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爬梳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經過分析、比較、歸納的結果,「感覺聯絡」修 辭手法的具體實踐,其應用的情形,可分為三大類探討37:(一)視覺與觸覺、聽 覺、味覺互相轉移,(二)聽覺與味覺、嗅覺、觸覺互相轉移,(三)綜合的「感 覺聯絡」。

有關「視覺與觸覺、聽覺、味覺互相轉移」的部分,再分從 1.用觸覺寫視覺、

2.用聽覺寫視覺、3.用味覺寫視覺、4.用視覺寫聽覺等四小類作討論;至於「聽 覺與味覺、嗅覺、觸覺互相轉移」的部分,再分從 1.用味覺寫聽覺、2.用嗅覺寫 聽覺、3.用觸覺寫聽覺 4.用聽覺寫嗅覺等四小類作討論。

(一)視覺與觸覺、聽覺、味覺互相轉移 1.用觸覺寫視覺

(1)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 綠著。(〈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第一卷,頁 10)

以觸覺「冷冷」的感覺,描寫秦淮河水綠的視覺感受——涼爽清靜,景致宜人;

運用「感覺聯絡」的手法,以觸覺寫視覺,情景交融,引人入勝。

37 「感覺聯絡」的分類,參酌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頁 232—238)及黃師麗貞《實用修辭 學》(頁 154—156、165—168)等說法。

(2)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 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 的銀子。(〈冬天〉,第一卷,頁 186)

文中的「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即是使用「感覺聯絡」的手法:以「軟軟」的 觸覺經驗,描寫柔波輕漾的視覺感受;用觸覺寫視覺,形象鮮明,新穎具體。

(3)一處處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圍著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們手裏更提著 爛布浸油的火球兒晃來晃去的,跳著叫著,冷靜的城頓然熱鬧起來。這火是光,

是熱,是力量,是青年。(〈蒙自雜記〉,第四卷,頁 399—400)

文中的「這火是光,是熱,是力量,是青年」,使用「感覺聯絡」兼用排語的手 法:以觸覺「熱」寫視覺「火光」的感受;文中視覺與觸覺相通,強調作者的感 受,具體可感,明快流暢。

(4)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第一卷,頁 7)

文中「柔膩」二字,運用感覺聯絡的手法,極寫窗格雕鏤的巧奪天工,帶給作者 有如撫摸細嫩皮膚似的美感;用觸覺寫視覺,寫出作者雅致的視覺感受,新鮮自 然。

(5)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麼?(〈槳 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第一卷,頁 8)

文中「厚而不膩」一句,即是用觸覺寫視覺的手法;不僅描繪秦淮河水的陰沉厚 重,似乎也教人觸摸到——秦淮河曾經載著六朝金粉的沉甸甸歷史,況味真切悠 遠。

(6)她兩頰是白中透著微紅,澤潤如玉。她的皮膚,嫩得可以掐出水來。(〈阿 河〉,第一卷,頁 53)

以「感覺聯絡」兼譬喻手法——「溫潤如玉」,表現阿河的臉頰潤澤可人;又以

「感覺聯絡」兼夸飾的手法——「可以掐出水來」,描繪阿河皮膚細嫩,彈指可 破;作者運用視覺與觸覺的轉移手法,營造阿河種種的誘人情韻,引人遐想。

(7)去時是個陰天,雨意很濃。四周陡峭的青山的影子冷冷地沉在水裏。(〈瑞 士〉,第一卷,頁 316)

以觸覺「冷冷」的感覺,表現青山翠綠的視覺美感,也襯托出四周環境的沉靜深 悠;文中運用感覺聯絡的手法,發人聯想,寫出新異的滋味,深化意境的情韻。

(8)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 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 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綠〉,第一卷,頁 18)

將「綠」的視覺體驗——水光的明亮軟嫩、潭綠的溫潤純淨;移用觸覺來呈現潭 綠的特質——「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藉著視覺與 觸覺的相通,兼用譬喻的手法,自然中立新意,讀來形象新鮮,彷彿與作者同享 潭綠的心醉神迷。

2.用聽覺寫視覺

(1)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 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 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月色〉,第一 卷,頁 71)

文中一段:「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 的名曲」,以視覺形象轉移為聽覺形象,將本無相干的「光影的月色」、「梵婀玲 的名曲」,藉著「感覺聯絡」的手法——用聽覺寫視覺,兼用譬喻的手法,突顯 出兩者的共同處——和諧美妙的韻味,啟發讀者的想像,從中細細品味月色之 美:光影的濃淡深淺不一,景致渾然天成;梵婀玲的音調高低起伏,猶如天籟般 的旋律;以陌生化38的移覺形象,展現月色的曼妙多姿,文章意境顯得幽渺清雅,

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2)教堂右邊是向運河去的路,是一個小方場,本來顯得空闊些,鐘樓恰好填 了這個空子。好像我們戰裏的大將出場,後面一桿旗子總是偏著取勢;這方場中 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威尼斯〉,第一卷,頁 293)

文中的一段文字:「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運用「感覺聯絡」

的手法,形象新穎,耐人尋思。建築位置的高低錯落變化,猶如音樂節奏般的和 諧;文中用聽覺寫視覺,場景構建的美感,令人賞心悅目。

3.用味覺寫視覺

(1)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令人幾 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 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槳聲燈影 裏的秦淮河〉,第一卷,頁 9)

文中的「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一句,既寫秦淮河的色澤——清澈如綠茵的視覺 感受,又寫秦淮河的歷史況味——如陳酒般的香濃醉人;藉著味覺、視覺的交 通——用味覺寫視覺,形象新穎奇特,過去秦淮河的繁華熱鬧,似乎又拉回眼簾 了。

38 錢谷融、魯樞元認為:陌生化即是將人們所熟悉的材料轉化為陌生的,使人感到新鮮、詫異。

請參見錢谷融、魯樞元主編,《文學心理學》(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 年 9 月台初 版),頁 216。

(2)海水那麼綠、那麼釅,會帶你到夢中去。(〈威尼斯〉,第一卷,頁 292)

「釅」字,本指味覺的範疇,原意是汁濃、味厚;在本段移用為海水的視覺形象——

「綠」,寫出大海的浩渺深沉,使人深刻感受到綠的無邊無際,作者悠遊暢快的 心境,不言而喻。

(3)最可愛的是那軟軟的腰兒;從前人說臨風的垂柳,《紅樓夢》裏說晴雯的「水 蛇腰兒」,都是說腰肢的細軟的;但我所歡喜的腰呀,簡直和蘇州的牛皮糖一樣,

使我滿舌頭的甜,滿牙齒的軟呀。(〈女人〉,第一卷,頁 41)

(4)而那兩頰的曲線,尤其甜蜜可人。(〈阿河〉,第一卷,頁 53)

文例(3)的一段文字,奇思妙想,堪稱絕妙;運用「感覺聯絡」兼用譬喻的手 法,極寫女人的腰酥軟迷人,有如舌頭味覺的香甜,有如牙齒味覺的軟嫩;借用 味覺的體味寫視覺的形象,再造雋永的審美意境,令人回味再三。文例(4)則 以味覺的甜蜜蜜,強化女人兩頰曲線的美感,浪漫的情韻啟人遐想。

4.用視覺寫聽覺

(1)這是在花園裏。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 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歌聲〉,第一卷,頁 5)

作者聽了「中西絲竹合唱」,從歌聲的聽覺感受之中,彷彿看見了日光下的鮮花 顏色,也看見了鮮花甜軟的光澤;從聽覺移為視覺的藝術手法,引導讀者的無限 聯想,新奇具體。

(2)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 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在都帶了黯淡的顏色。——

是愁著芳春的銷歇麼?是感著芳春的困倦麼?(〈歌聲〉,第一卷,頁 5)

文中使用「感覺聯絡」的手法,以視覺寫聽覺:從歌聲中的聽覺體味,似乎看見 了色彩的多樣變化,也顯現了作者聽歌的不同心情變化——有恬靜的紅,冷落的 紫,和苦笑的白與綠;歌聲與感情融合為一,寫出新異的滋味。

(二)聽覺與味覺、嗅覺、觸覺互相轉移 1.用味覺寫聽覺

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一片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 玫瑰紅的樣子。……(〈威尼斯〉,第一卷,頁 294)

「釅」字,本指味覺的形象:醇厚、甘濃;作者移用來形容聽覺的形象:歌聲的 淳厚甜美,調動讀者的聽覺感受,充分顯現了威尼斯音樂風的情韻。

2.用嗅覺寫聽覺

大約也因那濛濛的雨,園裏沒了穠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 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裏,又時時送 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 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歌聲〉,第一卷,頁 5)

將歌聲的聽覺體味,一一化為嗅覺的具體感受——聞到餓了似的花香、草叢的氣 息、泥土的滋味,還有新插的秧、少壯的麥、成蔭柳樹的蒸氣;作者透過鼻觀,

寫出他聽歌的獨得秘密,深化了歌聲的嗅覺形象,強調聽歌的愉悅心情。

3.用觸覺寫聽覺

彷彿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新 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 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歌 聲〉,第一卷,頁 5)

朱自清聽歌的感覺世界,聯想富千變萬化;藉著觸覺的形象:毛雨、微風,寫出 具體的觸覺感受:潤澤、輕鬆、滑膩;瞬間聽歌的觸發,轉移為觸覺的描寫,營 造意境徐緩自如;文中使用「感覺聯絡」的手法,繪寫歌聲曼妙多姿,可謂發揮

朱自清聽歌的感覺世界,聯想富千變萬化;藉著觸覺的形象:毛雨、微風,寫出 具體的觸覺感受:潤澤、輕鬆、滑膩;瞬間聽歌的觸發,轉移為觸覺的描寫,營 造意境徐緩自如;文中使用「感覺聯絡」的手法,繪寫歌聲曼妙多姿,可謂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