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爬梳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經過分析、比較、歸納的結果,「互文」(抽換詞 面)修辭手法的具體實踐,其應用情形,茲分條論析之:

(一)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

草綿軟軟的。(〈春〉,第四卷,頁 314)

文中的「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一段,其中「個」、「腳」、

「趟」、「回」都是作用相同的量詞,故意使詞面別異,是排語句的抽換詞面;朱 自清運用抽換詞面——語式相同的近義異詞,使文章有錯綜變化,展現活潑生動 之美。

(二)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在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是愁著芳春的銷歇 麼?是感著芳春的困倦麼?(〈歌聲〉,第一卷,頁 5)

文中運用類疊抽換詞面的手法:「銷歇」、「困倦」都是作用相同的形容詞,故意 使詞彙有異,強化感情,增加語言表達的效果。

(三)蒙自有個火把節,四鄉是在陰曆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城裏是二十五晚上。

那晚上城裏人家都在門口燒著蘆稈或樹枝,一處處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圍著些男 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們手裏更提著爛布浸油的火球兒晃來晃去的,跳著叫著,

冷靜的城頓然熱鬧起來。(〈蒙自雜記〉,第四卷,頁 399—400)

文中敘述火把節的風俗,以類疊抽換詞面的手法,加深文意:以「一處處一堆堆 熊熊的火光」的類疊句,顯現城裏處處熱絡的景況;「一處處」、「一堆堆」的單 位量詞,其實是近義的詞面,為了避免單調平板,表達可以具體生動,確實有「同

中見異」的效果。

(四)最艷麗的要數葉子花。花是濁濃的紫,脈絡分明活像葉,一叢叢的,一片 片的,真是「濃得化不開」。花開的時候真久。(〈蒙自雜記〉,第四卷,頁 401)

「一叢叢,一片片」——為了強調葉子花的濃艷,運用類疊抽換詞面的手法,描 寫得真切生動,好個濃得化不開!讀者的閱讀視角,因此開展而獲得滿足。

(五)若沒有月呢,便在田野裏看螢火。那螢火不是一星半點的,如你們在城中 所見;那是成千成百的螢火。一片兒飛出來,像金線網似的,又像耍著許多火繩 似的。(〈白馬湖〉,第四卷,頁 286)

文中的「一星半點」,是對偶的詞面抽換;為了避免重複單調,故意抽換詞彙:

「星」、「點」是近義的單位量詞,使語言產生波瀾,有生動活潑的美感。

(六)「憶的路」是愈過愈廣闊的,是愈過愈平坦的;曲曲折折的路旁,隱現著 幾多的驛站,是行客們休止的地方。最後的驛站,在白板上寫著朱紅的大字:「兒 時」。這便是「憶的路」的起點,平伯君所徘徊而不忍去的。(〈「憶」跋〉,第一 卷,頁 209)

文中「『憶的路』是愈過愈廣闊的,是愈過愈平坦的」是抽換詞面的運用,其中 的「廣闊」、「平坦」是近義詞,同時用來形容兒時記憶的美好,讓人流連低迴不 已;文中使用抽換詞面的錯綜手法,可以增強語意,形式具有變化之美。

(七)還有一事,不可不記。在那些點綴會場的警察中,有一個瘦長的,始終筆 直的站著,幾乎不曾移過一步,真像石像一般,有著可怕的靜默。(〈旅行雜記〉, 第一卷,頁 98)

「始終筆直的站著」、「幾乎不曾移過一步」,在在描寫瘦長的警察始終不曾移動 一步,始終筆直的站著;「始終」、「幾乎」是近義詞,故意抽換詞面,使人加深 印象,突顯會場警察的形象,逼真自然。

(八)於是這個說,「我坐這兒!」那個說,「大哥不讓我!」大哥卻說,「小妹 打我!」我給他們調解,說好話。但是他們有時候很固執,……要茶要湯,要魚 要肉,要豆腐,要蘿蔔;……他(閏兒)是個小胖子,……他有時學我,將兩手 疊在背後,一搖一擺的;那是他自己和我們都要樂的。(〈兒女〉,第一卷,頁 84、

87)

「我坐這兒」一句,便是表示「我不讓你(他)」,是從下句「大哥不讓我」抽換 詞面而來的,目的是在強化吃飯時的吵雜氣氛;「一搖一擺」是對偶的抽換詞面,

當中的「搖」、「擺」是同義詞,意在深化語意,使得閏兒的可愛模樣,躍然紙上。

(九)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荷塘月色〉,第一卷,頁 71—72)

作者夜半行走荷塘,忽然想起江南採蓮的舊俗;運用類疊的抽換詞面(「熱鬧」、

「風流」是近義詞),深化文意的內涵,概寫當時習俗的風貌,也道出自己的真 實感受。文中濃濃的懷舊又思鄉的情懷,使人印象深刻,也有思古幽情的憧憬。

(十)他病中,據陳雲豹君在本校追悼會裏報告,雖也有一時期,很是躁急,但 他終於在離開我們之前,寫了那樣平靜的兩句話給校長;他那兩句話包蘊著無窮 的悲哀,這是靜默的悲哀!所以我現在又想,他畢竟是一個可愛的人。(〈哀韋杰 三君〉,第一卷,頁 61)

以意義相近的詞語,故意抽換詞面,強化了內心憂傷的氛圍:「無窮的悲哀」、「靜 默的悲哀」;文中運用抽換詞面的手法,增強語意,突出文章的主題,顯現語言 的側重美。

(十一)他本是個好事的人;聽我說時,時而皺眉,時而嘆氣,時而擦掌。聽到 她只十八歲時,他突然將舌頭一伸,跳起來道:「可惜我早有了我那太太!要不 然,我得準想法子娶她!」(〈阿河〉,第一卷,頁 56—57)

作者運用抽換詞面的手法,將老友深感惋惜的表情變化,描寫得活現傳神:「時 而皺眉,時而嘆氣,時而擦掌」;文中兼用排語、類疊的修辭,具有節奏複沓的 音樂美感。

(十二)這回在電車裏又發了老癖氣,我兩次三番地看那白種的孩子,小西洋 人!……兒子也不去告訴他,只獨斷獨行地伸他的臉;伸了臉之後,便又若無其 事的,始終不發一言——在沉默中得著勝利,凱旋而去。(〈白種人——上帝的驕 子!〉,第一卷,頁 44)

在同一個句子,作者為了避免單調、重複,故意抽換詞彙——「勝利」、「凱旋」

的同義詞,加強文意,突顯說理的主題;文中運用抽換詞面的手法,深刻地描寫 那小西洋人揚長而去的得意,讓人感受強烈,印象深刻。

(十三)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著她了。(〈綠〉,第一卷,頁 19)

為了避免重複,以「拍著」、「撫摩著」的近義詞,充分表現作者對梅雨潭綠的沉 醉深情;文中運用抽換詞面的手法,深化感情的強度,句子的字數也有錯落的變 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展現波瀾之美。

(十四)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 潸潸了。(〈匆匆〉,第一卷,頁 3)

「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的上下兩句,是運用類疊的抽換詞面,細膩地傳達 出:時間飛逝得無聲無息,令人惕勵警省。「頭涔涔而淚潸潸」是對偶的抽換詞 面,「涔涔」、「潸潸」是同義詞,加倍形容對歲月消逝的無奈感傷,令人感同身

受;文中在同一個句子中,故意抽換詞彙,可以深化感情的張力,增強語言的表 達力量。

(十五)野鴿子野鳥很多,松鼠也不少。(〈公園〉,第一卷,頁 405)

以「很多」、「也不少」的近義詞,加以形容公園內的野鴿子、松鼠為數繁多;文 中運用抽換詞面的手法,使句式產生參差變化,寓整齊中有變化之美。

(十六)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騰騰的煙氣裏。日子久了,不知不覺熟悉起來了,

親暱起來了。(〈擇偶記〉,第一卷,頁 189)

以詼諧幽默的口吻,追敘第一次擇偶的懵懂過程,——「不知不覺熟悉起來了,

親暱起來了」;「熟悉起來了,親暱起來了」是抽換詞面,運用近義詞,變化詞彙,

使文句在整齊中富有變化的美感。

(十七)抗戰的中國在我們的手裏,勝利的中國在我們的面前,新生的中國在我 們的望中。(〈新中國在望中〉,第四卷,頁 436)

引例的文句,是排語、類疊的抽換詞面;文中充滿鏗鏘有力的訴求——對中國的 新生與勝利抱持堅定的信心!以意義相近的詞語作錯綜變化,使得整齊的句式中 也富有變化,文章氣勢非常,讓人亢奮憧憬!

(十八)先將這個「我」一拳打碎了,碎得成了灰,然後隨風揚舉,或飄茵席之 上,或墮溷廁之中,或落在老鷹的背上,或跳在珊瑚樹的梢上,或藏在愛人的鬢 邊,或沾在關雲長的鬍子裏。(〈「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第一卷,頁 124)

「或飄茵席之上,或墮溷廁之中,或落在老鷹的背上,或跳在珊瑚樹的梢上,或 藏在愛人的鬢邊,或沾在關雲長的鬍子裏」是排語、類疊的抽換詞面;運用多樣 化的意象,增大語言的容量,造成意念流動之美,活潑多變,突顯主題「海闊天 空」的意涵。

(十九)兩岸山上布滿了舊時的堡壘,高高下下的,錯錯落落的,斑斑駁駁的:

有些已經殘破,有些還完好無恙。(〈萊茵河〉,第一卷,頁 340)

「高高下下的」、「錯錯落落的」是近義詞;文中運用抽換詞面,用來形容古堡布 局的參差形貌,滄桑蕭條的歷史痕跡,宛然在眼前。

(二十)若遇著陰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濛濛的,水天混在一塊兒,人如在睡 裏夢裏。(〈瑞士〉,第一卷,頁 314)

「睡裏夢裏」是類疊、對偶的抽換詞面,將眼前水天一色的朦朧美,描寫得細膩 真致,有一種飄飄然的美感享受;文中的虛渺韻味,不言而喻。

(二十一)這是你的損失,我的損失,他的損失,世界的損失;雖然是怎樣渺小 的一個孩子!(〈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第一卷,頁 45)

作者極言一個孩子失去赤子之心的損失——你、我、他,甚至是全世界的損失!

這是排語、逐層遞進的抽換詞面,強調影響層面之廣,主題明確具體,說理氣勢 流暢,震懾人心。

(二十二)人販子只是「仲買人」,他們還得取給於「廠家」,便是出賣孩子們的 人家。……《青光》裏曾有一段記載,說三塊錢買了一個丫頭;那是移讓過來的,

但價格之低,也就夠令人驚詫了!「廠家」的價格,卻還有更低的!三百錢,五 百錢買一個孩子,在災荒時不算難事!但我不曾見過。我親眼看見的一條最賤的 生命,是七毛錢買來的!這是一個五歲的女孩子。(〈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但價格之低,也就夠令人驚詫了!「廠家」的價格,卻還有更低的!三百錢,五 百錢買一個孩子,在災荒時不算難事!但我不曾見過。我親眼看見的一條最賤的 生命,是七毛錢買來的!這是一個五歲的女孩子。(〈生命的價格——七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