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Copied!
1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研究生:黃本任撰 指導教授:楊雅惠. 中華民國 九十四 年 一 月.

(2) 論文提要 《紅樓夢》是「文備眾體」的文學巨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透過小說人 物與詩歌活動的情節,寫出許多詩歌作品,讓它們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份,也從 而談到許多關於詩歌創作與評論的見解。這些詩論,以個性化、口語化、生活化、 情節化、形象化等不同的方式呈現,結合曹雪芹於小說中擬寫人物所吟詠的詩歌為 之對應,經過曹雪芹妙筆生花式的藝術加工,一方面總結、吸收前人的詩歌理論, 一方面也針對當時的詩壇風氣,抒發個人感觸,可視為曹雪芹對詩歌創作所抱持的 觀點。然而,這樣的部分卻經常被包含在曹雪芹的文藝思想與精神、 《紅樓夢》的藝 術技巧與成就等主題之中,而無法凸顯出來。 本文企圖將融匯在小說藝術情節中的詩歌和相關的創作評論見解歸納起來,以 期從中析解出《紅樓夢》所匯集的詩觀脈絡,並將《紅樓夢》中的詩歌與詩論對全 書展現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系統地加以研究。各章之論述重點為: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近人研究《紅樓夢》詩學的成果探討、 研究方法與內容。 第二章「《紅樓夢》詩觀之詩人論」 ,探討大觀園眾「詩人」的「才」與「學」, 透過強調先天稟性的詩人才質,以及以「寄興寫情」為目的的致用之道;兼涵養以 熟讀、熟參之詩歌創作的先備功夫,並以揣摩、觀摩來精進創作能力等具體、並重 的論見,歸納出《紅樓夢》不偏廢才學,而以才為主、以學為輔的詩觀主張。 第三章「《紅樓夢》詩觀之創作論」,從《紅樓夢》詩歌靈感啟發的類型,來探 究詩歌創作的緣起;進而探索創作構思過程裡,立意、詞句、體裁、格律等環節的 調配與規劃;最後再窺其對創作態度的觀點,釐出「遊戲」與「認真」二者既獨立 又交融的面向。 第四章「《紅樓夢》詩觀之作品論」,從《紅樓夢》詩歌作品在語言、結構、形 象、審美以及體裁等層面交織的關係出發,分別將詩歌形式表現上的問題,以及內 容攝取上的考量,歸納為不落俗套、追求創新之一體兩面的表現概念;並從整體性 的觀點,探究《紅樓夢》詩歌作品所寓含之「滋味」 ,即逼真如畫、自然現成、言有 盡而意無窮等內涵。 第五章「《紅樓夢》詩觀之風格論」,從曹雪芹的詩歌風格,以及曹雪芹虛擬出 的大觀園眾「詩人」的詩風,探討《紅樓夢》詩歌風格的整體性與一致性。另從因 應情節需要,或借題發揮,或為提出詩學觀點,探究衍生風格變異的可能性。 第六章「《紅樓夢》詩觀之鑑賞論」,從鑑賞者豐富充實的學養、公正客觀的態 度二方面來論究鑑賞能力,釐清鑑賞能力與創作能力的區隔;並兼顧詩歌的特點和 詩歌作品的藝術形象,從通篇立意、警句、作品風格等面向來取決鑑賞標準;另又 旁徵詩情與實境、品讀與感想等關係,來探究鑑賞歷程。 第七章「結論」 ,分就詩人的涵養進程、詩的錘鍊藝術和鑑賞藝術等層面,統整 地探討《紅樓夢》所透顯的詩觀,並將之繫聯於中國詩學體系中,以總結本文研究 的成果與心得。.

(3)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近 人 研 究 《 紅 樓 夢 》 詩 學 的 成 果 探 討 … … … … … … … … … … ·2. 一 、 以 《 紅 樓 夢 》 中 的 詩 詞 曲 賦 作 品 為 主 … … … … … … … … … … … ··3 二 、 以 《 紅 樓 夢 》 中 的 詩 論 與 詩 學 為 主 … … … … … … … … … … … … ··6 三 、 以 《 紅 樓 夢 》 的 審 美 及 藝 術 價 值 為 主 … … … … … … … … … … … ··8 四 、 以 《 紅 樓 夢 》 的 作 者 藝 術 思 想 為 主 … … … … … … … … … … … … ··8 第三節. 第二章 第一節. 研 究 方 法 與 內 容 … … … … … … … … … … … … … … … … … … … 10. 《 紅 樓 夢 》 詩 觀 的 詩 人 論 … … … … … … … … … … … … … ···15 詩 人 之 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一 、 先 天 稟 性 的 強 調 … … … … … … … … … … … … … … … … … … … … 15 二 、 寄 情 寫 興 為 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 … 28 第二節. 詩 人 之 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一 、 熟 讀 、 熟 參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二 、 揣 摩 、 觀 摩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三節. 第三章 第一節. 以 才 為 主 , 以 學 為 輔 … … … … … … … … … … … … … … … … … 53. 《 紅 樓 夢 》 詩 觀 的 創 作 論 … … … … … … … … … … … … … ···63 靈 感 的 啟 發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一 、 觸 景 生 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二 、 因 文 啟 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三 、 藉 物 寄 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第二節. 創 作 構 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一 、 立 意 提 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二 、 詞 句 表 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三 、 體 裁 審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四 、 格 律 安 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第三節. 創 作 態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4) 一 、 遊 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 二 、 認 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 第四章 第一節. 《 紅 樓 夢 》 詩 觀 的 作 品 論 … … … … … … … … … … … … … ·103 不 落 俗 套 的 形 式 … … … … … … … … … … … … … … … … … … ··103. 一 、 詩 題 毋 過 於 新 巧 … … … … … … … … … … … … … … … … … … … ··104 二 、 選 擇 合 宜 體 格 入 題 … … … … … … … … … … … … … … … … … … ··106 三 、 適 切 的 長 篇 收 止 … … … … … … … … … … … … … … … … … … … ··109 第二節. 創 新 的 意 涵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一 、 善 翻 古 人 之 意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二 、 虛 構 、 想 像 的 意 境 … … … … … … … … … … … … … … … … … … ··117 三 、 小 題 目 寓 大 意 … … … … … … … … … … … … … … … … … … … … ··119 第三節. 詩 的 滋 味 與 好 處 … … … … … … … … … … … … … … … … … … ··122. 一 、 逼 真 如 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 二 、 自 然 現 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4 三 、 言 有 盡 而 意 無 窮 … … … … … … … … … … … … … … … … … … … ··126. 第五章 第一節. 《 紅 樓 夢 》 詩 觀 的 風 格 論 … … … … … … … … … … … … … ·129 詩 歌 風 格 的 整 體 性 … … … … … … … … … … … … … … … … … ··130. 一 、《 紅 樓 夢 》 詩 歌 風 格 … … … … … … … … … … … … … … … … … … 130 二 、 人 物 與 詩 風 的 一 致 性 … … … … … … … … … … … … … … … … … ··133 第二節. 詩 歌 風 格 的 變 異 性 … … … … … … … … … … … … … … … … … ··150. 一 、 強 調 寓 涵 的 有 意 而 為 … … … … … … … … … … … … … … … … … ··151 二 、 因 應 創 作 目 的 而 調 整 … … … … … … … … … … … … … … … … … ··152. 第六章 第一節. 《 紅 樓 夢 》 詩 觀 的 鑑 賞 論 … … … … … … … … … … … … … ·155 鑑 賞 能 力 的 養 備 … … … … … … … … … … … … … … … … … … ··155. 一 、 豐 富 充 實 的 學 養 … … … … … … … … … … … … … … … … … … … ··156 二 、 公 正 客 觀 的 態 度 … … … … … … … … … … … … … … … … … … … ··158 第二節. 鑑 賞 標 準 的 取 向 … … … … … … … … … … … … … … … … … … ··160. 一 、 通 篇 立 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0 二 、 警 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 三 、 作 品 風 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 第三節. 鑑 賞 歷 程 的 旁 徵 … … … … … … … … … … … … … … … … … … ··165.

(5) 一 、 詩 情 與 實 境 的 關 係 … … … … … … … … … … … … … … … … … … ··165 二 、 品 讀 與 感 想 的 關 係 … … … … … … … … … … … … … … … … … … ··168. 第七章.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3. 第一節. 詩 人 的 涵 養 進 程 … … … … … … … … … … … … … … … … … … ··173. 第二節. 詩 的 錘 鍊 藝 術 … … … … … … … … … … … … … … … … … … … ··174. 第三節. 詩 的 鑑 賞 藝 術 … … … … … … … … … … … … … … … … … … … ··176. 第四節. 總 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主 要 參 考 書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 附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7.

(6)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直 以來, 《 紅樓 夢》研究 是 一 項 熱門 的 學 問,甚 至 以一 部 作品 的研 究而 成 為專 門之 學 —— 紅 學,其 意義 和影 響 甚至 已經 超出 了 文學 研 究 的範 圍。1 劉夢 溪 於西 元一 九 八三 年 編《紅 學三 十 年論 文 選 編》 ( 1952– 1981)時,按照 研 究《 紅 樓夢 》文 章 的內 容 和 論述 範圍 , 將所 收 錄 的紅 學論 文 分為 十 二 編: 第一 編 —時 代環 境研 究 之部 ; 第 二編 —家 世 生平 研 究 之部 ;第 三 編— 世 界 觀與 創作 研 究之 部; 第四 編 —作 品 綜 合研 究之 部 ;第 五 編 —思 想主 題 研究 之 部 ;第 六編 — 人物 形象 研究 之 部; 第 七 編— 藝術 技 巧研 究 之 部; 第八 編 —紅 學 比 較研 究之 部 ;第 九編 —版 本 演變 研 究 之部 ;第 十 編— 脂 硯 齋評 語研 究 之部 ; 第 十一 編— 程 高補 作研 究之 部;第十 二 編— 紅學 史 論之 部。 2 可謂 將歷 來 與《紅 樓 夢 》相 關之 研 究 主 題 絕 大 部分地包羅進去了。 3 王 方 俊於〈《紅樓夢》詩詞曲賦介紹〉一文說: 《 紅 樓夢 》 是 「文 備眾 體 」的 文 學 巨著 ,其 中 的詩 詞 曲 賦之 類作 品 ,不 像有 些 古典 小說 中 的 詩詞 游 離於 作品 故 事 情節 之 外, 只起 渲 染 氣氛 或加 強表達效果的作用,而是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組成部 分, 同 時又 是時 代 文 化生 活 、精 神生 活 的 反應 。 特別 是小 說 以 詩詞 隱示 人物 命 運和 結局 的 讖 語式 表 現方 法, 用 優 劣各 異 的詩 詞作 品 來 表現 人物 不同 的 思想 性格 和 文 化修 養 ,更 為作 者 所 首創 。 上述 兩點 說 明 ,小 說中 穿插 的 大量 詩詞 曲 賦 之類 作 品是 從屬 於 全 書構 思 和佈 局的 整 體 需要 的。 惟其 如 此, 作者 才 十 分廣 泛 地採 用了 詩 、 詞、 曲 、賦 、歌 謠 、 楹聯 、謎 語 等多種傳統文體。 4 曹雪 芹在《 紅樓 夢》中,透過 小 說 人 物與 詩歌 活動 的 情節,寫 出許 多 詩 歌 作 品 ,. 1. 文學領域以外,國內學位論文以《紅樓夢》為研究主題者,詳見附錄。 劉 夢 溪 編 :《 紅 學 三 十 年 論 文 選 編 》, 天 津 : 百 花 文 藝 出 版 社 , 1983 年 4 月 , 前 言 頁 4。 3 劉 夢 溪 於《 紅 學 三 十 年 論 文 選 編 》之「 前 言 」說 :「 照 說 ,這 十 二 編 基 本 上 把 紅 學 研 究 的 一 些最主要的方面,從《紅樓夢》產生的時代環境、作者的家世生平、世界觀與創作的關聯, 到對作品思想藝術的研究、版本研究、脂評研究、續書研究以及紅學史研究等,都包括進來 了。但不能說是無所遺漏,比如對曹雪芹有關佚著佚物的研究和圍繞《紅樓夢》著作權問題 展 開 的 討 論 , 也 是 很 重 要 的 。 」。 詳 見 劉 夢 溪 編 :《 紅 學 三 十 年 論 文 選 編 》, 前 言 頁 4。 4 賀 新 輝 主 編 :《 紅 樓 夢 詩 詞 新 賞 》 下 冊 , 台 北 : 地 球 出 版 社 , 1994 年 7 月 , 附 錄 頁 54。 2. 1.

(7) 讓它們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份,也從而談到許多關於詩歌創作與評論的見 解 。「《 紅 樓 夢》 作 為 小說 ,用 不 少的 篇 幅 寫了 我國 詩 歌的 學 習 、繼 承、 創 作和 評價 等問 題 。這 些 篇 幅都 通過 書 中人 物 、 情節 、對 話 等極 其 生 動地 反映 了 以上 的內 容, 比 專門 從 理 論上 討論 詩 學的 理 論 著作 ,以 及 各種 『 詩 話』、『詞 話 』還 生 動,還 更 有 說服 力。」5 然而,這樣 的 部 分常 常被 包 含在 曹 雪 芹的 文藝 思 想與 精 神 、《 紅樓夢》的藝術技巧與成就等主題之中,而無法凸顯出來。 《 紅 樓夢 》 中的 這 些 詩論 ,以 個 性化 、 口 語化 、生 活 化、 情 節 化、 形象 化 等不 同的 方 式呈 現 , 結合 曹雪 芹 於小 說 中 擬寫 人物 所 吟詠 的 詩 歌為 之對 應 ,經 過曹 雪芹 妙 筆生 花 式 的藝 術加 工 ,一 方 面 總結 、吸 收 前人 的 詩 歌理 論, 一 方面 也針 對當 時 的詩 壇 風 氣, 抒發 個 人感 觸 , 可視 為曹 雪 芹對 詩 歌 創作 所抱 持 的觀 點 。 金 開 誠〈從紅樓夢看曹雪芹 的詩論〉一文的引言說: 偉 大 作家 總 有 他自 己的 藝 術觀 點 。 我看 《紅 樓 夢》 時 總 想, 要是 曹 雪芹 能留 下 一部 理論 著 作 ,談 談 他的 藝術 觀 點 或創 作 經驗 ,那 就 太 好了 。可 惜他 終 於未 把金 針 度 與人 , 許多 問題 也 只 好仍 由 後世 的研 究 者 來摸 索解 決。 但 在《 紅樓 夢 》 中, 關 於詩 的看 法 倒 有不 少 ;它 們雖 是 出 於書 中人 物之 口 ,經 過分 析 也 還能 夠 看出 哪些 是 反 映了 作 者本 人的 觀 點 。所 以, 這些 材 料實 際上 也 就 是曹 雪 芹的 詩論 , 值 得加 以 挖掘 和研 究 。 倘若 能由 一斑 而 窺全 豹, 藉 此 以增 進 對曹 雪芹 的 整 個藝 術 觀點 的了 解 , 那就 是更 大 的 收穫。 6 本文 便是 在 這樣 的 動 機驅 使下,展開 此 一 課題 的研 究 與探 索,嘗試 在歷 代 詩話、 文學 理論 、 文學 史 等 範疇 的文 獻 對照 與 比 較中 ,透 過 解讀 、 分 析和 歸納 這 些詩 歌觀 點, 以 期對 研 究 《紅 樓夢 》 詩歌 , 以 及詩 歌活 動 的相 關 情 節, 作出 系 統整 理的 成果 , 釐析 《 紅 樓夢 》中 關 於詩 觀 的 脈絡 ,進 而 提供 《 紅 樓夢 》鑑 賞 面向 的參考。. 第二節. 近人研究《紅樓夢》詩學的成果探討. 「 詩 學 」的 探 討 層面 ,涵 蓋 詩歌 的 本 質與 內涵 、 靈感 、 構 思、 意象 、 語言. 5. 鄧 雲 鄉 :〈 紅 樓 夢 詩 學 傳 薪 說 — 談 黛 玉 教 詩 和 香 菱 學 詩 〉,《 曹 雪 芹 與 紅 樓 夢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 1985 年 1 月 , 頁 143。 6 金 開 誠 :〈 從 紅 樓 夢 看 曹 雪 芹 的 詩 論 〉,《 曹 雪 芹 與 紅 樓 夢 》, 頁 126。 2.

(8) 藝 術、體 式、意 境、詩趣、風 格、鑑 賞、學詩 之法 等 7,而「 曹 雪芹 的《 紅 樓 夢 》, 是一 部詩 化 了的 小 說 傑作。它 那行 雲 流水 般的 散文 中,處 處沁 透著 詩情 的 芬芳。」 8. 正 由 於《 紅 樓 夢 》中 的詩 歌與 詩 論對 全 書 展現 了重 要 的意 義 與 價值,因此,若. 將 融 匯在 小 說藝 術 情 節中 的詩 歌 和相 關 的 創作 評論 見 解歸 納 起 來, 便可 從 中析 解 出 《紅 樓 夢》 所 匯 集的 詩觀 。 近人 有 關 《紅 樓夢 》 詩歌 藝 術 和理 論的 探 討, 約 可 區 分 為以下四類:. 一、以《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作品為主. 此類 研究 之 重心 在 於 針對《 紅樓 夢 》中 所 出現 的詩 詞 曲賦 進 行 解析 與鑑 賞, 引 導 讀者 了 解、 欣 賞 它們 所蘊 含 的思 想 光 芒和 藝術 特 色, 以 期 加深 對小 說 人物 形 象 、 主 題和藝術價值的認識與理解。 相 關 整理 或 研究 專 著 有:賀 新輝 主 編《紅 樓夢 詩詞 新 賞 》 9、劉 耕 路《 紅 樓 夢 詩 詞 解 析》 10、蔡 義 江《 紅樓 夢詩 詞 曲賦 鑑賞 》 11。相關 學位 論 文有:顏 榮利 《紅 樓夢 中 的詩 詞 題 詠》 12。上述 等著 作,皆以 引導 讀 者閱 讀 和 欣賞《 紅 樓夢 》 中的 詩、 詞 、曲 、 賦 、聯 語、 偈 語、 燈 謎 、酒 令等 韻 文作 品 , 並增 長有 關 知識 為出 發點 , 加深 讀 者 對《 紅樓 夢 》作 者 的 創作 思想 主 題、 情 節 內容 的涵 意 、和 完美 藝術 價 值和 特 色 等的 理解 與 認識。其 中,賀 新 輝主 編之《紅 樓夢 詩詞 新 賞》 , 於正 文之 後 附錄〈 紅 樓夢 詩話 輯 注〉 ,以及 蔡義 江著 之《 紅樓 夢 詩詞 曲賦 鑑 賞》, 於 附 編 有 〈《 紅 樓夢 》中 的詩 論 選 評 〉, 均將 《紅 樓 夢》 中 的 相關 詩論 、 詩歌 觀 點輯 錄出 來 ,加 以 簡 要的 注釋 , 並介 紹 一 些有 關舊 詩 的常 識 , 俾利 看出 曹 雪芹. 7. 關 於「 詩 學 」的 探 討 層 面,係 綜 合 以 下 各 書 之 內 容 分 類 而 來: ( 1)劉 若 愚 著、杜 國 清 譯: 《中 國 詩 學 》, 台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 1979 年 1 月 ;( 2) 李 元 洛 :《 詩 美 學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0 年 2 月; ( 3)張 少 康: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台 北:文 史 哲 出 版 社 , 1991 年 6 月;( 4)吳 戰 壘:《 中 國 詩 學 》,台 北: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93 年 11 月;( 5) 陳 慶 輝 :《 中 國 詩 學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1994 年 12 月 ;( 6)謝 文 利 、 曹 長 青 :《 詩 的 技 巧 》,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1996 年 7 月 ;( 7) 杜 松 柏 :《 詩 與 詩 學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1998 年 9 月 ;( 8)袁 行 霈 :《 中 國 詩 歌 藝 術 研 究 》, 台 北: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1999 年 5 月 ;( 9)張 方 :《 中 國 詩 學 的 基 本 觀 念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 ,1999 年 5 月; ( 10)黃 永 武: 《中國詩學—設計篇》 ,台 北: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99 年 9 月;( 11)黃 永 武 : 《 中 國 詩 學 — 鑑 賞 篇 》, 台 北 : 巨 流 圖 書 公 司 , 1999 年 9 月 。 8 周 雷 於 《 紅 樓 夢 詩 詞 解 析 》 序 所 言 , 見 劉 耕 路 編 著 :《 紅 樓 夢 詩 詞 解 析 》, 台 北 : 建 宏 出 版 社 , 1995 年 2 月 , 序 頁 1。 9 賀 新 輝 主 編 :《 紅 樓 夢 詩 詞 新 賞 》, 台 北 : 地 球 出 版 社 , 1994 年 7 月 。 10 劉 耕 路 編 著 :《 紅 樓 夢 詩 詞 解 析 》, 台 北 : 建 宏 出 版 社 , 1995 年 2 月 。 11 蔡 義 江 :《 紅 樓 夢 詩 詞 曲 賦 鑑 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2 年 11 月 。 12 顏 榮 利 :《 紅 樓 夢 中 的 詩 詞 題 詠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1973 年 。 3.

(9) 在 詩 歌 方 面的見解。 相關 單篇 論 文有 : 林 楠〈 論黛 玉 的覺 醒 和 寶玉 的蟄 眠 —從 寶 黛 詩文 創作 看 寶 黛 形 象 的 差 異 〉 13 , 就 《 紅 樓 夢 》 中 黛 玉 和 寶 玉 的 詩 文 創 作 , 分 析 黛 玉 在 叛 逆性 格中 尋 找並 找 到 出路 ,而 寶 玉尚 未 進 入叛 逆性 格 ,比 較 二 者之 間的 差 異; 蔡義 江〈 論《 紅樓 夢 》中 的 詩詞 曲 賦〉 14 ,從「 文 備眾 體」、借 題發 揮,傷 時 罵 世、 小說 的 有機 組 成 部份 、時 代 文化 精 神 生活 的反 映 、按 頭 制 帽, 詩即 其 人、 讖語 式的 表 現手 法 等 角度 來看《 紅 樓夢 》中的 詩詞 曲 賦的 藝 術 成就;徐振 輝〈 大 觀題 詠說 詩 心—《 紅 樓夢 》第 十 七回 學 習 札記 〉15,從《紅 樓夢 》第 十七 回〈大 觀園 試才 題 對額 〉 中 ,寶 玉的 題 詞和 有 關 議論 所反 映 出的 才 情 和詩 的素 養 ,談 曹雪 芹的 詩 歌見 解 和 以詩 寫人 的 技巧;王 緋〈「 愛君 詩 筆有 奇 氣,直 追 昌谷 破 藩 籬 」 — 從 《 紅 樓 夢 》 的 韻 文 看 曹 雪 芹 之 創 新 〉 16 , 從 《 紅 樓 夢 》 之 韻 文 的 創 新 成就,看它 對 中國 古 典長 篇小 說 傳統 寫 法 的突 破;胡 鳳 林〈《紅 樓夢 》詩窗 管 蠡 談— 海棠 社、桃 花 社 詩詞 欣賞 札 記〉17,研 究《 紅樓 夢 》中 的 詩 詞,來觀 察《紅 樓夢 》的 時 空,以及 理解 它對 傳 統寫 法 的 突破;姜 耕 玉〈「 閨 閣昭 傳」—《 紅 樓 夢 》 運 用 詩 詞 刻 畫 人 物 性 格 的 手 法 〉 18 , 說 明 曹 雪 芹 從 豐 富 的 生 活 素 材 中 , 集 中創 造出 封 建貴 族 大 家閨 秀們 吟 詠結 社 的 生活 場景 , 藉以 探 討 《紅 樓夢 》 中人 物的 詩詞 曲 賦作 品 成 功的 原因;張 清榮〈「大 觀園 」題詠 之 研 究 〉 19 ,強 調《紅 樓夢 》中 「 大觀 園 」 題詠 所具 的 文學 成 就 與價 值, 並 探討 「 大 觀園 」題 詩 所反 映 的 小 說 人 物 個 性 ; 李 劼 〈 詩 詞 曲 賦 的 隱 喻 意 味 和 敘 事 功 能 〉 20 , 論 述 重 點 以 《紅 樓夢 》 中的 詩 詞 曲賦 所蘊 含 的豐 富 隱 喻性 和強 烈 的敘 事 性 ,凸 顯韻 文 之於 敘 事 的 整 體 性;方 芳〈《 紅 樓夢 》中林 黛 玉的 詩與 性 格 〉 21 ,從 黛玉 的詩,探 討. 13. 林 楠: 〈論黛玉的覺醒和寶玉的蟄眠—從寶黛詩文創作看寶黛形象的差異〉 ,劉 夢 溪 編: 《紅 學 三 十 年 論 文 選 編 》, 頁 346– 385。 14 蔡 義 江 :〈 論《 紅 樓 夢 》 中 的 詩 詞 曲 賦 〉, 劉 夢 溪 編 :《 紅 學 三 十 年 論 文 選 編 》, 天 津 : 百 花 文 藝 出 版 社 , 1983 年 4 月 , 頁 690– 706。 15 徐 振 輝 :〈 大 觀 題 詠 說 詩 心 —《 紅 樓 夢 》第 十 七 回 學 習 札 記 〉,《 紅 樓 夢 學 刊 》,1983 年 第 3 輯 , 頁 161– 168。 16 王 緋: 〈「 愛 君 詩 筆 有 奇 氣,直 追 昌 谷 破 藩 籬 」— 從《 紅 樓 夢 》的 韻 文 看 曹 雪 芹 之 創 新 〉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4 年 第 1 輯 , 頁 225– 243。 17 胡 鳳 林 :〈《 紅 樓 夢 》 詩 窗 管 蠡 談 — 海 棠 社 、 桃 花 社 詩 詞 欣 賞 札 記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4 年 第 3 輯 , 頁 132– 146。 18 姜 耕 玉 :〈「 閨 閣 昭 傳 」 — 《 紅 樓 夢 》 運 用 詩 詞 刻 畫 人 物 性 格 的 手 法 〉,《 紅 樓 藝 境 探 奇 》, 重 慶 : 重 慶 出 版 社 , 1986 年 12 月 , 頁 295– 307。 19 張 清 榮 :〈「 大 觀 園 」 題 詠 之 研 究 〉,《 臺 南 師 院 學 報 》, 第 27 期 , 1994 年 , 頁 109– 133。 20 李 劼: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 , 《 歷 史 文 化 的 全 息 圖 像 — 論《 紅 樓 夢 》》 ,上 海 : 東 方 出 版 中 心 , 1986 年 10 月 , 頁 53– 80。 21 方 芳 :〈《 紅 樓 夢 》中 林 黛 玉 的 詩 與 性 格 〉,《 遼 寧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1999 年 第 3 期 ,1999 年 4.

(10) 林黛 玉藝 術 形象 的 詩 意化;王勝〈 試談《 紅樓 夢 》如 何 運用 詩 詞塑 造人 物 形象 〉 22. ,說明《 紅 樓夢 》運 用大 量的 詩、詞、歌、賦 塑 造 人 物 的 思 想、性 格、情 趣 ,. 同 時 也推 進 情 節、描 寫 環 境、烘 托 氣氛;歐麗 娟〈《 紅樓 夢 》中 的〈四 時 即事 詩〉: 樂 園 的 開 幕 頌 歌 〉 23 , 以 將 詩 詞 韻 文 視 為 《 紅 樓 夢 》 內 在 結 構 一 部 分 , 是 在 整 體情 節中 發 揮有 機 聯 繫之 構成 要 素的 觀 點 ,詮 釋寶 玉 作〈 四 時 即事 詩〉 的 藝術 意涵;王 志 堯〈「 林 瀟湘 魁奪 菊 花詩 」泛 論〉 24 ,以 黛玉 在《紅 樓夢 》第 三 十八 回所 作的 三 首菊 花 詩 ,分 析她 之 所以 能 夠 冠壓 群芳 、 寫詩 奪 魁 的主 要原 因 ;姜 志 軍〈 溫 馨:《紅 樓 夢》詩詞 的 精神 家園 〉 25 ,從哲 學範 疇 來論 析《 紅樓 夢》詩 詞的 精神 屬 性; 歐 麗 娟〈《紅 樓夢 》 中的 〈五 美吟 〉: 開 顯女 性主 體意 識 的詠 嘆 調 〉26,從 詩 歌類 型、詩史 源流、取材 性 質、形 式技 巧 等面 向,研析 黛玉 作〈五 美吟 〉的 抒 情詠 懷 旨 趣, 進一 步 彰顯 《 紅 樓夢 》詩 歌 藝術 與 小 說藝 術交 融 的高 度 境 界 ; 劉 保 忠 〈 論 詩 詞 在 《 紅 樓 夢 》 中 的 作 用 〉 27 , 說 明 《 紅 樓 夢 》 以 引 詩 詞入 小說 的 形式,繼 承古 典小 說 的傳 統,並發 展出 獨 特的 藝 術 成就;徐曉 嵐〈 風 行水上. 自 然成 文 — 簡論《 紅 樓 夢》詩 詞 曲在 全書 的 地位 和 作 用〉28,強調《紅. 樓夢 》裡 的 詩詞 曲 是 全書 的有 機 構成;梁 競西〈論《 紅樓 夢》中林 黛玉 的 詩詞 〉 29. ,以黛玉的詩情美,凸顯其悲劇性的人物形象;任超榮、呂亞平〈紅樓一曲. 絕唱. 詩 詞 盡 顯 魅 力 〉 30 , 主 張 透 過 詩 詞 的 鑑 賞 , 全 面 掌 握 《 紅 樓 夢 》 的 藝 術. 特徵 ,也 藉 以真 正 認 識作 者; 李 慶霞 〈 片 言誰 解訴 秋 心— 試 論 林黛 玉詩 歌 的追. 5 月 , 頁 85– 86。 22 王 勝 :〈 試 談 《 紅 樓 夢 》 如 何 運 用 詩 詞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 運 城 高 等 專 科 學 校 學 報 》, 第 17 卷 第 4 期 , 1999 年 8 月 , 頁 63– 65。 23 歐 麗 娟 :〈《 紅 樓 夢 》 中 的 〈 四 時 即 事 詩 〉: 樂 園 的 開 幕 頌 歌 〉,《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 第 2 期 , 1999 年 12 月 。 本 文 亦 收 錄 於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 2001 年 1 月 , 頁 397– 433。 24 王 志 堯 :〈「 林 瀟 湘 魁 奪 菊 花 詩 」泛 論 〉,《 臨 沂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第 22 卷 第 1 期 ,2000 年 2 月 , 頁 69– 72。 25 姜 志 軍 :〈 溫 馨 :《 紅 樓 夢 》 詩 詞 的 精 神 家 園 〉,《 紅 樓 夢 學 刊 》, 2000 年 第 1 輯 , 頁 115– 129。 26 歐 麗 娟: 〈《 紅 樓 夢 》中 的〈 五 美 吟 〉 :開 顯 女 性 主 體 意 識 的 詠 嘆 調 〉 , 《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 第 3 期 , 2000 年 6 月 。 本 文 亦 收 錄 於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頁 435– 468。 27 劉 保 忠 :〈 論 詩 詞 在 《 紅 樓 夢 》 中 的 作 用 〉,《 陜 西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 第 16 卷 第 4 期 , 2000 年 11 月 , 頁 46– 49。 28 徐 曉 嵐 :〈 風 行 水 上 自 然 成 文 — 簡 論 《 紅 樓 夢 》 詩 詞 曲 在 全 書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南 通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16 卷 第 4 期 , 2000 年 12 月 , 頁 55– 58。 29 梁 競 西 :〈 論 《 紅 樓 夢 》 中 林 黛 玉 的 詩 詞 〉,《 山 東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3 卷 第 1 期 , 2001 年 3 月 , 頁 69– 74。 30 任 超 榮 、 呂 亞 平 :〈 紅 樓 一 曲 絕 唱 詩 詞 盡 顯 魅 力 〉,《 伊 犁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 第 15 卷 第 1 期 , 2002 年 3 月 , 頁 39– 43。 5.

(11) 問 意 識 〉 31 , 藉 林 黛 玉 詩 歌 中 的 追 問 意 識 , 探 討 《 紅 樓 夢 》 對 生 命 本 體 的 關 懷 和 主 體 意 識的覺醒。 除此 之外 , 亦有 關 於 《紅 樓夢 》 中詩 詞 曲 賦的 藝術 評 價問 題 加 以探 討, 或 就 詩 論詩,而 予 以獨 立看 待;或視 為 小說 組成 的部 分。例 如:張志 岳〈 略論《 紅 樓 夢 》 詩 詞 的 評 價 問 題 〉 32 , 主 張 應 以 《 紅 樓 夢 》 中 詩 歌 本 身 的 發 展 過 程 、 小 說與 詩歌 的 從屬 和 相 輔相 成關 係 、詩 詞 的 相對 獨立 性 ,來 全 面 評價 《紅 樓 夢》 的詩 詞, 進 行較 深 入 的探 討; 任 蒙〈 不 必 愛屋 及鳥 — 論《 紅 樓 夢》 詩詞 的 評價 問 題 〉 33 , 認 為 《 紅 樓 夢 》 中 的 大 量 詩 詞 是 作 者 為 刻 畫 人 物 而 擬 撰 的 , 不 應 將 它 們 從 小 說中抽離出來,而單作為詩詞來評判它們的藝術水平。. 二、以《紅樓夢》中的詩論與詩學為主. 此類 研 究之 重 心,以《紅 樓夢 》中 論及 之詩 歌創 作 與評 論 方 面的 見解 為 主 , 藉 由 這些 詩 歌創 作 觀 點的 探討 , 企圖 能 更 為適 切地 掌 握《 紅 樓 夢》 的詩 歌 ,乃 至 於 全 書 的思想與藝術價值。 相 關 整 理 或 研 究 專 著 有 :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34 。 本 書 系 統 而 全 面 地 探 討《 紅樓 夢》的 詩論 與詩 藝的 相 關問 題,包括:曹 雪 芹的 詩作 與風 格; 《紅 樓 夢 》 中 的 詩 讖 表 現; 《 紅 樓夢》中 創作 活 動所 反映 的傳 統 習尚 與 當 代風 潮; 《 紅 樓夢 》 之詩 論中 關 於虛 構、創作 工夫、「 真」與「 新」的創 作 美學、詩 歌的 感發 性 質等 議題 的討 論 ;長 篇 詩 歌與 律詩 的 創作 理 念 ;《 紅樓 夢》 之 詩藝 ;《 紅樓 夢》 中 使 用 舊 詩 的 情形與用意等。 相 關 單 篇 論 文 有 : 劉 夢 秋 〈 紅 樓 夢 林 黛 玉 論 詩 〉 35 , 以 《 紅 樓 夢 》 第 四 十 八回 黛玉 教 香菱 作 詩 的情 節, 論 述詩 的 理 論方 法、 詩 的鑑 賞 、 以及 作詩 時 創造 力 的 展 現 ; 朱 眉 叔 〈 賈 寶 玉 與 清 代 文 藝 思 潮 〉 36 , 以 賈 寶 玉 形 象 的 塑 造 , 對 照 清代 文藝 思 潮, 並 比 較清 代同 類 作品 中 個 性解 放思 想 表現 之 異 同; 金開 誠 〈從 31. 李 慶 霞 :〈 片 言 誰 解 訴 秋 心 — 試 論 林 黛 玉 詩 歌 的 追 問 意 識 〉,《 海 南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20 卷 第 1 期 , 2002 年 3 月 , 頁 77– 83。 32 張 志 岳: 〈 略 論《 紅 樓 夢 》詩 詞 的 評 價 問 題 〉 , 《紅樓夢學刊》 ,1981 年 第 2 輯,頁 157– 169。 33 任 蒙 :〈 不 必 愛 屋 及 鳥 — 論 《 紅 樓 夢 》 詩 詞 的 評 價 問 題 〉,《 國 際 關 係 學 院 學 報 》, 1996 年 第 4 期 , 頁 39– 40。 34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 2001 年 1 月 。 35 劉 夢 秋:〈 紅 樓 夢 林 黛 玉 論 詩 〉,原《 東 方 雜 誌 》,第 42 卷 第 7 號,1946 年 9 月,收 入 呂 啟 祥、林 東 海 主 編: 《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彙編》 ,北 京: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2 年 1 月,頁 1088– 1094。 36 朱 眉 叔 :〈 賈 寶 玉 與 清 代 文 藝 思 潮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4 年 第 4 輯 , 頁 83– 105。 6.

(12) 紅 樓 夢 看 曹 雪 芹 的 詩 論 〉 37 , 剖 析 《 紅 樓 夢 》 中 關 於 詩 的 看 法 , 包 括 曹 雪 芹 對 詩歌 形象 特 點的 看 法 、曹 雪芹 論 詩重 立 意 、詩 論與 詩 作中 所 反 映出 曹雪 芹 對詩 歌藝 術風 格 的見 解 、 詩是 怎樣 創 作出 來 的 等問 題, 藉 以增 進 對 曹雪 芹之 藝 術觀 點 的 整 體 了 解 ; 鄧 雲 鄉 〈 紅 樓 夢 詩 學 傳 薪 說 — 談 黛 玉 教 詩 和 香 菱 學 詩 〉 38 ,以 「詩 學教 程 」或 「 近 體詩 教程 」 來分 析 《 紅樓 夢》 第 四十 八 回 、四 十九 回 黛玉 教 詩 、 香 菱 學 詩 的 情 節 ; 李 蘭 、 杜 敏 〈 曹 雪 芹 詩 歌 的 美 學 思 想 〉 39 , 從 詩 與 時 代、 詩與 生 活、 詩 與 個性 、詩 的 創作 、 詩 的評 論等 面 向, 析 論 《紅 樓夢 》 中的 詩 論 ; 周 寅 賓 〈 論 黛 玉 寶 釵 的 詩 學 觀 點 與 明 清 詩 歌 流 派 的 關 係 〉 40 , 探 討 林 黛 玉 與 薛 寶 釵 的 詩 論 與 詩 作 , 與 明 詩 流 派 的 關 係 ; 趙 越 〈 林 黛 玉 的 詩 才 〉 41 ,淺 析黛 玉性 格 和她 過 人 的詩 歌才 華;劉 進〈《紅 樓夢》詩 學觀 初 探〉 42 ,參照 古今 中外 相關 詩 論, 論 述 《紅 樓夢 》 中有 關 詩 詞曲 賦創 作 、評 賞 的 活動 及言 論 中, 所體 現出 的 詩學 觀;歐麗 娟〈從《 紅樓 夢 》看 曹 雪 芹 的 律 詩 創 作. 品 鑒 觀 〉43 ,. 探討《紅 樓 夢》中與 律詩 有關 的 創作 概 念 及其 實踐;歐麗 娟〈《紅 樓夢 》詩 論 中 的 感 發 說 〉 44 , 論 述 《 紅 樓 夢 》 詩 歌 藝 術 中 , 創 作 主 體 與 客 體 在 創 作 過 程 中 授 受 、 感 發 的 心 理 活 動 ; 張 慶 善 、 劉 永 良 〈 薛 寶 釵 論 詩 〉 45 , 探 討 《 紅 樓 夢 》 中 寶釵 對詩 歌 的評 論 中,所反 映出 的 藝術 鑑 賞力 與美 學 觀點;張 慶善、劉永 良〈 淡 中 有 味 的 香 菱 學 詩 〉 46 , 從 《 紅 樓 夢 》 中 香 菱 學 詩 的 過 程 , 歸 納 出 曹 雪 芹 的 詩 歌主 張,包 括 要繼 承 古代 詩歌 的 優良 傳 統、詩歌 源於 生 活,是 生活 的藝 術 再現 、 關於 句法、章 法和 立 意的 關係、好 詩的 標 準等;黃志 浩〈論 曹 雪芹 的詩 學 思想 〉 47. , 從 詩 學觀、創作論、鑑賞論等方面,探討曹雪芹詩學方面的成就。. 37. 金 開 誠 :〈 從 紅 樓 夢 看 曹 雪 芹 的 詩 論 〉,《 曹 雪 芹 與 紅 樓 夢 》, 頁 126– 142。 鄧 雲 鄉: 〈紅樓夢詩學傳薪說—談黛玉教詩和香菱學詩〉 , 《曹雪芹與紅樓夢》 ,頁 143– 157。 39 李 蘭 、 杜 敏 :〈 曹 雪 芹 詩 歌 的 美 學 思 想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5 年 第 4 輯 , 頁 217– 252。 40 周 寅 賓 :〈 論 黛 玉 寶 釵 的 詩 學 觀 點 與 明 清 詩 歌 流 派 的 關 係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6 年 第 1 輯 , 頁 57– 73。 41 趙 越 :〈 林 黛 玉 的 詩 才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92 年 第 3 輯 , 頁 169– 170。 42 劉 進 :〈《 紅 樓 夢 》 詩 學 觀 初 探 〉,《 四 川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5 期 , 1996 年 9 月 , 頁 78– 85。 43 歐 麗 娟:〈 從《 紅 樓 夢 》看 曹 雪 芹 的 律 詩 創 作 品 鑒 觀 〉 ,《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13 期,2000 年 12 月 。 本 文 亦 收 錄 於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頁 247– 286。 44 歐 麗 娟 :〈《 紅 樓 夢 》 詩 論 中 的 感 發 說 〉,《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 第 3 期 , 2000 年 6 月 。 本 文 亦 收 錄 於 歐 麗 娟 :《 詩 論 紅 樓 夢 》, 頁 177– 194。 45 張 慶 善、 劉 永 良:〈 薛 寶 釵 論 詩 〉,《 漫 說 紅 樓 》, 香 港: 三 聯 書 店 有 限 公 司, 2001 年 2 月 , 頁 31– 37。 46 張 慶 善 、 劉 永 良 :〈 淡 中 有 味 的 香 菱 學 詩 〉,《 漫 說 紅 樓 》, 頁 141– 147。 47 黃 志 浩 :〈 論 曹 雪 芹 的 詩 學 思 想 〉 47 ,《 紅 樓 夢 學 刊 》, 2003 年 第 1 輯 , 頁 254– 267。 38. 7.

(13) 三、以《紅樓夢》的審美及藝術價值為主. 富 於 美 感意 象 和 情趣 的詩 歌 ,流 動 於 《紅 樓夢 》 的小 說 情 節中 ,並 和 小說 的敘 述內 容 協調 地 融 合。 本類 研 究的 重 心 在於 強調 《 紅樓 夢 》 的詩 歌如 何 在小 說結 構中 , 營造 藝 術 境界 、渲 染 藝術 美 感 ;在 寄託 深 刻的 情 感 和人 生體 悟 的小 說 體 裁 中 ,同時構建充滿詩意的審美境界。 相 關 單 篇 論 文有:白 盾〈「詩 」與「 史 」的 交融 —論《 紅樓 夢 》的藝 術構 思 與 創 作 目 的 〉 48 , 從 「 詩 」 與 「 史 」 糅 合 的 角 度 , 闡 述 《 紅 樓 夢 》 既 有 「 詩 」 的抒 情風 格 ,又 有 「 史」 的歷 史 畫面 的 藝 術構 思; 呂 啟祥 〈 筆 補造 化. 穿 仄入. 幽 — 《 紅 樓 夢 》 與 李 賀 詩 〉 49 , 分 析 李 賀 詩 裡 新 異 的 風 貌 、 奇 特 的 魅 力 如 何 銷 鎔 在《 紅 樓 夢》的藝 術機 體中;王小 青〈 小說 的詩 化. 詩 化 的 小說 —《 紅 樓夢 》. 藝 術 風 格 管 窺 〉 50 , 從 小 說 中 深 刻 的 批 判 及 對 理 想 的 悼 亡 等 小 說 抒 情 內 容 的 本 質, 探討 寓 言式 象 徵 、本 體式 象 徵等 小 說 感情 外化 並 走向 詩 化 的結 果; 潘 雪蓮 〈 談 《 紅 樓 夢 》 的 詩 味 與 詩 美 體 驗 〉 51 , 旨 在 凸 顯 《 紅 樓 夢 》 書 中 詩 境 與 詩 性 的完 美結 合 ,以 及 對 詩味 的美 感 體驗 ; 胡 紹棠 〈橫 看 成嶺 側 成 峰— 《紅 樓 夢》 審 美 基 因 三 探 〉 52 , 探 討 《 紅 樓 夢 》 審 美 結 構 的 多 層 次 性 , 從 而 剖 析 它 在 讀 者 群中 產生 的 美感 效 應;薛海 燕〈「令 世人 換 新眼 目」與「使 閨 閣 昭傳」之 一: 「女 兒 」與「 詩」〉 53 ,論《紅 樓夢 》中 所 描寫 之女 性平 實 可感 的 心 態事 蹟,以 及真 切 動 人 的 「詩」性語言和思維。. 四、以《紅樓夢》的作者藝術思想為主. 在 中 國 抒情 傳 統 的浸 潤之 下 ,曹 雪 芹 在《 紅樓 夢 》中 顯 露 了他 對古 典 詩歌. 48. 白 盾 :〈「 詩 」 與 「 史 」 的 交 融 — 論 《 紅 樓 夢 》 的 藝 術 構 思 與 創 作 目 的 〉,《 紅 樓 夢 新 評 》, 上 海 : 上 海 文 藝 出 版 社 , 1986 年 1 月 , 頁 72– 88。 49 呂 啟 祥:〈 筆 補 造 化 穿 仄 入 幽 —《 紅 樓 夢 》與 李 賀 詩 〉,《 紅 樓 夢 學 刊 》,1988 年 第 4 輯 , 頁 117– 133。 50 王 小 青: 〈 小 說 的 詩 化 詩 化 的 小 說 —《 紅 樓 夢 》藝 術 風 格 管 窺 〉 ,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17 卷 第 4 期 , 1994 年 , 頁 60– 65。 51 潘 雪 蓮 :〈 談 《 紅 樓 夢 》 的 詩 味 與 詩 美 體 驗 〉,《 克 山 專 科 學 校 學 報 》, 2000 年 第 2 期 , 頁 55– 57。 52 胡 紹 棠:〈 橫 看 成 嶺 側 成 峰 —《 紅 樓 夢 》審 美 基 因 三 探 〉,《 紅 樓 夢 學 刊 》,2003 年 第 2 輯 , 頁 197– 214。 53 薛 海 燕 :〈「 令 世 人 換 新 眼 目 」 與 「 使 閨 閣 昭 傳 」 之 一 :「 女 兒 」 與 「 詩 」〉,《 紅 樓 夢 一 個 詩 性 的 文 本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 , 2003 年 11 月 , 83– 109。 8.

(14) 的偏 愛。在 兼 任小 說 家與 詩人 的 雙重 身 分 中, 《紅 樓 夢》所 籠罩 的詩 歌氛 圍,以 及書 中涵 括 的詩 歌 藝 術, 與曹 雪 芹本 身 的 詩作 與風 格 ,有 著 密 切的 關係 。 這是 本 類 研 究 的重心。 相關 整理 或 研究 專 著 有:翟 勝 健《曹 雪 芹 文藝 思想 新 探》54。本 書藉 由《紅 樓夢 》前 八 十回 中 有 關人 物的 言 論, 探 索 曹雪 芹的 文 藝觀 點 ; 或透 過曹 雪 芹的 創 作 實 踐 ,發掘其文藝思想;以此二方式,研究、探討曹雪芹的文藝思想。 相 關 單 篇 論 文 有 : 劉 瑞 蓮 〈 曹 雪 芹 與 李 賀 〉 55 , 從 思 想 上 、 藝 術 風 格 上 、 文學 愛好 上 ,說 明 曹 雪芹 和李 賀 之間 所 存 在的 許多 共 同處 ; 張 乃彬 〈曹 雪 芹詩 詞 創 作 的 藝 術 思 想 〉 56 , 從 《 紅 樓 夢 》 書 中 人 物 的 詩 詞 創 作 , 探 曹 雪 芹 創 作 時 所 進 行 藝 術 構 思 ; 王 達 敏 〈 曹 雪 芹 與 《 紅 樓 夢 》 的 創 作 〉 57 , 從 曹 家 的 盛 極 而 衰, 曹雪 芹 氣稟 的 狂 傲放 達、 神 秘性 情 、 博學 多才 、 家學 淵 源 、八 股文 素 養、 清初 統治 者 的滿 漢 政 策等 方面 , 探討 《 紅 樓夢 》創 作 的內 在 與 外部 條件 ; 胡文 彬 〈 曹 雪 芹 的 詩 詞 風 格 與 成 就 〉 58 , 論 曹 雪 芹 以 詩 人 的 角 度 , 為 小 說 中 人 物 代 筆, 而其 詩 論, 則 由 小說 人物 代 說, 並 兼 論曹 雪芹 的 詩才 與 家 學淵 源的 關 係; 陳 惠 琴 〈 從 自 然 情 感 到 審 美 情 感 — 曹 雪 芹 創 作 情 感 活 動 研 究 〉 59 , 探 討 曹 雪 芹 創作 《紅 樓 夢》 由 自 然情 感轉 換 到審 美 情 感的 過程 ; 陳惠 琴 〈 精致 而新 鮮 的感 知 表 現 — 曹 雪 芹 創 作 心 理 研 究 之 二 〉 60 , 從 藝 術 感 知 的 角 度 去 探 討 《 紅 樓 夢 》 詩化藝術的心理原因和心理基礎,說明曹雪芹把詩的感覺與散文的感覺相結 合, 從而 使 敘事 充 滿 精緻 而新 鮮 的感 知 表 現; 高淮 生 〈從 《 紅 樓夢 》看 阮 籍、 嵇 康 、 陶 淵 明 對 曹 雪 芹 的 影 響 〉 61 , 以 質 性 自 然 的 人 生 追 求 與 審 美 理 想 、 超 時 世的 苦悶 與 悲哀 、 達 觀的 胸襟 與 態度 等 三 方面 ,探 討 曹雪 芹 在 《紅 樓夢 》 裡所 表現 的思 想 與理 想 , 同阮 籍、 嵇 康、 陶 淵 明的 相似 、 相通 之 處 ,即 以創 作 提供 後世 優秀 範 本, 標 示 出生 命個 體 所獨 有 的 審美 風範 , 並樹 立 獨 具鮮 明特 色 的人. 54. 翟 勝 健 :《 曹 雪 芹 文 藝 思 想 新 探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1997 年 4 月 。 劉 瑞 蓮 :〈 曹 雪 芹 與 李 賀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0 年 第 2 輯 , 頁 291– 296。 56 張 乃 彬 :〈 曹 雪 芹 詩 詞 創 作 的 藝 術 思 想 〉,《 紅 樓 夢 學 刊 》, 1983 年 第 3 輯 , 頁 141– 160。 57 王 達 敏 :〈 曹 雪 芹 與 《 紅 樓 夢 》 的 創 作 〉,《 何 處 是 歸 程 — 從 《 紅 樓 夢 》 看 曹 雪 芹 對 生 命 家 園 的 探 尋 》, 鄭 州 : 大 象 出 版 社 , 1997 年 4 月 , 頁 5– 19。 58 胡 文 彬:〈 曹 雪 芹 的 詩 詞 風 格 與 成 就 〉,《 紅 樓 夢 探 微 》, 北 京 : 華 藝 出 版 社,1997 年 8 月 , 頁 164– 190。 59 陳 惠 琴 :〈 從 自 然 情 感 到 審 美 情 感 — 曹 雪 芹 創 作 情 感 活 動 研 究 〉,《 福 州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總 第 55 期 , 2002 年 第 1 期 , 頁 43– 46。 60 陳 惠 琴: 〈精致而新鮮的感知表現—曹雪芹創作心理研究之二〉 , 《明清小說研究》 ,總 第 63 期 , 2002 年 第 1 期 , 頁 100– 110。 61 高 淮 生 :〈 從 《 紅 樓 夢 》 看 阮 籍 、 嵇 康 、 陶 淵 明 對 曹 雪 芹 的 影 響 〉,《 紅 樓 夢 學 刊 》, 2003 年 第 2 輯 , 頁 279– 292。 55. 9.

(15) 格典範。.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本 文 從《 紅 樓夢 》 中 詩人 的才 與 學、 詩 歌 創作 與作 品 、詩 人 與 詩歌 風格 、 詩歌 鑑賞 等 面向 , 研 究《 紅樓 夢 》中 的 詩 觀。 其中 , 在探 討 詩 歌創 作、 作 品、 風格 及鑑 賞 等問 題 時 ,以 研究 《 紅樓 夢 》 中的 詩論 與 詩學 的 相 關論 著成 果 為基 點, 並與 《 紅樓 夢 》 中的 詩歌 作 品相 對 照 ,以 旁徵 詩 作與 詩 論 的契 合程 度 ;在 剖析 、探 究 詩人 才 學 、風 格等 問 題時 , 又 同時 參酌 《 紅樓 夢 》 中的 審美 及 藝術 價值 、曹 雪 芹的 藝 術 思想 等相 關 研究 , 藉 以繫 聯小 說 與詩 歌 、 小說 家與 詩 人等 糅合 的現 象 。以 期 在 既有 研究 文 獻的 基 礎 上, 能對 《 紅樓 夢 》 中之 詩觀 作 更為 整體 而系 統 化的 研 究 。茲 將本 文 各章 在 既 有研 究文 獻 基礎 上 所 要進 行及 達 成的 研 究 目 標 ,彙整如下: 《 紅 樓 夢 》中 的 詩觀. 既有研究文獻的基礎. 之 研 究 面向. 創 作 論 、作品論、 《紅樓夢》中的詩論與詩學 風 格 論 、鑑賞論. 目. 標. 旁徵詩作與詩論的契.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作品. 合程度。. 《紅樓夢》的審美及藝術價值. 繫聯 小說 與 詩歌、小 說. 詩 人 論 、 風格論. 家與詩人等糅合的現 《紅樓夢》的作者藝術思想. 象。. 在 「 詩人 論 」方 面 , 側重 《紅 樓 夢》 中 「 詩人 」心 理 層面 的 探 討, 藉由 詩 歌活 動的 情 節, 分 析 小說 中「 詩 人」 的 資 質、 性情 、 興趣 等 因 素在 詩歌 創 作時 涉 入 的 程 度,以及他們所採取的詩歌觀點,並從中歸納出才與學的主從關係。 在 「 創作 論 」方 面 , 探究 《紅 樓 夢》 中 的 「詩 人」 如 何藉 由 文 字將 觀感 世 界所 得的 經 驗呈 現 與 表達 出來 ; 分析 文 字 技巧 、構 思 佈局 、 體 裁文 類等 與 觀感 經驗 之間 的 調整 與 變 通的 關係 ; 並歸 納 「 詩人 」在 運 用這 些 語 言文 字策 略 的同 時 所 相 應 的創作態度。 在 「 作品 論 」方 面 , 由「 詩人 」 的角 度 看 《紅 樓夢 》 中的 詩 歌 作品 傳達 給 讀者 的作 品 目的 與 效 果; 另從 讀 者的 角 度 探討 作品 傳 達過 程 中 ,讀 者所 產 生的 美感反應。 在「風 格 論」方 面,分析 在小 說 整體 創 作 風格 下, 《 紅 樓夢》中 虛擬「 詩 人」 所 創 作的 詩 歌兼 顧 個 別性 與總 體 性,呈顯 出風 格的 一 致性;另 在對 應《 紅樓 夢 》 10.

(16) 詩 歌 成 為 小說情節的有機組成部分,歸納小說中「詩人」風格變異的安排。 在「 鑑賞 論 」方 面 , 分析 《紅 樓 夢》 詩 歌 在傳 達的 過 程中 , 讀 者接 收與 品 賞 所 應具 備 的能 力 ; 歸納 《紅 樓 夢》 中 詩 歌鑑 賞標 準 的擇 取 方 式; 並探 討 鑑賞 歷 程 中 , 與讀者切身相關的心理活動。 本 文 引 用 原 典 以 曹 雪 芹 原 著 、 馮 其 庸 等 校 注 之 《 彩 畫 本 紅 樓 夢 校 注 》 62 為 主 , 並 參 酌 其 他 版 本 63 , 從 中 錄 出 《 紅 樓 夢 》 中 關 於 詩 歌 創 作 的 觀 點 與 評 論 的 見解,對照 小 說中 所 創作 的詩 歌,輔以 脂 硯 齋 評 語、歷 代 詩 評 64、詩 學 理 論 65 、 文 學 理 論 66、文 藝美 學 原理 67 等相 關 資料,透 過分 析、歸 納、比 較 等方 法,探討 《 紅 樓 夢 》中的詩觀。. 62. 《 彩 畫 本 紅 樓 夢 校 注 》( 台 北: 里 仁 書 局,1984 年 4 月 )係 以《 脂 硯 齋 重 評 石 頭 記 》 (庚辰 本)為底本,並以其他各種脂評抄本為主要參校本,以程本及其他早期刻本為參考本。 63 本 文 原 典 參 酌 之 其 他 版 本 有:曹 雪 芹 原 著,馮 其 庸 編 注 之《 紅 樓 夢 》 ( 台 北:地 球 出 版 社 , 1994 年 5 月 ), 此 書 以 程 甲 本 為 底 本 校 點 , 並 以 脂 本 中 的 庚 辰 本 參 校 。 另 有 世 界 書 局 印 行 之 《 紅 樓 夢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 1999 年 1 月 )。 64 本 文 參 考 的 歷 代 詩 評 包 括 : 吳 文 治 主 編 :《 宋 詩 話 全 編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8 年 12 月 ; 郭 紹 虞 輯 :《 宋 詩 話 輯 佚 》,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 有 限 公 司 , 1981 年 12 月 ; 何 文 煥 輯 : 《 歷 代 詩 話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1 年 11 月 ; 丁 福 保 輯 :《 歷 代 詩 話 續 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1 年 8 月 ; 郭 紹 虞 編 :《 清 詩 話 》, 台 北 : 西 南 書 局 有 限 公 司 ; 郭 紹 虞 編 選 :《 清 詩 話 續 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9 年 6 月 。 65 本 文 參 考 的 詩 學 理 論 專 著 , 專 門 探 討 中 國 詩 學 的 部 分 有 : 劉 若 愚 原 著 , 杜 國 清 譯 :《 中 國 詩 學 》, 台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 1979 年 1 月 ; 張 正 體 、 張 婷 婷 :《 詩 學 》,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985 年 7 月 ; 松 浦 友 久 著 , 孫 昌 武 、 鄭 天 剛 譯 :《 中 國 詩 歌 原 理 》, 台 北: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1993 年 5 月; 吳 戰 壘:《 中 國 詩 學 》, 台 北: 五 南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3 年 11 月;陳 慶 輝: 《中國詩學》 ,台 北: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 年 12 月;楊 成 鑒 : 《中國詩詞風格研究》 ,台 北: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5 年 12 月;杜 松 柏: 《 詩 與 詩 學 》, 台 北: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1998 年 9 月; 袁 行 霈:《 中 國 詩 歌 藝 術 研 究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 1999 年 5 月 ; 張 方 :《 中 國 詩 學 的 基 本 觀 念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 , 1999 年 5 月 ; 黃 永 武 :《 中 國 詩 學 — 設 計 篇 》, 台 北 : 巨 流 圖 書 公 司 , 1999 年 9 月 ; 黃 永 武 :《 中 國 詩 學 — 鑑 賞 篇 》, 台 北 : 巨 流 圖 書 公 司 , 1999 年 9 月 ; 蔣 寅 :《 古 典 詩 學 的 現 代 詮 釋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 2003 年 3 月 。 中 西 詩 學 綜 合 而 論 的 部 分 有:《 詩 的 技 巧 》,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1996 年 7 月 ; 朱 光 潛 :《 詩 論 》, 台 北 : 正 中 書 局 , 2001 年 10 月 。 66 本 文 參 考 的 文 學 理 論 專 著 , 中 國 文 學 理 論 的 部 分 有 : 張 少 康 :《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創 作 論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1991 年 6 月 ; 劉 衍 文 、 劉 永 翔 :《 文 學 鑑 賞 論 》,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1995 年 9 月 ; 劉 勰 著 , 王 更 生 注 譯 :《 文 心 雕 龍 讀 本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1995 年 10 月 ; 劉 若 愚 原 著 , 杜 國 清 譯 :《 中 國 文 學 理 論 》,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事 業 公 司 , 1998 年 9 月; 童 慶 炳 :《 中 國 古 代 文 論 的 現 代 意 義 》,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 2003 年 8 月。 西 洋 文 學 理 論 的 部 分 有 : Rene Wellek 著 , 梁 伯 傑 譯 之 《 文 學 理 論 》, 台 北 : 水 牛 圖 書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1991 年 11 月 ; Terry Eagleton 原 著 , 吳 新 發 譯 :《 文 學 理 論 導 讀 》, 台 北 : 書 林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 1999 年 12 月 ; 王 臻 中 :《 文 學 學 原 理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1 年 9 月 。 67 本 文 參 考 的 文 藝 美 學 專 著 , 有 胡 經 之 :《 文 藝 美 學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1989 年 11 月 ; 李 元 洛 :《 詩 美 學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990 年 2 月 ; 童 慶 炳 :《 中 國 古 代 心 理 詩 學 與 美 學 》, 台 北 : 萬 卷 樓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 1994 年 8 月 ; 朱 光 潛 :《 文 藝 心 理 學 》, 台 南:大 夏 出 版 社,1997 年 3 月;楊 文 虎: 《藝術思維和創作的發生》 ,上 海:學 林 出 版 社,1998 年 9 月 ; 諸 葛 志 :《 中 國 原 創 性 美 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000 年 5 月 ; 金 開 誠 :《 文 藝 心 理 學 概 論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2001 年 6 月 。 11.

(17) 《 紅 樓夢 》是一「文 備眾 體」的 文學 巨著,本 文既 探 討「《 紅 樓夢 》中 的 詩 觀 」, 所 擇取 之 材料 便侷 限於 「 詩」,包 括: 古詩 、 律詩 、 絕 句、 排律 、 對聯 等 文 體 68 , 並 擴 及 《 紅 樓 夢 》 中 關 於 這 類 詩 歌 形 式 的 創 作 與 評 論 的 看 法 。 歷 來 關 於《 紅樓 夢》一 百二 十回 作者、版本 之問 題的 探討,均以 前八 十回 為 一 個 系 統 , 而 以 後 四 十 回 為 另 一 個 系 統 69 ; 加 上 《 紅 樓 夢 》 中 所 出 現 的 詩 詞 曲 賦 , 多 集 中 於 前 八 十 回 70 。 就 此 考 量 , 本 文 所 探 討 「《 紅 樓 夢 》 中 的 詩 觀 」, 係 以 前 八 十 回 為範限。. 古詩 律詩 絕句. 詩. 排律. 摘錄. 對聯 詩 歌 的 創 作 與 評 論. 《彩畫本紅樓. 脂硯 齋評 語、歷. 夢校 注 》前 八十. 代詩 評、詩 學理. 回(台 北:里仁. 分析、歸納. 文藝美學原理. 書局,民國 73 年 4 月),並參 對照. 論、 文學 理 論、. 比較. 等相關資料. 酌其他版本. 的看法. 《紅樓夢》中的詩觀研究. 68. 蔡 義 江 於〈 論《 紅 樓 夢 》中 的 詩 詞 曲 賦 〉說《 紅 樓 夢 》是 真 正 的「 文 備 眾 體 」:「 以 詩 而 論 , 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騷體,有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詩、即事詩、即 景詩、謎語詩、打油詩,有限題的、限韻的、限詩體的、同題分詠的、分題合詠的,有應制 體 、 聯 句 體 、 擬 古 體 , 有 似 初 唐 〈 春 江 花 月 夜 〉 之 格 的 , 有 仿 中 晩 唐 〈 長 恨 歌 〉、〈 擊 甌 歌 〉 之 體 的,有 師 楚 人〈 離 騷 〉、〈 招 魂 〉等 作 而 大 膽 創 新 的 … …。」詳 見 蔡 義 江:《 紅 樓 夢 詩 詞 曲 賦 鑒 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2 年 11 月 , 頁 1。 69 孫 連 成 於 馮 其 庸 編 注 之《 紅 樓 夢 》序 說 :「 綜 合 紅 學 家 的 意 見 ,《 紅 樓 夢 》前 八 十 回 為 清 代 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一般認為係高鶚所續。其版本基本上可分為兩大系統:一是八十回傳 鈔本系統,……通稱為脂本系統。一是一百二十回排印本系統,……通稱為程本系統。」詳 見 曹 雪 芹 原 著, 馮 其 庸 編 注:《 紅 樓 夢 》, 台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94 年 5 月, 序 頁 1。 另,《 彩 畫 本 紅 樓 夢 校 注 》前 言 指 出:曹 雪 芹 在 窮 愁 困 頓 中 所 著 作 的《 紅 樓 夢 》 「 前 八 十 回,早 在 他 去 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書的後半部分根據專家們研究,認為基本上已經完成,只是 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傳抄行世,後來終於迷失,這是不可彌補的損失。」詳見曹雪芹、高鶚原 著 , 馮 其 庸 等 校 注 :《 彩 畫 本 紅 樓 夢 校 注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 1984 年 4 月 , 前 言 頁 3。 70 李 希 凡 統 計 前 八 十 回 共 有 一 百 九 十 餘 首( 詳 見 李 希 凡 :《 紅 樓 夢 藝 術 世 界 》,北 京 文 化 藝 術 出 版 社,1997 年 7 月,頁 314。);賀 新 輝 指 出:加 計 後 四 十 回,共 有 二 百 三 十 八 首 之 多( 詳 見 賀 新 輝 主 編 :《 紅 樓 夢 詩 詞 鑑 賞 辭 典 》, 北 京 : 紫 禁 城 出 版 社 , 1992 年 5 月 , 前 言 頁 1)。 12.

(18) 以 下 說明本文各章之論述重點: 第 一 章「緒論」。 第 二 章「《 紅樓 夢 》詩 觀之 詩 人 論」 ,探 討大 觀園 眾「詩 人 」的「 才 」與「 學」, 透 過 強調 先 天稟 性 的 詩人 才質 , 以及 以 「 寄興 寫情 」 為目 的 的 致用 之道 ; 兼涵 養 以 熟讀 、 熟參 之 詩 歌創 作的 先 備功 夫 , 並以 揣摩 、 觀摩 來 精 進創 作能 力 等具 體 、 並重 的 論見 , 歸 納出 《紅 樓 夢》 不 偏 廢才 學, 而 以才 為 主 、以 學為 輔 的詩 觀主張。 第 三 章「《紅 樓 夢》 詩觀 之創 作 論」,從 《紅 樓夢 》 詩歌 靈 感 啟發 的類 型 , 來探 究詩 歌 創作 的 緣 起; 進而 探 索創 作 構 思過 程裡 , 立意 、 詞 句、 體裁 、 格律 等環 節的 調 配與 規 劃;最 後再 窺 其對 創 作 態度 的觀 點,釐 出「 遊戲 」與「 認真 」 二 者 既 獨 立又交融的面向。 第 四 章「《 紅樓 夢 》詩 觀之 作品 論」 ,從《紅 樓夢 》詩 歌 作 品 在 語 言、結 構 、 形象 、審 美 以及 體 裁 等層 面交 織 的關 係 出 發, 分別 將 詩歌 形 式 表現 上的 問 題, 以及 內容 攝 取上 的 考 量, 歸納 為 不落 俗 套 、追 求創 新 之一 體 兩 面的 表現 概 念; 並 從 整 體 性 的觀 點,探究《紅 樓 夢》詩 歌 作 品 所 寓 含 之「 滋 味 」,即 逼 真 如 畫 、 自 然 現 成 、言有盡而意無窮等內涵。 第 五 章「《紅 樓 夢》 詩觀 之風 格 論」,從 曹雪 芹的 詩 歌風 格 , 以及 曹雪 芹 虛 擬出 的大 觀 園眾「詩 人」的 詩 風,探 討《 紅樓 夢》詩歌 風 格 的 整 體 性 與 一 致 性 。 另從 因應 情 節需 要 , 或借 題發 揮 ,或 為 提 出詩 學觀 點 ,探 究 衍 生風 格變 異 的可 能性。 第 六 章「《紅 樓 夢》 詩觀 之鑑 賞 論」,從 鑑賞 者豐 富 充實 的 學 養、 公正 客 觀 的 態 度二 方 面來 論 究 鑑賞 能力 , 釐清 鑑 賞 能力 與創 作 能力 的 區 隔; 並兼 顧 詩歌 的 特 點和 詩 歌作 品 的 藝術 形象 , 從通 篇 立 意、 警句 、 作品 風 格 等面 向來 取 決鑑 賞 標 準 ; 另 又旁徵詩情與實境、 品讀與感想等關係,來探究鑑賞歷程。 第 七 章「結 論」 ,分就 詩人 的涵 養 進程、詩 的 錘 鍊 藝 術 和 鑑 賞 藝 術 等 層 面 , 統整 地探 討 《紅 樓 夢 》所 透顯 的 詩觀 , 並 將之 繫聯 於 中國 詩 學 體系 中, 以 總結 本 文 研 究 的成果與心得。. 13.

(19) 第二章 《紅樓夢》詩觀的詩人論 《 文 心 雕龍 . 體 性》:「才 有 庸俊 , 氣 有剛 柔, 學 有淺 深 , 習有 雅鄭 ; 並情 性所 鑠,陶 染 所凝,是以 筆區 雲 譎;文 苑 波詭 者矣。」 1 劉 勰將 詩人 的心 理 結構 分為 先天 的 才氣 , 和 後天 的學 習 等兩 個 層 面, 因先 天 的才 調 、 氣質 ,與 後 天的 學力 、習 業 各殊 , 故 衍生 而成 的 詩文 , 也 就變 化多 樣 ,各 不 相 同。 本章 將 探究 《紅 樓夢 》大 觀 園眾 詩人 之才 與 學,歸納《紅樓 夢》不偏 廢 才 學,並 以 才 為 主 、 學 為 輔 的 詩觀主張。. 第一節. 詩人之才. 「 所 謂 詩才 , 是 指其 形象 思 維的 想 像 能力 ,得 心 應手 地 運 用富 有文 采 、節 奏性 強之 語 言的 才 能,這 種詩 才的 多 方面 表現,方 能寫 出 各種 藝術 風格 的 詩歌。」 2. 文 學 創作 的 泉源 來 自 生活,詩也 是如 此。詩,是 詩 歌 創作 者 對 於生 活的 一 種藝. 術 反 映和 表 現; 也 是 詩歌 創作 者 對生 活 積 極的 一種 精 神審 美 觀 照, 是其 心 靈與 生 活 交會 所 激發 出 的 閃光。 「詩 的 才能 的 大小 與高 下,詩 作的 平庸 與傑 出,除 了 受 到 其他 種 種因 素 的 制約 之外 , 詩作 者 主 觀的 內在 心 理素 質 ( 或稱 「審 美 心理 結 構 」),實 在 有著 十 分重 要的 作 用。」 3 有才能、學識 的 人不 一 定都 會作 詩,因 為詩 歌的 靈 感、 形 象 思維 、語 言 文采 … … 等有 其特 殊 性, 所 以 詩歌 創作 需 要才 華, 而且 是 特殊 的 詩 才。 這關 係 到詩 歌 創 作者 這一 審 美主 體 必 須具 備的 內 在素 質 , 亦 即 其天性、才能的作用與表現。. 一、先天稟性的強調. 詩歌 創作 需 要的 是 情 感與 靈 感 機 敏而 生 動 地感 發、 品 悟, 以 及 匠心 獨運 地 藉由 構思 佈 局、 語 言 文字 等等 , 巧妙 而 脫 俗地 表達 出 詩歌 內 涵 與意 境。 這 是屬 於個 人才 性 的部 分 , 其中 天賦 的 秉性 與 氣 質, 佔有 絕 對的 優 勢 地位 。因 此 ,詩 歌創 作需 要 特殊 才 能,而 詩 人擁 有不 同 於 一般 的先 天 素質,以 此觀 點來 檢 視《 紅. 1 2 3. 梁 . 劉 勰 著 , 王 更 生 注 譯 :《 文 心 雕 龍 讀 本 》 下 篇 , 頁 21。 楊 成 鑒 :《 中 國 詩 詞 風 格 研 究 》, 頁 37。 李 元 洛 :《 詩 美 學 》, 頁 2。 15.

(20) 樓 夢 》 裡 大觀園內的幾位傑出詩人,我們發現他們也無不具備這種天賦之才。. (一)寶玉——難掩風流的「歪才情」. 《 紅 樓 夢 》第 十七 至 十八 回〈 大觀 園試 才 題對 額〉 ,大 觀園 內工 程俱 已告 竣, 賈政 與眾 清 客入 園 觀 覽景 致, 順 道暫 擬 燈 匾聯 懸。 賈 政思 及 自 己「 自幼 於 花鳥 山水 題詠 上 就平 平 ; 如今 上了 年 紀, 且 案 牘勞 煩, 於 這怡 情 悅 性文 章上 更 生疏 了。 縱擬 了 出來 , 不 免迂 腐古 板 ,反 不 能 使花 柳園 亭 生色 , 似 不妥 協, 反 沒意 思」 , 「 因聞 得 塾掌 稱 贊寶 玉專 能 對對 聯,雖不 喜讀 書,偏 倒 有 些 歪 才 情 似 的 」, 便命 寶玉 跟 隨同 往 。 透過 賈政 對 於作 詩 題 對的 認知 , 以及 他 對 作詩 量力 而 為的 保守 態度 , 可知 詩 人 作詩 得有 天 份。 而 眾 清客 對寶 玉 題詠 作 對 的稱 讚, 如 :以 「天 分高,才情 遠」贊寶 玉「 曲 徑通 幽處 」取 名取 得 大方 氣派;以「 才 情不 凡 」 贊寶 玉以 「 沁芳 」 為 亭名 的新 雅 ;對 第 一 處行 幸之 處 ,寶 玉 以 「有 鳳來 儀 」四 字頌 聖,眾 人「哄 然 叫妙 」 ;寶 玉 以「 杏帘 在望 」題 匾,且 取 村 名 為「 稻 香 村 」, 「眾 人聽 了 ,亦 發 哄 聲拍 手道 :『 妙 !』」 從這 些段 落 看來 , 寶 玉的 確擁 有 一些 「歪才情」 ,亦 即 天生 稟性 才情 的 獨特 不 凡,而這 正是 詩 人所 以 為詩 人的 原 因所 在。 《紅 樓夢 》 第二 回 賈 雨村 分析 「 天地 生 人 」的 論述 , 也可 說 明 寶玉 獨特 性 格 下 , 衍 生出寶玉獨特詩才的原由: 雨 村道:「 天 地生 人,除大 仁 大惡 兩 種,餘 者皆 無 大異。若 大仁 者,則 應 運而 生,大惡 者,則 應劫 而 生。運 生 世治,劫 生 世 危。堯、舜、禹、湯 、 文、 武 、周 、召 、 孔 、孟 、 董、 韓、 周 、 程、 張 、朱 ,皆 應 運 而生 者。 蚩尤 、 共工 、桀 、 紂 、始 皇 、王 莽、 曹 操 、桓 溫 、安 祿山 、 秦 檜等 ,皆 應劫 而 生者 。大 仁 者 ,修 治 天下 ;大 惡 者 ,擾 亂 天下 。清 明 靈 秀, 天地 之正 氣 ,仁 者之 所 秉 也; 殘 忍乖 僻, 天 地 之邪 氣 ,惡 者之 所 秉 也。 今當 運隆 祚 永之 朝, 太 平 無為 之 世, 清明 靈 秀 之氣 所 秉者 ,上 至 朝 廷, 下及 草野 , 比比 皆是 。 所 餘之 秀 氣, 漫無 所 歸 ,遂 為 甘露 ,為 和 風 ,洽 然溉 及四 海 。彼 殘忍 乖 僻 之邪 氣 ,不 能蕩 溢 於 光天 化 日之 中, 遂 凝 結充 塞於 深溝 大 壑之 內, 偶 因 風蕩 , 或被 雲摧 , 略 有搖 動 感發 之意 , 一 絲半 縷誤 而泄 出 者, 偶值 靈 秀 之氣 適 過, 正不 容 邪 ,邪 復 妒正 ,兩 不 相 下, 亦如 風水 雷 電, 地中 既 遇 ,既 不 能消 ,又 不 能 讓, 必 至搏 擊掀 發 後 始盡 。故 其氣 亦 必賦 人, 發 泄 一盡 始 散。 使男 女 偶 秉此 氣 而生 者, 在 上 則不 能成 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學者 嘉大附小陳佳萍 呂文雅 洪雪華 曾嘉慧 沈桂枝 何夢青

相關夢境的闡釋,除了《釋迦牟尼佛傳》第二夢和《阿難七

F385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林欣樺 明道中學 F386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王怡文 明道中學 F387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袁姵欣 明道中學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尋夢 追夢 圓夢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佛陀紀念館的本館除了一樓規劃有四個常設展廳外,二樓另設 有四個特展展廳,自 2011 年落成後,即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 年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