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顏宛宣聲樂音樂會作品分析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顏宛宣聲樂音樂會作品分析研究"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顏宛宣聲樂音樂會作品分析研究 Yen, Wan-Hsuan Vocal Recital Program Introdu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指導教授:吳明杰 博士 研究生:顏宛宣. 民國一百零六年六月.

(2)

(3) 摘要 此論文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獨唱音樂會」,與第二部分「演唱音樂會」, 此兩場音樂會之演出曲目及樂曲解說如下。. 105 年 3 月 12 日獨唱音樂會演出曲目包含: 羅傑.奎爾特 (1877-1953)藝術歌曲:(六月)、(深紅的花瓣睡著了)、(愛的 哲學);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藝術歌曲:(萬靈節)、(夜晚)、(奉獻); 加布里埃爾.佛瑞(1845-1924)藝術歌曲:(妮爾)、(旅行者)、(秋);法蘭契 斯可.保羅.托斯悌(1846-1916)藝術歌曲:(最後的歌)、(我時時刻刻愛 你)、(祈禱);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1756- 1791)歌劇《劇院經理》選 曲: (別離時刻逼近);道格拉斯.摩爾(1893-1969)歌劇《寶貝朵敘事歌》選 曲: (柳樹,我們曾在哪裡相遇);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歌劇《燕子》 選曲(多蕾塔的夢);屈文中(1942-1992)藝術歌曲:(送友人);黃友棣 (1912-2010)藝術歌曲:(遺忘);鄧垚(1975-)中國民歌:(梁祝新歌)。. 106 年 6 月 15 日演唱音樂會演出曲目包含: 亨利.普賽爾 (1659-1695)藝術歌曲:(音樂片刻)、(如果音樂是愛情的食 糧)以及歌劇《迪多與安涅亞斯》選曲(給我你的手,貝琳達...當我入土時);理 查.史特勞斯(1864-1949)藝術歌曲:(休息吧,我的靈魂!)、(明天);黃自 (1904-1938)中國藝術歌曲:(玫瑰三願);哈薩克民歌:(百靈鳥,你這美妙的 歌手);尚德義(1932-)中國民歌:(七月的草原);溫琴佐.貝里尼 (18011835)藝術歌曲:(熾燃的心願)、(倘若我不能跟隨他)、(請隨興去吧!我的 愛);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歌劇《波西米亞人》選曲(當我走在大街 上);法朗茲.萊哈爾(1870-1948)歌劇《風流寡婦》選曲(薇莉亞之歌);焦 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1792-1868)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選曲(我 i.

(4) 聽見一縷歌聲)。. 關鍵字:奎爾特、史特勞斯、托斯悌、普契尼、鄧垚、貝里尼、萊哈爾、羅西 尼. ii.

(5)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1) the “Solo Recital” and (2) “Performance Recital” Program and the notes are included in both parts.. The program of the “Solo Recital” includes Roger Quilter (1877-1953): (June),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Love’s Philosophy);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Allerseelen), (Die Nacht), (Zueignung); Gabriel Fauré (1845-1924): (Nell), (Le Voyageur), (Automne); Francesco Paolo Tosti (1846-1916): (L’Ultima canzone), (Io voglio amarti), (Preghier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1791): Da schlägt die Abschiedsstunde” from opera《Der Schauspieldirektor》; Douglas Stuart Moore (1893-1969): ”Willow Song” from opera《Ballad of baby doe》;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 (1858-1924): “ 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 from opera《La Rondine》; Wut Man-chung (1942-1992): (Seeing off a Friend); Huang-Youdi (1912- 2010): (To Forgotten); Deng Yao (1975-): (Butterfly song).. The program of the” Performance Recital” includes Henry Purcell (1659-1695): (Music for a while),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and” Thy hand, Belinda…,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from opera《Dido und Aeneas》;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Ruhe, meine Seele!), (Morgen! ); Huang Zi (1904-1938): (Three Wishes of the Rose) ; Kazakhstan folk song: (Lingerie, you wonderful singers); Shang Deyi (1932-): (July Prairie); Vincenzo Salvatore Carmelo Francesco Bellini (1801-1835): (Il fervido desiderio), (Almen se non poss’io ), (Ma rendi pur content);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1924): “ Quando me'n vo” from opera《La Bohème》; Franz Lehár(1870-1948): “Es lebt’ eine Vilja” from opera iii.

(6) 《Die Lustige Witwe》;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 “ Una voce poco fa” from opera《Il Barbiere di Sivglia》.. Key words: Quilter, Strauss, Tosti, Puccini, Deng Yao, Bellini, Lehár , Rossini. iv.

(7)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第一章《獨唱音樂會》樂曲解說 1 第一節 演出曲目 1 演出曲目(中英文) 1. 第二節 樂曲解說 一、. 二、. 羅傑.奎爾特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3 (一). 羅傑.奎爾特生平簡述 3. (二). 樂曲分析 6. 理查.史特勞斯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10 (一). 理查.史特勞斯生平簡述 10. (二). 樂曲分析 13. 三、 加布里埃爾.佛瑞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18 (一). 加布里埃爾.佛瑞生平簡述 18. (二). 樂曲分析 21. 四、 法蘭契斯可.保羅.托斯悌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26 (一). 法蘭契斯可.保羅.托斯悌生平簡述 26. (二). 樂曲分析 29. v.

(8)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34 (一).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生平簡述 34. (二). 樂曲分析 38. 道格拉斯.摩爾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40 (一). 道格拉斯.摩爾生平簡述 40. (二). 樂曲分析 42. 賈科莫.普契尼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45 (一). 賈科莫.普契尼生平簡述 45. (二). 樂曲分析 47. 屈文中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50 (一). 屈文中生平簡述 50. (二). 樂曲分析 54. 黃友棣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55 (一). 黃友棣生平簡述 55. (二). 樂曲分析 59. 鄧垚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61 (一). 鄧垚生平簡述 61. (二). 樂曲分析 61. vi.

(9) 第二章《演唱音樂會》樂曲解說 63 第一節 演出曲目 63 演出曲目(中英文) 63 第二節 樂曲解說 一、. 亨利.普賽爾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65. (一). 亨利.普賽爾生平簡述 65. (二). 樂曲分析 67. 二、. 理查.史特勞斯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72. (一). 三、. 樂曲分析 72. 黃自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75. (一). 黃自生平簡述 75. (二). 樂曲分析 76. 四、哈薩克民歌 77 (一). 樂曲分析 77. 五、尚德義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78 (一). 尚德義生平簡述 78. (二). 樂曲分析 78. 六、溫琴佐.貝里尼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80 (一). 溫琴佐.貝里尼生平簡述 80. (二). 樂曲分析 82. vii.

(10) 七、賈科莫.普契尼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85 (一). 樂曲分析 85. 八、法朗茲.萊哈爾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87 (一). 法朗茲.萊哈爾生平簡述 87. (二). 樂曲分析 88. 九、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91 (一). 四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生平簡述 91. (二). 樂曲分析 9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95 西文部分 96. 附件一、《獨唱音樂會》曲目及實況錄影 DVD 97 附件二、《演唱音樂會》曲目及實況錄影 DVD 98. viii.

(11) 第一章《獨唱音樂會》樂曲解說 第一節 演出曲目 演出曲目(中英文) 一、羅傑.奎爾特 (Roger Quilter, 1877-1953) 1. June 六月 2.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Op. 3, No. 2 深紅的花瓣睡著了 3. Love’s Philosophy, Op. 3, No. 1 愛的哲學. 二、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1. Allerseelen, Op. 10, No. 8 萬靈節 2. Die Nacht, Op. 10, No. 3 夜晚 3. Zueignung, Op. 10, No. 1 奉獻. 三、加布里埃爾.佛瑞(Gabriel Fauré, 1845-1924) 1. Nell, Op. 18, No. 1 妮爾 2. Le Voyageur, Op. 18, No. 2 旅行者 3. Automne, Op. 18, No. 3 秋. 四、法蘭契斯可.保羅.托斯悌(Francesco Paolo Tosti, 1846-1916) 1. L’Ultima canzone 最後的歌 2. Io voglio amarti 我時時刻刻愛你 3. Preghiera 祈禱.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1.

(12) 五、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1791) 1.“別離時刻逼近” 選自歌劇《劇院經理》 “Da schlägt die Abschiedsstunde” from opera《Der Schauspieldirektor》. 六、道格拉斯.摩爾(Douglas Stuart Moore, 1893-1969) 1.“ 柳樹,我們曾在哪裡相遇” 選自歌劇《寶貝朵敘事歌》 “ Willow Song” from opera《Ballad of baby doe》. 七、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 1858-1924) 1.“多蕾塔的夢” 選自歌劇《燕子》 “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 from opera《La Rondine》. 八、屈文中(Wut Man-chung, 1942-1992) 1. Seeing Off a Friend 送友人. 九、黃友棣(Huang-Youdi, 1912- 2010) 1.To Forgotten 遺忘. 十、鄧垚(Deng Yao, 1975-) 1. Butterfly song 梁祝新歌. 2.

(13) 第二節 樂曲解說 一、羅傑.奎爾特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 羅傑.奎爾特生平簡述 羅傑.奎爾特(Roger Quilter, 1877-1953)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國藝術歌曲 作曲家之一,年少時期於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接受德式的鋼琴及作曲訓練。 在他筆下,德式作曲語法與英式血統的歌曲作品相互爭鋒,結合新舊文學,創作 出許多廣受好評的英國藝術歌曲。. 羅傑.奎爾特於 1877 年 11 月 1 日出生在英國東南方薩克斯郡(Sussex)的霍 夫區(Hove) 。其父親威廉.庫斯柏.奎爾特(William Cuthbert Quilter, 1841-1911) 是股票經紀人收入豐厚,且於 1897 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週年慶(Queen Victoria’s Diamond Jubilee Year)時受封為男爵。奎爾特一家不只在社會上有地位, 還在英國東部有龐大的土地資產,是個極為富裕且生活十分舒適的家庭,但羅傑. 奎爾特的父親處事強硬獨裁,致使羅傑.奎爾特的成長過程並不快樂。. 奎爾特家共有五名子女,羅傑.奎爾特排名第三,在 1880 年,奎爾特被送至 在法恩博洛城(Farnborough)的預備學校(prep school)啟蒙,在此就讀時他對音 樂、戲劇和詩詞的興趣充分被開發並被栽培。1892 年他進入伊頓中學(Eton College) 就讀,伊頓中學是由亨利六世於 1440 年創立,是全英國最著名且最有貴族氣氛的 中學,以培養高素質學生及其古老的傳統而聞名。當時伊頓中學對學生的體能教 育和體能成績非常注重,這使得個性細膩害羞且身體虛弱的奎爾特以不適合此模 式為由得以被允許去學習音樂。離開伊頓中學後,奎爾特進入母親友人推薦的, 位於德國的法蘭克福音樂院(Dr. Hoch’s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Frankfurt-am-Main) 就讀。 3.

(14) 1897 年到 1901 年,奎爾特在法蘭克福音樂院學習的期間,他與好友佩西.葛 蘭傑(Percy Grainger, 1882-1961) 、奇里.史卡特(Cyril Scott, 1879-1970) 、巴弗. 葛丁諾(Balfour Gardiner, 1830-1894)和諾曼.歐內爾(Norman O’Neill, 1875-1934) , 一起組成了法蘭克福五人組(Frankfurt Five) ,也被稱作法蘭克福幫(Frankfurt Gang);他們五位都是克諾爾(Ivan Knorr, 1853-1916)的作曲學生。由於老師對奎 爾特的嚴格要求,培養出奎爾特對作曲的講究、嚴謹和細心的態度。奎爾特在這 段時期的作品有,以蘿希蒂(Christina Rossetti, 1830-1894)的詩作譜寫而成的《我 們其中之一應當記得》(Should One of Us Remember, 1897)、題獻給母親的《兩首 歌》 (Two Songs, 1897) 、 《來吧!春天!甜美的春天》 (Come Spring! Sweet Spring!, 1897) 和《一片繁星》(The Reign of the Stars, 1897) 。. 1901 年,奎爾特離開德國回到倫敦,年僅二十三歲的他還未確立自己的方向, 只是接續的完成他在法蘭克福時期的歌曲譜寫;同年的三月,男中音普萊斯 (Denham Price)在水晶宮(Crystal Palace)演唱奎爾特的作品《四首海之歌》 (Four Songs of the Sea, Op. 1) ,首次將他的作品介紹給大眾。而奎爾特在兩年後譜寫出《四 首米爾札.雪菲之歌》 (Four Songs of the Mirza Schaffy, Op. 2) 。當時,一位著名的 男高音也開始演唱他的作品,男高音艾維斯(Gervase Elwes, 1866-1921)也是奎爾 特作品的最佳詮釋者。奎爾特甚至譜寫了聯篇歌曲《給茱莉亞》 (To Julia)題獻給 艾維斯,艾維斯的精彩詮釋得到了觀眾的掌聲,也確立了奎爾特在藝術歌曲界中 的地位。. 1901 年至 1911 年這十年間,奎爾特譜寫了相當多的歌曲,受到許多聽眾和歌 者的喜愛和青睞,但奎爾特對自己始終沒有信心。除了身體狀況不佳、精神上的 不適嚴重妨礙他譜曲的能力之外,他也對己本身的社交能力感到極大的障礙。他 曾寫信對羅絲.葛蘭傑(Rose Grainger,佩西.葛蘭傑的母親)提到:「我至今已 4.

(15) 經放棄成為一位藝術家了,我擁有太多英國富裕的中高階層血統,但我卻不夠強 壯到足以與它搏鬥。」 ;且其父親,威廉.庫斯柏.奎爾特對他在音樂上的成就不 看重甚至是藐視他的創作。直到 1911 年奎爾特的父親過世之後,奎爾特脫離了父 親獨裁並專制的掌控,這使他獲得前所未有的釋放,讓他體會到,他真正想要且 需要的,是廣闊的天空與自由飛翔的翅膀。也因自己和劇作家康堤(Italia Conti, 1873-1946)合作完成的兒童戲劇《彩虹落在何處》(Where the Rainbow Ends)在 倫敦沙佛劇院(Savoy Theatre)首演成功,使奎爾特受到廣大的歡迎,並決意踏上 自己喜愛的音樂之路。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各地醫院安排音樂會,希 望藉由音樂撫慰人心。. 奎爾特樂於幫助他人,常在私下以金錢幫助朋友、後輩,在 1921 年還成立了 「音樂家慈善基金會」 (Musicians’ Benevolent Fund) ,目的是幫助環境窮困的音樂 家,他幫助過的音樂人多不可數。奎爾特一生去過許多國家,也是個飽讀詩書的 文化人,但他卻因長期的身體病痛、憂鬱及同性戀傾向而受折磨。容易緊張和焦 慮的性格讓他無法承受太大的刺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II, 1939-1945) 中,他視如己出的姪兒阿諾(Arnold Guy Vivian)死亡,使得奎爾特在 1946 年時 精神崩潰,行為異常而多次出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最後於 1953 年九月二十一日 在倫敦聖約翰森林區(St John's Wood, London)的家中過世,埋葬在英國英格蘭東 部薩福克郡(Suffolk)的伯德西教堂(Bawdsey Church)。. 音樂風格 年少時期的奎爾特,接受德式的鋼琴與作曲訓練,在奎爾特的作品中,不會 有特別刺耳的聲響或是極端的反差,他善用升降記號為音樂製造美麗的旋律。大 小和弦的相互使用使他的音樂不存在於對調性的刻板印象中。他的作曲常以花朵、 鳥樹、愛情等自然的呈現為主題,詩詞簡單清晰,偏愛選用莎士比亞和十七世紀 5.

(16) 的詩。奎爾特一生中共創作一百三十九首的藝術曲,是同時期的眾多英國作曲家 中,唯一實現理想,以歌曲填滿所有創作生涯的作曲家。. (二)樂曲分析 1. 六月 June 2. 愛的哲學,作品三,第一首 Love’s philosophy, Op. 3, No.1 3. 深紅色的花瓣睡著了,作品三,第二首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Op. 3, No. 2. 1. 六月 June 此曲是奎爾特作品裡沒有編號的其中之一,他採用英國詩人哈普(Nora Hopper, 1871-1906)的作品。三段詩詞使用了花朵、植物、鳥、海洋和對景物的寫實形容, 描寫出六月這個季節的美好。歌曲旋律輕快飛揚,活潑有張力,歌詞也不斷的提 醒著大家,須以愛來對待自然界的一切及大地萬物。. 以下是歌詞翻譯: June. 六月. Dark red roses in a honeyed. 深紅色的玫瑰在. wind swinging,. 甜蜜的風中搖曳著,. Silk-soft hollyhock, colored. 絲綢般的蜀葵,. Like the moon;. 顏色像月光一樣;. Lark high overhead lost in light,. 雲雀在樹梢上唱歌. 6.

(17) And singing;. 並消失蹤影,. That’s the way of June.. 這就是六月。. Dark red roses on the warm wind falling,. 深紅色的玫瑰開在溫暖的風中,. Velvet leaf by velvet leaf. 絲絨般的葉子. All the breathless noon;. 在安靜無聲的正午交疊在一起;. Far off sea waves calling,. 遠處響起海浪的呼喚,. Calling, calling;. 一聲又一聲;. That’s the way of June.. 這就是六月。. Sweet as scarlet strawberry. 有著深紅外衣的甜美草莓. Under wet leaves hidden,. 在潮濕的葉片下躲藏. Honey’s as the damask rose,. 甜蜜大馬士革玫瑰,. Lavish as the moon,. 像是奢華的月亮,. Shedding lovely light on things forgotten,. 別忘記對這些事物. Hope forbidden,. 散發愛的光芒,. That’s the way of June.. 這就是六月。. 2. 愛的哲學 Love’s philosophy 此曲速度為快板,詩選自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y, 1792-1822),出自 奎爾特的作品「三首歌」其中的第一首。這首歌曲的伴奏和聲,使用豐富的倚音, 將音樂以漸進的方式推到高潮。以輕快的速度襯托如流水般的音符,用世間任何 事物都不是孤單存在,高山流水、日光月亮相互擁抱的道理,闡述人類的愛情哲 理。. 7.

(18) 以下是歌詞翻譯: Love’s philosophy. 愛的哲學. 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 泉水匯集成江河,. 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an;. 江河匯流入海洋,. The winds of Heav’n mix forever. 天空中的風始終摻雜著. With a sweet emotion.. 一種甜蜜的情感;.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single;. 世界無一物落單,. All things, by law divine,. 萬物皆依循定律. In one another’s being mingle,. 與另外一個個體交織. Why not I with thine? -. 為什麼你我卻沒有呢?. See, the mountains kiss high Heav’n,. 看,山峰吻著高空,. And the waves clasp one another;. 波浪也互相擁抱著;. No sister flower would be forgiv’n. 如果輕蔑自家弟兄. If it disdained its brother.. 花朵姊妹將不被寬恕;. 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陽光緊抱著大地,. 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 月光輕吻著海洋;. what is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 如果你不來吻我的話,. If thou kiss not me?. 這些親吻又有何益處呢?. 2. 深紅色的花瓣睡著了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此曲同樣出自奎爾特最為人熟知的作品 3,其中的第二首。詩詞擷自丁尼 生 (Alfred Lord Tennyson, 1809-1892)的長詩《公主》(The Princess) 。歌詞裡藏 8.

(19) 著誘惑的意象,作者使用聽覺、視覺與觸覺的描繪,刻劃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 紅花、白花、柏樹、噴泉、魚、螢火、蟲、百合、湖泊等諸多美麗的意象輕柔地 滑過眼前,為此詩營造出浪漫唯美的氣氛。變化拍號的使用讓演唱更具彈性和魅 力,當週遭萬物都在黑夜的魔力下睡著、歇息了,愛人豈有拒絕對方求愛的理由?. 以下是歌詞翻譯: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深紅色的花瓣睡著了.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深紅色的花瓣睡著了,. Now the white;. 然後白色的亦然;. Nor waves the cypress in the palace walk;. 宮殿外步道旁的柏樹不再搖曳;. Nor winks the gold fin in the porphyry. 斑岩噴泉裡金色魚鰭. font,. 不再閃爍扎眼;. The firefly wakens:. 當螢火蟲醒來,. Waken thou with me.. 你我也跟著醒了過來。. Now folds the lily all her sweetness up,. 百合收攏起她所有的甜美,. And slips into the bosom of the lake.. 偷偷溜進湖心深處。. So fold thyself, my dearest, thou, and slip,. 所以我親愛的,你也抱攏你自己,. Into my bosom and. 輕輕溜進我的懷中,. Be lost in me.. 消融在我的心裡。. 9.

(20) 二、理查.史特勞斯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理查.史特勞斯生平簡述 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Georg Strauss, 1864-1949)於 1864 年 6 月 11 日出生 於巴伐利亞王國(Freistaat Bayern)的慕尼黑(München) ,其父親法蘭茲.史特勞 斯(Franz Joseph Strauss, 1822-1905)是慕尼黑宮廷管弦樂團的法國號首席,母親 約瑟芬.波蕭爾.史特勞斯(Josephine Pschorr Strauss, 1838-1910)是慕尼黑著名 啤酒釀造商老闆喬治.波蕭爾(Georg Pschorr, 1798-1867)的女兒。約瑟芬性格溫 柔有教養,還有不錯的音樂才華,她於 1863 年嫁給法蘭茲.史特勞斯,成為了他 的第二任妻子。. 1885 年,史特勞斯完成了他的第一套藝術歌曲《八首選自最後的葉片抒情詩, 作品 Op. 10》(Acht Gedichte aus ‘Letzte Blätter’, Op. 10),而其中的 No. 1《奉獻》 (Zueignung)、No. 3《夜》(Die Nacht)和 No. 8《萬靈節》(Allerseelen)至今仍 深受廣大聽眾及歌者喜愛,史特勞斯更在 1940 年將其 No. 1《奉獻》 (Zueignung), 改編為管弦樂伴奏。之後幾年,史特勞斯都有不間斷的在創作藝術歌曲與發表其 新作。. 1887 年,二十三歲的史特勞斯透過介紹,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寶莉妮.德. 阿納( Pauline de Ahna, 1862-1950)。寶莉妮比史特勞斯大兩歲,雖然她的個性高 傲,但是熱愛聲樂,是一位傑出的女高音。在認識史特勞斯之前,她就已經考上 了慕尼黑音樂學院(Akademie der Tonkunst)的聲樂部,但當時的寶莉妮離職業歌 手的水準還差很遠,而後史特勞斯答應教寶莉妮聲樂。就在寶莉妮成為史特勞斯 的私人學生後,史特勞斯透過關係安排她進入華格納的姪女法蘭西斯卡(Franziska 10.

(21) Wagner, 1804-1869)開設的演藝班,讓她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在認識寶莉妮後,史 特勞斯顯然對女高音特別的鍾愛,寶莉妮的歌聲成為史特勞斯創作歌曲時所想像 的聲音。1888 年他繼續完成了藝術歌曲 Op. 19 六首歌曲及 Op. 22 四首歌曲,都是 高音的曲子。1890 年史特勞斯完成了 Op. 21 的五首歌曲,歌曲的內容多和愛情有 關。而 1891 年史特勞斯創作的 Op. 26 給高音演唱的兩首歌曲中,其第二首《啊! 要是你是我的》(O warst du mein)更是在歌詞中透露出史特勞斯想要獲得伴侶的 渴望。後來史特勞斯因為籌備音樂季的演出及排練耗費了大半精力,在音樂季結 束之前,史特勞斯染上了嚴重的胸膜炎(pleurisy) 。休養期間,史特勞斯在病床上 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歌劇《昆特蘭》 (Guntram) ,劇本也是由史特勞斯自己編寫的。 不過此部歌劇的兩次演出都以失敗收場,這對史特勞斯來說無疑是慘痛的經驗, 他從這部歌劇中明白了自己不適合寫劇本。從此之後史特勞斯寫歌劇都與劇作家 合作。. 1894 年史特勞斯與寶莉妮結婚並前往義大利渡蜜月,蜜月後兩人便搬入他們 位於慕尼黑的新家,在此居住了四年。婚後的史特勞斯為了工作經常外出旅行, 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他不停地賺錢,使寶莉妮經常被冷落在家。史特勞斯的獨 子法蘭茲.亞歷山大.史特勞斯(Franz Alexander Strauss)出生時他都不在慕尼黑。 1896 年史特勞斯創作了一連串與婚姻有關的藝術歌曲,1898 年史特勞斯接任柏林 宮廷歌劇院的指揮職務,單單一個音樂季他就指揮了二十五部不同的歌劇,共七 十一場演出。由於忙碌的工作無暇顧及家庭,寶莉妮不再和史特勞斯一起旅行奔 波。就這樣,兩夫妻不斷的分別、分居、見面又離開,每一次離別都對彼此造成 了傷害,讓他們曾經一度走上離婚一途。史特勞斯在這個時期創作了《家庭交響 曲》(Symphonia domestica, Op. 53),提名為”送給我親愛的妻子”。而在某天,交 際花米茲.米可(Mitze Mucke)突然寄了封非常親密曖昧的電報到史特勞斯家中, 看完電報,寶莉妮馬上和史特勞斯要求離婚。最後這件事以喜劇收場,更意外促 11.

(22) 成史特勞斯在二十年後以此事件為藍本,創作了歌劇《間奏曲》 (Intermezzo) 。經 過這件事後,史特勞斯和寶莉妮的愛情更加堅定,他們在 1908 年買下加米斯 (Garmisch)的別墅,在往後的四十年裡,除了短期的戰亂避難,其他時間他們幾 乎都住在這間加米斯別墅。. 1907 年到 1917 年這十一年間,史特勞斯都沒有譜寫藝術歌曲,因為寶莉妮退 出舞台不再演出,史特勞斯失去了創作藝術歌曲的動力。史特勞斯將精神轉到歌 劇的創作上,像是《艾列克特拉》 (Elektra, Op.58) 、 《玫瑰騎士》 (Der Rosenkavalier, Op. 59)、《納克索斯島的阿莉雅德妮》(Ariadne auf Naxos, Op. 60)、《沒有影子的 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 Op. 65)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他著名的歌劇 還有 1905 年創作的《莎樂美》(Salome, Op. 52)。.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史特勞斯辭去了柏林宮廷歌劇院的職務, 並依和出版商的約定開始創作藝術歌曲。這時,又出現一位聲音令他十分心動的 花腔女高音伊莉莎白.舒曼(Elizabeth Schumann, 1888-1952) ,因此在 1918 年後, 史特勞斯創作的藝術歌曲風格改變為偏向花腔的展現,和以往的抒情風格大不相 同。此時期史特勞斯的創作有《小販的鏡子》(Kramersppiegel, Op. 66)十二首歌 曲、Op. 67 的六首歌曲、Op. 68 的六首歌曲和 Op. 69 的五首歌曲,這組曲目也是 史特勞斯唯一將全部六首的藝術歌曲改編成管絃樂伴奏的作品。. 1923 年史特勞斯以自己與寶莉妮為主角,譜寫家庭喜歌劇《間奏曲》 (Intermezzo, Op. 72) ,然後在 1928 年寫作《東方之歌》 (Gesange des Orients, Op. 77) 五首歌曲。1933 年擔任德意志帝國音樂部總監,譜寫沒有編號的藝術歌曲《小河》 (Das Bächlein) ,並在 1935 年將其改編為管絃樂伴奏。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爆發,由於納粹戰敗,史特勞斯有一段時間必須在慕尼黑接受非納粹政府的審判, 12.

(23) 直到 1948 年,史特勞斯在審判中獲判無罪,才得以回加米斯別墅與妻兒團聚。當 時已是八十四歲高齡的史特勞斯,在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快樂時光中,有感而發的 寫作了藝術歌曲《最後的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沒有編號,且由管弦樂伴 奏的歌曲。其後又創作了藝術歌曲《葵花》(Malven),也是沒有編號。此為史特 勞斯生命中最後一部作品。1949 年 9 月 8 日,史特勞斯在加米斯別墅,安詳的離 開人世,其妻寶莉妮則在八個月後隨之而去。. 音樂風格 史特勞斯是德國晚期浪漫樂派的作曲家、指揮家,在他創作的兩百多首藝術 歌曲中,各時期的變化都不相同,他也將許多作品改寫為管弦樂伴奏。雖然有一 段時間他將精力全部投注在歌劇的創作中,但這也使他後來在寫作藝術歌曲時, 加入了更多演唱技巧和戲劇性。史特勞斯對文字與音樂的關係非常注重,在聲樂 優美的線條中,強調詩詞本身的重音與韻的律動,將其內涵完整保留的崁入在歌 曲當中。而由於他十分擅長指揮,也熟悉管弦樂團各種樂器的聲音,因此他的作 品中都看得見管弦樂團多層次堆疊的和聲以及豐富的聲響。在他全部的作品中, 最常使用的主題是家庭關係、婚姻與忠誠。. (二)樂曲分析 1. 夜晚,作品十,第三首 Die Nacht, Op. 10, No. 3 2. 萬靈節,作品十,第八首 Alleseele, Op. 10, No. 8 3. 奉獻,作品十,第一首 Zueignung, Op. 10, No. 1 13.

(24) 1. 夜晚 Die Nacht, Op. 10, No. 3 此曲詩選自詩作家格利恩(Herman von Gilm, 1812-1864)的詩「最後一葉」(Letzte Blätter),是史特勞斯作品 10 的「八首歌曲」(Ache Lieder)中的第三首。速度為小 行板,低聲輕柔的唱著夜晚降臨,當所有的光影都消失,大地萬物都失去光彩時, 我的情人是否也會被帶離我身邊?. 以下是歌詞翻譯: Die Nacht. 夜晚. Aus dem Walde tritt die Nacht,. 夜晚降臨在森林,. aus den Bäumen schlricht sie leise,. 在樹叢後面悄悄爬行,. Schaut sich un in weitem Kreise,. 它環顧這四週,. nun gib acht.. 當心啊!. Alle Lichter dieser Welt, alle Blumen,. 這世界所有的光,所有花朵, 所有的顏色都失去了蹤影. alle Frben löscht sie aus. 連田野上的稻稈也被偷走了。. Und stiehlt die Garben weg vom Feld. Alles nimmt sie, was nur hold,. 它拿走了所有可愛的事物,. nimmt das Silber weg des Stroms,. 拿走小溪裡的銀色波光,. Nimmt vom Kupterdach Doms. 拿走大教堂銅製屋頂上的. weg das Gold.. 金色光芒。. Aus-ge-plündert steht der Strauch,. 就連樹林中的灌木也被掠奪了,. rükke näher, See’ an Seele;. 靠近點,讓我們的靈魂僅靠著彼此,. O die Nacht, mir bangt,. 噢夜晚,我害怕,. sie stehle dich mir auch.. 它也會把你從我這裡偷走。. 14.

(25) 2. 萬靈節 Allerseelen, Op. 10, No. 8 萬靈節是天主教徒的一種節日,也可以稱為追思節。每年的十一月二日,教 徒們會聚集在一起,為逝世的教友或親人進行禱告,為使亡靈能夠得到神的救贖, 離開地獄回到上帝的懷抱。而今天要演唱的這首由史特勞斯所寫的《萬靈節》 ,同 樣也是取材於詩作家格利恩,他緬懷死去的情人而寫的作品。史特勞斯以說話的 方式,運用寬闊的音調的鋪陳前兩段歌詞,直到第三段詩詞,語氣轉強,力度與 音高一層層的往上堆疊,再瞬間靜止,最後一句歌詞以柔聲結尾,象徵回憶過去 的情感。. 以下是歌詞翻譯: Allerseele. 萬靈節. Stell’ auf den Tisch die duftenden. 芳香的木犀草放在桌上,. Reseden,. 帶來最後的紅色紫苑花,. Die letzten roten A stern trag’ herbei,. 讓我們再說說愛情,. und lass uns wieder von der Liebe redden,. 像從前一樣,. Wie enist im Mai.. 在五月的時候。. Gib mir die Hand,. 給我你的手,. dass ich sie Heimlich drükke,. 讓我偷偷地握住它,. und wenn man’s sieht,. 即使被別人看見,. mir ist es einerlei,. 我並不會在意,. gib mir nur einen deiner süssen Blikke,. 給我你唯一的甜蜜,. wie einst im Mai.. 像從前一樣,在五月的時候。. 15.

(26) Es blüht und duftet heut’. 花朵在每座墳上盛開. auf jedem Grabe,. 且瀰漫著香氣,. Ein Tag im Jahr ist ja. 今天是一年裡死者. den Toten frei,. 最為自由的日子,. Komm an mein Herz,. 快到我的心裡來,. das ich dich wieder habe. 讓我們擁有彼此. Wie einst im Mai.. 像從前一樣,在五月的時候。. 3. 奉獻 Zueignung, Op. 10, No. 1 Zueignung(奉獻)這首曲子,是史特勞斯在十八歲時寫作的歌曲,歌詞同樣採 用詩作家格利恩的作品《感謝》(Habe dank)。此曲共分為三個詩節,伴奏以不同 的音型將三段歌詞分開,鋼琴彈奏大量的八度音,表現莊嚴、神聖且虔誠感謝的 意境。而歌詞的每一次結尾都是感謝,感謝遠離的情人帶給他的成長。. 以下是歌詞翻譯: Zueignung. 奉獻. Ja, du weisst es teure Seele,. 是的,你知道,我親愛的靈魂你知道,. dass ich fern von dir mich quale,. 我該如何承受你離開,. Liebe macht die Herzen krank,. 愛情讓我的心受傷,. habe Dank.. 感謝你。. Einst hielt ich, der Freiheit Zecher,. 曾經,我是一個自由而放肆的飲者,. hoch den Ame-thy-sten-Becher. 高舉著紫晶酒杯. und du segnetest den Trank,. 而你,讚美祝福這杯酒,. habe Dank.. 感謝你。 16.

(27) Und be-schworst darin die Bösen, bis ich,. 你帶走了在這其中深藏的罪惡,. Was ich nie gewesen,. 使我不再是過去的我,. Heilig, heilig au’s Herz dir sank,. 你神聖的祝福烙印在我的心中,. habe Dank.. 感謝你。. 17.

(28) 三、加布里埃爾.佛瑞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加布里埃爾.佛瑞生平簡述 加布里埃爾.佛瑞(Gabriel Fauré, 1845-1924)出生在法國南部阿理埃日省 (Ariege)的帕米耶市(Pamiers) ,其父親洪諾荷.佛瑞(Toussaint-Honoré Fauré, 1810-1885)是當地小學老師,母親拉帕德(Marie-Antoinette-Hélène Lalène-Laprade, 1809-1887)則是皇家軍官的女兒,育有一女五男, 佛瑞為家中老么。年幼時因為 家境窘困,佛瑞被寄養在鄰村威爾紐澳(Verniolle),直到他四歲,父親被委任為 蒙高基(Montagauzy)師範學院校長時才將他接回家。. 加布里埃爾(以下通稱佛瑞)年幼時就對音樂產生興趣,佛瑞曾在父親任職 學校的附屬教堂中學習音樂,而他所流露的音樂天賦也獲得大人們的注意。原意 讓佛瑞讀普通學校的佛瑞父親,在老師強烈的建議下,最終決定讓佛瑞朝音樂領 域發展。. 九歲的時候,佛瑞被送到巴黎的尼德梅耶學校(É cole Niedermeyer),這是一 所創辦於 1853 年的古典宗教音樂學校,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宗教音樂的專才,內容 包含教堂的風琴、鋼琴演奏、唱詩班的伴奏和指揮、作曲、音樂史、葛利果聖歌 (Gregorian chant)及認識與學習各種古典曲式。佛瑞在學期間,跟隨羅雷特 (Clèment Loret, 1833-1909)學習管風琴、維克恩雷爾(Joseph Wackenthaler, 1840-1913)學習對位法和賦格、跟迪耶胥(Louis Dietsch, 1808-1865)學習和聲學, 和校長尼德梅耶(Louis Niedermeyer, 1802-1861)學習鋼琴、作曲和葛麗果聖歌。 1861 年校長去世後,佛瑞轉和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學習,聖桑 和佛瑞只相差 10 歲。聖桑有別於尼德梅耶學院不重視當代音樂的保守教學,他廣 泛的介紹當代音樂家的作品給佛瑞認識,也介紹佛瑞當代創新的音樂,例如華格 18.

(29) 納(Richard Wanger, 1813-1883)、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等人的作品。 1865 年佛瑞從尼德梅耶學校畢業,當時他已經囊括了鋼琴、風琴、和聲學、作曲 等多項首獎。. 畢業後的五年間佛瑞在各地擔任風琴師,1870 年爆發普法戰爭,佛瑞被編入 輕步兵團擔任通訊兵,並在普魯士軍包圍巴黎的攻勢期間參與戰事。1871 年退役 後,佛瑞成為聖蘇爾必斯教堂(St. Suplice)的助理管風琴師。此時期的佛瑞常常 出入聖桑的沙龍,因而認識了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 、夏布里耶(Alexis 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等音樂家,並加入了由他們發起的「國民音樂協會」 。 其宗旨以恢復法國傳統音樂風格,並鼓勵協助法國年輕作曲家發表新作,因此佛 瑞在這個時期受這個協會幫助,得到許多發表新作品的機會。這個時期佛瑞的作 品有《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Sonata, No. 1, Op. 13)、《第一號鋼琴四重奏》 (Piano Quartet, No. 1, Op. 15)以及《敘事曲》(Ballade, Op. 19)。. 1874 年,佛瑞離開在聖蘇爾必斯教堂的工作,開始代替休假的聖桑負責聖瑪 德蓮教堂(St. Madeleine)的管風琴工作。1877 年聖桑自瑪德蓮教堂退休後,佛瑞 成為聖瑪德蓮教堂的合唱指揮。他在這個規模僅次於巴黎聖母院(Cathedral of Notr-Dame)的聖瑪德蓮教堂工作長達 19 年(1877-1896) 。佛瑞原先預定與相戀五 年的維亞朵之女瑪麗安(Marianne Viardot)結婚,但卻在訂婚三個月後遭悔婚。 由於感情失利,佛瑞和朋友有更多的互動,一有機會便相約至鄰近法國的各個國 家,四處聆賞當代其他大師的新作品發表。佛瑞與其好友於十二月結伴出席聖桑 在德國威瑪(Weimar)的歌劇首演,在此次旅途中與李斯特有了第一次會面。他 欣賞了當時盛行的華格納樂劇,例如《尼貝龍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雖然佛瑞對華格納的音樂感到欽佩,卻總是清楚點出他在華格納作品中發現的問 題,是法國當時少數不受華格納影響的作曲家之一。 19.

(30) 1883 年佛瑞與雕刻家之女瑪麗.佛路密耶(Marie Fremie)結為夫妻後,他開 始大量創作鋼琴作品,例如即興曲(Impromptu) 、綺想圓舞曲(Valse-caprice) 、船 歌(Barcarolle)和夜曲(Nocturne)等,具有標題的鋼琴曲。1885 年佛瑞因父親 去世,他開始創作他著名的作品安魂曲(Requiem, Op. 48),但期間又遭逢母親過 世,全曲一直到 1900 年才完成。. 1891 年,佛瑞兩度受其贊助人波莉雅克公主(Princesse Edmond de Poliganc) 邀請至義大利威尼斯探訪,並依據韋倫(Paul Verlaine, 1844-1896)的詩,創作了 第一組聯篇歌曲《五首歌曲》 (Cinq melodies, Op. 58) 。1892 到 1894 年,佛瑞仍用 韋倫的詩創作了第二組聯篇歌曲《美好的歌》 (La bonne chanson, Op. 61) 。1892 年 佛瑞受官方任命,擔任法國省立音樂學院督學,並在 1896 年成為巴黎音樂學院作 曲教授。他當時的學生有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寇克蘭(Charles Koechlin, 1867-1950)等。1905 年,佛瑞受聘成為巴黎音樂院的院長。. 1920 年十月,佛瑞以七十五歲的高齡退休。而後創作的作品有:第二號大提琴 奏鳴曲(Cello Sonata, No. 2, Op. 117) 、聯篇歌曲《幻想的天際》 (L’horizon chimérique, Op. 118)等。他還獲頒法國榮譽軍團十大勳章(Grand-Croix of the Légion d’Honneur) ,受表揚為傑出作曲家。1922 年在索邦大學(La Sorbonne)全國性的 表揚中,當時的法國總統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也出席了這個盛會。1922 年至 1924 年,佛瑞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於 1924 年 11 月 4 日在巴黎過世,享年七 十九歲。. 音樂風格 佛瑞早期的創作風格以模仿前人的作曲手法為主,在曲式和伴奏上都比較簡 單。這時期的他喜愛採用雨果(Victor Hugo, 1802-1895)和戈替爾(Théophile Gautier, 20.

(31) 1811-1872)等詩人的作品,近代較常演出的作品為夢醒時分(Aprés un rêve, 1868)。 而後的發展,佛瑞的調性變化越來越複雜,曲式以反覆歌曲形式為主,代表作品 為妮爾(Nell, 1880) 。1890 年後,他的風格更為成熟大膽,常使用雷貝克(Chlarles Van Lerberghe, 1861-1907)、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ce, 1844-1896)的詩詞,代 表作品為聯篇歌曲《美好的歌》和改編自戲劇《佩利亞與梅麗桑》(Pelléas and Mélisande) ,為大提琴所寫的《西西里舞曲》(Sicilienne, Op. 78)。. (二)樂曲分析 1. 妮爾,作品十八,第一首 Nell, Op. 18, No. 1 2. 旅行者,作品十八,第二首 Le Voyageur, Op. 18, No. 2 3. 秋,作品十八,第三首 Automne, Op. 18, No. 3. 1.. 妮爾 Nell, Op. 18, No. 1 此曲為降 G 大調,歌詞是選自詩人勒貢特.德.里爾(Charles Leconte de Lisle,. 1818-1894)的作品。由四段詩節組成,每一段各有四句詩詞,而每四句的字尾最 後一個音節都有規律的押韻。這是佛瑞繼作品 8 後,相隔十餘年譜寫的第一首藝 術歌曲,在稍快板的行板速度下,鋼琴以重複的十六分音符作為前奏,引出第一 句聲樂旋律。整首曲子充滿甜美的情調,悅耳動人。歌詞中淺藏著甜蜜、誘惑的 情感,有些露骨,但卻是在藉由六月景物的描述,讓親愛的妮爾知道自己對她的 愛。. 21.

(32) 以下是歌詞翻譯: Nell. 妮爾. Ta rose de pourpre à ton clair soleil,. 噢六月,妳紫紅色的玫瑰. Ô Juin, étincelle enivré,. 在明亮陽光下,. Penche aussi vers moi ta. 閃爍著令我陶醉的光芒,. coupe dorée;. 請將妳(六月)金黃色的陽光朝向我:. Mon Coeur à ta rose est pareil.. 我的心和妳的玫瑰是一樣的。. Sous le mol abri de la feuille ombreuse,. 從成蔭樹葉柔和的隱蔽下,. Monte un soupir de volupté;. 發出一聲快感的嘆息:. Plus d’un ramier chante au bios écarté!. 又有野鴿在偏僻的樹林間吟唱,. Ô mon Coeur, sa plainte amoureuse.. 噢!我的心,在愛戀的呻吟。. Que ta peerle est douce au ciel eflammé,. 沉思般的夜晚,. É toile de la nuit pensive!. 妳(六月)的星星如同珍珠,. Mais combine plus douce. 那樣柔美的掛在燦爛的夜空中!. est la clarté vive. 然而更燦爛的是我那. Qui rayon’en mon coeur,. 炙熱的愛情火焰. En mon Coeur charmé!. 它照亮我的心,照射我著迷的心!. La chantante mer, le long du ravage,. 當海洋不再沿著海岸吟唱,. Taira son murmure éternel,. 不再流露出它. Avant qu’en mon coeur,. 永恆的低喃時,. chére amour, ô Nell,. 親愛的妮爾,. ne fleurisse plus ton image!. 妳的形影才會停止在我心裡滋長! 22.

(33) 2. 旅行者 Le Voyageur, Op. 18, No. 2 旅行者這首曲子的歌詞,是法國詩人保羅.阿曼德.希勒維斯特(Paul-Armand Silvestre , 1837-1901)所創作,他將社會現實人格的粗暴和略帶悲觀的氣息寫入詩作 中,佛瑞為此譜曲後,音符的激揚效果將詩意展現的十分完全,是首意識非常強 烈的歌。為配合演出者的條件,樂曲被分為幾種調式。在樂曲開始時,鋼琴左右 手以一拍一拍的完整四分音符呈現,製造出像在行進時,因負載而沉重的步伐。 聲樂部分分為兩者,像是旅行者與某人的對話,一問旅行者要到何處,而他回答: 要到太陽的腳下,在那裏睡覺;旅行者在這段路途中,看似在追求靠近星星與上 帝親近,其實更像是對愛情感到無望而想著要離開。樂曲中段,一告訴旅行者加 快腳步,太陽即將落下,而旅行者卻告訴他不在意,因為星星正在那兒等待著他; 此段的鋼琴將音符分割變小,使音樂像波浪般流動。在此段的最後一個字,音樂 漸強,讓接著進來的最後一段的旅行者,以同樣沉重前進步伐邊走邊說出自己內 心真正的想法。. 以下是歌詞翻譯: Le Voyageur. 旅行者. Voyageur, où vas-tu, marchant. 旅行者,你要到哪裡去,. Dans l'or vibrant de la poussière?. 用振動的步伐揚起行進間的塵土?. - Je m'en vais au soleil couchant,. “我要到夕陽西下的地方, 晚上在那裡睡覺;. Pour m'endormir dans la lumière.. Car j'ai vécu n'ayant qu'un Dieu,. 因為我只有一個上帝,. L'astre qui luit et qui féconde.. 神創作了光,賦予星星生命,. Et c'est dans son linceul de feu. 它是火的外衣,. Que je veux m'en aller du monde!. 讓我離開這個世界!“ 23.

(34) Voyageur, presse donc le pas:. 旅行者,加快你的腳步:. L'astre, vers l'horizon, decline…. 星星已降臨在地平線上…. Que m'importe, j'irai plus bas. “這有什麼關係,我會再往下走. L'attendre au pied de la colline.. 它在山腳下等待著我。. Et lui montrant mon coeur ouvert.. 我將會用我的真心直視它,. Saignant de son amour fidèle,. 我的心因堅貞的愛情而流血,. Je lui dirai:. 我將會告訴它:. j'ai trop souffert Soleil!. 太陽!我已經遭受了太多,. emporte-moi loin d'elle!. 帶我遠離她!'. 4. 秋 Automne, Op. 18,No. 3 此曲詩作同樣出自於法國詩人保羅.阿曼德.希勒維斯特之手,佛瑞在讀這 首詩時曾說在此詩中感受到季節的更迭、年少的憂傷。善於將情境寫入曲中的佛 瑞便在開頭的鋼琴右手中使用了破碎的和弦,製造出如沉思般的感覺;左手則是 彈奏狀似不詳的低音旋律,此旋律像是一隻手,讓歌者在左手破碎的旋律中聽見 像是預告的說話聲。曲間詩詞道:悔恨的翅膀帶走我的心,好像我們的生命能夠 從新開始。他彷彿看見年少的自己,在那片他最愛的山坡上嬉戲;此段落聲樂的 旋律像在攀登頂峰,一直往上延伸過去。而後又再次回到第一段同樣的主題,接 著就是情緒漸漸高漲,漸強到結束。尾奏時沉靜的結束,讓秋天的憂愁感始終糾 纏在讀詩、聽曲和彈奏、演唱者的心中。. 24.

(35) 以下是歌詞翻譯:. 秋. Automne Automne au ciel brumeux,. 秋季的天空迷濛,. aux horizons navrants,. 地平線慘淡,. Aux rapides couchants,. 夕陽短促,. aux aurores pâlies,. 而晨曦也蒼白著,. Je regarde couler,. 我望著時間流逝,. comme l’eau du torrent,. 如急流中的水一般,. Tes jours faits de mélancolie.. 你的日子也充滿憂傷。. Sur l’aile des regrets mes esorits. 悔恨的翅膀. emportés,. 帶走我的心,. Comme s’il se pouvait. 好像我們的生命 能夠重新開始!. que notreâge renaisse!. 夢想著飛過. Parcourent en rêvant les coteaux. 我愛的山坡,. enchantés,. 在那裡,年少的我在微笑!. Où, jadis, sourit ma jeunesse!. Je sens, au clair soleil dusouvenir. 陽光下,. vainqueur,. 回憶戰勝了感覺,. Refleurir en bouquet les roses déliées,. 零散的玫瑰又開成一簇,. Et monter à mes yeux, des larmes,. 淚水湧上我的眼眶,. qu’en mon coeur,. 而在我的心中,. Mes vingt ans avaient oubliées!. 是那遺忘了的二十年!. 25.

(36) 四、法蘭契斯可.保羅.托斯悌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法蘭契斯可.保羅.托斯悌 托斯悌(Francesco Paolo Tosti, 1846-1916)於 1846 年 4 月 9 日出生在義大利 中部的奧爾托納(Ortona sul Mare) 。父親朱塞佩.托斯悌(Giuseppe Tosti, 1811-?) 是一位穀物交易商,母親卡特琳娜(Caterina Schiani, 1807-?)出身於資產階級,托 斯悌排行家中第九,是最小的弟弟。托斯悌生長在一個富有宗教音樂環境的家庭, 父親非常鼓勵他學習音樂。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是奧爾托納聖托瑪索大教堂 (Cathedral of San Tommaso)的小提琴手加艾塔諾.保利尼(Gaetano Paolini) 。保 利尼發現他在音樂上的天賦,積極的鼓勵他繼續學習音樂,往上進修。於是托斯 悌便在 12 歲那年取得位於那不勒斯(Naples) 的聖彼得.馬杰拉音樂院(Real collegio della Musica di San Pietro a Majella)獎學金,並前往就讀。就學期間,他與平托 (Ferdinando Pinto, 1850-1885)學習小提琴,也學習對位、和聲及理論作曲等等。 這時期的托斯悌對那不勒斯的民間音樂很有興趣,並試著創作屬於那不勒斯風格 的歌曲,他在 1866 年畢業,同時寫下他第一首浪漫曲《他不再愛我》 (Non m’ama più),並獻給他的父親。1869 年托斯悌受聘留在母校從事教職,期間曾因為工作 過勞而休養了一陣子。而後托斯悌的父親要求他回到家鄉的聖托瑪索大教堂工作。 教堂乏味的音樂活動使他非常抑鬱,他曾說:「我非常渴望逃離這裡,我想尋找自 己的路,我想成名,我有上千的計畫,卻因為父親執意要我留在他身邊而無法實 現。」. 埋怨一段時間後,托斯悌在 1870 年下定決心,前往義大利首都 羅馬(Roma) 闖蕩天下。當時,羅馬一位很有名氣的作曲家斯甘巴替(Giovanni Sgambati, 1841-1914)聽了托斯悌的曲子後大為欣賞,遂邀請托斯悌於貴族的沙龍音樂會中 演出。並在斯甘巴替舉辦的慈善音樂會中,演唱他所作的歌曲。托斯悌馬上就獲 26.

(37) 得了音樂界的注目及賞識,他成為能演唱又能伴奏的聲樂教授身分,出入各沙龍 音樂會中。不久便吸引了薩伯伊家瑪格麗塔公主(Margherita Maria Teresa Giovamma di Savoy, 1851-1926) ,聘請他教導聲樂及貴族間的禮儀,而後托斯悌被 任命為宮廷音樂圖書文獻館館長,這樣的身分使他在羅馬備受矚目。. 十九世紀英國(British Empire)首都倫敦(London)在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 1819-1901)的治理下發展良好,許多作曲家紛紛前往發展。托斯悌在 1875 年首次到訪倫敦,並舉辦了自己作品的獨唱會,由他本人演出,得到許多讚揚。 而後他便常常往來羅馬與倫敦兩地演出。1878 年,義大利米蘭(Milano)的李科 悌(Ricordi)出版社對倫敦的市場也十分看好,便與托斯悌簽下合約,替其發表 了許多作品。1879 年,托斯悌完成第一首以英文歌詞創作的歌曲〈永遠,永遠!〉 (For Ever and For Ever!)並在同年六月出版,數月內便銷售五萬份,成績十分亮 眼。當時的英國白色廳堂雜誌(Whitehall Review)在 1882 年九月二十一日報導: 「我相信,在英國和美國家庭的客廳裡,都會有托斯悌的歌曲。」1880 年,托斯 悌開始與劇作家迦布列雷.達農茲歐(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5)從事音樂 方面的合作。. 倫敦的查佩爾(Chappell)出版社也與托斯悌簽了合約,一年內要替他出版至 少四首的浪漫曲(Romanze) ,托斯悌因此決定在倫敦的莫地默街(Mortimer Street) 買房子定居。1880 年到 1910 年間,在英國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演出 的許多歌唱家,多數會到他家中排練曲目,其中包括著名的內莉.梅爾芭(Nellie Melba, 1861-1931)、卡路索(Enrico Caruso, 1873-1921)、摩瑞爾(Victor Maurel, 1848-1923) 、路易沙.泰特拉奇尼(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和斯科替(Antonio Scotti, 1866-1936)等等。. 27.

(38) 1889 年,托斯悌與貝爾特(Berthe de Verrue, 1854-1943)結婚,貝爾特是倫敦 音樂界小有名氣的業餘歌唱家。貝爾特不僅是托斯悌生活上的支助,更是他音樂 生涯中,鮮紅翠綠的一點。每當有人提起貝爾特,他便會說「我的妻子是我最好 的朋友。」. 1894 年,除了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任教外,托斯悌 也成為英國皇家音樂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的聲樂老師,同時兼任其 行政工作,隔年成為該會的榮譽會員。1901 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接任其王位 者為女王的兒子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 1841-1910)。1906 年托斯悌終於接受了 英皇愛德華一直想給托斯悌英國公民的身份,但也引起了義大利人民及其家鄉奧 爾托納民眾的撻伐與不諒解。1911 年托斯悌離開倫敦回到羅馬,並定居於此。這 時候托斯悌已經鮮少作曲了,1916 年十二月二日,托斯悌因為狹心症發作而逝世 於羅馬的住所,享年 70 歲。其遺體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緣故,暫時安放在羅馬的 墓地,一直到四十四年後才移柩回到故鄉奧爾托那安葬。. 音樂風格 托斯悌一生共寫了近 400 首曲目,除了兩套聲樂教材,四部聖樂作品外,剩 下的幾乎全部都是寫給聲樂和鋼琴的歌曲。他的成長環境,是義大利歌劇最盛行、 美聲唱法發展成熟的年代。但這時候的他卻不曾嘗試寫作歌劇,獨樹一格的全心 致力於藝術歌曲的創作。托斯悌長期擔任聲樂老師,也是位很好的抒情男高音, 更是傑出的聲樂伴奏家,在他的樂譜上可以看到大量標示的臨時記號,這不僅是 他的寫作風格,更是他長年教學、伴奏累積的經驗。. 在 1960 年代 義大利音樂院的教授們不將托斯悌的歌曲排入學生的考試和演 唱曲目中,因他的歌曲流傳廣泛,大家都會唱,因此被視為通俗歌曲。托斯悌的 28.

(39) 歌曲清新自然,旋律流暢主要因為托斯悌他有良好的聲樂技巧,善於掌握聲音的 線條。托斯悌也十分強調音樂中的表情,速度變化,音量力度控制和樂句表達等 等的重要性,在他的譜上,術語隨處可見,並且標示的非常明確。他的作品使用 了英文、法文、義大利文和拿坡里方言,他相當注重語言和音樂的融合。托斯悌 選用的詩詞作者和詩人近百位,內容大多是愛情和描繪風景等主題,其中以抒發 情感及感懷的心情最常出現,他的創作素材很多是家鄉給他的靈感。. (二)樂曲分析 1. 最後的歌 L’Ultima canzone 2. 我時時刻刻愛你 Io voglio amarti 3. 祈禱 Preghiera 1. 最後的歌 L’Ultima canzone 「最後的歌」是一首情緒濃烈,充滿悲傷的小夜曲。歌詞描述昔日的戀人妮 娜(Nina)即將成為別人的新娘,歌者想起當初熱戀時為她所唱的小夜曲,多次在荒 野幽谷和一起度過的地方唱著。但儘管她多麼的無情,忍心將兩人之間的愛情拋 棄,他也會像以前一樣為她唱歌,唱一首歌聲中不再有歡樂的最後的歌。. 以下是歌詞翻譯: L’Ultima canzone. 最後的歌. M’han detto che domain,. 妮娜告訴我明天,. 29.

(40) Nina, vi fate sposa,. 她將成為別人的妻子,. Io vi canto ancor serenata!. 但我依舊會繼續為妳歌唱!. Là, nei deserti piani,. 在那寂靜的荒野,. Là, ne la valle ombrosa,. 在那陰幽的山谷,. Oh quante volte a voi l’ho ricantata!. 我的歌聲依然會飄揚到那裏!. Oh quante volte avoi l’ho ricantata!. 我的歌聲依然會飄揚到那裏!. “Foglia di rosa, Ofiore d’amaranto,. “薔薇的葉子,雞冠花的花瓣,. Se ti fai sposa,. 當妳出嫁時,. Io tis to sempre accanto,. 我便決定一生守護妳,. Foglia di resa.”. 絕不離開妳。”. Domani avrete intorno Feste,. 明天妳將被婚禮的. sorrisi e fiori,. 歡笑與花朵包圍,. Nè penserete ai nostril vecchi amori.. 將往日戀情拋至九霄雲外。. Ma sempre, notte egiorno,. 無論妳多麼無情. Piena di passion Verrà, gemendo a. 可是我仍舊日夜都會思念妳,. voi la mia canzone,. 為妳歌唱,只是歌聲中,. Verrà gemendo la mia canzone:. 不會再有往日的歡樂:. “Foglia di menta, O fiore di granato,. “薄荷的葉子,石榴的花瓣,. Nina, rammenta I baci che t’ho dato!. 妮娜請回味那日我給你的深吻!. Foglia di menta!”. 給妳的深吻!”. Ah! 30. 啊!.

(41) 2. 我時時刻刻愛你 Io voglio amarti 此曲速度為快板,聲樂快速且彈性的音符,在鋼琴的切分音節奏中顯得更 為活潑。歌者用許多景象來描繪其嚮往、憧憬愛情且非你不可的決心。伴奏需 十分掌握歌曲的韻味,因為速度非常快,必須要緊跟著歌者的呼吸,在最後的 和弦音上行時,堆出強烈的音響效果,將樂曲推向最高潮。. 以下是歌詞翻譯:. 我時時刻刻在愛你. Io voglio amarti Come l'onda va il lido a bacciar,. 就像那浪濤洶湧的海邊,. Come il sol manda raggi sul mar,. 就像那朝陽映照的浪濤,. Come un canto d'angel vola in alto nel. 就像天使在高空. ciel,. 自由翱翔,. così te ricordo, amor!. 我如此嚮往你的愛情!. Come il tralcio a la torre si tien,. 就像葡萄藤蔓纏繞著白塔,. come brina d'un fiore nel sen,. 像那白色小花別在胸襟,. come l'ombra al fulgor e la notte all'albor,. 像那晨曦趕走了可惡的黑夜,. così a te avvinto ho in cor!. 我日夜憧憬你的愛情!. Come luna che fredda si sti. 我就像烏雲上的月. su le nubi, o solinga senza,. 多麼孤單寂寞,. come roccia fatal, che tentare non val,. 你卻像我生命中的暗礁,. così tu non hai pietà!. 對我毫不留情!. 31.

(42) Come l'alla notturna del gel. 就像夜幕低垂大地,. fa la rosa morir su lo stel,. 像薔薇在枝葉上凋零,. come acuto pugnal squarcia. 像鋒利的匕首. un petto regal,. 插在我胸上,. così tu m'uccidi, o crudel!. 你是這麼的殘酷無情!. Ma non vale il tuo cieco rigor,. 但是你千萬不要得意,. te pur vince un acceso dolor!. 痛苦總會過去!. Finchè in vita sarò, a te sempre dirò:. 只要我還活著,我將時時告訴你:. Io t'amo! Io t'amo,. 我愛你! 我愛你,. Io voglio amarti ognor!. 我時時刻刻在愛你. 3. 祈禱 Preghiera 此曲的氣氛就如歌名的祈禱一般,充滿了神聖、穩重和莊嚴的味道。像是對 著上帝說話,歌詞中一字一句的苦痛和祈求救贖的心意,透過祈禱傳遞。鋼琴開 始時使用低音與和弦的銜接推動音樂,右手奏出像是呼喊的聲音。聲樂部分從中 音域開始發展,隨著和弦堆疊而上,中間也經歷噩夢纏繞和無助,最後在祈禱聲 中高伸出手,渴望得到上帝的憐憫。. 以下是歌詞翻譯: Preghiera. 祈禱. Alla mente confuse. 我終日因猜忌和懷疑而痛苦. di dubbio e di dolore. 沉淪在迷惘與苦惱中. S’occorri, o mio signore,. 喔!我親愛的主,請用祢的榮光,. Col raggio della fè.. 照亮我的心房。 32.

(43) Sollevale dal peso. 我失足且陷入泥沼之中,. che la declina al fango,. 請伸出祢的雙臂. a te sospiro e piango. 我願以嘆息和熱淚,. mi raccomando a te. 祈求祢拯救我。. Sai che la vita mia si strugge a poco a. 我的命運正一日一日的. poco,. 持續腐敗中,. come la cera al foco,. 彷彿炎陽下的冰雪,. come la neve al sol.. 彷彿燒盡的燭光。. All'anima che amila di ricovrarti in. 請助我一臂之力,. braccio,. 我虔誠的向祢祈求,. Deh! romip, Sighnore, il laccio.. 喔!主啊!. che le impedesce il vol.. 求祢解開阻礙我起飛的繩索. Signor, pieta!. 主啊,我懇求您!. 33.

(44) 五、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1791) ,以下簡 稱莫札特。莫札特是古典時期代表性的作曲家。1756 年 1 月 27 日莫札特出生在奧 地利(Austria)薩爾茲堡(Salzburg),受洗時被命名為約翰尼斯.克魯索斯多穆 斯.沃爾夫岡格斯.泰奧非盧斯(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 Theophilus 意思是「天主之愛」,但是大家都稱呼他為沃夫岡。莫札特的父親雷歐 波德.莫札特(Leopold Mozart, 1719-1787)是當代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在莫札特出生的那年發表了歷史上有名的著作〈小提琴 演奏法〉(Versuch einer grudlichen Violinshule) 。. 莫札特和大他四歲的姐姐瑪莉亞.安娜(Maria Anna Mozart, 1751-1829)由於 父親的關係,他們從小開始就接觸音樂,姐姐安娜後來成為一位大鍵琴家。而莫 札特從小就天資聰穎,對音樂有天才的記憶力和聽覺,學習的進度都非常的快。 他五歲就開始作曲、小提琴、管風琴和大鍵琴,六歲便寫出三首小步舞曲(K. 2、 4、5)和一首快板(K. 3)。其父親更編寫了一百五十三首練習曲給他,內容包含 各種演奏技巧及作曲方式,讓他在練習中也能接觸作曲寫法。莫札特遺傳了父親 對音樂的熱愛,在音樂的路途上,從未間斷過學習。但其實莫札特與其父親的感 情是非常微妙的,他們以親情愛著彼此,莫札特接受父親對他的支配和要求,父 親則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教導他並不苟言笑的關心著他。父親對活潑幽默、好玩 的莫札特來說,除了是父親之外,更是不能違抗的老師。莫札特一生到過世界各 地演奏,年幼時候的他和姊姊安娜在 1763 年首次到歐洲巡迴演出,每一場音樂會 都獲得當地貴族和大眾的喝采。而因為巡迴的緣故,莫札特也接觸了各國傑出的 演奏家和作曲家。1764 年莫札特去到倫敦,認識了約翰.賽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34.

(45)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學生約翰.克里斯汀.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 。莫札特受其影響,將作曲當作生活中最快樂的事,在他離開英國時, 他的作曲技巧精進許多。前進義大利(Italiana)後,莫札特在波隆那(Bologna) 認識了當時頗負盛名的作曲家馬悌尼(Giambattista Martini, 1706-1784)神父,並 與其學習對位法及喜歌劇(Opera Buffa)、莊歌劇(Opera seria)、德文輕歌劇 (Singspiel)、經文歌(Motet)和神劇(Oratorio)還有弦樂四重奏等等的曲種寫 作。1763 到 1766 年間,莫札特已經開始學習寫作交響曲、鋼琴四手聯彈、教會奏 鳴曲和變奏曲等等,不同形式的作品。1768 年,莫札特受法蘭茲.安東.梅斯梅 爾(Franz Anton Mesmer, 1734-1815)醫生的委託,寫作出一部牧歌形式、獨幕的 德文歌劇《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Bastien und Bastienne, k. 50),這部作品在當 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對莫札特的音樂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此時的莫札特年僅 12 歲。1769 年,莫札特與其父親前進義大利,他們在威諾那(Verona)欣賞了由皮 耶特羅.阿列山德羅.古列爾米(Pietro Alessandro Guglielmi, 1728-1804)創作的 歌劇《魯吉羅》(Ruggiero),在此莫札特認識了歌劇場景的使用要素,但在 1771 年回到薩爾茲堡後,莫札特卻是以小夜曲(Serenade)和嬉遊曲(Divertimento) 等輕鬆的小品打響名氣。莫札特在宮廷的工作生涯一直起起伏伏,原先他有機會 留在維也納宮廷任職,卻輾轉還是回到薩爾茲堡擔任宮廷音樂家,同時身兼作曲 家、樂團首席和風琴師等工作。薩爾茲堡新上任的大主教柯洛雷多公爵對音樂家 不甚尊重,並大幅刪減不必要的舞台活動,對待音樂家像對待僕人一般。這令莫 札特無法忍受,他藉著旅行演出的機會不斷地尋找新工作,可惜都沒有成功。在 這期間,莫札特本身的生活發生了劇烈的變動,包括 1777 年他在奧格斯堡 (Augsburg)時,與堂妹瑪麗亞.安娜.特克拉.莫札特(Maria Anna Thekla Mozart, 1758-1841)有一段感情,但被父親強迫分手,而後在曼漢姆(Mannheim)認識了 未來的妻子康絲坦采.韋伯(Constanze Weber, 1762-1842)。但當時莫札特喜歡的 是康絲坦采的姐姐愛羅西亞.韋伯(Aloysia Weber, 1760-1839),他喜愛愛羅西亞 35.

(46) 的歌聲,甚至想帶她到義大利展開巡迴演出,但是還是受父親的阻饒而作罷。此 次的磨擦,造成了莫札特與其父親間感情出現嚴重的裂痕。1778 年,莫札特與母 親前往巴黎(Paris)時莫札特的神童光環已經淡去,他只能靠擔任家庭教師來維 持生活。最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在此時因病去世,莫札特找不到擺脫困境的辦法, 只好埋頭繼續創作,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了四部鋼琴奏鳴曲。離開巴黎後,莫札 特再次在故鄉薩爾茲堡,過著監禁般的生活。 1780 莫札特寫作了歌劇《克雷特王 伊多梅尼》(Idomeneo, Ré di Creta, K. 366)。後來他與大主教不斷發生衝突,莫札 特實在忍受不了,毅然決然的辭去樂長的職位,離開故鄉定居維也納。雖然離開 宮廷等待著他的是貧窮,但莫札特寧願忍受也不願失去自由,這也使他的創作走 向新的旅程。. 1782 年,莫札特在沒人陪同的情況下,第一次單獨來到維也納。即使生活困 苦,他仍因獲得精神的自由而感到快活。正巧這時韋伯一家人也搬至維也納,莫 札特再次與這家人相熟起來,於是莫札特開始追求康絲坦采,他們不顧雙親的反 對,於隔年在聖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結婚,兩人育有四男兩女。定居維 也納後,莫札特沒有尋求安定的宮廷音樂家的職位,他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外, 並以演奏自己的鋼琴協奏曲及擔任鋼琴老師來穩定收入。而因為接觸了宮廷圖書 館館長范.史威騰公爵(Gottfried van Seirten, 1733-1803) ,莫札特開始深入研究巴 哈及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 1685-1759)的作品。這除了對他的音樂知識 有了更深的發展,也是他的創作變的更加熟練。. 1784 年莫札特加入共濟會(Freemasomn),這是一個 1717 年於倫敦成立的秘 密組織。共濟會以「自由、平等、友愛」為理想。除了莫札特外,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 1694-1778)、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和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等人,也都 36.

(47) 是此會的成員。剛加入時,莫札特很少參與共濟會的聚會,但後來因為經濟得到 共濟會的幫助,感念之下,莫札特逐漸傾注心力,為共濟會的弟兄創作作品。例 如《共濟會喪禮音樂》(Maurerische Trauermusik, K. 477)以及歌劇《魔笛》(Die Zauberflöte, K. 620)。共濟會對於莫札特來說,是個能讓他自由創作,並發揮對音 樂與上帝的熱情的地方。. 1787 年莫札特受到奧皇約瑟夫二世(Josef II, 1741-1790)之邀,再次進入宮 廷擔任音樂家,但是薪水還是大不如前。雖然常被生計追著跑,但莫札特的創作 卻越發成熟,在這段期間內他完成了弦樂五重奏(String quintet, K. 515 & 516)共 兩首,以及他著名的歌劇《唐.喬望尼》 (Don Giovanni, K. 520) 、 《四十號交響曲》 (Symphony, No. 40, K. 550)與《四十一號交響曲》又名朱庛特交響樂(Jupiter Symphony,. No. 41)。. 1790 年,莫札特往接任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國王的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1747-1792)的加冕典禮,希望能藉此得 到一些經濟上的支持,但沒有成功。同一年,由義大利著名的歌劇填詞人、詩人 的羅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 1749-1838)所撰寫的劇本《女人皆如此》 (Cosìfan tutte, ossia La scuola degli amanti, K. 588)在維也納皇宮劇院演出,但並 未受到關注,一直到二十世紀中期才時常被拿出來演出。1791 年,莫札特創作了 他此生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歌劇《魔笛》 。這齣歌劇是受共濟會弟兄兼劇院導演的 艾曼紐.史肯尼德(Emanuel Schikaneder, 1751-1812)之託所做。同年的七、八月 莫札特陸續接到瓦爾賽根伯爵(Franz von Walsegg, 1763-1827)匿名請託莫札特寫 作《安魂曲》(Requiem, K. 626)以及為慶祝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皇帝加冕 的歌劇《狄托王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K. 621),並要求於三周內完成。十 月份完成《A 大調單簧管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K. 622)。忙碌的 37.

(48) 工作對當時受疾病和窮困生活折磨的莫札特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同年十二月五日, 病魔帶走了年僅三十一歲的莫札特,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 。莫札特的遺孀康絲 坦采找到曾協助莫札特抄譜的弗朗茲•克薩韋爾•蘇斯邁爾(Franz Xaver Süßmayr, 1766-1803)來幫忙完成這部作品。莫札特的音樂吸收了各國不同的音樂風格、技 法和差異性,融會貫通,揉合出多數無與倫比、超越前人的作品。. (二)樂曲分析 1. “殘忍的離別時刻逼近” 選自歌劇《劇院經理》 “Da schlägt die Abschiedsstunde” from opera《Der Schauspieldirektor》 《劇院經理》是一部莫扎特受到奧皇約瑟夫二世所委託,在一七八六年以德 文寫的歌唱劇(Singspiel),為了慶祝荷蘭總督來訪,用在慶祝會上演出的作品。 當時莫札特手邊還有正在創作中的《費加洛婚禮》 ,但是他還是抽空完成了這部作 品。全劇以對白穿插兩首詠嘆調、一首三重唱及一首四重唱。除了結構堅實的序 曲,其他四首歌曲也各有特徵,充分顯露出了莫札特新穎熟練的寫作技巧。本劇 敘述劇團經理人為籌備歌劇演出而公開徵選歌手時,兩名女高音為了誰擔任主角 而爭吵不休,連一旁的男歌手都加入戰局,後來經過一番勸說,希望大家為了成 就藝術而互相體諒,兩人才停止爭吵,圓滿大結局。雖然全劇只有四首,但莫札 特仍為劇中兩位女高音在劇院經理前爭取排名互相競飆歌技寫了精采的詠嘆調, 藉由逗趣的呈現,以諷刺當時劇院內部作業的不公。. 以下是歌詞翻譯: Da schlägt die Abschiedsstunde. 殘忍的別離時刻逼近. Da schlägt die Abschiedsstunde,. 別離的時刻逼近,. um grausam uns zu trennen.. 殘忍地把我們分開。. Wie werd' ich leben können,. 我怎麼能夠沒有你, 38.

(49) o Damon, ohne dich?. 噢 Damon,沒有你?. Ich will dich begleiten,. 我希望能陪伴你,. im Geist dir zur Seiten,. 我的靈魂會徘徊在你身邊,. schweben um dich.. 徘徊在你身邊。. Und du, und du,. 而你,而你,. vielleicht auf ewig vergisst. 你也許會. dafür du mich!. 永遠忘了我?. Doch nein!. 但是,沒有!. wie fällt mir sowas ein?. 我怎麼能想到這樣的事情?. Du kannst gewiss nicht treulos sein,. 當然,你不能不忠,. ach nein, ach nein.. 噢 不,噢 不。. Ein Herz, das so der. 離別使我的心苦澀難受. Abschied kränket,. 別離的苦惱心情,. dem ist kein Wankelmut bekannt!. 使我絲毫也不猶豫!. Wohin es auch das Schiksal lenket,. 不論命運將會如何,我們緊緊結合. nichts trennt das festgeknüpfte Band.. 在一起的情絲不能斷。. 39.

(50) 六、道格拉斯.史都華.摩爾生平簡述及樂曲分析 (一)道格拉斯.史都華.穆爾 道格拉斯.史都華.穆爾(Douglas Stuart Moore, 1893-1969)出生於紐約長島 (LongIsland)的卡查格鎮(Cutchogue),穆爾的家族世代為農,但穆爾的父親卻 成為一個印刷商人,與穆爾的母親也是在印刷公司裡結識交往後結為連理。穆爾 的母親是私人鋼琴教師,穆爾在八歲時進入艾德菲小學(Adelphih Elementary School)就讀並開始學習鋼琴。他的老師克斯特(Emma Richardson Kuster)教他 彈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麥克道爾(Edward Macdowell, 1860-1908) 以及拉赫曼尼諾夫(Sergey Vasikyevich Rachmaninov, 1873-1943)等作曲家的作品。 克斯特認為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與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是學習鋼琴的基礎。穆爾也從他母親彈奏的曲目中認識了許多百老匯的音樂。穆 爾曾經說過: 「我幼年的樂趣之一,是躺在樓梯間聽我的母親彈奏鋼琴。」當穆爾 升上高中,他的另外一位鋼琴老師蘭伯德(Benjamin Lamboard)讓穆爾練習自己 作曲,穆爾說:「這些作品不是很正式的音樂,但是我特別喜歡創作歌曲。」於是 穆爾開始轉向以成為作曲家為目標。他與高中同學麥克里斯(Archubald Macleish, 1892-1982)一起合作,麥克里斯寫作優美的詩詞,再由穆爾來填上音符譜曲,但 是這些歌曲都沒有出版。. 後來穆爾進入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主修音樂和哲學,因學校規定所有 學生都必須修滿兩年音樂基本課程,所以穆爾在修習管風琴的同時,也開始學習 和聲與對位。這個時期的穆爾參與了許多活動,例如幫學校樂隊作曲《我廚房的 女王娜俄米》 (Naomo my Restaurant Queen) 。當時的穆爾對於寫作管弦樂曲沒有辦 法掌控,而作曲老師帕克(Horatio Parker, 1863-1919)只是指出他的不足並給予他 許多負面的批評。穆爾在 1915 年取得藝術學士學位,並在 1917 年得到音樂學士 40.

(51) 學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穆爾在海軍服役,因為戰爭的關係, 他跳脫古典音樂的領域,寫作描繪海軍生活的通俗歌曲,其中發表的一首歌曲《破 壞者的一生》 (Destroyer Life)傳遍整個艦隊,當時一位美國歌手奈爾斯(John Jacob Niles, 1892-1980)對其產生興趣,而後兩人合作了一首歌曲《我媽媽從來沒有跟 我說》 (My Mother Never Taught Me, 1921) 。1919 年,穆爾從海軍退伍後,家人期 望他接手出版社的事業,但穆爾受到高中同學麥克里斯的鼓勵,最終決定前往巴 黎跟作曲家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學習作曲。穆爾更在巴黎結識了作家 兼詩人的好友貝奈特(Stephen Vincent Benét, 1898-1943) ,展開了未來兩人長期的 合作關係。1920 年穆爾返回美國,並與妻子貝禮(Emily Bailey)結婚。1921 至 1925 年,穆爾擔任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的風琴師,在 此時期,穆爾舉辦了管風琴演奏會,也教授音樂課程和改編音樂作品,並同時和 布洛克(Ernest Bloch, 1880-1959)學習作曲,穆爾曾說過布洛克是他最喜歡的老 師。1925 年穆爾獲得普立茲(Pulitzer Prizes)海外獎學金,於是他又到巴黎和布 朗格(Nadia Boulanger, 1887-1979)學習對位法。1926 年穆爾獲聘成為哥倫比亞大 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音樂系教授,並成為系主任。他 還在美國作曲家、作家及出版者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和美國國際藝術與文學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and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中擔任理事和主席。更在許多音樂年刊和雜誌中評論,擔任《星 期六評論》 (Saturday Review)的客座編輯。1927 年,穆爾的作品《巴納姆的慶典》 (Pageant of P. T. Barnum)贏得了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管 絃樂作品大賽。1932 年,穆爾為了在大學中教授音樂通識課程而寫作了《聆聽音 樂》 (Listening to Music) ,並在 1942 年寫作《從牧歌到現代音樂》 (From Madrigal to Modern Music)。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ombast in this Don Giovanni production by Martin LIM, 21 May 2019,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Heal the World Michael Jackson You Raise Me Up Secret Garden Climb Every Mountain Rodgers & Hammerstein You are My Hiding Place Selah. God Will Make a Way

矜持 矜寡 方便 便宜 銀行 行走 覺悟 睡覺 質問 人質. 快樂 音樂 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