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拉丁美洲區域整合歷程

第一節 拉丁美洲第一波區域整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貳章 拉丁美洲區域整合歷程

拉丁美洲之區域整合理念,可追朔至19 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地爭取獨立時期;

當時南美洲獨立戰爭英雄玻利瓦(Simón Bolívar)認為自西班牙獨立之拉美國家具 有相同歷史、語言、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應組成一個單一聯盟。1 玻利瓦於 1821 年成立由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組成之「大哥倫比亞」(Great Colombia)共 和國,並邀請美洲大陸自西班牙殖民地獨立國家於 1826 年召開「巴拿馬大會」

(Panama Congress),2 但玻利瓦區域整合倡議未有進一步具體進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拉丁美洲受歐洲影響,開始展開區域整合進程。拉丁美 洲區域整合經歷兩個不同階段,自 1960 年代起以建立共同市場為目標之第一波 區域整合進程,以及1990 年代展開新一波「開放型區域主義」(Open regionalism) 區域整合行動。進入 21 世紀後,拉丁美洲加強與區域外之地區間區域整合,除 傳統之美國及歐洲外,並積極發展以中國為主之亞太國家整合。

第一節 拉丁美洲第一波區域整合

拉丁美洲地理位置與美國相鄰,政、經利益密切相關,更直接關係到美國本

1 Simón Bolívar, “Carta de Jamaica, 6 de septiembre de 1815,” Universidad de los Andes (Venezuela),

<http://www.bolivar.ula.ve/cgi-win/be_alex.exe?Acceso=T011900000090/0&Nombrebd=bolivar&Sesion=65560>.

2 巴拿馬大會於 1826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15 日在巴拿馬市召開(當時巴拿馬為哥倫比亞一省),

除「大哥倫比亞」三國外,秘魯、墨西哥及中美洲聯邦代表出席,美、英與荷蘭為觀察員,但 南美巴西、阿根廷、智利及玻利維亞未出席。會議通過「團結、聯合和永久同盟條約」(Tratado de Unión, Liga y Confederación perpetua)等協議。參見:Germán A. de la Reza, El Congreso de Panamá de 1826 y otros ensayos de integración latinoamericana en el siglo XIX: estudio y fuentes documentales anotadas (Mexico D. F. : Universidad Autónoma Metropolitana Azcapotzalco, 2006), pp. 38-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土安全,因而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即把拉丁美洲涵蓋在其主導之西半球區 域整合中。在1940 至 1960 年代期間,拉丁美洲區域整合在「泛美」(Panamerica) 及「美洲」(Interamerica)西半球整體概念下進行。此一期間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及處於冷戰時期,美國關注西半球重點在地區集體安全,防範共產主義入侵,而 非地區之經濟合作與發展。3 西半球美洲地區主要整合機構為 1942 年第二次世 界大戰期間成立之「美洲防衛理事會」(Inter American Defense Board, IADB),以 及 1948 年成立之「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OAS);4 1959 年成立之「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亦為支援地區 整合之重要機構。5

一、「拉美經委會」理論主導下之區域整合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 1948 年成立之聯合國附屬專門機構「拉丁美洲與加勒 比海經濟委員會」,推動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整合為其主要職責之一。「拉美經委會」

秘書長為提出「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發展理論之著名阿根廷經濟學家普利畢 許(Raúl Prebisch),普利畢許針對以拉丁美洲為主之發展中國家,提出有別於「現 代化理論」之發展理論。6 「拉美經委會」於1949 年向聯合國提出的「1948 年 拉丁美洲經濟研究」(Economic Survey of Latin America 1948)中,主張要使拉丁美 洲國家提高生活水準之主要方式為工業化;7 而普利畢許認為要修正以出口原物 料初級產品為主的拉美國家「邊陲」國家與工業化「中心」國家在對外貿易之不 均衡,唯一方法為「進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 。8 拉丁美洲不同階段之區 域整合,均在「拉美經委會」之理論主導下進行。

3 Ramiro Xavier Vera-Fluixa , “Principios de Integración Regional en América Latina y su análisis comparativo con la Unión Europea,” Center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Bonn, Discussion Papers C73 (2000), pp. 9-13.<http://aei.pitt.edu/322/1/dp_c73_vera.span.pdf >

4 「美洲防衛理事會」為世界上最古老之地區防衛組織,後納入美洲國家組織。

5 美洲開發銀行成員:美洲 28 國(美國、加拿大及拉美 33 國中,除加勒比海地區安提瓜、古 巴、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7 國外之 26 國),區域外會 員:歐洲(16)、亞洲(日本、以色列、韓國及中國)。參見 IDB,<http://www.iadb.org/en/about-us/about-the-inter-american-development-bank,5995.html>。

6 「拉美經委會」提出之經濟發展觀點亦被稱為「拉美經委會學派」(Cepalismo)。

7 ECLAC, Economic Survey of Latin America 1948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49),

<http://repositorio.cepal.org/handle/11362/1002>.

8 Raúl Prebisch,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9, No. 2 (May 1959), p. 2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1945 至 1954 年間,拉丁美洲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產 毛額成長50 %,超過美國之 30 %成長率;而同期拉美人口成長 24 %,美國僅成 長16 %。但自 1956 年起拉丁美洲經濟成長低於人口成長率,在傳統近 60 %人 口依賴農業為生之拉美經濟結構,在耕地成長有限情況下,唯有工業化方可吸收 可預見之過剩勞動力。「進口替代工業化」(ISI)與區域整合相結合,成為「拉美經 委會」之重要原則。9 拉丁美洲國家實施「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在高關稅保 護之下,扶助初級工業,生產進口替代品,減少進口需求,以達到收支平衡。10 而「拉美經委會」針對當時拉丁美洲地區國家市場未達規模經濟之缺點,主張拉 丁美洲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加強經濟整合,推動地區內部貿易,期藉區域內之對 外高關稅,以保護區域內較大之市場。在1957 年於玻利維亞舉行「拉美經委會」

第七屆會議時,通過成立「拉丁美洲區域市場」(Latin American regional market) 之決議。11

在「歐洲共同市場」及「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分別於 1958 年及 1959 年成立,予以拉丁美洲很大影響。曾任厄瓜多總統 亦為「拉美經委會」工作小組成員之拉美經濟學者普拉薩(Galo Plaza Lasso),在 1959 年以「為建立拉丁美洲地區市場」(For a Regional Market in Latin America)為 題,撰文分析當時拉美20 個國家之分散市場, 無法與「歐洲共同市場」、「大英 國協」及美國、中國等世界大國之市場競爭,因而應該建立「拉丁美洲共同市場」。

12 拉丁美洲經濟未如世界其他地區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大規模破壞,加以有

「拉美經委會」傑出經濟學者之理論指導,以及歐洲共同市場及歐洲自由貿易協 會之模仿對象,具有較世界其他地區優勢之區域經濟整合條件,區域經濟整合與 歐洲同步啟動,區域經濟整合前景看好。

9 王萍,走向開放的地區主義--拉丁美洲一體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頁 155。

10 陳雅鴻,「拉丁美洲統合運動的解析—以中美洲共同市場為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13 期 (2001 年 3 月 30 日),頁 49。

11 CEPAL, “Mercado regional latinoamericano: proyecto de resolución aprobado por el Comité I el 25 de mayo de 1957,” ECLAC, <http://hdl.handle.net/11362/14043>.

12 Galo Plaza, “For a Regional Market in Latin America,” Foreign Affairs, July 1959,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71502/galo-plaza/for-a-regional-market-in-latin-america>.

署「一九六O 年蒙特維多協定」(Treaty of Montevideo of 1960),成立「拉丁美洲 自由貿易協會」(LAFTA );13 協定中將成立「拉丁美洲共同市場」之目標分階段 實施,在12 年內先成立自由貿易區。14 此為第一個以「拉丁美洲」為名之區域 經濟整合組織,15 1975 年成立另一以拉丁美洲為名之「拉丁美洲經濟體系」(Latin 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 Economic System, SELA),16負責拉丁美洲各國經貿政 策之協調。

14 “Tratado de Montevideo 1960,” Poder Legislativo de la 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

<http://www.parlamento.gub.uy/htmlstat/pl/tratados/trat12859.htm>.

17 Anastasios I. Valvis,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Latin Americ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Feb. 2008), pp. 6-8. <http://idec.gr/iier/new/Valvis-_Latin_America_regionalism.pdf>.

18 1969 年 5 月,五國在哥倫比亞 Cartagena 市簽署「Cartagena 協定」,1969 年 10 月協定生效,

稱為「安第斯集團」或「安第斯協定」(1973 年委內瑞拉加入,1976 年智利退出)。1993 年成立 自由貿易區,1997 年更名為「安第斯共同體」,2006 年委內瑞拉退出。參見 Comunidad Andina, <http://www.comunidadandina.org/Seccion.aspx?id=195&tipo=QU&title=resena-historic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地區市場以擴大各國內部市場,以推動拉美經濟發展,因而納入不同發展程度國 家,且給予較不發達國家優惠。此為具有妥協性質的地區合作,融合「拉美經委 會」部分共同市場之理論原則,在許多方面與「拉美經委會」所倡導之原則存在 本質上之差異。由於「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在期限內未能達成建立自由貿易 區之目標,11 個成員國於 1980 年另簽署「一九八○年蒙特維多協定」(Tratado de Montevideo 1980) , 改 組 為 「 拉 丁 美 洲 統 合 協 會 」 (Latin America Integration Association, LAIA),繼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期以較靈活之漸進方式達成「拉丁 美洲共同市場」之長程目標。19 「一九六 O 年蒙特維多協定」以建立自由貿易 區方式做為拉美地區首次經濟合作之試驗,邁出拉丁美洲區域整合第一步,並將 拉美區域整合理論付諸實踐,為拉美區域整合的里程碑,在拉美區域整合進程中,

具有重要歷史地位。20 此亦表示以墨西哥及南美洲國家為主所共同推動之拉丁 美洲區域經濟整合,歷經由1960 年起歷經 20 年,至 1980 年尚無具體進展。

三、拉丁美洲次區域共同市場之發展

在中美洲方面,中美洲五國(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哥 斯大黎加)地理位置相連,領土面積及國力相當,且有同時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 宣告獨立之歷史背景,區域整合歷史最為久遠,為致力區域整合最努力之地區。

中美洲五國於 1821 年獨立後曾在 1824 年組成「中美洲聯邦」(Federal Republic of Central America, 1824-1840),並於 1951 年成立「中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Central American States, ODECA)。21 在「中美洲國家組織」期間為地區整合做 出許多貢獻,例如於1958 年簽署「中美洲工業政策整合條約」(Agreement on the Regime for Central American Integration Industries)及「中美洲自由貿易與經濟整合 多 邊 協 定 」(Multilateral Treaty on Free Trade and Central American Economic Integration)、1960 年簽署「中美洲經濟整合總協定」(General Treaty on Central

19 1960 年 2 月 18 日,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秘魯、墨西哥、烏拉圭、智利七國在烏拉圭首 都簽署「一九六○年蒙特維多協定」,成立「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哥倫比亞(1961)、厄瓜 多(1962)、委內瑞拉(1966) 及玻利維亞(1967)等國陸續加入。1980 年 8 月 18 日改組為「拉丁 美洲統合協會」。參見Felipe Salazar-Santos, “La asociación latinoamericana de integración,”

Nueva Sociedad (Mexico), No. 53 (Marzo-Abril 1981), pp. 29-37. 另古巴(1999)及巴拿馬(2012) 亦加入為成員。

20 王萍,走向開放的地區主義--拉丁美洲一體化研究,頁 143。

21 楊建平,尼加拉瓜桑定主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79 年,頁 2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American Economic Integration),並成立「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Central American Bank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CABEI),22 提供區域整合計畫所需資金。

在「拉美經委會」成立「共同市場」政策指導下,23 拉丁美洲第一個次區域

「共同市場」層級之經濟整合組織 「中美洲共同市場」(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CACM)於 1962 年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場成立後區域內貿易額由 1960 年 之略高於3 千萬美元,提升至 1970 年之近 3 億美元;區域內貿易占區域對外貿 易總額比例由 1960 年之 6.7 %、1966 年大幅提升至 20 %,1970 年繼續成長至 26.1 %。24 中美洲地區文化及歷史背景相同、經濟規模差異性較低之五個國家,

為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整合起步最早,亦被認為區域整合成功可能性最大之地區。

為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整合起步最早,亦被認為區域整合成功可能性最大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