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酒醉駕車之酒精測試檢定與檢查身體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酒醉駕車之酒精測試檢定與檢查身體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賴傑. 立.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 酒醉駕車之酒精測試檢定與檢查身體.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楊汝滿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

(2) 摘. 要. 酒醉駕車可能同時涉及行政違序行為及刑事犯罪行為,而血液中酒精濃度 更為判定行為責任之重要準據,現行警察職權行使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及刑事訴訟法就呼氣或抽血取得行為人酒精濃度數值固有相關規範,惟並未確 切掌握其為干預基本權之性質,以致規範不完備而有違反正當法律程序之虞。 本文第一章即先就問題之緣起、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作一全面性之 概述。 第二章探討酒醉駕車所涉及之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自民國 57 年立法以來,迄今已六度修正提高酒醉駕車之裁罰標準,88 年. 政 治 大 得下命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之規定則係於 90 年 1 月間增訂,而 92 年間警察 立. 4 月間刑法增訂 185 條之 3 不能安全駕駛罪,將酒醉駕車入罪化;而授權警察. ‧ 國. 學. 職權行使法之修訂,使警察發動酒測得有較為明確之授權依據,然而實務運作 上仍存有諸多爭議,並因酒駕可能僅為行政責任、亦可能同時涉及刑事責任,. ‧. 致使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措施究屬警察的行政調查手段,抑或已屬犯罪偵查. y. Nat. 領域而應適用更為嚴謹的程序規範,即應加以釐清以杜合法性之爭議。. io. sit. 第三章探討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所涉及之基本權,就人身自由權、身體. n. al. er. 不受傷害權、隱私權及不自證己罪原則逐一探討。首先概述上開基本權之權利. Ch. i n U. v. 內涵,確認其是否屬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如為肯定,再探討強制抽血檢. engchi. 測酒精濃度是否侵害該基本權。而依本文之觀察,強制抽血酒測應已侵及人身 自由權、身體完整不受侵犯權及隱私權。 第四章採用比較法研究,探討強制採血以取得血液中酒精濃度數值作為刑 事犯罪證據使用,在刑事訴訟法之體系定位為何,並比較 92 年 1 月刑事訴訟 法就侵入體內取證之行為在修法前後之法規依據、相關學說爭議及實務運作情 況。其次,基於鑑定之檢查身體規定係繼受自德國刑事訴訟法第 81 條 a,因 此本章中除著重於追本溯源,以德國立法例作為主要的外文文獻參考資料,透 過對於德國法的立法解釋、學說見解及實務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對檢查身體制 度在我國制度定位上有一定的幫助外,並輔以美國法上對於檢查身體的相關案. I.

(3) 例與見解,期能進一步釐清檢查身體制度的意義及定位。 第五章探討現行檢查身體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體系定位,以其乃為具有強 制處分性質之措施,惟在現行法卻有定位不明之憾,形式上固符合法律保留原 則,惟在實質合法性上則似不盡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未來修法上實應明確 訂定該等強制處分發動的程序與實體要件、執行規範、事後審查與救濟規定, 期能同時兼顧人權保障與實體真實之發現。 第六章則綜合整理歸納各章論述重點,並認未來檢查身體在刑事訴訟法上 有明確規範後,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授權警察得逕為下命移送醫療檢驗 院所強制抽血之規定則亦有相應調整之必要性,期以程序正義保障實體之正. 政 治 大. 義,落實法治國原則保障人民權益之價值理念。.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4) ABSTRACT Driving while intoxicated (DWI) may involve in disordering administrative law or committing criminal crime, which mainly depends on the person's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According to the Police Act, the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Violation of Road Traffic Regulations and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we have relevant regulations for BAC measurement (a mass of alcohol per volume of blood) through breath alcohol testing or blood testing. These regulations, however, are fragmented and against due process because of violating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people. Therefore, I begin at overview of the origin of the studies, the purpose of studies,. 政 治 大 In Chapter 2, I discuss 立responsibility of DWI in administrative code and criminal. the methodology of studies and the range of studies in Chapter 1.. ‧ 國. 學. code. According to the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Violation of Road Traffic Regulations (which enacts in 1968), we have revised standard and raised the penalty on. ‧. DWI. In April 1999, the Criminal Code revised and augmented Article 185-3- not safety. y. Nat. driving crime. That is, criminalization of DWI. In January 2001, the police are. io. sit. authorized to implement BAC testing due to law augment. The revises of the Police Act. n. al. er. grant the police to enforce BAC testing while there are disputes in practice. DWI maybe. Ch. i n U. v. just against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or involve criminal li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us,. engchi. the enforcement of BAC testing belongs to either the methods of the polic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or the field of delinquency investigation. If it belongs to the latter, we should adapt due process more strictly so that we could prevent legality from disputes In Chapter 3, I discuss the enforcement of BAC testing in accordance with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people, including personal freedom, defense of bodily harm, privacy right and Principle of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 First of all, we should make sure whether the content of nature rights corresponds to Constitution or not. When it is approval, we will discuss whether the enforcement of BAC testing trespasses on. III.

(5) nature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the enforcement of BAC testing against personal freedom, defense of bodily harm and privacy right. In Chapter 4, I us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order to obtain a mandatory BAC value as criminal evidence in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Besides, I compare the evidence obtained by body invasion before and after amending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January 2003, the disputes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econdly,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provided by the German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rticle 81 a, we not only use the German legislation as major reference but also analyze the legislative interpretation, insights and practical cases of. 政 治 大 with relevant the US cases 立and insights so that we can further advance the significance German Law. We are eager to anchor our system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ssociated. ‧ 國. 學.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Chapter 5, I discuss the present physical inspection in our Code of Criminal. ‧. Procedure due to its compulsory measure. It is a pity that, however, the present criterion. y. Nat. for physical inspection is invalid. Although it conforms to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io. sit. it does not consist with due process of law on the real legitimacy. We should consider. n. al. er. due process of compulsory measure as well as substantive requirements, execution. Ch. i n U. v. regulations, retrospective review and remedy when we amend the law in the future. By. engchi. doing so, we not only protect human rights but also discover the substantive reality. In Chapter 6, I summarize the keynotes of all chapters and consider clearly definition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The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Violation of Road Traffic Regulations, which empowers the police to transfer the suspects to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for blood testing, should adjust accordingly. By doing so, we can protect the entity of justice through due process an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al state. That is, to secure the interest of human rights.. I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0 第四節 研究目的...................................................................................... 11 第二章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關於抽血檢測酒精濃度之法律性質 ......... 13 第一節 酒醉駕車之相關規定及立法沿革.............................................. 13 第二節 酒精濃度之意義及實施酒精檢測之方法.................................. 21 第一項 酒精濃度的定義及酒精濃度數值對駕駛能力的意義...... 21 第二項 呼氣或血液中所含酒精濃度數值在法律上的意義.......... 24 第三項 呼氣及抽血酒精檢測方法及程序...................................... 28 第一款 以呼氣酒精測試器檢測酒精濃度之問題.................. 28 第二款 抽血酒精檢測之程序問題.......................................... 29 第三節 警察取締酒醉駕車之授權規範.................................................. 30 第一項 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作為警察取締酒醉駕車授權依 據之問題.............................................................................. 30 第二項 警察得強制實施抽血檢驗酒精濃度之授權依據問題...... 32 第四節 警察對肇事而拒絕接受呼氣酒測之汽車駕駛人下命抽血檢驗 酒精濃度之法律性質.................................................................. 34 第一項 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之區別及實益.................................. 34 第一款 行政調查的意義及分類-兼論直接強制調查與即時 強制之區別.................................................................. 34 第二款 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之關係...................................... 36 第二項 警察發動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措施之性質爭議.......... 40 第一款 行政調查說.................................................................. 40 第二款 犯罪偵查說-兼論前偵查程序.................................. 41 第三款 小結-兼論被告地位形成的時點.............................. 42 第五節 小結.............................................................................................. 45 第三章 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所干預的憲法基本權 ................................. 47 第一節 強制處分的意義.......................................................................... 47 第一項 強制力的行使?.................................................................. 47 第二項 排除程序阻礙的訴訟行為?.............................................. 48 第三項 侵害(或限制)基本權之行為.......................................... 49 第四項 小結...................................................................................... 50 第二節 人身自由權.................................................................................. 52 第一項 人身自由權之意義及起源-兼論正當法律程序.............. 52 第二項 我國憲法關於人身自由權之保障...................................... 5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i n U. v.

(7) 第三項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與人身自由權的關係.......................... 56 第三節 身體不受傷害權.......................................................................... 58 第一項 身體不受傷害權的意義及保障範圍.................................. 58 第二項 我國憲法關於身體不受傷害權的保障.............................. 59 第三項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與身體不受傷害權的關係.................. 60 第四節 隱私權.......................................................................................... 61 第一項 隱私權的概念及保障範圍.................................................. 62 第二項 我國憲法關於隱私權的保障.............................................. 65 第三項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與隱私權的關係.................................. 66 第五節 不自證己罪原則.......................................................................... 67 第一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之意義及起源.......................................... 67 第二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在我國的保障依據.................................. 70 第三項 抽血檢驗酒精濃度與不自證己罪原則的關係.................. 73 第六節 小結...................................................................................................... 77 第四章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在刑事訴訟上應有的體系定位及規範 ............. 79 第一節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在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體系定位.......... 79 第一項 檢查身體的意義.................................................................. 79 第二項 檢查身體的分類及其實益.................................................. 80 第一款 依實施目的區分.......................................................... 80 第二款 依實施主體區分.......................................................... 82 第三款 依受檢查對象區分...................................................... 83 第四款 依侵害程度區分.......................................................... 84 第三項 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抽血之授權依據.............................. 85 第一款 92 年修法前......................................................................... 86 第二款 92 年修法後-兼論修法前後實務運作情形..................... 87 第二節 德國刑事訴訟法關於侵犯性身體檢查相關規定及探討.......... 89 第一項 以實體要件限制侵犯性身體檢查的發動.......................... 91 第二項 採取相對法官保留原則...................................................... 93 第三項 檢體使用目的之限制及其銷毀規則.................................. 95 第四項 小結...................................................................................... 96 第三節 美國關於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的授權規範.................................. 97 第一項 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的案例.................................................. 98 第一款 Breithaupt v. Abram(1957) ..................................... 98 第二款 Schmerber v. California(1966) ............................... 99 第二項 聯邦最高法院對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所建立的規範........ 100 第一款 有不及聲請搜索票之急迫情狀存在........................ 100 第二款 有明顯表徵將會於體內發現證據............................ 101 第三款 以合理方式及程序取得證據.................................... 10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8) 第三項 小結.................................................................................... 103 第四節 小結............................................................................................ 104 第五章 重新建構抽血檢測酒精濃度之正當法律程序 ............................... 107 第一節 檢查身體的定位-以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為中心.................... 108 第一項 現行立法體例下之所產生之性質爭議及適用問題........ 108 第一款 鑑定與勘驗的屬性爭議............................................ 108 第二款 鑑定、勘驗準用搜索相關規定之問題.................... 109 第二項 以證據取得與證據調查重構檢查身體處分.................... 110 第三項 獨立規範檢查身體處分之必要性.................................... 112 第二節 現行法下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相關規範的合憲性探討............ 113 第一項 形式合法性的檢驗............................................................ 115 第二項 實質正當性的檢驗............................................................ 115 第一款 比例原則.................................................................... 117 第一目 適當性原則................................................................ 118 第二目 必要性原則................................................................ 118 第三目 狹義比例原則............................................................ 123 第二款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125 第一目 發動抽血檢測的決定機關........................................ 125 第二目 發動抽血檢測的犯罪嫌疑程度................................ 128 第三目 抽血檢測之實施主體................................................ 131 第四目 抽血檢測的事後救濟程序........................................ 134 第三節 小結............................................................................................ 135 第六章 結論.................................................................................................... 137 ◎參考文獻◎ ........................................................................................................... 14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民國(下同)92 年 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刑事訴訟法部分修正條文,總 變動條次達上百條之多,論者有謂該次修法是自刑事訴訟法立法並在臺灣施行 後,自 1967 年首次修正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修法 1,而依修正草案總說明指出, 為建構公平正義之訴訟制度,維護人民基本權利,司法院前於 88 年 7 月 6 日 至 8 日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經審、檢、辯、學及社會賢達熱烈參與研討,. 政 治 大 平等(強化辯護功能)」 、 「採行嚴謹證據法則」 、 「落實及強化交互詰問之要求」 、 立 就刑事訴訟制度之改革達成「確立檢察官之實質舉證責任」 、 「促進當事人實質. ‧ 國. 學. 「限制訊問被告及調查被告自白之時間」、「除簡易案件外,第一審應採合議 制」 、 「推動刑事審判集中審理制」 、 「區分認定事實與量刑程序」等多項共識結. ‧. 論。而刑事訴訟法第 161 條、第 163 條繼於 91 年 2 月 8 日修正公布,更進一. y. Nat. 步揭櫫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舉證責任,暨當事人就調. io. sit. 查證據有主導權,法院依職權調查係屬輔助之「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審理. n. al. er. 原則,而此次修法即係依上開共識與原則而為修訂,以加速完成刑事訴訟制度. Ch. i n U. v. 2 之革新 。嗣修正草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 92 年 2 月 6 日總統公布後,學. engchi. 界與實務展開多次的對話,其中尤以首次自英美法系引進的傳聞法則(刑事訴 訟法第 159 條至第 159 條之 5) 、與其相呼應之交互詰問規則(同法第 166 條至 第 167 條之 7) ,以及證據排除(同法第 158 條之 2 至第 158 條之 4)等相關條 文之增訂,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形之下,同為該次修法所增訂之鑑定與勘 驗章節的相關規定,則顯然未獲太多青睞。 然而,新增訂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1 關於鑑定人得採取出自或附著身體 之物及其他相類權限之規定,立法理由固明揭係「為應實務之需要,兼顧人權. 1. 林鈺雄, 〈刑事訴訟法導讀〉,2006.09,頁 8。 立法院院會紀錄,刊載於立法院公報,第 92 卷第 8 期,頁 2202。資料來源:立法院全球法律 資訊網 http://glin.ly.gov.tw/web/nationalLegal.do。. 2. 5.

(11) 之保障,爰參考德國刑事訴訟法第 81 條a第 1 項立法例」而為增訂,惟學者指 出德國刑事訴訟法第 81 條a(§81a StPO)乃關於被告檢查身體處分的主要授權 規定,該條文自 1933 年制定以來,其間歷經數度修訂,迄今已施行整整七十 年,其重要性更因各種醫學檢查及科學鑑定技術的發達有增無減,而關於「檢 查身體處分」在德國刑事訴訟法係與拘提、逮捕、羈押、搜索、扣押等傳統型 態的強制處分相同,而屬於獨立型態的刑事訴訟法上之基本權干預,也因此在 發動該等強制處分的實體要件、程序要件及執行規範上,均以立法明定,恪遵 法律保留及比例原則的要求,以避免侵及人性尊嚴 3。反觀我國所明定的「檢 查身體」處分,係散見於「證據」一章的鑑定及勘驗節,從立法體系即可窺知,. 政 治 大 查身體處分視為獨立的強制處分類型,顯然未適切引進外國法例之規範意旨及 立 我國刑事訴訟法固然明文係參考外國法例而增訂,卻未如同外國法例將該等檢. ‧ 國. 學. 4 立法精神 。而同法第 205 條之 2 的增訂,授權檢察事務官或司法警察機關因. 調查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之必要,對於經拘提或逮捕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 ‧. 告,得違反其意思,採取其指紋、掌紋、腳印,予以照相、測量身高或類似之. y. Nat. 行為;於有相當理由認為採取毛髮、唾液、尿液、聲調或吐氣得作為犯罪之證. io. sit. 據時,並得採取之。揆其立法理由,僅以「事關偵查程序之順利進行與否,及. n. al. er. 能否有效取得認定事實之證據」即逕為增訂「以為執法之規範」 ,大開實務方. Ch. i n U. v. 便之門,迭遭論者批評,更引致司法警察官員得否逕依該條後段,對於抗拒排. engchi. 尿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強制插入導尿管以採集尿液之爭議 5,亦即司法警察機 關得否侵入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身體強制取得犯罪證據,也成為本條規定討論 重點之一。 同樣地,該條後段授權司法警察官員於有相當理由認為採取吐氣得作為犯 罪證據時,亦得強制採取之規定,實務最常見者即係交通警察執行臨檢勤務 時,對疑有飲酒之車輛駕駛人為酒精濃度之呼氣測試檢定,依現行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1 項第 1 款,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經測試檢定酒精濃. 3. 林鈺雄, 〈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2004.02,頁 56-78。. 4. 林鈺雄, 〈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2004.02,頁 77-78。 林鈺雄, 〈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2004.02,頁 69。. 5. 6.

(12) 度超過規定標準 6者,即處以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之罰鍰,並當 場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而 88 年增訂刑法第 185 條之 3,亦 有「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刑罰規定,至 於是否已達「不能安全駕駛」 ,依法務部 88 年 5 月 18 日(88)法檢字第 001669 號函頒「研商訂定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 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交通動力工具之認定標準」會議紀錄,認為該條係抽 象危險犯,不以發生具體危險為必要,經參考德國、美國之認定標準,對於酒 精濃度呼氣已達每公升○‧五五毫克 (○‧五五MG/L) 或血液濃度達○‧一 一%以上,肇事率為一般正常人之十倍,已達「不能安全駕駛」之標準;至於. 政 治 大 亦應依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之規定移送法辦處以刑罰 ,而為檢警人員之 立. 上揭數值以下之行為,如輔以其他客觀事實得作為「不能安全駕駛」之判斷時, 7. ‧ 國. 學. 執法依據,結果便是呼氣或血液中酒精濃度檢測數值成為檢警機關是否依刑法 第 185 條之 3,將犯罪嫌疑人移送法辦的最主要參考指標!. ‧. 既然在檢警機關執行職務上,酒精濃度檢測數值是一個如此重要的犯罪證. y. Nat. 據(攸關警察是否將受測者移送檢察機關偵辦,亦攸關檢察官是否據以提起公. io. sit. 共危險罪責),那麼,如果受測對象拒絕接受呼氣酒精濃度檢測,包括積極拒. n. al. er. 測(例如:行為人宣稱非駕駛人或嘴巴緊閉不願吐氣)及消極拒測(例如:受. Ch. i n U. v. 8. 測者雖配合吐氣,但卻故意無法吐氣成功,或將吹管含在舌下吐氣) ,依道. engchi.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4 項,即得處以酒醉駕車之最高裁罰標準(即 新臺幣六萬元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銷駕駛執照),而在汽車駕 駛人肇事卻拒絕接受或無法實施(例如受傷昏迷)呼氣酒精濃度檢測時,依同 條第 5 項規定,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即得強制將駕 駛人移由受委託之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採樣及測試檢 定,藉以確認是否因酒醉駕車而肇事,以釐清其肇事責任。相較於前開刑事訴. 6. 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14 條第 2 款規定,係以汽車駕駛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 含酒精濃度超過每公升 0.25 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 0.05 以上作為認定是否超過規定 標準之依據。 7 法務部公報, 第 228 期,頁 27-28 。 8. 李翔甫, 《從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警察實施酒測之職權》 ,2006.03,頁 193。 7.

(13) 訟法第 205 條之 2,司法警察機關固有得強制採取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呼氣之授 權規範,惟因呼氣必須有受測者相當程度之配合始能竟其功,縱然司法警察官 員得將呼氣酒精檢測儀器之吹嘴強制置入受測者口中,惟仍無法強迫其吐氣以 完成施測,且該條後段既以列舉方式羅列司法警察機關的強制採樣權限(即僅 限於採取毛髮、唾液、尿液、聲調及吐氣),而無得為「其他相類行為」之概 括規定,即不能依此導出司法警察機關得逕為採集血液之授權依據,因此似乎 只能回歸到第 205 條之 1,於經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之許可後,由鑑定 人實施抽取血液之行為,不具醫療專業的司法警察機關不得逕以抽血方式取得 血液中酒精含量數值。對此,有認為前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授權警察得自. 政 治 大 意排除警察得進行強制抽血之處分,架空法官審查機制,已違反比例原則之適 立 行裁量決定是否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顯然忽略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1 有. ‧ 國. 學. 9 當性原則 。. 而作為憲法測震儀(Seismograph der Staatsverfassung)的刑事訴訟法 10,對. ‧. 於干預基本權的強制處分行為,尤應採取嚴謹審慎的態度,然而在我國卻似乎. y. Nat. 未意識到違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意願,壓制其身體而強制自其身上抽取血液. io. sit. 的採證行為,已嚴重侵犯人性尊嚴,干預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至鉅。因此,在. n. al. er. 我國法制上所呈現出來的即是,一個強制抽血的行為,在行政程序上僅須汽車. Ch. i n U. v. 駕駛人肇事且有抗拒(或不能)實施呼氣酒測的行為,即得由警察機關本於裁. engchi. 量權自行決定是否為之,在刑事程序上亦僅須「有必要」即得實施(參刑事訴 訟法§§204I、205-1I:「鑑定人因鑑定之必要…」),這樣一個立法規範所宣示的 價值,顯將「發現真實」凌駕於「人權保障」之刑事訴訟目的之上,而有違反 法治國原則之虞! 由於現行法規範之缺漏,因此激發本文之寫作動機,即擬藉由現行交通臨 檢實務上所採行之酒精測試檢定方法中的抽血檢測,透過刑法第 185 條之 3 以 及前開法務部(88)法檢字第 001669 號之行政函釋,聯結行政程序與刑事程 序對於酒醉駕車之汽車駕駛人,基於取得其犯罪證據之目的所為之抽血行為, 9 10. 李翔甫, 〈警察下命抽血檢驗酒精濃度值正當性問題之探討(下)〉2007.04,頁 7。 林鈺雄, 《刑事訴訟法(上)》 ,2006.09,頁 20。 8.

(14) 作一全面性的檢視,並提出筆者之見解,以期衡平刑事訴訟發現真實與保障人 權之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取得酒精濃度含量數值,實務上最為簡便易行者即係以呼氣酒精測試儀器 作為檢測方法,只有在汽車駕駛人「肇事」而「拒絕接受」或「無法實施」呼 氣酒精濃度檢測時,方得採集血液作為檢體(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 第 5 項參照)。雖然強制受測者呼氣藉以測得其中所含酒精濃度之取證方法,. 政 治 大 取得自己犯罪之證據,已違反不得命被告自證己罪之原則,與單純忍受穿刺性 立. 德國實務及學界通說均認此舉顯係強迫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必須積極配合受測. ‧ 國. 學. 11 的抽血處分相較,對基本權之侵害尤鉅 。然而,從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各項脈落觀之,如能以呼氣方式取得酒測檢體樣本,即不致侵入受測者. ‧. 體內抽取其身體組織成分;再依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2 後段,尚授權司法警. y. Nat. 察機關得於符合一定條件下採集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呼氣;末參諸國民法律感. io. sit. 情,鮮有認為呼氣對基本權之侵害更甚於必須忍受一定程度身體疼痛的抽血處. n. al. er. 分。此外,論者亦有依基本權干預之嚴重性,將檢查身體處分區分為「單純檢. Ch. i n U. v. 查」 (如勘查體表傷痕)與「侵犯性檢查」 (如抽取體液)者,並認為該區別實. engchi. 益即在於應依比例原則而定不同干預之門檻,並認為此項重要分類在我國並未 受到應有的重視,以致於單純檢查(如測量身高)和侵犯性檢查(如抽血)同 12 樣適用寬鬆的授權要件(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1 第 1 項參照) 。因此,在. 這樣的分類方式下,「呼氣」應係被歸類於與「測量身高」相類似之行為,而 屬於單純的檢查處分(die köperlichen Untersuchungen) ,至於「抽血」則顯然屬 於侵犯性的檢查處分(die köperlichen Eingriffe)而應適用較高程度的干預門檻。 基此,本文即將酒醉駕車之酒精濃度檢測限縮於以抽取血液為檢體樣本之侵犯. 11 12. 詳參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2004.06,頁 107-111。 林鈺雄, 《刑事訴訟法(上)》 ,2006.09,頁 397。. 9.

(15) 性檢查處分,並將重點置於受測者明示拒絕呼氣酒測之情形,探討該等檢查身 體處分在現行刑事訴訟中的相關問題。.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為外國立法例比較分析、文獻歸納分析、歷史研 究以及實務案例分析研究等方法。至於各章節將使用之研究方式分述於下: 本文第一章將先就問題之緣起、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作一全面 性之概述,期使讀者於進入主要章節之閱讀前能對本論文之章節架構、所欲探. 政 治 大 本文第二章擬先就最貼近國人日常生活所適用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立. 討之問題,以及參考文獻有一初步印象,並刺激讀者之問題意識。. ‧ 國. 學. 第 35 條第 5 項,對於「肇事」而「拒絕」或「無法實施」呼氣酒測之「汽車 駕駛人」,得由執勤員警強制移送受委託之醫療或檢驗機構,並強制採取血液. ‧. 之規定,採用歷史研究方法就該條規定之時空背景、立法沿革作一簡介,以就. y. Nat. 系爭法規之立法本旨、修法經過等脈落有一初步認識;其次,將分析國內鑑識. io. sit. 科學實證研究文獻,介紹現行警察實務所使用之呼氣及血液酒精濃度檢測方法. n. al. er. 及儀器檢測運作問題,並比較分析目前學說之相關討論,以及依據警察職權行. Ch. i n U. v. 使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前開規定強制實施抽血酒測所可能遭遇之問題及困. engchi. 境;末則以體系解釋、目的解釋等方法,探討前開法規所授權的強制抽血行為 究屬警察的行政調查手段,抑或已進入犯罪偵查領域而應適用更為嚴謹的程序 規範,並受司法審查之監督。 本文第三章再由 88 年刑法第 185 條之 3 服用酒類不能安全駕駛罪之立法, 在法務部以所測得酒精濃度數值作為適用行政罰或刑罰之主要參考指標之函 釋下,前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5 項所授權警察強制移送並採樣 規定儼然成為刑事犯罪蒐集證據之偵查行為,而該等強制帶同前往醫療院所的 行為,已有侵及被告人身自由之嫌,而以針筒穿刺肌膚抽取體液,更涉及其身 體完整不受侵犯的權利(Das Recht auf körperliche Unversehrtheit),復以分析血. 10.

(16) 液中酒精含量,亦有侵犯隱私權之虞。因此,將以國內外文獻分析方法,討論 強制抽血檢測所侵害的基本權類型為何,包括各該基本權之類型、定義、最大 涵攝範圍及哪些基本權類型可能因為強制抽血而受到侵犯,或者以何種方式態 樣受到侵害,為本章之研究重點。 本文第四章以比較法研究,探討強制採血以取得血液中酒精濃度數值作為 刑事犯罪證據使用,在刑事訴訟法之體系定位為何,並比較 92 年 1 月刑事訴 訟法就侵入體內取證之行為在修法前後之法規依據、相關學說爭議及實務運作 情況。其次,基於鑑定之檢查身體規定係繼受自德國刑事訴訟法第 81 條 a, 因此本章中段除著重於追本溯源,以德國立法例作為主要的外文文獻參考資. 政 治 大 身體制度在我國制度定位上有一定的幫助外,並輔以美國法上對於檢查身體的 立. 料,透過對於德國法的立法解釋、學說見解及實務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對檢查. ‧ 國. 學. 相關案例與見解,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期能進一步釐清檢查身體制度的 意義及定位。. ‧. 於對外國立法例的身體檢查制度有一認識後,本文第五章即回歸本國法,. y. Nat. 運用體系解釋、目的解釋等方法探討現行檢查身體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體. io. sit. 系定位、構成要件、程序規範、運用規則等問題。而如無法運用解釋方法即能. n. al. er. 解決現行體系定位紊亂之問題,則從立法論上考慮是否採行如同德國之體例,. Ch. i n U. v. 將我國現行的檢查身體規定以獨立的強制處分類型視之,並明確訂定該等強制. engchi. 處分發動的程序與實體要件、執行規範、事後審查與救濟規定,期能同時兼顧 人權保障與實體真實之發現。. 第四節. 研究目的. 自從 92 年 1 月修法以來,已有為數不少之論者為文討論現行檢查身體相 關規定之缺失,並提出精闢的論證。本文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關於酒醉駕 車之酒精濃度測試檢定為主要研究對象,將該法授權警察實施之「抽血酒測」 定位為刑事偵查行為,屬於刑事訴訟法所稱之「檢查身體」,而該等犯罪證據. 11.

(17) 如不即時採取,將隨時間經過而有滅失之虞,故直接授權機動性較高的執法警 員得逕為實施,固有其立論依據,然而該等強制措施應屬重大侵犯基本權之行 為,卻授權執勤警察得自行決定是否實施,亦無任何要件限制,於整體法規範 的價值體系上顯有輕重失衡之虞,而立法者在立法初始,是否已詳為審酌執法 結果對人權保障之影響與衝擊,答案似為否定,惟警察攔停、臨檢,並對疑有 飲酒之汽車駕駛人發動酒測卻仍然每天都在執行。本篇論文即由實務運作情形 出發,討論該等措施所可能涉及的基本權侵害,並以刑法第 185 條之 3 以及法 務部所函頒之移送偵辦標準聯結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探討抽血檢測酒精濃度 在刑事程序之相關問題,末則檢視我國現行抽血酒測規範是否已臻完備,以符. 政 治 大. 法治國原則下保障人權之要求。.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18) 第二章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關於抽血檢測酒精濃度之法律性質. 根據交通部統計處 96 年 6 月 6 日公布之「酒醉駕車交通事故及刑案人數分 析」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年來(93 年至 96 年 1-3 月)A1 類 13道路交通事故肇事 原因, 「酒醉(後)駕駛失控」件數於 93 年及 94 年皆排名第二,95 年則躍居首 位,且肇事駕駛人酒測結果,以「呼氣檢測酒精濃度超過 0.55 毫克」件數最多, 而近三年來在警察機關加強施以酒測及取締酒後駕車行為下,呼氣酒精濃度超過 每公升 0.55 毫克之駕駛人依刑法公共危險罪章第 185 條之 3 移送法辦件數亦呈 逐年上升之勢 14。在立法機關屢次修法提高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關於酒醉駕車. 政 治 大 飲酒駕車所造成的交通傷亡事故有明顯下降之趨勢,以致於在 96 年 12 月間再次 立. 之裁罰規定,甚至於 88 年 4 月間將酒後不能安全駕駛入罪化的同時,卻未見因. ‧ 國. 學. 修法提高罰金刑的上限由現行法 3 萬元增加 3 倍至 15 萬元,並研議降低酒測值 標準由現行呼氣每公升 0.25 毫克降至 0.15 毫克即得處以行政秩序罰 15,參以歷. ‧. 次修法均以「遏阻違規」作為提高處罰標準之理由,顯然未能達到抑制酒後駕車、. y. Nat. 確保交通安全之立法目的,則修法實益似僅見於增加國庫收入而已!本章即先探. io. sit. 究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酒後駕車之立法規定及其沿革,介紹現行實務檢測酒. n. al. er. 精濃度的方法,並探討警察實施酒精濃度測試檢定之相關授權規範及其性質等問 題。.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酒醉駕車之相關規定及立法沿革. 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於 57 年制定施行時,即已將酒醉駕車明列為裁罰 對象,嗣後鑑於國人酒後駕車所造成之交通傷亡事故與日俱增,不僅數次修法提 高罰則規定,更於 90 年 1 月 17 日增訂汽車駕駛人拒絕接受呼氣酒精濃度檢測即 13. 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規範」第 1 項笫 7 款,交通事故分類如下:1、A1 類:造成人員當場 或 24 小時內死亡之道路交通事故;2、A2 類:造成人員受傷或超過 24 小時死亡之交通事故;3、 A3 類:僅有財物損失之交通事故。 14 交通部統計處,〈酒醉駕車交通事故及刑案人數分析〉,2007 年 6 月 6 日。資料來源:中華民 國交通部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motc.gov.tw。 15 資料來源: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 13.

(19) 比照酒醉駕車之法律效果加以處罰,以及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無法實施呼 氣酒精檢測時,得將其強制移往受委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採樣 及測試檢定之規定(第 35 條第 3 項、第 4 項) ,嗣後該條文歷經 91 年及 94 年兩 次修訂,均未變動 90 年間所增訂之強制檢測規定,更修訂使汽車所有人亦比照 酒醉駕車之法律效果加以處罰。相較前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立法愈趨嚴格 之勢,刑法亦於 88 年 4 月 21 日增訂第 185 條之 3:「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 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之公共危險罪,明文將 原僅係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之酒醉駕駛行為,於達到一定之危險程度時,即成 為刑事犯罪行為而得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96 年 12 。茲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關於酒 政 治 大 後駕車之歷次修法時間、增修規定表列如下: 立 16. 學. io. n. Ch. engchi. 第一條明定本條例之立 法目的:「為加強道路 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 序,確保交通安全,制 定本條例。」. y. ①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 形之一駕駛汽車者,處 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 罰鍰,並禁止其駕駛; 因而肇事致人傷亡者, 並吊銷其駕駛執照: 一、酒醉。 二、患病。 三、精神疲勞,意識模 糊。. sit. 一 57 年 2 月 5 日總統 (57) 台統 (一) 義字第 668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77 條;並自 57 年 5 月 1 日 起施行 第 37 條. al. 重要增修說明. er. 條文內容. Nat. 編 修法時間與條次 號. ‧. ‧ 國. 月 18 日並修法將罰金刑提高至十五萬元. i n U. v. ②汽車所有人明知汽車 駕駛人有前項各款情事 之一,而不予禁止駕駛 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三 個月。 二 64 年 7 月 11 日修正 第 35 條.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 16. 提高罰鍰規定,由原來 裁處一百銀元以上三百. 嗣於 97 年 1 月 2 日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600177841 號令修正公布,並於 97 年 1 月 4 日正 式施行。資料來源: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 14.

(20) (64 年 7 月 24 日總統 (64) 台統 (一) 義字第 3365 號令修正公布全 文 93 條). 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 下罰鍰,並禁止其駕 駛;因而肇事致人重傷 或死亡者,並吊銷其駕 駛執照: 一、酒醉。 二、患病。 三、精神疲勞、意識糢 糊。. 銀元以下罰鍰,增加為 三百銀元以上、六百銀 元以下罰鍰。. ②汽車所有人明知汽車 駕駛人有前項各款情形 之一,而不予禁止駕駛 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三 個月。. engchi. y. i n U.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 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 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並 當場禁止其駕駛及吊扣 其駕駛執照六個月。因 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 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 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 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 15. sit. ‧ 國. n. Ch. ‧. io. 四 85 年 12 月 31 日修正 第 35 條 (86 年 1 月 22 日總統 (86) 華總 (一) 義字第 8600016250 號令修正公 布). ②汽車所有人,明知汽 車駕駛人有前項各款情 形之一,而不予禁止駕 駛者,吊扣其汽車牌照 三個月。. 學. Nat. al. 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 處九百元以上一千八百 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 駕駛。因而肇事致人重 傷或死亡者,並吊銷其 駕駛執照: 一、酒醉。 二、患病。. 1、再次提高罰鍰規定, 由三百銀元以上、六百 銀元以下增加為九百銀 元以上、一千八百銀元 以下之罰鍰。 2、刪除原第 1 項第 3 款 「精神疲勞、意識模糊」 而駕駛之裁罰規定。. er. 立. 三 75 年 5 月 13 日修正 第 35 條 (75 年 5 月 21 日總統 (75) 華總 (一) 義字第 2538 號令修正公布全 文 93 條). 政 治 大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v. 1、再次提高罰鍰規定, 由九百銀元以上一千八 百銀元以下(折合新台 幣二千七百元至五千四 百元) ,增加至新台幣六 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 以下之罰鍰。 2、增訂酒精濃度過量而 駕駛汽車者,吊扣駕駛 執照六個月之規定。.

(21) n. 1、提高罰鍰規定,由原 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萬 二千元以下罰鍰,增加 至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 元以下 19。 2、提高酒精濃度超過規 定標準而駕車,吊扣駕 駛執照期間之裁罰規 定,由原吊扣六個月延 長至一年。 3、提高酒精濃度超過規 定標準而駕車肇事,致 人受傷(普通傷害)者, 吊扣駕駛執照期間之裁. y. ‧ 國. 列為裁罰對象。. ‧. io.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車經測試檢定有左列情 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 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 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 駕駛及吊扣其駕駛執照 一年。因而肇事致人受 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 照二年;致人重傷或死 亡者,吊銷其駕駛執 照,並不得再考領: 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 標準。 二、吸食毒品、迷幻藥、. ⑵肇事致人重傷或死 亡:吊銷其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核發。 4、將「吸食毒品、迷幻 藥、麻醉藥品及其相類 似之管制藥品」及「拒 絕接受測試檢定」18,亦. 學. Nat. al. 政 治 大. ⑴肇事致人受傷:吊扣 駕駛執照一年;. er. 立. 五 90 年 1 月 2 日修正 第 35 條 (90 年 1 月 17 日總統 (90) 華總一義字第 9000007500 號令增訂公 布). ②汽車所有人,明知汽 車駕駛人有前項第一 款、第二款或第四款情 形,而不予禁止駕者, 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 月。. 3、區別酒精濃度過量而 駕車肇事,致人「受傷」 及「重傷或死亡」 ,二者 17 異其不同之裁處 :. sit. 再核發: 一、酒精濃度過量。 二、吸食毒品、迷幻藥、 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 管制藥品。 三、拒絕接受為前二款 測試之檢定。 四、患病足以影響安全 駕駛。. Ch. engchi. 17. i n U. v. 論者有認為,86 年的修法增加「吊扣駕照」的處罰型態,以別於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時之「吊 銷駕照」處分,使單純的酒醉駕車從原來僅處罰「過去的違法行為」 ,延伸到對「未來尚未發生 行為」的不利益負擔處分。詳參廖義男, 《行政處罰的基本爭議問題》,1999。 18 此次修法首次提出「擬制酒醉駕車」的處罰概念,增列拒絕接受酒測者比照酒醉駕車處罰之 法律效果,加以處罰(增訂第 1 項第 3 款)。論者有認為,行政機關取締時係將第 1 款與第 3 款 視為同一違法事件在執法程序中的的兩種現場情事,但事實上由於當時條文設計不當,依條文之 文義及結構觀之,拒絕酒測實為另一種與酒醉駕車有別之獨立違法型態,結果與修法意旨揭示之 「擬制酒醉駕車」不盡相同。參湯儒彥、陳賓權, 〈擴大酒駕處罰對象的合理性探討〉 ,2004.09, 頁 5,註 5。 19 值得注意者為,此次修法的罰鍰上限金額,已超過刑法第 185 條之 3 公共危險罪處罰的三萬 元上限,迄至 96 年 12 月 18 日立法院始三讀通過刑法部分修正條文,將刑法第 185 條之 3 的罰 金上限提高至 15 萬元。 16.

(22) 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 管制藥品。 ②汽車駕駛人經依前項 規定吊扣駕駛執照,並 於吊扣期間再有前項情 形者,處新臺幣六萬元 罰鍰,並吊銷其駕駛執 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 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 照,並不得再考領。. n. Ch. engchi. y. sit er. io. ④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 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 一項測試之檢定者,應 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 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 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 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 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 採樣及測試檢定。. ‧. Nat. al.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③汽車駕駛人拒絕接受 第一項測試之檢定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罰鍰, 並吊銷其駕駛執照;如 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考領。. 罰規定,由原本之一年 延長至二年。 4、增訂汽車駕駛人吊扣 駕駛執照期間再犯前項 情事之裁罰規定,且如 吊扣駕照期間肇事致人 重傷或死亡,即吊銷駕 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5、增訂汽車駕駛人拒絕 接受第一項測試檢定之 裁處規定(處以最高罰 鍰新台幣六萬元並吊銷 駕駛執照),且如肇事 致人重傷或死亡即不得 再考領駕駛執照。 6、增訂汽車駕駛人肇事 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 施第一項測試檢定之強 制檢測規定。. i n U. v. ⑤汽車所有人,明知汽 車駕駛人有第一項各款 情形,而不予禁止駕駛 者,並吊扣其汽車牌照 三個月。 六 91 年 6 月 7 日修正 第 35 條 (91 年 7 月 3 日總統華 總一義字 09100133710 號令修正公布).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車經測試檢定有左列情 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 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 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 20. 1、汽車駕駛人酒精濃度 超過規定標準而駕車 者,由原「禁止其駕駛」 改為「當場移置保管其 車輛」 20。. 將「當場禁止其駕駛」之對人即時強制,變更為對物(車輛)的「扣留」 、 「保全」 ,乃處罰程 序上的重大觀念變化。參湯儒彥、陳賓權, 〈擴大酒駕處罰對象的合理性探討〉 ,2004.09,頁 5。 17.

(23) 管其車輛及吊扣其駕駛 執照一年;因而肇事致 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 駛執照二年;致人重傷 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 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2、增訂汽車駕駛人拒絕 接受第一項測試檢定時 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之 規定。 3、增訂汽車駕駛人之罰 鍰處分不得易處吊扣駕 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 駛執照處分,且逾 15 日 標準。 仍未繳納者,即逕付強 二、吸食毒品、迷幻藥、 制執行。 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 管制藥品。. n. Ch. engchi. y. sit. i n U. ④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 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 一項測試之檢定者,應 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 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 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 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 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 採樣及測試檢定。 ⑤汽車所有人,明知汽 18. er. io. ③汽車駕駛人拒絕接受 第一項測試之檢定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罰鍰, 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 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 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考領。. ‧. Nat. al.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②汽車駕駛人經依前項 規定吊扣駕駛執照,並 於吊扣期間再有前項情 形者,處新臺幣六萬元 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 其車輛及吊銷其駕駛執 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 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 照,並不得再考領。. v.

(24) 車駕駛人有第一項各款 情形,而不予禁止駕駛 者,並吊扣其汽車牌照 三個月。 ⑥第一項至第三項汽車 駕駛人之罰鍰,不得依 本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一 項第三款易處吊扣駕駛 執照,其逾十五日後仍 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 制執行。. y. sit. io. n. er. Nat. al. 政 治 大. 1、增訂駕駛營業大客車 之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 所定應受吊扣之情形 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之 規定。 2、增訂汽車所有人,明 知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 各款情形,而不予禁止 駕駛者,比照第一項所 定之罰鍰處罰。 3、增訂汽車駕駛人有第 一項、第三項或第四項 之情形,同時違反刑事 法律者,經移置保管汽 車之領回,不受第八十 五條之二第二項,應同 時檢附繳納罰鍰收據之 限制。 4、增訂汽車駕駛人,經 裁判確定處以罰金低於 本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三 項所訂最低罰鍰基準規 定者,應依本條例裁決 繳納不足最低罰鍰之部 分。. ‧. ‧ 國. 立. ①汽車駕駛人,駕駛汽 車經測試檢定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 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 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 管該汽車及吊扣其駕駛 執照一年;因而肇事致 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 駛執照二年;致人重傷 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 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 標準。 二、吸食毒品、迷幻藥、 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 管制藥品。. 學. 七 第 35 條 (94 年 12 月 28 日總統 華總一義字第 0940021258 號令修正公 布,95 年 6 月 23 日行政 院院臺交字第 0950087685 號令發布定 自 95 年 7 月 1 日施行). Ch. engchi. i n U. ②汽車駕駛人駕駛營業 大客車有前項應受吊扣 情形者,吊銷其駕駛執 照。 ③汽車駕駛人經依第一 項規定吊扣駕駛執照, 並於吊扣期間再有第一 項情形者,處新臺幣六 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 保管該汽車及吊銷其駕 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 19. v.

(25) 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 駛執照,並不得再考 領。 ④汽車駕駛人拒絕接受 第一項測試之檢定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罰鍰, 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車 及吊銷該駕駛執照;如 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者,吊銷該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考領。. n. Ch. engchi. y. sit. i n U. ⑦汽車駕駛人有第一 項、第三項或第四項之 情形,同時違反刑事法 律者,經移置保管汽車 之領回,不受第八十五 條之二第二項,應同時 檢附繳納罰鍰收據之限 制。 ⑧前項汽車駕駛人,經 裁判確定處以罰金低於 本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三 項所訂最低罰鍰基準規 20. er. io. ⑥汽車所有人,明知汽 車駕駛人有第一項各款 情形,而不予禁止駕駛 者,依第一項規定之罰 鍰處罰,並吊扣該汽車 牌照三個月。. ‧. Nat. al.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⑤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 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 一項測試之檢定者,應 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 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 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 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 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 採樣及測試檢定。. v.

(26) 定者,應依本條例裁決 繳納不足最低罰鍰之部 分。. 雖然在 57 年 2 月 5 日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時即已將「酒醉駕車」明定為 行政違序行為,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亦於同年 4 月 5 日訂定發布,惟駕駛人到達 何種程度方屬「酒醉」而得依前開道路交通法規加以裁處,其標準卻迄至 79 年 12 月 15 日始於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14 條第 2 款明定係以汽車駕駛人飲酒後吐 氣所含酒精成份超過每公升 0.25 毫克以上為準,並迄至 95 年 6 月 30 日始修訂 為現行條文:「汽車駕駛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每. 政 治 大. 公升 0.25 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 0.05 以上者,不得駕車」 ,增訂血液. 立. 中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之認定基準,惟執勤警員得強制將肇事之汽車駕駛人移. ‧ 國. 學. 往受委託之醫療或檢驗機構實施抽血檢測酒精濃度之規定,於 90 年 1 月間即以 「為求採證」為由而制定施行 21,足見「體內酒精濃度數值」在酒醉駕車案件中. ‧. 的重要性,而此亦為科學檢測技術愈趨精進之發展結果。究竟酒測值係何意?其. sit. y. Nat. 與駕駛能力的關係為何?在法律上的意義又為何?而現行檢測方法、程序如何,. io. er. 即有探討之必要。. n. al. 第二節. i n Ch 酒精濃度之意義及實施酒精檢測之方法 engchi U. 第一項. v. 酒精濃度的定義及酒精濃度數值對駕駛能力的意義. 酒精(Alcohol) ,學名為「乙醇」 (Ethanol) ,為透明、無色,具有芳香味的 揮發性液體。除酒精飲料外,大部分的乙醇皆為 95%酒精和 5%水的混合物,俗 稱「95%酒精」 ,而 100%純度的酒精,稱為「絕對酒精」 。此外,如在酒精中加. 21. 立法理由表示:「酒醉駕車為道路交通事故主要肇事原因之一…對肇事拒絕接受測試之檢定, 為求採證,故增訂駕駛人拒絕接受測試之檢定,或肇事無法實施測試之檢定者,其強制檢測規定。」 參 90 年 1 月 17 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總說明,立法院第四屆第二會期,第十三次會 議 議 案 關 係 文 書 。 資 料 來 源 : 立 法 院 全 球 法 律 資 訊 網 , 網 址 : http://glin.ly.gov.tw/web/nationalLegal.do。 21.

(27) 入有毒的甲醇,可當作工業原料或燃料,稱為「變性酒精」,具有毒性,誤飲可 能會導致失明甚至喪命,一般皆會加入有色染料以利區別 22。本文所稱之「酒精」 專指 100%純度的「絕對酒精」而言,至一般常用於表示體內酒精含量之單位, 有呼氣酒精濃度(Breath Alcohol Concentration,BrAC)23、血液酒精濃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 24及尿液酒精濃度 25三種,其中尿液酒精濃度大都 用於醫學上之檢驗,較少作為酒後駕車執法依據之標準 26,而透過測定血液中酒 精濃度來判定駕駛人是否涉嫌酒醉駕車,是最早被採用,也是各國運用最廣泛之 方法,但因為採樣程序繁複 27,且需由具有特別知識、經驗之醫事人員執行,難 以符合警察執行勤務之機動性,因此隨著科技之進步發展出呼氣酒精測試方法,. 政 治 大 酒精測試之因素極多(例如:將吹管含在舌下呼氣、測試前吸菸或進食菸草類產 立 而為目前交通取締或相關犯罪搜查之第一線警察人員所普遍使用,然而干擾呼氣. ‧ 國. 學. 品、飲酒後即行量測 28、測試前飲水或用力呼吸新鮮空氣 29等) 30,其準確度不 及血液酒精濃度,且對已死傷之受測者也難以呼氣方式採樣取證,因此有許多國. ‧. 家係先施以呼氣酒精檢測,倘其超過標準,再施以抽血檢驗受測者之血液酒精含. y. sit. 22. Nat. 量 31。此外,血液酒精含量和呼氣酒精含量在定溫下具有一定的比例關係,此稱. n. al. er. io. 凌永健、陳媛婷, 〈酒後開車人體中的酒精濃度之檢驗〉,2000.07,頁 243。 指每公升吐氣中所含酒精之毫克數,以「mg/l」表示之。 24 指每 100cc 血液中所含之酒精公克數,以「g/dl」或「g/100ml」表示之;另一更簡單之定義為 「血液中酒精所含質量之比重」 ,以「%」表示之,例如:100 公克血液中若含有 1 公克酒精時, 則 BAC=1%。 25 指每 100cc 尿液中所含之酒精公克數,以「g/dl」表示之。 26 王清暉, 《呼氣酒精測試證據之研究》,2003.01,頁 5-6。 27 目前使用於檢驗血液中所含酒精濃度之方法,以「氣相層析法」最為普遍。然而因為血液中 含有許多雜質(如蛋白質或其他大分子等),於檢驗前往往需先分離酒精與雜質,因此較呼氣檢 測方法複雜。詳參凌永健、陳媛婷, 〈酒後開車人體中的酒精濃度之檢驗〉 ,2000.07,頁 257-259。 28 此即產生所謂「口中酒精效應」(Mouth-alcohol Effect)之問題。亦即酒入口中後,高濃度的 酒精先與口水與黏液等混合,故其濃度遠高於血液及呼吸中之酒精濃度,此時若以呼氣酒精分析 儀量測,通常得到的值會過高,一般飲酒後須等 15-20 分鐘才能消除此效應。詳參高寶珠, 〈呼 氣酒精濃度的測試〉 ,1998.01,頁 33。 29 測試前飲水,會使口腔溫度冷卻並稀釋唾液,暫時降低呼氣中的酒精量,因而影響讀數。若 以水漱口,則需等待 15 分鐘以上,使口腔恢復至正常溫度後再行測試;而測試前用力呼吸新鮮 空氣,或快速深呼吸,均可降低口中溫度,進而降低酒精濃度。詳參游明燦、何敏群、翁景惠, 〈干擾呼氣酒精測試物質之探討〉 ,2000.09,頁 22;高寶珠, 〈呼氣酒精濃度的測試〉 ,1998.01, 頁 33。 30 游明燦、何敏群、翁景惠,〈干擾呼氣酒精測試物質之探討〉,2000.09,頁 22;郎尼・吉伯格 著,王勝盟、姜雲生譯, 〈司法呼氣酒精測試方法及其品質保證〉 ,2000.01,頁 71;高寶珠, 〈呼 氣酒精濃度的測試〉 ,1998.01,頁 31-34。 31 林國禎, 《酒醉駕駛問題現況分析與執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1995.06,頁 7。 23. Ch. engchi. 22. i n U. v.

(28) 為亨利定律(Henry’s Law) ,可表示為:BAC/BrAC=定值。通常此項定值為 2100, 美國各州的換算定值從 1700 到 2700 皆有,我國則訂為 2000,但國內法醫建議 為 2300 32,至於呼氣及抽血檢驗方式之優劣可比較如下:. 【刑事科學上血液與呼氣酒精分析優缺點比較】 33 編 比較項目 號. 血液酒精分析. 一 樣本取得方式. 生、死者之樣本取得皆 僅限於合作者 可. 二 受測者之身體狀況是 否影響取樣. 取樣不受健康狀況影響 取樣受呼吸系統狀況影 響. 三 可否分析藥物影響. 立. 政 治 大 可分析各種藥物影響 不能分析其他藥物影響 分析精確,樣本容易保 樣本可稍後分析,但程 存 序將更複雜. 學. ‧ 國. 四 樣本保存難易度. 呼氣酒精分析. 否. 六 檢驗所需時間. 需 3~5 天. 可當場測試. 七 需否侵入受測者體內. 是. 否. 八 是否限於醫事人員方 可實施. 是. 執勤員警即可操作. n. 十 酒精於吸收階段之濃 度分布. y. sit. er. io. al. 九 飲酒後最適當之取樣 時間. ‧. 可. Nat. 五 可否分析生物化學之 喝酒過多或酒精濫用. v. 可於飲酒後隨時採取 34 飲酒後 15 分鐘內取樣 無效. Ch. engchi. i n U. 動脈濃度高於靜脈濃度 呼氣濃度接近動脈濃度. 而酒精經喝入人體後,進入胃、腸器官,其中 20%~25%在胃部,75%~80%在 小腸,透過擴散進入到血液中。少量的酒精被口腔和大腸吸收,血液中的酒精流 經腦、肺等器官後,再經由肝臟代謝掉(佔總量的 95%),少部分(5%)則由 糞便、尿液、吐氣、汗水和唾液中排出。血液中酒精之濃度,以漸進方式逐漸增 32. 凌永健、陳媛婷, 〈酒後開車人體中的酒精濃度之檢驗〉,2000.07,頁 263。 改寫自韋恩 ・瓊司著,蘇志強譯,〈法醫學的酒精測定-血液或呼氣酒精濃度〉,2000.01,頁 46。 34 另有指出飲酒後約 45 分鐘執行抽血採樣,方能測出血液中酒精之真正含量。參李翔甫, 《從 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警察實施酒測之職權》 ,2006.03,頁 78。 33. 23.

(29) 加和減少,先由少量增加到最高峰後,再逐漸降低至零 35。而酒精可溶解細胞脂 質,促成細胞產生物理性的變化,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作用,造成飲用者的視覺 36 及聽覺機能障礙,抑制力、注意力、判斷力及操作力降低,酒精影響中樞神經系 統的程度和生物體中酒精濃度呈正比的關係 37,對駕駛能力的影響可以下表簡析 之:. 【人體酒精含量與駕駛行為表】 38. BAC 值(%) 對駕駛行為與績效 39之影響. 肇事率. 政 治 大. 小於 0.03. 尚無明顯影響。. 0.03-0.05. 視覺與反應靈敏度減弱,對速度及距離判斷力較差。 約 2.5 倍. 0.05-0.08. 反應遲鈍、駕駛能力受損,對事情之判斷開始猶豫. 立. ‧ 國. 學. 不決。. 判斷力嚴重受損、體能與精神協調力受損。. 約 10 倍. 視線搖晃、駕駛人已進入恍惚狀態,判斷及理解與. 約 25 倍. sit. y. Nat. 0.15-0.5. ‧. 0.08-0.15. io. 無法開車,會致死。. al. n. 第二項. er. 事實不符、駕駛不穩定。 大於 0.5. 約6倍. Ch. engchi. i n U. v. 呼氣或血液中所含酒精濃度數值在法律上的意義. 在前開人體內所含酒精濃度對駕駛能力影響的國內外實證研究下,道路交通. 35. 凌永健、陳媛婷, 〈酒後開車人體中的酒精濃度之檢驗〉,2000.07,頁 244。 汽車駕駛人飲酒愈多,視野愈狹窄,往往僅能注視車道中央,而對周圍環境或車輛缺乏反應。 此現象稱為「視覺隧道效應」(Tunnel Vision Effect) ,亦即如同身處隧道中,除中央以外,周圍 一片黑暗。詳參王清暉,《呼氣酒精測試證據之研究》 ,2003.01,頁 11。 37 凌永健、陳媛婷, 〈酒後開車人體中的酒精濃度之檢驗〉,2000.07,頁 243。 38 摘錄自張麗卿,〈酒醉駕車應屬有罪〉 ,2000.03,頁 79。 39 「駕駛行為」係指駕駛者於開車時的實際上行為; 「駕駛績效」則指駕駛者的感知力與駕駛技 術,也就是駕駛者所能做的事情。以速度為例,舉凡判斷速度的能力、對危險的反應能力皆屬於 駕駛績效的範疇;至於要選擇何種速度行進,為什麼要選擇這種速度前進,則是駕駛行為的範疇。 詳參張麗卿, 〈酒醉駕車應屬有罪〉,2000.03,頁 78。 36. 24.

(30) 安全規則第 114 條第 2 款依此訂定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1 項第 1 款「酒棈濃度超過規定標準」的認定依據,凡汽車駕駛人呼氣酒精濃度超過每公 升 0.25 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 0.05%,即屬前開條例所禁止之酒後駕車行 為,得處以行政秩序罰。88 年 4 月 21 日增訂刑法第 185 條之 3 公共危險罪後, 飲酒應至何程度始符合該條所稱之「不能安全駕駛」,法務部於 88 年 5 月 10 日 邀集各界會商,訂出「呼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 0.55 毫克」 (相當於血液中酒精濃 度 0.11%),即合於該罪之要件而應移送偵辦,稱為「絕對不能安全駕駛」之標 準;至呼氣酒精濃度介於每公升 0.25~0.55 毫克,執勤員警輔以其他客觀事實認 定不能安全駕駛(如:蛇行)時,亦應依刑法第 185 條之 3 移送偵辦,則稱為「相. 政 治 大 通刑罰法用以制裁酗酒駕車行為之相關法條有二,一為刑法(StGB)第 316 條規 立. 對不能安全駕駛」。採取此一區分標準者,應係受德國立法例的影響,蓋德國交. ‧ 國. 學. 定, 「任何人因飲酒,不能安全駕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如未按第 315 條a或第 315 條c處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其二為同法第 315 條c第 1 項第 1 款. ‧. 規定,「任何人因飲用酒精不能安全駕駛交通工具,造成對他人身體、生命或財. y. Nat. 產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前開二法條主要不同之處,依德國通. io. sit. 說及實務見解,第 316 條為抽象危險犯的構成要件,而第 315 條c為具體危險犯. n. al. er. 之構成要件 40。只要駕駛人血液中酒精含量達於 0.11% 41以上,即依第 316 條規定. Ch. i n U. v. 予以處罰,無待乎其他證據之補充,亦不得以反對證據證明其尚有安全駕駛能力. engchi. 而免責;如血液酒精濃度在千分之零點三以上至千分之一點一之間,聯邦最高法 院則認係屬相對不能安全駕駛,並非不罰行為,但須依個案之其他情況證據佐證 42 駕駛人不能安全駕駛之事實 。. 40. Herbert Tröndle, Kommentar, Strafgesetzbuch, §315c StGB, 1997, Aufl.48, S.1573; §316, S. 1584. 轉引自魏大喨,〈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 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2000.03,頁 67,註 5。 41 該數值歷經多次向下修正,由 1966 年聯邦最高法院(BGH)對汽車駕駛人,以血液中酒精濃度 (Blutalkoholkonzentration,簡稱 BAK)達千分之一點五時,即認為絕對無安全駕駛能力,其後為 千分之一點三,自 1990 年後對所有動力交通工具駕駛人修正為千分之一點一。參 Li-Ching Chang, Die abstrakte Gefährdung durch Alkohol und Rauschmittel im Strassenverkehr,1998, S.36. 轉引自魏 大喨,〈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 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2000.03,頁 67。 42 魏大喨, 〈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 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 ,2000.03,頁 67-68。 25.

(31) 採取以體內酒精濃度數值作為「絕對」與「相對」不能安全駕駛之適用法條 依據者,得以圖表簡要表示為 43:. 駕駛能力. 認定標準. 適用法條. 絕對不能安全駕駛: 刑罰. 吐氣每公升酒精含量 0.55 毫克 以上(相當於血液中酒棈含量 0.11%以上)。. 刑法第 185 條之 3. 相對不能安全駕駛: 刑罰. 吐氣每公升酒精含量 0.25 至 0.55 刑法第 185 條之 3 毫克之間(相當於血液中酒棈含 量 0.05%至 0.11%之間) ,並加上 其他客觀事實(如:蛇行)。. 正常判斷能力受損無 法安全駕駛:行政罰. 吐氣每公升酒精含量 0.25 毫克 以上(相當於血液中酒棈含量 0.05%以上). 立. 政 治 大.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 35 條及道路 交通安全規則第 114 條第 2 款. ‧ 國. 學 ‧. 然而,以呼氣所含酒精濃度是否達到每公升 0.55 毫克作為行政與刑事不法之分 界點,非無爭議,持肯定見解者以該數據乃是法務部邀集交通、衛生等主管機關. y. Nat. sit. 研商,參考國外的酒測判斷標準,並經學理及實務驗證統計分析所獲致之客觀數. n. al. er. io. 值,而屬科學證據的一種,應具有相當程度的證明力;且刑法第 185 條之 3 之罪. i n U. v. 44 本質上屬抽象危險犯 ,立法目的在防杜因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造成侵害他. Ch. engchi. 人生命、身體之危險,當呼氣酒精濃度每公升 0.55 毫克以上,肇事率為一般正 常人的十倍,此即公共危險罪所欲處罰之行為,如以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有無 肇事作為認定能否安全駕駛之標準,則立法本義盡失,亦與抽象危險犯的本質有 違。然持否定見解者則認為,前開法務部研商訂定之數值缺乏法令依據,不得採 為認定能否安全駕駛之標準,且刑法第 185 條之 3 所謂「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 工具」係屬不確定之法律概念,立法復未明定認定之依據,顯屬立法缺失,自不 得以行政命令加以補充,否則即與「法律保留原則」及「罪刑法定主義」有違 45。. 43. 張麗卿, 〈酒醉駕車應屬有罪〉,2000.03,頁 81-82。 關於刑法第 185 條之 3 係屬「抽象危險犯」或「抽象(具體)危險犯」的討論,可參台灣本 土法學雜誌社主辦, 〈酒後駕車相關問題座談會〉 ,刊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2000.03,頁 5-115。 45 整理自劉嘉發,〈論警察取締交通違規之職權-以酒醉駕車為例〉 ,2005.07,頁 55-57。 44. 26.

(32) 就此,德國學者Horn曾指出,根據酒精濃度區分出「絕對不能安全駕駛」與 「相對不能安全駕駛」,只是分別情形採用不同的證據方法,並非有兩種不同的 危險程度 46。對危害交通的危險性。必定得依行為人個人狀況和客觀行為狀況加 以證明,如果行為人個人狀況已足以證明,自然不需要加上其他客觀狀況,以特 定的酒精濃度作為認定標準,是因為科學結論客觀確實而獲得信賴,並不是因為 是抽象危險犯類型,所以只要根據特定酒精濃度即可認定行為人是否絕對不能安 全駕駛。相反的,如果酒精濃度無法達到科學可以證明的程度,則自然需要倚賴 其他情況證據,例如是否蛇行、是否違規超車、是否在大轉彎處超速,或行為人 是否已無法站立、已語無倫次,已視線不良等等,以輔助證明。就結論而言,以. 政 治 大 。 除反證,也不能排除其他證據方法 立. 駕駛人血液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濃度作為判斷依據,只是一種證據方法,但不能排 47. ‧ 國. 學. 現行司法判決實務多認為刑法第 185 條之 3「不能安全駕駛」的認定標準缺 乏法律明文依據,亦即不得僅以體內酒精濃度數值作為唯一認定標準 48,而臺北. ‧. 地方法院 88 年度北簡字第 1617 號判決理由更明揭如逕以法務部所訂定之酒醉駕. y. Nat. 駛認定標準作為唯一依據,有違反罪刑法定主義之虞;此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io. sit. 檢察署 88 年度上字第 2138 號,檢察官於上訴理由書中更明文指出:「至法務部. n. al. er. 於 88 年 5 月 21 日邀集各相關單位會商之結論,並非以該酒測數值取代刑法第. Ch. i n U. v. 185 條之 3 之構成要件,復未以行政命令形式發布,而是將會議紀錄『函送』各. engchi. 與會單位及檢察機關參考,故該『酒測標準』並非法務部發布之『命令』,法院 本不受其拘束」49。因此,在解釋上應認為僅係提供法院作為參考,並無拘束法. 46. Horn, SK16,1984,316/17.,轉引自許玉秀,〈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2000.03,頁 86。 47 許玉秀,〈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2000.03,頁 86~89;相同見解:魏大喨,〈台灣高等法 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 駕駛之刑事責任〉,2000.03,頁 74。 48. 詳參臺南地方法院 90 年度交易字第 384 號判決、桃園地方法院 90 年度交易字第 517 號判決、. 桃園地方法院 90 年度交訴字第 38 號判決、臺北地方法院 88 年度簡上字第 274 號判決、福建金 門地方法院 93 年度城交簡字第 3 號判決及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88 年度交上易字第 34 號等多號刑 事判決。 49. 轉引自蘇志強、洪文玲、張新岳, 〈從正當法律程序論酒醉駕車之取締程序〉 ,2001.05,頁 156。 惟末句謂「…故該『酒測標準』並非法務部發布之『命令』,法院本不受其拘束」語意不清,極 易誤為如係法務部發布之命令,法院即受其拘束之意,有待商榷。 27.

(33) 院之效力,僅係拘束所屬檢警機關作為發動偵查權與追訴權之要件 50。. 第三項. 呼氣及抽血酒精檢測方法及程序. 前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既明定酒醉駕車及拒絕檢測之處罰,再 參諸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14 條第 2 款,係以呼氣或血液中所含酒精濃度數值認 定是否超過規定標準,顯見實務運作上是以「呼氣」或「血液」作為酒精濃度檢 測樣本,在此即簡介現行實施酒精檢測之方法、程序及其相關問題,至具體之討 論及建議詳參【第五章】。. 學. ‧ 國. 第一款. 政 治 大 以呼氣酒精測試器檢測酒精濃度之問題 立. 目前各國交通警察執法人員所使用之「呼氣酒精測試器」(Evidental Breath. ‧. Tester, EBT)與「呼氣酒精分析儀」(Evidental Breath Analyzer, EBA)均屬於測試. y. Nat. 呼氣中酒精濃度之檢測儀器,而「電化式呼氣酒精測試器」因成本低、攜帶輕巧. io. sit. 簡便而為國內普遍使用,但因其具有漂浮性、壽命期短、只做瞬間取樣及易受其. n. al. er. 他干擾物質影響等缺點,且只對酒精有反應,無法偵測到受測者深度肺泡吐氣. Ch. i n U. v. 量、口腔酒精、胃部內容物反芻、呼吸模式及吐氣溫度等生理現象,致使所取得. engchi. 之酒測值倍受質疑,甚至成為法庭上重要證據之法律抗辯;而「紅外線呼氣酒精 分析儀」則可監測受測者全程吐氣之酒精濃度,所取得之吐氣樣本為深度肺泡吐 氣量,排除口腔酒精、打嗝或任何胃食道逆流之氣體,且無有效期間之限制,故 所取得之酒測值較為準確 51。有鑑於此,於德國、日本及美國皆相繼使用紅外線 式呼氣酒精分析儀所測得之酒精濃度值作為法庭上重要證據資料,而將電化學式 呼氣酒精測試器作為偵測酒精是否存在之初步篩檢器,檢測結果相同時方予以採. 50. 魏大喨, 〈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 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 ,2000.03,頁 70。 51 陳友新、朱和貴, 〈取締酒後駕車執法之探討-以更精準儀器實施二次檢測之擬議〉 ,2004.09, 頁 A-30。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維護學生之身體自主權與人格發展權,除法律有明文規定,或經受 搜查人出於自願性同意者,或有相當理由及證據顯示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 攜帶第 24 條第

第1條 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特 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 律之規定。.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

第四十六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六

③法令宣導:須至少包含「就業服務法」第 5 條、第 54 條、第 55 條、第 57 條及第 73 條 等 5 項規定;動物保護法第 6 條、第 12 條、. 第

七、應檢人於術科測試進行中,對機具設備、工具或材料有疑義者,應當場提出,由 監評人員處理;測試後對於成績如有疑義,應依「技術士技能檢定作業及試場規 則」第 54

七、應檢人於術科測試進行中,對機具設備、工具或材料有疑義者,應當場提出,由 監評人員處理;測試後對於成績如有疑義,應依「技術士技能檢定作業及試場規 則」第 54

①為提供便利專業之勞工訴訟扶助服務,爰依據勞資爭議處理 法第 6 條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