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自認成功的地方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64-68)

1. 團隊合作,前輩老師樂意傳承經驗,分享理念

問到這個問題,年紀最輕的 S1-T3 首先發難,表示 S1 資優班的團隊很合作,元 老級的前輩老師們很樂意傳承經驗、分享經驗,提供許多方向以及 idea,是她認為 S1 資優班很成功的地方(團訪 S1_931222,p.11)。

2. 對學生盡心盡力,包容每一個孩子

資優教育教學年資最長的 S1-T4 則說:「我覺得我們資優班的老師一直以來對學 生都很盡心盡力,而且,我們不太會排斥任何一個孩子,即便孩子的能力比較弱,

我們也都會站在一個包容、協助孩子的立場。……我們看待每個孩子都蠻用心的,

幾乎每一個孩子我們都認識,就是不會把別人的孩子當別人的孩子。」說到這裡,

大家都笑了起來。S1-T4 解釋,因為有「家族課」的緣故,所以他們對每一個孩子 幾乎都認識,整個 team 像是一個大家庭,師生是一起的,不分哪一班哪一年級,所 以有任何事務,即使任課老師不在,大家也都會幫忙處理。S1-T2 補充:「這裡的孩 子也都認識每一個老師」,因此就不會 miss 掉任何一個環節(團訪 S1_931222,p.11)。 3. 學生的觀察紀錄非常詳細

S1-T4 接著提到 S1 另一個成功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對學生的觀察紀錄非常詳 細,也就是 IEP 的紀錄。S1-T2 補充,他們每個禮拜都會發一份聯絡簿給每一個學 生,上面記載上課的重要過程。S1-T1 更直接拿出一份聯絡單給我看:「你可以看一 下,我覺得不只是 54321 的分數評分而已,這是一個很實質的紀錄,學生在課程進 行的參與過程,都有質的評量」(團訪 S1_931222,p.12)。

S1-T4 說每個單元都要評量,學生在每個單元裡有什麼反應,都有質的評量及 描述。我接過某個學生的學習評量表(聯絡單)來看(如附錄六),果真如此,每個 單元都記載得很詳細。

S1-T4 表示這樣子紀錄,剛開始會覺得很累,可是因為要記錄會去注意那些表 現持平的孩子。S1-T4 說:「我們在教學時會發現,特別有發表,或是特別沒反應的,

你一定會記得,可是中間的孩子可能會被忽略。不過因為要記錄這個東西,你會更 仔細的觀察到每個孩子,除了實質的書面記錄學習過程的反應,會比較細微的去觀 察跟捕捉。」(團訪 S1_931222,p.12)

S1-T4 說早期他們都是用手寫的,現在都用電腦打字。S1-T2 接著說一個學生一 個禮拜發一張,期末才裝訂起來。S1-T4 補充,這一份聯絡單除了家長要簽名外,

原班老師也要簽名,可以達到三方溝通的效果。簽完名之後,繳交回來,期末再進 行裝訂。除此之外,因為是電腦檔案,可以重新編輯,將每個學生各週各單元表現 全部串連在一起,放進 IEP 裡面,就是一份極為翔實的學習紀錄資料。學校會加以 檢查,校長主任們也會知道孩子的表現(團訪 S1_931222,p.12-13)。

4. 學生回味,家長肯定

S1 出版的第十期資優通訊20上有家長投稿及畢業已七年就讀大學的畢業生文 章,他們書寫的兩段文字正足以說明S1 的成功名符其實。

蕭媽媽寫道:「S1 有寬廣的美麗校園,S1 有淳樸的校風,S1 更有認真誠懇的師 長。我喜歡『資源班』這個名稱,因為 S1 資源班真的將『資源』一詞發揮到淋漓盡 致。師長們用心規劃所有學習領域的課程,提供孩子生動深刻的學習素材;孩子充 分發揮所長,各展長才;家長同樣挖空心思經營親子互動活動,絶不藏私。這真是 一個『資源共享』的美麗新世界!……」蕭媽媽繼續誇讚:「S1 兼顧孩子的個別差 異和適性發展,具體地規劃學習的機制,讓孩子們從中養成了吸收新知的敏銳度,

也養成了負責任的學習態度,這是我從孩子身上看到的『累!但是值得』的快樂學 習之旅,當然,其中更多的是豐厚的『同嬉戲共遨遊』珍貴回憶。」(S1 第十期資 優通訊_第一版)

第七屆畢業生王姓同學寫道:「對我來說,這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很多的學習 方法和習慣是在這裡養成的,最好的老朋友也是在這裡認識的,即使已經離開七年 了,很多回憶依舊清晰。我還記得一進資源班的時候,『我們是資源班不是資優班』, 老師第一個告訴我們的就是要謙虛!……」(S1 第十期資優通訊_第二版)

(三) 最大進步空間----沒能按學生實際能力分組教學

在實施資優教育的過程中,遇過哪一些問題或困難?S1-T2 表示,應該就是他們 沒有辦法按照學生實際的能力,進行能力分組,也缺乏判別實際能力的工具(團訪 S1_931222,p.37)。此外,S1-T2 認為到底要開發出什麼樣的課程以適合學生,也是 一件令人感到很困擾的事。「因為課程部分我們沒有基本的課程可以上,全都是靠我 們另外再研究、開發,……到底什麼樣的課程設計最適合他們,我們也蠻疑惑的。」

(個訪 S1-T2_940321,p.7)

S1-T2 也談到有些原班級任老師表示學生連原班課本的內容都不會,卻還去資優 班上資優班的數學,類似這種問題就讓人覺得蠻困擾的;此外有些學生拖拖拉拉,

沒有辦法配合班上,以致延誤很多功課,因此會聽到級任老師負面的評價。(個訪 S1-T2_940321,p.7)

誠如 S1 教師前面所述,他們「資優班的老師一直以來對學生都很盡心盡力」(團 訪 S1_931222,p.11),S1 教師團隊在每一個層面也都兢兢業業,盡最大的心力去從 事。凡努力過的,都開花結果,所以 S1 在許多方面都有相當好的表現與成績,如師 資進修、與行政互動、學生安置、分工運作、家族課程、學習評量、運用家長資源、

與普通班老師互動、推廣資優教育、……等等表現皆相當亮眼。但是也如 S1 教師在 訪談中所提 S1 做得比較弱的地方,是在課程區分性方面未能充分滿足個別需求,沒 有辦法按照學生實際的能力,進行能力分組;雖然分組上課,可是事實上給的還是

同一套教材(團訪 S1_931222,p.30、p.37)。S1 在帶班方式是採取「包班」制,對 教師教學而言雖然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若就學生學習而論,卻失掉選課的彈性。

如果 S1 暫時無法按照學生實際能力進行能力分組,是否可以還給他們選擇課程的自 由,以稍微彌補課程區分性不足之處?也許這是 S1 教師團隊可以重新思考的地方。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