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類型之線上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同類型之線上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新豐博士. 不同類型之線上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研究生:陳淑惠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10 月.

(2)

(3)

(4)

(5) 謝誌 在求學的這幾年中,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要由衷地感謝指導老 師陳新豐教授,指引我研究方向,並於論文撰寫期間,不厭其煩的協助與指 導,一次一次的細心審閱與修正,讓我的論文能順利完成,並竭誠感謝口試 委員郭明堂教授及林振欽教授的建議和指正,使論文內容更臻完善。 感謝多位先進撥冗審閱線上測驗初稿,給予我寶貴的建議,也謝謝陳文 昌校長、蔡河霖主任和潔如、瓊玉、惠玲、振豐、校成、睿鈞老師協助連絡 施測事宜,以及幫忙現場施測線上閱讀測驗的各位教育先進,感謝你們的鼎 力相助,使得線上施測能順利完成,在此表達深深的謝意。 再則要感謝家襄、美惠、俊強、銘鈴及其他同窗同學的鼓勵與協助,求 學期間,雖然辛苦,但是在大家的互相扶持與陪伴下終於完成了學業。 最後,我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在我求學的這段時間,全力的支持與體 諒,你們的支持,是我努力向前的動力。 千言萬語道不盡我的感謝,僅以本文獻給關心我的師長、家人以及好友 們。. 陳淑惠. 謹誌. 中華民國 103 年 10 月. I.

(6) II.

(7) 不同類型之線上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之現況、 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其線上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能力的差 異情形,閱讀行為與不同文體對閱讀理解能力的相關情形,以及線上閱讀行 為對於不同文體閱讀理解能力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分別為戴秋華(2013)屏東地區國小 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及閱讀行為調查問卷,以及研究者自行編製之不同類型的 國小學童線上閱讀理解工具,分層抽樣 389 人(男生 203 人,女生 186 人), 並將研究所得資料採用平均數、標準差、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 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將本研究主要結 論與發現歸納如下: 一、 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具有正向的閱讀行為,以「閱讀態度」分層 面得分最高。 二、 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理解方面屬於中等程度。 三、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其閱讀行為表現有所不同,女生表現優於 男生。 四、 國小高年級學童其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差異,女生、父親職業為技術 人員、父親教育程度專科或大學、中社經地位之學童,其線上閱讀理 解能力最佳。 五、 線上閱讀行為、不同文體與線上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 六、 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閱讀行為能預測其線上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其中 以「閱讀態度」最具影響力。 綜合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家庭教育、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 III.

(8) 單位、國小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線上閱讀、閱讀行為、閱讀理解. IV.

(9)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Online Reading Material on Higher Grade Leve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higher grade leve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online reading.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finds 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online reading cont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font styles used in the digital content. Lastly, the study examines students’ prediction towards the digital reading content with different font styles and reading behaviors.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by Chiu-Hwa Dai (2013), and self designed surveys are conducted to gather data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tung area. 389 randomly selected (203 boys , 186 girls) higher grade level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Analysis methods involved using aver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 test, one way ANOVA , pearson correlation ,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following: 1..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reading behavior, specifically in the aspect of "reading attitude".. 2.. Students score moderately for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3.. Different gender of the students performs differently in their reading behaviors, i.e., girls outperform boys .. 4.. Girl students whose fathers are technical experts, hold a university V.

(10) degree or have a medium social-economic status perform the best 5.. Online reading behaviors, different fonts used in the on-line reading content and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6..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to predict 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Reading attitude i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are made for parents, government officials, school administrator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Keywords: online reading, reading behavi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VI.

(11) 目次 謝誌 ................................................................................................. I 摘要 ............................................................................................... III ABSTRACT ....................................................................................... V 目次 .............................................................................................. VII 表次 ............................................................................................... IX 圖次 .............................................................................................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線上閱讀 ......................................................................................... 9. 第二節. 閱讀理解 ....................................................................................... 12. 第三節. 閱讀行為 ....................................................................................... 19. 第四節. 線上閱讀、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 23.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步驟 ............................................................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0. 第三節. 研究樣本 .......................................................................................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5.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4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6 VII.

(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線上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能力的現況 ....................................... 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線上閱讀行為的差異分析 ................................... 5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線上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分析 ........................... 68. 第四節. 閱讀行為與不同文體對閱讀理解能力相關分析 ....................... 83. 第五節. 線上閱讀行為對於不同文體閱讀理解能力的預測分析 ........... 87. 第六節. 線上閱讀行為對於閱讀理解能力的預測分析 ........................... 90. 第七節. 綜合討論 .......................................................................................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05. 第二節. 結論 ............................................................................................. 110. 第三節. 建議 ............................................................................................. 112. 參考文獻 ..................................................................................... 115 附錄 ............................................................................................ 123 附錄一:問卷使用同意書 ......................................................................... 123 附錄二:閱讀行為問卷 ............................................................................. 124. VIII.

(13) 表次 表 1 研究樣本以及母群資料一覽表 ............................ 32 表 2 預試線上問卷抽樣人數及對象一覽表(N=389) ............... 32 表 3 正式線上問卷抽樣人數及對象一覽表(N=389) ............... 33 表 4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一覽表(N=389) ............... 33 表 5 線上閱讀文章內容及相關資料一覽表 ...................... 38 表 6 建立「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 42 表 7 線上閱讀理解測驗項目分析摘要表 ........................ 43 表 8 教育程度等級分類表 .................................... 47 表 9 職業類別及等級區分表 .................................. 47 表 10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換算分數表 ........................... 48 表 11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計表 ............. 52 表 12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行為之成對樣本檢定分析摘要表 ... 53 表 13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理解之描述性統計表 ............. 53 表 14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理解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表 ...... 54 表 15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理解成對樣本檢定分析摘要表 .... 55 表 16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其閱讀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56 表 17 不同父親職業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計表 ..................................................... 57 表 18 不同父親職業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58 表 19 不同母親職業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計表 ..................................................... 59 表 20 不同母親職業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60 IX.

(14) 表 21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 計表 ................................................. 62 表 2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63 表 2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 計表 ................................................. 64 表 24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65 表 25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閱讀行為」之描述性統 計表 ................................................. 66 表 26 不同社經地位類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67 表 27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其閱讀理解能力之 T 考驗摘要表 ... 70 表 28 不同父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描述性統 計表 ................................................. 71 表 29 不同父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72 表 30 不同母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描述性統 計表 ................................................. 73 表 31 不同母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75 表 3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描述 性統計表 ............................................. 76 表 33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8 表 34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描述 性統計表 ............................................. 79 X.

(15) 表 35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0 表 36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類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 描述性統計表 ......................................... 81 表 3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單因 子變異數析摘要表 ..................................... 82 表 38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其閱讀不同文體與閱讀理解相關分析摘要表 ..................................................... 84 表 39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其閱讀不同文體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程度表 ..................................................... 85 表 40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其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分析摘要表 ..................................................... 86 表 41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其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相關程度表 . 86 表 42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故事體」的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摘要表 ............................................. 88 表 43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說明文」的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摘要表 ............................................. 90 表 44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提取」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 91 表 45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推論」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 93 表 46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詮釋」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 94 表 47 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整體閱讀理解」的逐步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 95 表 48 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現況綜合彙整表 . 96 表 49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在閱讀行為差異分析綜合 XI.

(16) 摘要表 ............................................... 97 表 50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學童線上在閱讀理解差異分析綜合摘要 表 ................................................... 99 表 51 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 102 表 52 閱讀行為對不同文體閱讀理解能力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 表 .................................................. 103. XII.

(17)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 ............................................ 29 圖 2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調查問卷系統作答說明畫面 .............. 36 圖 3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調查問卷主頁面 ........................ 37 圖 4 國小高年級線上閱讀素養測驗系統首頁 .................... 38 圖 5 數位閱讀測驗系統主目錄畫面 ............................ 39 圖 6 數位閱讀理解文本首頁 .................................. 39 圖 7 閱讀理解測驗系統閱讀文本畫面 .......................... 40 圖 8 數位閱讀理解測驗題目呈現畫面 .......................... 41 圖 9 實施程序 .............................................. 45. XIII.

(18)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型的線上閱讀文本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 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以下將依研究動機、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以及 研究範圍等部分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古自今,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最重要的管道,人類可藉由閱讀開拓視 野,擴大生活經驗,許多國家大力鼓勵人們閱讀,一九九七年美國柯林頓總 統在教育改革藍圖中的三大目標之一就是「讓每一個八歲的兒童都能夠閱讀」 (簡志明,2012);加拿大於 1997 年發起「培養閱讀人」(Raise a Reader)計畫, 宣揚閱讀的重要性(鍾宜軒,2010)。我國近幾年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能 力,閱讀能力更是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六大能力指標之一(國民教 育社群網,2011)。在 2000 年成立的台灣閱讀協會(Taiwan Reading Association, TWRA)希望能結合學術研究與實務推展的經驗,透過知識傳遞、推廣及國際 交流等方式,使國人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國人的閱讀風氣。在 2006 年成立的「台灣閱讀推廣中心」也希望透過全民閱讀習慣之養成,培養國人 具有多元價值觀,建構台灣成為一個富而好禮、祥和愉悅之公民社會。政府 與民間團體陸續成立有關閱讀的網站及活動,可見國人對閱讀的重視。 現在科技發達,網路科技更是一日千里,許多網路產品不斷的推陳出新, 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型態。根據台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 台灣數位閱讀行為調 查」發現,有七成的電子書讀者認為購買或閱讀電子書會影響他們閱讀或購 買紙本書的意願,而對於電子書的閱讀滿意度也高達七成以上(台灣數位出版 聯盟,2012)。網路資訊不但能快速更新資訊,內容更是廣泛多元,是現代人 獲得知識的快速管道,越來越多人習慣使用網路來取得訊息,成為一種新的 1.

(20) 學習及獲取知識的方式,身為教育工作者更需加以善用此管道來輔助學生學 習。研究者發現,研究者任教的學校學童放學後,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間 越來越多,家庭社經地位不高,學生沒有良好的在家學習環境,雖然校內圖 書室書籍種類眾多,但有閱讀習慣,能借閱書籍回家閱讀的人數卻寥寥無幾, 實在令人憂心。如果能引導學生將網路科技與閱讀活動互相結合,以多樣的 閱讀教學策略,結合網路的多元,善用網路科技的個人化和及時性的優勢, 讓孩子體驗線上閱讀的樂趣,應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其良好的 閱讀習慣。 根據 PISA 的研究(天下雜誌,2002),閱讀理解力越強,越有能力去判斷、 理解資訊,並且更能運用所學到的資訊,去參與社會的複雜運作(韓順進, 2006)。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其學習成效息息相關,為了使學生能夠進行 有效的閱讀學習,教師必須運用許多閱讀策略,而如何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 力,更是進行閱讀指導的重要目的。閱讀理解需經過長時間且有策略性的訓 練,方能看到成效,不同的類型、不同題材的文本,學生的閱讀理解也不盡 相同,藍慧君(1991)研究指出閱讀故事體和說明文類的文章在閱讀理解有顯 著的差異。謝美寶(2002)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其閱讀理解也有顯著差 異,高社經地位的學生其閱讀理解能力優於低社經地位的學生。陳新豐(2014b) 探討國小學童閱讀行為、家庭閱讀環境對於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中發現,整 合模式以及多群組的適配程度上,所有指標都說明閱讀行為以及家庭的閱讀 環境都會影響到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不同社經地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 也有所不同。因此,針對國小學童在目前數位閱讀的環境中,探討不同背景 變項以及不同類型的線上閱讀環境對其閱讀理解的影響為何?有其必需且重 要性,此為本研究動機一。 閱讀行為對於國小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相當密切的關係,Chai(1996) 研究指出,父母的學經歷、與其閱讀態度及閱讀行為會影響學童的閱讀行為, 而林武憲(2000)也指出,兒童如果在十歲前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之 後就不容易補救了,李家同(2010)認為自己能在社會上立足且有一些成就, 2.

(21) 與他的閱讀習慣有關。所以在目前數位閱讀環境廣泛被運用下,探討不同背 景變項及不同類型的線上閱讀環境對於國小學童閱讀行為的影響有其必要性, 此為本研究動機二。 線上閱讀環境中強調閱讀的互動,例如線上討論與閱讀理解的關係研究 即顯示若是以線上討論方式來進行閱讀活動,則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 能力及增強其閱讀行為,並有研究學者利用閱讀理解教學系統,以閱讀策略 結合資料庫與網路平台進行學習,發現能夠提高閱讀學習能力較弱學童的閱 讀動機(林冠雯,2007; 陳佳音,2005),所以可見國小學童在數位閱讀環境中, 閱讀理解與閱讀行為之間有密切的相關,而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之一, 探討閱讀理解與閱讀行為的關係及預測情形有其必要性,此為本研究動機 三。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型的線上閱讀文本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 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期待能更進一步了解國小學童線上閱讀理解能力及其 相關因素的探討,並進而對於學校教學、行政能有更進一步的建議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擬以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以線上閱讀科學文本的閱讀活動,進行線上閱讀理解測驗以及學童閱讀行為 的調查,並進而探討不同類型的學童線上閱讀文本對於閱讀行為、閱讀理解 能力的影響,並探討在不同背景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相關因素上的差異,以 做為學校行政、教師教學及家長之參考。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所述。 一、了解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童其線上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現況。 二、了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差異 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 差異情形。 3.

(22) 四、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的環境下不同閱讀文體與閱讀理解能力 的相關。 五、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的環境下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 關。 六、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的環境下閱讀行為對不同閱讀文體的預 測情形。 七、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的環境下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的預 測情形。 八、根據研究結果,對家長及教師提出指導學生從事線上閱讀活動的可行性 建議。.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本研究探討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閱讀對其閱讀理解、閱讀行為 的相關及影響,並根據各種變項分析學童的表現,因此依據研究目的提出下 列待答問題,做為本研究之研究主軸及假設之依據,待答問題如下所述。 一、了解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差異情形 為何? 2-1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差異情形 為何? 2-2 不同父母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差異 情形為何? 2-3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 差異情形為何? 2-4 不同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的差異 情形為何? 4.

(23)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 情形為何? 3-1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 情形為何? 3-2 不同父母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 差異情形為何? 3-3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 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3-4 不同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的 差異情形為何? 四、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環境下其不同閱讀文體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 關情形為何?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環境下其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關情 形為何?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環境下其閱讀行為對於不同閱讀文體的預測 情形為何? 七、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環境下其閱讀行為對於閱讀理解能力的預測 情形為何?. 5.

(2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使用名詞便於分析討論,本節將所出現的之重要名詞及研 究變項,定義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 國小高年級學童是以就讀國小階段五、六年級學童為高年級學童,本研 究是以 102 學年度,屏東縣地區依研究抽樣所抽取出之六年級學童。. 二、線上閱讀 只要是使用網路來閱讀資訊,不論利用何種資訊工具,皆可稱為線上閱 讀。線上閱讀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單篇文章、瀏覽資訊以及特定任務 等。本研究所指之線上閱讀則是 4 篇單篇文章的線上閱讀,其中有 2 篇故事 體及 2 篇說明文等不同的閱讀文體。. 三、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項複雜的心理歷程,不同的人依據其自身的經驗、認知的不同, 對相同的訊息做出不同的詮釋。閱讀包含了識字和理解,識字是理解的基礎, 理解則是較複雜的過程,兩者都需要知識和技能做輔助,而閱讀的最終目的 便是要能理解文意,也就是要能從文章中獲取意義。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理解能力乃是指由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科學文本 閱讀理解測驗」系統下學生的得分,若得分愈高,代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愈 好,反之則代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佳。. 四、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可以說是個體與閱讀相關的外顯表現行為,閱讀行為會受到本 6.

(25) 身的內在特質與外界環境的影響,閱讀行為包括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以及閱 讀態度等三個向度。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行為係指戴秋華(2013)屏東地區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 境及閱讀行為調查問卷中「閱讀行為」分測驗的分數,其內容包含「閱讀興 趣」、「閱讀習慣」、「閱讀態度」三個層面。得分越高代表學童閱讀行為 情形良好,反之得分越低表示閱讀行為情形不佳。.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主要依研究對象與研究變項等 2 個部分加以說明如 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 102 學年度屏東地區,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研究自變項包括性別、父母職業、父母教育程度、社經地位、 不同類型線上閱讀文本,依變項則包括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行為等為本研究 之研究變項。 1.性別:本研究之性別變項包括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男生以及女生,依抽樣 程序抽取大約性別相等之樣本。 2.父母職業:本研究將研究對象之父母職業依林生傳(2005)的職業類別及 等級區分表分為五級,分別是高級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半專業人員、技術 性工人、無技術性非技術性工人等作為分析變項。 3.父母教育程度:本研究將研究對象之父母教育程度分為研究所以上、大 學、專科、高中職及國中以下等五個等級,作為分析變項。 4.社經地位:本研究將研究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分為高社經地位、中社經. 7.

(26) 地位及低社經地位,依林生傳(2005)之社經地位計算方式換算,以作為分析 變項。 5.文章文體:本研究共採用 4 篇文章,其中包括故事體 2 篇以及說明文 2 篇,本研究即在分析學生在故事體和說明文方面的表現。 6.閱讀理解:本研究參考 PIRLS 閱讀理解分類,將題目分為三類,分別為 「提取訊息」、「推論分析」和「詮釋整合」等三類。.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力求周延與公正客觀,但仍有未盡周詳之處,以下針對本研究 所遇到的限制說明如下。. (一) 研究場域 本研究以屏東縣為研究範圍,礙於時間、人力、及經費上的考量,研究 地區不包含其他縣市,故研究結果未必可推論至其他縣市,此為本研究限制 一。. (二) 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為了顧及樣本能分佈在不同規模大小的學校中,以其能更客觀的 瞭解不同類型之線上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之 影響,因此採委託多位在國小教育現場的教師代為施測,無法確切掌握作答 情況,此為研究限制二。. (三)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自編之不同類型的國小學童線上閱讀理解工具,且都為選擇題 型,所以閱讀理解歷程中的「解釋理解歷程」(詮釋整合和比較評估)題目較 少,甚至因量表因預試結果分析後,題本刪除後導致沒有「比較評估」歷程 的題目。礙於時間的限制,選擇的文本較少,且須在一節課內測完四篇文本, 可能影響受試者的作答意願,影響作答結果,此為本研究限制三。. 8.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閱讀理解能力與 閱讀行為的相關情形,在本章中,依序線上閱讀、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閱讀行 為等相關理論進行文獻探討,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其中共分四節,第一 節為線上閱讀,第二節為閱讀理解的相關理論,第三節為閱讀行為的相關理 論,第四節為線上閱讀、閱讀理解與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線上閱讀 現代科技進步,雲端科技、數位學習帶動了閱讀行為及獲取資訊方式的 改變,線上閱讀已成為現代人獲得訊息的快捷管道。線上閱讀的定義相當廣 泛,只要是利用網路讀取訊息皆可稱為線上閱讀,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一) 單篇文章:閱讀網路上有固定內容的單篇文章(Kurniawan &Zaphiris,2001); (二)瀏覽資訊:沒有特定目的、內容,單純瀏覽網路文章(Leu et al,2004);(三) 特定任務:沒有特定的閱讀內容,但為了特定的目的,須事先上網搜尋資訊 (Coiro,2007)。. 一、線上閱讀素養的內涵 在網際網路中閱讀所需要具備的閱讀理解和溝通技能稱為「新素養」(new literacies),而這是線上閱讀學習、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本質,這種線上的閱讀 技能比離線的閱讀理解更加複雜(陳新豐,2014a;Coiro, 2003;Coiro&Dobler, 2007;Leu, et al. 2005)。 Leu 等人(2007)針對閱讀理解和溝通技能的新素養觀點提出四項基本特 質。 (一)資訊和溝通的新科技和展望,為素養任務(tasks)帶來新的潛力。網路和 9.

(28) 其他的新興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u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簡稱 ICT)素養都需要新技能、新策略和氣質。 (二)新素養是全民(civic)、全球化和全體經濟裡每一個個體的中心。因此, 研究新素養變得很重要,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育。 (三)新素養是直證的(deictic)。新素養不斷的更新,能直接、快速的全球同 步地改變。只要一個點選(click),就能將維基百科(Wiki)等新的科技傳送給每 位在線上的人。 (四)新素養是多模式(multimodal)、多元且多面向的。在科技爆炸及閱讀素 養實踐的時代,新素養的研究最好是跨領域的,且需要以多元、開放的觀點 來瞭解它。. 二、線上閱讀的重要歷程 Leu、Kinzer、Coiro 和 Cammack(2004)對於新素養的看法為使用者在 網際網路、資訊通訊技術(ICT)中,可以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有效地運用策略、 技能以及態度的養成,並且可以達到影響所有個人的科技及相關的文本。這 項新素養能讓我們使用網路和其他 ICT 來辨識重要問題、擷取資訊、批判性 地評鑑資訊的有用性、統整資訊來回答問題,並且與他人溝通答案。在這項 觀點中,線上閱讀素養有 5 項重要歷程(Leu Jr, Kinzer, Coiro, & Cammack, 2004): (一)辨識重要問題:線上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和回答問題,Taboada 和Guthrie(2006)的研究指出,線上閱讀理解總是始於一個問題,這點可能是線 上和非線上閱讀差異的重要來源。 (二)擷取資訊:網路資訊大量且多元,必須要有新的閱讀理解技能及策略, 來找到適合的資訊,以下為四種線上搜尋資訊的技能 (Leu, et al., 2007)。 1.知道如何使用搜尋引擎來尋找。 2.閱讀搜尋到的結果。 3.能閱讀網頁來找尋網頁中所呈現出的資訊。 10.

(29) 4.推斷可能提供所需的資訊連結。 (三)分析資訊:無論是閱讀線上或是非線上的文本,讀者都應具備批判性 地分析和評鑑的技能。在Leu(2007)的研究中發現,因為學生無法信任網路資 訊,於是花費太多時間在分析他們搜尋到的資訊可信度,在線上閱讀理解中 有五種不同的評鑑形式: 1.評鑑理解:對我而言,這有道理嗎? 2.評鑑關連性:這是否符合我的需要? 3.評鑑精確性:我能透過可信的來源來證實這項資訊嗎? 4.評鑑可信度:我是否能相信這項資訊? 5.評鑑偏差:作者如何型塑這個資訊? (四)統整資訊:推斷的能力是線上閱讀理解的重要成份,但大部分的推斷 發生在讀者心中,且推斷過程發生得很快,通常是不可見的,所以極難加以 觀察,因此是較難研究的一環。當線上閱讀者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時,他 必須判斷要進入哪個網址,點選哪個連結,閱讀哪個訊息來主動建構他所閱 讀的文本。 (五)溝通資訊:閱讀和寫作可以在線上溝通中彼此融合,所以閱讀理解必 須將溝通包含其中。在網路上可以取得許多新的溝通工具,例如電子郵件、 部落格、聊天室、維基百科、電話、討論版、即時通和視訊會議,每項工具 都需要有其各自的使用策略。. 三、PISA 對線上閱讀素養的定義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閱讀素養主要是 指學生能理解省思與運用並投入閱讀,發展個人潛能與知識以期能有效參與 社會的能力,PISA 將線上閱讀歷程分為三部分(PISA,2009):1. 檢索和擷 取;2. 統整和解釋;3. 反思和評鑑。分別說明如下:. (一) 檢索和擷取 能從閱讀的文本中,找到所需要的資訊,學生必須從題目中所提供的資訊 11.

(30) 和文本中的內容配對,來尋找題目所要求的新資訊。在這個層次中,學生要 界定題目的基本元素,像是人、事、時、地、物,然後再去尋找與字義或字 面相符合的訊息。在電子文本閱讀中,還必須能從網頁中或點選連結、使用 清單裡的選項、或按鍵來取得相關資訊。. (二) 統整與解釋 要能了解文章各部分的意義及關係,並且能整合出一個主要的概念,整 合和解釋都需要廣泛的理解,學生閱讀後是否能正確解讀資訊,是否能區辨出 主要的主旨和次要的細節。電子閱讀中的統整與解釋任務須能從從單一網站的. 資訊中或瀏覽許多的網站,結合不同網站的資訊中做出推論。. (三) 反思與評鑑 此部分包含反思與評鑑文本的內容與形式兩部分。反思是指讀者將所讀 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想法相連結,綜合思考、判斷後,提出自 己的看法並捍衛自己的觀點。。評鑑則是指要求學生要能超然於文本,且能客. 觀地考量與評鑑文本的品質和適當性。在電子閱讀文本中,讀者更需要判斷 作品精確性和資訊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線上閱讀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單篇文章、瀏覽資訊以 及特定任務等。至於本研究所指之線上閱讀素養乃是依 PISA 對於線上閱讀 素養分為檢索和擷取、統整與解釋以及反思和評鑑等三歷程。. 第二節. 閱讀理解. 現在學校越來越重視閱讀教育,許多學校舉辦閱讀達人競賽,比賽看誰 看的書多;許多父母也買很多書給孩子看,甚至帶他們到圖書館去借很多書, 他們以為只要孩子喜歡讀、願意讀,理解力自然就能增加。但為什麼在政府、 學校大力推動閱讀下,我們的中小學生在國際間閱讀能力的評比,表現的卻 不理想。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認為閱讀理解是一個知識建構的歷程, 閱讀要能理解才能夠解釋資訊、運用資訊,讀很多書但卻沒理解,這樣的閱 12.

(31) 讀對孩子的幫助並不大(柯華葳,2012)。因此如何使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提高閱讀效率,便必須運用許多閱讀策略。有些閱讀策略主要在增強記憶, 有些閱讀策略強調提升閱讀速度,但更重要且受重視的閱讀策略是能夠增進 文意理解,因為閱讀最終目的是希望閱讀者能掌握文意,解讀文意並從文章 中獲取訊息。. 一、閱讀的定義 閱讀的定義很多,有學者認為閱讀是文字的辨識(李連珠,1992),也有 學者認為閱讀是文字解碼的過程(Spodek,1985),這些都是較狹義的定義。 國外學者 Lerner(2003)認為閱讀是從書面文章建構意義,並能統整協調多種 相關的訊息過程。Goodman(1986)認為閱讀是人類藉由文字間的互動,閱讀 不是只是辨認單字,而是理解的過程。美國國家教育學會(1985)將閱讀定義 為建構文章意義及內容的過程,閱讀過程進行中,閱讀者需要統整資訊之間 的相互關係,最終透過閱讀,可以獲得資訊、增進知識、解決問題。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在 1998 年國教教育會議強調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要先喜愛閱 讀才能學好所有的知識。(林明杰、楊來坤,2009)。 柯華葳(1999)認為閱讀包括識字和理解,謝錫金(2005)指出閱讀是包含個 人認知及社會規範的活動,閱讀者必須能夠流暢、有效能的把語言符號的篇 章,轉化成每個閱讀者也會獲得相似結果的意義,俾能在社會上成為無論在 個人性情發展,或社會功利上均有成就的一員。 Harris 和 Sipay(1980)以及簡志明(2012)認為閱讀是一項複雜的過程,會 受到個體經驗、語言背景、解碼能力、知覺技巧、以及推理能力的影響,包 括了「認字」與「理解」兩個主要成分。Gudakovska(1996)認為閱讀接近於 一般人的體會,是「個人和創造性的歷程」。 綜合上述學者不同的觀點可知閱讀是一項複雜的心理歷程,不同的人依 據其自身的經驗、認知的不同,對相同的訊息做出不同的詮釋,閱讀包含了 識字和理解,識字是理解的基礎,理解則是較複雜的過程,兩者都需要知識 13.

(32) 和技能做輔助。而閱讀的最終目的便是要能理解文意,也就是要能從文章中 獲取意義。. 二、閱讀理解的歷程 閱讀是一段歷程,閱讀歷程各個成分間可同時或交互使用,能幫助讀者 理解他所閱讀的文章(柯華葳,2011)。閱讀理解可說是閱讀歷程的成果,是 一項複雜的認知活動。Gagné(1985)將閱讀理解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 解碼 閱讀的歷程一開始就是要認字識義,張春興(2001)認為認字識義在訊息 處理的理論上就是「解碼」,解碼的多寡會影響一個人的閱讀理解成效。 Ehri(1982)認為解碼包含比對(matching)和轉錄(recoding)兩個歷程,「比對」 是看到字就可以直接知道字義的心理歷程,可以直接從長期記憶區提取訊息; 「轉錄」則是看到字時,必須藉由發音檢索,再從長期記憶區提取訊息。. (二) 字面的理解 除了能理解字義外,還能依照字與字的關聯而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激發 文意上的理解。Gagné 認為它包含了字彙接觸(lexicalaccess)和「語法剖析」 (parsing)兩個歷程。「字彙接觸」是指讀者確認字形和字音時,會從長期記 憶區檢索出與文字相關的意義而選擇適合的文義;「語法剖析」則是指將字 詞組合後,由文法解析來獲得句子的理解,形成一個命題。. (三) 推論的理解 推論的理解是指對於文章內容作更深層的探討,包含了統整(integration) 摘要(summarization)和精緻化(elaboration)三部分。 1.統整是前後連貫文章概念的心理表徵,通常讀者的先備知識會影響其 對文章意義的推論。 2.摘要是指讀者能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濃縮,進一步能表達出主要概念, 也就是能夠分辨出文章中重要和不重要的訊息。. 14.

(33) 3.精緻化是指讀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而產生超越文章的訊息,並 對文章做出歸納,並不只是包含作者所釋出的訊息,還能以自己的經驗和知 識賦予文章更豐富的意義。. (四) 理解監控 在閱讀歷程中,藉由理解監控來檢視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這個歷程 包括下面四項: 1.設定目標(goal setting):讀者剛開始閱讀就依自己的需求設定目標。 2.選擇策略(strategy selection):讀者選擇適當的策略來達成所設定的目 標。 3.檢核目標(goal checking):檢核自己是否達成目標。 4.修正(remediation):如果未能達到目標,會自動進行修正或者施予補救 的措施。. 三、閱讀理解模式 Rumelhart 在 1977 的「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of reading」研究中將 閱讀理解模式分為三大類,分述如下:. (一) 由下而上模式 由下而上模式又稱為文章本位模式(text-based model)或資料主導歷程 (data-driven processing),此模式強調文字或句子的編碼與解碼,讀者要了解 文意,必須經過單字、文句、語法、字義的建構過程,忽略讀者本身的知識 和經驗。. (二) 由上而下模式 由上而下模式又稱為讀者本位模式(reader-based model),讀者運用個人本 身的知識和經驗去組織文章的意義,和文章的內容做雙向互動。讀者在閱讀 過程中,依個人的知識和經驗選取可用的訊息來組織、預測文意,藉由不斷 閱讀來驗證假設。. 15.

(34) (三) 交互作用模式 Rumelhart 認為以上兩種模式無法單獨解釋閱讀理解歷程,他認為這兩種 歷程應同時存在,於是提出交互作用模式。此模式強調在閱讀過程中這兩種 模式可以同時存在,並互相補充。當讀者不具備與文章內容相關知識背景時, 識字能力可協助讀者了解文意,這時就屬於「由下而上模式」;而當讀者已 具備與文章內容相關知識背景時,他只要瀏覽文章,便可理解文意,此即屬 「由上而下模式」模式。在閱讀歷程中,「交互作用模式」不但考慮文字本 身的意義,且兼顧讀者的先備知識和經驗所建構出的結果,是較具彈性的模 式,也是目前較常被採用的。. 四、PIRLS 的閱讀素養與理解歷程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由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 IEA)主辦,是一項針對全球小學 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標準、閱讀行為及閱讀態度的對比研究。PIRLS 每五 年進行一次國際性評量,希望藉由評比結果,作為各國改善閱讀教學及促進 閱讀能力的參考。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表示,PIRLS 的題目特色包括故事體 及說明文,內容有故事、社會科學、科學、文件等,有圖有表。臺灣學童不 習慣閱讀較長的文章,在閱讀的深度上,也大多停留在字面或文章表面的層 次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柯華葳(2012)提出希望透過閱讀,讓學童不 同感受、從不同角度中進行不一樣的論述,不要停留在標準答案的思考層面。. (一) PIRLS 的閱讀素養 根據 PIRLS 2006 的定義,閱讀素養是指學生能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 能力,而這些書寫語言的形式是社會所規範出來的。學生能夠閱讀各式各樣 的文章,從中建構出意義,從中學習,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 並由閱讀中獲得樂趣。具體而言,閱讀素養包括學生: 1.能夠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16.

(35) 2.能夠從各式各樣的文章中建構出意義。 3.能從閱讀中學習。 4.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 5.由閱讀獲得樂趣。 PIRLS 在研究工具上,除了學童所閱讀的文章及所需回答的理解題目外, 還設計五種問卷,分別是學生、家長、學校、教師、課程問卷,用來瞭解基 本人口資料、學生閱讀態度,以及學生的閱讀環境包括家中教育資源、父母 閱讀習慣、教師閱讀教學、學校閱讀教育政策、整體閱讀課程安排等。經由 如此詳細調查,參與評比的國家可以看到各國閱讀教育之面貌,對於自己的 國家在閱讀教育政策、課程改革或是教學改進上有所借鏡。若一個國家連續 參與 PIRLS 評比,經由累積多年的評量資料也可以瞭解因教學或政策改變, 該國學生閱讀能力改變的趨勢與造成改變的可能原因。. (二) PIRLS 的閱讀理解歷程 PIRLS 的研究包括有閱讀理解測驗及問卷兩部份。閱讀理解測驗主要是藉 由兩種文體—故事體與說明文—的閱讀材料來檢視閱讀理解歷程。閱讀歷程 包括「直接理解歷程」和「解釋理解歷程」兩部份,「直接理解歷程」又分 為直接提取以及推論分析;「解釋理解歷程」則分別為詮釋整合和比較評估, 以下分別探討這四個閱讀理解歷程的區別(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雅婷, 2008)。 1.「直接提取」 「直接提取」(focus on and retrieve explicitly stated information)所指的是 讀者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其中包括下列各項。. 17.

(36) (1) 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訊息 (2) 找出特定觀點 (3) 搜尋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4) 指出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5) 當文章明顯陳述出來時找到主題句或主旨 2.「推論分析」 「推論分析」(make straightforward inferences)所指的是讀者需要連結文 中兩項以上訊息,其中包括以下各項。 (1) 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2) 在一串的論點後,歸納出重點 (3) 找出代名詞與主詞的關係 (4) 歸納文章的主旨 (5) 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3.「詮釋整合」 「詮釋整合」(interpret and integrate ideas and information)所指的是讀者需 要提取自己的知識以便連結文中未明顯表達的訊息,包括以下各點。 (1)清楚分辨出文章整體訊息或主題 (2)考慮文中人物可選擇的其他行動 (3)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4)推測故事中的情緒或氣氛 (5)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的適用性 4.「比較評估」 「比較評估」(examine and evaluate content,language, and textual elements) 所指的是讀者需批判性考量文章中的訊息,包括以下各項。. 18.

(37) (1)評估文章所描述事件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2)揣測作者如何想出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3)評斷文章中訊息的完整性 (4)找出作者的觀點 一位成熟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都會自動的進行「直接提取」和「推論 分析」,而在「詮釋整合」以及「比較評估」上則需要讀者提取既有知識, 建構自己對文章深層的理解,包括跳脫文章進行批判。綜上所述,本研究所 定義之閱讀理解能力即是以 PIRLS 所定義之閱讀理解歷程中所展現出的閱讀 素養,包括四項閱讀理解歷程,分別是直接提取、推論分析、詮釋整合及比 較評估,但因本研究所設計之問題皆為選擇題,不易測出「比較評估」歷程, 故本研究之閱讀理解歷程僅包括「直接提取」、「推論分析」、「詮釋整合」 等三個。. 第三節 閱讀行為 了解兒童的閱讀行為與習慣對教師及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與教 師可藉此針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做適當的引導,拓展其閱讀視野。本節主要探 討閱讀行為的相關理論,共分為閱讀行為的定義、閱讀態度與閱讀興趣等三 部分的相關研究。. 一、閱讀行為的定義 心理學家將閱讀行為定義為個體外顯表現於外的動作(張春興,2001)。 因此,閱讀行為可說是個體與閱讀相關的外顯表現行為,在閱讀行為的相關 研究中,楊曉雯(1997)提出影響閱讀行為的喜好程度受到本身的內在特質與 外界環境的影響,像父母、師長與同儕、事、個人的社會活動、讀物的內容 及呈現方式與類型等,都會影響讀者閱讀動機與閱讀的方式。吳憲昌(2003) 認為閱讀行為是學童實際從事的閱讀活動,包含了讀者閱讀的頻率、次數及 19.

(38) 時間等。閱讀行為包含了讀者從事閱讀印刷媒體的表現與頻率的外顯行為, 與促使閱讀活動朝向個體所設定目標進行的內在心理歷程的內在動機(張怡 婷,2003)。古秀梅(2005)把閱讀行為認為是讀者閱讀的頻率、數量及時間。 黃家瑩(2007)將閱讀行為細分為閱讀時的數量、方式、環境、時間、類別及 書本來源等。蔡枚峨(2010)認為閱讀行為是閱讀者從事閱讀活動的外在表現, 包括閱讀數量、閱讀頻率、場所以及閱讀廣度。陳新豐(2014b)指出閱讀的行 為變項包括在學校除上課之外的閱讀時間頻率、在家的閱讀時間以及閱讀課 外讀物的頻率等三個變項。戴秋華(2013)指出國小學童的閱讀行為應該包括 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態度等三個向度來加以探討。張真華(2009)以 台北縣蘆洲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中, 將閱讀行為分為「閱讀興趣、型態」、「閱讀習慣」、「閱讀態度」等三層 面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關係。 綜上所述,閱讀行為可以說是個體與閱讀相關的外顯表現行為,閱讀行 為會受到本身的內在特質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本研究所指的閱讀行為乃是採 用張真華(2009)以及戴秋華(2013)中對於國小高年級閱讀行為的分類,分為閱 讀興趣、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態度等三個向度。. 二、閱讀興趣 興趣是指個體對人或事所表現出的內在意向,當有許多事物呈現在個體 面前時,某一事物特別引起此一個體的注意,即可推知他對此事物感興趣, 是可藉由外顯行為去推測的。當個人能從事某一項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感覺時, 便可以成為以後從事此一活動之原動力(顏美鳯,2002)。 培養閱讀興趣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能心有所感讀出趣味性且能從閱讀中獲 得滿足及成就感(張春興,2001)。凌夙慧(2002)研究指出,兒童閱讀習慣與興 趣養成的關鍵期是學齡前到國小階段。顏美鳳(2002)以問卷調查法研究台北 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兒童之閱讀興趣,發現各主題類別喜愛程度以「笑話」排 序第一(平均數 2.44),其次是「漫畫」(2.40)和「故事」(2.32)。萬瓊月(2002) 20.

(39) 的研究結果顯示故事內容、情節能引發共鳴最讓人感興趣,而溫馨、益智、 有趣、奮鬥、勇敢的故事最叫人難忘,且性別、年級不同,對於不同書籍類 型的興趣亦有差異。林美鐘(2002)認為閱讀興趣是指讀者依據自己對閱讀的 認知,對於可提供閱讀資訊來源的管道或媒介,所表現出的愛好程度與交互 作用的結果。戴秋華(2013)認為兒童的閱讀興趣會受讀物的內容,師長、同 儕的影響,而有增強或削弱的現象。 綜上所述,當兒童對閱讀產生興趣時,他便可從閱讀中獲得成就及滿足 感,不同的讀物內容,對兒童是否樂意從事閱讀亦會有影響。. 三、閱讀習慣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使我們能適應環境,有能力能利用環境,達到人 類的需求」(王連生,2003)。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的引導與示範在兒童閱 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上,扮演著啟蒙的角色(許碧勳,2001)。閱讀習慣需要 培養,愈早形成,習慣越穩固,父母的示範很重要,父母喜愛閱讀,肯花時 間閱讀,孩子也會跟著閱讀,越早開始閱讀,越能體會閱讀的樂趣(柯華葳, 2011)。家長應以身作則,培養孩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態度。 學生如果得到家長或老師的支持,養成閱讀習慣的機會越大,如果家庭 有正面愉快的經驗,學生會定期閱讀,擴展閱讀經驗,養成閱讀習慣(何萬貫, 2003)。家長喜歡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孩子在耳 濡目染下,也能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態度(黃齡瑩,2003) 洪蘭認為二十一世紀未來公民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世界觀,要達到 這個目的只有經驗與閱讀這兩個方法,而吸收別人經驗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 (遠見雜誌,2003)。教育部推動的「悅讀 101」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目標 之一便是「培養兒童閱讀習慣,使其融入學習及生活脈絡中」(教育部電子報, 2010)。胡美智(2013)指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可提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認字 能力及專心程度。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不但能幫助孩子在小學學習生涯上更 順利,更是孩子一輩子享用不盡的寶藏。 21.

(40) 綜合上述,面對多元社會,要具有世界觀,惟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升自我能力,才不會被多元的社會所淘汰。因此,本研究探討在數位閱讀 中,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習慣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四、閱讀態度 張春興(1989)指出態度是指個體對人、事及周遭世界中所持有的一種持 久性與一致性的傾向。Gettys 和 Fowler(1996)也認為態度(attitude)是對人、 事和周圍世界的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傾向,通常會伴隨著情緒感受與 看法,閱讀態度包括對閱讀的情感、信念和閱讀的準備度,是影響一個人想 閱讀和持續閱讀的原因,他們覺得閱讀態度是一種伴隨情感狀態的反應,這 種反應,是影響閱讀行為的主要因素,且會影響個人對閱讀行為的持續性, 對閱讀具有正向態度的學生,會在閱讀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會在閒暇 時主動進行閱讀。唐榮昌(1994)的研究發現父母親的教育水準會影響學童早 期的閱讀能力。楊怡婷(1994)的研究也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伴讀頻率及本 身的閱讀習慣也是影響學童早期閱讀行為的重要因素,母親的教育程度、伴 讀頻率越高,孩子的閱讀頻率也越高;母親經常閱讀,孩子的閱讀頻率也較 高。陳海泓(1999)的研究指出,家庭社經地位較高,在孩子幼年時,常會購 買兒童讀物、或常說故事、朗讀故事給孩童聽,閱讀機會較多的孩子,對閱 讀的喜愛程度也會越高。陳怡華(2001)的研究也發現了國小學童的家庭環境 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的相關。 在民國八十九年教育部為推動「全國兒童閱讀運動」,鼓勵家長,藉由 陪孩子共讀好書來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為台灣下一 代的閱讀紮根,教育部特別加強推廣,強調主動參與,提供相關資訊,整合 連繫民間資源,希望幼稚園、國小兒童、及家長,共同為兒童閱讀習慣與態 度的培養而努力。希望能達到幼稚園幼童每年至少閱讀一百本推薦的書籍, 國小低年級至少八十本,中年級至少六十本,高年級至少四十本以上的書籍。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要從增加閱讀能力及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圖書 22.

(41) 館的資源著手。楊美華(2003)的研究指出閱讀應該有完整的規劃,經由老師、 圖書館、社區、父母、學童等的溝通合作,投入專業的人力以及適當的閱讀 資源,才能夠提升閱讀風氣。因此,多運用社區的閱讀資源,不僅能提升讀 書風氣,亦能對學童的閱讀態度有正面的影響。 綜上所述,閱讀態度是指讀者的內心感受、閱讀的信念及閱讀行為的表 現,家庭及社會環境都會影響孩童的閱讀態度。. 第四節 線上閱讀、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的相 關研究 網際網路發達,越來越多人利用網際網路及電子器材來獲得資訊、資料 蒐集、瀏覽閱讀,線上評量和線上認證系統也越來越普及,本節主要探討線 上閱讀與閱讀理解及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共分為三部分。 線上閱讀與閱讀理解能力對於閱讀行為影響的論文陸陸續續在產出之中, 其研究的範圍與對象也相當廣泛。本節依本研究之主旨探討不同類型之線上 閱讀文本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就研究對象 為國小高年級學童,與線上閱讀之相關研究,以下將分為「線上閱讀與閱讀 理解能力」、「線上閱讀與閱讀行為」以及「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等 之相關研究,列舉說明如下。. 一、線上閱讀與閱讀理解能力的相關研究 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探討之背景變項中,線上閱讀理解能力相關研究上 的結果說明如下。. (一) 性別 根據 Wagemaker 等人 (1996)的閱讀素養研究中,發現在要求學生理解 或解釋地圖、圖表等文件類型及學生在閱讀描述或解釋某項觀點文章的說明 文閱讀表現上,男女表現差異不大,但女生在故事類的敘事文體表現則是明 23.

(42) 顯優於男生。這項性別差異的傾向,在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墨西哥,性別差 異較小,而在斯堪地那維亞國家、東歐國家差異較大(Marksa, 2008),Chiu 和 Bride-Chang(2006)的跨國比較分析中認為每個國家女生在閱讀表現中優於男 生。而台灣學生參加 PILRS 閱讀評量的成績表現上,也是女生分數顯著優 於男生,不同文體(故事體與說明文)以及不同理解歷程(直接理解歷程與解釋 理解歷程)的閱讀表現,女生也都比男生表現更優(柯華葳等人,2008)。曾雅 瑛(2012)探討線上閱讀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中發現不同 性別之間是有所差異。 PISA 閱讀測驗的所有參與國家〈包括台灣在內〉皆顯示出女生優於男 生的測驗結果(Taiwan PISA, 2009;林煥祥等人,2008)。普遍而言,許多研 究都指出女生在語文的表現上優於男生(Marksa, 2008),林尹千、洪碧霞(2012) 在社會領域中線上閱讀素養能力,也呈現相同的結果。. (二) 家庭社經地位 簡志明(2012)在線上閱讀對偏遠地區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的研 究中發現,弱勢低社經背景的學生線上閱讀對於其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的提 升。曾雅瑛(2012)探討線上閱讀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中 發現不同城鄉差異是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三) 其他 俞永嘉(2007)探討整合式線上閱讀理解策略對特定任務線上閱讀理解歷 程之影響的研究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自我提問、概念組織以及重點摘要策略 都會顯著影響線上閱讀理解歷程與閱讀成效,但是在關鍵字搜尋策略對搜尋 行為並沒有明顯的影響。實驗結果也顯示使用線上閱讀策略輔助學習,可以 使學生在生物概念的學習成效上有顯著的進步。 Sun(2003)架設了一個可以輔助學生在平台上學習英語的線上閱讀平台, 在此平台系統中,可提供學生反思寫作、文字註解等功能,能幫助學生線上 閱讀的理解過程,其研究結果顯示利用線上平台系統學習有效提升了學生的 閱讀成效。黃淑津(2003)以電腦化動態評量,探討國小五年學生閱讀理解能 24.

(43) 力的效能,其研究結果顯示,動態評量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中低程度的學生, 達到較大的效能,但對於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生則沒有效能,此外,閱讀理 解測驗以電腦化動態評量實施可行性高。 Grant(2004)以 37 組學童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採互動光碟線上讀 本,控制組為紙本閱讀,實驗結果發現電子互動文本有助於學童字彙的認識 和瞭解,但對於文本整體架構情節並沒有學習效果差異,顯然數位文本透過 互動設計有助於字詞的解釋和理解,但過多互動容易降低故事整體架構能 力。 Maynard 與 Cheyne(2005)研究電子書對學童學習的增強中發現電子書不 但被參與者廣為接受且能促進群體參與,使用電子書的學童群體測驗平均分 數也較閱讀紙本的學童高。 綜上所述,大部分線上閱讀的研究中,不論在學習成效或增進閱讀理解 力方面都較紙本閱讀效果好,所以本研究希望能利用線上閱讀理解測驗來研 究不同文體及字數多寡對線上閱讀理解之影響,以期能對行政或學校方面設 計相對應的線上閱讀理解測驗,並進而開發電腦化的教學系統時有所參考。. 二、線上閱讀與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Chai(1996)的研究指出,父母的學歷、社經背景、閱讀態度與閱讀行為都 會影響到學童的閱讀行為,父母的參與、引導與鼓勵都有助於兒童閱讀能力 的提升,也深深影響兒童日後的閱讀行為。如果父母有良好的閱讀行為,學 童也會有高度的閱讀興趣與良好的閱讀行為。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探討之背 景變項中,線上閱讀與閱讀行為研究上的結果說明如下。. (一) 性別 林巧敏(2010)進行數位閱讀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中發現學童進行線上活動 形式的差異,是男學童玩電腦遊戲顯著高於女學童,男學童使用時間明顯高 於女學童;女學童使用部落格或線上討論多於男學童;男學童使用計費商業 資料庫多於女學童;男學童對於「自然、科學」、「冒險、推理」、「手冊、 25.

(44) 秘笈」的喜好高於女學童,女學童對於「文學、小說、散文」、「傳記、真 實故事」、「趣味讀物」的喜好高於男學童。. (二) 社經地位 林巧敏(2010)進行數位閱讀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中發現學童進行線上活動 形式的差異,使用電腦時間長短與父親教育程度及職業無關。張真華(2009) 分析台北縣蘆洲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現況,探討 不同性別、出生序、家庭中同輩人數、家庭狀況、家庭社經背景的國小高年 級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上之差異,結果發現蘆洲地區國小高年級 學童所感受到的家庭閱讀環境屬中等偏低程度;該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閱 讀行為表現屬中等程度;該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閱讀行為不因出生序、家 庭狀況而有差異;但因性別、家庭中同輩人數、家庭社經背景等因素而有所 差異。家庭閱讀環境如果有「家人提供環境、資源及互動」、「家庭閱讀習 慣」這二個層面的情形,學童的閱讀行為表現較佳。 上述的研究結果顯示,數位閱讀的時間正在增加中,數位閱讀也帶來閱 讀行為的改變,傳統紙本是逐字閱讀,數位閱讀是瀏覽,深度閱讀與專注閱 讀的行為逐漸在減少,但需要深度閱讀的數位文本還是會習慣印出,最喜歡 的電子書為文學類,從事數位閱讀的動機是休閒娛樂與滿足資訊需求,而本 研究亦即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其數位閱讀與閱讀行為之間的關係為何。. 三、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李素足(1999)研究指出,學生的閱讀動機與閱讀效能越高,其閱讀頻率 越強,成就表現越好。閱讀越廣泛且閱讀時間越多,其閱讀理解能力與素養 則發展越佳。陳明來(2001)認為閱讀行為與學業成就有相關影響,柯華葳、 游雅婷(2001)研究中也指出孩童閱讀課外讀物的多寡,與他們的學業成就正 相關。林天佑(2001)提出,閱讀能力與後續學習,有極密切的關係,閱讀經 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越有能力應付複雜且多 元的學習,學生必須具備廣泛閱讀的基礎,才能更容易理解教科書及各種讀 26.

(45) 物,許多研究中也證實語文理解能力與其他學科間具高度相關性。楊清榮 (2010)在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態度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調查研究中發現, 閱讀態度與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正相關,學童的閱讀態度愈好,其閱讀理解能 力也愈好。 綜上所述,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其結果反應於學生的 學習成果中。由此可知,廣泛、多元的閱讀,能增進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 解力越佳,學習表現就越好。在這知識爆炸、多元學習的世代,唯有不斷的 閱讀,大量吸收新知,才能跟世界潮流的腳步。. 27.

(46) 28.

(47) 第三章. 研究程序與步驟. 在本章研究方法中,共分六節,依序為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樣本、 研究工具、實施程序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等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節依文獻探討、研究動機與目的來規劃研究架構,藉以了解各變項之 間的內涵與相互影響的關係。本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不同類 型之線上閱讀文體(包括故事體與說明文)為自變項,「閱讀理解能力」、「閱 讀行為」為依變項,並加入背景變項(性別、父母職業、父母教育程度、社經 地位)以探討自變項以及依變項之間的關係,利用線上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相關 因素的探討,研究架構如下圖 1 所示。. 背景變項. 閱讀理解能力 H2. 性別 父母職業 父母教育程度 社經地位. 1.直接提取 2.推論分析 3.詮釋整合. H1 H4. H6. H3 閱讀文體 故事體 說明文. 閱讀行為 H5. 圖 1 研究架構圖. 29. 1.閱讀興趣 2.閱讀習慣 3.閱讀態度.

(4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欲探討不同類型線上閱讀環境對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 解能力與閱讀行為的相關情形,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提出之研究之假設 如下所述。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有顯著差 異。 1-1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有顯著差 異。 1-2 不同父母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有顯著 差異。 1-3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有 顯著差異。 1-4 不同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行為有顯著 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 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 差異。 2-2 不同父母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有 顯著差異。 2-3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 力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線上閱讀上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有 顯著差異。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閱讀文體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 四、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行為有顯著相關。 30.

(49)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閱讀文體有顯著的預測力。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對於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的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樣本 以下依抽樣方法、預試樣本、正式樣本以及有效樣本之背景變項分佈概 況加以說明。. 一、抽樣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不同類型線上閱讀文本對於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 童線上閱讀對於其閱讀理解能力以及閱讀行為的相關情形,研究母群主要來 自於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利用分層抽樣為主要的抽樣方法抽取研究對 象,並以線上問卷調查進行研究。 本研究所採用的分層抽樣中的分層主要共分為 2 層,第 1 層抽樣的來源 係將屏東縣國小班級數分為大、中、小三類型為第 1 層(班級數 24 班以上為 大型學校、13 班至 24 班為中型學校、12 班以下為小型學校),第 2 層則為班 級,一經抽取之班級,該班級的所有學生則視為研究樣本。 如表 1 所示,屏東地區大型學校六年級班級數有 129 班,中型學校六年 級班級數有 138 班,小型學校六年級班級數有 145 班,六年級總班級數共 412 班,人數為 9826。六年級每班平均為 23.8,因此屏東地區高年級班級的平均 人數大約為 24 位。預試問卷對象依學校規模取樣,抽取屏東縣大型學校 1 所共 2 班、中型學校 2 所各 1 班,,小型學校 2 所各 1 班,6 個班級共 145 位預試樣本進行預試,來建立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屏東縣小型學校平均人數 約為 18.1,中型學校平均人數約 25.9,大型學校平均人數約為 28.1,正式樣 本則擬抽取大型學校 3 所(取 6 班)、中型學校 3 所(取 6 班)、小型學校 5 所(取 7 班),共 439 位正式樣本來探討研究之相關問題。. 31.

(50) 表1 研究樣本以及母群資料一覽表 類型. 六年級班級數. 六年級總人數. 大型 中型 小型 小計. 129 138 145 412. 3626 3581 2619 9826. 平均班級人 數 28.1 25.9 18.1 72.1. 預試 樣本 2 2 2 6. 正式 樣本 6 6 7 19.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3). 二、預試樣本 本研究預試線上問卷共抽取 5 校 6 班,分別是大型學校 2 班、中型學校 2 班、小型學校 2 班,共 145 位,。抽樣內容詳如表 2 所示。. 表2 預試線上問卷抽樣人數及對象一覽表(N=389) 學校名稱 東光國小 烏龍國小 長興國小 以栗國小 滿州國小 小計. 類型 大型 中型 中型 小型 小型. 六年級班級數 5 3 4 2 1 15. 抽樣班級數 2 1 1 1 1 6. 抽樣人數 57 20 27 22 19 145. 三、正式樣本 正式樣本線上問卷共抽取 11 校 19 班,大型學校 3 所,共 6 班;中型學 校 3 所,共 6 班,小型學校 5 所,共 7 班,六年級學生共 439 位。抽樣內容 如表 3 所示。. 32.

(51) 表3 正式線上問卷抽樣人數及對象一覽表(N=389) 學校名稱 東隆國小 東光國小 萬丹國小 長興國小 烏龍國小 溪北國小 力里國小 南州國小 以栗國小 枋寮國小 長樂國小 小計. 類型 大型 大型 大型 中型 中型 中型 小型 小型 小型 小型 小型. 六年級班級數 8 5 5 4 3 3 1 2 2 2 1 36. 抽樣班級數 1 1 4 2 2 2 1 2 1 2 1 19. 抽樣人數 24 25 112 49 51 45 14 40 22 44 13 439. 有效樣本 24 24 105 36 31 44 12 36 20 44 13 389. 本研究於 103 年 4 月開始進行線上閱讀文本至 103 年 6 月截止,收集時 間為期 2 個月,共收集 439 份,剔除作答資料不完整之無效樣本 50 份後,有 效樣本 389 份,可用率占 88.61%。. 四、有效樣本之背景變項分佈概況 表 4 為本研究所收集資料中,有效樣本的背景變項的次數分配一覽表。. 表4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一覽表(N=389) 背景變項 性別 父親教育程度. 人數(人) 186 203 14 66 181 75 18. 女生 男生 國小或不識字 國中 高職、高中 專科或大學 研究所(博、碩士). 百分比(%) 47.80 52.20 4.00 18.60 51.10 21.20 5.10. (續下頁). 33.

(52) 背景變項 母親教育程度. 人數(人) 百分比(%) 國小或不識字 22 6.20 國中 51 14.40 高職、高中 197 55.60 專科或大學 74 20.90 研究所(博、碩士) 10 2.80 父親職業 第一類 11 3.80 第二類 63 21.60 第三類 34 11.70 第四類 39 13.40 第五類 144 49.50 母親職業 第一、二類 45 16.40 第三類 42 15.30 第四類 37 13.50 第五類 151 54.90 社經地位等級 第一、二級 77 24.40 第三級 120 38.10 第四級 118 37.50 社經地位類別 低社經 118 37.50 中社經 120 38.10 高社經 77 24.40 註:上述表中之父母職業總共分為五類,五類之詳細說明如表 9 所述。. 由表 4 中關於本研究有效樣本,不同背景變項下的次數分配情形詳細說 明如下。 (一) 在性別部分,女生人數為 186 位(47.8%) ,男生人數為 203 位(52.2%), 可發現男女生人數差距不大,與母群分配的情形相似。 (二) 父親教育程度,國小或不識字為 4%,國中為 18.6%,高職、高中為 51.1%,專科或大學為 21.2%,研究所以上為 5.1%,以高中職最多,國小或 不識字的人數最少。 (三) 母親教育程度,國小或不識字為 6.2%,國中為 14.4%,高職、高中為 55.6%,專科或大學為 20.9%,研究所以上為 2.8%,以高中職最多,研究所 以上學歷的人數最少。 (四) 父親職業,第一類 3.8%,第二類 21.6%,第三類 11.7%,第四類 13.4%, 第五類 49.5%,以第五類無技術性、非技術性工人最多,第一類高級專業人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

星期天早上,媽媽跟我和姐姐說:「今天是美美百貨公司的

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哪些因素?Marie Carbo 曾 總結 12 個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原則,詳見 Becoming a great teacher of reading: Achieving high rapid reading gains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小結 小結: : :跨課程閱讀的理念 : 跨課程閱讀的理念

表現令人失望。由此可 見,加強學生對文言常 見字詞的認識,對篇章 旨意的理解,提高其閱 讀文言小品的興趣,擴 闊文言作品的閱面,實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