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從學習型組織理論被廣泛應用至不同類型的組織之後,教育界開始 出現了「學習型學校」的議題,也有許多學者賦予「學習型學校」相關的 意涵。就如同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學習型學校亦有其獨特的特色,而此種 特色的發展,正是建構學習型學校的方向。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更具複雜性 和競爭性的社會,學校處於其中,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為了面對挑戰,

迎向挑戰,以因應教育改革的潮流,發展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建構學校

成為學習型學校,必將是十分可行的途徑。茲就學者們對於學習型學校的 論述中,有關學習型學校的特徵列述如下:

英國學者 G. Southworth 於1994 年發表一篇名為「學習型學校」(The Learning School)的論文,他指出「學習型學校」應具備:重視學生的 學習活動、個別教師應是不斷的學習者、鼓勵教師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或 相互學習、學校為一學習系統的組織及學校領導者應為學習的領導者等各 項的特徵(引自張明輝,2000)。

張明輝(2000)則根據 G. Southworth 的論點進一步加以闡釋,將 學習型學校的特徵區分為下列五個面向:

(一)學生的學習

教師應不斷思考如何使班級的學生不斷學習和成長,以及教學活動 能否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等。再者,教師也應思考如何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 養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設計在教學活動內涵中,使學生的學習更具 創意及更能發揮學習的效能。

(二)教師的學習

教師除了個人生涯規劃有關的進修外,也應針對所任教課程的發展 及教材的選取補充等,繼續延伸其教學專業知能;此外,教師也能從他的 實際教學活動中獲得回饋,而這些回饋包括對自己教學技巧和教學效果的 不斷檢討與改進,也是教師學習及專業成長的重要內涵。

(三)教職員的相互學習

近年來,有關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的研究,均強調學 校教育成效的提升,教師應放棄傳統獨自進行教學活動的方式,設法轉型 為 小 組 合 作 教 學 的 方 式 ( Fullan & Hargreaves, 1991; Rosenholtz, 1989)。唯有學校教師相互合作,透過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過程,如教師

休息時的交談、教學研究小組等相互學習過程。另外,透過「學校本位在 職進修日活動」(school-based inservice training day)的實施,使 教職員同仁們能有機會聚在一起相互學習,營造出積極的教學氣氛,使教 職員能更為專注於自身的教學工作。

(四)整體學校組織的學習

Shipman(1990)的研究指出,將學校傳統垂直傳遞資訊的組織溝通 流程轉變為師生、教職員工、家長和上級教育行政機關的「循環交流」

(circulate)系統,並環繞在整個學校組織成員間的互動與學習,對於 學校組織文化的發展、統整與革新,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更能帶動學校 組織的學習與進步。

(五)學校領導者的學習

學校領導者的素質以及營造「學習型學校」的創意,也和「學習型學 校」的實際成效有關,領導者的行為對於教師和其他職工的成長,也是一 種示範的學習模式,假如學校領導者和資深的員工重視學生的學習,也會 影響其他同仁重視學生的學習。同樣地,如果學校領導者重視同仁的專業 成長,學校也容易形成不斷學習的氣氛。

林新發(1998)指出「學習型學校」包括下列四項特徵:

(一)重視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鍛鍊

應重視學生蒐集、分析與組織資訊的能力、表達想法與分享資訊的能 力、規劃與組織資訊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 科技的能力。這些「學習如何學習」自我導向學習的關鍵能力,需要經由 學習型學校在交互反應過程中,協助學生將學習目標內化,進行知識與能 力的轉化訓練,方能完成。

(二)學校領導者應為學習的領導者

校長率先做一個學習者,創造學習的環境,增進學校教職員工對複雜

問題的認識與解決能力。校長、主任應協助教職員擁有釐清動態複雜現 象、建立共同願景、改善成員心智模式的能力。

(三)蘊含豐富的校園學習文化

學習型學校的建立並沒有一套可供依循的模式,而是在一連串的學習 活動中,不斷地嘗試錯誤、調整方式,才能慢慢地呈現學習型學校的特色。

(四)學校為一學習系統的組織

學校內每一個教職員工都必須重新檢驗其心智模式、檢討妨礙學校進 步的系統或系統內在的結構等;學校成員對系統思考的運用,亦即學校組 織成員學會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學校組織結構及其運作。

歐用生(1998)提出學習型學校具有下列六項特徵:

(一)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學習

學校的哲學和結構要提供相等的學習機會和資源給所有的學生,不管 他們的經驗或能力。學校要發展學習內容和方法的卓越標準,而學習的標 準是公開的、知識的呈現是多元的。

(二)尊重多元

學校要檢討其價值觀、尊重師生的多元性,將文化的多元化為一種教 育的資源,將多元化反映在學校環境的各方面。在學校中,每一個人--

成人、父母、學生--都是安全、受尊重的。

(三)培養全人

學校要尊重全人的需求,並以「全人」作為組織學校的基礎。表現 在學校生活的品質上,學校的氣氛、互動都讓學生覺得有尊嚴、受尊重,

學校內外的活動也要表現關懷和關心;教師同仁要實施合作的評量,從完 全的、整體的觀點觀察學生,並提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機會。

(四)支持有意義的學習

學習型學校要轉變為學生中心的、探究導向的、合作本位的建構主

義的學習。評量工具要提供給教師、家庭和社區關於學生學習和學校整體 的訊息。家長在學生評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共同輔導學生學習。

(五)每個人都是學習者

學校中的每一個人--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社區人士,都是學 習者,都要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成長,強調「如何學習」的學習,創造探 究和解決問題的學校氣氛和文化。

(六)民主的學習社區

學習型學校的組織和文化促進民主的價值,使每一個人都能發出聲 音,表達看法,能實踐民主的方法。學校組織要轉變成平行的、民主的形 式,師生家長要參與學校的決策過程,願景的形成要融入各種聲音。

黃淑馨(1998)提出學習型學校的特徵如下:

(一)反思開放的系統。

(二)學校中心管理的經營模式。

(三)專業法則與系統思考之行政行為。

(四)充滿生機與成長的組織文化。

吳曉青(2001)則強調學習型學校的下列特徵:

(一)學生能達成全人發展與完全學習

學習型學校中,重在學習如果學習,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學習如何 發展生命意義的能力,達成完全的學習目標。

(二)教師形成團隊學習的風氣

教師要打破教室的藩籬,能夠與其他教師合作、相互學習,尋求團隊 學習的綜效。同時,透過團隊的學習,也才能經由對話的方式,進行深度 匯談以及相互探詢,將他人當作一面鏡子,不斷揭露個人的心智模式,才

能在學習上有質的變化。

(三)學校領導者具備學習的熱忱

學校領導者是學校成員行為的榜樣與標竿,如果學校領導者缺乏學習 的熱忱,則無法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環境。

(四)鼓勵學習的學校文化

在蘊含學習風氣的學校文化中,學習才有發展的空間。學習型學校 中,學習不是侷限於教室內教師教導學生的活動,學校中人人都是學習 者,學校中何處何時皆可學習,讓學習成為學校成員的基本價值觀,自然 能啟動提升個人系統思考的動能。

陳文彥(2001)綜合各學者的說法,將學習型學校的特徵歸納為下列 幾點:

(一)學習型學校重視學校系統中各層次的學習

在學習型學校中,必須有著豐富的學習文化,包括學生的學習、教師 的學習、教職員的相互學習、整體學校組織的學習,以及領導者的學習,

將學校建構為一個學習系統。

(二)學習型學校的領導者即為學習的領導者

Fullan(1995)認為,學校領導者在學習型學校的推動上,扮演著重 要的引導角色。除了是一種學習模式的示範,領導者對於學習的重視,亦 容易帶動整體學習的學習氣氛,因此在學習型學校中,學校的領導者即為 學習的領導者。

(三)學習型學校的共同焦點為學生的學習

在學習型學校中,共同的焦點是以學生的學習來思考。而在學習型組 織的學習概念中,除了單圈的適應性學習,更強調雙圈的創新性學習。因 此在學習型學校中,反映於學生的學習上,亦是此種批判思考能力的重 視,並且強調「學習如何學習」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培養,亦即培養學

生能夠作選擇,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學習型學校強調參與、授能與共同願景

為了促進真正學習的產生,尊重多元、開放,重視全人發展的校園文 化便成為學習型學校的特徵之一,藉此,學校成員才得以自由、安全的攤 開假設、以反思性的對話進行質疑與有意義的溝通,以達到真正的學習。

而在此種民主精神之下,並重視學校各相關人員的參與以及授權賦能,強 調願景的意義與重要性。

(五)學習型學校具有可促進學習的學校結構

學習的產生必須有相配合的機制,在學校結構方面,諸如班級人數的 控制,教師們見面、討論的時間安排,教師教學去個人化的交流,連結整 個學校學習系統的組織記憶等,都是學習型學校不同於一般學校的特徵。

學習的產生必須有相配合的機制,在學校結構方面,諸如班級人數的 控制,教師們見面、討論的時間安排,教師教學去個人化的交流,連結整 個學校學習系統的組織記憶等,都是學習型學校不同於一般學校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