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研究者的經歷

研究者歷任國民小學教師五年、主任十年、校長十年,前後任職於四 所台中市的國民小學,對於國民小學的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發展、教學實 況、行政運作、組織文化、親師互動、以及行政與教學領導,已有基本的 認識與實務經驗,對研究者有莫大的幫助。

貳、研究者的立埸與角色

質性研究者進入研究現場,因與情境的脈絡發生交互作用,故研究者 在研究過程中的感受、信念、價值觀,甚至偏見等,都無可避免地對研究 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產生影響。所以,研究者必須自我剖析是否有預設立場 的存在,養成不斷反思、檢核的審慎態度,編碼時以實際訪談資料所呈現 的概念為主,以減低推論。

此外,在研究過程中,亦應關注於是否受到個人經驗、知識背景、所 受訓練、研究典範等的影響。因為本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同時擔任訪談 者、觀察者、文件資料蒐集者的角色,並獨立進行資料的處理、分析、歸 納等工作。研究者本身一開始所持的主觀立場,會影響研究時的角度及所 記錄的資訊,有否美化或轉移了真實的情況,忽略了其他不符合研究期待 的訊息。因此,研究者於 研 究 進 行 中 , 對 研 究 主 體 應 保 持 開 放 及 不 預 設 立 場 的 態 度 , 隨 時 察覺自己在進行研究中的立場與角色。。

再者,研究者任職於新向國民小學已屆滿六年,對該校的學習型組織 發展現況,已有相當的了解,又在工作現場進行研究,不但省時,且能觀 察真實狀況,可以減少研究時的困難與摸索,對研究相當有利。然而,卻 可能因熟悉而造成對研究現場的某些現象視為理所當然而予以忽視;也可 能在研究過程中產生「角色混淆」或「自我應驗」的效應。有時更由於研 究者本身與研究對象的互動頻繁,研究對象會察覺(或揣測)研究者的想 法及需要,表現出符合研究者所期待的行為舉止或認知表現,這都是在自 己工作職場進行研究所可能產生的效應。

又由於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同事關係,研究對象的想法、感受或許也 會逐漸影響到研究者,讓研究者慢慢地站在研究對象的立場去分析事件,

忽略了事件中其他不同觀點的訊息;而最常犯的問題就是,研究者在不知 不覺中有了主觀的立場,在進行研究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時,卻自認為自 己仍是相當客觀地進行研究分析,完全不知自己已經是戴著一個框架去進

行研究。因此,在研究期間,一方面在建構學習型學校相關事項上,研究 者採取分層負責的行政運作方式,避免由研究者主導整個學習型學校建構 的進行,以維持學習型學校建構之原貌。一方面研究者必須時時提醒自 己,主觀的詮釋應建立在客觀的憑證上,養成不斷反省、檢核的態度,並 隨時補充研究知識與技術,與教授、同學等多作討論,以警覺自己的立場,

提醒自己保持中肯的論點。

而在從事質性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在進入研究場域時,或多或少都 會對原本在場域中的研究對象產生某種程度的干擾,大部分的研究對象都 會與平常的表現有些差異。這些可能的影響因素也是研究者所須加以留意 的。可見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方面,研究者與被研究者是互相影響 而不可分立的,研究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的行動,研究者的角色也必 然影響雙方的關係與互動模式,並進而影響被研究者提供資料之意願,與 研究者詮釋及瞭解的程度;尤其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身兼個案學校的校 長,因受訪者與研究者間具有正式組織的隸屬關係,在涉及敏感的事項 時,受訪者有可能隱藏真正的看法。因此,研究者進 入 現 場 時,應 清 楚 表 明 自 己 的 立 場 和 觀 點 , 以 期 建 立 互 信 、 開 放 、 與 坦 誠 的 關 係 。 在研究過程中,研 究 者 以 真 誠 的 態 度 對 研 究 主 體 說 明 研 究 之 動 機 與 目 的,以誠意化解同仁們的疑慮,使受訪者能真實表達內心的想法,並不 斷地進行資料的檢證,以建立本研究的信實度。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以一所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學校的情況進 行個案研究,探討建構學習型學校的現況、障礙、實踐策略及其對學校所 產生的影響等,俾做為有效建構學習型學校的參考。

王文科(2002)認為個案研究蒐集資料的主要來源有文件的應用、檔 案紀錄、訪問或晤談、直接觀察、參與觀察、人工製品等。六項資料來源 各有其特色或價值,為了避免造成偏見或疏漏,研究者宜多加運用,使用 多種途徑蒐集所需資料,一方面可以充實完整的資料系統,另一方面亦可 以作複核參照,強化個案研究的信度。

本研究基於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的特性,資料的蒐集係透過文獻分 析、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彙集相關的資料後,加以描 述、分析與詮釋。茲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蒐集方法及研究步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