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Copied!
2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花費整整一年的時間,我個別訪談評鑑委員,與特優學校資優班老師們進行焦 點團體訪談,針對不足處,再與資優班老師進行個別訪談,其間也不斷蒐集各特優 學校辦理特色相關之文件資料、檔案,蒐集到極為豐碩的資料。透過逐字稿轉譯、

逐字稿整理、訪談紀錄與研究日誌撰寫、文件分析,經過統整與歸納,我試圖描繪 資優教育評鑑辦理情形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的樣貌,也許觀察與整理的面向不盡周 全,總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第一節敘述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的辦理情形;第二節描繪五所特優學校的故事 與特色;第三節則探討特優學校何以受肯定的原因。

第一節 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的辦理情形

評鑑委員是實際評鑑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臺北市 91 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工作,

由教育局聘請資優教育、各資優類別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相關行政人員及特教輔 導團或資深資優班教師代表擔任評鑑委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 。本次研究中,

我總共邀請了五位評鑑委員擔任我的研究參與者,提供我所要的資訊,其中包含兩 位教授、一位校長,及兩位特教輔導團資深資優教育教師(分別為 C1 委員~C5 委 員) 。另外,我也邀請一位評鑑工作承辦者(代碼為 C0 委員)參與我的研究,提供給 我有關評鑑工作籌畫與辦理的相關資訊。

以下我先針對評鑑的籌畫與辦理概況作介紹,接著闡述評鑑委員與總特優學校 教師對資優教育評鑑的看法,及評鑑委員對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的觀感。

壹、 評鑑的籌畫與辦理

我首先訪談本身既是高中資優教育評鑑委員,又是整個資優教育評鑑的主要承 辦者 C0 委員,以瞭解評鑑的籌畫與辦理概況。

從承辦者 C0 委員口中,我得知承辦資優教育評鑑所動用的經費與人力、資優

(2)

教育評鑑的籌畫時間與工作流程、參加籌備會議的人員、資優教育評鑑根據的理論 或模式、資優教育評鑑之評鑑項目如何產生、行政單位與專家學者眼中的資優教育 評鑑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承辦資優教育評鑑所遭遇的困難或挫折等等資訊。

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資源中心(以下簡稱資優資源中心)成立於民國 89 年 8 月 1 日,係臺北市政府為了領先國家發展與行動,促進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蓬勃發 展,於民國 89 年 2 月訂頒「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白皮書」,明定成立「資賦優異教 育資源中心」而設

1

。資優資源中心任務有三: (一)資源服務:資優教育資源之建 立與提供; (二)進修推廣:資優教育活動之宣導與推廣; (三)研究發展:資優教 育之課程、教材教具、鑑定工具、學生輔導之研究發展

2

。所以臺北市 91 學年度要 舉辦資優教育評鑑工作,主要業務交由資優資源中心承辦(個訪C0_930915,p.1)。

資優資源中心的工作人員編制常態到目前為止為中心主任一人、研究開發組一 人、資源服務組一人、活動推廣組一人

3

,僅只四個人要承擔中心所有業務,可見工 作之繁忙與吃重。

一、 承辦資優教育評鑑所動用的經費與人力

(一) 經費

提起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所舉辦的資優教育評鑑所動用的經費,C0 委員慎重 地從一大厚冊的資料本裡拿出經費預算表來檢視: 「這次辦理評鑑工作的總經費,總 計花了新台幣八十九萬九千八百元」 。C0 委員說明這個預算是參考身障班評鑑的經 費預算範本來編擬的(個訪 C0_930915,p.1)。

(二) 人力

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工作主要業務由資優資源中心承辦,實際上 規劃的核心工作,主要由中心主任及研究開發組的老師兩位領軍,資源服務組和活 動推廣組兩位老師從旁協助,也曾徵召「短代」

4

老師來幫忙處理雜務。當我問到人 力足夠嗎?C0 委員笑著說:「工作,永遠會覺得人力不夠,如果有更多人協助當然 會更好。」 (個訪C0_930915,p.1)

C0 委員認為如果資優教育評鑑龐大的業務量能夠由一整個學校來包辦分攤工 作,運作方式應會跟區區只有四個編制人員的資優資源中心不太一樣, 「我們從開會 通知、會議資料、會議記錄、茶水……等都得自己來,還要做海報……」 ,真的是難

1 資料來源:台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資源中心網站(http://trcgt.ck.tp.edu.tw/index.htm)---資源中心簡介。

2 資料來源:同上。

3 資料來源:同上。

(3)

為了他們!儘管如此,C0 委員仍謙虛的表示,辦理資優評鑑這個工作必須靠很多人 來幫忙: 「譬如說教授們要對評鑑工作的規劃,包括:評鑑的指標、內容、實施的方 式等提供意見,還有在評鑑之前召開的籌備會議,也有很多實務界的老師來幫忙提 供意見」 ,C0 委員強調雖然承辦業務以中心為主,但是這個工作絕不是中心獨力把 它完成的(個訪 C0_930915,p.2;籌備會議紀錄_920619)。

(三) 小結

因為此次資優教育評鑑是臺北市近二十年來第一次大規模辦理,之前沒有類似 經驗,所以承辦者參考身障班評鑑編列預算,實施結果大約花了九十萬元經費。在 辦理人力方面,雖然承辦者謙遜表示承辦工作靠許多人幫忙,非中心獨力完成,但 實際上四個人員的編制要處理所有評鑑工作的業務與雜務,以及資優資源中心日常 工作,負擔何其沉重!

二、 資優教育評鑑之籌劃工作

(一) 資優教育評鑑的依據及籌劃時間

C0 委員表示此次資優教育評鑑是根據臺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以及教育局特殊 教育科裡的年度的規劃來實施、辦理。至於什麼時候決定要辦的?C0 委員回想了一 下,說: 「應該是 91 年度的時候就在提,……真正開始籌備的時間,是 91 學年度(91 年度下半年)才開始做的。」 (個訪 C0_930915,p.3)

(二) 資優教育評鑑的籌劃工作及流程

談到資優教育評鑑的籌劃工作,C0 委員說: 「事實上教育局會先跟中心溝通規 劃理念,後續的評鑑實務規劃,則是先召開三次前置規劃會議,然後再召開三次籌 備會議,最後再送局務會議確認頒佈……」 。C0 委員一邊說著,一邊從資料夾裡抽 出一張藍色資料供我參考,上面標題是: 「臺北市 91 學年度資賦優異教育評鑑工作 進度表」 (個訪 C0_930915,p.3;評鑑工作進度表_92)。

我仔細閱讀這張進度表,發現評鑑工作的籌劃到完成,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

緊鑼密鼓在一個學年度完成,相當驚人。91 學年度上學期,910905 那天召開「籌備

預備會」 ,910911 至 911004 之間召開三次「前置規劃會議」 ,911015、911023、911129

又連續舉辦了三次「籌備會議」 ,接著 91 年 12 月間將評鑑計劃提報局務會議並印製

評鑑手冊,於 911230 那天召開資優評鑑說明會,分別對全市設有資優班學校之特教

組長,及負責評鑑業務之承辦人說明評鑑之工作內容。92 年初一、二月間,調查評

鑑委員時間、排定各校複評時程,91 學年度下學期,920321 召開評鑑委員會議,四

至五月間,九組評鑑委員分別到國小、國中、高中各級學校進行複評訪視工作。六

(4)

月回收評鑑委員的資料,並於 920619 召開「績優學校薦舉會議」,確認各組複評分 數,依評鑑計劃敘獎額度薦舉單項績優及總特優學校,並針對評鑑工作進行檢討,

至此,評鑑工作遂告一段落,後續則是整理評鑑報告(評鑑工作進度表_92)。

(三) 小結

一直到訪問 C0 委員,我才真正明白舉辦資優教育評鑑工作的來龍去脈,也才 知道在民國 91 年上半年(意即 90 學年度下學期)就敲定要評鑑,但是一直未對外 正式發布,直到 91 年下半年(意即 91 學年度上學期)宣佈即將評鑑,並開始接二 連三的規劃,於該學期期末才公佈評鑑項目,而於下學期(91 學年度下學期)四、

五月間則快馬加鞭實施評鑑。感覺上,宣布即將要評鑑的時間和公布評鑑項目的時 間,間隔太久,讓人陷入緊張的迷霧,缺乏方向,卻無從準備起;另外,宣布評鑑 項目的時間距離真正實施評鑑的時間又太近,讓人措手不及。

如果純粹就臺北市資優資源中心規劃與辦理評鑑工作而言,效率非常高,每項 會議、每項工作均在預定時間內完美達成,實屬無懈可擊。但是,如果下次再舉辦 資優教育評鑑,教育局應至少提早半年發動規劃,並於發出公文告知要評鑑之際,

便能同時附上完備的評鑑計畫,給各校至少半年以上(一個學期)時間準備,才進 行真正的評鑑,如此才不會造成基層老師沉重的心理負擔及過重且密集的工作壓力。

三、 參加規劃及籌備會議的人員

資優資源中心用心籌畫資優評鑑工作,總共辦理了七場籌備會議,這些會議的 功能為何?參加的人員都是哪些人?

(一) 目前教育行政單位規劃政策或執行工作的作法

C0 委員說明目前教育行政單位做一些政策規劃或執行工作時,比較不會像傳 統方式,只站在教育局的立場思維去作規劃,而會先聽聽實務界的意見,比如:怎 麼樣的評鑑方式大家比較可以接受,什麼方式比較容易落實執行,對學校有實質的 幫助。C0 委員說:「所以事實上前置規劃會議的部分,大部分是以實務的老師,先 做一些意見的交換,然後大家大概討論幾個方式之後,再請專家學者進來。……雙 方做過一些意見溝通、調和之後,才開始對細節做細部或進一步的討論。」 (個訪 C0_930915,p.3)

(二) 前置規劃會議和籌備會議的功能

臺北市 91 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工作的籌備會議分為兩種,一個是「前置規劃

會議」 ,一個是「籌備會議」 ,其中,前置規劃會議有三次,籌備會議也有三次,另

外,在兩種籌備會議之前,還舉辦一場「籌備預備會」 ,設計相當周詳(個訪

(5)

C0_930915,p.4) 。

評鑑工作進度表上面有關「前置規劃會議」的說明是:邀集各階段、各類別 資優實務教師代表與會,共同研討評鑑類別及方式,和研訂評鑑計劃(評鑑工作進 度表_92) 。C0 委員說前兩次前置規劃會議是以實務老師的意見為主,第三次才邀請 專家學者進來。對於三次前置規劃會議及三次籌備會議的功能,C0 委員也作了一個 說明,她說: 「評鑑要怎麼做、什麼時間做,以及執行的方式要採怎樣的模式,這是 前置規劃會議的討論重點;至於後面的籌備會議,是比較屬於評鑑內容跟指標的擬 訂方式。」 (個訪 C0_930915,p.4)

(三) 參加兩種籌備會議的核心人物

C0 委員歸納言道: 「所以,評鑑工作規劃的核心人物,不僅有專家學者,也有 實務的老師」 (個訪 C0_930915,p.4)。

(四) 小結

由 C0 委員說明可知,近來教育行政單位做政策規劃或執行任何工作時,比較 會注重基層工作者以及實務工作者的意見,所以資優教育評鑑籌備會議,一開始就 先邀請實務老師來談、提供意見,後面再邀請專家學者來審定評鑑內容、評鑑指標,

足見趨合基層民意與專業潮流。但是在我訪談過程中無意間得知,所謂實務老師均 為承辦單位自挑人選個別邀約部分學校教師擔任,甚至某一學校多達三位出席籌備 會議,其他許多學校則無一人獲邀,其挑選標準為何?是否涉及意見表達不夠公平、

資訊傳遞不夠公開之缺陷?

四、 資優教育評鑑根據的理論或模式

當我問起「這個評鑑是否根據什麼理論或模式」時,C0 委員說: 「我們在做的 時候,並不是朝教育評鑑中,如:Stufflebeam的CIPP模式

5

那種很理論式的方式規劃,

因為,我們的歷程是先從實務界,從過去的經驗去擷取。」C0 委員繼續說明,事實 上中心在召開那些前置規劃會議或籌備會議之前,是先把教育部以前辦過的評鑑(譬 如民國 82 年全國高中數理資優班評鑑、84 年臺灣省音樂資賦優異班評鑑、民國 87 年國民中、小學音樂、美術、舞蹈班評鑑,以及 90 年身障班特教評鑑等),可以蒐 集到的資優評鑑報告,都先拿過來看,然後做一個統整與歸納,她說: 「所以我們等 於是從經驗裡面去擷取,並不是說用一個理論或模式,來套這樣的東西。」 (個訪 C0_930915,p.4)

由 C0 委員口述可知,本次臺北市政府辦理資優教育評鑑,是蒐集本土實務的 歷次評鑑經驗,加以統整、歸納與改良而辦理,並沒有參考國外的理論、模式。

5 Stufflebeam等人(1971)認為評鑑係為決策的需要而實施,在於協助學校人員計畫與執行法規而設 計,CIPP模式提供的評鑑層面包括四個:Content evaluation(背景評鑑)、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鑑)、

Process evaluation(過程評鑑)、Product evaluation(成果評鑑)(引自謝建全,民 84)

(6)

五、 資優教育評鑑之評鑑項目與內容的產生

至於如何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去擷取、轉化成此次資優教育評鑑項目與內容的粗 胚?C0 委員表示,在預備會議之前他們會先做資料蒐集,把教育部做過的各類教育 階段的評鑑報告拿來,將其評鑑項目、計分方式做一些彙整,整理出來,提供給參 加會議的人參考、討論(個訪 C0_930915,p.5)。

六、 資優教育評鑑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此次資優教育評鑑有無達到預期效果呢?C0 委員直截了當的說:「這次辦評 鑑,如果就行政單位或專家學者來講,大家都覺得很滿意啦!」因為將近二十年都 沒有做過資優班評鑑(依評鑑規劃過程所召開的相關會議中,部分資深國中、小教 師表示,印象中好像只有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曾辦過國中、小資優班評鑑) ,所以各 校現在執行的內容及成果,大家都不是很清楚。C0 委員說:「如果就行政單位、專 家學者的立場而言,評鑑的目的之一乃為瞭解各資優班的運作現況,當然就達到預 期的效果。」 (個訪 C0_930915,p.5-6)

(一) 資優評鑑初衷

C0 委員也附帶說明資優評鑑最初始的想法與目的: 「其實當初評鑑計畫在設定 的時候,是從獎優、擇優做獎勵的立場出發,比較不是在看誰做得不好,然後給它 貼個標籤做懲罰。最主要是想了解各校運作的現況,以這個目的而言,我們會覺得 這次評鑑確實達到普查的效果,是蠻不錯的。」 (個訪 C0_930915,p.5)

C0 委員又說: 「現在的評鑑工作跟以往不盡相同,重點不在畫圈圈叉叉(○○

××)評等地,而是充分發揮支持、協助的功能,讓受評學校很清楚,未來可以怎樣 做才會更好。」 (個訪 C0_930915,p.17)

(二) 受評學校的期待

C0 委員依其觀察瞭解,認為受評學校的期待是比較希望得到支持性的協助:

「更希望評鑑委員來告訴我,資優教育辦理的方向有沒有走偏,接下來要怎麼做」。

如果做得不錯,希望能有所獎勵;但如果做得不好,而是肇因於外在的、器質性的 因素,比如因為設備不好、人力不足、經費不夠……而做不好的話,局裡面應該要 編列預算、提撥補助款來協助改善,或是教育局做資源分配時,能依據評鑑結果來 重新規劃(個訪 C0_930915,p.6)。

(三) 評鑑委員角度看評鑑

從評鑑委員的角度來看時,C0 委員表示他們認為本次評鑑確實能了解現況,

因為深入各校去看,能知道各校資優班辦理現況。C0 委員說:「評鑑委員普遍覺得

還蠻欣慰的,因為至少臺北市資優教育的方向沒有走偏,各校老師們在第一線工作,

(7)

其實是滿認真的、滿盡責地在照顧我們的資優孩子」 (個訪 C0_930915,p.6)。

(四) 教育行政立場看評鑑

如果從教育行政的立場看評鑑,C0 委員說:「科裡面也會從這個評鑑的結果,

去了解各校目前的執行現況,以及在整個資源分配上有什麼比較不足的地方,各校 辦理的困境是什麼……」(個訪 C0_930915,p.6)

(五) 小結

所以,無論是行政單位或專家學者的角度來看此次資優教育評鑑,都是令人滿 意的。近二十年不曾舉行資優評鑑的臺北市,有了這次評鑑,得以觀看這些年來各 校目前執行資優教育的內容及成果;而且得知,臺北市資優教育方向沒有走偏,每 位第一線工作的老師都很盡責;教育行政單位也能從評鑑結果,知道各校困境、資 源分配需調整的地方。就受評學校而言,比較希望得到支持性的協助,而不只是評 斷而已。

七、 承辦資優評鑑所遭遇的困難或挫折

資優評鑑工作內容多如麻,承辦這份業務是不是遇到許多困難或挫折?

(一) 承辦資優評鑑的困難

提到承辦資優評鑑所遭遇的困難或挫折,C0 委員第一個表明的是人力不足的 問題,她說: 「研發組只有一個老師,要聯絡評鑑委員、聯絡規劃小組實務教師、聯 絡七十幾所受評學校,又要開會,又要做記錄……,當然比較捉襟見肘啦!」比起 身障班的評鑑,資優評鑑的工作量顯然龐大許多。C0 委員觀察過去幾年的身障評 鑑,大概一年只評六十幾所學校,可是資優各類七十四組,六十八所學校(因為有 部分學校辦理二至三類資優班) ,C0 委員陳述: 「整體而言,評鑑的工作量比較多,

辦理的類別又比較複雜……,光是每次開會就二、三十個人……,難免有些地方服 務不週。」C0 委員不改一貫的謙和,笑著說:「如果有更多人力,應該可以做得更 完美一點!」 (個訪 C0_930915,p.7)

(二) 承辦資優評鑑的挫折

另外,對於評鑑時間的安排,希望能建立公平的原則,讓大家都滿意,不會受 到學校的抱怨,這也是 C0 委員很在意的一件事。她表示,在安排評鑑時程的時候,

都會先以教授的行程為主。而各組教授們之間的交集本來就十分有限,有些又要配 合受評學校的行事曆,不要太過衝突,而且實際評鑑時間是在四、五月份兩個月內,

大概只有八週時間能排,很有限,還要考慮不要讓評鑑委員東奔西跑,若鄰近學校

(8)

能夠排在上下午,車程近,評鑑委員就不用太過奔波。C0 委員有點委屈的說:「在 這個時間安排過程,有些學校會來抗議,說為什麼被排成這個樣子。其實,我會先 預排,先考量區域分佈、交通便利性,然後按這個時程,一一與學校個別聯繫。在 聯繫的過程,比如小學一個分區有十二所或十三所學校,總是會有聯絡的先、後。

先打電話去問的學校,如果時間真的不行,就要錯開來,就會影響後面聯絡的學校,

有人就會對這個 complain(抱怨)啦,說為什麼我第一個受評,為什麼不排後面一 點……」 (個訪 C0_930915,p.7)

當我以受評學校實務工作者的體驗與感受告訴 C0 委員: 「我覺得你們已經做得 很完美了,很完善啦!」C0 委員不卑不亢的回答:「盡力去做啦!其實沒有辦法完 全做到包君滿意、人人滿意啦。」這個話題結束時,C0 委員謙遜說道:「其實我覺 得學校配合得不錯,老師們都很幫忙,教授們也都很幫忙。……還好。」 (個訪 C0_930915,p.8)

(三) 小結

雖然資優教育評鑑工作內涵複雜,工作份量繁重,但是資優資源中心以極為精 簡的人力,超高效能,將評鑑工作辦妥,其過程至為艱辛,實有必要增加人力資源。

不僅在辦理重大、特殊活動時,臨時徵求「短代」補充人力,平日常態性的工作,

亦有必要增加人員編制,以提升資優資源中心服務品質,發揮更強大的功能,帶領 臺北市資優教育更為卓越發展,也引領全國資優教育朝前邁進。

此次資優教育評鑑安排評鑑時程的過程,遭遇部分學校埋怨,讓 C0 委員感覺 有些受挫,但是整體而言,C0 委員的感受還不錯,沒有太大挫折。

越清楚瞭解一件事情的原委,對人對事的包容性就會越寬廣,這就是人生的體 驗與歷練吧!當我從 C0 委員口中得知她安排評鑑時程,必須考量那麼多複雜的因 素,不禁同情起她的為難。這些事情後面的真實狀況,豈是評鑑當時躲在自己的井 裡,凝望自己一小塊天空,作侷限思考的受評學校青蛙,所能完全理解與體諒的呢?

貳、 評鑑委員與特優學校教師對評鑑的看法與建議

個別訪談評鑑工作承辦者之後,繼而訪談五位評鑑委員。從委員口中,我獲知 評鑑委員參與評鑑前的先備經驗、認識或瞭解受評學校的方式、對於「以半天時間 評鑑一所學校」的看法、對於評鑑結果是否反映出受評學校的真實情況之看法、對 於此次資優評鑑成績評定的看法、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認為「資優 教育評鑑報告」可以再增加的內容、對於學校準備資優教育評鑑的建議,以及評鑑 委員在評鑑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或感想。

另外,我還從焦點團體訪談中瞭解總特優學校教師們對於資優評鑑的看法與建

議。

(9)

一、 評鑑委員參與評鑑前的經驗與準備

評鑑委員們參與資優教育評鑑前,他們具備哪些評鑑經驗?他們認識或瞭解受 評學校的方式有哪些?這是我對評鑑委員第一個最感好奇的地方。

(一) 評鑑經驗

C1 委員參與訪視與評鑑的經驗滿多的,不管是身心障礙或資優教育,兩種類別 都曾訪視過;以規模來說,大至教育部舉辦,小至縣市教育局舉辦的活動都曾參與;

以地區而論,中部地區、臺北縣市、基隆、宜蘭、花蓮……等等地區,都曾經前往 訪視或評鑑過(個訪 C1_930917,p.1)。

C2 委員是資深資優教育老師,認為「參與」評鑑之經驗,有所謂「被評鑑」和

「評鑑他人」之別,而她的「被評鑑」經驗,就是參與學校被評鑑的校務評鑑﹔而

「評鑑他人」經驗,就是身為特教輔導團員,去巡迴各校做訪視(個訪 C2_930920,

p.1) 。

C3 委員很謙虛,表示自己是評鑑新鮮人,從來沒有從事評鑑的經驗,但是她之 前未退休擔任教職時,曾經被評鑑及訪視過。C3 委員是個資深的資優班教師,也曾 擔任特教輔導團員,所以受聘為評鑑委員(個訪 C3_930922,p.1) 。

C4 委員表示她因為本身是國小特教輔導小組成員,所以參加評鑑的機會蠻多的

(個訪 C4_931018,p.1) 。

C5 委員的背景跟其他的評鑑委員比較不同,多年前有在小學資優班服務的經 驗,進修後到師院任教,平常有帶學生去各校參觀,評鑑時感覺自己重新比較深入 的去看學校。談起這次的評鑑經驗,C5 委員謙虛的表示:「事前要把資料都看完,

然後再去看(學校) ,看完又要再討論,所以其實我倒覺得我變成是一個學生,……

覺得比較像是我的學習歷程」 。C5 委員認為在評鑑歷程上有老師、校長、行政及教 授從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去觀察,作不同解讀,覺得學習收穫比較多,所以她強烈 建議資優班老師們應該去參觀他校評鑑過程(個訪 C5_931104,p.2) 。C5 委員之前 曾經參與過臺北縣的評鑑、訪視工作,但是規模都沒有這次大。她表示,在臺北縣 訪視時一次只看一所學校,不像這次臺北市評鑑,一口氣看 13 所學校,可以看出多 元性來(個訪 C5_931104,p.3) 。

(二) 認識或瞭解受評學校的方式

談到認識與瞭解受評學校的方式,幾乎每位評鑑委員都會利用上網這個管道,

到各校資優班網站去逛逛、瀏覽瀏覽;每個受評學校所填寫的自評手冊,也是每位

評鑑委員都會去了解的內容。除此之外,因每位評鑑委員的工作角色與經驗背景不

(10)

同,而各自有不同的了解受評學校方式和管道。

C1 委員表示會上網先大致了解受評學校,也會去請教對這些學校有所認識的老 師或其他委員,了解他們之前與受評學校互動的經驗(個訪 C1_930917,p.1)。

C2 委員表示她有三個瞭解管道,除了評鑑前先看看學校提供的自評表和上網瞧 一瞧外,因為 C2 委員本身是實務老師,平時與學校的接觸比教授多一些,資優班 之間有一些書籍互相交流,如畢業紀念冊之類的,藉此多少能了解其他學校(個訪 C2_930920,p.3)

C4 委員認識或瞭解受評學校的方式非常多元,她表示可以透過平常談話、聊天 來了解(比如與特教輔導團員、輔導團員的朋友、教授、教授的學生、教育局的行 政人員等等談話) ;也會透過參加研習、會議(比如各種研討會、資優活動、特教諮 詢委員會、鑑安輔會議)等方式來了解。另外,各校教師發表在期刊雜誌(比如國 民教育、資優教育)上的文章,各校師資的組成份子,以及評鑑前各校的自評資料,

全是C4 委員了解受評學校的管道。除此之外,C4 委員又侃侃道出: 「還有一種,我 們也會透過互訪……,你參觀我們學校,我參觀你們學校……。有時候我還會注意 到科展,很多資優班的科展都成就不錯,這些資優班的老師跟學生合作,有很多的 創發、獨立研究、或者創造思考,很多的議題,其實這也是可以認識他們的地方。」

C4 委員最後有感而發笑著說: 「對,所以其實要了解一個學校的資優教育方式,可 以從很多資源去了解,不是很難,我們做什麼,人家都很清楚,假不了的,所以還 是要很平實、很努力,展現自己的績效。」 (個訪C4_931018,p.3)

C5 委員認識或了解受評學校的方式中,比較特別的是,先前 C5 委員的學生有 到受評學校實習或參觀的經驗。不過 C5 委員擔心對於評鑑之前就已有初步認識的 學校會有偏見,她說: 「我很怕那會變成我的先見,就是我的偏見」 ,C5 委員表示熟 悉的學校她會知道它為什麼這麼做,不熟的學校,光看資料是很含糊的。C5 委員笑 著說道: 「看資料對我們是一個最大的挑戰,那個工作及腦力的挑戰。你空著去,然 後你看,看,看,其實也是在訓練我們的眼光,到底我們的理論我們自己清楚多少,

所以我們必須理論在這裡,然後看到實務馬上能對應。」 (個訪 C5_931104,p.4)

(三) 小結

我所訪談的五位國小資優教育評鑑委員中,除了資深資優教育教師 C3 委員自 承缺乏「評鑑他人」的經驗外,其他評鑑委員都有豐富的評鑑或訪視經驗,對於評 鑑工作有如識途老馬。

對於正式展開評鑑之前,臺北市資優資源中心舉辦的好幾次籌備會議,幾乎每 位受訪評鑑委員都脫口而出: 「我每一次都有參加」 ,可見評鑑委員對於此次評鑑工 作認真與重視的態度。

由評鑑委員的陳述可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在舉辦教育評鑑,聘請評鑑委員

(11)

時,相當慎重,除了考量學有專精外,也顧慮平日的實務工作與資優教育密切關聯,

並富有評鑑知能、評鑑經驗。由評鑑委員在評鑑前所做的「功課」 ,也可發現,評鑑 委員們的態度都極為謹慎、認真,積極任事,務求將交付的工作做到最好。

從每個委員了解受評學校的多元管道來看可知,其實每個學校平日的舉止、作 為已經都展現在大家的眼中,就待評鑑的正式時刻再加以最後的驗證與審核。就如 C4 委員說的, 「我們做什麼,人家都很清楚,假不了的」 ,所以平常就要多準備,多 燒香,靠臨時抱佛腳是急不來的。

由C5 委員坦露的自我警醒,可以窺見評鑑委員內心那一把公私分明的尺。她 試圖去除自己原先的認知與先見,努力運用最客觀、最公正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受 評學校。在評鑑過程中,也認真將自己所理解的理論與看到的實務作連結與對應,

企圖為所見到的事實與現象,詮釋出某些意義來。

二、 評鑑委員對評鑑結果的意見與建議

(一) 半天評鑑時間不夠,但仍是不錯的折衷方案

臺北市 91 學年度資賦優異教育評鑑「複評」的流程,分別是受訪學校簡報(30 分鐘) ,書面資料審查(40 分鐘),教學與環境參觀(50 分鐘),訪談學生、家長、

教師、行政人員(30 分鐘),委員意見交流(20 分鐘),綜合座談(40 分鐘)

6

(臺 北市教育局,2003),合計三個半小時,美其名為「半天」 。我身為受評學校一員,

與同事們共同奮鬥了幾個月,煞費苦心,整理出好幾十大本的資料、簿冊,甚為懷 疑在短短半天之內,四位評鑑委員又要聽簡報、看資料,又要訪談、參觀教學、綜 合座談,是否可以消化得了,所以提出以半天評鑑一所學校,時間是否足夠,來請 教評鑑委員。

C1 委員認為如果到了學校之後,才看現場簡報,跟現場準備的資料,要對學校 得到一個詳細、完全的認識,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他表示評鑑委員們先前都已 經拿到學校自評的資料,透過評鑑委員之間的「工作分配」 ,以及評鑑計畫裡的評鑑 指標, 「就學校整體的運作來看的話,其實,還是看得出一些東西」 ,不過 C1 委員 也認為: 「如果要看很細部的,比方說這位老師的教學,真正的那種,很值得其他老 師來參考的那種特色,我覺得不見得每一個老師的特色都會被看到,對,很難。」

(個訪 C1_930917,p.2)

C2 委員的看法是: 「基本上我認為不夠」 ,但是她認為評鑑委員四個人如果很有 效率的分工,時間便可以運用得很好。C2 委員說: 「其實像半天的這種評鑑喔,我 覺得它只能做最基本的健康檢查,……就像全民健保給付的那種免費健康檢查一

6 參見臺北市政府 92 年 10 月出版,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報告,附錄,附件一,194 頁。

(12)

樣,所以說這種健康檢查也不可能很長的時間,因為對學校來說,負擔也蠻重的,

所以,半天可以算是一種折衷的結果。……因為我們事先都有得到學校的一些資料,

所以說我覺得還可以。」 (個訪 C2_930920,p.3)

C3 委員的看法是:「半天,當然是不夠啦,不過其實這種東西,我是覺得喔,

嗯,……怎麼講,最好是平常去看……」 (個訪 C3_930922,p.3)

當我問到以半天時間評鑑一所學校時間夠不夠,C4 委員首先就回答:「我們也 有討論過一天比較恰當,可是評鑑委員人數要很多。」她接著表示如果評鑑人員適 當的分工,有些人看某幾大項,有些人看另外幾大項,加起來就是一個整體了。她 說: 「我會覺得半天有點急,假如能夠一天是最好。」C4 委員認為評鑑之前就要先 閱讀評鑑資料,有問題的地方自己做記號,去到學校請教他們,或者是看資料佐證,

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校,跟他們一起討論,C4 委員歸納說道:「我是覺得一天比較 恰當,評鑑時間兩、三天又太累了。」 (講到「兩三天又太累了」 ,她和我不禁都大 笑,的確是如此啊!) (個訪 C4_931018,p.3) 。

C5 委員的看法是看的資料夠了,可是沉澱的時間不太夠,她說: 「看資料、看 整合的東西其實是夠了,應該是可以,可是判斷上真的是有一點倉促,……當天的 評鑑紀錄跟意見,當天就要寫好,就是離開那個學校以前一定要交出來的,……」

C5 委員表示經常在評鑑回來後,會想到某個學校的某個點是可以修正的,雖然後來 也修正了,但是 C5 委員總覺得這種思考歷程沒有辦法很有系統的記錄下來,做一 個比較好的解決,是有點可惜。儘管如此,C5 委員認為評鑑委員們能在那麼短的時 間,做那麼多的事,下最好的判斷,她說: 「我們已經很偉大了!」 (個訪 C5_931104,

p.5) 。

對於以半天時間來評鑑一個學校,評鑑委員們普遍直覺都認為時間不夠,要真 正得到完整、詳細的認識,對細部特色有深入了解,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考量學 校負擔、評鑑委員負擔,以及評鑑委員人力等等諸多因素下,若能搭配評鑑委員有 效率的分工,事前勤閱資料、做筆記,當天與學校密切溝通,作最適切的判斷,半 天時間仍是一個不錯的折衷方案。其中,C4 委員認為半天有點急,提議延長為一天 比較恰當,值得考量。

(二) 評鑑委員們大多認為已經盡力看到真實情況了

我曾經請教評鑑承辦者C0 委員,對於此次資優教育評鑑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 看法,C0 委員馬上接口說:「如果就行政單位或專家學者來講,大家都覺得很滿意 啦!」因為就評鑑目的之一:瞭解各資優班的運作現況

7

而言,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

7 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之目的有二:

1. 促進臺北市各教育階段學校資優教育專業成長,提升資優教育品質。

(13)

(個訪C0_930915,p.5、p.6)。但是對於受評學校,這次評鑑的結果,有沒有反應 出每一個學校的真實情況,這也是我很關心的一個議題。

我問 C0 委員:「您覺得評鑑結果反應出每個學校的真實狀況如何?」C0 委員 回答要完全瞭解所有的真實狀況,當然很難,她說: 「如果說,就學校準備的資料,

大概未必。但是評鑑委員實地去看的時候,看每一個人問的技巧……我覺得應該有 八成吧!」 (個訪 C0_930915,p.8)

C1 委員不敢保證說他看到每一個學校所有的真實情況,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明 這種情形。

「嗯,我看過某一個學校之後,我覺得這個學校其實蠻好的。後來有一次,

非正式的機會我跟某一位老師談到這個評鑑的經驗,我說我覺得這個學校還不 錯這樣子,結果那個老師他就告訴我說,你被騙了,他就這樣跟我講,他說因 為他對那個學校還算蠻認識的,他跟我舉了一些為什麼你會覺得他們做得很好 的原因讓我知道,因為那個學校就是,的確是很容易塑造這樣的表象啦,對對 對,他是這樣跟我講,因為他說他對那個學校的運作,有非常詳細的了解。」

(個訪 C1_930917,p.4)

經過那次談話之後,C1 委員得到了一個警惕,那就是: 「你有可能會看不到真 實的情況」 。但是,C1 委員最後表示評鑑應該會相當程度反映出學校的情況。他說:

「因為我們是四個評鑑委員,大家共同討論出來的一個共同看法,所以評鑑結果其 實不會反應個別的看法,假如我比較,就是,看得不夠深入,我被矇騙了什麼,但 是,我可以從別人那邊,得到一些參照的訊息」 ,所以 C1 委員覺得應該還好(個訪 C1_930917,p.4)。

C2 委員說: 「基本上我覺得沒有一個恆久的真實,因為我覺得所有的都是『當 下就是真實的』 」 ,C2 委員認為問題在於,我們看到的,只能說是我們心目中的真實,

但是不一定是學校認知的。她舉例: 「譬如說,嗯,……我們說兩種可能好了,譬如 說,學校所呈現的東西是不是真實的,這是第一個關卡,學校所呈現的本身就是有 所保留,有所隱瞞,我們就沒有辦法看到真實。第二個就是我們有沒有很專心的看?

有沒有很,沒有偏見的看?這是第二個關卡。」C2 委員說,假定評鑑委員看的時候,

其實就是很馬虎的,不是很專注的,很深入的看的話,這又會再扭曲一部分,……

她覺得評鑑結果反映出來的真實,只能讓學校去判斷。C2 委員認為一個有信心、有 自信的學校,如果看到的不是他真的,他會無所謂,因為不是真的呀!可是如果說 學校不是那麼有信心,又很自大,一旦被人家批評,就會覺得人家看到的是假的。

C2 委員說: 「實際上,評鑑結果最重要是看學校怎麼樣去接受,然後,評鑑委員如 果很用心去看的話,確實是,只能說反應出學校呈現出來,我們所得知的部分。」

(個訪 C2_930920,p.4)

輔導待改進之學校(詳見臺北市政府,民 92,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第 7 頁)。

(14)

對於評鑑結果是否反應出受評學校的真實情況,C3 委員曾經在談論上一題,

評鑑半天時間是否足夠時,透漏一些蛛絲馬跡,她說: 「不過其實這種東西,我是覺 得喔,嗯,……怎麼講,最好是平常去看……有一些,真的我們可以感覺,是做出 來的。對不對?有的是為評鑑而生出一些東西這樣子喔,所以,沒有辦法,我的感 覺就是這樣子。」 (個訪 C3_930922,p.3)儘管如此,C3 委員在正式討論是否反映 出受評學校真實情況時表示: 「大部分都是蠻高的啦!」她說: 「我去看的結果,……

我的感覺就是說,大家喔,已經走得很正常啦!……真的,都走得很正常。……感 覺都這樣,大概每一個學校喔,像以前會,好像步伐比較亂這樣子。」我後來追問 以前步伐比較亂,比較不正常,究竟是什麼情形,C3 委員卻不願意詳細說明,只說:

「那已經過去了。……現在我是覺得,感覺好像都是安安穩穩地在走。」 (個訪 C3_930922,p.3-4)

C4 委員認為評鑑結果應該大部分都會反應出學校的真實情況,除非學校沒有 真實的呈現他們的資料,或者沒有說出他們的需求或困難。C4 委員再次強調:「假 如評鑑時間能夠有一天時間的話,我覺得會更清楚……,討論的時間多,了解的時 間多,一個學校會有更多的認識,會更客觀。」 (個訪 C4_931018,p.3)

當我一提出這個問題,C5 委員馬上說: 「喔~~,那就要看『真實』是什麼喔?」

我們兩個不禁都笑了。C5 委員笑著說: 「很難說ㄋㄟ,因為,其實要說真實也算啊,

因為那是你們準備出來,所以說那很真實,可是真實有真實到你們平常就是這麼做 嗎?比如說教學觀摩,或者是說資優教育的理念好了,有沒有真實是你們平常在做 的?你們書面上是這麼寫,可是你們平常真實這麼做嗎?我們其實都知道這之間有 落差,可是多少有反映出每個學校的特色,我們其實不能說……,只能說有一個距 離。」C5 委員提到有些學校的簡介由校長親自上場報告,校長的努力固然很值得肯 定,但是總覺得校長的報告跟老師親自報告有點落差,講起來的口吻,真實性就是 不一樣。C5 委員歸納歸結:「所以其實我們還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然後我們也可 以從資料裡面跟準備的方向,看出每一個學校老師思考的重點是什麼,所以還是有 啦!」 (個訪 C5_931104,p.5-6)

值得注意的是,C1 委員透過一個教學現場的老師的說辭,得到一個警醒,而 不敢保證他看到每一個學校的真實情況;資深資優教育老師退休的 C3 委員語帶玄 機說,部分學校有些東西是為評鑑而生出;多年前曾經從事國小資優教育教學的 C5 委員質問,評鑑時做的教學觀摩,或是闡述的資優教育理念,是否確實是學校平常 所實施的?評鑑時書面資料所寫的,和平常真實做的是否一樣?她一語道破其中可 能仍有差距。可見曾任教基層的實務老師,都看出評鑑結果外貌與真實情況多少有 些距離。

儘管「真實」的定義見仁見智, 「真實」的表象與內涵之間,可能有一段距離,

每個人對於「真實」的期待與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是評鑑委員們對於評鑑結果是

否反應出學校的真實情況,大多仍抱持肯定的態度。只是,評鑑委員們心中認為他

(15)

們已經盡力看到真實情況,打出真實的成績,而受評學校是否自覺表現出真實情況,

這又是另一個話題,留待受評學校自我省思。

(三) 評鑑委員對於此次資優評鑑成績評定的看法

臺北市 91 學年度資優教育一般智能類國小組評鑑結果,先按地理位置分成三 區(國小一、國小二、國小三) ,每區依各評鑑項目擇取「績優」四名;再依各評 鑑項目累計總分排序,每區擇取「特優」學校兩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

雖然我所服務的學校很幸運的在我們那一個分區中獲獎,列為兩名總特優之 一,但是我一直不喜歡資優教育評鑑以這樣的方式來評定成績。我覺得那會促使一 個分區內的所有學校變成為了爭奪「兩名特優學校」這個名器,成為互相較勁、互 有防備的敵手,而不是真心交流、互相拉拔、相互扶持的盟友。我一直在思考,為 什麼在一個分區裡,固定只能選出兩所學校為特優,製造競爭與敵對的氛圍?而不 是任何學校只要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得到某一個獎項,讓所有學校齊心合作攜 手努力,盡力爭取教育局所頒發的獎項,所以我把我的質疑向評鑑委員提出請教。

C1 委員表示有關評鑑成績的評定方法,是在籌備會議裡面已經事先討論好了,

評鑑績優跟特優的名額也都早已經決定。C1 說:「它是沒有非常嚴格啦,但是就是 說,它讓每一組都儘可能的,嗯,就是,有一個一樣多的名額,對。」對於評鑑成 績的評定方法,C1 委員表示:「我記得在籌備會議的時候,很多老師擔心評鑑結果 對學校的影響,比較消極的說,你要避免讓學校士氣被打擊嘛,所以那時候他們就 說,我們算是名為評鑑,但是我其實是來找每個學校的優良事蹟,就是用這種心態 去看每個學校,哪裡有值得被表揚的特色,……對,所以,比較不會有一種負面的 評價。」 (個訪 C1_930917,p.5)

對於此次資優評鑑成績評定,C2 委員說: 「每一種評鑑都會遇到這種問題耶,

對不對,因為這其實是行政的為難,就是因為他要發獎,……這一次已經,我覺得 中國人說中庸之道真的很有道理,其實這一次已經有點折衷了。」 (個訪

C2_930920,p.6)

C2 委員接著說:「你如果仔細看,本來這個區域是為了評鑑委員的路線方 便,……問題是每個地區並不均衡呀!為什麼我說中庸,你看喔,我們幾乎每一項 都挑出四個。我們本來討論希望,單項績優不限名額,然後總分要以各項項次最高 的,前兩名到三名,結果後來,後來,我們給太多了,就有人說,這樣給獎太浮濫 了,結果下面就全都剪掉了,只剩四個。可是他們有提到,每一個學校幾乎都有,

因為說實在的,這些學校已經很久沒有做評鑑,有些學校優點都很多,所以,你把 它 cut 掉,其實到最後就變成,唉,有些學校很可惜。」C2 委員表示:「即使沒得 獎的學校,其實優點還很多,……雖然落榜,其實還是很優秀。」 (個訪 C2_930920,

p.7)

(16)

我以同樣的問題請教 C3 委員,問她以這樣的成績評定方式,對於長期的資優 班生態發展,會不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讓學校之間產生競爭的心理?C3 委員說:

「多多少少啦!」C3 委員接著說: 「不過我看,官場上,他們一個活動就是一定要,

要有一個什麼喔!……然後有獎勵啊!……大概,很多我們的文化就是這樣子,……

這個也沒辦法啊!如果我個人,我是不欣賞這樣子。」 (個訪 C3_930922,p.6)

我提出我的想法: 「只要達到某一個標準以上,就可以得獎,不要限定說一區 只能兩個特優」 ,C3 委員頗有同感,她說: 「這個也就是齊頭式的平等了,有的區可 能喔,很多學校都辦得很好,但是限於那個『二』 ,必須就要有一些漏網之魚,所以 這個,沒辦法。」 (個訪 C3_930922,p.6)

我問 C4 委員是否思考過此次資優評鑑成績評定的方式,會不會對資優教育 生態產生一些影響及變化, C4 委員回答:「組跟組之間難免會有差異,所以每一 組都是推選最好的,有的組也說出它的困難點,比如:這組都很好,我們可以多選 幾個學校,或者這組程度都不錯,我們就不一定只推選兩個。後來大家用比例分數,

以自己組的為參照標準。」C4 委員說: 「事實上,評鑑小組看了應該是蠻客觀的,

要評鑑兩個出來,就是要慎重思考,再三斟酌,共同討論……」 ,C4 委員後來另外 提出一個想法: 「我覺得假如像幼教評鑑有『複評』 ,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學校是特優,

然後另外一群人再去看一次,是不是特優,我覺得這樣蠻好的,重新組合一群人,

然後看複評的學校,是不是恰如其分,其實這也是資優班將來可以做的。」 (個訪 C4_931018,p.4)

C5 委員表示他們那組的評鑑委員希望能給每一個學校都有某一項優等,她認 為他們分配得還頗平均的。C5 委員不贊成評鑑採取太過鼓勵的性質,她說:「如果 是評鑑,你真的要做到評鑑,它不能太一般性、人人都有獎的特質,所以有一些指 標性的學校出來,我覺得其實是好的。」C5 委員認為特優是一個指標,因為當大家 都一樣的時候,就不覺得有太大的重要性。C5 委員還認為每個學校生態、師資組成 都不同,不會有人想跟別的學校完全一樣,所以不太會造成惡性競爭(個訪

C5_931104,p.6)。

評鑑承辦者 C0 委員訪談中曾表示,特優學校有敘獎的額度,沒有遵照這個額 度給獎,教育局裡的人事單位會做糾正。我覺得這牽涉到一開始的敘獎辦法,所以 我換個方式說: 「假定,全部就只能有六個特優的名額,那可不可以把六個放在一起,

整個臺北市所有國小只要某個學校各方面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得到特優,而不限 定哪一區一定非得只能兩個名額不可,或是某一區非得一定要擠出兩個特優?」C0 委員睜大眼睛: 「你是說全部一起看這樣喔?」我說: 「對」 。C0 委員說: 「評分者不 同,你怎麼樣去做那個信效度的考驗?……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同一組委員去看,

可是你要叫老師(評鑑委員)跑 37 所學校,真的是很殘忍啦!」 (個訪 C0_930915,

p.11)

這真的是一個難處,因為學校數量多,不得不進行分區評鑑,而評鑑者不同,

(17)

的確很難將全部學校放在一起做比較。但是,回過頭來再思考,其實要達到不製造 競爭、敵對氣氛,做法很簡單,那就是只要給予單項績優獎即可,不要製造「總特 優」這個獎項出來。沒有「總特優」這頂光彩耀眼的皇冠,固然會略為減損特優學 校的光芒,但是對於其他眾多同樣力求表現的學校,卻比較不會有刺眼與扎心之痛。

C5 委員說: 「特優是一個指標,有一些指標性的學校出來,其實是好的」 ,又說: 「你 真的要做到評鑑,它不能太一般性、人人都有獎的特質」 ,如果堅持這樣的觀點,

C5 委員所談評鑑小組另一個做法卻令人質疑,她說他們那組的評鑑委員希望能給每 一個學校都有某一項優等,她認為他們「分配得還頗平均的」 。這不就落入齊頭式平 等的迷思嗎?又要追求指標性學校,但又鄉愿式的去「平均分配」給每個學校一個 績優?這樣的思維與做法是否前後矛盾?深深期待臺北市資優教育在評鑑這部透視 鏡兼推土機的檢核與輔導下,學校與學校之間仍能夠維持友好、和樂,互相扶持,

良性互動,共創蓬勃發展的榮景。對於目前資優教育評鑑成績評定方式引發的資優 教育生態變化,純粹是我個人的擔憂與思考,也許實際上都是我多慮了,只能留待 日後慢慢觀察了。

(四) 評鑑委員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

我的研究有一個很重要的動機緣由,是因為我覺得光從資優教育評鑑報告書的 內容,無法充分了解各校的詳細資料,尤其是表現特別優異的學校,其過人之處的 真實情形,很難從制式的複評意見裡那些「特色與優點」 、 「問題與建議」的一般性 描述看出來,所以我也想從評鑑委員口中,知道他們對於評鑑報告的看法。

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滿意度,主要負責編輯報告書的 C0 委員說: 「如 果是就消費者的觀點來看,這份報告我是還蠻滿意的啦!」 (個訪 C0_930915,p.16)

C1 委員聳聳肩表示一直到訪談當天,承辦單位並沒有送給他評鑑報告,他沒有 看過該書內容,所以無從提出看法。不過,C1 委員針對「資優教育評鑑報告」裡面 他個人負責撰寫的內容做了一些說明: 「其實像我們來寫的時候呢,嗯,有點不是表 達個人的意見啦,我們每一組事先已經就每一個向度,全部討論過,然後紀錄下來,

然後,有點是彙整,然後再把另外兩組老師他們的意見也彙整進來」 ,聽到這裡,我 馬上質疑一個只評鑑某一分區的評鑑委員,去做全部三區某一評鑑項目內容的彙整 工作,敘述內容會不會有所偏頗,比重不同、評述標準不一的情形?C1 委員回答:

「對,倒是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三組老師的標準,我們看這個學校的好與不好,我 們的標準,可能會不太一樣,我們重視的那個指標,也可能不一樣,有可能啦,對。」

(個訪 C1_930917,p.5-6)

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C2 委員說:「基本上我蠻滿意的,可是我

覺得有點傷心。」C2 委員一邊翻著她帶來的厚資料,一邊說明,她和其他三位評鑑

委員原先所撰寫的各受評學校「複評意見」 ,有一部分內容被刪除了: 「我們本來寫

法不是這樣子,……本來我們希望先去了解學校的背景和條件,就是 SWOT 分析,可

(18)

是實際上,我們沒辦法做那麼多,所以我們就分析有利的條件和待克服的條

件,……」 。C2 委員舉一個例子: 「像○○國小沒有地點上課,真的沒辦法變出來,

那他們只好在地下室,雖然是在地下室,但是他們把它整理得很好,很乾淨,空調 很好的話,那也算是很厲害呀,廢物利用啊!所以我認為每個學校的評鑑基礎上,

應該要在條件上先做分析,……可是後來在版面上,全部被刪掉了。對呀,我是覺 得有一點點可惜啦!」 (個訪 C2_930920,p.11)

不過後來 C2 委員歸納她對「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 「我覺得教授的分析 十分詳盡,它算是一個總結性的評論。也有各校單獨的評論,都很小心的著墨,不 去傷到每個學校。我覺得這個評鑑書還算是蠻,等於說也有個別性,也有總結性。」

(個訪 C2_930920,p.13)

C3 委員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是: 「我覺得這樣算不錯啦,等於說一個 活動下來,他有一個,等於說一個交代啦!就像我們教特教班有走過,就是要留下 一些痕跡,你如果沒有留下,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個訪 C3_930922,p.7-8)

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的看法,C4 委員說: 「教育局把綱要都設定好,然 後再請評鑑委員事先了解,再請一些評鑑委員來做分析、整理。……我會覺得大家 都根據計畫,然後才看成果,那計畫中有的,這裡就要有,我會覺得有脈絡可循。」

(個訪 C4_931018,p.5)

C4 委員拿出她自己曾經編輯過的特教評鑑報告書給我參考,書裡的緒論闡述 評鑑的前因後果、理念、評鑑的程序、內容,還算出百分比、畫出比較圖(如:各 校的自評給分分數分佈比例直方圖) ,可以做一些對照。C4 委員認為,評鑑報告也 可以作成學術的報告。C4 委員說: 「我比較期望的是評鑑報告有理論的、有實務的,

有各校的,有整體全部,都整理出來,我會比較希望這樣子。」我問 C4 委員,當 時開會談到這本報告書的架構時,是否曾提出自己的建議,她謙虛的說: 「我是比較 期望理論與實務,然後加上學術的一個延展性,會更周延。因為別人做,我就比較 不敢要求這麼多,因為做這件事的確蠻辛苦的……。」 (個訪 C4_931018,p.5-6)

當我向 C5 委員問到滿意評鑑報告書這樣的呈現方式跟內容嗎?她不假思索,

以一貫的溫和笑臉回答: 「不太滿意

,她表示因為那些資料都是評鑑當天「當下的 東西」所整合出來的,而其實還有更多內容是當天未挖掘到的,比如從各校的簡報 光碟裡還看到許多東西,

在整合上我總覺得缺乏那個厚實度啦!」但受限於時間與 精神不足,無法多寫,所以對於在評鑑報告上面寫出來的東西,不是那麼滿意(個 訪 C4_931018,p.6)。

歸納而言,評鑑委員們大致都肯定評鑑報告書的內容,但因每個人的理想與期

待不同,而各有局部不滿意之處。C2 委員對於他們原先寫在各校「複評意見」上

頭----「有利的條件」和「待克服的條件」 ,因故被刪除,未被完整呈現,感覺惋惜;

(19)

C4 委員認為評鑑報告書可以再多一點學術味,將理論與實務作緊密結合,會更有 價值;C5 委員則針對自己所負責彙整、分析的評鑑項目內容,不甚滿意,覺得缺 乏厚實度。

有關於評鑑報告書的架構,C0 委員曾表示不是完全由資優資源中心決定的,

而是經過開會,大家提供意見討論完成的。製作評鑑報告之前,中心先把歷年來教 育部所做的評鑑報告,以及臺北市身障評鑑報告拿來分析,看一般評鑑報告包含哪 些架構,做了一個架構比較表,然後科裡面先開過會,教授們也開過會,最後大家 決定做一個比較精簡的版本。C0 委員說: 「我們是朝著消費者觀點,從學校、教育 局的觀點,希望評鑑報告能從很短時間內,看到很精要、精簡的內容,是朝這個方 向討論。」 (個訪 C0_930915,p.14-15)

所以,基本上評鑑報告當初製作的方向,就是朝「精簡版本」 ,讓閱讀者能在 很短時間內,看到很精要的內容去設計,所以它勢必無法滿足想要了解更詳細更深 入內容的需求,因此這也激發我研究此論文的動機。

(五) 評鑑委員認為「資優教育評鑑報告」可以再增加的內容

對於「資優教育評鑑報告」是否可以再增加一些什麼內容,除了C3 委員認為 該有的都有了,不需要再增加什麼之外(個訪 C3_930922,p.8) ,其他的評鑑委員各 有不同的說法。

評鑑承辦者暨評鑑報告主要負責人 C0 委員說:「如果說最好各校有很多圖文 啊,很生動活潑啊,那樣是可以的,可是你想想我們這次評鑑七十四所學校,那評 鑑報告是不是變成『ㄐ一ㄡˋ ㄉㄨㄚˋㄅㄨㄣˇ』耶

(台語:變得很大本的意思)

,攜 帶不方便,翻閱也不是很方便。另外,現在其實有滿多在鼓勵說,是不是做電子化,

電子化的東西,光碟片容量那麼大,然後要放圖,要放簡報,要放什麼,都 ok,攜 帶又方便,可是紙本跟電子檔,它的模式有點不太相同,紙本翻起來比較不會疲勞,

可是電腦『ㄎㄨㄚˋ ㄒ一ㄨ ㄍㄨˋ,目珠會ㄏㄨㄟ去』

(台語:看太久,眼睛會花掉的 意思)

。」 (個訪 C0_930915,p.16)

不過 C0 委員也說: 「如果說真的要挑一些毛病的話,可能就是說像評鑑理論性 的介紹的部分,或者說過往一些評鑑資料,可能還可以再多一點。其實我們也是有 蒐集一些過往的評鑑是怎麼做的資料,就是就現有的資料去做解釋,還可以再收集 得更完整一點。所以可能就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再去做補強,然後一些過往評鑑,

最好是臺北市自己本身,……教育局辦理的評鑑,去做一些了解。」 (個訪

C0_930915,p.16)這一點呼應 C4 委員對於評鑑報告的看法,由主編之一 C0 委員 自我省思、陳述出來,可見豐富評鑑報告的理論資料,加強其學術性,是下一本資 優教育評鑑報告可以編輯得更好的地方。

C2 委員認為針對評鑑報告可以增加哪些內容,要看讀者是誰。如果讀者是老

(20)

師,可以把各校的簡報或者是很簡要的自我特色描述,做成一張光碟,附在後面,

她說: 「我們就可以看到各校的情況,這樣子,……就變成一個歷史了」 (個訪 C2_930920,p.13) 。

C4 委員說: 「我是覺得可以讓每一個參與的人,就是被評鑑或評鑑人可以寫一 點心得感想或省思。」 (個訪 C4_931018,p.6-7)

C5 委員認為評鑑報告書裡可以再增加的內容是,針對特優學校的描述。她說:

「特優學校它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它的這個特色為什麼好?我們為什麼給它這麼高 的指標?它值得學習推廣的是哪些?」C5 委員認為如果有這個東西出來,這個評鑑 就很有意義。 「我們當初有想到,可是做不到,所以只能就上面的那個指標寫一寫,

然後我就整合三十七張這樣的資料,然後就這樣寫出來……。」 (個訪 C5_931104,

p.9)

我表示這個部份大概就是我的論文想要去探討的。C5 委員馬上說: 「對啊!所 以你補這個部分真好,哈哈!」不過,C5 委員眼珠子一轉,說道:「可是那變成是 你的觀點!我現在說的是當初我們四個看的時候,我們看到什麼,……」C5 委員表 示他們在評鑑過程,進行許多非正式的討論與溝通,那裡面的東西很豐富,可是沒 有辦法在文字裡面清楚、整體的呈現,覺得很可惜(個訪 C5_931104,p.9) 。

此外,C5 委員還覺得整個評鑑報告只有評鑑委員的聲音,卻沒有學校的資料,

她說: 「那本整個評鑑報告都只有『我們』的話,都沒有『你們』的資料」 ,她建議 在每個學校的前面,加一、兩頁學校自己對本身特色的詳細敘寫,後面才是評鑑委 員對於這些特色的分析。這樣的相互對照、相應,才能使人看得懂評鑑報告到底在 說些什麼。C5 委員說: 「要不然這個評鑑報告,其實是我們(評鑑委員)才看得懂,

你們可能看不清楚,因為你們也沒到○○國小,也沒到 XX 國小,所以你們在看○

○國小、XX 國小的評鑑資料的時候,其實不太清楚那個教授裡面講什麼、也不太 清楚某某評鑑委員為什麼說那樣子……。」 (個訪 C5_931104,p.10)

C5 委員的說法,就像在美容院剪頭髮的時候,除了前面有一面大鏡子,美容 師還拿另一面小鏡子,讓顧客可以透過前面大鏡子看到後面小鏡子映照出來,自己 頭後方的模樣,了解美容師所剪出來的髮型是否符合要求。評鑑委員所彙整出來的

「特色與優點」 、 「問題與建議」 ,就像大鏡子,受評學校的自我特色詳細描寫,就像 小鏡子,兩面鏡子互相對照、相映,才看得出評鑑結果的全貌與評鑑報告的端倪。

如果再加上 C4 委員所提讓每一個參與的人,被評鑑者或評鑑者都寫一些心得感想 或省思,那小鏡子會增加,觀照的面向更多,呈現的脈絡會更為細膩、清楚。

C5 委員有點遺憾她當時候的建議未被採納,我則期待我的論文研究能補這部

分的不足。雖然我無法將所有學校的每一面小鏡子補上,但是至少我可以將國小一

般智能類資優教育學校中,較具指標性的特優學校那幾面明亮的鏡子搭建起來,讓

大家自由的去前後左右詳細觀照。

(21)

(六) 評鑑委員對於學校準備資優教育評鑑的建議

資優教育評鑑對所有從事資優教育工作的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尤其是對 於必須親自準備所有評鑑資料、面對所有評鑑任務的第一線資優教育老師,更是一 件艱鉅的工程。臺北市近二十年來未曾做過資優評鑑,面對陌生的評鑑工作,資優 班老師們內心有說不出的緊張與焦慮,很希望知道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學校得到好 成績;即使評鑑已過,也很想知道,在評鑑委員眼中,可以怎麼改進和努力會更好。

基於這種心理,我向評鑑委員提出這個疑惑。

當我向 C1 委員詢問如果下一次再有評鑑的話,應該怎麼準備,才會讓每一個 學校的潛力都展現出來這個問題,他並沒有正面回答我。他說: 「我覺得如果評鑑它 對於整個學校資優教育的運作,是有幫助的,那它應該是從外部評鑑,轉換成,學 校裡面的內部評鑑」 。換句話說, 「如果一個學校,它除了課程、教學這樣的一個運 作之外,還有自我評量的功能在,那它就會有一個反思的後設、後設認知的一個機 制,……學校的課程,就可以,一直有革新或更新這樣的可能性出來。」C1 委員認 為外部評鑑是比較消極的做法,內部評鑑因為是自我要求的,人自我要求的時候他 會做得特別好。C1 委員表示,如果你要看我什麼東西,我就給你看我們那個部分最 好的一面,其實評鑑的焦點就轉移了。評鑑的初衷,期望看到的是學校真正的一面,

然後評鑑結果可以回饋給學校,提拔學校做得更好。C1 委員很期盼各個學校有內部 評鑑的機制,每年自己做一次評鑑,他說: 「如果這個落實的話,其實學校不需要外 部評鑑。」 (個訪 C1_930917,p.16-17)

所以,對於「學校應該怎麼準備資優教育評鑑」這個問題,C1 委員認為應該請 學校站在自己學校課程運作的立場來思考,評鑑是怎麼做的,評鑑制度要怎麼改(個 訪 C1_930917,p.17)。

雖然 C1 委員沒有正面回答「學校應該怎麼準備資優教育評鑑」這個問題的技 術層面,但是他仍然透露「自評資料」及「簡報」滿重要的。他說: 「看了好幾個學 校之後,你會發現從簡報裡面,你就可以聽到很多,這個學校在資優教育的經營上 面的特色,很容易就凸顯出來。」 (個訪 C1_930917,p.17)

另外,C1 委員還表示特殊教育,尤其是身障班的評鑑頻率很高,所以,身障班 的老師們常常花很多時間在準備評鑑,他覺得這樣子,焦點就已經轉移而且有點模 糊掉了。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老師的角色任務不是在準備評鑑!」 (個訪 C1_930917,p.18)

C2 委員說評鑑的時候,有些學校呈現技巧不太好,有點吃虧,很可惜。提到對 於學校準備資優教育評鑑的建議,C2 委員哈哈大笑:「學校準備啊?哈哈哈哈。還 要辦嗎?要辦就要改進評鑑的方法。我當初一直在講,我說如果我們沒有規劃好後 續的追蹤評鑑的話,我建議不要辦,因為我可以想像,就好像在比賽一樣。可是,

最後還是決定先辦了再說,然後看看後續情況,有錢就再辦追蹤評鑑。可是我們知

(22)

道評鑑本身,應該依循一套模式或標準的流程,甚至有評鑑的評鑑

8

,去評鑑這個評 鑑的成果如何」 。C2 委員接著說道: 「如果學校要準備資優教育評鑑的話呢,如果評 鑑還要這樣辦,學校要準備資優教育評鑑就要逐項的好好改進。觀摩一些特優的學 校,是一種方法,然後呢,呃,樹立他自己的一個檔案的,清楚的整理檔案,是應 付這類型評鑑的必須要做的功夫。」 (個訪C2_930920,p.13)

對於學校準備資優教育評鑑的建議,C4 委員認為把平常的東西拿出來就可以 了,比如平常做過鑑定的測驗資料、鑑定會議資料,平常撰寫的學生 IEP,或者是 資優班老師與普通班溝通的資料。我附和她的說法: 「對啊!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一 點包裝或者是呈現的技巧。」C4 委員說:「最好每一個學校都學會,其實這個不是 只有評鑑,你做任何報告,做教學檔案、行動研究,或是發表文章,事實上都需要 有一些系統性的整理。就像你自己 (她指著我攤在桌上的評鑑報告書上所貼的各種 彩色標籤),其實也是技巧之一,所以我會覺得一個老師要學會資料整理,不是評鑑 才做,是平常就要會做。」我歸納複述: 「平常就要做,就要整理了,到評鑑的時候 就把它搬出來。」C4 委員: 「對!對!就是把它搬出來,就沒事了」 (個訪 C4_931018,

p.7)。

C5 委員曾經在一次臺北市資優教育教師分區研討會演講時,提到她當初評鑑 時的第一個感覺: 「本來教學是一個老師在教室裡面的創意,那當我們去評鑑的時 候,我們要看到的是集體的創意。我想每一個學校評鑑委員都會這麼說,我們想要 看到的是有系統性的創意,然後是一個集體性的創意,所以它必須是一個集合大家 的東西出來,然後告訴人家,我這個學校做的資優教育它的價值在哪裡。然後那個 價值不用跟標準比較,也不用跟別的學校比較。」(演講,C5_931020)

訪談時,C5 委員也提到類似的想法,她說評鑑時最大的感慨就是每個學校的 老師都花很多時間,做很多的書面資料,可是都忘了做整合。C5 委員說:「我們去 評鑑的時候,其實我們要看到的是整合的東西啊!」我追問如何做整合。她略為思 考一下: 「嗯,我想想,整合就是……可能比較具體一點思考就是,你這整個學校對 資優的定義是什麼?」C5 委員認為在準備評鑑的時候,第一個應該要先凸顯自己本 身經營的是資優的哪一塊,她說: 「因為每一個學校的人力都有限嘛,你如果沒有先 告訴我們說你們經營的焦點是什麼,我們會用大的標準來評你,可是如果你很明顯 的告訴我們,你在……,比如說學校的環境、在老師的組織上怎麼樣……,所以你 們選擇在資優的這個焦點做,ㄟˊ,那我們就會看說你在資優這個焦點上做得好不 好,而不會用整體資優教育的歷程來評你,來跟你做相較。」C5 委員認為評鑑本來 就是看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是否做到,可是我們現在的評鑑變成是整個資優的目的,

然後用那個目的來看學校有沒有做到,對於只有兩個老師的學校是很不公平的事 情, 「所以他如果能夠先告訴我們他經營的焦點是什麼?為什麼只在這個焦點,每個 學校都很不同,那其實我們可以先聚焦,可以把其他的先放開。」 (個訪 C5_931104,

p.11)

數據

表 4-2-1    S2 教師的協同情形  課程名稱  年級  人文 課程  科學 課程  個別談心 專題探索 導師課程 團體 課程  社會興趣 中心  分組 課程  三年級  S2-T4 S2-T4 S2-T4 中  年級  四年級  S2-T3 S2-T3 S2-T3 S2-T4 S2-T5  兩人協同  五年級  S2-T2 S2-T2 S2-T2高  年級  六年級  S2-T2 S2-T3  兩人協同 S2-T4S2-T5 兩人協同 S2-T5 S2-T5 S2-T5 一位老師負責,其他三位老師
圖 4-2-9  S5 的課程內容(資料來源:S5 網站_940910)  2.  課程既簡單又富彈性  S5 的課程非常彈性化,也很簡單,她說:「我們學校課程的特色就是簡化,只 分三種 表 4-2-7    S5 的課程架構  領域內容  選修方式  期達成之能力指標 ,一種是團體課,一種人文,一種科學,三種而已」 。S5-T2 表示,簡單的分類,目的是要掌握關鍵性主軸,透過學習材料來進行學習,學習材料是次要的。S5-T1補充,S5 有選課機制,團體課是必修,人文、科學是選修(團訪 S5_931229,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投票記錄:核准 5 票、修正後核准 7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面參與 討論 0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修正後核准 追蹤頻率:一年一次

投票記錄:核准 13 票、修正後核准 0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面參與 討論 1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核准

本會第二屆以來,經費益枯窘,人才益凋散。常務委員開會,每不合會章。如委託非

投票記錄:核准 12 票、修正後核准 0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面參與 討論 1 票、棄權 0 票。9. 審查結果:核准

。當時人們發現的引擎在啟動後,機器會去尋找適合

雖然舊譯是以四念處為修觀相,但是「四念處」的詳細內容可參見《中部》第 10 經〈念住經〉和《長部》第

他們會回到中間,這是打羽毛 球很重要的一環。目標是為了 準備下一球。試想想如果你在

第六條 同原條文 第六條 本要點經行政會議通過,校 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