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國小學童參與 運動育樂營之行為意圖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國小學童參與 運動育樂營之行為意圖研究"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 導 教 授 : 洪 煌 佳 博 士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國小學童參與 運動育樂營之行為意圖研究

研 究 生 : 陳 敏 男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2)
(3)
(4)

謝 誌

回首三年時光,時間的沙,說快又似乎緩慢的流著,當初會選擇 再次回到臺東求學,或許是那好山好水、純而精釀的人情味召喚著 我,也許可能是因為對母校的一份熟悉感吧!

選擇體育系就讀,原本懷著度假遊學的想法,但上課的第一天,

卻震撼了我,原來研究學問是嚴謹的、科學的,因此告訴自己唯有不 斷的超越、克服困難,才能完成生平的第一份研究成果。雖然課程緊 湊、作業繁重、上台報告的次數繁多如星,但從中亦獲益良多。也幸 有許多的戶外課程-探索教育、漆彈體驗、攀岩、戶外休憩等課程讓 疲憊的心再度活化起來。除了定期返校辦公、與家人同享家庭歡樂之 外,隻身來到臺東的我,幸運的有一群同窗益友默默的互相協助,除 了上課之外,記得下課後的溫泉之旅、活水湖的游泳嬉戲都有你我歡 笑的記憶嗎?真是令人回味無窮,由於你們的陪伴與鼓勵,我已忘了 我是那來自遠方的遊子。

求學期間感謝系上師長的諄諄教誨與不厭其煩的指導,讓我在研 究方法的學習上增益不少、更能用正確的批判眼光看待事物。在論文 的寫作上,特別要感謝指導教授-洪煌佳老師的傾囊相授,您嚴謹有 規律的寫作方式是我要多多學習的。其次要感謝口試委員-林伯修老 師、陳秀惠老師,幸的有你們對於論文的細心修正及提出專業建議,

使得本論文能以更加嚴謹的樣貌呈現。而同門師兄弟妹們-嘉仁、耀 聰、冠伶、慧珍,因為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論文才能撰寫的如此順 利,感謝你們,更感謝嘉仁運用專業能力,讓我的英摘得以完稿。由 於身兼行政職,暑假期間能來上課已屬不易,求學期間感謝大山國小 行政團隊的各位同仁,由於你們大公無私的精神,讓我不至於陷入蠟 燭兩頭燒的窘境,分擔了我許多的行政業務,你們是我永遠最敬愛的 朋友。

家人支持是我繼續求學最大的動力與後盾,感謝老婆-慧雀於求 學期間對家庭的悉心照顧,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求學,您辛苦了!

其次感謝大妹、小妹協助照顧父母,讓我忐忑不安的心,頓時安心許 多,最後感謝三位寶貝女兒的乖巧聽話、噓寒問暖,讓我有源源不絕 的電力向前衝刺。能夠完成學業實屬多人的協助幫忙,在此謹獻上畢 業的榮耀與大家分享。

(5)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國小學童參與 運動育樂營之行為意圖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應用計畫行為理論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 樂營 的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的情形,並探討其對行為意圖的影 響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 縣)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比 率隨機叢集抽樣方法,抽取 26 班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問卷 520 份,回收有效問卷共計 498 份。資料經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後,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近 60%具有參加運動育樂營的經驗,其中參與 種類的單一項目以游泳人數最高,整體以球類最多,參加原因以主 動參加居多且有 2 位以上友伴一同參與。

二、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在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

行為意圖上都趨向正向的看法。

三、男生運動育樂營參與學童在重要他人、自我效能上比女生高,

南部地區(含東部地區)的參與意願比北部地區高,且曾經參加者 又高於未曾參加者。

四、運動育樂營參與學童的參與意圖,主要受到「態度」(

β

=.422)

的影響,其次為「知覺行為控制」(

β

=.208),「主觀規範」(

β

=.186)

最小,整體具有 50%的解釋力。

關鍵詞:計畫行為理論、育樂營、態度

研 究 生:陳敏男 指導教授:洪煌佳博士

(6)

A Study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Sports Edutainment Camps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sport s edutainment camps and further applie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fifth and six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excluding Kinmen County and Lienchiang County)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0.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6 classes were selected. A total of 52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and 498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About 60%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ported to hav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edutainment camps. Most of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wimming camps in a single type of item, and as a whole based on the ball games; Most of them took the initiative in taking part in sports edutainment camps and were accompanied by two or more students .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sports edutainment camp tended to be positive on attitudes,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3. 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in the significant others and self-efficacy;Southern region (including eastern region) involving in sports edutainment camp was higher than the northern region. Besides, students having participated 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t.

4.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of the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the effect of “attitude(

β

=.422)” was the greatest, followed by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β

=.208)”, and 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norm

β

=.186 ) ” was the smallest. The total variance in behavioral intention explained by these factors was 50%.

Keyword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edutainment camp, attitude

Postgraduate: Min-Nan Chen Adviser: Huang-Chia Hung

(7)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運動育樂營的發展現況與相關研究 ……… 8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15

第三節 探討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研究 ………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1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分析 ………52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各變項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57

(8)

第三節 背景變項在各變項的的差異分析 ………67

第四節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的相關 ………7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建議 ………89

參考文獻 ………91

中文部分 ………91

英文部分 ………95

附錄一 ………97

附錄二 ………98

附錄三 ……… 102

附錄四 ……… 106

附錄五 ……… 107

(9)

表次

表 2-1 國民小學體育育樂營實施校數統計表 ……… 9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 ……… 10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 ……… 20

表 3-1 正式問卷施測樣本實施表……… 34

表 3-2 問卷架構表……… 35

表 3-3 態度信念結構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41

表 3-4 態度信念結構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42

表 3-5 態度信念結構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43

表 3-6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44

表 3-7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45

表 3-8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45

表 3-9 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46

表 3-10 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的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48

表 3-11 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的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48

表 3-12 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49

表 4-1 受試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分析表……… 53

表 4-2 參加過運動育樂營的種類統計表……… 54

表 4-3 參加原因統計表……… 55

表 4-4 友伴人數統計表……… 55

表 4-5 態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7

表 4-6 行為信念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8

表 4-7 結果評價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9

表 4-8 主觀規範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0

(10)

表 4-9 規範信念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1

表 4-10 依從動機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1

表 4-11 知覺行為控制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2

表 4-12 控制信念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3

表 4-13 知覺強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4

表 4-14 行為意圖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65

表 4-15 行政區域對態度的 ANOVA 差異表……… 68

表 4-16 都市化對態度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69

表 4-17 性別對態度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69

表 4-18 過去經驗對態度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0

表 4-19 行政區域對主觀規範的 ANOVA 差異表……… 71

表 4-20 都市化對主觀規範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1

表 4-21 性別對主觀規範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2

表 4-22 過去經驗對主觀規範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2

表 4-23 行政區域對知覺行為控制的 ANOVA 差異表………… 73

表 4-24 都市化對知覺行為控制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4

表 4-25 性別對知覺行為控制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5

表 4-26 過去經驗對知覺行為控制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75 表 4-26 背景變項與計畫行為各構面的差異摘要表 ………… 77

表 4-28 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等構面相關分析表… 81 表 4-29 工具性、情感性對態度的迴歸分析表……… 81

表 4-30 重要他人對主觀規範的迴歸分析表……… 81 表 4-31 自我效能、便利條件對知覺行為控制的迴歸分析表… 81 表 4-32 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迴歸

(11)

圖次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基本模式 ……… 17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0

圖 4-1 學生參與運動育樂營各構面關係圖 ……… 87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利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意圖的影 響,瞭解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並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等辦理 運動育樂營時的參考,進而促進學生參與運動育樂營活動。本章共分 為五節: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 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教育部(2008b)快活計畫中指出國內近 6 成的學生不熱愛運動,

且未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而在增進學生健康並強化學生體能上就 相形重要。陳皆榮(2002)亦認為運動是健康的泉源,也是一種優質 的休閒型態,要活的健康又有活力,活的幸福又有樂趣,必須經常從 事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再者,國小學童暑假期間空閒時間甚多,若未 良好規劃暑假運動生活,將使學童在身心方面無法得到適度調適。教 育部於 1996 年訂定「中小學學校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的實施原則

(洪嘉文,2000)。及後來國民體育法訂定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都明 確規定各校應運用課餘時間或假期期間定期舉辦體育育樂營,充分提 供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機會(法務部,2006),其目的在透過各級學校 積極舉辦體育育樂營,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並補足學校教育的不足

(洪煌佳,2008)。

從育樂營發展歷史脈絡來看,1998 年台灣政府因育樂營隊增加,

縮減了各項育樂營隊經費補助,但體育育樂營反而日益增加,可見體

(13)

育育樂營受到學校高度重視(洪煌佳、黃善楓,2007),且教育部體育 司的學校體育統計年報中亦發現各級學校體育育樂營的舉辦仍有逐年 增加的趨勢(教育部,2004~2009)。顯現至今縣市政府教育管理機關 及各級學校仍重視體育育樂營的舉辦。雖然,各級學校配合政策積極 規劃各種類型與形式的運動育樂營活動,不過學童是否有意願或興趣 參與,將直接影響其活動成效。因此,瞭解影響學童參與育樂營的因 素就益顯重要。

目前國內對於運動參與行為的研究,已有多篇研究應用計畫行為 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來探討行為意圖的預測,結果得 知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有很好的預測力(呂 宛蓁、鄭志富,2008;李柏慧、劉淑燕,2005;李永祥,2010;翁誌 誼,2007;張千培、鄭志富,2009;鍾志強,2008)。另外許建民(2004)

與李永祥(2010)的研究進一步比較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與計畫行為理論對行為意圖的預測力,結果顯示計畫行 為理論確實比理性行動理論更能有效地預測意圖。

再者,整理計畫行為理論的相關文獻發現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對 於 行 為 意 圖 有 較 強 的 預 測 力 , 就 是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比 態 度、主觀規範更能預測意圖(呂宛蓁、鄭志富,2008;翁誌誼,2007;

張 千 培 、 鄭 志 富 ,2009 ; Gretebeck, Black, Glickman, Huston, &

Gretebeck, 2007;Guinn, Vincent, Jorgensen, Dugas, & Semper, 2007)。

但另有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態度對意圖的影響力最大(許建民,2004;

Gird & Bagraim, 2008)。然而,趙信賓(1999)與張俊一、許建民(2008)

的研究卻是以主觀規範對意圖的影響最大。由此可知,研究對象不同、

變項不同時都可能產生不同的研究結果,但基本上態度、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變項對於行為意圖都有一定的預測力。

(14)

另外,探討學生參與意圖的相關文獻發現學童參與運動代表隊的 意圖以態度的影響最大(許建民,2004)。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的意圖 以主觀規範影響最大(張俊ㄧ、許建民,2008;趙信賓,1999)。顯示 出即使研究對象都是國小學童,有可能因為研究地區、或研究變項上 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研究結果。鑑此,本研究將重新檢驗態度、主觀 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意圖的影響情形。

分析育樂相關文獻發現近年來育樂營或夏令營的研究主題是多面 向的,有阻礙因素(巫慧萍,2008)、育樂營政策發展(洪煌佳、黃善 楓,2007)、滿意度(洪煌佳、呂明秀,2008)、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張俊一、許建民,2008)等多個變項。學童參與育樂營 的研究結果指出學生及家長對於參與育樂營都是趨向滿意,學生參與 育樂營的動機以自己興趣為主,其次是父母,家長並會尊重孩子的選 擇意願(張嘉華、洪煌佳,2007;黃國恩、逢廣華、陳美莉、林志隆,

2004)。顯示出學童參與育樂營的原因是自我知覺因素影響較多,其次 是家長主觀規範影響。但張俊一、許建民(2008)對學生參與運動育 樂營行為意圖預測方面以主觀規範較高,其不同的地方有待進一步研 究釐清。再就育樂營研究對象來看,對象以學生居多,可見學生仍是 研究者關心的對象,但研究範圍方面都侷限於單一活動或單一、二個 縣市,因此,本研究試圖將研究範圍加大,考驗其研究結果的異同。

所以,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及連江縣)五、六年級 學生為對象,透過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參育運動育樂營的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意圖的影響情形,以了解參與運動育樂營 意圖與實際可能參與運動育樂營活動的因素,提供學術研究參考外,

並提出建議供未來各級單位舉辦運動育樂營的參考,使其促進學生參 與意願,強化育樂營的實施成效。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中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分述如 下:

一、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的現況情形。

二、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的信念結構情形。

三、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 營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循上述的問題背景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提出下列三點研究問 題以供探討:

一、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的現況情形為何?

二、瞭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營的信念結構情形為何?

三、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育樂 營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為何?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國民小學為研 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國民小 學九十九學年度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問卷填答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由於填答者易受個人情緒認知等主 觀因素影響,且問卷對象為國小學童,對於問卷內容的解釋可能 會有偏差。因此,受測者是完整了解問卷內容且否據實以答,實 非研究者所能掌握,僅能假設受測者均完整了解問卷內容並據實 以答。

(二)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僅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國民小學五、

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故推論時僅能適用於本研究所界定的範 圍及對象,若要推論其他年級或地區應採取謹慎態度。

(1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的名詞解釋說明如下:

一、運動育樂營(sport camps)

育樂營是為群體而實施,且具有教育及娛樂價值的主題或目標 活動(洪煌佳,2008)。本研究所指運動育樂營是利用週休二日及寒、

暑假期間,辦理以運動課程為主(如運動競技、運動常識、運動精 神)的育樂營隊。

二、態度(attitude)

個人對於從事某一特定行為所感受積極或消極的價值(Ajzen, 1991);呂宛蓁、鄭志富(2008)指出態度是個人對於表現特定行為 的正向或負向評價。張鐸瀚、蔡漢忠(2009)認為態度是個人對於 事物具一致性的看法,隱含著個人的行為傾向。因此,本研究所指 態度是個人對於參與運動育樂營所預期獲得正向與負向結果的知覺 評估。

三、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Ajzen(1991)認為主觀規範是指個人從事某種行為所感受的社 會壓力。王國川(1998)亦認為主觀規範是指個人對於重要的他人 認為他(她)應不應該採取此行為的看法。因此,本研究主觀規範 是指個人對於重要參考對象(他人或團體)對他參與運動育樂營所 給予正面支持或負面反對力的社會壓力認知。

四、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Ajzen(1991)指出知覺行為控制是個人從事某一行為所知覺到 困難或容易程度的評價。張鐸瀚、蔡漢忠(2009)認為知覺行為控 制是指個人在從事該行為時,對於所需資源與機會的控制能力,而

(18)

這亦會影響其行為的執行程度。因此,本研究意指個人對於參與運 動育樂營所知覺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五、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行為意圖是指個人主觀評估未來參與某一行為的意願或可能性

(Ajzen, 1991)。張鐸瀚、蔡漢忠(2009)認為主觀規範事個人想 要從事某行動的傾向程度,可藉由個人是否願意努力去嘗試、願意 付出多少心力去實現該行為來測量行為意圖。因此,本研究所指的 行為意圖是個人對於參與運動育樂營的可能程度與想要的程度。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運動育樂營現況及育樂營的相關研究,透過計畫行 為理論的介紹,探討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的應用情形。共分成三部 分,第一節探討運動育樂營的發展現況與相關研究;第二節計畫行為 理論的介紹;第三節探討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研究。

第一節 運動育樂營的發展現況與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介紹運動育樂營的發展現況,最後探討育樂營的相關研 究。

一、運動育樂營的發展現況

育樂營一直是學校教育的一環,亦是相關單位用以針對學生進 行生活教育的利器(洪煌佳,2009)。洪煌佳、黃善楓(2007)亦認 為國小育樂營的實施蘊含彌補學校教育不足、落實現行教育理念的 社會意涵。洪煌佳(2009)透過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等社會力 分析育樂營發展的社會過程指出台灣國民中小學育樂營發展可分為 強健體魄的年代、假期學習的年代、學校育樂營的年代及各縣市政 府發展的年代等四個階段,從發展歷程來看育樂營從執政者執行理 念的工具逐漸回歸到寓教於樂的本質上。

洪煌佳、黃善楓(2007)指出台灣國民中小學育樂營政策發展 由於政府政策及相關法規的制定,有效地提升舉辦育樂營的意願。

後來即使政府因營隊增加,縮減了各隊經費補助,體育育樂營的舉 辦卻日益增加,育樂營的主題聚焦在「體育」的動態營隊,可見體 育育樂營的發展備受重視。1999 年以後的縣市政府所訂定的育樂營

(20)

實施要點裡,體育還是相當重視的區塊(洪煌佳、黃善楓,2007)。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學校體育育樂營活動,為了解各級學校發展 現況,教育部體育司自 2004 年起,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 究與發展中心」進行全國各級學校體育相關資料的調查,並將體育 育樂營相關資料列為調查項目,並將調查結果列入學校體育統計年 報 中 提 供 各 級 學 校 參 考 , 作 者 整 理 學 校 體 育 統 計 年 報 資 料

(2004~2009)如表 2-1:

表 2-1 國民小學體育育樂營實施校數統計表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活動項目 實施

校數

實施 校數

實施 校數

實施 校數

實施 校數

實施 校數 體育育樂營(暑假) 1,670 2,016 2,084 2,173 2,258 2,279 體育育樂營(寒假) 1,087 1,425 1,448 1,532 1,534 1,540 體育育樂營(週六) 312 464 460 489 479 476 體育育樂營(週日) 158 205 194 186 190 19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93~98

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教育部體育司,2004~2009,台北:教育部。

由表 2-1 可以得知,舉辦體育育樂營的校數以 2009 年暑假期間 為最多,高達 2,279 校,其次為 2,008 年的暑假期間有 2,258 校,

舉辦體育育樂營的校數以 2004 年週日期間所舉辦的體育育樂營最 少,只有 158 校。結果發現體育育樂營的舉辦情形仍有逐年增加的 趨勢,代表縣市政府教育管理機關及各級學校仍重視體育育樂營的 舉辦,大多集中於暑假期間辦理,寒假次之,週日舉辦的體育育樂 營為最少。張嘉華、洪煌佳(2007)的研究亦指出為青少年舉辦的 體育營隊愈來愈多,主辦單位從大專院校,乃至國民中小學,舉辦

(21)

日期為寒暑假期甚至是週休二日。巫慧萍(2008)研究新竹地區各 級學校體育育樂營實施現況亦發現整體學校所舉辦的體育營隊有增 加的趨勢,由此可見目前體育育樂營的舉辦仍蓬勃發展中。

二、育樂營的相關研究

研 究 者 收 集 近 年 來 有 關 育 樂 營 的 相 關 論 文 , 茲 將 其 依 研 究 對 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2 所示: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巫慧萍

2008)

新竹縣 市體育 育樂營 業務負 責人 179 人

實施現 況、阻礙 因素

問卷調 查法

1.體育育樂營多學校自行辦理,以一種 且單一性質為主,整體以球類最受歡 迎,每次時間多為連續二週每日 2~3 小時,經費來源多由學生自行負擔,

師 資 及 工 作 人 員 由 校 內 教 職 員 工 擔 任。

2.舉辦體育育樂營阻礙因素以「經費使 用限制」最高,以「個人認知」最低。

洪煌佳 黃善楓

2008)

台東大 學暑期 運動育 樂營學 202

資訊來 源、滿 意度

問卷調 查法

1.運動育樂營參與成員的初級團體是資 訊來源主要的代理人。

2. 運 動 育 樂 營 參 與 成 員 有 良 好 的 滿 意 度,特別是擁有運動習慣的成員。

洪煌佳 呂明秀

2008)

台東大 學暑期 運動育 樂營學 員家長 112 人

考量動 機、資訊 來源、滿 意度

問卷調 查法

1.家長選擇運動育樂營的考量動機以子 女意願為主。

2.家長在育樂營的資訊來源以人際網路 及大眾傳播媒介為主。

3.家長對於滿意度僅趨於滿意,主辦單 位須致力於品質的提升。

洪煌佳 黃善楓

2007)

育樂營 相關法

1998

~2006)

育樂營 政策

歷史研 究法

1.育樂營的政策發展具有主題鮮明、多 元教學、及促進教育等發展階段。

2. 育 樂 營 有 助 於 彌 補 學 校 教 育 不 足 的 動、落實現行教育理念的社會意涵。

(表格續下頁)

(22)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洪煌佳

2009) 辦理夏 令營及 育樂營 資深教 師及學 者專家 5 人

育樂營 社會過 程、價值 定位變

訪談法 1.台灣中小學育樂營發展可分為強健體 魄的年代、假期學習的年代、學校育 樂 營 的 年 代 及 各 縣 政 府 發 展 的 年 代 四個階段。

2.台灣中小學育樂營發展的價值定位,

反 映 出 來 的 是 教 育 主 政 當 局 的 理 念 投射。

洪煌佳

2011) 台灣地 區公立 國民中 小學育 樂營業 務承辦 329

考量因 素、阻礙 因素

問卷調

查法 1.教師專長及場地設備是體育育樂營承 辦人員規劃時主要考量因素。

2.活動資源不足、行政資源不足和個人 認知不足是中小學與樂營承辦人舉 辦育樂營的主要阻礙因素之一。

3.經費和場地資源會直接影響中小學體 育育樂營承辦人決策辦理與否的關 鍵因素。

張俊一 許建民

2008)

新竹市 國小學 512

參與育 樂營的 態度、

主觀規 範、知覺 行為控

問卷調

查法 1.參與育樂營的意圖預測以「主觀規範」

影響最大,其次是「態度」而「知覺 行為控制」影響不顯著。

2.不同性別學童僅在工具性態度差異有 顯著水準。

張嘉華 洪煌佳

2007)

育樂營

文獻 參與動 機、訊 息來源

、阻礙因

文獻分

析法 1.體育育樂營對於青少年在心理上、生 理上、社會化都有重要影響。

2.青少年參與動機主要是興趣,其次是 父母要求,再來是打發時間及同儕邀 約。

黃國恩 逄廣華 陳美莉 林志隆

2004)

參加國 立台灣 大學九 十學年 度暑假 兒童青 年體育 育樂營 學員及 家長共 575 人

參與動 機、獲得 訊息

問卷調

查法 1.參加學員及家長人口統計變項以參與 游泳最為熱烈,其次為籃球。

2.參加原因以興趣最高、其次是父母的 要求、打發時間、減肥、朋友邀約。

3.家長讓學童參與體育育樂營動機以依 照「小孩的興趣」最高。

4.學員獲知訊息以「親屬」最高,家長 獲知訊息以「朋友或同事」為最高。

(表格續下頁)

(23)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趙信賓

1999) 台中、

縣市八 十七學 年度寒 假辦理 直排育 樂營的 13 所 國小五

、六年 級學童 498 人

參與休 閒運動 育樂營 的態度

、主觀規 範、知覺 行為控

問卷調

查法 1.計畫行為理論模式適用於研究國小學 童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

2.直接影響學童參與運動休閒育樂營的 意圖預測以「主觀規範」最重要,其 次是「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影響 最小。

3.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的行為態度、主 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可以解釋國小 學 童 參 加 寒 假 直 排 輪 育 樂 營 意 圖 總 變異量為 6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整理表 2-2 所述,茲將育樂營相關研究依研究對象、研究變項、

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以學生最多(洪煌佳、黃善楓,2008;張俊一、

許建民,2008;黃國恩等,2004;趙信賓,1999),其次為家長

(洪煌佳、呂明秀,2008;黃國恩等,2004)、業務負責人(巫 慧萍,2008;洪煌佳,2011)等。研究變項包括態度、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張俊一、許建民,2008;趙信賓,1999)、參與 動機(黃國恩等,2004)、滿意度(洪煌佳、黃善楓,2008;洪 煌佳、呂明秀,2008)、資訊來源、獲得訊息等。研究方法以問 卷調查法為最多(巫慧萍,2008;洪煌佳、黃善楓,2008;張俊 一、許建民,2008),其次為文獻分析法(張嘉華、洪煌佳,2007)、

歷史研究法、訪談法。

(二)研究結果

1.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滿意度成正向結果,

參與意願以興趣為主,其次是家長的要求(洪煌佳、黃善楓,

(24)

2008;黃國恩等,2004)。張俊一、許建民(2008)與趙信賓

(1999)的研究顯示參與意圖預測都是以主觀規範影響最大,

但在「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上面,張俊一、許建民(2008)研 究結果顯示無顯著,而趙信賓(1999)的研究卻有顯著,此不 同的結果值得深入研究。

2.以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家長對於育樂營的訊息來 源以網路資訊、親屬告知為主,選擇子女參加育樂營以孩子的 意願及興趣最高(洪煌佳、呂明秀,2008;黃國恩等,2004)。

3.以業務負責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體育育樂營多以一 種且單一性質為主,球類運動最受歡迎,經費來源大都為學生 自行負擔,師資及工作人員由學校教職員擔任,而產生阻礙及 考 量 因 素 因 調 查 地 區 及 人 員 不 同 而 有 所 不 相 同 ( 巫 慧 萍 , 2008);教師專長和場地設備是體育育樂營承辦人規劃時的主 要考量因素之一,而阻礙因素普遍不高,且台灣地區中小學辦 理育樂營的現象頗為普遍(洪煌佳,2011)。

4.以法規、專家學者、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育 樂營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重要影響,並可補足學校教育的不 足,育樂營的發展反映當時政府政策及社會期待(洪煌佳、黃 善楓,2008;洪煌佳,2009;張嘉華、洪煌佳,2007)。

綜上所述,育樂營的發展隨著時代改變,舉辦育樂營的意願越來 越高,體育育樂營承辦人規劃時的主要考量因素是教師專長和場地設 備,而阻礙因素普遍不高。活動內容多以一種且單一性質為主,大都 需學生自行負擔費用,學校教職員是主要的師資。家長獲知育樂營的 訊息來源是網路資訊,學生選擇參加育樂營以本身意願及興趣為主,

參與滿意度方面大致呈正向結果。在參與意圖預測變項上大致以主觀

(25)

規範影響最大、但研究對象不同,在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上研究結果卻 不相同。所以,本研究將重新針對不同地區的學童來研究態度、主觀 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於意圖的預測,並尋找參與運動育樂營意圖與 實際可能參與運動育樂營活動的因素。

(26)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本節首先介紹計畫行為理論的發展,最後探討計畫行為理論的模 式及其內涵。

一、計畫行為理論的發展

行為科學的研究中曾經發展出許多不同理論的模式來預測人們 的運動行為,有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s model)、理性行為理 論以及 1980 年代發展的計畫行為理論,上述的理論雖然採取不同架 構內涵,都試圖從動機與認知的層面來解釋與預測人們的意圖與行 為(許建民,2004)。然而,理性行為理論假設行為可由個人的意志 所完全控制,並認為個人採取某一特定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就是 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BI),行為意圖主要的決定因素有 二,分別一是源自於內在個人本身對某項行為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B),二是源自於外在影響個人採取某項行為的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王國川,1998)。由於此理論 假設行為是可由個人意志完全控制的,但當遇到非個人意志可控制 的行為時,理性行為理論對於行為的預測與解釋力就會降低(許建 民,2004)。因此,Ajzen(1985)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時便加入了「知 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予以補充,來解釋在理 性行為理論意志控制下以外的行為,期望能夠對個人行為有更適當 的預測與解釋。林錫波(2009)研究觀賞行為意圖發現加入知覺行 為控制後解釋變異量由 38%提升至 42%,許建民(2004)與李永祥

(2010)比較理性行為理論與計畫行為理論對行為意圖的預測力時 發 現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比 理 性 行 動 理 論 更 能 有 效 的 預 測 意 圖 。 具 體 而 言 , 我 們 可 以 得 知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確 實 比 理 性 行 為 理 論 更 能 有 效 預

(27)

測,而要利用意圖來瞭解及預測一個人的行為時,可從行為態度、

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等變項來著手。

二、計畫行為理論的基本模式及內涵

計畫行為理論,基本假設認為個人採取某一行為最直接的決定 因子就是行為意圖(趙信賓,1999)。主要影響行為意圖的因素包括 態度:屬於個人本身內在的因素,採行某項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

屬於個人外在的因素,影響個人採行某項行為的主觀規範;知覺行 為控制:屬於時間與機會的因素,即對於知覺完成某行為難易程度 的知覺行為控制(吳美貞,2007)。個人行為意圖即受這三個預測變 項所共同決定,且變項間彼此互相影響。至於影響這三個主要因素 者便是「信念」,行為信念將產生贊同或不利的主觀態度、規範信念 會 導 致 知 覺 的 社 會 壓 力 或 主 觀 規 範 、 控 制 信 念 則 引 起 知 覺 行 為 控 制,而最後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這三個面向結合促 成了行為的意圖。然而 Taylor 與 Todd(1995)整理相關實證研究 發現分解式信念架構(decomposed belief structures)除了能夠增強模 式 的 解 釋 能 力 的 外 , 更 有 助 於 了 解 信 念 與 行 為 意 向 的 間 的 特 定 關 係。因此,透過分解信念架構的方式,有助於從研究所得的結果中 了解有哪些特別的信念因素對行為意圖較大的影響力,以下將列出 計畫行為理論基本模式,如圖 2-1,並對其中的變項作說明,來了 解計畫行為理論的內涵:

(28)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基本模式

資 料 來 源 : Handbook of consumer psychology: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p.538), by I . Ajzen, 2008,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一)行為意圖

行為意圖可以反映出個人從事某一行為的可能性,為預測實 際參與行為最好的指標,當個人行為意圖越強烈,就越有可能從 事該行為(Ajzen, 1991)。因此,計畫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意圖與 行為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也是最直接決定個人從事特定行為,

而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共同決定個人的行為意圖,若 個人對該行為正面的態度越強,主觀規範越支持從事該行為,對 該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越高,則從事該行為的意圖會越高,也就 更能預測其實際行為。

(二)態度

個人對於從事某一特定行為所感受積極或消極的評價(Ajzen, 1991),另有研究認為態度是個人對於該項行為所抱持的正、負

行為信念

規範信念

控制信念

態度

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圖 行為

(29)

面感覺,就是個人對特定行為的評價經過概念化後所形成的態度

(呂宛蓁、鄭志富,2008;張鐸瀚、蔡漢忠,2009)。因此,認 為態度的形成乃是個人對採該行為可能導致結果的「行為信念」

(behavior belief) 乘 上 對 這 些 結 果 的 「 結 果 評 價 」 (outcome evaluation)的相乘積的總和,可以視為對行為態度的間接性測量

(王國川,1998)。舉例來說,當國小學生相信參與運動育樂營 可以促進健康體適能(行為信念高),且健康體適能對他來說 很 重要(結果評價高),則表示國小學生對參與運動育樂營有很 正 面的態度。

(三)主觀規範

主觀規範是指個人從事某種行為所感受的社會壓力(Ajzen, 1991)。 亦 有 相 關 文 獻 指 出 主 觀 規 範 是 個 人 是 否 採 取 某 項 行 為 時,重要參考群體對個人產生此行為的影響(呂宛蓁、鄭志富,

2008;王國川,1998)。王國川(1998)研究指出主觀規範由個 人知覺到其重要參考群體認為他是否應採該行為的壓力的「規範 信 念 」 (normative beliefs)乘 上 個 人 就 該 行 為 對 重 要 參 考 群 體 的

「依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所構成。舉例來說,當國小 學童的父母期望他暑假能參加運動育樂營(規範信念高), 且 他 絕對依從父母的意見(依從動機高),則主觀規範對他將有正 面 的影響力。

(四)知覺行為控制

Ajzen(1991)指出知覺行為控制個人從事某一行為所知覺到 困難或容易程度的評價。王國川(1998)認為是個人預期在採取 某一特定行為時自己所能感受到可以控制的程度,是個人對自己 所擁有表現某項行為所需資源、機會或阻礙多寡的認知的「控制

(30)

信念」(control beliefs)乘上這些資源、機會或阻礙對該行為影響 程度的「知覺強度」(perceived power)所構成。控制信念是指個 體對於自己表現某項行為時,所需資源、機會或遭遇阻礙多寡的 能力評估,而知覺強度是指個體對於這些資源、機會或阻礙對該 行為的影響程度(Ajzen, 1991)。例如當國小學童認為他有足夠能 力參與運動育樂營(控制信念),並且能力對是否參加運動育 樂 營來說很重要,那運動能力視為一個參與的促進因素,並深深影 響其參與運動育樂營的意願。

綜上所述,計畫行為理論衍生自理性行為理論,對於行為意圖及 行為的預測解釋力都優於理性行為理論,其影響行為意圖的因素有態 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面向,且變項間彼此互相影響,

因這三個因素受「信念」影響,透過分解信念架構的方式,有助於從 研究所得的結果中了解有哪些特別的信念因素對行為意圖較大的影響 力,更有效的預測行為意圖。

(31)

第三節 探討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研究

本節主要介紹計畫行為理論的相關研究應用,並了解應用在學生 參與運動行為的情形。

計畫行為理論自 1980 年代發展至今,並廣泛被運用於各領域研 究。經由研究者針對不同的對象、行為的實證測試,發現它在預測人 們的行為意圖和行為時是一個很好的理論架構。但因研究主題的不同

,模式內各理論變項對意圖解釋力並不一致(張俊一,許建民,2008)。

因此,將整理國內外近年來相關研究文獻,並進一步探討行為態度、

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茲將其依研究對象、研 究變項、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吳忠宏 蘇珮玲

2005)

某師範 大學九 十一學 年度第 一學期 學生共 460 人

生態旅 遊態度

、主觀 規範、

知覺行 為控 制、行 為意圖

問卷 調查

1.所建構的「職前教師參與生態旅遊行為 意圖模式」整體適配度良好。

2.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 意圖均為顯著的正向影響。

3.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最大,態度 影響次之,而「主觀規範」變項對「知 覺行為控制」變項在參與生態旅遊行為 意圖預測上有抑制關係的現象。

4.參與生態旅遊所知覺到的困難程度越 高時,其參與的行為意圖則為反向的。

呂宛蓁 鄭志富

2008)

中華職 棒觀賞 比賽的 現場觀 444

觀賞行 為的態 度、主 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問卷 調查

1.計畫行為理論建構的「職棒觀眾觀賞行 為意圖模式」已達適配水準。

2.行為意圖的影響因素上,以「知覺行為 控制」最大,「態度」次之,「主觀規範」

則不具顯著影響效果。

3.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變 項間成現顯著正相關,整體模式累積解 釋變異量達 30%

(表格續下頁)

(32)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李永祥

2010)

台灣科 技大學 學生 237 人

觀賞態 度、主 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

問卷 調查

1.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三者間 有正相關,對意圖具有 53%解釋量。

2.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與其信 念的間呈現正相關。

3.過 去 行 為 及 打 籃 球 習 慣 可 以 增 加 對 意 圖的解釋變異量。

4.計 畫 行 為 理 論 比 理 性 理 論 更 適 合 用 於 參 與 超 級 籃 球 聯 賽 現 場 觀 賞 意 圖 的 研 究上。

李柏慧 劉淑燕 (2005)

台中市 北區18 歲以上 民眾 106 人

健走行 為意圖

、自覺 健走環

問卷 調查

1.民 眾 的 自 覺 健 走 環 境 對 其 從 事 健 走 行 為意圖有顯著差異存在。

2.不 同 年 齡 層 其 從 事 健 走 行 為 意 圖 有 差 異存在,成年組比青年組有顯著從事健 走行為的意圖。

3.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民眾 從事健走行為意圖有正相關,尤其是知 覺 行 為 控 制 與 民 眾 從 事 健 走 行 為 意 圖 有高度正相關。

林錫波

2009)

台灣公 私立大 學大學 部學生 1345

觀賞行 為、觀 賞意圖

問卷 調查

1.不同觀賞行為階段中,維持期學生在各 個觀賞行為意圖因素的意圖最強,無意 圖期學生最低。

2.觀賞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因 素可以有效預測其觀賞意圖。

3.計 畫 行 為 理 論 在 探 討 大 學 生 參 與 中 華 職棒的觀賞意圖上具有適用性。

翁誌誼

2007)

靜宜大 學大一 新生 541 人

運動意 圖、態 度、主 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問卷 調查

1.大學生在從事規律運動上意圖、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均為正向。

2.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 意圖有正相關。

3.規律運動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與其信念交乘積有正相關。

4.規 律 運 動 行 為 意 圖 受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影 響最大,態度、主觀規範影響最小,對 規律運動意圖的預測力為 67%。

張俊一 許建民

2008)

新竹市 國小學 512

參與育 樂營的 態度、

主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問卷 調查

1.參與育樂營的意圖預測以「主觀規範」

影響最大,其次是「態度」而「知覺行 為控制」影響不顯著。

2.不 同 性 別 學 童 僅 在 工 具 性 態 度 差 異 有 顯著水準。

(表格續下頁)

(33)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張鐸瀚 蔡翰忠

2009)

一年內 曾參加 自行車 環台或 有環台 意願的 受訪者 400 人

自行車 環台的 態度、

主觀 範、知 覺行控 制、行 為意圖

問卷 調查

1.自 行 車 環 台 者 對 環 台 的 態 度 會 正 向 影 響其行為意圖,其中,以自行車環台者 對 參 與 自 行 車 環 島 的 認 知 態 度 為 影 響

行為意圖的關鍵。

2.自 行 車 環 台 者 會 因 主 觀 規 範 而 正 向 影 響其行為意圖,以媒體和社會氛圍的影 響性為最大。

3.自 行 車 環 台 者 對 環 台 的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會正向影響其行為意圖,其中,又以環 台者對自身是否能騎完全程、是否能堅 持自行車環台的目標和是否有效處理

環台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等自我效能條 件最為重要。

張千培 鄭志富

2009)

金門高 中職 一、二 年級學 339

參與運 動社團 意圖

問卷 調查

1.對 高 中 階 段 學 生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意 圖 的 影響以「行為控制知覺」最大,「態度」

次之,「主觀規範」並未對運動社團的 參與意圖有顯著影響。

2.「行為控制知覺」中的「便利條件」以 及「態度」中的「工具性信念」做為預 測參與運動社團意圖的主要因素。

許建民

2004)

桃園縣 大溪鄉 境內12 所國小 五六年 級學童

態度、

主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

問卷 調查

1.參與運動代表隊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有正相關。

2.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於行 為意圖的解釋力為 51%。

3.態度對於意圖的影響最大,知覺行為控 制次之,主觀規範最小。

4.以外加變項來看,過去行為可增加 2%

的解釋力。

趙信賓

1999)

台中、

縣市87 學年度 寒假辦 理直排 育樂營 13 所國小 五、六 年級學 498

參與休 閒運動 育樂營 的態度

、主觀 規範、

知覺行 為控制

問卷 調查

1.計 畫 行 為 理 論 模 式 適 用 於 研 究 國 小 學 童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

2.直 接 影 響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休 閒 育 樂 營 的 意圖預測以「主觀規範」最重要,其次 是「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影響最小。

3.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的行為態度、主觀 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可以解釋國小學童 參 加 寒 假 直 排 輪 育 樂 營 意 圖 總 變 異 量 69%

(表格續下頁)

(34)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Chatzisaran tis, Hagger, Wang, Thogersen- Ntoumani

(2009)

英國 高中 231

團體規 範、團體 認同、感 官自治 支持

問卷 調查

1.察覺自治權、團體小組規範、團體認 同與意圖有正相關。

2.體 育 行 為 跟 控 制 信 念 及 自 我 察 覺 有 關 係 , 而 態 度 和 主 觀 規 範 無 法 預 測 體育活動。

3.團 體 規 範 與 團 體 認 同 無 法 預 測 體 育 行 為 , 但 對 意 圖 有 影 響 , 而 且 察 覺 自治權能預測意圖和行為。

4. 體 育 活 動 態 度 的 預 測 受 到 團 體 認 同 、 團 體 規 範 、 被 察 覺 自 治 權 支 持 影響。

Gretebeck, Black, Glickman, Huston, Gretebeck

(2007)

2,056 名退 休的 老年

身體活 動替代

、身體機

問卷 調查

1.身 體 機 能 有 效 預 測 對 於 老 年 人 的 身 體 活 動 意 圖 。 態 度 、 主 觀 規 範 、 知 覺行為控制與意圖呈現正相關。

2.知覺行為控制對意圖的解釋力最大。

Guinn, Vincent, Jorgensen, Dugas, Semper

(2007)

201 名 居住 在墨 西哥 低收 入美 國婦

身體活 動的態 度、主觀 規範與 知覺行 為控制

問卷 調查

1.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意 圖呈現正相關。

2.知 覺 行 為 控 制 變 項 對 意 圖 的 解 釋 力 15.5%

Gird, Bagraim

2008)

南非 247 位 大學

態度、主 觀規 範、知覺 行為控 制、創業 意圖

問卷 調查

1.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創 業意圖有正相關。

2.創業意圖的預測以態度最大,知覺行 為控制次之,主觀規範最小。

3.總體變異解釋量為 27%

Marttew, Steven, Kathleen

2009)

212 位 大學 一年 級學

身體活 動意圖

、態度

、主觀規 範、知覺 行為控 制、過去 行為

問卷 調查

1.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創 業意圖有正相關。

2.參與身體意圖的預測以態度最大,知 覺行為控制次之,主觀規範最小。

3.總體變異解釋量為 37.1%,加入過去 行為提升 1.5%。

(表格續下頁)

(35)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Yap, Sabaruddin

(2008)

600 名 馬來 西亞 成人 民眾

社會認 知、個性 特徵與 運動意

問卷 調查

1.不同的年齡和收入會影響健康的生 活方式與運動習慣。

2.在高活動和低活動組之間並無性別 差異。

3.較少運動者就具不利的工具和情感 性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

4.自覺性和外向影響其在高活動與低 活動組的運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整理表 2-3 所述,茲將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依研究對象、研究 變項、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

研 究 對 象 以 學 生 最 多 , 但 大 部 份 都 是 研 究 高 中 以 上 學 生 或 民 眾,以國小學童研究的主題不多(吳忠宏、蘇珮玲,2005;李永祥,

2010;張俊一、許建民,2008;張千培、鄭志富,2009 ;Gird & Bagraim, 2008;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研究方法都是以問卷調 查法為主,可見計畫行為理論的研究仍偏重量化研究,研究變項以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最多,且態度、主觀規 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間大致都呈現正相關,但在預測行為 意圖上有些研究以態度較具預測力,有些是主觀規範,大部分研究 是知覺行為控制,所以不同研究對象與目的所導致的結果都不盡相 同。

二、研究結果

以計畫行為理論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變項分 析其研究結果:

(36)

(一)態度

整理相關文獻發現大部份研究都指出態度對於行為意圖有正 相關(李柏慧、劉淑燕,2005;李永祥,2010;翁誌誼,2007;

張鐸瀚、蔡漢忠,2009;許建民,2004;Gretebeck et al., 2007;

Gird & Bagraim, 2008;Marttew et al., 2009)。

許建民(2004)研究參與運動代表隊的意圖指出態度對於行 為意圖的預測高於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與其他研究對象是 國小的研究不同(張俊一、許建民,2008;趙信賓,1999)。推 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運動代表隊其行為發生在校內,削減了主觀 規範的影響。在外加變項上亦發現性別及年齡無法增加對意圖的 解釋力,僅過去行為增加 2%的解釋變異量。而 Gird 與 Bagraim

(2008)、Marttew 等(2009)的研究也指出態度對於行為意圖的 影響最大。張千培、鄭志富(2009)的研究結果顯示「態度」中 的「工具性信念」可以做為預測參與運動社團意圖的主要因素。

張俊一、許建民(2008)以不同性別探討學童在態度上的差異,

結 果 發 現 男 女 學 童 僅 在 工 具 性 態 度 差 異 有 顯 著 水 準 。Yap 與 Sabaruddin(2008)研究 600 名馬來西亞成人民眾亦發現較少運動 者就具不利的工具性和情感性態度。

(二)主觀規範

大部分的研究顯示主觀規範不僅與行為意圖有正相關,而且 對於行為意圖的影響力最大(吳忠宏、蘇珮玲,2005;李永祥,

2010;林錫波,2009;張俊一、許建民,2008;趙信賓,1999)。

吳忠宏、蘇珮玲(2005)研究職前教師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 圖發現大多數影響他們決定的人支持其參與生態旅遊活動,其中 以同學及朋友支持度最高。在整體行為意圖結構上,以主觀規範

數據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洪煌佳 ( 2009)  辦理夏令營及 育樂營 資深教 師及學 者專家 5 人  育樂營社會過 程、價值定位變遷 訪談法 1.台灣中小學育樂營發展可分為強健體魄的年代、假期學習的年代、學校育樂 營 的 年 代 及 各 縣 政 府 發 展 的 年 代四個階段。2.台灣中小學育樂營發展的價值定位,反 映 出 來 的 是 教 育 主 政 當 局 的 理 念投射。 洪煌佳 ( 2011)  台灣地
表 2-2  育樂營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趙信賓 ( 1999)  台中、縣市八 十七學 年度寒 假辦理 直排育 樂營的 13 所 國小五 、六年 級學童 498 人  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的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 問卷調查法  1.計畫行為理論模式適用於研究國小學童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2.直接影響學童參與運動休閒育樂營的意圖預測以「主觀規範」最重要,其次是「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影響最小。3.參與休閒運動育樂營的行為態度、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基本模式
表 2-3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變項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李永祥  ( 2010)  台灣科技大學 學生 237 人  觀賞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 圖 問卷調查法 1.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三者間    有正相關,對意圖具有 53%解釋量。 2.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與其信念的間呈現正相關。3.過 去 行 為 及 打 籃 球 習 慣 可 以 增 加 對 意圖的解釋變異量。 4.計 畫 行 為 理 論 比 理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not onl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belief of the sixth grad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ut also

在行為科學中,曾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理論模型藉以預測人們的行為。 1970年代的 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以及1980年代的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渾沌動力學在過去半世紀已被學者廣為研究,但對分數階渾沌系 統及其應用之研究卻相當少。本篇論文主要研究分數階 Chen-Lee 電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maximal acceptable weight of lift (MAWL) 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perceived exertion when handling the MAWL for ten minutes under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由於 Friedman 和 Rosenman 出版了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一書,掀起了研究 A 型行為組型的熱潮。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 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i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dimensions regarding student activity choice from the model of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