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個國三學習障礙學生一年在家教育 的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個國三學習障礙學生一年在家教育 的個案研究"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世杰 博士 趙文崇 博士

一個國三學習障礙學生一年在家教育 的個案研究

研究生:陳雅嬿 撰

中華民國一○八年十一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一個國三學習障礙學生一年在家教育 的個案研究

研究生:陳雅嬿 撰 指導教授:曾世杰 博士 趙文崇 博士

中華民國一○八年十一月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誌謝辭

歷經三個暑假紮實的研究所課程,與各位師長和同學們學習,對於補救教學 相關的知識有更深一層的了解,真心感謝所有老師們和同窗的陪伴和幫助!

除了暑期課程之外,寫論文的經驗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感謝曾世杰老師在 論文上的指導,提點我撰文及做研究的要點,示範並要求我以精練的詞句來表達 意思,訓練我以更嚴謹的邏輯思考來完成研究論文。謝謝趙文崇老師給予我機會 修習碩班的課業,且在論文初探及修改期間教導我,讓我對論文的書寫更有把握 和信心。謝謝范信賢老師在論文審查、口試時的回應及提問,令我在重新檢視論 文內容時,有更多的方向。

謝謝研究個案、個案父母及個案的兩位自學老師,願意接受我的訪談並幫忙 我釐清研究的疑惑。

謝謝幽默的遠芬姊、熱心的鈴彣、暖心的欣瑜、可愛的靜宜和直爽的美靜不 定時的關懷,謝謝曉依和詩婷的關心和肯定,在我灰心時給予希望,都讓我銘記 在心,感動不已。謝謝埔里基督教醫院所有同仁,特別是羅心妤醫師、碗婷姊、

寶玉、文釧、逸涵及信瑄,在我需要時提供最大的協助和鼓勵。

謝謝爸爸、媽媽和公公照料我,使我能有充足的精力和勇氣來完成學業,謝 謝哥哥、嫂嫂、三個姪女(姸、琪、帆)的貼心輔助,看顧歆悅以給我時間處理 論文相關事項。謝謝台東姑姑、致一、翔翔、千惠、千惠妹妹和千惠妹夫,在我 撰寫論文的最後半年,供給歆悅和我有形及無形的支助,讓我們在台東有個溫暖 的依靠。謝謝大湳教會的顏牧師、顏師母、主日學的同工們,承擔起主日學及教 會的事工,並時時為我代禱,使我能全心專注完成論文。

謝謝我的先生志偉一路的扶持,在我備感壓力時,傾聽我的心聲,接納我的 情緒,也用心照顧晏慈、紹恩和歆悅,讓這三個孩子健康平安。謝謝晏慈、紹恩 和歆悅的體貼,讓我可以安心進修。

最後想說的是,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我送走了疼愛我的婆婆回天家,心中有 相當多的感恩和思念,但也迎來了小女兒歆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感謝主,相 信所有事情都有主最好的旨意在其中,將一切榮耀歸與主。

祝願這世上所有的生靈,時刻都有主的保守和恩典。

陳雅嬿 謹致 2019 入冬美好收成時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個國三學習障礙學生一年在家教育的 個案研究

作者:陳雅嬿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學習障礙學生(以下簡稱「學障生」)有多重的學習困難,會受到 智力和學習障礙類別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均不相同,教育者 需要理解其困難,並提供適合的教學方式。本研究是一個個案研究,

以一位國三男學障生(以下簡稱「小龍」)接受在家自學一年的經歷作 為探討主題。小龍的家長皆為國小教師,父親已退休在家,小龍的姐 姐是成功的學障案例,因此,小龍國中三年級的在家教育,獲得對學 障充分理解且受過教育專業訓練的家長全程參與。這樣案例彌足珍貴,

值得仔細觀察描述,以作為其他家長及教育者之參考。本研究以質性 方式進行,研究者運用錄音、訪談紀錄、訪談觀察紀錄及評估測驗等 方式,描述小龍進行在家教育的原因及執行方式,並蒐集小龍在自學 過程中的學習、情緒及人格發展情形,以了解學障生接受在家教育對 其成長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小龍在家自學一年的學習,主要由父母陪同,只有部 分時間回校或到機構學習,其教學目標看重未來生活所需技能,而非 會考的準備。教學是以多感官方式進行,且與生活做連結,搭配多媒 體影音及網路資源,並以博物館、農改場等社會教育資源作為輔助;

父母提供許多手動操作(做中學)的學習,來幫助小龍掌握農業、園

藝及家務等方面的知識,以累積實務經驗,提升對感興趣的領域(農

業)的了解。一年自學結束後,家長及參與老師指出,小龍培養出獨

立自主的能力、負責任的態度,增加了詞彙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整理資料和繪圖能力,而單車環島和登山等體能訓練,也培養了小龍 做事的忍耐和堅持的態度及品格。

關鍵詞:個案研究、學習障礙、在家教育、學習經驗。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A Case Study of One Year's Homeschool for A Ninth Grader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en Ya Yen

Abstrac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abbreviated to LD students thereinafter) encounter multiple learning hurdles, influenced by their intellectual abilities and categorie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needs of each student vary individually. The educator needs to comprehend the related difficulties and offers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solutions.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with a subject of a LD student (called Xiaolong) in ninth grade, who has been homeschooled for one year. Both of Xiaolong's parents are elementary-school teachers. His father is retired and his elder sister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LD student. Thus, full comprehens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Xiaolong's ninth-grade at home education could be made by his parents, who ar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his case is so precious that it's worthy of a careful observation for the reference for other parents and educators. Qualitative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describes the reason and manners of implementation of Xiaolong's homeschool with voice recording, interview records, and assessment tests et al. His situations of learning processes,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were also recorded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homeschooling on the growth of the LD student.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Xiaolong's parents participated the most time of his one-year homeschool and he just went to school occasionally.

The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for Xiaolong are focused on life skills, instead

of preparing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Combined with his daily life,

multi-sensory approaches were applied to his education, along with

multi-media videos and online resources, assisted. Museums,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and other social-education resources also

played roles as auxiliary assistance. His parents provided many hands-on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practices to help Xiaolong learn knowledge of agriculture, gardening, and house chores. So that practical experience could be gained, enhancing his knowledge in the field (agriculture) he is interested in. After the one-year homeschool, his parents and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point out that Xiaolong has developed independent capabilities, responsible attitude, better comprehension/applications of vocabulary, material-organizing and graphing skills. And physical trainings such as cycling around Taiwan and hiking also cultivate Xiaolong's attitude in patience and persistence, as well as his characters.

Keywords:case study, learning disability, homeschool, learning experience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目 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學障生的學校適應與特殊教育 ... 7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障學生教育的方式 ... 10

第三節 在家教育的研究 ...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1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18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19

第四節 資料歸類與編號 ... 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21

第一節 在家教育前小龍的認知發展和學校學習 ... 21

第二節 決定在家教育的原因 ... 26

第三節 在家教育內容、執行方式和幫助 ... 29

第四節 在家教育遭遇到的困難、因應方式及限制 ...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7

第一節 結論 ... 47

第二節 建議 ... 49

參考文獻 ... 53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編碼列表 ... 20 表 2 小龍的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摘要表 ... 23 表 3 小龍在自學前後詞彙及繪圖表現比較...42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一個被確認為具有學習障礙的國三男生小龍為對象,他在國中三年 級時,有一年的在家教育。本研究旨在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探討個案這段在家教育 的經驗對其成長之影響。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 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研究者目前工作所服務的對象以學障生及其家長為主。學習障礙的隱性特徵,

常使得多數的學障生在進入學齡之後才被發現。其學業學習會遇到各種困難,包 含上課理解困難、學業學習成就低落及注意力分散。上課理解困難指無法明白老 師所言,難以理解課文意思及數學應用題題目等;成就低落則有作業無法及時完 成、花費許多精力念書但學業成就仍舊不佳、識字困難、學習過的國字忘記如何 書寫、重複練習仍效果有限、常寫錯字而需修正等等;注意力分散為專注力難維 持、容易分心、過動及衝動等(郭馨美,2007;楊坤堂,2010)。學生在學校及 在家都可能因為上述的狀況,遭受同學、老師或家長的誤解,甚至受到程度不等 的排斥與處罰,也因此可能出現次發的情緒困擾與人際關係的問題。

因此,要幫助學障生,不能把學業學習看成唯一的教育目標,連情緒的控制、

人際的互動問題,也應該是教育的重點。但研究指出即使只幫助學障生的學業與 學習,都需要長時的介入才有機會跟上同儕(陳淑麗、曾世杰,2005),更何況 學障生還經常出現情緒或人際的困擾。學障生有這麼高的介入需求,學校提供的 教育內容、教育時數夠嗎?典型的學校教育方式合適嗎?

依據 2016 年教育部特殊教育統計年報(教育部,2017),學障生占全部身心 障礙學生的 30.67%,為各類身障生中人數之冠,但學障生在校大約四分之三的 課程時數都在普通班進行,所能獲得的資源班補救教學的節數有限,其有效學習 的時間似嫌不足之虞。而為了提高學障生的學習成效,學校依法會邀請家長積極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與子女教育。家長參與的形式包含參與 IEP 會議、一般的親師交流及配合課程 需求,在家庭生活中進行相關學習活動等(林俊瑩,2006;侯世昌,2002;莊雅 涵,2006; Comer&Haynes, 1991)。藉由這些活動,親師較容易有一致的目標,

兩造皆能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共同規劃全面性、統整性的教育計畫,讓學障生 在校及在家有連貫性的學習(曾智豐,2013;楊雅瑱,2006;顏倩霞,2005)。

綜上,家長參與學障生的教育是重要的議題,它不但可以讓學障生有更長及 有效的學習時間,也可以讓學校與家庭的目標、作法較為一致。但學障生的需求 有非常大的個別差異,我們可以預期的,每位個案教育介入的方式及家長的參與 程度,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老師、家長及臨床工作者面對個案時最大的挑 戰。很可惜的是,從一個醫院臨床工作者的角度,我發現醫學界非常注重個案研 究,但在教育界,有品質的個案報告並不多見。這讓家長、老師及臨床工作者在 解決問題時,經常陷入無資料可參考的窘境。我認為學術及實務界應多從事教育 現場的個案研究,累積許多個案之後,未來的家長、老師及臨床工作者在決策及 執行介入時,才可以得到許多重要的參考資料,不必每位個案都從頭開始摸索。

本研究欲描述一個國三學障生小龍在家自學一年的學習情形。這位個案之所 以值得特別描述,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家長的特質:因為小龍父母皆為國 小教師,且比小龍大四歲的姐姐是一位學習尚稱成功的學障生(詳見第三章第一 節),小龍父母除了本身具有普通教學的專業之外,也透過輔助姐姐學習的經驗,

對於學障生的教育方式有相當的認識。第二,少見的學障生在家教育。從教育部 特殊教育通報網的統計查詢資料來瞭解,105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接受在家教育 的比率僅占 0.9%。在家教育的對象大多數是重度、極重度、多重障礙的學生,

因為學校無法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不得不選擇在家教育。當然也有少數家長對 普通教育有不同的見解,因此選擇在家教育以實現他們的教育理念。在家教育可 以跳脫制式的國家課綱及家長無法掌控的學校教學品質,家長可以量身為孩子設 計更有彈性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實施方案。當然在家教育也可能有副作用,例如,

學生和同儕相處的時間一定變少,群育的實施也會有所困難。到底這樣的在家教 育對學障學生會有什麼影響?一個嚴謹深入的個案研究絕對有其必要。

小龍為學障生,他處理語言訊息和文字符號都有困難,與人溝通時經常誤解 他人說的話、口說表達時出現語用錯誤、唸讀文章內容時將「是」看成「不是」、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寫國字時將頭上「戴」帽子寫成「載」等。小龍在國小階段的學習已經落後許多,

進入國中後,面對更難的學習內容,小龍的學習更形落後。國三是一般升學的重 要時刻,學生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進行舊知識的複習和新知識的學習,學校 教育會頻繁出現各種大小考試。小龍的國三若繼續在國中接受教育,有可能難以 負荷這類以文字符號及記憶為主的教育方式。除此,國中時期正是個體發展自我 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關鍵時刻(Erickson, 1963);個體正值尋求獨立自主 的敏感時段,他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表現,並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觀感。他情緒容易 有波動,甚至可能影響與人際互動的品質,這些都可能是小龍及家長必須面對的 發展特質。因此,小龍父母嘗試於學校體制外,依小龍的優、弱勢能力為其設計 專業教育學習課程,培訓小龍擁有成人及出社會之後,所需具有的獨立生活和完 成工作的能力,例如生活自理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統整知識的能力,並期 望小龍能養成良好、有耐性的學習及做事態度。

綜言之,小龍國中三年級的在家教育不但少見,而且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

更難得的是小龍的父母親都是國小教師,對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已經有相當多的 經驗。研究者期待能深入了解小龍這一年的在家教育。父母親及小龍的期望為何?

先前的規劃?執行方式?執行成果如何?過程中遭遇了什麼困難,如何解決?除 了學科學習,小龍在家自學期間的情緒管控及人際互動方面的學習,父母如何在 沒有同儕的情境下給予學習的機會?這些問題,將經由仔細的觀察、訪談而得到 清楚的描述。這個個案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未來類似個案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背景及動機,設定本研究之二個研究目的:

1.瞭解個案學習的狀況如何受到學習障礙體質的影響。

2.探究個案國三時在家教育一年之教育內容及其對個案的影響。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將對個案父母、個案及自學老師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究以下的問 題?

1-1 個案接受在家教育前的學習表現為何?

1-2 個案決定在家教育的原因為何?

2-1 個案父母如何決定在家教育的內容及方式?

2-2 家長如何執行在家教育?遭遇的困難為何?

2-2-1 家長採用何種教材教法?

2-2-2 在家教育對個案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和限制?

2-2-3 本研究個案如何克服在家教育的限制?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學習障礙

教育部於民國 102 年 9 月 2 日修訂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對學習障礙的定義為:「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 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 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 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前項所定學習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聽覺理解、口語表達、

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確定一般教育所 提供之介入,仍難有效改善」。本研究的主要對象小龍,台中的特殊教育學生鑑 定輔導會心評小組根據上述的定義,對小龍進行鑑定,於 96 年確認小龍為學習 障礙。某醫院團隊於 95 年確認為學習障礙,指出小龍有聽、說、讀、寫、算及 知動感覺協調等障礙。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在家教育

在教育法令中的在家教育,指的是民國 102 年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所規範的「個人實驗教育」。在學校體制外,於學校之 外的空間,例如家庭或其他場所等,辦理實驗課程教育,目的為培養德、智、體、

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健全國民。在家對象為國民教育適齡學生個人,國中階段 最長時間為三年(第五條)。實驗教育的課程、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及評量學生 學習情況,都依循實驗教育計畫訂定的內容和方式來進行(第七條)。教學者需 具備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專長(第七條)。本研究所稱「在家教育」為非學校型 態實驗教育中的個人實驗教育,施教地點以家庭及學校之外的場所為主,師資包 含個案父母(皆有教師證,父親退休於國小主任職。母親退休於國小教師職,目 前就讀國內大學的教育學系博士班,且在國內某協會擔任志工,推廣與學障相關 的教學和教材研發等)、學校英文老師、美術老師及園藝(農改場)老師等。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為學障生的學校適應與特殊教育;第二節為家長參與學 障學生教育的方式;第三節為在家教育的研究。

第一節 學障生的學校適應與特殊教育

學生在入學之後,因個人生物、心理、社經背景的不同,會展現不同的學 習表現,也因此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有許多學生能輕而易舉地以一般學校的教育 方式持續吸收知識,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常規學校的教育下,無法有效理解、學習 學校教育的內容,學習表現落後同齡學童。這類學習成效不佳的學生當中,有一 群學習障礙學生(學障生),他們的智能發展及外表看似正常,家庭及學校也提 供適當的教育機會,但卻出現不可預期的嚴重學習困難,且在普通教育下接受一 般補救教學之後,仍不能展現出與智能水準相當的學業學習表現(柯華葳,2000)。 根據教育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學障生的判定須先排 除其他障礙因素、文化刺激不足或環境不良等因素的影響,並在接受普通教育的 學習輔導後,個人能力仍具有顯著內在差異,且在聽語理解、語言表達、文字閱 讀理解及輸出、數學計算方面顯著落後同齡學童表現;學障生的學習困難異質性 高,其障礙可能以單一或多重方式出現,例如:閱讀能力正常但寫字能力落後同 齡、或同時有文字書寫障礙及數學障礙等。更具體的學障特質則有學習自動化的 能力低、學習速度緩慢、對於非文字符號系統的學習表現(例如:畫圖)較文字 符號系統的學習良好、閱讀文章會遺漏字詞、難以理解文章內容或數學應用題的 意思、數學基本計算能力不佳等症狀。

除了學業相關的學習發生困難,學障生在行為與適應上也有較高的機會出 現專注力不足、不能準時繳交功課、面對他人的批評反應較激烈、不願意嘗試學 習新事物、對自己設定較低的期望等情況,以致於對於未來欠缺希望。在社會互 動上,學障生的情緒、人際互動等方面也都常常出現困擾,出現與他人起衝突、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被團體排斥等困難,這些情況可能導致學障生在學習、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的問 題,使他們自我概念也較差且社會適應困難(柯華葳,2000)。

研究顯示,學生的自尊與自我概念和環境適應有顯著的正相關,當學生對 自己的整體表現有越多正向看法,則對於自己的各種特質會越滿意,社會適應的 狀況也會越好,學校適應生活的壓力亦會越輕。但學障生的自我價值很難由學校 的學業成就來建立。學障生成績越低,就越容易否定及質疑自己的能力,且青少 年的自尊表現中以學業性自尊的表現最敏感,而相較一般青少年,學障生出現學 業自尊低下,憂鬱情緒的比例高,當學障生的自尊越低下、生活壓力越大,則其 憂鬱傾向會越明顯(沈如瑩,2003;陳孜祈、李妍荻、林允中、趙文崇,2015;

曾瓊禛、徐享良,2005)。Dyson(2003)提出,家長們也認為學障生與其兄弟 姐妹相較,有較多的行為問題,且社交能力較弱。

以上的研究顯示學生的生活適應壓力可能來自於內外兩方面,內部壓力來自 對自我的期許和學習成就表現的差距;外部的壓力則來自於同儕的比較、家長及 老師的期待。因此,老師及家長能持續觀察且理解學障生在學習及成長環境的狀 態,並輔導學障生接受自己的障礙、找到其自己的優勢能力,並協助確認適性發 展的方向,都是輔導的重點工作,亦可協助學障生改善生活適應的壓力(柯華葳,

2000;黃文慧,2005; Dyson, 2003);不間斷的陪伴、給予補救教學、教導學 習策略,也都可讓學障生在成長及學習時能更有效學習(黃己娥、王天苗,2007)。

若是家長和老師有能力做適當的調解,降低學障生的焦慮及憂鬱感,學障生的環 境壓力應該可以較為舒緩,甚至可以解除,以維持健康的生活。

學障生因為學障特質所帶來的學習困難,在校的學習吸收有限且跟不上進度,

需要由學校老師提供特殊教育,以適合的教育方式教學,令其理解課程內容,方 能為其學習帶來實質的協助。學障生在獲得特教資源之前,需老師或家長於學校 輔導室或特教組提出申請,接著輔導室或特教組老師蒐集相關資料,進行轉介前 的診斷與處置,包含紀錄學障生的學障特徵、提供學障生一般補救教學等,若學 障生經補救教學之後,其學習表現仍沒有進步,則老師提報鑑輔會申請學障鑑定。

鑑輔會的心評人員,依據所收集到的資料,包含學校學習資料(作業、考卷、學 習單、作文、教師的觀察紀錄、學校或家庭的介入紀錄)、智力測驗、成就測驗、

功能性診斷測驗等,決定學障生的學障資格。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學生取得學障資格之後,鑑輔會人員邀請家長及相關教師人員,共同召開教 育安置會議,決定其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內容及安置方式,選項有原班級的差異 化教學、於原班級接受特教諮詢服務、或於資源班/特教班接受補救教學、身心 障礙巡迴輔導班(含在家教育)及特殊教育學校等,並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林 寶貴,2013)。個別化教育計畫的設計,會考量學障生本身能力和學習課程之間 的差異,訂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抽離、外加及入班支援方式進行小組補救教學 及學習策略訓練等,且需對學障生的學習進行進展監控,並根據學習狀況隨時進 行教學調整,包含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表徵、使用認知輔具、簡化課程內容、減少 作業分量等。國三的學生面臨升學關卡,學習評量及升學考試的標準和方式,包 含設定作業評量基準、升學或平時考試的考場服務、以電腦打字取代手寫文字輸 出等學習輔具,也都是老師在教課、評量及協助升學過程中宜特別留意及安排之 處,方能以適切的評量方式來瞭解學障生真正的能力,持續進行合乎其學習需要 的教學,讓其有效率地學習(孟瑛如,2009;柯華葳,2000;洪儷瑜,2013;教 育部,2011;張英鵬,2011)。然而,學障生在取得學習障礙的特教身分資格之 後,不論是以抽離式或外加式教學方式在校進行學習,其成長仍持續受到校外環 境的影響,包含家庭、社區、甚至整個社會等,其中家庭是學障生每天都會接觸 到的環境,因此家庭環境對其的影響應是最直接且深遠的。若能身處在一個可提 供充足學習環境的家庭裡,家長持續的教育付出,也許能讓學障生的學習發展得 到更好的機會。

研究者期望透過描述一個學障生在家自學的經驗,去了解在家自學期間的學 習,是否真的為學障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幫助?自學期間所設定的學習目標達成 的情形?採用甚麼樣的教材?如何安排課程及師資?曾經遇到什麼困難?解決 困難的方式為何?這樣的經驗可以給其他學障生什麼幫助或建議?如果可以重 新再選擇,是否會有同樣的決定?若是,可保留及改進的內容是什麼?若否,原 因為何?而家長希望可以達到甚麼樣的理想教育?藉此研究結果,提供給遇到相 似狀況的家長和學生一些方向和參照。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障學生教育的方式

學生的受教權隨著家長意識抬頭,越來越被重視。特別是需要特殊教育資源 協助的身心障礙學生,為了讓學校的特殊教育課程符合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特 殊教育法(2019)保障了家長參與學生學習的權利,其中包括參加個別化教育計 畫(IEP)的會議或在家教育的選擇權等等,在理論上,這些家長參與的方式,

能夠讓特殊教育學生獲得更適性的學習機會。

相對於「教育是學校的事」這種傳統觀念,現代家長的教育程度提升,更多 家長對於子女的學習情況有積極的參與及不同的想法,看重親師合作。家長參與 學校決策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家長參與的方式包括:與校方溝通、關心子女的學 習情形、和老師合作給予子女輔導諮商、參與學校決策、協助校務運作、參加學 校所舉辦的家長會或班親會、擔任義工家長等。這些互動方式可以讓家庭與學校 間有更暢通的交流,且對於子女的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教養時也能更貼近子 女真正的需求(薛明瑤,2003;林俊瑩,2006)。這樣的合作讓學習不只發生在 學校,在家裡的生活也可以與學校的學習有連貫,讓子女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可 能因此提升,學障生的教育更是如此。

學障生因為對系統性符號的學習有困難,諸如口語、文字及數字符號等,在 以文字符號為主要學習媒介的學校裡,除了學習速度較同年級同學慢之外,符號 學習能力的建立相較自身其他能力(如是非、對錯、善惡、親疏等人倫判別能力 的習得)也較不良,耗費在課業上學習的精力多於一般學生(柯華葳,2000)。

如何為學障生安排適合的學習計畫,是家長及老師必須合作解決的關鍵問題。

Bruner(1996/2001)提到以學習者社群概念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的學習都具有 參與感、充分的先備知識及經驗引領,願意開啟所有感官來嘗試驗證知識的真確 性,在社群協作當中建構意義;換句話說,在學習旅程中,教學者是個開頭的簡 單領航者,真正掌舵者應當是每個學生,藉由各個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所具有 的知識,提出各種可能的想法,再透過多種感官的觀察或實驗,去證實並建立起 概念知識。

現行的學校教育裡已有針對身心障礙學生所建置的特殊教育鑑定系統,主要 由特教老師、普通班老師、身障生家長及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學生的個別化教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育計畫,以量身制定適合各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計畫。學障生每個發展階段都可 能在學習或適應上出現不同的困擾,制定個別化教育計畫的過程讓老師和家長能 以更廣的角度了解身障生的學習需求,並在學習目標及教學執行上形成共識,學 校也可知道家長的需要,並提供相關支持。家長、老師和學校之間如能有這般持 續密切且融洽的合作,就可以期待學障生在校的學習及在家的生活與學習有一致 的準則(曾智豐,2013;楊雅瑱,2006;顏倩霞,2005)。雖然體系中已有這些 設計,但學障生學習中仍然可能受到許多學校不能控制之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例 如,全國九年級的學生五月時均需參與會考,會考對學生是一個高風險(high stake)

的測驗,因為它會決定再來的升學進路;會考對學校,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指標-

家長及社區經常就用會考成績來評斷學校辦學的良劣。為了提升會考成績,各校 無不於九年級特別加強競試式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障生有個別化教育 計畫,也難以逃脫原班的所有課程的教學改變。幸好,除了申請在校的特殊教育 支持之外,家長還有另一個有法源依據的選擇-在家教育。

教育部(2014)公告「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以下簡稱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條例第 3 條規定:「所稱非學校型態實驗 教育,指學校教育以外,非以營利為目的,採用實驗課程,以培養德、智、體、

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目的所辦理之教育」。在家教育的學生多數不 在學校進行學習且很少接受學校老師的直接教學服務,但家長及負責在家教育的 老師仍需依學生的個人特質及能力上的優缺點,同時重視學生在五育上的均衡學 習,設計適合學生的課程,以期達到適性及全人發展的目標。

臺灣的在家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生因為難以適應學校教育和生活,或 是家長希望透過自己的安排,讓子女進行更理想的學習,而另外安排在家的教育 課程。另一種是因為身心障礙程度嚴重,不能到學校學習的適齡學童,由巡迴輔 導教師或家長等,在學童家中進行輔導(鄭秀真,2002)。本研究個案屬於後者,

他正處於升高中/職的階段。為因應教育會考,國三生在此階段除需學習國三的 課程外,同時必須複習國一及國二的課程內容。但個案受到學障特質的影響,所 需的學習時間較一般生多,且必須以多感官的方式學習才能有效吸收,因此個案 即使有部分時間的資源班補救教學,其絕大多數的上課時間仍在原班級上課,他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經驗的建構或重新組織,教育應該要連結實際生活,且不應只是透過語言來傳遞 知識,也當準備具體物品或工具,讓學生以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感官去觀察和 記憶,在實際操作的共同活動中交流想法並建構知識。個案家長希望把學生留在 家裡,根據個案的學障特質設計課程,達到適性教育,訂定適合個案的學習目標,

讓個案透過在家教育課程,依照自己的實際程度和能力,循序漸進完成學習,並 探索興趣和未來的志向。

學生透過在家教育的方式進行學習,能依據自身能力上的差異來進行更合乎 個人需求的學習,但學生接受在家教育所可帶來的正面助益和會面臨到的困境或 難處會有哪些,將在下節進行討論。

第三節 在家教育的研究

學生及其家長選擇在家自學學習方式的原因多元,包含家長擔心學校次文化 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家庭結構的改變,或是因接觸 宗教而選擇在家教育(孔繁嘉等人,2007;陳德蓉,2007)。本節將討論在家教 育的文獻,在家教育研究以個案研究居多,也有以文獻探討的方式來瞭解在家教 育施行的狀況。研究的內容包含法令、在家自學進行的方式、家長要承擔的事項 及自學生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等。

在家教育的實施原則

根據「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教育部,2014),學生在家教育期間的學 習應扣緊其所需,以引領其適性學習作為主要目標,並考量其所處環境的文化、

自身或家庭的信仰及多元智能。在家教育的課程設計雖然不一定需要符合課程綱 要,但需依據實驗教育計畫訂定的內容來規劃和執行(第八條)。計畫時間長短 需配合學校學期時間,但身心障礙高中自學生可申請延長時間,最長四年。訂定 計畫時,若學生為身心障礙者,需特別載明需備有的設備項目(第六條),而在 家教育期間若有任何需要的資源或協助,主管機關及設籍學校皆有必須提供之責

(第二十六條)。在家教育的學習評量的部分,需由申請人每學年度將學生在家 教育的學習狀況,整理成學習狀況報告書,提交主責主管機關留存備查(第二十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條)。主管機關每學年度亦會安排審議會委員到在家教育現場探訪察視,訪視前 後需分別提供訪視項目及結果,或可邀請在家教育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發表(第二 十一條)。

在家教育法規提供了自學生及其家庭,在非常規的學習系統下,可依照自學 生本身的特異性來設計課程,讓其擁有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環境,同時也因為受 到法規規範,自學生亦需依據自學計畫書規劃的內容和進度用心學習。

在家自學進行的方式

自學生以在家教育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大的優點是能依照其個人的學習特質 和個別需求來安排課程(林翠香,2008;陳德蓉,2007;張裕程,2017),選擇 較多樣化且富彈性,如:可閱讀各種不同主題的書籍、教具可選擇自製或使用市 面上販售的學習工具、參與有興趣的各種活動或研習,也可透過網路搜尋方式蒐 集資料來習得知識,使用多元的公共資源設施進行知識的探索或累積經驗。

自學生在家自學的學習模式,並不完全抽離學校課程,雖將大部分的時間規 劃在家,或在校外進行學習活動,部分的時間仍然要回學校上課或考試,例如自 學生會選擇回學校上藝術或健體課程等。如此進行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兼顧自 學者想達到自我學習的目標,另一方面更可以確保至少達到與目前課綱相仿的學 習程度(陳相如、潘裕豐、賴翠媛,2015;蔡碩穎,2010)。雖然自學生回校考 試的成績不一定會因此優於一般教育體制內學習的同學,但是其學習方式卻能有 更多的選擇。例如可透過自助旅遊增廣見聞、培訓自己的溝通能力及獨自處理臨 時狀況的能力等。不過也有自學生不參與學校的課程及考試,陳德蓉(2007)的 研究提出,自學生在家長、親友、專業藝術老師及教會兒童教師共同帶領下,於 家中、家長工作地方和教會等地,藉著閱讀原典書籍、練習彈奏特定樂器、參加 教會辦理的兒童活動等方式來累積知識,且由家長定期紀錄自學生的學習進展或 成果,以形成性評量和效標參照評量來呈現學習結果。

不論自學生是否參與學校的課堂學習,只要能依據自學目標並踏實完成自學 課程內容,亦可逐日進步並積累智識和能力。

自學生及其家庭面臨的考驗

然而,孩子接受在家教育也備受挑戰,陳相如等人(2015)指出時間掌控規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間流程表,且需要認真執行,依照實際執行的進度做適度的修正。一邊實行並一 邊修改,方能為整體的自學過程帶來更貼切符合需要的幫助。另外,自學生的學 業學習表現、學習的深度和成效、課程鬆緊和內容精細度、教學人力的安排和社 會互動情況(孔繁嘉等人,2007;林翠香,2008;陳相如等人,2015;陳德蓉,

2007)、家長的教育專業知識是否充足、家庭經濟的考量(孔繁嘉等人,2007),

都是家長為孩子安排進行在家教育,所需特別留意及思考之處。

因自學生處於在家教育的環境,人際互動能力的培養更是受到考驗,可能會 出現排拒參與團體活動或過度依賴家長等狀況,家長若能持續留意自學生與他人 互動的情況,適時給予其人際關係方面的指導和支持,可協助其建立正確的心態 來與他人之間有良好的交流,令其擁有好的社交及領導能力(陳相如等人,2015;

陳德蓉,2007;蔡碩穎,2010)。而自學生如有部分課程於學校進行,則學校老 師如何看待自學生就成為重要的因素。老師若能以正向心態來面對自學生,並適 當說明其選擇自學的考量給其他同學瞭解,都能在協助自學生與同儕互動時有正 面的幫助。

由過去的研究可以瞭解自學生家長需擔負課程、師資和經濟規劃等事項,還 需在自學過程中觀察其學習的進展並作記錄,也要創造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讓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以上種種都是需要家長額外思量且安排,才能為孩子 帶來優質的學習環境。因此自學生家長對教育本質的觀念與知識也要有相當的瞭 解,孩子的在家自學歷程才能成功。

其他

除了針對在家自學進行的方式和內容作探討之外,游沐蓉(2015)從服務在 家自學學生的教師角度,去瞭解學生在家自學所遇到的狀況:雖然在家教育老師 的上課時間和地點都富有彈性,但面對備課、交通往返、與學校溝通等都令老師 感到有負擔,定期評估學生學習的表現也考驗著老師的專業能力,而家長對在家 教育老師的信任度及配合度都有待商榷。由此可以瞭解,提供在家教育學習的老 師需要面對與學校、家長及學生三方的溝通、準備教材等,教學專業能力也需持 續提升,才能給予自學生有品質的教學。。

林彩岫(2018)蒐集 2000 年至 2017 年臺灣實驗教育相關的文獻做分析,這 期間的研究多著重在實驗教育的理念說明、執行方式的分析探討、法令內容及運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作實況的瞭解等。Cook, Bennett, Lane 和 Mataras (2013)則提到美國過去的研 究,多數是以個案研究或訪談方式來進行,建議未來可朝向更嚴謹且有系統的準 實驗設計,蒐集在家教育對身心障礙自學生的學業學習、社會化和生活品質的影 響,研究內容應包含學生的障礙情形、家長的教育和訓練程度、線上課程計畫和 專業的支持(例如治療師)。

在家教育的執行需要政府、教育單位及家庭三者共同合作,讓在家教育順暢 運行,令自學生在跳脫制式一般教育的學習之後,仍可以有效學習。過去的研究 對於在家教育執行狀況的探究仍相當有限,應更深入探討了解在家教育期間實際 執行的狀況。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質性個案研究的方法,蒐集、分析、歸納小龍在家教育的課 程規劃和歷程,結合訪談紀錄資料及訪談觀察資料進行三角驗證。本章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對象;第二節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資料整理與分析;第四節 為資料歸類與編號。

第一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概述

小龍為現年 20 歲的男學生,就讀國內大學二年級。自幼與父母及小龍姊姊

(以下簡稱「龍姊」)同住。在家中排行老么。產期正常,足月生且自然產。從 幼稚園開始就出現學習困難,語言溝通能力也較弱,較難與他人建立穩定的人際 關係,到醫院就診並接受評估時,被診斷為學習障礙,文字部件再生困難。小龍 曾獲得的資源有家教老師輔助學習、在家自學、家長使用各種教學法給予協助,

甚至依據其困難發展新的識字策略。

二、研究對象的家庭狀況

小龍所成長的家庭為四人組成的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姊姊、小龍。

龍父(以下簡稱「龍父」)是國小主任退休,目前於國內某協會擔任理事長,

協助處理與學障相關的事務。龍母(以下簡稱「龍母」)是國小老師退休,有特 殊教育碩士學位,目前攻讀國內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也在國內某協會擔任志工。

面對小龍的學習困難,父母都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尋求教育及醫療的協助,

並運用教職生涯中所了解的教學法教導;面對教學瓶頸時會與教授或同事討論。

在尋求學校教育系統支援小龍的學習時曾遇到瓶頸,但仍願意持續嘗試使用不同 的方式爭取。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龍姊為現年 25 歲的女性,畢業於國內大學藝術相關科系。因小三學習出現 困難,例如寫字會出現增減筆畫等狀況,在學校及醫院接受鑑定診斷,鑑定結果 為資優學障,有寫字的部件處理障礙、字形提取困難。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試圖描述一個學障生,國中三年級時的在家自學歷程,這樣特殊的個 案,有助於我們了解在家自學的實驗教育,對學障生各層面的影響。

文獻探討、確認研究問題、方法和對象

1.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法規及過去研究的結果,確定要研究的題目和 內容。

2.採質性研究方式來做分析討論,列出主要的研究問題,接著設計訪談大綱 和題目;訪談大綱為個案在家自學計畫內容、執行方式及成效評估,題目則為希 望在家自學達到甚麼目標?如何安排課程?提供個案什麼學習策略?個案的學 習成效?……等。

3.研究對象為本研究個案。

蒐集研究資料及訪談

1.研究資料為個案家長從過去到現在留存下來的書面資料或電子資料,包括 在家自學申請計畫書、課程表、成績單、學習輔導紀錄及訪談大綱、在學校及在 醫院接受測驗鑑定的紀錄和診斷證明書、學習情況評估結果紀錄表、自學期間的 學習成果和紀錄單等。

2.訪談以個別訪談方式進行,訪談個案及個案父母各三次、自學期間的老師 各一次。每次訪談之前,研究者會與受訪者以電話說明訪談用意及主題,且經對 方同意後約定時間及地點,訪談期間會進行錄音及手寫摘要紀錄,訪談結束會將 錄音資料轉成逐字稿,也會重新整理手寫摘要紀錄。

研究資料分析、結果統整並詮釋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將訪談逐字稿、手寫摘要紀錄及蒐集到的書面資料進行統整、比對和分析,

使用概念性的描述來呈現研究結果,輔以訪談逐字稿詳加說明,並與以前的研究 結果進行對話作為本研究結果的總結。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研究資料分為書面資料及半結 構式訪談紀錄資料兩類。書面資料包含:在家教育資料(學習單、自學活動紀錄 表等)、家庭資料(家庭活動照片、紙本記錄等)、個案資料(作業成品、成績單 等)。半結構式訪談記錄的資料包含訪談小龍、小龍父母及在家教育老師的訪談 紀錄,內容主要扣緊小龍在家自學期間的學習情形。

為提高研究的信度,研究過程裡遇到模糊不清或無法相配對的情況,即與受 訪者釐清,且整理完訪談逐字稿,交予受訪者做再次確認。研究者採用三角檢核 法進行資料交叉比對,藉由訪談資料、自學期間的學習單和以電話聯絡小龍父母 澄清訪談訊息等資料,來用不同視角確認小龍自學期間的情形,盡量展現其真實 的全貌。

第四節 資料歸類與編號

整理每次訪談的手寫紀錄,同時以訪談錄音資料的逐字稿做重複確認。

訪談稿編碼方式為:第一碼為資料來源(訪談為 I),第二和第三碼為資料提 供者(小龍為 CL,龍父為 DA,龍母為 MA,自學課程老師為 HT),第四碼為 資料蒐集的時間。例如「ICL1080809」,指的是「小龍在 108 年 8 月 9 日的訪談 資料」。

將書面資料、電子郵件資料及電訪資料整理,依名稱縮寫編碼,或附註頁碼,

例如:「IEP;p. 2」指的是「個別化教育計畫第二頁」,詳見下頁表 1。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研究者完成資料分析和編碼之後,再將相似的主題及內容,統整為更深一層 的概念作說明。

表 1 編碼列表

編碼 資料名稱

TelMA1081001 電訪(龍母,108 年 10 月 1 日)

TelMA1081030 電訪(龍母,108 年 10 月 30 日)

TelCL1081030 電訪(小龍,108 年 10 月 30 日)

Homeplan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計畫書(103 年 5 月 1 日)

IEP 個別化教育計畫書(103 年 4 月 1 日)

Paper 龍母提供的論文:「學習障礙兒童母親之教養與心理 歷程」

Psy-assessment 心理衡鑑轉介及報告單(103 年 2 月 28 日)

Share 龍父的自學分享簡報

普通班學習紀錄 普通班教師實施補救教學或學習輔導訪談大綱

(國二)

自學活動紀錄檔 1 及 2 自學活動紀錄 1 及 2(照片及附註說明)

親師聯絡簿 國二潛能開發班聯絡簿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訪談及書面資料(包含:個別化教育計畫、教師教 學紀錄單、自學活動紀錄表、家庭活動照片和作業成品等)進行分析,所得結果 分為以下四節:第一節為在家教育前小龍的認知發展和學校學習;第二節為決定 在家教育的原因;第三節為在家教育內容、執行方式和幫助;第四節為在家教育 遭遇到的困難、因應方式及限制。

第一節 在家教育前小龍的認知發展和學校學習

不同障礙類別的學障生所展現出來的學習困難不一,所以每個學障生的困難 都需要透過老師和家長平常的觀察,以及專業特教老師或醫師評估,統整所有結 果才能全面瞭解其優劣能力。以下綜合小龍的資源班老師、普通班老師、父母及 醫療人員評估的結果,簡介小龍國中之前的學習情況,再描述小龍國一至國二的 認知能力、聽說讀寫算等方面的表現、學校學習與適應。

國中之前的發展和學習表現

小龍的出生史正常,小龍母親懷孕及生產期間都正常,家族史則為小龍姊姊 有學習障礙。而小龍父母因為透過教養小龍姊姊的過程,了解許多學習障礙學生 的特殊表現,對於小龍的學習和發展格外留意,甚至在其很小的時候就給予簡單 感統訓練。

小龍的學習問題,最開始是由幼稚園老師所發現,例如小龍容易跌倒,或是 學習數字配對學很久等。小龍入小學之後的學習明顯跟不上同學,例如寫注音符 號混淆相似音、看「藍色」說成「綠色」、難以理解抽象詞(例如:「四季」)、

將「忽然」聽成「污染」而造句錯誤等等,先後在醫院及學校進行學習障礙鑑定,

都被判定為學習障礙學生(Paper;p. 79-89),在校接受的特教資源有,國語和 數學課以抽離式課程進行補救教學,例如:額外念國語日報的文章提升識字和閱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讀理解能力等(IMA1051023)。

國一至國二的認知和學習表現

一、認知發展

(一) 心理衡鑑

小龍於國二時(103年2月28日)在醫院接受認知功能評估,當時的智能發展 位在中下程度,空間視覺能力為其優勢能力,亦即適合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其 魏氏智力的指數和分量表之間的差異大(見下頁表2),他的語文理解及知覺推 理指數的量表分數分別為89和87,低於平均值一個標準差以內(各量表平均數100,

標準差15),位在中下範圍,但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指數的量表分數則分別為66 和57,皆低於平均值二至三個標準差的程度,落在輕度障礙程度,他處理具序列 性和規則性的作業速度慢且有顯著困難,記憶力亦不佳(IEP;p. 2-3)。各分測 驗的表現,類同和圖形設計分測驗位在平均值範圍內,顯示他在區分不同物體的 相同屬性、分析抽象視覺刺激並組織方面的表現,相當同年齡學童,但理解、矩 陣推理、記憶廣度、算術、符號替代和符號尋找分測驗都低於平均值一個標準差 以上(平均數10,標準差3),其中又以符號替代分測驗表現最差,低於平均值 三個標準差(地板效應),顯示他在社會和行為常規標準的判斷、視覺和動作的 協調及整合、聽覺訊息的記憶、數學推理方面的表現,都顯著落後同齡學童表現,

當中以記憶及抄寫具規則性的配對抽象符號表現最不良。學習障礙的定義中有

「內在能力具有顯著差異」的必要條件,這些魏氏智力測驗的資料顯示,小龍各 種內在能力的確有顯著的差異,此與智能障礙生在整體智能及各能力發展,都普 遍低於至少平均值兩個標準差以上,且各能力之間未具有明顯差距的表現不同,

因此可知小龍的智能發展與一般學障生相仿。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2

小龍的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摘要表 全量表智能:74

語文理解:89 知覺推理:87 工作記憶:66 處理速度:57 類

同 詞 彙

理 解

圖形 設計

圖畫 概念

矩陣 推理

記憶 廣度

算 術

符號 替代

符號 尋找 11 8 6 10 8 6 4 4 1 3

(二) 聽說的表現

IEP還指出,小龍在醫院測得的視知覺和聽知覺能力都不好,需要花費較多 時間處理所聽及所看到的訊息。例如,小龍面對普通班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因其 處理速度慢,會遺漏部分內容,以致無法完全瞭解老師的意思,跟不上老師的速 度。此外,小龍常常不能處理太多的口語訊息量,會有誤解或遺忘的狀況,且以 口語表達想法時,會出現誤用意思相似的語詞。IEP(p. 4-5)和普通班學習紀錄 裡有如下的描述:

個案在大班級上課因為處理速度慢而跟不上老師的講述(IEP;p. 4-5)。

常常搞錯別人的意思,無法處理多重且複雜指令,比如說拿5個掃把3個水桶,片 刻即忘記幾個掃把、水桶。(讀歷史時告訴媽媽)原來鴉片戰爭起因是因為「美 國」想賣鴉片給中國。媽媽:咦!美國?是美國嗎?個案指著課本說:……哦!

原來是英國(普通班學習紀錄;p. 64)。

(三) 讀寫算的表現

小龍的識字量落在低下水準,對於部件辨識的字形知識學習顯著低落,且閱 讀流暢性和推理、書寫文字能力都明顯落後同儕,他的讀寫表現有閱讀速度慢或 唸錯、斷句錯誤,寫字時會缺漏筆畫、顛倒字形且造句困難等問題。數學方面,

小龍面對繁雜的計算、大量的數字運算、理解以文字描述的數學知識或題目,都 出現相當程度的困難。英文方面則出現可正確唸讀,但不知道詞彙意思的情形。

普通班學習紀錄裡,老師對小龍有如下的質性描述: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閱讀緩慢,閱讀時常有替代字、跳字跳行或省略的情況出現。比如:「開放」讀 作「開啟」,「留下多元的文化遺產」讀作「留下多元化遺產」,「大航海」讀 作「大海」,「墾殖」讀作「開墾」。斷句錯誤以致理解文句有誤。比如:「成 為當時東亞海域活動中東、西勢力的交集點」讀作「成為當時東亞海域活動中東、

西勢力-的交集點」(普通班學習紀錄;p. 64)。

而龍父也有類似的觀察:

英文的要跟字義上去做聯結有點困難。這他會念他不知道意思。在字形跟那個音 的連結是還不錯的,但是義的部分就……很困難(IDA1060225)。

小龍自身內在能力差異大,尤其在處理系統性符號方面有明顯困難,影響學 業學習的表現,聽說讀寫算的表現都顯著落後同儕,具有典型學障生的特質。

二、學校學習與適應

(一) 學校提供的協助

小龍國小二年級時通過學障鑑定,接受特教服務;小六轉銜國中時,再次的 學障鑑定,仍然判定小龍需要特殊教育。

小龍在普通班上課時,老師會根據其學習需求,提醒其要更用功、給予特別 的或額外的鼓勵支持,也為其調整教學方式(如分組教學)、作業內容∕份量∕方 式、考試方式∕內容、學習內容∕目標、針對其困難教導學習方法或策略、提供額 外補救教學、允許在不干擾上課的情況下暫時不參與學習、安排小老師及對其有 利的座位、尋找校內資源(例如資源班、愛心媽媽)、請家人多督導(普通班學 習紀錄;p. 65)、考試時有試卷放大字體、作文及文言文翻譯有代騰(指代筆騰 寫,小龍口頭說出作文及翻譯內容,由老師代為寫出)的協助(IEP;p. 7-8)等 特別幫忙。

小龍的國文、英文及數學都得到資源班的抽離式教學,學校特教老師獎勵小 龍的方式是用代幣制度,來提升小龍學習的動力(親師聯絡簿;p. 2)。此外,

龍母以志工角色進入學校,承擔許多教學的任務,例如提早帶小龍到校進行晨讀。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龍母修習過特殊教育的研究所,對於特殊教育有許多探討和研究,但在現行法令 中,仍然不能到國中任教,所以龍母到小龍國中教學的時數,都是以志工的角色 進行,不算成正課。

國文課的時候,是我(指龍母)上閱讀,教材可能是課外書,各種知識的閱讀呀。

數學跟英文全抽(離),萬一塞不下去,還是我來上課。(IMA1051023)。

(二) 人際互動狀況

小龍在接收聽覺和視覺刺激時,都無法即時有效處理,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方 能反應,例如:和同儕互動或許因為聽不懂遊戲規則,也可能是反應速度慢,所 以時常被排擠或譏笑(Paper;p. 50);甚至要透過觀察對方表情和語調來幫助自 己理解談話內容,但又不肯定是否都判斷正確。

龍母提到(TelMA1081001),小龍在與資源班同學相處時,曾經當眾要求出 聲干擾他人的同學安靜,但此同學不客氣反對,甚至會打小龍,而小龍也不甘示 弱,繼續和同學爭論。此外,小龍在使用通訊軟體與人互動時,常會出現不能正 確理解符號或圖片的意思,進而影響其與同學或家人的溝通,造成彼此的不快,

例如:龍姊在家人的通訊軟體聊天群組裡,提到即將完成創作,小龍本來想以驚 喜的貼圖來表達對龍姊的讚美,卻誤用驚恐的貼圖表達,使得龍姊非常不愉快

(TelMA1081001)。

(小龍)容易在人際關係互動及技巧上出現問題。可能因無法思量(理解)他人意 見或其他可行辦法,所以與他人相處時,固執己見,以致於常常與人發生爭執(IEP;

p. 6、8)。

他在跟人家互動可能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他沒有辦法了解別人意思,貼圖亂用

(IDA1051023)。

小龍在校的學習和人際適應都不良,需要老師特別安排,諸如教室座位、上 課方式及考試等都做了調整,目的是希望其可以透過特殊教育資源的協助,能擁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決定在家教育的原因

讓小龍國中三年級一整年在家自學,是個重大的決定。父母即使投入相當 多的人力、時間、資源也不保證小龍就一定會有良好的學習成效。決策有這麼大 的風險,小龍的父母仍然下定決心,要讓孩子在家自學,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考 量:

一、學校沒教以後社會要用的技能

基本上,小龍父母認為,學校沒教以後社會要用的技能,而且學校教的,一 輩子都可能用不上,例如:數學資源班老師教一元二次方程式,小龍解答作業題 目時,列出一個錯誤的數學式子(親師聯絡簿;p. 32),老師嘗試引導其重新理 解題目並計算,但小龍仍無法明白。這樣的抽象數學題目,小龍實在難以了解吸 收,而且在一般日常生活以及未來出社會之後,幾乎使用不到。

小龍父母過去曾接觸到部分有學障的成人,了解他們在就業時出現很多困難,

例如人際互動能力不良、無法完全瞭解他人說話意思、聽錯指令、動作太慢等,

因此思考要培養小龍什麼樣的能力,才能讓其在銜接就業及獨立生活時可以更容 易一些。

我們看到很多(學障生)大學畢業之後……都面臨到了就業的壓力,因為他沒辦 法……找一個工作養活自己。他們在跟人家互動就很困難。沒辦法去判讀別人的 心裡到底在想甚麼,人家教的指令他可能都聽錯……我們……是在想說學障孩子 到底要怎麼學,對他們是最好。踏出這個社會 時……他需要的能力是甚麼

(IDA1051023)。

學校教的東西……很抽象……不是學能力……一個人有沒有辦法生活得很好,應 該是有能力……可以去拿那種知識來用(IMA1060225)。

二、國中環境不利於小龍的學習

小龍的父母認為,國中的學習環境,從教學到評量,從內容到形式,都對小 龍的學習不利。小龍父母在為小龍申請國三自學之前,因為要讓其能跟上學校學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習進度,所以給予許多課業協助,亦即小龍要同時面對學校老師的教學壓力和父 母的教育期待,在此狀況下,小龍備感壓力,情緒起伏大,且影響親子互動關係。

因為你父母想說協助他、教他。自然在教的過程裡面就變成,無形中他如果他學 不會的時候,壓力就慢慢的積累。累積下來就是有時候情緒就出來了。這樣的情 況下其實親子關係會跟著比較緊張,不愉快(IDA1051023)。

要求他修正寫錯的地方,他整個臉就很臭,或是說很衝的話:「我就有算,就有 做了啊」,然後就走開不訂正(TelMA1081030)。

以前我(指小龍)真的脾氣有點差。碰到小事情就鬧脾氣。國中特別明顯,國一 及國二的時候(ICL1060225)。

小龍父母觀察小龍在學校接受教育,會受到學習障礙特質的影響,其在校的 學習非常吃力,雖然已經有特教老師及考試調整等資源協助,但仍需花費很多時 間和氣力去追趕進度,例如資源班老師在聯絡本中提到:「(小龍)最近英文似 乎背得不是很熟,要再加強」、「要加強英語基本單字的記誦,才能看懂基本英 語句子」(親師聯絡簿;p. 22、26)。學校裡以閱讀和紙筆書寫學習居多的學習 和評量方式,導致其學習效率低,欠缺自信和學習動機,且同時要學的科目太多,

無法全面兼顧,在此繁重的課業壓力下,也僅能分科學習知識,不能融會貫通,

難以與生活連結,無法習得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建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目前的國內提供的國中教育偏重筆試且缺乏彈性,這樣的制度使得這類學生(學 障生)的學習挫敗連連,因此無法從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進而影響其自我概 念及價值(Homeplan;p. 1)。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習會有困難,可能受挫,學習上還是會無法應付……沒 辦法按照他自己的進度,最後就是……求學的動機不見(IDA1051023)。

三、國三的考試壓力

小龍父母不認同國三生為升學需應付大量考試的學習模式,此模式對於小龍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的學習和成長沒有助益,甚至形成更多挫敗感,所以期望可以透過國三在家自學 來重新安排小龍的學習環境,妥善利用時間,將學習效益調到最高,讓其在適度 的壓力下按照自己的程度穩固學習基礎,漸進增加難度,找回自信心、養成負責 任的心態及提高挫折忍受度,透過各種活動的體驗找出自己的興趣(Share;p.

2)。

到了國三他就會一直考試……反覆的跟著普通班學生一起測驗……對他來說實 際上也沒吸收到(IDA1080822)!

考了也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挫折感。所以我那時候才會建議讓他自學。要讓他自 己找到他的學習方向……去探索,到底他的興趣是甚麼。在國三這一年去做一些 體 驗 的 學 習 , 然 後 在 基 本 能 力 , 他 可 以 學 的 基 礎 上 , 去 做 一 點 延 伸

(IDA1051023)。

小龍父母曾考慮讓小龍到國外接受教育,但礙於父母皆為教職,且國外沒有 親友可支援,因而作罷。又因為龍姊在國中時期,於學校受到不友善對待的負面 經驗,所以對於小龍就讀國中期間的學習安排,格外謹慎。小龍父母過去參加學 障團體活動時,就有與其他家長或老師討論關於自學的議題,因此為小龍申請自 學的想法一直存在著。

我(指龍母)發現這兩個孩子學習有問題,從老大(指龍姊)開始有問題的時候,

我就很想把他們送到國外。可是因為沒有人照顧他們,我們兩個公務員不可能去 國外。就算去國外也不知道靠甚麼吃啊,所以一直沒有成行。而且我們國外又沒 有什麼姊妹在那裏。如果有兄弟姊妹在那裏還可以託他。姐姐……國中的不好經 驗。其實也讓我們很注重,他們在學校受到甚麼待遇(IMA1051023)。

小龍父母及資源班老師,在小龍國二下學期就開始討論其國三的學習方式,

當時小龍父母提出在家自學的想法,經與資源班老師討論,且與小龍說明之後,

即著手準備國三在家自學的申請及相關課程的安排。龍父為此申請留職停薪一年,

陪伴小龍在家自學。

(4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二的下學期(開始在討論國三自學)。爸爸為了他留職停薪一年,陪他度過國 三,探索一下(IDA1051023)。

小龍父母心裡對小龍的期待是未來出社會之後,可以獨立生活,但一般國中 教育重視學科教育,學習的深度遠超過小龍自主生活所需具備的知識量,且小龍 在資源班老師調整教材和考試方式的幫助下,仍需付出相當大的心力來追趕學校 進度,儘管如此努力,學業成績還是不理想,著實讓小龍常感挫敗、無自信。更 遑論國三多為重複考試的方式,來複習所學並檢視學習進展,為國中畢業之後的 會考做準備,小龍勢必更難從這樣的高壓環境裡有效學習。鑑於此,小龍父母決 定讓小龍在國三這一年,採用合乎小龍個人特質的學習方式來吸收知識,並訓練 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三節 在家教育內容、執行方式和幫助

一、在家教育內容

(一) 教育目標

龍 父 說 :「 讓 他 能 夠 學 到 一 些 …… 未 來 出 社 會 可 能 會 用 到 的 能 力

(IDA1080822)」。龍母也有同樣的想法:「我們想說這個孩子需要更好的~為 以後生活……來做準備。非機構的自學方案,我覺得很適合(IMA1080822)。」

從第二節及上述的談話可知,小龍的父母把國三這年的教育目標設定在培 養未來獨立自主的能力。至於學習的內容,他們有如下的想法:

他出了社會以後,最重要就是閱讀能力。至少人家資訊來的時候,他能看得很清 楚,理解。以未來生活上能用得到為主(IDA1051023)。

如果有興趣的方向是農業,就專心去學(IDA1060225)。

(小龍)找到自己以後想要邁向的目標。就是以後要從事什麼職業會比較了解

(ICL1080822)。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可以看出,家人的共識是基礎的閱讀能力,和實際生活所需的能力,他們也 認為探索興趣及職涯方向是重要的事。在以上的描述裡,完全沒有提到國中會考,

可見家長和小龍並不認為這是重要的事。

(二) 師資、教材及教育資源

小龍自學時使用學校課本(國文、英文)、學校特教資源(英文資源班)、網 路資源(均一教育平台、廣播新聞影音檔)、公共教育資源(科博館展覽)、自然 生態學習資源(農改場實習農作)、東西方經典書籍(三國志、簡愛等)。

小龍父母對於小龍學習的情況最了解,所以多數的自學課程由父母擔起教學 的責任,但仍有部分課程由學校資源班及校外老師協助。小龍父母在為其安排自 學課程前,會先了解老師上課的方式和教材,並與老師溝通小龍的特殊狀況,來 確認老師是否適合輔助其學習。

自學大部分都是我(指龍父),集中在我跟我太太(IDA1051023)。

家長也要去做選擇啊!老師上的課,如何上、給予。教材、教學模式是什麼,面 對我們這種孩子,他有沒有辦法吸收,這個都一定要去了解的。甚至要跟老師們 溝通孩子的情況,讓老師了解孩子(IMA1080822)。

二、在家教育執行方式

小龍父母參考小龍的 IEP 資料及對其優弱勢能力的瞭解,以小龍當時的先備 知識作基礎,設定難度多一點的目標,讓小龍逐步踏實積累學識及能力。然而,

若是難度超過小龍可以負荷的的科目,則選擇性刪減,例如數學、物理和化學,

以節省時間來進行更符合小龍成長需要的學習活動。

按照他原本的基礎去學。能學的像生物,他可以讀,就是努力。數學幾乎放棄。

物理、化學那個太難的,就沒辦法,學比較少(IDA10510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委員會於 108 年 11 月 1 日公告「考試科目及測驗範 圍調整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本案業經教育部 108 年 10 月 29

In fact, his teachers believe that it is his good ear for music that has helped him with the precise pronunci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 especially with a tonal language like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肢體傷殘、視障、聽障、言語障礙、自閉 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特殊學習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