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林強訪談大綱:

附錄:

三、 林強訪談大綱:

01. 您曾經和幾位國內電子音樂的工作者(像是 DJ @llen 等)合作過一本《電 子舞曲聖經》,這本工具書當年曾經幫助我按圖索驥打開了電子音樂的大門,印 象中我有看到您介紹 Amon Tobin、The Black Dog、Plaid 等,那我比較好奇的是 您是不是比較偏愛實驗電子?

02. 我昨天晚上有訪問一位網路樂評,叫做 Galeer,他專門寫一些聆聽系的電子 音樂(IDM)之類的文章,然後他說他原本是聽搖滾的,後來聽電子樂的轉捩點,

他說是 underworld、化學兄弟和 the prodigy 這類原本就有一些搖滾客底子的樂手 或樂團,他說因為畢竟他那時候還沒真正那麼喜歡電子音樂,但是這些樂團反而 是那時候他能接受的樂團,這讓我想到兩個有趣的問題:

a. 第一個是那個時間點大概是 1994~1995 年的那個時候,背景還有猜火車 那部電影。我想林大哥應該會比較清楚那個脈絡?請問那時國內的電子音樂發展

169

脈絡是?

b. 第二個問題是剛好這些樂手讓我想起跟您的經歷有些類似,都是搖滾客 的基底,所以我很好奇您從搖滾到電子的那個轉折是?您和竇惟合作的「鏡花緣」

是怎麼樣的形式和經驗?對於竇惟的一些看法。

03.這次我的訪問內容主要會放在我所有興趣的關於您創作裡頭傳統與現代、東 方和西方融合的部分,以及關於電音在地化和台灣發聲的議題,雖然之前在網路 上難過 Zeus 兄採訪您的 interview 裡,您就有回答說您並沒有刻意地強調電音在 地化,但是就我就一個樂迷或是就一個研究者的感覺裡,您的創作裡就是不斷地 在體現電音在地化的實踐,無論是電民謠、驚蟄或是與故宮合作、代表台灣去 Midem 參展,撇開這些上述我的聽覺心得和感想,我還是想知道身為音樂創作 者的你,究竟是怎樣看待創作這一件事,然而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要來進行訪問 的原因,所以接下來的訪問可能在於我所聽到的關於林大哥音樂創作的一些感想 上。

04.請問「Dream T」參展是經過競賽的形式還是受新聞局邀請呢?請問團體概念 發想的緣起是?感覺像是在 Midem 這種場合表演有一種為國爭光或是藉此做一 種台灣向世界發聲的感覺。在聲音藝術方面請問您準備了什麼樣的內容呢?觀眾 反應如何呢?

05.林大哥,請問您有宗教信仰嗎?有時在閱讀您的網誌裡的文章,有不少中國 古典哲學思想的東西,以及在您的創作裡(無論是電民謠、驚蟄裡頭的台灣民俗 童謠,甚至是最新放置在 streetvoice 上面的作品,比方像是《嘗試與台灣民間做 更深的結合》、〈walking in the temple〉等等),裡頭有太多傳統民俗元素,很多 很台灣意象、東方想像、宗教想像,這些算是您創作的靈感來源嗎?關於您幫故 宮拍「old is new」的形象廣告,我覺得就很有我在欣賞您作品裡頭的一些印象,

所謂的傳統與現代、東與西元素的結合,那我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關於這些新與 舊、東與西、傳統與現代融合創作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或是作法呢?像這樣會不

170

會有什麼衝突?像是您說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的經驗、士林工作室旁邊的媽祖 廟。我自己聽起來是蠻感動的,讓我想起大學時代聽泰文辛或尼汀索尼的感動,

林大哥您聽過嗎?您的想法是?

06.我想先多聊聊驚蟄這一張作品。

上次也聽您說驚蟄想要讓不認識台灣的人可以透過音樂來想像台灣的樣貌。所以 在製作驚蟄時便預設了這張專輯的讀者是法國聽眾嗎?所以像這樣的機會您是 否會覺得有什麼 message 是您優先想要表達的?因為其實我覺得驚蟄這張專輯 在法國推出某種程度上讓我聯想到您這次去坎城 midem 的表演。我覺得驚蟄這 張很有趣,特別是我知道了這張專輯的發行背景後,我開始去想像這裡頭的各式 在熟悉不過的聲音取樣如何被外國人想像,好奇著他們怎麼想?林大哥有聽過海 外樂迷的 feedback 嗎?

07.語言(sample)在你的創作裡的是一種策略嗎?

或比方像是驚蟄裡頭交雜出現的語言有中英法語以及台語。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 誤的話,比方像是您名字的英文讀法其實就是台語發音。然後我發現台語元素似 乎一直都是您創作過程裡頭非常重要的一種元素。

08.驚蟄相較於前幾張電子音樂作品無疑是比較有政治批判性的,特別是文化認 同(我不知道林大哥願不願意跟我分享這些創作的想法),我認為驚蟄裡頭似乎 有帶出您自己對於文化認同的一些看法。像是 keep walking 裡頭取樣林懷民(?)

的聲音提及不管您的祖先從 300 年前或 30 年前來的,都有同樣的一個過程,那 就是從慢慢的從掙扎中求生存慢慢地求安定,然後站起來求進步。我聽到這段人 聲取樣還蠻感動的,不知道林大哥會創作這首歌是不是跟那時台灣政局紛亂而有 感而發做出這樣一首歌?

09.新聞太吵也很有趣:新聞人聲搭配的是工業噪音,這是對台灣媒體充斥的一 些反諷嗎?

10.我還蠻喜歡 tea time 這首歌的手法的,有中文和英文兩段人聲交疊,但其實是

171

在講一樣的事情。

11.驚蟄裡頭很有意思的是頭尾呼應,第一首叫做 Taiwan calling 而最後一首叫做 Chinese talk,尤其是最後一首歌 Chinese talk 裡頭用了兩岸電影導演的訪談(請 問是侯導跟?)做對話,然後還有其他傳統樂器,裡頭也有台語,我可以感受到 林大哥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儒慕,但是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會覺得您再處理 這首歌是很小心翼翼的,因為您又加入了一段 sample 是這是一個小小聲音的遊 戲,不知道林大哥做這樣的處理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12.那關於電民謠和歡樂電子中國年的這張當初的發想是為了要推廣電子音樂 嗎?因為我有看到電名謠每首歌背後都有標明電子音樂次類型比方說點仔膠後 面會註上這是鼓打貝斯,像我自己是電子音樂樂迷,我就會希望放這樣的東西去 給我那些不聽或不懂電子音樂的朋友。那時候覺得很酷,台語的歌謠很親切很可 愛,可是配上的是貨真價實的鼓打貝斯節拍,很能得到電音迷的認同,不像是流 行音樂裡頭不專精的電子風。

13.歡樂電子中國年和電民謠這兩張專輯您的身份是召集人和製作人嗎?因為我 在歡樂電子中國年的內頁裡其實並沒有找到屬名您所譜寫的作品?

14.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您聽音樂的歷程這麼地西洋,但是為什麼做出來的音樂 這麼具有傳統和在地風味?這感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強烈對比。我想起了先前您 跟我聊到您從 dj 轉向電子音樂創作的契機有兩個:一個是本土環境惡劣,另一 個是買唱片放歌只能放國外的作品。還是您在創作過程裡找到了一種標誌您自己 定位或安身立命的一種創作風格呢?相較於其他國外的電子音樂樂手?關於本 土創作是否要有在地元素的這個辯論,想問問您的意見。東方元素對於電音的美 感

a. 請問林大哥,在音樂創作上您和哪些音樂創作者有比較密集的合作或是 往來呢?(圈子)您對目前台灣電子音樂創作或是這個圈子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感 覺或想法呢?

172

b. 說到本土的電子音樂創作,不知您對於蘇通達的我身騎白馬與 78bpm 黃 一晉的紅月亮有沒有一些想法呢?前者是號稱結合歌仔戲的電音 後者是號稱本 土第一支 downtempo 團體。

15.我這個朋友是 dj,希望林大哥可以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未來想進入這個圈子 的工作者一些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