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林強的創作理念討論本土創作體現的可能

第五章 :台灣沙發音樂裡的東方主義在地落腳

第四節 :找尋本地東方意象沙發音樂體現的可能性

二、 從林強的創作理念討論本土創作體現的可能

(一)、你是你,他們是他們,你幹嘛要像他們一樣?

我開始想做一件事情,你看那些眼睛盲的人,他們大部分音感都很好,因為 眼睛看不到所以尌專注在耳朵,他耳朵特別敏感,其實相同的道理,我們如 果儘量把看的、聽的、吃的東西減少,你這些東西尌會更敏感,我相信,但 是很多人不相信阿.... 有些人認為應該向外求,要聽更多、吃更多、看更多,

我以前也是這樣,都不會向內聽你的內心想聽什麼、看什麼,我們現在都往 外而不往內,所以我都減少聽,幾乎都不聽別人的音樂。所以不是別人的音 樂不好、我的音樂最屌,而是想讓自己聽得少,讓自己更敏感.... 我創作音 樂的觀念已經開始改變了,因為我常跟我朋友說,我們聽了愈多外國的音樂 後通常會有個毛病:「眼高手低」……(訪談林強,2009 年 3 月 3 日)

正式去拜訪林強那天是約在台中市學士路的一家麵包店,因為稍早在台南誠 品《戰爭與和平》演出後就已經有先小聊了一下,所以在進入正式訪談問題前,

林強分享了他最近的創作理念給我聽,他說他目前正在嘗試一種新的創作方法,

就是盡量不往外去聽新的東西,而是向內問自己想表達的是什麼,形成另外一種

143

35 請見:http://tw.streetvoice.com/profile/home.asp?sd=17142

144

強才說我們都「眼高手低」:

做出來的東西都不像他們,自己尌會很痛恨。但你當然不會像他們阿,你 是你,他們是他們.... 你幹嘛要像他們一樣.... 我尌常跟他們講說,爸爸媽 媽生了一個小孩,尌算他再醜,身上再多病,我們也要照顧他阿,可能要 比別人的小孩付出更多的關愛,你生出來的作品尌像你的小孩一樣,你也 這樣對待他阿,你都不喜歡他了,誰會喜歡他?所以我尌說我們都眼高手 低。(訪談林強,2009年3月3日)

或許是因為如此,我問林強對於國內其他本土電音創作的感想,他基本抱持 的態度是認為不論做得好或壞,都應給予鼓勵。或許學習著不要把參照座標聚焦 歐美是音樂去殖民、找回主體性的第一步;然而我在跟林強聊一些對他影響比較 深的樂手以及從搖滾客轉向電音創作者的心路歷程時,除了讓我感受到樂手表現 真誠的一致性之外,林強的創作理念也啟發了我關於在本土音樂體現自身可能性 的思考。

(二)、林強的「不堅持」其實很後殖民

到現在許多人對林強的印象還留在「台語搖滾」時期叛逆激進的鮮明形象,

但事實上林強的樂手經歷早已歷經轉折,在許芳源的訪談紀錄裡,林強坦言〈向 前走〉的走紅帶給他名利,卻活得不自由,生活緊張,到處閃躲人群,後來1993 年後林強就刻意低調,甚至1995年寫了一首歌叫做〈自我毀滅〉,想和以前唱片 工業所塑造的偶像歌手劃清界限,後來以音樂工作者自稱(許芳源,2003)。我 在訪談裡問他轉折的心路歷程,林強則跟我比較了他對於搖滾樂和電子音樂這兩 種類型上的理解,而後來選擇了他認為更包容、沒有包袱、更自由、更符合他本

145

性的電子音樂。然而我之所以談這些是因為我認為林強對於樂種理解和心路轉變 的描述其實很「後殖民」:

我覺得過去聽搖滾樂... 因為搖滾樂有一種反叛嘛!一直在說他們對社會 某些制度裡的不同見解以及態度,有時候是反社會上的某些制度或是流行 音樂裡頭所圕造出來的這些人,… 然後當你的見解和別人不同的時候,你 一定會反應在你的音樂裡面,比方像是U2他對社會裡頭不同種族以及每個 國家間衝突的問題他不時在他的音樂裡會提出來,……後來我慢慢覺得尌 是說,其實我的反叛,第一弄得自己很不快樂,第二也跟別人很不快樂,

因為你已經開始憤世嫉俗了,你的樣子和別人都格格不入,你自己的反叛 變成和別人都不開心和跟別人的相處也都不對,於是那個時候我尌覺得自 己把自己搞的很憂鬱,然後後來我慢慢地去發現一件事情尌是,因為我總 覺得電子音樂他沒有太多搖滾音樂裡面那些豐富的層次,凿括人文的東 西,大部分都是嗨(High),當然underworld(地底樂團)出來之後開始改 變某些狀況,…慢慢接觸電子才發現說,其實我不搖滾,我本質是不搖滾 的.... (訪談林強,2009年3月3日)

所以我覺得是一個過程,.... 其實搖滾音樂本身是崇尚自由,可是我們被那 種搖滾或是反叛的型態…,覺得是這樣尌被限制住了,總覺得我尌應該是 這樣,其實是更不自由的。他一直在抓自由,但其實卻把自己弄得更不自 由。態度一定要「ㄍ一ㄥ」(台語,意思等同於緊繃的狀態)貣來,一定要那 個樣子,因為那時候我開始接受道家的思想,道家有一句話叫做:「流行 不帶象」,他的意思是說你可以跟隨現代社會某些的腳步,去理解現在社 會所發生的一些行為,凿括服裝、思想、外在的這些東西,但是你不一定 要把那個象放在身上,你完全清楚外面在幹嘛,可是你不需要那個象,因

146

為流行都是一陣子一陣子的,過了那一陣子尌沒有了,所以你這樣子很累,

你過了一陣子之後尌要換,然後你不曉得你自己的樣子到底是什麼,只會 隨波逐流而已,他其實有很深的智慧在裡面,我很喜歡,所以他影響我最 後。(訪談林強,2009年3月3日)

我發現電子音樂裡頭有一種自由,沒有太多的形象、太多的凿袱。所以我 覺得我的本質比較適合這個,但其實他在做更underground的事。… warp 那些東西,你尌會愈聽愈出去,還有一些法國跟德國一些更偏的電子廠牌,

像是做噪音的,整個音樂是比哩比比的音效,可是我們聽進去了之後,會 知道他的樂趣,知道他們想要表現的一些狀態,是很自由又有趣的。所以 你才知道電子音樂的類型之寬廣和凿容,有些時候,我覺得他們在開創出 一個新的聆聽感覺的時候,其實也不是在講一個傳統的故事,有時候在表 現一些哲學性的或是更形而上的一些思考,他們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因 為傳統的東西有時候他們會被侷限,不是傳統的東西他們做不到,是用這 樣的形式他們更容易做到,比方說開發出新的不同的聲音,合成器他做出 來的sounds尌是肯定跟傳統的聲音不一樣,所以他追求的是一個抽象的意 境和感覺…(訪談林強,2009年3月3日)

我認為林強對於樂種特性的詮釋和自我創作理念的選擇其實也一致地貫徹 在他對於本土音樂的看法裡頭。先前許芳源對林強所做訪談的問題裡就有問到是 否落實電音本土化是他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因為許芳源先前去林強家中聽到林 強把一些客家八音或是地方歌謠和電子音樂混搭在一起成為本土風味的電音曲 風,然而林強在這份問卷裡回答他沒有堅持一定要本土化,甚至坦言年少的時候 曾一度討厭國台語流行歌和電影,崇尚西洋美好世界,而是後來看了侯孝賢和新 浪潮導演的電影深受感動,以及聽了羅大佑、李宗盛、陳明章、黑名單工作室的

147

流行歌覺得不賴…,他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文化或藝術形式,只要能有所感 動都會影響到他,而且他覺得是因為生活在台灣,感受台灣的風土人情,精神上 或血液裡有原本存在以及前人遺傳基因,所以是自然本能,非堅持本土而勉強(許 芳源,2003),然而我又帶著這個問題去訪問林強:

我說我沒有在做。所以我告訴他(指的是許芳源)我沒有堅持的原因尌是 剛剛跟你講的,你愈堅持、愈固執一種東西,你尌愈偏頗。我覺得你做任 何東西都應該是自然不勉強,而不是堅持,堅持還是外在形式、外在態度 的一種狀態,你如果真的不堅持的時候你是內化的,內化是你永遠相信他 了,而不是故意要靠外在的堅持來顯示我對這個東西的認知和他的忠誠,

那個只是最基本的形式。因為你不夠相信,你才愈顯示出.... 人如果愈弱愈 害怕,他外在的形式尌愈用一種態度來說:我不怕。所以我說我不堅持,

不堅持的原因是,你要更內化,你要完全的相信他,因為那是你的中心思 想,那是自然的、一般的。因為你本來尌這樣,不用刻意啦!(訪談林強,

2009年3月3日)

林強說的「不堅持本土化」背後其實是境界更高的「內化」,因為「堅持」

其實就是因為信心不夠或是做得不夠才會去擺出的一種形式和姿態,這份反思我 認為其實是相當「後殖民」的,Fanon也指出在去殖民過程裡去「堅持」找尋本 土原真性的焦慮背後其實正也持續陷入「被殖民」邏輯裡,因為那已經成為一種 心裡幽靈,更慘的是對內造成的「內在殖民」問題持續複製殖民邏輯,這種情感 其實我自己也感同身受,讓我想起了〈Thom Yorke - The Eraser〉裡頭的一段歌 詞,這段歌詞曾經「作者已死」地被我私自挪用,陪我渡過失戀36的心境,並且

36 在心情沮喪之際,我把失戀放入一種權力關係的思考,甚至走火入魔地將失戀心情比喻成為 一種被殖民者想要脫離殖民經驗的過程和心境,這樣的類比當然是有問題的,但我卻認為這樣的 類比仍具某種程度上的巧妙性,畢竟這都是受傷者一種尋求解脫的方法。我認為在愛情的某種不 對等模式:失戀裡,失戀者必定是比較難過,殖民者永遠不會或無法體會被殖民者欲脫離殖民狀

148

也幫助我更理解一些關於後殖民理論的道理:

…..

The more you try to erase me The more, the more

The more you try to erase me The more, th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