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為研究策略的類型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作為研究策略的類型分析

在這個章節裡頭要處理的是:我該採用什麼方式來研究我有興趣的台灣東方 意象沙發音樂。在本研究之前,林儀慈(2003)的《台灣沙發音樂文化中「時尚」

操作現象之探討》是國內第一本探討沙發音樂文化的碩士論文,她的研究偏重在 於生活風格,特別為沙發音樂如何被操作與時尚扣連而成為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 風格。時尚的聆聽感是吸引許多沙發音樂樂迷的重要消費驅力,但這部分不在於 本研究的關懷重點,本研究關注的核心是沙發音樂的異國情調美學,特別是過往 這些被西方慣用的東方符碼,如今如何回過頭來重新為東方所拾用,而這樣的音 樂實踐對於東方究竟代表了什麼、並且這些意像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

林儀慈為了探索時尚的操作,分析如報章雜誌文章、CD 側標,然而由於我 的研究關切的是這類東方意象的沙發音樂類型如何形成,所以我決定參照 Neale 在〈類型的問題〉(1990)裡談電影類型(genres)的方式來思考音樂被類型化 的過程以作為我的研究策略,因為這個研究策略的選擇除了攸關我想要處理關於 東方意象如何被「再現」和「體現」之外,還包含我意識到該如何去對「音樂」

這個抽象對象進行研究的問題。

本論文想要去研究沙發音樂如何再現或體現東方,然而如何界定「音樂文本」

卻是極其困難的。音樂文本並不像是電影或戲劇文本是視覺呈現的,音樂本身並 無實體、是抽象的,特別是沙發音樂泰半是以曲子作為表現形式,也無法像是祈 立峰研究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那樣可以拿填詞者方文山的詞來進行分析;此 外,對於曲子裡頭民族元素的傳統樂器和曲調旋律而言,我並無學院派音樂研究

26

的專業背景,在此點上並無法對樂曲進行專業的分析,還有很重要一點的是其實 就以沙發音樂的異國情調特質形塑來說,並不只有單純「音樂」的樂符本身而已,

那些陳列於唱片行裡讓消費者一眼就產生立即印象的專輯封面(比方像是 Buddha Bar 選輯為人津津樂道的坐姿金身大佛(請參考圖三))、還有唱片公司所 使用的華麗詞藻,提供樂迷指引或想像的文案側標,或是扮演意見領袖的網路深 度樂迷/樂評所寫的文章等皆可以對東方意象沙發音樂這個音樂類型的形塑發生 作用,因此 Neale 談類型如何形成以及類型形成本身的問題卻成為一個我可以進 行研究的路徑(稍後會談 Neale 的理論骨架),在這個研究框架下,我也不必侷 限是否要進行音樂文本分析、閱聽人研究或是樂手訪談的方法選擇,因為這一切 皆統合在「音樂類型」這個更寬廣的研究分析視野裡頭。

圖 三:《VA – Buddha Bar Vol.1》的封面設計

除此之外,不同於林儀慈從整個電子音樂的發展歷程與各種電子音樂次類型 的介紹作為起點來談沙發音樂並且使用比較特徵化的方式來定義樂種,我傾向採 取 Neale 所談論到的類型思考要點來作為書寫主軸,因為正如同 Neale 所說的,

類型的本質是暫時性的(temporal),因此,一方面來說它們以生俱來帶有易變 性(mutability)特質,而另一方面它們以生俱來是屬於歷史性(historicity)的

27

(Neale, 1990),因此當我們談論類型時最好把它視為一個過程(process)來看 待;要定義一個樂種是很困難的,因為音樂的發展是持續在進行的,將它賦予絕 對本質性的分析是有其危險性的,特別像是沙發音樂這樣一個跨樂種混合體以及 其自身不斷地在演化的樂種。接下來將討論 Neale 所談論關於類型分析上的重要 骨架。

Neale 的類型分析骨架我將分成三個段落討論,首先是探討類型為什麼會形 成而被樂迷們津津樂道地討論,這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為何「沙發音樂」可以變成 一個類型,尤其是當很多人質疑沙發音樂這種選曲寬廣的跨樂種綜合體真得可以 變成了一種類型了嗎?然而 Neale 在〈類型的問題〉文章裡頭所處理的正是要去 質疑類型的穩定性,他認為類型之建構背後本身就有其問題所在,它並非為一般 人所想像的那般亙久不變,這一切的開始得先從擬真性談起,只要樂迷們和產業 們產生出樂種討論的共識,它就是種類型。接著第二個段落裡我想討論類型的擬 真性宰制政體(verisimilitude regimes)以及產業論述(institutional discourse),

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在研究台灣在地東方意象沙發音樂之成形的歷程裡,思考應該 研究什麼?找誰研究?第三個段落裡則總結 Neale 的討論,闡述本研究對於沙發 音樂這個樂種的立場是視其為一個過程(process),而非亙久不變、本質化的固 定體,用此回應先前林儀慈的研究曲徑裡頭過於特徵式和定義化沙發音樂樂種的 問題,因為正如同 Neale 在其文中所提及的,類型分析的目的並不在於去定義類 型(Neale, 1990, p.5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