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給予猶太人面對民族困苦時的希望 y 確認被揀選的身份

在文檔中 引言 (頁 100-108)

資料一︰猶太民族的苦難和復國 1. 猶太民族的苦難和復國

2.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給予猶太人面對民族困苦時的希望 y 確認被揀選的身份

- 猶太人是上帝 / 天主的僕人,上帝 / 天主絕不會棄絕他們。(賽 / 依 41:8-9)

- 上帝 / 天主是他們的父,是他們的救贖主 / 救主。(賽 / 依 63:16)

- 確認亞伯拉罕 / 亞巴郎及他的後裔是上帝 / 天主所揀選的。(尼 / 厄下 9:7-8)

y 確認上帝 / 天主對土地的應許

- 確認上帝 / 天主曾經應許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土地。(代下 / 編下 20:7)

- 這土地只屬亞伯拉罕 / 亞巴郎和其後裔所擁有。(結 / 則 33:23-24)

y 確認上帝 / 天主對猶太人的祝福

- 上帝 / 天主只會祝福猶太人,因為他們都是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後裔。

(賽 / 依 51:2)

參考資料︰

1. 吳羅瑜編 (1993):《聖經新辭典》,上冊,(頁 6-11)。香港:天道書樓。

2. 蔡錦圖編 (1999):《聖經及教會歷史地圖集》(頁 48)。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上) 工作紙一

一、試根據以下三段經文(創 12: 1-3,15: 1-21,17: 1-22),找出有關上 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 / 亞巴郎立約的資料。

創 12: 1-3 創 15: 1-21 創 17: 1-22 立約雙方的名字立約地點 權利

亞伯拉罕

/ 亞巴郎

責任

上帝 / 天主的責任

立約內容確認的儀式

──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上) 工作紙二

一、 閱讀以下經文,試找出:(1)上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 / 亞巴郎所立的

約 / 盟約,能幫助以色列民族面對哪些民族困苦;(2)上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之 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中,哪些內容能成為以色列民族的希望來源,支持以色列人面對 民族困苦。完成以下表格,在合適的 □ 內加 √,並於空位內填寫答案。

1. 代下 / 編下 20:7 (經文背景:以色列國一分為二,分為南、北兩國,當時 他們面對着外邦國家的攻擊,國家根基變得越來越弱。)

2. 賽 / 依 41:8-9 (經文背景:這是上帝 / 天主的說話。當時猶大國多數人民 被擄 / 充軍到外邦人之地,他們感到十分沮喪);

3. 賽 / 依 51:2,63:16 (經文背景:當時猶太人在被擄 / 充軍後已經回歸到 耶路撒冷,他們急需要確認上帝 / 天主將實現對他們國家的應許。)

4. 結 / 則 33:23-24 (經文背景:耶路撒冷在公元前 597 年淪陷,有些猶太人 被擄 / 充軍到外邦之地,有些則留在耶路撒冷,以西結 / 厄則克耳希望透過 經文給他們復國的希望。)

5. 尼 / 厄下 9:7-8 (經文背景:當猶太人被擄 / 充軍回國後,尼希米 / 厄斯 德拉帶領他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民族困苦 亞伯拉罕之約/ 亞巴郎之盟約的內容,能夠成為以色列民族的 希望來源,支持以色列民面對民族困苦

□ 民族困苦

1.:國家分裂

□ 民族困苦

2.:亡國

□ 民族困苦

3.:其他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上) 學生資料一

資料一︰猶太民族的苦難和復國 1.

猶太民族的苦難和復國

y 亡國

- 公元前 1000 年,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並在大衛 / 達味和所羅門 / 撒羅滿的統治下安定繁榮。

- 以色列南北兩國先後被巴比倫和亞述所滅,猶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國家。

y 被統治和流放

- 猶太人先後被波斯、希臘和羅馬所統治。

- 公元 70 年,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在羅馬軍隊的鎮壓下,只好到處飄零。

y 飄泊的生活

- 不少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曾經被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人 驅逐。

y 大屠殺

- 在二次大戰期間,不少猶太人被德軍送到集中營做苦工,有些較為老弱的 就被運往毒氣室處決。

- 當時在歐洲被殺的猶太人達六百多萬。

y 復國

- 十九世紀開始,猶太人出現了回歸潮,不少人在巴勒斯坦向阿拉伯人購買 土地並居住。

- 後來越來越多猶太人向阿拉伯人買地,加劇了與阿拉伯人緊張的關係。

- 1948 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猶太人終於能夠復國,建立以色列。接近 25 萬人從世界各地移民到以色列,以色列人口開始增長。

2.

總結

y 猶太人能夠復國和維持國家,信仰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他們相信以色 列地就是上帝 / 天主所給予的「應許之地」。

參考資料:

魏道思拉比著,劉幸枝譯 (2006):《猶太信仰之旅:猶太人人的信仰、傳統與生活》。台 北:聖經資源中心。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上) 學生資料二

資料二︰約 / 盟約的內容 1.

三次立約的內容

創 12: 1-3 創 15: 1-21 創 17: 1-22 立約雙方的名字 y 上帝 / 天主和亞伯拉

罕 / 亞巴郎

y 上帝 / 天主和 亞伯拉罕 / 亞 巴郎

y 上帝 / 天主和亞伯拉 罕 / 亞巴郎

立約地點 y 迦勒底的吾珥 / 加色 丁的烏爾

y 迦南 / 客納罕 y 迦南 / 客納罕

權利

y 亞伯拉罕 / 亞巴郎 會成為大 國 / 民 族,別國 也會因他 得福。(創 12: 2-3)

y 亞伯拉罕 / 亞 巴郎的後裔多 如眾星。(創 15: 5)

y 上帝 / 天主賜 亞伯拉罕 / 亞 巴郎的後裔居 住的地方。(創 15: 18-21)

y 亞伯拉罕 / 亞巴郎要 成為多國之父 / 萬民 之父,君王也要從他而 出。(創 17: 4-6)

亞伯拉罕

/ 亞巴郎

責任

y 服從上帝 / 天主,

遵從上帝 / 天主的 教訓。

y 服從上帝 / 天 主,遵從上帝 / 天主的教訓。

y 服從上帝 / 天主,遵 從上帝 / 天主的教 訓。

y 以色列民的男性要受 割禮 / 割損禮,這割 禮 / 割損禮是上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 / 亞 巴郎立約的證據。(創 17: 10-14)

上帝 / 天主的責任

立約內容

y 遵守承諾,實踐對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應許。

確認的儀式

──

y 把牲畜劈開兩 半

y 割禮 / 割損禮

參考資料︰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上) 學生資料三

資料三︰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給猶太人的希望 1.

舊約聖經中猶太人所經歷的民族困苦

y 南北分裂

- 雖然以色列國在大衛 / 達味和所羅門 / 撒羅滿的統治下非常繁榮,但國 家其後分裂成為南、北兩國。

- 南、北兩國不斷受到外邦國家的攻擊,國家開始出現了危機。

y 耶路撒冷淪陷

- 公元前 586 年,耶路撒冷淪陷,不少猶太人被擄 / 充軍到巴比倫。

y 猶太人回歸和重建城牆

- 後來,波斯帝國推翻了巴比倫,並准許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

- 公元前五世紀,尼希米 / 厄斯德拉帶領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2.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給予猶太人面對民族困苦時的希望 y 確認被揀選的身份

- 猶太人是上帝 / 天主的僕人,上帝 / 天主絕不會棄絕他們。(賽 / 依 41:

8-9)

- 上帝 / 天主是他們的父,是他們的救贖主 / 救主。(賽 / 依 63: 16)

- 確認亞伯拉罕 / 亞巴郎及他的後裔是上帝 / 天主所揀選的。(尼 / 厄下 9: 7-8)

y 確認上帝 / 天主對土地的應許

- 確認上帝 / 天主曾經應許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土地。(代下 / 編下 20:

7)

- 這土地只屬亞伯拉罕 / 亞巴郎和其後裔所擁有。(結 / 則 33: 23-24)

y 確認上帝 / 天主對猶太人的祝福

- 上帝 / 天主只會祝福猶太人,因為他們都是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後裔。

(賽 / 依 51: 2)

參考資料︰

1. 吳羅瑜編 (1993):《聖經新辭典》,上冊,(頁 6-11)。香港:天道書樓。

2. 蔡錦圖編 (1999):《聖經及教會歷史地圖集》(頁 48)。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 (下) 教學指引 2-1

1.

參考經文︰創 12:1-3,15:1-21,17:1-22

2.

教學目的︰

y 了解亞伯拉罕的約 / 亞巴郎的盟約在聖經傳統的轉化與更新。

y 認識中國的傳統象徵的轉化與更新。

y 了解香港的象徵在不同時代中所出現的理解。

3.

教學策略

主題闡釋 y 上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的約 / 亞巴郎的盟約,應許亞伯拉 罕 / 亞巴郎成為大國 / 民族,別國會因他而得福;他的後 裔多如眾星;他的後裔擁有自己的居住地;他要成為多國之 父 / 萬民之父,君王也從他而出。

y 上帝 / 天主與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立約,以割禮 / 割損禮 為立約之憑據;凡所有受割禮的人,就在上帝 / 天主與亞伯 拉罕 / 亞巴郎立的約 / 的盟約之下,並且能享用這約 / 盟 約下的應許。

y 亞伯拉罕 / 亞巴郎的立約傳統,在聖經記載中出現了轉化與 更新:(1)在耶利米 / 耶肋米亞時期,猶太人除了要受割禮 / 割損禮外,心中也要受割禮 / 割損禮;(2)在新約時代,

割禮 / 割損禮的外在禮儀並不重要,內心敬畏上帝 / 天主 更為重要。

切入問題 y 民族傳統是否隨着時代變遷而出現轉化與更新?

探討問題 y 亞伯拉罕的約 / 亞巴郎的盟約在基督宗教的信仰傳統中出 現了怎樣的轉化與更新?

y 中國傳統文化象徵或宗教,是否同樣在歷史中出現轉化與更 新?

y 香港的文化象徵或宗教,是否同樣在歷史中出現轉化與更 新?

教學活動 y 藉閱讀聖經和分組討論,探討亞伯拉罕的約 / 亞巴郎的盟約 在基督宗教的信仰傳統中出現了怎樣的轉化與更新。

y 以中國長城和佛教為例,分析中國的傳統象徵是否同樣在歷 史中出現了轉化與更新。

y 透過認識歌曲《獅子山下》及長洲太平清醮,分析香港的文 化象徵或宗教,是否同樣在歷史中出現轉化與更新。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 (下) 教學指引 2-2

主要概念闡釋 y 割禮 / 割損禮

y 新約時代保羅 / 保祿的割禮 / 割損禮觀 所涉共通能力、

價值與態度

y 見各項活動下所附的「共通能力、價值與態度」一覽表。

高階思維問題 y 文化象徵或宗教出現轉化與更新,是否一件好事?

y 文化象徵或宗教出現轉化與更新,是否必然現象?

延伸課業 y 認識其他描述香港精神的歌曲,並了解當中帶出的香港精神,

以及此精神對香港的適切性。

亞伯拉罕之約 / 亞巴郎之盟約 (下) 活動一 3-1

活動一

探討問題 共通能力 價值與態度

亞伯拉罕的約 / 亞巴郎的盟約在基督 宗教的信仰傳統中出現了怎樣的轉化 與更新?

協作能力、溝通能力 文化傳承

教學步驟:

1. 教師與學生進行預備活動,讓學生先思考香港有哪些節期或文化傳統隨着時

在文檔中 引言 (頁 100-108)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