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中共對拉丁美洲區域政治戰略

第一節 中共建政至 1970 年代中拉關係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第肆章 中共對拉丁美洲區域政治戰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成立後,1950 年即因韓戰成為與美國交戰之敵對 國家。在當時冷戰格局「兩個陣營」國際形勢下,1 中共採取「一邊倒」之「聯 蘇反美」外交政策;當時拉丁美洲國家受美國影響,中共在建政初期沒有為任何 拉美國家所承認,且韓戰有拉美國家哥倫比亞參加美國主導之「聯合國軍」。2 1960 年代,中蘇共關係惡化,中共外交政策進入「反美反蘇」時期;而當時拉 丁美洲共產黨選擇追隨蘇共。亦即,在中共建政後初期,美國與蘇聯因素在中共 對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政策中具重要地位。3 至 1990 年代,中共放棄「以意 識形態定親疏」之外交政策,與拉丁美洲關係開始快速成長。

中共與拉丁美洲關係在 20 世紀經歷中共建政至 1960 年代與民間團體交往、

1970 年代進入聯合國後發展政府間關係,至 1990 年代中共政府高層首長出訪拉 美,並參與區域多邊組織等階段。進入 21 世紀,2008 年發表「中國對拉丁美洲 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14 年成立「中拉論壇」,中共對拉丁美洲區域戰略進入新 階段。

第一節 中共建政至 1970 年代中拉關係發展

中共在建政 10 年後,古巴於 1960 年成為中國在拉丁美洲第一個邦交國;

而又經過10 年後,智利於 1970 年成為第二個邦交國。亦即,中共建政後至 1970 年以前,逾20 年期間僅與古巴有政府間官方來往,與拉丁美洲以民間交往為主。

1 毛澤東將國際社會劃分為以美國為首「帝國主義」,及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兩個對立陣營。

2 聯合國軍由美、英等 16 國軍隊組成,拉丁美洲哥倫比亞參戰兵力 1,068 人,其中陣亡 140 人、

負傷 452 人、失踪 65 人、被俘 29 人,共計傷亡 686 人。

3 George T. Yu, “China and the Third World,” Asian Survey, Vol. 17, No. 11 (Nov. 1972), p. 10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一、「文化協會」與「友好協會」扮演重要角色

古巴於 1960 年 9 月與中國建交,成為中國在拉丁美洲第一個邦交國,亦為 中共建政後至 1970 年 20 年期間在拉美唯一外交據點,1950 年代,在拉丁美洲 地區無任何外交關係情況下,中國與拉丁美洲關係以「文化協會」、「友好協會」

及共產黨間之民間交往為主,4 透過文化交流與拉美國家增進相互了解。

中共於 1952 年在北京召開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拉丁美洲有 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宏都拉斯等 11 個國家 150 人參加。5 會後,拉丁美 洲許多國家成立對華「文化協會」或「友好協會」等民間機構。與世界各地區「文 化協會」及「友好協會」相對之「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於 1954 年成立,6 「中 國 -- 拉 丁 美 洲 友 好 協 會 」 (La Asociación de Amistad China-Latinoamericana;

AACHILA)則於 1960 年成立,7 專責與拉丁美洲非官方組織之交往。

拉丁美洲國家許多文化界詩人、作家、畫家,以及工會、婦女、新聞、經貿 團體,受中共邀請至中國大陸訪問,許多人士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接見。1959 年中共慶祝建政 10 周年時,受邀參加慶典來自拉丁美洲 19 個國家外賓計 135 人。1959 年全年拉丁美洲共有 107 個訪問團、402 人訪問中國大陸;許多人回國 後,以舉行說明會、在媒體撰文或出書等方式,敘述訪問中國見聞,這類中國旅 行見聞書籍,在墨西哥、阿根廷、烏拉圭及古巴至少有 20 本。8 顯示中共當時 與拉丁美洲國家雖無外交關係,但對新聞及文化界之宣傳力量特別重視。

4 唐家璇,勁雨煦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 年,頁 223。

5 王翠文,「中國共產黨對拉丁美洲交往的歷史進程及啟示」,南開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年第 2 期,頁 44;秋楠,「對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控訴—記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上各國 代表的發言」,世界知識 (北京),1952 年第 42 期,頁 8。

6 「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1966 年 4 月更名為「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友好協會」,1969 年改稱「中 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參見:王宏強,「中國對外友協在推動中拉關係方面之作用」,拉丁美 洲研究 (北京),2002 年第 5 期,頁 11-14。

7 「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於 1960 年 3 月 16 日在北京成立,由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

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等 15 個人民團體聯合發起,由楚圖南擔任會長。參見:「發展友好關係 促進文化交流 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成立」,人民日報,1960 年 3 月 17 日,版 1。

8 Victor Alba, “The Chinese in Latin America,”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 (Jan.-Mar. 1961), p. 55.

出版社,2007 年,頁 154-157、182。

12 1964 年 4 月,遭巴西軍政府逮捕九人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巴西副代表王耀庭等 3

14 Johnson Cecil, Communist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1959-196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示:在「受帝國主義壓迫」這一點,「我們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亞洲、非洲的 朋友,是處在同一種地位」;15 拉丁美洲如中國有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之歷史 遭遇,美國為中國與拉丁美洲人民之「共同敵人」。16

中共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是「建立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 和各國反動派的廣泛的統一戰線的路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廣大地區,是 當代世界各種矛盾集中的地區,是帝國主義統治最薄弱的地區,是目前直接打擊 帝國主義的世界革命風暴主要地區」,「這些地區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當代無產階 級世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17 1959 年 1 月,古巴革命推翻親美巴蒂斯塔 (Fulgencio Batista)政權,中共宣稱「民族民主革命浪潮正席捲整個拉丁美洲大陸」,

「我國人民一向把拉丁美洲人民的鬥爭看成是自己的鬥爭」,「中國人民衷心支 持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18 中共認為古巴革命成功為「武裝鬥爭」、

「統一戰線」、「鄉村包圍城市」、「游擊戰」等中國革命模式在拉丁美洲之驗 證,給予中共很大激勵;19 證明美國帝國主義面對拉美人民之民族民主運動時,

只是「紙老虎」,「美帝國主義是能夠被打敗的」;20 中共並推論:「拉丁美 洲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空前高漲」。21 中共對拉美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十分樂觀。

中共認為「拉丁美洲一些真正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組織,正在深入農村發動 和組織農民群眾,積極準備開展革命武裝鬥爭」,「革命的農民運動正在發展中」,

「這是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中的一支生氣勃勃的巨大力量」。22 林彪在 1965 年「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中表示:「從全世界範圍看問題,如果說北美、

西歐是『世界的城市』,那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就是『世界的農村』」;「社

15 「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1956 年 7 月 14 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年,頁 320。

16 Johnson Cecil, “China and Latin American: New Ties and Tactic,” Problems of Communism, p. 53.

17 「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1963 年 3 月 30 日來信的復信(一九六三年六月十四日),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marxist.org-chinese-maoists-19630614.htm>。

18 「拉丁美洲人民的正義鬥爭必將勝利」,人民日報,1960 年 3 月 20 日,版 1。

19 Joseph J. Lee, “Communist China’s Latin American Policy,” Asian Survey, pp. 1132-1133.

20 郭寄處,「革命人民的根本戰略思想--紀念毛澤東同志論紙老虎十五周年」,世界知識 (北京),

1961 年第 16 期,頁 8-9。

21 梅爾,「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空前高漲的一年」,世界知識(北京),1960 年第 1 期,頁 18。

22 「發展中的拉丁美洲農民運動」,人民日報,1969 年 12 月 20 日,版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會主義國家理應把支持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革命鬥爭當成自己的國際主 義責任」。23 然而,當時中共國力有限,對拉美革命運動未能予以實質支持。

拉丁美洲共產黨信仰正統馬克思-列寧理論,認為工人無產階級為革命之關 鍵力量,其成員以城市知識分子為主,受到部分學生支持,工人階級追隨者有限。

拉丁美洲共產黨在政界人士領導下,初期雖然發動許多工會運動,但由於黨的規 模很小,不具奪取政權能力,對「反帝國主義運動」影響亦有限,24 雖然有蘇 共的支持,仍未能有進一步發展。

在蘇共「二十大」(1956)期間,中共與出席會議之拉丁美洲共產黨代表團展 開初步接觸;墨西哥、古巴、哥倫比亞、巴西、委內瑞拉及瓜地馬拉等六個共產 黨領導在蘇共「二十大」後訪中。1956 年 9 月,參加中共「八大」之 54 個外國 共產黨及工人黨代表團中,11 個共產黨代表團來自拉美,毛澤東並於 9 月 25 日 會見全體拉美共產黨代表團人員。蘇共「二十一大」(1959)後,亦有與會之十餘 個拉美共產黨代表團順道訪中。1959 年中共慶祝建政 10 周年時,拉美地區共有 17 個共產黨代表團赴北京祝賀,全體成員並獲毛澤東接見。至 1960 年,拉丁美 洲 22 個共產黨中,有 18 個與中共維持良好關係。25 在中共於拉丁美洲無任何 邦交國期間,與拉美共產黨間交往在中拉關係中居重要地位。

1960 年代,中共處於越戰、中蘇邊界軍事衝突等之「反美反蘇」時期。26 1960 年代初,中蘇共意識形態分岐公開化,中共抨擊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 1894-1971)在 1962 年古巴飛彈危機立場及與美國「和平共存」政策。自 1963 年 9 月至 1964 年 7 月,中共發表九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九評),與蘇共展 開激烈之理論鬥爭。中蘇共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之路線鬥爭,由 1963 年在非洲 坦桑尼亞召開之「第三屆亞非人民團結大會」,27 延伸至 1966 年在古巴召開之

23 林彪,「人民戰爭勝利萬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二十週年」,人民日報,1965 年 9 月 3 日,版 1。

24 Ernest Halperin, “Peking and the Latin American Communist,”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 (Jan.-Mar. 1967), pp. 116-118.

25 郭元增,「我黨三代領導集體與拉丁美洲共黨」,當代世界 (北京),2003 年第 4 期,頁 20。

26 1969 年 3 月中、蘇在黑龍江珍寶島地區發生嚴重邊境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

27 李替虞,「中國對亞非人民團結大會的政策(1957-1965) 」,外交評論 (北京),2012 年第 4 期,

頁 122-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第一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團結會議」(Afro-Asian-Latin American Peoples' Solidarity Conference)。28

1964 年赫魯雪夫下台,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繼任。1968 年 8 月發生 蘇聯出兵占領捷克之「布拉格事件」,中共強烈批判蘇聯所提可以武力入侵包括 中國之「社會主義大家庭論」、「有限主權論」理論。中共在「九大」(1969)中對 蘇共以「蘇修叛徒集團」稱之,表示「決不可以忽視美帝、蘇修發動大規模侵略 戰爭的危險性」。29 由於當時中國國力遠不及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分裂影響所 及,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烏拉圭等共產黨最後均選擇追隨蘇共,中共與

1964 年赫魯雪夫下台,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繼任。1968 年 8 月發生 蘇聯出兵占領捷克之「布拉格事件」,中共強烈批判蘇聯所提可以武力入侵包括 中國之「社會主義大家庭論」、「有限主權論」理論。中共在「九大」(1969)中對 蘇共以「蘇修叛徒集團」稱之,表示「決不可以忽視美帝、蘇修發動大規模侵略 戰爭的危險性」。29 由於當時中國國力遠不及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分裂影響所 及,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烏拉圭等共產黨最後均選擇追隨蘇共,中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