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十節 個案 10 訪談紀錄

一、 家庭基本資料

個案 10 為福佬族群家族,家庭結構屬於核心家庭,本次受訪對象為葉小姐。

家中成員除了先生外,還有兩個小孩,分別為 12 歲、10 歲。葉小姐教育程度為 大學畢業,從事護理人員的工作,先生為高中畢業,工作是板模工,目前住的社 區族群有福佬人、外省人,鄰居使用語言大多以國語為主。

二、 語言實踐

(一) 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葉小姐與家中成員的語言能力整理如表 4-11,由此表可知夫妻兩人台語、國 語皆流利,因雙方從小語言環境均以台語和國語為主,英語方面,兩人都不太流 利,葉小姐自述小時候的語言環境,深受父母當時國語政策的影響,她說:

小時候在學校就是講國語,回家也是講國語,因為以前好像有些政策,在學 校不講台語,大部分都是講國語,我們那時候沒有到講國語就要罰錢這個程 度,但因為在我們之前,比較大的六年級,六初或五尾的學生可能都還有這 樣的狀況,所以到了我們之後,雖然沒有被罰錢,還是普遍使用國語,變成 我 們 回 家 後 也 是 使 用 國 語 , 我 爺 爺 和 我 爸 爸 是 使 用 台 語 溝 通 。 ( 訪 20140811-10-01)

葉小姐也說丈夫的台語能力比她好,自己的台語能力是離家以後學的,因為到南 部的學校去念書,需要和同學溝通,才開始認真說台語,葉小姐自述求學時的語 言學習歷程:

剛開始讀書是在北部,後來二專是在南部讀書,南部的學生很多都講台語,

因為大家都講閩南語的情況之下,你需要跟人家溝通,你在語言上面就會作 轉換,然後學習。我很快就學習起來,優勢是因為家裡的關係,我們家是使 用閩南語溝通。(訪 20140811-10-01)

因先生從小的語言環境也是台語環境,夫妻倆的台語能力是丈夫比較好,她說:

「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所以我使用國語的狀況比他們多。」、「有時候會發現像 一些比較饒口的台語,我不太會說,當我要跟我婆婆講的時候,我說不出來,我 就要請先生翻譯。」(訪 20140811-10-01) 雖然兩人都擁有能與人溝通的台語能 力,但葉小姐在受訪時說明自己和先生的語言能力已不如上一輩:「母語方面沒 有辦法像上一輩那麼好,不過溝通是沒有問題。」(訪 20140811-10-01)

小孩的語言能力方面,平日交談均以國語為主要語言,哥哥和弟弟的台語能 力皆不足,葉小姐對小孩的語言能力描述:「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是國語、母語很 少、英語更少。因為他們現在才在學習英文。」(訪 20140811-10-01)

表 4- 11 個案 10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家庭成員 語言能力

葉小姐(受訪者) 台語、國語聽、說皆流利。

先生 台語、國語聽、說皆流利。

子女-哥哥 國語聽、說皆流利、台語不流利。

子女-弟弟 國語聽、說皆流利、台語不流利。

90

(二) 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1. 夫妻之間

個案 10 屬於核心家庭,平常葉小姐和先生交談時使用國語,她說:「雖然我 們是閩南人,但是慣用語言是國語,跟小孩講話也是國語,出去溝通也是國語,

比較少純台語在溝通。」(訪 20140811-10-01) 2. 親子之間

問到夫妻都和子女說什麼語言?葉小姐回答:「說國語,現在比較多會講到 台語。」(訪 20140811-10-01) 但平時對談仍以國語為主。

3. 手足之間

問小孩之間都用什麼語言在交談?葉小姐說明小孩語言使用狀況時提到:

「國語,他們有時候會天外飛來一筆台語,可能學了一個台語的字彙,他們覺得 很 有 趣 就 會 比 較 頻 繁 使 用 , 但 在 交 談 都 是 使 用 國 語 比 較 多 。 」 ( 訪 20140811-10-01)

4. 家族其他成員之間

根據葉小姐所述,她的父母親都是說台語,但他們的語言使用會遷就孫子的 語言習慣,葉小姐說:「他們會配合小孩講國語,會妥協,因為他們會怕小孩聽 不懂,我想他們可能是擔心沒有辦法融入小孩,所以他們會妥協講國語。」(訪 20140811-10-01) 此外,葉小姐也說和家中同年齡的長輩用的語言以國語居多,

但遇到特定的人會使用台語,例如:南部的親人,她說:「因為我和我先生年齡 差距比較大,所以當我在跟他的兄弟姐妹說話時,例如:大姑,我會盡量用母語。」

(訪 20140811-10-01) 葉小姐提到「地域」可能是造成語言差別的原因:「因為 他們住南部,我大姑他們住高雄,也是使用閩南語比較多的區域,她本身也都講 閩南語比較多,所以我們可能就會配合一下。」(訪 20140811-10-01) 除此之外,

小孩因台語能力不足,和家中長輩的語言使用也都是以國語為主。

由上述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可知,葉小姐雖然為閩南族群,會基本的

母語溝通,但小時候在家大多講國語,台語是因出外求學需要而學習,先生的台 語能力是從小環境所成,台語能力比葉小姐好。兩名小孩台語能力皆為不流利,

且和祖父母之間、家中長輩之間溝通習慣使用國語,因此目前子女的台語能力明 顯不足。

三、 語言意識形態

葉小姐認為,雖然自己出生於閩南族群家庭,但因為先前的語言政策,讓這 一代的她對母語的意識不深,相較之下,現在的教育比較有意識,她說:

我們沒有被及早的教育要會我們的母語,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是處於一個弱勢 的狀況,現在的教育很好,它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的來源是什麼,他是講什麼 樣的語言,這個東西才不會慢慢的被邊緣化。(訪 20140811-10-01)

問到母語現在的價值、功能、地位為何?葉小姐認為語言的功能在於溝通,

且母語的價值是國語無法取代的,她說:「我比較注重語言的功能,語言的功能 就是要能溝通。」、「我還是希望我們可以講我們的語言,有些東西也是要靠台語 才有辦法凸顯,有些東西你台語轉成國語沒有辦法傳神,沒有辦法達到想要表達 的意思。」(訪 20140811-10-01) 除了語言的溝通功能很重要之外,葉小姐也認 為語言的地位在台灣有著地域之別:

以前在北部讀書,你和他們說台語他們也聽不懂,但是在南部的時候,大部 分的人都在講,我覺得台語是有地域性的,不能說它好像沒地位,但如果今 天在北部,我就相對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講國語,你說它在那裡很有地位?

其實沒有。可是南部大家都講台語,在那裡講國語好像沒有比較吃的開。(訪 20140811-10-01)

92

關於母語與族群認同的關係,葉小姐認為,目前族群認同和語言的關係和以 往相較之下有漸弱的趨勢,在父親與祖父的那個年代,確實具有強烈的族群和語 言意識,葉小姐提到自己對於語言和族群之間的連結時說到:

我爺爺和我爸爸都是使用台語溝通,他認為你是台灣人就是要講台語,可是 對我來講我沒有這個觀念,它的連結性有變弱,但不代表說他不是這個族群,

因為一個文化不是只有語言,它還有其他的方面去表現出來,我只是覺得語 言是用來溝通的,沒有特別一定要會講,但是後來也慢慢地覺得好像還是要 會說,所以到了二專比較頻繁使用台語。 (訪 20140811-10-01)

因此,葉小姐認為語言不能代表一個文化,而這樣的觀念是上一代所沒有的,在 過去年代裡,族群意識和語言意識的關聯性較強。

至於母語傳承,葉小姐也認為母語需要傳承下去,她說:「以前不覺得它很 重要,慢慢地長大後會覺得它很重要,一個人就是要知道他的根是什麼,我們讀 歷史是這樣,我想語言也有相同的道理存在。」(訪 20140811-10-01) 至於如何 傳承?問到是否有教導子女說母語,她表示還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會母語,因為母 語是他們的根本,目前稱不上有什麼樣的教導,屬於較被動式的,但方式是以生 活對話中介入為主,她說:「生活上如果有需要就會告訴他,例如說:阿嬤跟他 講話的時候,你突然感受到他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時就會介入了。」(訪 20140811-10-01)

提到母語流失的原因,葉小姐認語言流失和語言政策有很大的關連,她說:

它從剛開始就跟政治等等的有關係,剛開始比我們還要之前的年代,規定他 們不能說,到後來慢慢讓我們覺得我們就是說這個語言(國語),我們沒有意 識到我們應該要說什麼,久而久之一定不會了。我覺得這個政策有很大的關

係,這個政策影響我們很多,可是我們不會意識到,後來變成這樣的時候我 們也不覺得它很嚴重。(訪 20140811-10-01)

葉小姐也表示如此下去,會擔憂小孩的母語能力,並表示自己不希望台灣成為只 說國語的社會,她也認為,語言要保存要一代傳一代,不然會一代不如一代,且 要在家中常常使用,她說到自己與先生的例子:

我先生跟我差十幾歲,我對一些很深的閩南語已經不會了,然後我又感覺到 我老公也沒有像他的父母這麼流利,所以到我們的時候,即使今天想要教小 孩子母語,可能會有一點點困難,語言好像要有常在使用,它才有辦法保存。

(訪 20140811-10-01)

對於現今的母語教育,葉小姐贊成學校教母語,因為在上課之前,孩子的語 言能力更為不足,透過課程能增加一些詞彙,她說:「小孩在學校選閩南語,因 為這就是他的母語,我們都是閩南人。」、「我贊成學校教母語,畢竟我的小孩子 好像之前更不會講,可是現在有時候講的好像有那麼一點點樣子。」、「因為學校 有母語課,我也不知道母語課的時間大概多長,可是慢慢地,他就比較會說。」

(訪 20140811-10-01) 葉小姐認為,學校教育會使語言不會走向消失:「學校現 在有在做一些母語的教學,不是只有閩南語,還有一些客語和原住民語,所以我 認為它不會消失。」(訪 20140811-10-01)

關於英語方面,葉小姐將英語的重要性排於台語之後,她贊成學校教英語,

是因為未來可能要走出台灣的時候,孩子就必須要學,她說:「英語它的使用機 率在台灣沒有很多,我認為小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這邊出去別的國家,所以也有

是因為未來可能要走出台灣的時候,孩子就必須要學,她說:「英語它的使用機 率在台灣沒有很多,我認為小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這邊出去別的國家,所以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