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修慧蘭 博士. ‧ 國. 學. 政 治 大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 立 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 y. Nat. Competitiveness and Life Adjustment among Junior. n. al. er. io. sit.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吳惠倩 撰 Hui-Chien Wu.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致謝 曾經,有人分享耕耘論文的過程宛如背負魔戒的使命,其中充滿艱辛與考 驗的煎熬,唯有將魔戒拋下末日火山的一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終於,我 能夠感受那種壓力釋放的輕鬆,懷抱著喜悅和感謝回首這段路程。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修慧蘭老師,感謝老師不僅是啟發我的研究動機,更 在論文的指導過程、課程學習或是平常生活各方面,總是包容身兼數職的我, 溫柔、有耐心的與我討論,甚至犧牲假日的時光,指點我一盞盞的明燈,讓我 萬分感動、獲益良多,在此獻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治 政 大 論文口試期間,承蒙口試委員蔡順良教授、陳嘉鳳教授,於百忙之中悉心 立. 的審閱論文並指正疏漏之處,給我很多寶貴的意見與鼓勵,使得本論文更臻完. ‧ 國. 學. 備,在此謹深致謝忱。. ‧. 謝謝所有協助本研究的善心人士:感謝中崙高中潘正安校長和教評會的支. sit. y. Nat. 持,使我能夠在職進修完成研究、有所進步與成長;感謝中崙高中的師生與家. al. er. io. 長分享個人寶貴的意見,使能建構本研究的雛形;謝謝民族國中賴恩瑩老師、. v. n. 北安國中林怡秀老師、景文高中李佳穗老師和明德國中劉老師協助施測,讓研. Ch. engchi. i n U. 究能夠順利進行,謝謝各位鼎力相助,其中的恩惠我會銘記在心。 政大心理所的同窗好友們:感謝瓊文在學期間在學習和生活上給我的支持 與鼓勵,能夠延續大學的同學情誼,真是十分有緣,一路走來有妳真好,祝福 妳也能早日邁向光明的彼岸;感謝家揚與東勝在我分身乏術之際協助整理資 料;謝謝喜感、華妮、人儀、鳳怡和志文還有學弟妹一哲、思伃和璦如的鼓勵, 能夠一起吃飯、聊天以及假日出遊,渡過許多快樂的時光,即使畢業考試在即, 大家更盛裝出席我的婚宴。萬般有幸與各位成為好同學、好朋友,我會懷念與 各位相處的點點滴滴。.

(4) 感謝好姊妹螢儒、蕙苓和憶屏,謝謝你們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鼓勵,讓我能 夠在面臨人生的抉擇、痛苦的低潮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數十年 的朋友情誼情同手足,感謝之情溢於言表。 特別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爸媽無條件的付出、關懷與照顧,讓我 能專注於研究與工作中,更給我滿滿的關愛陪我邁向人生的另一階段;每逢熬 夜苦思論文之際,謝謝哥哥的加油打氣,給我力量繼續努力下去;感謝親愛的 另一半銘漢無怨無悔的包容與支持,陪我走過黎明前夕的黑暗時光,給我莫大 的勇氣與毅力,讓我能夠同時完成人生與學習上的大事,也謝謝銘漢家人的體. 政 治 大. 諒。感謝所有親愛的家人,願與您們分享我的喜悅與榮耀!. 立. 最後,僅將此論文獻給我的好友美齡,妳是我看過最優秀、最有勇氣、最. ‧ 國. 學. 有競爭力的典範,我永遠懷念妳~.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競爭力一詞常被運用於國家、組織或績效評比表現的效標,近年來被用於 探討個體在環境中因應競爭的能力或表現。過去研究顯示具有個人競爭力的大 學生或職場員工,有較好的生活適應。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國中階段個人競爭 力之內涵,編製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以作為測量工具,了解國中生個人競爭 力之現況,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其個人競爭力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 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治 政 大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 涵,並經預試分析後,正式施測以台北縣市 429 立 本研究先以文獻探討、訪談和問卷收集資料以了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 調查,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涵包括:自我管理、人際相處. ‧ 國. 學. 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家庭資源、競爭態度和與人為善等六個因素。(2)台北. ‧. 地區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為中上程度,不同性別和年級之國中生其個人競爭力沒. y. Nat. 有差異。(3)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高相關。(4)從個人競爭力. er. io. sit. 對生活適應各向度之預測分析結果發現,自我管理對自我定向、社會適應、學 習適應、自我意識、工作適應和自我勝任等生活適應向度具有最高的預測力;. al. n. v i n 人際相處能力對人際關係之生活適應有最高的預測力;家庭資源對家庭適應具 Ch engchi U 有最高的預測力。依據研究結果及發現,本研究對國中生個人、家長和教育與 諮商輔導人員提出培養個人競爭力之建議。. 關鍵詞: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生活適應. i.

(6) Abstract The word “competitiveness” was usual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zations for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ountries, organiz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wor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presentation or capability of people in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Past reports featur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or employee with better competence will be more adjustment in daily lif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immanence of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t junior high school age and to offer a tool as scale to formul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petence, difference in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ompetence and life adjustment. In beginning of this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imman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fter pre-testing, 42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Taipei county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in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imman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tains: self-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skills, problem solving skills, family resource, competence attitude and with good intensions toward others, etc. (2)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rea is above average, no difference between distinction gender or grade. (3)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life adjustment. (4) different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can predict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ife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parents,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competitiveness, adjustment. ii.

(7) 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家競爭力與個人競爭力的定義和內涵...................... 7 第二節 國中生之生活適應....................................... 20. 政 治 大 第三節 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27 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 ‧ 國. 學.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9 第一節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涵及現況........................... 4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之個人競爭力和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 57 第三節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62 第四節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的預測力..................... 63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主要結果與討論......................................... 75 第二節 實務上的建議........................................... 8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84 參考文獻.......................................................... 87 附錄.............................................................. 93 附錄 A 訪談及問卷內容 ......................................... 93 附錄 B 訪談及問卷調查結果摘要整理 ............................. 95 附錄 C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預試量表 ............................... 99 附錄 D 第一次預試量表之項目分析結果 .......................... 101 附錄 F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 ...................... 108 附錄 G 「社會期許量表」使用同意書 ............................ 109.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8) 表目錄 1 個人競爭力概念之相關文獻.......................................................................... 13 2 第一次預試樣本在各背景變項人數分佈情形.............................................. 30 3 第二次預試樣本在各背景變項人數分佈情形.............................................. 31 4 正式樣本在各背景變項人數分佈情形.......................................................... 32 5 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 33 6 第一次預試量表刪題綜合分析結果 .......................................................... 38 7 第二次預試之因素分析結果....................................................................... 40 8 第二次預試之信度分析結果....................................................................... 42 9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正式量表信、效度及題項 ................................. 43 10 原編量表生活適應之向度和正式量表之六個因素之比較 .................. 50 11 各量表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和峰度........................................ 53 12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的差異分析................................................ 58 13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59 14 不同年級國中生之個人競爭力的差異情形................................................ 60 15 不同年級國中生之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 61 16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和各量表之相關矩陣............................................ 62 17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生活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63 18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自我定向之階層迴歸分析.................... 65 19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家庭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66 20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社會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67 21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人際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68 22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學習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69 23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自我意識之階層迴歸分析.................... 70 24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工作適應之階層迴歸分析.................... 71 25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社會期許對自我勝任之階層迴歸分析.................... 72 26 各向度生活適應之預測變項解釋量 ........................................................ 7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Ch. engchi. iv. i n U. v.

(9) 圖目錄 1 研究架構圖...................................................................................................... 29 2 因素分析陡坡圖.............................................................................................. 39 3 個人競爭力全量表次數分配圖...................................................................... 54 4 自我管理的次數分配圖.................................................................................. 54 5 人際相處能力次數分配圖.............................................................................. 54 6 解決問題能力的次數分配圖.......................................................................... 54 7 家庭資源次數分配圖...................................................................................... 54 8 競爭態度次數分配圖...................................................................................... 55 9 與人為善次數分配圖...................................................................................... 55 10 生活適應全量表次數分配圖........................................................................ 55 11 自我定向次數分配圖.................................................................................... 56 12 家庭適應次數分配圖.................................................................................... 56 13 社會適應次數分配圖.................................................................................... 56 14 人際關係次數分配圖.................................................................................... 56 15 學習適應次數分配圖.................................................................................... 56 16 自我意識次數分配圖.................................................................................... 56 17 工作適應次數分配圖.................................................................................... 57 18 自我勝任次數分配圖.................................................................................... 5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Ch. engchi. v. i n U.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分成三節分別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問題和和名詞解 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競爭力」(competitiveness)的議題,其內容概 括國家競爭力、產品、組織、教育等層面,其各種評比表現及排名,常引發各 界討論。21 世紀是一個競爭的年代,媒體上有許多關於競爭力的新聞,例如台 灣的競爭力下降 10 名、台灣在世界競爭力壓力測試評估排名 21,以及國內就. 政 治 大. 業競爭力應包含哪些能力才能在不景氣中仍然爭取到理想的工作(中時電子. 立. 報、中央社、Yes123 求職網,2009)。. ‧ 國. 學. 「競爭力」一詞常被用於指國家和組織在世界市場上比較的效標,高希均、 石滋宜(1996)說明競爭力指一國在世界市場上能創造每人平均財富的能力。. ‧. 競爭力愈強,創造財富的能力愈高。謝煜廷(2004)提出競爭力是一種心態,. y. Nat. sit. 指在現實中持續追求不斷進步的態度;也是一種堅定的信仰,相信今天比昨天. n. al. er. io. 更好,更進一步的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不斷開創經濟活力、運用新的理論和 方法,堅信人性價值的進步。. Ch. engchi. i n U. v. 商業週刊在 2009 年 2 月公布一份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的調查結果,指出「台 灣是第四名的孩子」 ,引起廣泛的討論與注意(劉佩修,2009) 。OECD 從 2000 年開始實施「國際評量計畫」 (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 PISA) ,PISA 是指對 15 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進行持續且定期的國 際性比較研究。PISA 採取素養(literacy)的觀點設計測驗,測驗的內容主要分 為閱讀、數學及科學三個領域,其重點在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 15 歲學生, 是否能將在校習得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進入社會後所面臨的各種情境及挑戰 (OECD,2009)。 1.

(12)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劉佩修在報告中說明:PISA 每三年評估一次,2009 年所公布的是 2006 年 針對全球 57 國、超過 40 萬名 15 歲學生進行測驗的結果,結果顯示台灣的學生 呈現兩極的現象:在數學測驗分數為全球第一,科學分數全球第四,科學信心 度為倒數第四,科學課堂表現自我評價則為倒數第三。此測驗呈現出台灣的學 生有良好的學科能力但自信不足的問題,OECD 教育指標與分析處總監 Schleicher 認為「學科測驗的程度高,但學習動機及自信心低」將影響學生探索 未來的動力。面對全球化的時代, OECD 指出未來人才必備三大關鍵能力:人 際能力、自我負責能力、活用知識的能力。Schleicher 進一步指出:持續學習的. 治 政 大 ,以及各種相關的教育內 PISA 也同時調查學生的各項家庭環境和學校背景資料 立. 能力與學習態度,是影響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孫秀惠、劉佩修、呂燕智,2009)。. 容。結果發現這些資訊與和各國 15 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及科學素養表現水準有. ‧ 國. 學. 所關連,值得各國內部和國際之間做進一步的研究。. ‧. 目前台灣學生的學習成就狀況,可由教育部於 2004 年 10 月研發之台. y. Nat. 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簡. er. io. sit. 稱 TASA)於 2006 年全國施測之結果說明,其中國二學生之國語文之學習 內容表現答對率約 44.58%~65.19%;在英語文各能力標的答對率平均值介. al. n. v i n 53.92%~63.17%;數學成就表現水準則顯示在基礎以下的人數百分比 Ch engchi U. 於. (33%)最多(曾建銘、陳清溪,2008),顯示目前台灣學生之學習狀況為. 中等程度,而男生在數學的表現上顯著優於女生,女生則在國語文和英語 文的表現優於男生,此外看電視的時間和學習成就呈現負相關,每天閱讀 和做功課的時間和學業成就呈現正相關。 研究者擔任國中教師多年,當閱讀至 PISA 以閱讀、數學和科學三種能力 做為學生基礎素養的指標,進而從此推論學生競爭力的判斷時,心中不免升起 僅從閱讀、數學和科學的基礎能力,是否就足夠作為全球的競爭力指標的疑問? 依據 TASA 之調查結果,台灣學生之學習狀況為中等程度(曾建銘、陳清. 2.

(13) 第一章 緒論. 溪,2008),是否意謂台灣的國中生有足夠的競爭力?除此基礎能力之外, 是否還有其他堪為個人競爭力的指標?又從閱讀、數學和科學所結合的基礎能 力是否能夠讓學生的生活適應良好較高?因此,研究者十分好奇國中生個人需 要具備哪些競爭力才能因應變化迅速的環境? 從個人競爭力的研究探討中,謝煜廷(2004)以企業組織與個人的觀點, 定義個人競爭力是在與工作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個人獲利能力的高低。岑延遠 (2005)提出大學生之個人競爭心理內涵包含:競爭傾向、競爭動機、競爭策 略、競爭內容。修慧蘭(2008)提出台灣大學生 7 項個人競爭力與自我效能感,. 治 政 大 爭態度和競爭動機;第二個因素為個人競爭能力,包含人際互動特質、競爭自 立 歸納為兩個個人競爭力因素,第一個因素為個人競爭特質,包含競爭策略、競. 我效能、專業能力、競爭內容。. ‧ 國. 學. 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培育人才,行政院為配合國家長期發展以提昇國家競爭. ‧. 力,尤其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持續,更要從基礎做起,因此教育部積極推動. y. Nat. 12 年國教之目的在於提升國民基本教育以提升國家競爭力(教育部,2009)。. er. io. sit. 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提升教育品質強化教育競爭力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吳 清山,2007) 。從個人競爭力之相關研究發現,個人競爭力的概念包含特質及能. al. n. v i n 力的表現,其研究對象多為職場和大學生,然而在國中生階段至今仍缺乏實徵 Ch engchi U 研究探索其個人競爭力,因此,國中生的個人競爭力之概念與內涵為何值得探 討。 根據修慧蘭之研究發現:台灣大學生競爭自我效能是預測個人生涯自主定 向、學業及工作適應力、及幸福感的主要變項,且個人會重視在各層面與人競 爭。然而研究者好奇的是在國中生此階段是否有自信面對未來的競爭?國中生 正處於自我認同的重要時期,在生涯上因應多元入學政策,使國中生自我選擇 的自主性增加,因此國中生不再被視為只是個孩子,而是漸漸朝向承擔責任和. 成熟的個體(Erikson, 1998)。尤其在基礎教育的階段,其教育的目的就是期待能. 3.

(14)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培養具有發展國家競爭力的人才。因此,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其生活適應的關 係為何,值得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探討,整理出一些可能和國中生競爭力相關的重要概 念內涵,編製出一份測量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問卷,以瞭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 之概念為何?包含哪些能力?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 現況,並探討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的關係。希望透過此研究能提供學 校及學生個人如何加強或提升個人的競爭力之參考,以及教育實務上之建議。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政 治 大. 一、探討國中生競爭力的內涵,編製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並瞭解國中生個. 立. 人競爭力之現狀。. 三、探討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的關係。. ‧. ‧ 國. 學.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之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的差異。. 四、探討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的預測力。.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問題及假設 壹、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擬討論之問題如下: 一、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內涵以及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的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是否有差異? 三、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是否有關係? 四、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的預測力為何?. 貳、研究假設. 立. 政 治 大. 根據上述問題,本研究之假設為:. ‧ 國. 學.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的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相關存在。. ‧. 三、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國中生. 第三節 名詞解釋.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所指的國中生是指就讀台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的學生。. 二、國中生個人競爭力 本研究將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定義為:國中生在與所屬的環境互動過程中, 可以協助個人因應環境中的挑戰所具備在生活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並且達 到目標的能力,稱之為個人競爭力。本研究係以受試者在「國中生個人競爭力 量表」之得分代表,包括:自我管理、人際相處能力、與人為善、競爭態度、 解決問題能力和家庭資源等六個因素。受試者在量表上各因素的得分表示個人 在此層面競爭力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其個人競爭力愈佳。. 5.

(16)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三、生活適應 生活適應(adjustment)是指個體為與其生活環境保持和諧狀況的內在改變 歷程,例如態度和觀念等,也是個體一種行為或能力的表現(張春興,1989; 陳李綢、蔡順良,2009)。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蔡順良所發展之「中學生生活 適應量表」 ,該量表將中學生生活適應分為自我定向、家庭適應、社會適應、人 際適應、學習適應、自我意識、工作適應和自我勝任等八個向度,得分愈高表 示其生活適應愈佳。.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最早競爭力的定義就是反應國民生活水準,因此競爭力是由生產力來衡 量,而生產力一般是用一個國家每一個單位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所生產的物 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來計算(李博志,2006) 。因此本章將先瞭解國家競爭力之 概念與內涵,再探討個人競爭力之概念和內涵,然後進一步探討與國中生有關 之個人競爭力內涵,之後再分別探討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的內涵與生活適應和學 業成就之關係。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國家競爭力與個人競爭力的定義和內涵;第二. 政 治 大. 節為國中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第三節為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立. 第一節 國家競爭力與個人競爭力的定義和內涵. ‧ 國. 學. 本節將說明國家競爭力之定義,再進一步說明個人競爭力之定義、內涵和. ‧. 測量工具。. Nat. sit. y. 一、國家競爭力的定義. n. al. er. io. 由於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各國之間的彼此需求和競爭性日益增加,為了. i n U. v. 因應全球化的趨勢,每個國家均面臨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國際競爭的壓. Ch. engchi. 力,因此國家競爭力是各國重視的焦點。. 高希均、石滋宜(1996)定義競爭力是指一國在世界市場上能創造每人平 均財富的能力。競爭力愈強,創造財富的能力愈高。OECD 將國家的競爭力定 義為在自由貿易及公平的市場,一個國家可以長期製造產品及提供服務以符合 國際需求,同時可維持及擴展人民收入的能力。 瑞 士 洛 桑 國 際 管 理 發 展 學 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簡稱 IMD)對國家競爭力的定義為:一個國家在其經濟與社會結 構中,透過操控原有資源和創造附加價值的程序、對內吸引力和對外開拓力, 以及國際型和國內型經濟,來增加價值,並進而增加國家財富的能力。此能力 7.

(18)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包括三要素:資產物與過程、內引性與外張性、全球性及地區性。 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較重視經 濟的動態增長,認為「國家競爭力」的定義是:一個國家達到永續成長及高國 民平均所得目標的總體經濟。高希均、石滋宜提出競爭力(competition)是指 一國在世界市場上能創造每人平均財富的能力。競爭力愈強,創造財富的能力 愈高。這個能力不僅包含狹義的生產力,也包括許多經濟與非經濟因素,例如 公共建設、生活品質等,因此,競爭力愈高的國家,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全面 性的進步狀態:經濟、非經濟的;硬體、軟體的;國內、國際的;有形、無形. 治 政 大 曾屏憶(2008)歸納國家競爭力的演進,發現國家競爭力的定義從古典經 立. 的;短期、長期的。. 濟學以衡量各國生產力等為主,到二十世紀認為投資是成長的主要動力,而後. ‧ 國. 學. 則有學者認為教育與訓練才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或是其他學者認為科技. ‧. 才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y. Nat. 綜合上述,國家競爭力是一個綜合實力的展現,並非由單一因素決定,是. er. io. sit. 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且彼此互相影響。從國家競爭力研究的演進發現,國家 競爭力是一動態的過程,且二十世紀後,人才的教育和訓練以及科技逐漸成為. n. al. 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Ch. engchi. i n U. v. 二、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內涵 IMD 和 WEF 是國際間最早從事競爭力研究的學術團體,也最具公信力的 機構,他們從 90 年代創立國家競爭力評比。IMD 出版的「世界競爭力年報」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是從國家競爭力的定義出發,強調國家整體的 現狀、實力和發展潛力,其中建立一個國家整體競爭力指標及相關分項指標。 IMD 提 出 國 家 競 爭 力 的 四 個 評 估 項 目 , 分 別 為 : 經 濟 績 效 (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iciency)、企業效能(Business Efficiency) 和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每個項目可進一步分成五個分類評比的項目(李博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志,2006)。WEF 的「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的 理論基礎則是綜合新古典學派經濟增長理論、技術進步之經濟增長模型和大量 經驗性的研究文獻,對該國未來五年至八年的中長期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 GDP)的增加為基礎,分成三個指標:成長競爭力指標 (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代表國家未來的經濟潛力,包括總體經濟環 境、法規制度和科技實力,;企業競爭力指標(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 係衡量決定一個國家永續生產力水準的條件,包括:國家企業競爭力和國家企 業環境品質;全球競爭力指標(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成長競爭力指標. 治 政 大 項合併即反映一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WEF 認為每個國家發展過程都會經歷三 立 是國家生產力的動態決定因素,企業競爭力指標則是靜態決定因素,而綜合兩.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產要素導向階段(Factor-Driven);第二階段則是效能導向. ‧ 國. 學. 階段(Efficiency-Driven);第三階段則為創新階段(Innovation-Driven)(李博志,. ‧. 2006;曾屏憶,2008)。. y. Nat. 波特 1990 年出版國家競爭優勢,競爭力的關鍵是揭示一個國家為何在某個. er. io. sit. 特定行業能夠獲得國際性成功,並及而取得壟斷性的行業地位的因素。波特所 提出的理論中心思想是:一個國家的四個基本方面的特質,係構成該國企業的. al. n. v i n 競爭環境,並促進或阻礙國家競爭優勢的產生,其四個優勢分述如下 (李明軒、 Ch engchi U 邱如美譯,1996):. (一) 要素條件:指一個國家的生產要素狀況,包括熟練勞動力,以及在某一 行業競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設施條件; (二) 需求條件:指對某個行業或服務的國內需求性質; (三) 相關及支援產業的表現:指國內是否存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商和關 聯輔助行業; (四) 企業的策略之內涵和競爭優勢:指一國內支配企業創建、組織和管理的 條件,以及競爭的本質。. 9.

(20)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波特將四方面的特質構成一鑽石模型(Diamond Model),認為當某些行業或 行業內部的鑽石模型條件處於最佳狀態時,該國企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而任一特質的作用發揮程度取決於其他的特質狀況。他也強調在全球化的時 代,國內的決定因素(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國內的競爭等) ,會加強國 家的影響,因國家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培養和促進,對企業競爭優勢的發展具有 積極的意義。 IMD 於 2009 年對 57 個國家進行「競爭力壓力測試」,這項測試的目的在 於分析國家應具備更好的條件度過全球金融危機,其焦點在於各國曝險程度、. 治 政 大 體的評估中,由丹麥排名第一,新加坡第二,卡達第三,台灣排名第 21。台灣 立. 妥適性與耐力。測試的結果公布在當年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在該報告的整. 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在經濟要素中增加創新和研發的國際人才;生活品質. ‧ 國. 學. 提升。整體而言,競爭壓力測試結果顯示較小、以出口為導向、有耐力、且有. ‧. 穩定社會政治環境的國家,更有能力在經濟復甦後迅速獲利(中時電子報;中. y. Nat. 央社,2009)。徐立德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暨提升國家競爭力行動小組副召集人. er. io. sit. 時,提出面對二十一世紀,提升國家競爭力不僅需要政府的落實在施政的要項, 也是全民跨世紀的使命,需要每個國民共同參與,以凝聚全民共識(高希均、. al. n. v i n 石茲宜,1996)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培育攸關個人與國家競爭力 (謝增錦, Ch engchi U 2000) 。行政院(1996)進一步指出國家主要的挑戰,在於能夠提升人力素質, 國家的競爭力來自於人力素質的提高,以下將進一步探討個人競爭力之定義及 內涵。. 三、個人競爭力的定義 國外以競爭力為關鍵字的文獻繁多,且多數文獻多在探討國家或組織的競 爭力。有關個人競爭力的文獻說明如下: Baron 等人(1984)認為,競爭是每個參與者不惜犧牲他人利益,以期獲得最.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大個人利益的行為,競爭的目的在於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標。Smither & Houston(1992)把心理學研究有關競爭為主題者劃分為四個主要類群:成就動機 (achievement motivation)、運動心理學(sport psychology) 、實驗社會心理學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和人格測量學(personality assessment)。早期在心 理學領域將過度的競爭態度視為一種疾病,Ryckman 等人(1990) 以 Horney 所 分類的競爭特質概念透過量表檢視,發現過度競爭與精神疾病有高度相關。 而 後 R. M. Ryckman 等人(1996)建構另一「個人發展性競爭態度量表」 ,發現個體 發展性競爭態度與個人、社會自我尊重和心理健康狀態為正相關,以此研究結. 治 政 大 情境中個體或團體的心理特質之差異,或是在不同職場或競爭情境,個體所展 立 果建構出良性的競爭心理態度。近期有關競爭的實徵相關研究主要在瞭解競爭. 現的競爭心理態度為何,同時也探討競爭心理產生發展(Graziano W. G., etc.,. ‧ 國. 學. 1997; Scott R. Ross, etc., 2003; Leigh Irene W., etc., 2007)。. ‧. 國外的文獻探討中,有關國中生的競爭力研究多以論述為主,OECD 提出. sit. y. Nat. 15 歲的青少年個體需具備關鍵能力以因應未來的挑戰,OECD 在 2009 年所公. al. er. io. 布的測量報告中,亦提出未來人才必備三大關鍵能力:人際能力、自我負責能. v. n. 力、活用知識的能力(OECD, 2009)。Rychen 和 Salganik(2003)於 1998 年至 2002. Ch. engchi. i n U. 年主持 OECD 探討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e)的研究計畫,簡稱為 DeSeCo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提出「國民核心素養」之概念。「國民核心素養」係指個人在 特定的情境中,能成功地滿足情境中的複雜要求與挑戰,順利執行生活任 務,獲得成功或美好的生活的理想結果。包括: 「能使用工具溝通互動」 、 「能 在社會異質團體運作」和「能自主行動」三個類別。 陳伯璋等人(2007)依據 DeSeCo 所區分三個類別的國民核心素養,探討 台灣所需具備的全方位國民核心素養為何,綜合分析專家、學者的意見之研究 結果,台灣國民核心素養及內涵如下: 11.

(22)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1.能使用工具溝通互動:指個人能使用語言、符號、科技工具及各種訊息 進行溝通互動。其內涵包括六項:(1)閱讀理解;(2)溝通表達;(3)使用科 技資訊;(4)學習如何學習;(5)審美能力;(6)數的概念與應用。 2.能在社會異質團體運作:指個人能與他人良善相處、共同合作,以尊重、 包容的態度理解多元文化,並能進一步積極關懷與參與社會。其內涵包括 六項:(1)團隊合作;(2)處理衝突;(3)多元包容;(4)國際理解;(5)社會參 與與責任;(6)尊重與關懷。 3.能自主行動:指個人具有自主、反省、創造與解決問題之能力,並能表. 政 治 大. 現出決策與行動。其內涵共有八項:(1)反省能力;(2)問題解決;(3)創新. 立. 思考;(4)獨立思考;(5)主動探索與研究;(6)組織與規劃能力;(7)為自己. ‧ 國. 學. 發聲;(8)瞭解自我。. ‧. 因國內目前尚無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實徵研究,而「國民核心素養」之概. y. Nat. 念是否與個人競爭力相同,值得進一步探討。楊國樞(2000)認為,採用西方. er. io. sit. 文獻中的研究構念及研究工具得到的結果所能提供的訊息較為空泛而有限。國 外人格評價的方法、手段可以借鏡,但是不能簡單套用,必須編製或修訂適合. al. n. v i n 於本土實際的研究目的和對象的評量工具,如此才能形成適合華人的人格評價 Ch engchi U 方法與工具。因此本研究以下將歸納近年來華人與個人競爭力有關的文獻(如 表 1),以進一步歸納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概念:. 1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表 1 個人競爭力概念之相關文獻 作者(年). 書名或篇名. 個人競爭力的概念. 高希均、石滋 競爭力手冊. 競爭力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堅定的信仰,也是. 宜(1996). 個體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不斷開創經濟活 力、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的能力。. 謝增錦(2000) 知識經濟時代如何 個人競爭力包含創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提升個人競爭力。 石滋宜(2004) 石滋宜談競爭力. 1. 競爭力就是學習力 2. 個人競爭力—領導 產業競爭力—創新. 全球競爭力—跨越 治 政 大 謝煜廷(2004) 自評下個人與組織 個人競爭力是個人與工作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個 立 人獲利能力的高低。其核心指標包括:整體工作 「良好工作習慣」. ‧ 國. 相關之探討. 學. 與「績效、競爭力」 表現、生產力、品質、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行 政管理能力、努力、人際關係、工作知識和順從/ 接受職權。. ‧. 岑延遠(2005) 當代大學生競爭心 競爭心理由競爭傾向、競爭動機、競爭策略、競. io. 趙昇衍(2005) 思考力決定競爭力. al. Duncan(2006). y 提出四種學習秘訣,從學習的角度說明如何強化 競爭力。. v i n 競爭力 C U h e n g提出十大競爭力:持續成長力、組織學習力、徹 i h c - 21 世 紀必 備的 底執行力、管理知識力、追求創新力、保持靈活 n. David. sit. 的關係研究. er. Nat. 理特點與人格特徵 爭內容四個因素組成。. 十大競爭力,缺一 力、掌握趨勢力、致勝財務力、擁抱全球力和不 不可. 斷超越力,並強調此十大競爭力為成為全球人才 的決勝關鍵。. 呂勝瑛(2006) 台灣人力資本與其 提出台灣在人力資本培育及競爭力的優、缺點: 競爭力之分析。. 優點是教育普及,創造不少相當具有國際競爭力 的人才和產業;缺點是教育未能充分發展學生創 造潛能,國際人才日漸缺乏,影響國際競爭力。. 李博志(2006) 競爭力概念、衡量 1. 競爭力即國民生活水準,而生活水準可由生產 與策略. 力決定。競爭力分為廠商、產業和國家三個層 次。 2. 競爭力提昇策略可從人力資本等方面進行。. 13.

(24)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 書名或篇名. 個人競爭力的概念. 周 雪 雯 、 鄭 大學生競爭心理量 中學生競爭心理包括:競爭傾向、競爭動機、競 雪 、 嚴 標 賓 表在中學生群體中 爭策略和競爭內容。 (2007). 的試用及修訂. 劉若蘭(2007). 技職教育施良方提 課程與產業結合: 升學生競爭力. 王永貞 (2008). 競爭力公式:競爭力=(知識+技能). 態度. 評 量 自 我 競 爭 力 競爭力是指專業工作技能,包含六種競爭力:學 漂亮出擊。. 習性、彈性值、前瞻值、戰鬥力、熱忱度及判斷 執行力。. 張鈿富、吳明 「人才培育與競爭 1. 從人才培育的觀點,思考如何結合社會資源促 進中小學教育發展,提昇國家競爭力。 治 政 大 社會人力資源促進 2. 強調教育的投入應更有效率,並重視社會資源 立 的性質與功能。 中小學教育發展之. 烈 、 李 藹 慈 力之研究」-結合 (2008). ‧ 國. 學. 研究. 黃政傑、黃木 學生核心就業能力 從就業問題看人力資源發展方向,以培養有競爭 蘭、王智弘、 的培養. 力的學生。. ‧. 黃雅慧(2008). y. Nat. 陳芳毓(2008) 2008 經 理 人 競 爭 強調提升個人競爭力的關鍵在於有效率的的讀書. io. 陳清稱(2008) 經理人的競爭 3 力. n. al. Ch. sit. 法,以獲得最高的知識投資報酬率。 提出經理人應具備的三種競爭力:創新力、溝通 力、專業力。. engchi. er. 力大調查. i n U. v. 陳貽照、張裕 某知名美髮連鎖店 美髮設計師之個人競爭力包含九種內涵:因應改 隆、史尚軒、 競爭力研究:從組 變、決策果斷、企圖心與使命感、技術能力、向 李嘉玲、蕭景 織與個人競爭力及 對手學習、突破自我追求卓越、訂定目標、速度 裕(2008). 組織與個人工作習 品質、重視信譽。 慣觀點。. 修慧蘭(2008) 大學生個人競爭力 台灣大學生之個人競爭力,可歸納為兩個因素, 及自我效能感知研 第一個因素為個人競爭特質,包含競爭策略、競 究. 爭態度和競爭動機;第二個因素為個人競爭能 力,包含人際互動特質、競爭自我效能、專業能 力、競爭內容。. 研究者整理. 1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從上述相關文獻可知,目前有關個人競爭力的定義大多數從商業管理的實 務觀點,歸納及定義出提升個人在競爭的職場上脫穎而出的競爭能力。例如: 謝煜廷(2004)提出個人競爭力為在與工作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個人獲利能力 的高低。陳貽照等人(2008)提出從人力資源的觀點,將人才、核心能力和人 力資源管理納入組織競爭力的模式之中,並強調現今的企業競爭從有形的資 源、勞力的競爭,轉換為知識、人才等無形的競爭,因此增加個人的競爭力, 才能讓組織更具有優勢。 岑延遠(2005)和修慧蘭(2008)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個人競. 政 治 大 和動機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此種傾向會影響到個人的交往 立 爭力之概念。岑延遠提出個體競爭心理,係指個體對競爭的認知、態度、策略. ‧ 國. 學. 方式、行為習慣、工作熱情,乃至身心健康,因此瞭解個體競爭心理的發生、 發展的機制和規律,有助於個體更能適應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修慧蘭則. ‧. 認為大學生個人競爭力定義為個人所具備的一種在未來工作場域上能創造或維. sit. y. Nat. 持一個個人環境,以協助其創造更多價值、或更多財富的能力,此能力與個人. al. er. io. 的工作績效有因果關係。周雪雯等人(2007)更進一步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 n. 了解國中生競爭心理之結構。. Ch. engchi. i n U. v. 綜合上述,由於國中生所處的生活環境與職場有顯著差異,有關職場的個 人競爭力之概念不適用於國中生,而周雪雯等人研究結果所探討僅為競爭心理 之部分。因此本研究參考修慧蘭探討大學生個人競爭力之概念與內涵,以及上 述競爭力之相關研究,將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定義為:國中生在與所屬的環境互 動過程中,可以協助個人因應環境中的挑戰所具備在生活上的知識、技能和態 度,並且達到目標的能力,稱之為個人競爭力。. 15.

(26)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四、個人競爭力之內涵 本段將說明個人競爭力內涵之相關研究,再進一步探討國中生個人競爭力 可能之內涵。目前國內外有關個人競爭力內涵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R. M. Ryckman 等人(1990) 以 Horney 所分類的競爭特質概念建構一「過度 的競爭態度量表」 ,過度的競爭態度或病態的競爭是指個體為了提升自我價值而 不擇手段和代價去爭取勝利,個體過度性競爭態度被視為一種病態人格。 R. M. Ryckman 等人(1996) 以 Horney 所分類的競爭特質概念建構一「個人. 政 治 大. 發展性競爭態度量表」 ,研究發現個人發展性競爭態度與個人、社會自我尊重和 心理健康狀態為正相關。. 立. ‧ 國. 學. 謝煜廷(2004)針對職場中的個人競爭力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職場中 個人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包括:整體工作表現、生產力、品質、領導能力、溝通. ‧. 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努力、人際關係、工作知識和順從/接受職權。陳貽照、. sit. y. Nat. 張裕隆等人(2008)以知名美髮連鎖店探討組織與個人之競爭力,研究結果發. al. er. io. 現美髮設計師之個人競爭力包含九種內涵,分別為:因應改變、決策果斷、企. v. n. 圖心與使命感、技術能力、向對手學習、突破自我追求卓越、訂定目標、速度 品質、重視信譽。. Ch. engchi. i n U. 岑延遠(2005)提出大學生個人競爭心理內涵包括:競爭傾向、競爭動機、 競爭策略、競爭內容等四個層面。「競爭傾向」:指個體對競爭過程的認識、態 度體驗及行為表現,表現出較穩定的心理特質。「競爭動機」:即個體參與競爭 的基本動力,係指個體透過參與競爭以鍛鍊個體多方面的能力,競爭的勝利者 可以得到抽象或具體的獎勵,或是透過競爭證明自己的實力、展示自己的才華。 競爭動機包括提高能力、獲得利益和自我展示三個方面。「競爭策略」:指個體 在競爭中傾向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於個體的價值觀及競爭的出發點的差異, 不同個體在競爭中所遵循的原則是不一樣的,所選擇的策略的差異。有的個體 16.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更關注的是自我發現、自我提高以及任務本身的完成,這樣的競爭有利於群體 效率的提高和個體的發展,可以稱之為良性競爭策略;有的個體則是為了自己 目標的實現而不考慮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擇手段,這樣競爭的結果會導致群體 關係的惡化,甚至兩敗俱傷,稱為惡性競爭策略。「競爭內容」:此內容會因測 驗使用對象的不同而有差異,以大學生而言,競爭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可以 概括成學習競爭、生活競爭、群體地位競爭、體育運動競爭和外貌特長競爭等 五個方面。 修慧蘭(2008)提出台灣大學生具備 7 項個人競爭力,並可歸納為兩個因. 政 治 大 個因素為個人競爭能力,包含人際互動特質、競爭自我效能、專業能力、競爭 立 素,第一個因素為個人競爭特質,包含競爭策略、競爭態度和競爭動機;第二. ‧ 國. 學. 內容。大學生之競爭自我效能是預測個人生涯自主定向、學業及工作適應力、 及幸福感的主要變項,且個人會重視在各層面與人競爭,例如競爭地位、競爭. ‧. 專長、在學業上競爭、在各生活層面上競爭,且愈有高的專業能力,包含職場. sit. y. Nat. 專業及國際化能力,及愈有高的與人溝通、積極負責任、及競爭的動機是學習. n. al. er. io. 參與者,其生涯自主定向、學業及工作適應力、及幸福感也會愈高。. i n U. v. 周雪文、鄭雪、嚴標賓(2007)比較大學生和中學生之競爭心理結構之差. Ch. engchi. 異,研究結果發現中學生競爭心理結構所包含層面不同,分別為 (1)競爭傾向: 包含認知傾向、行為傾向、情緒傾向;(2)競爭動機:包含自我展示和獲得利益; (3)競爭內容:包含地位競爭、學習競爭和特長競爭;(4)競爭策略即惡性競爭策 略,共四個層面。 綜合上述,個人競爭力之內涵因研究之對象、目的而有所差異,又周雪文、 等人的研究結果發現,中學生的競爭心理結構與大學生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中 學生所處的環境與大學生不同,且其身心發展的程度也有差異。因此,研究者 認為大學生個人競爭力的內涵不適合直接應用於國中階段。本研究將以訪談及. 17.

(28)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國中生競爭力的內涵為何,並進一步編製「國中生個人 競爭力量表」作為測量工具。. 五、個人競爭力之測量工具 綜合本節第二部分個人競爭力之相關研究中,過去文獻中有關個人競爭力 之測量,如下所述: (一)Ryckman 等人(1990)發展「過度競爭性態度量表(Hypercompetitive Attitude Scale)」 。該量表由 26 個題目組成,採用 5 點量表,即總是這樣,經常這 樣,有時這樣,很少這樣,從來不這樣。其中總是這樣給 5 分,從來不. 政 治 大. 這樣給 1 分,其它介於兩者之間。反向計分題計分則相反。該量表的內. 立. 部一致性 α 係數是.91,間隔六周後的重測信度是.82.. ‧ 國. 學. (二)Ryckman 等人(1996)發展「個人發展競爭態度量表(Personal Development Competitive)」,該量表由 15 個題目組成,量表中測題的表述有正反兩. ‧. 種,採用 5 點量表,即完全同意,部分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對,部分. y. Nat. sit. 反對,完全反對。其中完全同意給 5 分,完全反對給 1 分。該量表內部. n. al. er. io. 一致性 α 係數是.90,間隔六周後的重測信度是.70。. i n U. v. (三)謝煜廷(2004)發展「個人績效與競爭力調查問卷」之「個人競爭力模. Ch. engchi. 式」部分,由受試者自評在個人競爭力核心指標的同意程度,共包含 10 題,使用 10 點量表,其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是.92,效度係數介於.51~.64。 (四)岑延遠(2005)編制「大學生競爭心理量表」 :該量表之目的測量大學生 競爭心理系統的建構,透過因素分析歸納出競爭心理由競爭傾向、競爭 動機、競爭策略、競爭內容四個因素組成。其總量表和各分量表之內部 一致性 α 係數是.733~.902。 (五)周雪雯、鄭雪、嚴標賓(2007)將大學生競爭心理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 的試用及修訂,修訂後發現中學生競爭心理包括:競爭傾向、競爭動機、 競爭策略和競爭內容四個因素組成,其總量表和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 1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α 係數是.212~.704。 (六)修慧蘭(2008)編製「大學生個人競爭力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可歸納為 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為個人競爭特質,包含競爭策略、競爭態度和競 爭動機;第二個因素為個人競爭能力,包含人際互動特質、競爭自我效 能、專業能力、競爭內容。其總量之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是.94。驗證性因 素分析顯示七個分量表的在 NNFI 及 CFI 上,皆大於.90,表示此模式是 可以接受的。在 RMSEA 上面,值都低於.08,表示仍有不錯的適配性。 SRMR 在七個分量表的值皆低於.08,代表模式皆符合適配。. 政 治 大 了培養因應職場需求的能力。因此所編制的量表內容亦較偏重於未來就業。周 立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因研究對象多為職場員工和大學生,其研究目的係為. ‧ 國. 學. 雪文等人(2007)嘗試將大學生競爭心理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試用和修訂,研 究結果發現中學生的競爭心理結構與大學生不同。本研究考量國中生與大學生. ‧. 所處的環境和身心發展的程度皆有差異,周雪文等人所修訂的量表係以大陸地. sit. y. Nat. 區的中學生為對象,且內涵是針對競爭心理的測量,與我國的教育和社會環境. al. er. io. 以及本研究之目的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將依據本節第二部分所歸納之國中. v. n. 生個人競爭力的定義和內涵,自行編製「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 ,以作為瞭解. Ch. engchi. 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研究工具。. i n U. 六、小結 人才培育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影響日趨重要,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個人競 爭力值得進一步探討。然而目前國內尚缺乏國中生個人競爭力的實徵研究,綜 合文獻整理,本研究認為國中生個人競爭力包含特質、知識、能力和態度,本 研究將自行編製國中生個人競爭力量表,以作為瞭解國中生個人競爭力之工 具,探討個人競爭力所包含的因素,並以受試者在個人競爭力量表上得分的表 示個人競爭力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其個人競爭力愈佳。. 19.

(30)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第二節 國中生之生活適應 本節將說明生活適應之定義、內涵、評量方式與相關研究,. 一、生活適應之定義 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統計發現:2007 年國高中學生中 29.2%的學生有 顯著心理困擾,顯示台北市的國高中生處於高度的心理壓力,且約三分之一有 心理困擾(林宜靜,2007)。Erikson 提出青少年處於「自我統整」與「角色混 淆」的發展階段,青少年能否形成自我認同,影響之後生命階段的順利發展,. 治 政 大 期待自己成為獨立自主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又無法擺脫兒童依賴的角色(張春 立 也是人格發展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但面對生理與心理發展速度的落差,一方面. 興,1991) 。因此國中生同時面對身體變化、自我困惑、人際關係、親子衝突與. ‧ 國. 學. 學業壓力等壓力,形成心理困擾,造成適應不良。以下分別探討適應的定義、. sit. y. Nat. 之關係。. ‧. 生活適應之內涵、生活適應的評量準則與工具、國中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 al. er. io. 適應(adaptation)最早是由 Darwin 在所著的進化論中所提,是指生物為. v. n. 了求生存,適度的改變自己,使其可以配合環境的過程。Piaget 在其認知發展. Ch. engchi. i n U. 論中,認為適應是個體改變其基本行為模式,使其適合環境要求的歷程。他認 為適應分為兩類:同化(assimilation)和調適(accommodation)。適應即透過 同化和調適以達到平衡狀態的歷程。而後心理學家便廣泛應用此概念,將適應 視為人類應付內外在環境要求及壓力的心理歷程,進一步使用 adjustment 替代 (引用自羅婉麗,2000) 。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說明 adjustment 與 adaptation 雖然意義接近,但前者比後者包含更多主動性,adaptation 較可說 明個體的彈性,能改變自己以適合環境的要求;adjustment 則強調個體能主動 運用技巧,以增加自己與環境的和諧關係。 Arkoff(1968)認為適應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交互作用,因此適應是雙向 20.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且動態的。Patty、Johnson 於 1953 年則強調適應即是生活歷程的觀點,此觀點 與楊國樞於 1973 年、1983 年認為從心理學的理論,人生即一種歷程,是生活 適應的連續歷程。Maslow 於 1970 年強調適應是一種和諧的狀態或關係,他認 為個人與環境之間所建立之美好關係即稱為適應(張春興,1991) 。國內學者吳 新華(1993)亦認為從動態的方向瞭解心理健康的方式,即是從個人適應的狀 況加以判斷。且強調動態是指個體為了滿足其需求,一方面受到環境制約,同 時對所屬環境採取積極的行動的狀況。如此,個體所採取的積極行為不僅可滿 足當下之基本需求,且可持續到未來在其他活動都維持良好的狀態。因此,適. 治 政 大 處於良好的理想狀態。劉焜輝(1976)認為適應是有機體想滿足自己的需要, 立 應不只是指人在所處的物理環境而言,也包含與人的關係、心理的情緒等,都. 與環境發生調和作用的過程。張春興在張氏心理學辭典定義適應為:個體為排. ‧ 國. 學. 除障礙、克服萬難,以滿足其需求時所表現的各種反應;個體為了與其生活環. ‧. 境保持和諧狀況所表現的各種反應;除了環境的人、事、物之外,個體為了滿. sit. y. Nat. 足其需求所表現的一切內在的改變歷程,例如態度和觀念等。. al. er. io. Lazarus(1976)認為適應是一種成功或適當的因應行為,能夠幫助個體達成. v. n. 環境的要求,或個體克服外在的壓力,使個體內、外在與環境之間維持和諧的. Ch. engchi. i n U. 關係。國內研究發現適應是指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包括整個歷程與結果, 據此,適應良好是指面對內在自己和外在環境的壓力時,能夠有所因應而達到 和諧的結果。因此生活適應也可以定義為是個人因應環境變化的適當表現(黃 玉臻 1996;賴靜瑩 1998)。 近年來,適應也被視為心理健康的表徵,例如:(1)Freud 認為個體能由 愛與工作中獲得快樂,適應是對個體真實自我的覺察,並呈現人格內部三個次 系統(本我、自我、超我)和諧並存的狀態;(2)Adler 認為適應良好的人是 勇敢面對問題,且當面對事實與真相時,不會甘於失敗,能再接再厲,追求卓 越; (3)Rogers 認為一個能充分發揮功能的人(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是適 21.

(32)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應良好的最佳指標; (4)Maslow 主張個體均有實現潛能的動機,唯有在追尋自 我、超越自我以及尋求外在環境取得和諧的過程,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其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可以達到較高層次的適應水準,且他們能夠接受自己的缺 點,能夠較不受到焦慮等情緒的威脅; (5)Allport 認為一個具有良心與意向的 完美的自我核心的人,必然能夠靈活的運用其認知功能,使其能符合環境的變 化,且不斷調適自己,幫助自己找到最佳適應的行為方式(吳新華,1993;謝 璟婷,2007)。 適應是個人與自己、與他人及外在環境取得交互作用的和諧歷程或狀態,. 政 治 大 達成結果。Lindgren 立 & Fish(1976)認為適應是心理與情緒的健康狀態;Coleman 因此,適應是一生的歷程,包含如何因應所遭遇的危機與壓力,並實現目標與. ‧ 國. 學. 和 Webber (1993)指出適應是個人奮力處理壓力並滿足需求的結果,適應的結果 是指維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 ‧. 良好的適應是指個人適應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郭國禛,1984) 。綜合多. y. Nat. sit. 位國內外學者,生活適應的評估標準,可依據心理衛生學的角度分別以「心理. n. al. er. io. 健康」代表適應良好的人; 「行為困擾」表示適應欠佳的人。良好的適應內涵包. i n U. v. 括良好的主觀感受、個人與社會成就、能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實現。劉焜輝指出. Ch. engchi. 良好的適應標準應包括個體需求獲得滿足,緊張情緒獲得抒解,且個體需求滿 足之方式為社會所認可。因此,適應良好的個體能對自我有信心、且能將自己 本身的特質展現出來,願意與其他人一起合作、奮鬥,以融入和諧溫馨人群中 (Derlega & Janda, 1986;錢蘋,1984;吳武典,1992;吳新華,1993)。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所謂的適應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歷程, 且在互動過程中能排除困難與壓力所達成的和諧狀態,也是一種因應內外在壓 力的適當行為。生活適應被視為心理健康的表徵,而且適應是一生的、動態的 歷程,包含如何降低個體本身、與其他人以及外在環境的之間的壓力的適當行. 22.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以實現其自我的目標。本研究認為生活適應是指個體為與其生活環境保持 和諧狀況的內在改變歷程,例如態度和觀念等,也是個體一種行為或能力的表 現(張春興,1989;陳李綢、蔡順良,2009)。. 二、生活適應的內涵 生活適應所涵蓋的範圍廣泛,小至個體自己,大到個體與家庭、學校和社 會環境等方面的調適歷程和結果(陳李綢、蔡順良,2009) 。近年來生活適應被 視為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徵,表示個體能與環境維持和諧的關係,生活適應良 好的人是因為個人的需求獲得滿足和認同,因此產生快樂與幸福的感受,即為. 政 治 大. 心理健康的狀態(邱圓惠,2007) 。Tallent(1978)認為生命是一連串適應的過程,. 立. 「適應」包括生理上的適應、對社會環境的適應及對自己的適應。Arkoff(1968). ‧ 國. 學. 將適應分為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學院適應及婚姻適應。. ‧. 國內學者吳武典和林繼盛(1982)以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努力動機、自. y. Nat. 我能力和人格適應的總和表示生活適應的狀況。劉焜輝(1985)將生活適應分. er. io. sit. 為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適應。李坤崇等人(1985) 提出生活適應包含身心適應、學習技能、學校適應及家庭社會適應等方面。吳. al. n. v i n 家霓(2001)認為生活適應是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事物的適切反應。 Ch engchi U 唐璽惠(2002)提出生活適應包括發展、人際、生活和課業四個方面,發展是 指生理和身體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困難;人際是指在親子、手足、同 儕、師生、異性等人際互動上所面臨的阻礙與困境;生活是指家庭、學校和社 交生活所衍生的問題;課業則是指學業低成就、學習態度不佳等因學業而產生 的挫折。陳李綢、蔡順良(2009)認為中學生的生活適應約可分為生理、心理 和社會三個層面。 綜合上述,生活適應涵蓋範圍十分寬廣,因國中生所處的生活環境較為簡 單,依據文獻探討,可分為個體在生理、心理與社會三方面之生活適應,因此. 23.

(34)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中生的生活適應的內涵可歸納為在此三個方面,包括個體自我的評價、以及 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外在環境等方面的調適歷程皆是。而且生活適應被視為 心理健康的表徵,因此本研究認為國中生個人適應良好的狀況是指:國中生能 夠具有自信心、接納自己、保持內心和諧與情緒穩定,且進一步能符合社會期 望,如在學校有較佳的學習、工作、人際適應,發展良好社會態度與技能等。. 三、生活適應的測量工具 從上述文獻中得知,生活適應可以適應良好與否作為評估準則,且適應良 好或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與自己和環境取得和諧的關係;而適應欠佳或是行為. 政 治 大. 困擾者則反之。但有些適應欠佳不一定能表現在外在行為,因此生活適應的評. 立. 量方式應能兼具各個層面,包含個體的內在想法及外在行為。. ‧ 國. 學. 陳李綢(1998)將生活適應的評量指標分為四個類別: 1.生活適應分為兩. ‧. 個向度:包括個人適應和生活適應。2.以「心理健康」為指標:包含正向指標. y. Nat. 如親密人際關係、人際技巧、社交參與、工作滿意度;負向指標包含情緒不穩. er. io. sit. 定、焦慮傾向、自卑傾向等。3.以「行為特徵」為指標:包括攻擊、退縮、冷 漠、自我中心行為、反社會行為等。4.以「認知行為」和「心理成熟度」作為. al. n. v i n 評定個人生活適應的指標: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家庭與朋友交往關係、個人勝 Ch engchi U 任技能、學習適應力、情緒適應力等。. 陳李綢、蔡順良(2009)發行「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該量表包括自我定 向、家庭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自我意識、工作適應和自我 勝任等八個分量表,受試者在每個分量表得分愈高,顯示其適應愈好,受試者 總分得分愈高顯示其整體生活適應愈佳。由於該量表所包含的內涵十分完整, 非常適合評估國中生之生活適應狀況,因此本研究將採此工具作為生活適應之 測量工具。. 24.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四、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資料眾多,由於本研究對象為國中階段,因此僅探討 與本研究對象為國中生之國內相關研究,以下分別探討性別與年級兩個背景變 項與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 (一)性別 個體發展至成熟階段時,生理上的差異日漸明顯,且因家庭教育、學校教 育與社會規範的影響之下,男女性別差異所形成的社會期待會逐漸分化,例如. 治 政 大 梅琴,2005) 。依據身體器官的構造與機能以及各種本能的需求而論,男女兩性 立 社會期許對男女期待不同的行為,會影響到個體生活適應的問題(翁健銘,林. 之間將隨著個體發展逐漸成熟,生理差異日趨明顯,造以及社會文化、教育及. ‧ 國. 學. 環境的影響,使男女的生活適應有所差異(羅婉麗,2000) 。劉芳文(2006)認. ‧. 為性別是影響兒童生活適應的重要背景變項,因男、女有先天上生理和心理的. y. Nat. 差異,且性別所延伸的角色扮演受到所屬環境的社會文化與教育的影響,因此. er. io. sit. 性別是影響生活適應的因素之一。. 國內探討性別與生活適應的研究眾多,吳新華(1993)的研究結果發現,. al. n. v i n 性別是影響學童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且女學童的適應比男學童較佳;蔡玉瑟 Ch engchi U (1995)之研究結果提出不同性別的資優生在人格特質、學習行為、生活適應 上都有顯著差異,且女生的自我概念、學習行為、生活適應優於男生。蘇慧君 (1996)發現不同性別、學業成績、父母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其個人適應有顯著 差異,且女生較男生好,學業成績較佳、父母社經地位較高者其個人適應狀況 較佳;不同性別、學業成績之青少年其社會適應有顯著差異,且女生較男生好, 學業成績較佳者其社會適應狀況亦較佳。劉美吟(1997)則發現離異家庭子女 中,女生的整體生活適應顯著優於男生。邱招婷(2001)的研究結果發現國民 中學青少年在同儕關係上女生優於男生、原住民青少年優於一般生;女生優於. 25.

(36)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男生,原住民青少年比一般生的適應好。吳美均(2006)在青少年行為適應的 調查結果發現: 「克服困難」 、 「自我關係」 、 「人際關係」 、 「內在狀態」男生得分 比女生低。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整體而言,青少年女性在整體或特定的生活適應上皆 優於男性。因此本研究想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其生活適應狀況是否 因個人競爭力而有所差異。. (二)年級 人類會隨著時間產生身心上的變化,此發展的狀況會持續一生。個體在青. 政 治 大. 少年時期不僅身心特質隨著發展而改變,其知識、技能及社會經驗等會日趨成. 立. 熟,因此個體在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因身心上的變化也會衍生許多. ‧ 國. 學. 發展任務,也造成個體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尤其青少年之生活形態會影響未來 成年的生活及社會發展,Erikson 認為個體發展乃是經歷一連串危機後人格統整. ‧. 的結果,如果能順利克服每個階段的危機才能順利發展、適應良好,否則個體. y. Nat. n. al. er. io. 同年齡是影響青少年的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之一。. sit. 則無法發展成熟的人格,且容易產生不適應的行為(羅婉麗, 2000)。因此不. i n U. v. 歸納國內的研究結果:賴靜瑩(1999)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其生活. Ch. engchi. 適應有差異,且一年級的顯著高於二、三年級者。王蓁蓁(2000)研究發現國 中生生活適應為隨著年級而有所不同。陳淑娟(2000)則發現國中三年級的行 為困擾最為嚴重。羅婉麗(2001)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國中小學生在整體生 活適應、學校適應及家庭適應有顯著差異,國小五年級的學生的適應狀況優於 國中二、三年級的學生。陳敬淑(2006)研究發現不同年級之青少年在行為適 應之「個人適應」、「人際適應」有顯著差異。吳美均(2006)研究發現青少年 的行為適應「自我關係」九年級高於五年級;行為適應「成就表現」七、八、 九年級高於五年級,且九年級高於六年級。. 26.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發現不同年級的生活適應狀況並無一致的研究結果, 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其生活適應是否因個人競爭力有 所差異。. 第三節 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本節主要目的在探討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有關個人競爭力和生 活適應相關之實徵研究甚少,以下摘要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整理 如下: R. M. Ryckman 等人(1996) 以 Horney 所分類的競爭特質概念建構一「個人. 政 治 大. 發展性競爭態度量表」 ,以 128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個人發展性競爭. 立. 態度與個人、社會自我尊重和心理健康狀態為正相關。. ‧ 國. 學. 謝煜廷(2004)以 16 家企業組織員工,共 480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以個人. ‧. 競爭力與個人績效作為自評的效標,探討自評下個人組織「良好工作習慣」與. y. Nat. 「績效、競爭力」之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個人績效、競爭力與組織績效、競爭. er. io. sit. 力及組織管理變項達顯著相關,亦即個人若在工作場合中愈常表現這些工作習 慣,則對個人績效與競爭力有正向助益;同時以個人工作習慣來預測個人績效. n. al. Ch. 與個人競爭力也有良好的效果。. engchi. i n U. v. 岑延遠(2005)以 347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個人競爭心理和成就動機 之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追求成功的動機與競爭總分、競爭傾向、競爭動機、競 爭策略和競爭內容都有顯著的正相關。避免失敗的動機與競爭策略有顯著的正 相關,與競爭動機有顯著的負相關。 陳宜照、張裕隆、史尚軒、李嘉玲、鄭筑家和蕭景裕(2008)以大台北地 區五家美髮店,探討從組織與個人競爭力及組織與個人工作習慣的關係,研究 對象以 43 員工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以及 7 位高階員工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問卷 調查結果發現:高階員工對自己評定的個人競爭力顯著優於低階員工,且高階 27.

(38)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的員工個人競爭力達標竿企業的水準;而個人工作習慣好壞與個人競爭力有顯 著相關。訪談結果發現:高階員工在個人競爭力的適應環境方面,具有效因應 外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服務和態度),且不畏懼改變的特質。 周雪文、鄭雪、嚴標賓(2007)以 118 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大學 生和中學生之競爭心理結構之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中學生競爭心理結構包含 的四個層面:競爭傾向包含認知傾向、行為傾向、情緒傾向;競爭動機包含自 我展示和獲得利益;競爭內容包含地位競爭、學習競爭和特長競爭;競爭策略。 修慧蘭(2008)以台灣地區六所公私立大學共 1002 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 政 治 大. 查,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大學生具備 7 項個人競爭力,並可歸納為兩個因素,. 立. 第一個因素為個人競爭特質,包含競爭策略、競爭態度和競爭動機;第二個因. ‧ 國. 學. 素為個人競爭能力,包含人際互動特質、競爭自我效能、專業能力、競爭內容。 大學生之競爭自我效能是預測個人生涯自主定向、學業及工作適應力、及幸福. ‧. 感的主要變項,亦即大學生之競爭自我效能愈高,其生涯自主定向、學業適應. y. Nat. er. io. sit. 和幸福感愈高。. 綜合上述文獻,職場的個人競爭力與其工作習慣有顯著正相關,個人競爭. al. n. v i n 力愈高則愈具有因應環境改變的特質。大學生個人競爭力之競爭自我效能能夠 Ch engchi U 有效預測生涯自主定向、學業適應和幸福感;顯示個人競爭力愈高,其生涯自 主定向、學業適應和幸福感愈高。因生活適應包含個體自我評價,以及家庭、 學校和社會等外在環境等方面的調適歷程(羅婉麗,2000) 。因此依據文獻探討 結果,研究者認為個人競爭力應與生活適應有關。由於尚無國中階段之個人競 爭力與生活適應的實徵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國中生之個人競爭力與生活適 應的關係,並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國中生,其個人競爭力和生活適應 是否有差異,且個人競爭力對生活適應的預測力為何。.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le students intend to have a negative money attitude.. Students who save money habitually intend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mensi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