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一節 個案 1

一、 家庭語言實踐

(一) 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1 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目前居住在台東縣瑞安鄉,附近鄰居一半客家籍,

一半阿美族人,還有少數福佬人。祖父母輩即為福客通婚的關係,祖父是客家籍,

祖母為福佬籍,父母輩的男性家長本身是福客通婚家庭的後代,女性家長則是福 佬籍。共有 4 位子女,其家庭成員的語言能力整理如表 4-1。由表 4-1 可知祖父會 四種語言,祖母會只會講福佬話,華語不是很流利。父母輩亦是福客通婚,夫妻 兩個都會講華語以及福佬話,其中父親會聽一點客語。第三代的子女平常以華語 為主要語言,會聽福佬話,口說則不流利。

39

表 4-1 個案 1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祖父 華語、客語、福佬話、日語。

祖母 華語、福佬話。(其中華語不甚流利)。 父 華語、福佬話。(客語會聽一些)

母 華語、福佬話。

子女 華語、福佬話。(其中福佬話不甚流利)

(語言能力依每個人的狀況,按照華語、客語、福佬話、日語的順序排列。以下 同此。)

從表 4-1 可以看出這三代雖然都是雙語者,但研究者調查這三代在家庭中主 要的使用語言,祖父母輩已經開始以福佬話為主;父母輩的男性家長雖然是客家 人,從小就是聽福佬話長大,已經不會講客語,所以主要使用語言是華語以及福 佬話;第三代則是以華語為主。

祖父會多種語言,小時候受過日本教育,他自述自己的語言背景:

我小時候是跟我的阿公、阿嬤住的,所以跟他們學客語。但我弟弟妹妹 們就不會講了,因為後來我們住的地方是閩南村莊,跟別人溝通都是用台語

(福佬話)沒有人在說客家語。後來出社會我在糖廠上班,接觸的人都是客 家人、原住民、退伍兵,因為工作的需要所以語言一定要通,不然就沒辦法 工作了。我的工作主要是推廣人家種甘蔗,要幫別人辦貸款、買肥料等解決 一些他們的問題,所以我就需要學很多種的語言,不然無法和他們溝通。像 退伍兵就要和他們說國語。(訪談 20130323-01-1)

由祖父的自述可知,他的多語能力除了客家母語來自家庭之外,其他語言能力來

40

自居住環境還有工作場合需要。祖母是福佬籍,福佬話是她的母語,華語聽力尚 可,但說則不甚流利,所以祖父母輩彼此使用福佬話溝通。祖父年輕時因為工作 的關係,較少在家,照顧子女的責任便落在祖母的身上,所以父母輩的男性家長,

從小講的都是福佬話,沒有機會學客語,祖父提到:

因為老婆是閩南人,所以我們都說閩南話。而且我工作回到家,小孩也 都睡了所以也很難有機會跟他們說客語。所以他們都跟母親說閩南話比較 多,客語連聽都聽不懂了。(訪談 20130323-01-1)

父母輩的男性家長上小學時正好是國民政府推行華語運動的時期,在學校被強迫 說華語,後來也就習慣講華語了。父母輩都具備華語、福佬話的能力,彼此之間 習慣用華語溝通,教養子女時主要也使用華語,所以子女主要語言是華語,福佬 話不太流利。

(二) 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1 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家裏開店做生意,平常與人接觸的機會多,關於 家庭中語言使用的情形,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祖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祖父:因為老婆是閩南人,所以我們都說閩南話。(訪談 20130323-01-1)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和太太是用什麼語言溝通?

父親:國語較多。(訪談 20130323-01-1)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41

筆者:他們(子女)上小學前都是跟他們講什麼話比較多?

父親:國語比較多,偶爾才搭配台語。(訪談 20130323-01-1)

祖父母輩與父母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祖父:我工作回到家,小孩(父母輩)也都睡了,所以也很難有機會跟他們 說客語。所以他們都跟母親說閩南話比較多,客語連聽都聽不懂了。(訪 談 20130323-01-1)

筆者:所以你們在家裡通通是講台語?

父親:講台語。(訪談 20130323-01-1)

祖父母輩與孫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阿公阿嬤會跟小孩(第三代)講台語嗎?

祖父:偶爾才會講幾句台語,大部分講華語。

筆者:那阿嬤會說華語嗎?她怎麼和孫子交談?

祖父:她不太會說,國台語參雜。(訪談 20130323-01-1)

子女與附近鄰居使用的語言:

筆者:他們跟附近的朋友也是講國語嗎?

父親:對,講國語。(訪談 20130323-01-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1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GF-祖父;GM-祖母;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居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42

3. 交談語言:M-使用華語;T-使用福佬語;M(T)-主要講華語,偶爾講 福佬語;T,M-使用福佬語,也使用華語。

二、 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1 父母輩男性家長從小學習的語言是來自母親的母語-福佬話,對於福 佬話的歌曲感覺比較有感情,但對於自己的族群認同,以及母語究竟是哪一種語 言,男性家長表示:「我會說我的祖先是客家人,但我不會說客語。」(訪談 20130323-01-1)至於本身不會說客語會不會覺得可惜,男性家長表示:「不會,

看現在環境主要是說甚麼語言就好,想學再學就好。」(訪談 20130323-01-1)

個案 1 父母輩男性家長在家開店做生意,各種語族的客人都有,但大多數的 客人都用台語溝通,並不會特別使用客語。在客家同鄉會這類的組織開會時,則 是講華語居多,因為與會的人不一定都懂客語。男性家長認為:

43

我覺得語言是要到一個環境上有強迫性要學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很快去 學會。環境上的要求,就像是學校如果有要求的話就可以學得很快。(訪談 20130323-01-1)

對男性家長來說,以平日接觸的語言使用人數及範圍來看,對語言的需求程度:

客語不如華語及台語。

就語言的重要性來說,男性家長認為:「國語,再來就是英語。」(訪談 20130323-01-1)華語是政府官方語言,教育、日常溝通都必須使用;英語則是「出 國用得到。」所以客語對孩子來說,工具性及實用性不如華語及英語。

個案 1 的子女在學校選讀的母語是福佬話,對於學校母語教育,男性家長認 為:「多少有效,起碼粗淺的可以知道。」(訪談 20130323-01-1)祖父則認為:「(學 校母語教育)很好,母語最少要會,人不要忘本,不要說自己是客家人,結果卻 不會講客語,至少要多多少知道一些東西。」(訪談 20130323-01-1)由此可知,

個案 1 不論祖父輩或父母輩都贊成學校教母語。

對於家庭中逐漸轉變成以華語為主要溝通語言,而客語漸漸流失的狀況,祖 父認為:「很可惜,不會說真的很可惜。」(訪談 20130323-01-1)但祖父在日常生 活中並沒有試圖教導父母輩或孫子女講客語,他認為:「他們(孫子女)沒興趣你 要教也沒用。」(訪談 20130323-01-1)父母輩男性家長雖然覺得各地的語言都是 每個族群自己開發的,具有代表性,如果消失非常可惜,但是對於自己不會說客 語,並不覺得可惜,他認為:「看現在環境主要說甚麼語言就好,想學再去學就好。」

(訪談 20130323-01-1)

至於英語,父母輩男性家長認為目前對小孩來說,英語是重要的語言,因為 如果出國一定會用到。在小孩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從小學三年級開 始,也讓孩子到外面私人機構補習英語。

44

三、 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1 的家庭中,家庭語言從福佬話變成華語。祖父母輩的家庭語言管理策 略是由主要照顧者-男性家長的母親,由於其語言為雙親共同的語言,又是社會 強勢語,福佬話成為母語及家庭用語,其子女在家學會福佬話,在學校學會華語,

成為雙語者,其策略可說是「一地一語」。而第三代子女的主要照顧者是父母輩的 女性家長,雖是福佬籍,但主要使用華語跟子女溝通,子女唯一流利的語言只有 華語。對於家庭中使用哪一種語言,父母輩男性家長覺得不需要強制。但是他認 為:「從頭開始覺母語就像學英語一樣,如果沒有強迫學習也就比較沒有人在說母 語了。」(訪談 20130323-01-1)所以個案 1 的家庭語言政策應是「放任式」的管 理,對於母語傳承並沒有積極的作為,家長對語言學習的態度是環境需要再學即 可。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