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物進口中國的徵稅方式以更為明確宣示中韓宗屬關係,正可視作因應屬國朝鮮 衝撞清朝設想的中韓宗屬體制的措施。

七、小結

為應付1870 年代後期起日本、俄國向朝鮮擴張勢力的威脅,清朝的政策 是:引導朝鮮與歐美各國簽訂通商條約、開放通商口岸。誠如本文前言所述,

該政策的用意無非是牽制日、俄以保存朝鮮,使各國承認中韓宗屬關係,使朝 鮮富強。1882 年朝鮮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簽訂通商條約,並於 1883 年正 式開放仁川、釜山、元山三口通商,此後:1.朝鮮的「形勢雖不穩定,但在進 入 19 世紀 90 年代之後也沒有出現大的決裂」145; 2.「各國尚不敢強辯謂朝 鮮非中國屬邦者」146; 3.「海關關稅收入,……也作為各種開化事業(洋務事 業)的財源而使用」147。由此可見清朝引導朝鮮開放通商的政策,確實發揮成 效。

       

致新式「中國海關」駐倫敦代表金登幹(J. D. Campbell, 1833-1907)的信中提及朝鮮國王的企 圖。例如,赫德在1888 年 10 月 7 日致金登幹之信提及:「朝鮮問題已處於作出決斷的邊緣:

朝鮮國王不是把我的全部人員趕走,就是讓他們繼續留下,由此承認中國(宗主國)對屬國(朝 鮮)的通商口岸海關事務的控制。」“Hart to Campbell”(October 7, 1888), letter 1671, in Chen Xiafei (陳霞飛) and Han Rongfang (韓榮芳) eds., Archives of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obert Hart and James Duncan Campbell 1874-1907, vol.2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3), 571. 引文中譯見:陳霞飛、韓榮芳(主編),《新式中 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 4 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1996),

799。

145 岡本隆司,《属国と自主のあいだ》,363。

146 編號:1662,「總署收北洋大臣李鴻章函」,光緒18 年 4 月 13 日(1892.5.9),收於:郭廷以、

李毓澍(等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2963/下。

147 須川英徳,〈朝鮮甲午改革以前における海関税収入と開化政策の関連について—開化政策 の財源問題—〉,《朝鮮學報》132(198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新式中國海關向朝鮮的擴大(1882-1894) .89.

清朝引導朝鮮開放通商的政策的成功,雖不能完全歸功於將新式「中國海 關」制度、規章和關員引進朝鮮海關一事,但從本章各節所述來看,也可說是 不容忽視的助力。

以下進一步分析該措施對引導朝鮮開放通商的政策的意義。在朝鮮開放三 口通商之前,除與清朝、日本貿易往來外,始終鎖國的朝鮮,自然缺少知曉通 商條約管理與歐美各國貿易的人員。因此,若無引進新式「中國海關」的制度、

規章和職員,難保朝鮮不會重蹈五口通商時期清朝之覆轍:無視通商條約管理 貿易,逐漸積累的不滿,最終誘發中外軍事衝突148。細究起來,朝鮮開放通商 就如同一把雙面刃。若朝鮮與歐美各國通商順利,則當有利於前述清朝三個用 意的實現;反之,若朝鮮與歐美各國通商不順利,則朝鮮局勢亦將不穩,成為 清朝的累贅。事實上,朝鮮開放通商後,一方面是朝鮮的自主意識受到與歐 美各國簽訂通商條約的鼓動而開始高漲;另一方面是「日本、俄國以及英、

美等國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干涉、左右著清朝與朝鮮的關係」149。無論哪一 方面都與清朝欲維持中韓宗屬關係之意圖發生不協調,顯見朝鮮開放通商不一 定有利於中韓宗屬關係。墨賢理也觀察到清朝的憂慮,指出:

中國開始對朝鮮行動加以注意,並發現朝鮮與其餘世界各國 建立商務關係可能會嚴重地影響其在屬國中自己的地位及特 權。150

就此看來,朝鮮局勢穩定實是清朝引導朝鮮開放通商的政策的成功前提;

而將新式「中國海關」制度、規章、職員引進朝鮮海關,也對朝鮮局勢穩定發 揮有效作用。當然朝鮮半島能維持國際均勢,也有賴於時勢與政治、外交手腕

       

148 五口通商時期中外貿易糾紛引起戰爭的詳論,可見:Stanley F. Wright, 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 65-158.

149 廖敏淑,《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239。

150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日戰爭》,第 2 冊,5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結合。岡本隆司從朝鮮開放通商後,各方也將以「屬國自主」為核心概念的 中韓宗屬關係置於近代西方國際關係的脈絡進行考察,他認為朝鮮半島的國際 均勢,以及各國願意維持中韓宗屬關係的現狀的原因之一是:李鴻章「逆向操 作西洋各國眼中所見『屬國自主』的曖昧性,一面維持清朝的立場,一面讓其 發揮緩衝功能」151。綜合言之,本文所述將新式「中國海關」制度、規章、職 員引進朝鮮海關,也提供不同視角理解朝鮮局勢穩定。

總結本章各節所述,筆者以為將新式「中國海關」制度、規章和關員引進 朝鮮海關,或可說是「新式中國海關經驗輸出」的模式。透過這經驗輸出模式:

1.使朝鮮新增一筆重要且穩定去進行西化改革的財政收入,2.使朝鮮獲得熟曉 國際條約、國際法知識且勤於海關關務的人才,協助朝鮮政府處理通商爭議、

爭取通商權益,3.使新式「中國海關」體系得與屬國朝鮮的海關進行接軌,從 而為1889 年中韓關路通商關稅體現中韓宗屬關係的實踐,提供必備的實務辦 理手續。

       

151 所謂的「曖昧性」,簡言之是指各國「無法理解『屬國』,所以在屬國和自主之間徘徊」。岡 本隆司,《属国と自主のあいだ》,362、3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