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檔案分享,讓分散各地的老師在網路中有公用區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104-107)

因為 S3 資優班的四間教室分散在校園不同角落,資優班教師們平常除非開會 或有活動,很難得聚在一起。S3-T4 表示,還好資訊科學教師 S3-T2 幫大家架設資優 班網站,讓大家可以在伺服器裡建立自己的硬碟空間,存一些教學檔案,另外還設 立一個公用區,把共同的檔案放在裡面,這個區域必須以自己的密碼才能進去,既 方便又安全(個訪 S3-T4_940412,p.7)。

(四) 經營資優班的理念

曾在某次研習會場上,聽到S3 教師團隊分享資優教育目標是想要培養學生成為 資優好人,「資優好人29」這個詞在我腦海裡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趁這次團體訪談,

我探詢他們經營資優班的理念,也提起我第一次聽到S3 資優教育目標的感覺:「我 第一次聽到這個的時候,我覺得好棒喔,資優好人──。」S3-T4 脫口而出:「很多 都是資優壞人」,在場的人全都笑歪了(團訪S3_940113,p.48)。

1. 培養學生成為資優好人、資訊高手、具獨立研究能力

S3-T4 正色言道,目標也許還有修正的空間,但「資優好人」他們放在最中間,

那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另外一個是期許學生成為資訊高手,因為這是一個資訊的 時代;還有一個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以這個時代來講,他具備了 資訊及獨立研究這兩個利器、這兩樣本事,當他到社會上立足的時候,才有辦法去 為大家謀福利,做一個資優好人。不過,S3-T4 也提到這過程還有人格方面的修養 必須注重,因為一個好人他的 IQ、EQ、SQ、CQ 都要相當的好。將來學生是否飛黃 騰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自我能夠產生認同感,能夠自我實現,能很快樂的 持續往前面走。「我不能保證他的未來,但是如果我們曾經給過他的教育,對他來講 是一個正向的,他帶著我們過去的指導、協助,往下一個里程碑邁進的時候,他是 快樂的、行囊是滿滿的,這樣我覺得就很好了。」(團訪 S3_940113,p.48)

2. 期望外人看到資優班是一個群體

有關經營資優班的理念,S3-T1 表示她期望外人看到資優班是一個群體,而不 是各自獨立的某個資優班教師在帶自己的課程。我起先沒弄懂她的意思,問她「『希 望資優班給人感覺是一個群體』是什麼意思?」,原來 S3-T1 是從老師的角度來談經 營資優班的理念,她解釋:「讓學校的其他老師,看到這個資優,就會想到資優班這 一群,『而不是某一個人,這樣子』」S3-T4 幾乎在同一時間也不約而同的說出:「而 不是某一個人,這樣子」。S3-T4 以 S3 某位主任說過的話:「這是一個團體舞,不是 個人秀」,深入說明,她表示,課程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絕對不是個別單獨的東西 在表現。一個孩子有任何的好表現,絕不是單一某個老師的指導,在他背後絕對有 他的普通班老師、導師、科任老師、以及資優班每一位老師對他點點滴滴的協助。

這個話題末尾,S3-T4 以「在這個部分,基本上以我們團隊來講還蠻合作的」作結 束(團訪 S3_940113,p.49)。

3. 重視親師溝通

S3-T1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談經營資優班的理念,她認為「親師溝通」是很重要 的。尤其是三年級的家長還處在很模糊的狀態中,疑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進資優 班,家長也可能自己還很不適應,所以 S3-T1 會幫家長編刊物,提供一些相關的資

29 「資優好人」參見S3 資優教育目標,圖 4-2-3。

訊給家長去認識與瞭解(團訪 S3_940113,p.48-49)。

四、 鑑定、安置與輔導

(一) 對鑑定的看法----鑑定方式尚屬合理,但仍有一些進步空間

對於目前資優生的鑑定方式,覺得合理嗎?是否有可以突破或進步的地方?

S3-T3 表示,目前資優生的鑑定方式尚屬合理,需要突破或進步的地方是:正視測 驗工具的老舊與流失問題、落實觀察課程的設計與發揮觀察課程應有的鑑定功能、

培養與訓練觀察人員的專業觀察能力、研擬有效發掘特殊族群資優生的鑑定方式及 突破資優生招生人數的上下限限制(S3-T3_940411_E-mail)。

S3-T1 也認為目前鑑定方式已經多元化,從技術面來看應該是合理的,但從政 策的執行面來看,可能還有一些進步空間。從推薦之後,團測、個測……,每個環 節的執行細節都有不完美之處,她說:「像個測的實施人員素質本身就是有差異,得 到的個測成績就會有差異,因為這兩年看到,施測老師都蠻資深的,但是施測完再 翻那個紀錄表,拿來做檢查,就會發現有一些漏洞,就是每個老師,在評分上有差 異,又如看碼表計分的標準,都會有差異的。」那個差異就會導致學生本來智商在 臨界的一二三、一二二或一二一的,直接跳到一三一,有時候他可能不是那個分數,

但是他卻變成一二四或降到一二○(個訪 S3-T1_940419,p.4)。

S3-T1 認為目前的鑑定都傾向於不要有遺珠之憾,所以到後來會覺得,浪費那 麼多力氣觀察,最後的結果其實在做完個測時就已經知道了,如此會使觀察成效打 折扣。「其實這個還有蠻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到底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要做鑑定,還是 只是作為老師之後教學的參考?……角度上的不同,就會讓它立場不同,比如有的 人會覺得說,其實觀察目的是要知道學生的學習優勢、學習態度、風格,上課的時 候你就可以去規劃他的那些活動。」S3-T1 認為到目前為止,在全臺北市的鑑輔會 上面,因為觀察紀錄不好而被刷下來的比例非常少,大部分還是個測的成績,就是 以前後測的成績去得到篩選的結果(個訪 S3-T1_940419,p.5)。

S3-T4 認為資優生鑑定比較不穩的地方是在鑑定工具。包括最基礎的智力門檻 工具 CPM,在坊間流傳情形非常多,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是受到一些過度的訓練。至 於新的團體智力測驗工具,字體非常小,注音是以人的手筆寫上去的,寫得不是很 標準,所以會造成閱讀上的誤差。非語文團測工具裡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來 當做類比的訊息提示,容易讓小朋友產生誤解;有些題目間隔距離大小,感覺不是 很貼切;個別智力測驗也有修正的空間,有很多東西學生在現行文化當中根本已經 碰不到,而有些東西卻又太簡單(比方說數學裡面類似 3+2、2+5 那種題目),諸如 此類都是鑑定工具的一些小瑕疵(個訪 S3-T4_940412,p.11)。

據我所知,S3 在四年級時會再開放招收新生一次,究竟是為了補足學生人數?

還是因為阮汝禮的旋轉門理念?S3-T4 表示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很難說清。

但是,有些孩子是轉學來的,有些孩子在二年級施測的時候馬失前蹄,一時粗心大 意或是當天生病表現不佳,所以他們願意再給這些孩子一次機會,本著「得天下英 才而教」的心情,所以會再辦一次招生(個訪 S3-T4_940412,p.24-25)。

我對於四年級測驗,五年級才進資優班的學生,前兩年沒有接受資優班薰陶,

缺少一些基本的能力訓練,與其他學生是否有很大落差,感到疑惑。S3-T4 笑著回 答:「不會耶!進來的人不多嘛,而且進來的都很積極,很珍惜學習機會」。S3-T4 舉例,比如 S3-T2 指導資訊課程,當然被他教了兩年是很好,可是慢慢的,坊間的 資訊教學很普遍、普通班也有上資訊課,如此下來差別就不會很大了,等到進來之 後,如果那孩子肯拼,進步就很快了!S3-T4 表示,只要動機強,學什麼東西都很 快,晚進來的,大致上表現都還不錯(個訪 S3-T4_940412,p.26)。S3-T1 也表示每 年大概有四個左右的學生會被推薦、篩選進來。那幾個的表現不會比原來的資優生 差,大概是因為心理成熟度夠了(個訪 S3-T1_940419,p.39)。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