崇濱,1996)。詹俊成 (2002 )指出,近年來 政府為早期發掘具有發展潛力之運動人才,積極在國民中、小學設置體育班,選拔體育 資優之學生,積極栽培訓練,並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能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 學,因而暢通申學管道,以系統化銜接訓練階段,貫徹培訓優秀體育人才計畫。這些措 施對培育體育資優生及我國專業體育教育之發展,確實有其正面意義及重要功能。. 9.

(19) 體育班運動分類情形依據「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規定,體育 班運動種類發展按我國競技運動於國際歷年競賽成就,歸納為 3 大類,現行發展 A 類運 動之體育班計有高中 85 校、B 類 75 校、C 類 33 校。研究者引用李昱叡 (2011) 我國各 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相關文獻整理 。如表 1: 表1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分類原則與發展現況 分類方式 說明 具奧運及亞運奪牌實力之運動種類。 定義 跆拳道、射箭、射擊、舉重、桌球、羽球 A類 運動種類 、柔道、壘球(女)、棒球、網球、高爾 夫、田徑、游泳、體操【14種】。 85。 級別(校數) 高中 具國際比賽競爭實力之奧運、亞運運動種 定義 類及本部推動之運動聯賽運動種類。 B類 軟式網球、空手道、手球、橄欖球、自由 運動種類 車、排球、擊劍、武術、角力、拳擊、籃 球、足球【12種】。 75。 級別(校數) 高中 非屬A類及B類之奧運、亞運運動種類及其 定義 他具地方特色之運動種類。 C類 撞球、保齡球、曲棍球、運動舞蹈、現代 運動種類 五項、鐵人三項及具地方特色之競賽種類 。 33。 級別(校數) 高中 在各運動項目之中,設置最普遍的為跆拳道、田徑、籃球、羽球、桌球、網球、游 泳等;其中跆拳道、棒球是我國傳統運動強項,國際賽事屢獲佳績,近期羽球、桌球、 網球、籃球、高爾夫球等成績亦頻頻重大突破,國際間熱衷足球,政府亦積極推動足球 運動,蓬勃風氣仍未湧起,須再努力。游泳項目除了競技游泳,還有水球、水上芭雷、 跳水項目,翻閱游泳全國紀錄演進史,就以男子100公尺自由式目前紀錄達50秒02已有 大幅進步,但國際間更日新月異亞洲目前紀錄達48秒49,世界紀錄達46秒91。身為基層 從業人員深知其中突破困難和不易,相信國人必能克服。許多項目基礎人口偏少,運動 的特殊性受到限制的原因,難以呈金字塔型從廣泛基層產生優秀選手。運動種類繁多誠 如 「弱水三千只飲一瓢」,衡量我國條件,整合資源有效運用,有限資源做最大化發 揮!不可能什麼都要發展,相關單位投入資源、心力相當可觀,體育班除延續國民教 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提高運動競技知能,養 10.

(20) 成具備現代公民素養之優秀運動人才為主要目的,體育班學生最終能成為世界級頂 尖運動員畢竟少數,因此體育班教育目標,金牌導向與養成具備現代公民素養應並 重,定期檢視作為未來國家體育人力培訓規劃参酌。 三、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沿革 奉臺北市教育局民國79年5月14日北市教五第21016號函暨民國79年7月10日北市教 五第31888號函成立游泳重點項目學校為暢通玉成國小、南港國中等游泳績優學生之升 學管道,銜接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運動人才一貫培訓體系。自民國年80年開始招收 運動績優生編於普通班內,修習課程同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成績考察,依體育績優學生 成績考察辦法:學期成績及格標準第1年40分第2年40分第3年以後50分。專長課於學校 上課前、下課後練習,訓練場地於校內外進行,民國83年設置體育班陸續增加招收桌球 、籃球、體操、溜冰項目學生取消編於普通班。課程依國民教育法、國民體育法暨特殊 教育法有關規定,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實施。運作過程中幾經評估,場地、師 資、生源等因素,修正以籃球、游泳、羽球三項迄今。民國86年依臺北市教育局訂頒「 高級中學科學資優班課程調整模式」修訂,以應實際需要。為了供方便識別體育班課程 與普通班課程差異編制比較簡表如表2、表3。. 11.

(21) 表2 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總課程與普通班總課程比較簡表(民國86年至99年) 學年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班別. 體育班. 普通班. 體育班. 普通班. 體育班. 普通班. 科目. 節數. 節數. 節數. 節數. 節數. 節數. 國文. 5. 5. 6. 5. 6. 8. 英文. 6. 5. 6. 5. 6. 8. 數學. 6. 5. 6. 6. 6. 6. 歷史. 1. 2. 2. 地理. 1. 2. 2. 公民. 1. 2. 2. 2. 基礎理化. 3. 3. 基礎生物. 3. 3. 基礎地科. 3. 3. 2. 2 2. 物理. 2~3. 3. 2~3. 3. 化學. 2~3. 3. 2~3. 3. 生物. 2~3. 3. 2~3. 3. 電子計算機概論. 1. 工藝或家政. 2. 2. 美術. 1. 1. 音樂. 1. 1. 軍訓護理. 2. 2. 2. 2. 2. 2. 團體活動. 1. 2. 1. 2. 1. 2. 專長訓練/體育. 10. 2. 10. 2. 10. 2. 合計. 39. 38. 39~42. 39. 39~42. 38. 12.

(22) 表3 臺北市立某高級中學體育班總課程表(民國99年至102年)。 學年 類別. 班別. 必修. 領域 語文領域 數學領域 社會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 領域.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體育班. 體育班. 體育班. 科目. 節數. 節數. 節數. 國文. 8. 8. 8. 英文. 8. 8. 8. 數學. 8. 8. 歷史. 2. 2. 地理. 2. 2. 公民與社會. 2. 2. 基礎物理. 2. 2. 4. 基礎化學. 2. 2. 4. 基礎生物. 2. 基礎地科. 2. 4. 音樂 藝術與人文領域 美術藝術生活 家政 生活領域 健康與體育. 2.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概論 健康與護理. 2. 體育. 全民國防教育. 2. 數學類 選修. 體育專 業學科 彈性課 程節數. 第二外國語文類 生命教育類. 1. 生涯規劃類. 1. 2. 2. 專項運動技術. 8. 8. 8. 專項運動體能. 8. 8. 8. 專項運動戰術. 8. 8. 8. 13.

(23) 第二節 體育班學生升學管道與辦法 運動績優學生保送升學辦法精神為加強學校體育之實施,奠定青年體能良好之基礎 ,並鼓勵普遍推行體育運動之風氣及體育成績優良學生特訂此辦法促進。. 一、我國運動績優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與改革 我國於55年頒佈「各公私立中等學校運動成績學生保送升學辦法」,歷經了多次的 修改,並將其命名為「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此輔導辦法公 佈後,對於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管道更增添完備周全,教育部為了使運動績優選手能 延續運動生涯,並能繼續升學往大專院校就讀,讓運動績優持續提升運動表現,培養運 動人才,因此多次修訂與改革可分為五個大階段:. (一)民國55年至57年: 民國55年頒佈命名為 「各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優良學生保送升學辦法」,當時以 「運動績優保送生」或是 「體保生」簡稱之,主旨為加強學校體育之實施,奠定青年 體能之良好基礎,並鼓勵普遍推行體育運動之風氣。. (二)民國62年: 民國62年起將命名為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為加強 學校體育之實施,奠定青年體能之良好基礎,並鼓勵體育成績優良學生。. (三)民國64年至71年: 提高學校體育水準,促使全民運動發展,為獎勵青少年致力於各項運動,。. (四)民國73年至81年: 民國73年起修正為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並改稱為 「運動成績優良學生」,簡稱 「運動績優生」 (黃楗翔,2003),其為獎勵青少年致力 於個項運動,提升學校運動水準,培養優秀運動人才。. 14.

(24) (五)民國88年至101年: 為輔導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致力專項運動,提升運動水準,培養優秀運 動人才,特訂定本辦法。此辦法公佈後,跟以往不相同處為著重在培養專項之運動優秀 人才,強調專精的部分。以上所述,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修正 與改革,由最初 「鼓勵普遍推行體育運動風氣」,進而修改成 「獎勵青少年致力於各 項運動,提高學校體育水準,促使全民體育發展」,最後則定位在 「輔導中等以上學 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致力於專項運動、提昇運動水準、培養優秀人才」 (黃楗翔,2003) 。教育部因此訂定此辦法,就是要保障優秀運動選手有多元的入學管導與保障,使優秀 運動選手有個持續培訓的場所。. (六)民國102年8月22日 臺教授體部字第1020025953A號令修正發布之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 學輔導辦法」詳如附錄一。. 二、體育升學管道與方式 高中體育班學生畢業後其國內升學進路途徑目前分為以下幾種為主,如表4所示: 表4 體育升學管道方式表 方式. 招收對象. 報考資格. 申請入學. 運動績優生 一般生. 推薦甄試. 一般生. 重點運動績優學生招生 (獨立招生). 運動績優生. 大學學力測驗. 一般生. 繁星推薦. 一般生 運動績優生. 獲得全國性(以上)比賽獎項,(非團體項目 )之高中職以上學生或具同等學歷者。 具有基本運動能力及良好學科能力之學 生 凡高中職以上畢業(含應屆)或有同等學力 者,持有擔任校隊以上運動代表之證明文 件者。 凡高中職以上畢業(含應屆)或具有同等學 力者,參加大學聯招並加考術科通過者。 1.資格:全程就讀同一所高中、應屆畢業 生、全年級排名前50% 2.要有學測成績,任一科不可為0級分或 缺考,學測成績符合檢定標準。體育班及 藝才班僅限推薦至大會第四至第七 類學群:體育相關學系(體育班) 續下頁. 15.

(25) 表4 體育升學管道方式表(續) 方式. 招收對象. 詳見教育部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運 動成績優良畢業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實 施細則。. 公私立高級中等以 上學校運動成優良畢業 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 報考資格. 運 動 績 優 生. (保送) 軍事院校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中央警察大學. 一般生 一般生 運動績優生 一般生. 詳見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 詳見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招生簡章 甄試具特殊運動專長人員入學申請,項目 :空氣手(步)槍、 柔道、 跆拳道 詳見中央警察大學招生簡章. 就上表所整理,申請入學與推薦甄試是採用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內容為國文、英文 、數學、自然、社會五科,分數採級分學制,最高十五級分;術科檢定考試內容為60公 尺快跑、20秒反覆側步、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連續三次跳、1600公尺的成績,再 參照成績申請或推薦進入大學,大學指定考科簡稱指考,考試內容包括國文、英文、數 甲、數乙、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 。依照各個校系公告其特 色及所需,指定考取科目,學生依與趣填寫志願,依照成績高低來錄取,如考取體育相 關科系則必需通過術科檢定考,再加主學科成來填寫自願。以上方式則是透過體育成績 的加分,依照不同的體育成就等級有不同的加分比率或是開缺的學校所訂定的資格條件 ,這也是對運動績優選手的一個升學輔導保障之一 (林雅馨,2013)。. 三、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與方式 民國54年公佈 「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辦法」至今已近50年之久。此辦 法規定,大專院校的體育科系從民國55年起開始接受中等學校的體育成績優良保送生, 歷經了20次的修改與訂定,現在名為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因此具備此資格的學生稱之為 「運動成績優良學生」,簡稱 「運動績優生」。就 目前多元入學的管道方案,以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可分為 「甄審」、「甄試」、「單 獨招生」、及「轉學(插班)考試加分」4個管道,說明如下 (教育部,2006):. 16.

(26) (一)甄審 凡符合教育部所辦理之中等以上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辦法之第2、3、9、10 、12、15、19、20條,以各校所提運動種類、各科系名額及條件為限,並參考學生志願 及運動、學業成績予以分發,如相同時依次成就高低順序進行分發,依此類推。 (二)甄試 凡符合教育部所辦理之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辦法之第4、11、12、15、17、19、20 條,必需參加學科甄試,學科考試內容包含國文、英文、數學共三科,其運動項目屬團 體競賽者,並應參加專長術科檢定,再按運動等級、學科成績高低及志願序分發;分發 以各校所提運動種類、各科系名額及條件為限,凡「甄審」資格報考「甄試」。總分= 「學科成績」+「運動成績等級加分比例優待(5%-50%)。 (三)獨立招生 依照各學校發展的特色及所需專長項目,訂定招生資格,由學校單獨招生或聯合組 成為委員會所辦理,依照考試辦法與錄取標準提供不同的入學管道,增收所需運動項目 之名額 (林雅馨,2013)。 (四)轉學考 依照各校簡章規定,大學肄業及專科畢業生。大學肄業生修業滿1學年者,得報考2 年級;修業滿2學年者,得報考3年級,該校是否有該開設專長項目缺額,並在學期間運 動成績符合教育部頒之 「中等以上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辦法」第14、15條規定 者,並經審核及給予加分。 綜合以上多元管道入學方式,以甄審資格最為嚴謹,大專院校開放的名額有供過於 求現象,其原因不外乎甄審資格之運動績優生已取得重大國際比賽成績,競技水準及奪 牌機會皆高,故學校招收意願也高 (莊清寶,2007;張榮升,2010)。. 17.

(27) 第三節 生涯發展理論. 生涯發展是由誕生到死亡的歷程,持續發展,在歷程中,個體不斷與社會環境互動, 發展自我概念,是一種個人與環境、自我概念與現實之間的調和過程,形成獨特的生涯 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我們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與任務, 蔡培村(1994)認為生涯發展是指一生連續且階段性的發展歷程,空間上是指個人與周遭 環境的交互作用;心理上是指個人心智與人格的成熟與變化;社會上是指個人的社會角 色使責任義務的轉換。整體來說,生涯發展是指個人一生中,關連到教育、職業、及其 他重要角色的抉擇,進入與進展,其最終目標都在實現自我(林幸台,2003) 。. 一、生涯之意涵 生涯 (career) 一詞在牛津辭典的解釋指的是 「人一生的發展與進步」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rough life),國內外學者對生涯有不同之定義,整理如表5。早期的定義多 著重於個人工作或職位的總歷程,如Super (1957) 的定義;後期則已強調生涯乃為一個 人整體生活型態的發展。研究者根據林雅馨 (2013)、張唐維 (2009) 等論文增刪整理。 如表5所示:. 18.

(28) 表5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之定義 學者(年分) 生涯定義 Super (1957). 生涯是指一個人終生所經歷的所有職位的整理歷程。. Super (1976). 生涯是生命裏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歷程,綜合個人一生中的各 種職業與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類型,生涯也 是青春至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與無酬職位的綜合,甚至也包 含副業家庭與公民角色。. McDamiels (1978) 生涯是指人一生所從事工作與休閒活動的整體生活型態。 林幸台 (1987). 生涯包括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其擔任的職務、角 色,同時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執業的活動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 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 蔡培村 (1994). 生涯除職業工作外,還包括其他社會、家庭、生活層面。生涯 的意義涵蓋生計一調,生計則是生涯的一個下位概念。. 張添洲 (2007). 生涯的觀念,已經從過去單指個人終生所從事工作或職位的總 稱,擴大至包含非工作或職業性的活動,涵蓋整體生活型態的 發展。. 生涯發展理論眾多,各有彼此其特色,以下針對較常被使用的生涯發展相關理論之 探討。 (一) 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 Super (1980) 曾描繪出一個生涯彩虹圈,表現出了個人受各發展階段所扮演的角色 。認為人生的整體發展,通常是由三個層面所構成的,這三個層面分別是: 1.生活的廣度:將每個人的生命歷程或年齡,分為成長、試探、建立、維持、衰 退等五個發展階段,其詳細說明如下 (1)成長階段 (growth stage,0-14歲) 兒童經由與家庭學校中重要人物的認同與模仿,而逐漸發展出自我概念。隨著年齡 增長,現實考驗及社會參與逐漸增加,開始發展自我概念、興趣與能力。且開始了解工 作的目的與意義。 (2)試探階段 (exploration stage,15-24歲). 19.

(29) 青春期藉著在學校、休閒活動及各種工作經驗中,持續進行角色試探、自我檢討與 職業探索等,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培養專業技能,以實現自我概念,並試驗其為長 期職業的可能性。 (3)建立階段 (establishment stage,25-44歲) 此時大部分處於最富創造力的巔峰狀態,積極尋找適當的職業領域,並逐步建立穩 固的工作地位,建立屬於自己人生的目標與基礎,力求職務的升遷或薪資上已獲得其滿 足。 (4)維持階段 (maintenance stage,45-65歲) 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權威,擔負相對的責任,已逐漸在職場上取得相當地位,中年 以後在事業上已達巔峰,較少創意表現,且需時刻面對新進人員挑戰。 (5)衰退階段 (decline stage,65歲以上) 此期的體力和心理能力逐漸衰退且不如前,從原有的工作轉為退休,生活重心轉向 家庭、休閒生活與社交。可能藉由發展新的角色,用不同方式以滿足需求。 2.生活範圍或空間:係指一個人終生所扮演的各種不同角色,如孩童、學生、工 作者、公民、休閒者、家庭照顧者等主要角色。 3.生活深度:一個人在扮演某種角色時投入的程度,如生涯彩虹的內容看來,陰 影部分則為每個角色的投入程度,愈黑表示投入越多,愈白則相反。 但在1980至1990之間,Super又澄清並修正其生涯彩虹的概念,稱為 「拱門模型」 ,是以個人的心理特質與經濟社會資源為基點,在成長過程中,個人生理與社會性因素 、心理特質會相互影響,最後形成自我的概念,其描述個人一生中所經歷的各種角色的 多樣變化,但其概念與生涯彩虹相同,只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 (余鑑,1999;Super ,1990)。 以上所述,Super生涯發展理論,它涵蓋了人的一生,強調了人、環境與職業的互 相影響,是種動態、階段性的過程,不只是的強調職業部分而已,將生涯視作為終生且 持續的歷程。此種論調擴充了生涯發展的研究空間,使生涯發展的界定更為周全,且有 對於從事終身教育的推展有很大的助益 (黃天中,1995)。. 20.

(30) (二) Ginzberg職業選擇理論 Ginzberg、Axelrad、Herma (1951)等人認為強調在此歷程隨時要做不同的生涯抉擇 ,每個步驟與前面與後續的步驟都有關聯,前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的行 進,且個體在20多歲時會達到發展的高峰。Ginzberg等人根據研究的結果依不同年齡層 生涯發展的特徵,將個體的生涯發展區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幻想期 (fantasy) 0至11歲之間,在5歲時已顯現出對職業的興趣及性向,由內在的好奇進而透過遊戲 模仿職業行為,在本階段後期時,表現出對未來職業憧憬的方式。 2.試驗期 (tentative) 此時期為11歲到18歲,分為興趣、能力、價值與轉移四個階段。 (1) 興趣階段 (11-12歲):開始察覺並培養其對某些職業的興趣。 (2) 能力階段 (13-14歲):開始衡量自己所具備之能力符合那些職業條件。 (3) 價值階段 (15-16歲):對工作所需條件有更明確的認識,逐漸了解職業的價值 ,並兼顧個人與社會之需要。 (4) 轉移階段 (17-18歲):意識到自己須對所選擇的職業生涯方向付出多少努力與 責任才能明確朝未來之發展方向邁進。 3.實驗期 (realistic) 此階段為18歲至成年,分為試探、具體化及專精化三個階段。 (1) 試探階段:根據試驗期統整經驗進行探索,試探職業機會與可能性,但對多 數人這是個充滿矛盾與猶豫的時期。 (2) 具體化階段:藉著試探階段的經驗作更明確選擇與承諾。 (3) 專精化階段:依照自我選擇特定工作目標或生涯領域方向,作為各專業的就 業準備。 Ginzberg (1972) 等人在20年後對其理論提出新看法,並提出修正。主張職業決策的 過程並未於青年期結束,而是連貫個人整個工作生活,在工作情境或目標改變時需要決 策及再決定。改變其強調職業選擇的不可逆轉性;最終以最佳化代替妥協。此處強調的 觀點是個體經常試圖改善變遷的自我與情境間,所需要的職業的契合度,以及在準備階 段所作的決擇,有助於形塑未來之生涯。後來到了1984年,Ginzberg再度探討其在1957 年與1972年所建構的理論,修正其早期的觀點,認為個人20歲以前發生之事,會影響他. 21.

(31) 的生涯,其會保留相當的程度,做日後決策参考。重新強調職業選擇是一輩子的事,且 與終生的工作生活共存 (吳芝儀譯,1997)。. (三) Holland類型論 Holland認為人格類型受遺傳與環境交互影響,個體在生涯歷程中,穩固的職業能讓 個體基本需求達到滿足,若個體所選之職業能滿足個體自我實現的需求;職業扮演著相 當重要的角色,個體將會趨近於完美的境地以實現自我理想。他主張觀點認為人需透過 職業選擇展現其人格特質,而個人特質與職業環境符合,則較能在工作環境中獲得愉悅 感,因此將人格類型分為六大類,如表6包含 Realistic 實際型 Investigative 研究型 Artistic 藝術 Social 社會型 Enterprising 企業型 Conventional 傳統型,以下分別就其 類型人格特質及職業環境分述如下:. 表6 Holland人格類型分類 類型 實際型. 人格特質. 職業環境. 順從、坦率、喜歡具體工作任務、. 技術性職業,如技師、建築工. 缺乏社交技巧. 人、攝影師等. 研究型. 聰明、抽象、喜歡分析、個性獨立. 藝術型. 想像、美感、喜歡藉由藝術作品表現自己. 化學、數學、電腦、物理等科 學家、技術人員 美術設計、音樂、戲劇、文學 作家、評論家等. 關心社會問題、喜歡與他人互動、. 教師、教育行政人員、諮商. 對教育活動有興趣. 員、社福人員、護士等. 企業型. 外向、冒險、具領導能力、能說服他人. 人事經理、買賣推銷、生產等. 傳統型. 務實、保守、喜歡具結構性的活動. 社會型. 辦公室業務員、秘書、金融管 理人員等. 資料來源:引自(吳芝儀譯,1997)。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頁57-63。 Holland 的理論以人格類型分析與職業,協助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主要概念 為個人經驗與屬性,適用於早期經驗的探索,廣泛為生涯輔導員及心理學家所接受前述 眾多的生涯理論得知,大部分生涯相關研究議題都以年齡作為分界,其各年齡階段有不. 22.

(32) 同的發展任務與心理需求。但其生涯發展過程試圖,建立自我概念後,在一種持續不斷 的變化下逐漸明確自我定位,過程中經由不斷的反省、改善,進而更了解自已,最終達 到自我實現之目標。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針對100至102年度入學的體育班學生做生涯 發展相關問題之探討,因此在眾多理論中則以本文獻所介紹的Super之生涯發展論作為 本研究理論之依據較為適當,Super (1990) 生涯發展論分為成長、試探、建立、維持、 衰退五個階段,而本研究年齡層皆分布於試探階段,此階段的角色為試探exploration stage青春期逐步探索建構能力,與了解自己的興趣,培養專業技能,以實現自我概念, 並試驗其為長期職業的可能性。研究對象體育班師長本身的生涯發展有一定的成熟度, 然而,在過去研究中大多探討高中或大學運動員的生涯發展,其分佈年齡亦為探索階段 ,相對的還在對於未來還在摸索期間,因此,本研究藉由教練、師長、學生不同的年齡 對象去瞭解其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情況,進而也能與過去研究做比較與討論。 綜上文獻所述,生涯大致可分為廣義及狹義兩層面做剖析,狹義來說,是生活中每 一件事情的方向,包括了人一生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的歷程,近期的研究多採用廣義的看 法。依據廣義的生涯定義,從個人生命各個層面的整理去討論。文獻將生涯歸納如下列 四點特性 (羅文基、朱湘超、陳如山,1991)。 (一)獨特性 為自我實現而展現獨特的生命歷程,生涯是個體的人生理想,並受所屬環境影響, 在形態上或許會有相似,但在實質上因個人所經歷的環境與事件不同,就會有所差異。. (二)終生性 生涯包括個人就業前的充實與自我準備、就業工作中職業的轉換與退休後的各種事 件總和,涵蓋個人終生發展的歷程。. (三)發展性 每個人的生涯都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歷程,各階段的轉換與其各階段的目標,而形成 不斷的自我成長與經驗累積。. (四)綜合性. 23.

(33) 生涯包括個人一生中所經歷各種食、衣、住、行、育、樂等相關活動,非僅限於職 業或職位,但也涉及一生中所從事各種工作以及其擔任的職務、角色;因此,生涯具有 綜合性。.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與發展」的定義研究者根據林雅馨 (2013)、張唐維 (2009) 等論文增刪整理。如表7所示: 表7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與發展」的定義 學者(年份). 生涯發展之定義. D.E.Super (1976). 1.特別提出生涯發展的觀點,認為職業發展是一種連續不斷,循 序漸進、有固定型態、並且可以預測的動態過程。 2.同時,職業發展定義是一種妥協的過程,自我觀念的發展與質. D.E.Super (1984). 張添洲 (1993). 楊朝祥 (1994). 蔡培村 (1995). 李 鍾 桂 (1995). 黃天中(1996). 性在其中佔有極重要的角色。 重新對於生涯發展提出一個統整且宏觀的看法,認為生涯發展 包括個人一生當中的所有生活事件,除了職業工作之外,也包 含了家庭、社會與公民的角色與功能。 1.生涯發展被視為是個人一生工作和各種經驗的總和,職業發展 的歷程,此種歷程呈現出連續性、循序的、動態的發展階段, 並受到社會變遷與價值觀改變的影響。 2.生涯發展是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各種角色的過程、包含有自我 認識、肯定、成長、以及促成自我實現目標的達成。 生涯發展係指透過敎育、社會及輔導的有效結合。以協助個人 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並熟悉以工作為導向的價值觀,將其融 入於個人的價值體系內,經由有效的生涯選擇、生涯目標及生 涯規劃的追求,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 生涯發展為個人選擇或決定進入某一行業時,適應此一行業中 的種種要求或規範,並扮演和學習該行的工作角色,由低層逐 漸昇遷發展到高層級的歷程。 認為生涯所包括的並不只限於職業或是事業。生涯是無所不 包,從個人的出生開始,其自我、家庭、情感、學業、婚姻、 事業,乃至於健康、休閒、理財以及生活當中所包羅的萬象, 全都在生涯之中。 生涯發展是基於組織與個人的需求,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 發展歷程,包括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各項活動與經驗, 塑造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發展方向。. 24.

(34) 表7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與發展」的定義 (續) 學者(年份). 生涯發展之定義. 林幸台 (1997). 生涯發展是一個終身的歷程,在每個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狀況的 不同,各有其獨特需要、任務和活動目標,由幼年至年前後相 連、持續變化、逐漸發展,終而成就個人獨特生活方式的特性。. 吳芝儀 (2003). 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係指由個人心理,社會教育、體 能、經濟、和機會因素等,綜合形成個人終其一生的發展性生 涯歷程。這些個人所經驗的層面,與個人在教育、職業、休閒 嗜好等方面的個人選擇、投入和進步情形有關。是個人之自我 認定(self-idenfify)、生涯認定(careeridentify)、生涯成熟(career maturity)等特質的發展歷程。此一終其一生的發展歷程。導致個 人工作價值、職業的選擇、生涯型態的建立、決定風格、角色 統整自我認定及生涯認定、教育進修、以及其他相關的現象.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對生涯發展之定義,亦可將其分為狹義與廣義兩觀點。就狹 義來說,生涯發展為一個人的職務的變遷與職業的經歷過程,主要都是以職業層面去探 討。廣義而言,除了職業之外,生涯發展涵蓋了人一生中所有的事件,包括個人、家庭 、社會,不同角色的扮演,視為連續的過程,會因應環境交互影響與改變的歷程。 本研究採取廣義的觀點來看,生涯發展包括工作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經過 環境,年齡交互影響,進而持續改變、逐漸發展,最終成就人獨特的生活方式,進而達 成自我實現之目標。. 二、生涯發展理論 生涯發展理論廣泛,隨著時代的變遷,相對地所強調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但其強調 生涯理想的目標是為一致的,而其理論的發源來自發展心理學、差異心理學、職業社會 學及人格理論 (Super,1984),整理如下表8。. 25.

(35) 表8 生涯發展相關理論表 理論 代表人物 特質論. E.Gwilliamson. 主要概念. 適用年齡. 輔導上的運用. 特質評量特質工. 中學以上. 選擇時刻的選. 作的連結 需要論. 擇. 心理需求源自兒. A.Roe. 終生. 廣泛適用. 時教養態度 類型論. J.I.Holland. 個人屬性與經驗. 早期經驗. 廣泛適用. 心理分析論. E.S.Bordin. 心理需求基於心. 早期人格. 心理需求之因. C.Nachmann. 理 分 析 的 人 格 發 發展. S.J.Segal. 展理論. D.E.Super. 發展階段生涯型. E.Ginzberg. 態生涯成熟及自. 生涯發展論. Riedeman. 終生. 素. 不同年齡階段 適用輔導與生涯. & 我概念. 計劃. O`Hara 決策論. H.B.Gelatt. 決策歷程決策具. 終生強調. M.R.Katz. 累加效應. 20及30歲以. 廣泛適用. 前 社會學習論. J.D.Krumboltgz. 學習適應技能經. 終生強調. A.M.Mitchell. 驗影響. 20及30歲以. C.E.Thoresen 社會. P.H.Blauetal D.G.Miller. 廣泛適用. 前 社會影響就業機. 終生. 廣泛適用. 終生. 廣泛適用. & 會. W.H.form 經濟. S.Rottenberg. 人力供需就業機. L.G.Thomas. 會及業收入. 資料來源:邱美華、董華新(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26.

(36) 第四節 運動選手生涯發展與輔導相關研究. 本節欲透過瞭解生涯發展輔導的定義,進而整理出運動員的生涯發展相關研究,探 討其升學與就業所面臨的問題,剖析其重要性以供作為日後高中體育班,以及提升運動 選手專業本位及學術涵養、協助規劃完整運動生涯的參考。. 一、輔導的意義 輔導 (guidance) 一詞,指學校中教育人員對學生的一種協助 (help or assistance) , 它也可泛指由專業人員所從事的人群服務 (human services)。Shertzer & Stone (1981) 把 輔導視為:「協助個人了解自己及世界的歷程。」這定義涉及四個關鍵詞 : (1)歷程,指的是一系列朝向目標邁進的行動或步驟。 (2)協助,指的預防、矯治和改善困境的工作。 (3)個人,指的學校情境中的一般學生,未必是有特殊困難者。 (4)了解自己及世界,指的深入而完整自我了解、自我接納、體察環境和了解人 群。 吳武典 (1992) 輔導乃是基於對人類的基本關愛,以協助學生自我了解為起點,以 協助學生自我實現為目的。. 二 、運動選手生涯相關研究 國內很多研究指出,我國多數的運動選手在對自我生涯發展與規劃方面並不周全 ( 呂碧琴,1990;李欣靜,2006;莊翠玉,1996;陳啟發,2007;陳又琪,2009;張祐慈 ,2010)。多數運動員的專注力都放在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上,然而生涯準備過程及學 業較鬆散,對自身的未來也缺乏足夠時間去進行生涯探索 (周文祥,1996)。陳啟發 (2007) 研究退役職業棒球選手,張祐慈 (2010) 研究優秀女子桌球選手,兩人皆指出研 究對象在擔任選手時期大部分並無做生涯發展相關規劃,都是在到畢業之際才開始對於 未來有想法。由此看來,我國運動選手在選手生涯期間常未體認到未來生涯發展之重要 性,當發現時已經是面臨問題的出現,相對地沒有完善且詳盡的時間去做生涯發展規劃 。下表則参閱引用林雅馨 (2013) 頁27至頁29之觀點。對於運動選手生涯發展相關文獻 的研究發現所做的整理。如下表9。. 27.

(37) 表9 運動員生涯相關論文研究 研究學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 國立臺灣師範. 1.影響選取大學就讀之因素有父母、教練、師長等因素. (2013) 大學運動績優. ,研究受訪者少有自己的想法做選擇。剛 進 入 大 學 就. 林雅馨. 生生涯發展之. 讀的運動績優生 由於學校課程的發展 教育方. 個案研究. 針的規劃 大致上還是以教職或教練為職業目標 選擇。就讀體育班的運動績優生在學科方面易感 到適應不良與學習困難 而非就讀體育班的運動 績優生在術科方面較易遇到學習困境。 2 . 受訪者畢業後並非全部皆擔任教職相 關 工 作 。 研 究受訪者未來都希望自己能在職涯上有更高成就。 3 .「提早做好完善的生涯規畫」 「接觸不同領域事物」「 學業兼顧」、「不將自己侷限」。. 岳瀛立. 跨國籃球運動. 個案就Super生涯發展理論中各階段有以下發展:. (2013). 員張嗣漢生涯. 1.成長期,從籃球團隊中學得尊重、謙虛美德。. 轉換之個案研. 2.探索期,執行生涯轉換之準備,累積工作經驗,接觸不. 究. 同內容,從運動中之抗壓能力、拚博精神,轉化面對挑 戰與挫折的嘗試。 3.建立期,持續在職場中尋找穩定工作形態,成為好市多 臺灣區總經理。 4.維持期,憑藉在籃球運動習得多項優點,工作不停吸取 經驗成為養分養,足堪運動員生涯轉換之典範教材。. 簡欣穎. 臺灣優秀選手. 所謂君子不器,經歷種種難關,具備自我挑戰基本能. (2012). 生命歷程轉換. 力,不該將自己侷限於僅可發展體育相關運動生涯,甚. 與生涯發展關. 至只考量專項技術單一面向。. 係之探討 續下頁. 28.

(38) 表9 運動員生涯相關論文研究 (續) 研究學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 洪子晴. 臺灣大專甲. 1.大專甲組跆拳道是以就讀體育院校且無修習教程並擁. (2011). 組跆拳道運. 有打工經驗之運動員為主。. 動員生涯自. 2.運動員面對生涯之信心程度尚可,且對於個項生涯輔. 我效能與生. 導需求皆大。. 涯自我效能. 3.不同背景變項在打工經驗、學校,會影響其對於生輔. 與生涯輔導. 導之需求程度。. 需求之研究. 4.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呈正向相關。. 林佳蟬. 探討優秀拳. 1.高中階段為運動生涯中最認真且目標在於升學及當選. (2011). 擊選手運動. 國手,並在國際賽上拿到成績。. 生涯發展的. 2.放棄因素有經濟壓力、工作、課業、疲憊,復出原因. 歷程. 也是因為獎金可暫時決經濟問題。. 張祐慈. 優秀女子桌. 1.不同的背景、年代、經歷的優秀女子桌球選手,不論. (2010). 球選手生涯. 其異同之處皆有許多能啟發選手和對未來研究參考之. 發展之質性. 處。. 研究. 2.早期選手都會跑企業贊助與師資未開放的年代,職業 的保障與待遇都很完善,但現階段不同,也從研究中發 現參與者時期皆未做其完整的生涯規劃。. 劉佳蓉. 生涯發展方. (2010). 案融入國中. 實務中所發生的問題,試圖自我尋求資源改變,以達到. 運動代表隊. 改善選手生涯上的困境,符合行動研究中所強調的「賦. 訓練之行動. 權」之概念。. 研究. 續下頁. 29.

(39) 表9 運動員生涯相關論文研究 (續) 研究學者 陳又琪 (2007).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 運動績. 1.研究參與者在中學因訓練而疏於課業,且選擇就讀學. 優保送大學. 校,科系未具有充分瞭解與準備,因此導致在學業與適. 非體育科系. 應困難,曾產生逃避與退縮放棄之念頭。. 女性排球選. 2.因適應問題導致在一般學生開始積極探索未來發. 手學校適應. 展方向時,運動績優生依舊在調整與適應,因此研究參. 與生涯發展. 與者皆在即將畢業之際才開始對於未來有想法,但時間. 之敘說研究. 匆乏無法詳細規劃。. 陳啟發. 退役職業棒. 1.退役原因有不適應複雜環境、運動偒害、個人能力與. (2007). 球選手生涯. 球員更替、職棒簽賭案、台灣兩大職棒聯盟合併、退役. 規劃之探討. 前就設定好參與年數、轉擔任教練、缺乏上場機會及家 庭因素。 2.職業棒球選手退役前生涯規劃情形,大部分職棒選手 皆無妥善的生涯規劃 3.職業棒球選手退役後在求職遇到的問題:缺乏完善的 生涯規劃,待遇差異太大、學歷不足無法成為正式教職 員以及工作適應問題。 4.職棒經驗對現職的影響:由於研究參與者現職皆與棒 球有關,所以認為職棒的歷練對現職有很大的幫助。 5.提供給現役選手在生涯規劃上建議:退役後可規劃至 基層服務,有效提升自已的知能與語言表達能力、加強 運動傷害防護觀念、提升整體職業道德與水準,提升自 已的實力,以及必須擁有完善的生涯規劃。. 綜上文獻所述,生涯發展與輔導對於體育班學生之重要性明確,但由於運動員大部 分時間在面對學業與訓練方面,其相對在生涯發展與規劃部分相形不足。導致結束選手 生涯後有不知所措。因此,大部分的運動績優生對於未來前途常感到惶恐,生涯缺乏明 確目標,也不知將來有何規劃 (莊翠玉,1996)。其實許多運動選手都希望接收相關的生.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壹、 輔導室 100 學年度第 1 學期行事曆 貳、 3Q 達人宣導說明暨甄選實施計畫 參、 生涯發展教育理念宣導. 肆、

共同業務 教師成長 C/Q/S E/R/A 專業發展 C/Q/S E/R/A 實驗研究組 科學活動 C/Q/S E/R/A 研究發展 C/Q/S E/R/A 資料出版組 出版刊物 C/Q/S E/R/A 國際教育 C/Q/S

Taipei Municipal Daan Senior Vocational Industrial High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揪學團分享:台中市立長億高中 王如意

6.輔導 人力運 用情形 暨輔導 工作整 合發展.. 藉由三級個案統計分析,建 立「特殊需求學生情緒及行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