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使用侵權物品的消費者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使用侵權物品的消費者因素

分析消費者使用盜版音樂的理論,可以從不同的理論觀點討論之。本 論文的研究基礎,以消費者選擇理論為幾論基礎,包含道德決策理論、知 覺風險決策理論、自利選擇等三種理論為基礎。

2.1.1 道 德 決 策 觀 點

早期學者討論道德決策理論,較為知名的包含:四階段模型理論(Four Component Model)(Rest,1986)、個人特性交互互動模型理論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Trevino,1986),與道德決策模型 理論(Ethical Decision model)(Dubinsky & Loken ,1989)。

另外近年來部分學者從考慮道德強度(Moral Intensity)的觀點提出之 偶發事件決策模型(Issue Contingent Model)(Jones,1991),也是極為重 要的理論。此理論討論道德議題本身的特性,排除決策者個人特質與決策 情境。此理論以六構面討論決策者的選擇模式,包括:

1. 後果的嚴重性(Magnitude of Consequence):

此構面是指從事某行為對受害人(或受益人)所造成的傷害(或利 益)的總和。當從事該行為所造成的傷害越大,則在決策過程中,

決策者較有可能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決策方式。

當消費者選擇使用盜版音樂時,考慮到對於自己的使用利益較大,

則可能會忽略使用盜版音樂的道德議題。但假使消費者考慮到盜版 傷害程度極大時,可能轉向支持正版音樂。

2. 後果發生的可能性(Probability of Effect):

此構面是指某行為確實會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該行為會造成預期傷 害(或利益)的可能性。當這兩者的可能性越高,則在決策過程中,

決策者比較會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決策方式。

當消費者意識到可能會對音樂發展或是對自己崇拜的偶像產生傷 害,則可能減低使用盜版音樂的機會。

3. 時間的急迫性(Temporal Immediacy):

此構面是指從某行為發生到其結果確實產生的這段期間的時間長 短,時間越短者表示該行為之急迫性越高。當時間急迫性越高,決 策者比較會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決策方式。

4. 社會共識(Social Consensus):

此構面是指整個社會對於從事該行為是惡(或善)的同意程度,代 表一種輿論特性與同儕壓力。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在受到社會規 範及壓力之下,比較會從道德的角度來思考決策方式。

若社會共識越高,或同儕壓力大,當同才都使用盜版音樂時消費者 比較傾向於也使用盜版音樂。當同儕壓力或社會共識傾向於不容許 使用盜版音樂時,則消費者傾向於不使用盜版。

5. 接近程度(Proximity):

此構面是指決策者對於其行為結果的承受者(受害者或受益者皆有 可能)所感覺到的包含社會面、文化上、心理上以及實體層面之接 近程度。就本能及直覺來看,人本來就會比較關切與自己比較親近 的人與事。若決策者的某行為的接近程度高,表示決策者能感覺到 對於利害關係人的影響較為密切,將會傾向於從道德的角度思考決 策。

消費者假使選擇使用盜版音樂,而該音樂是他的偶像、親朋好友的 創作,則傾向於選擇正版音樂。

6. 效果的集中程度(Concentration of Effect):

此構面的定義為:在既定的後果嚴重性之下,受到該行為影響之人 數的倒數。也就是說,在既定的後果嚴重性之下,若從事某行為所

影響到的人越多,那麼該行為的效果集中程度越低;若從事某行為 所影響到的人越少,那麼該行為的效果集中程度越高。此構面與後 果嚴重度有密切的關係。在總效果固定之下,一旦受影響的人數愈 少,則每位受害者受到的衝擊會為之提昇。因此再給定決策者行動 方案時,集中效果是後果嚴重程度的反函數。

此六構面彼此間具有相互影響性之關係,若某個構面的強度減低,將 使整個道德強度也隨之減低。個人在發展其決策時會因個人道德議題特性 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行為反應(Fritzche & Becker, 1983;Weber,1990)。若 以盜版行為為例,若消費者感覺盜版行為的道德強度很低,則消費者較不 認為從事盜版行為是不好的、不道德的,因而會從事盜版行為(李欣蕙,

2003)。

當個人面對決策選擇時,假使同時考慮個人的性格特質與偶發事件決 策模式之相互影響,則對規則服從性較高之個人特質,會產生明顯的個人 特質與偶發事件決策模式間之交互影響,而責任則不會對於道德選擇產生 影響(Harrington,1997)。近來的研究也發現大學生主修的課程,會影響 消費者使用盜版音樂會是網路下載的道德認知。主修音樂產業管理相關課 程的學生,會比主修一般商業管理課程的學生更多的道德認知,主消音樂 產業管理的學生認為從網路下載對於音樂產業是不公平的(Tayler,2004)。

2.1.2 知 覺 風 險 決 策 觀 點

知覺(Perception)是一種心裡學上的名詞,其定義為:「個人選擇、組 織與解釋外來資訊,以產生其內心世界有意義事物之一種過程」(Berelson and Steiner ,1964)。這個定義開啟了近年來心裡學上對於個人選擇決策相 關研究之里程碑。一群人對於相同的刺激或相同情境會產生相異的知覺,

乃是由於有人對於環境有三種不同的知覺過程:

1.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人們面對刺激的選擇模式為:

9 較可能注意與目前的需求有關的刺激。

9 較可能注意其所期望的刺激。

9 較可能注意某些大幅偏離正常狀況的刺激。

2. 選擇性理解(或曲解)(Selective Distortion):

人們常以自己的思想模式來扭曲理解所接受到的資訊的傾向。一般 而論人們會主動的保護自己,故而對資訊的解釋,通常選擇支持騎 先入為主的觀念而非反對。

3. 選擇性記憶(Selective Retention):

世人對於自己所處環境之資訊暴露,通常選擇只記憶支持其態度與 信念的資訊,其他的資訊則容易遺忘。

知覺風險的定義:「消費者行為中含有風險,其意為消費者的任何行 為,都無法產生可以確定的預期結果,且知覺風險普遍存在於消費者行為 之中」(Bauer,1960)。亦即當消費者進行消費選擇時,會採取風險承擔(Risk Taking)或風險降低(Risk Reducing)的行為。例如從行銷的觀點,當新產 品尚處於導入期,市場尚未接受該新產品時,有極少數的市場先驅消費者

(Pioneer)會勇於使用該項新科技,這類的消費者通常是風險承擔者,不 在意新科技產品的不穩定等風險。

當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選擇過程時,內心會進行一系列之風險評估,以 降低「買錯東西」的感受,此為知覺風險在消費者內心悄然運作的實例。

區分知覺風險近年來的理論包含:以財務風險、功能風險、身體風險、心 理風險、社會風險、整體風險(Overall Risk)等六個知覺風險來衡量消費 者的知覺風險(Fraedrich & Ferrell,1992);以財務風險、功能風險、身體 風險、心理風險、社會風險、便利風險(Convenience Risk)等知覺風險構 面來衡量消費者在購買服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覺風險(Bansal & Voyer,

2000)。近年來消費者在購買部分之非法商品(例如盜版商業軟體),尚須 考慮到法律風險(Prosecution Risk)(Tan,2002)

消費者購買盜版音樂,從知覺風險的理論分析如下:

z 財務風險:音樂專輯單價高,假使一張正版音樂 10 首歌曲裡只有 少數兩三首歌曲好聽(Premkumar,2003),相對於盜版光碟或數位 音樂下載,財務風險極高。

z 功能風險:購買正版的音樂,假使該音樂無法達到預期之娛樂功 能,或其「好聽程度」與原本之預期有極大差異,則消費者比較容 易選擇盜版產品。

z 心理風險:偶像崇拜是消費者支持該偶像推出之音樂商品的重要心 理因素。當消費者知覺到因為盜版而可能傷害到該偶像,以致於未 來可能很難在有偶像的商品可以收藏時,則選擇正版商品以支持偶 像的心裡支持程度會偏高。

z 社會風險:同儕壓力或是社會規範,會規範消費者的正版或盜版選 擇。消費者在周遭朋友、同事都不使用盜版音樂的情形下,會打消 使用盜版音樂的念頭(汪志堅,2005)。當一個社會環境普遍認為

「購買正版軟體或是正版因越是愚笨的行為」時,則消費者購買盜 版音樂的行為會被合理化(陳明海,2004)。

z 便利風險:消費者會採取對他自己最為便利的過程,以獲得渴望享 受的商品。當消費者需要經過繁複的交通過程方能購買的正版音 樂,而且無法試聽時,其便利性與「網路下載」相比較顯得及大步 便利時,消費者傾向於「便利性高」的獲取過程。

z 法律風險:消費者選擇盜版音樂時,意識到可能必須面臨的被起訴 風險時,傾向於採取自我保護的決策,購買正版音樂光碟或是暫時 不採取音樂下載的行動。

2.1.3 自 利 決 策 觀 點

消費者會選購盜版的音樂產品,主要是因為正版購置成本過高的自利 行為驅使,香港是國際知名之自由市場城市,影響香港消費者購買盜版商 品的主要原因為購買成本(Moores & Dhillon,2000)。購買盜版也和該地 區的收入呈現負相關(Marron & Steel,2000),當某國家會地區的人均收入 低,則使用盜版的情形會增加。購買盜版音樂光碟,主要的誘因是低成本 誘因(汪志堅,2005)而低成本誘因自然對應本研究所得的結果,當音樂 專輯的售價降低,有助於音樂盜版保護。

然而除了自利的低成本因素外,消費者的倫理道德觀也會有抑制購買 盜版光碟的影響力,若從社會規範的觀點觀之,則社會同儕的影響力,將 促使消費者在周遭朋友、同事都不使用盜版音樂的情形下,會打消使用盜 版音樂的念頭(汪志堅,2005)。這觀點與前小節所述之偶發事件決策模型 之社會共識構面面的觀點相吻合。

2.1.4 消 費 者 使 用 盜 版 音 樂 因 素 歸 納

就一般實施音樂侵權產品的使用者區分,可概區分為:一般個人使用 者;惡意侵權者兩大類。一般個人基於貪小便宜、便利、好東西與好朋友

就一般實施音樂侵權產品的使用者區分,可概區分為:一般個人使用 者;惡意侵權者兩大類。一般個人基於貪小便宜、便利、好東西與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