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二節 個案 2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 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2 是父母與兩個兒子同住的小家庭,但外公外婆就住在附近,目前居住 在台東縣關山鎮,附近的親戚、鄰居多數是福佬人。外公外婆分別是來自屏東跟 苗栗的客家人,而祖父、母則皆為福佬人,住在路程稍遠的村落,只會講福佬話,

不會講華語。男性家長為福佬籍,具備華語跟福佬話的能力;而女性家長雖為客 家籍,但因從小父母對她使用福佬話,周遭親戚、友人也都是用福佬話為主要溝 通語言,所以女性家長雖然是客家籍,但並不會說客語。共有 2 名子女,其家庭 成員的語言能力整理如表 4-2。由表 4-2 可知男女家長都會講兩種語言(華語以及 福佬話)其中身為客家籍的女性家長會聽一點客語。子女平常以華語為主要語言,

福佬話因為男性家長會說,偶爾回鄉下,祖父母只會講福佬話,再加上跟同儕相 處也會接觸到,所以現在會講福佬話了,聽說都沒有問題。

表 4-2 個案 2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父 華語、福佬話。

母 華語、福佬話。(客語會聽一些)

子女 華語、福佬話。

從表 4-2 可以看出這個小家庭父母雖然都是雙語者,但研究者調查在家庭中 主要的使用語言,父母之間以華語和福佬話溝通;對子女則以華語為主,父親會 以華語混用福佬話與子女溝通。母親身為子女的主要照顧者,雖然是客家籍,但

46

從小父母對她便使用福佬話為主,所以客語只會聽,但不會說。至於照顧子女時,

為甚麼都講華語?女性家長表示:

因為學校都講國語,因為老師也講國語,跟老師國語對話,所以回來我 們也是國語對話啊,不會特別講台語。(訪談 20130323-02-1)

因為電視上播的也都是國語啊。電視上的節目啊、連續劇啊,幾乎都是 國語,出現的聲音啊、音樂啊甚麼的,也都是唱國語啊,就是這樣的國語環 境。(訪談 20130323-02-1)

我覺得講國語(比起閩南語)比較快。(訪談 20130323-02-1)

由女性家長的自述可知,雖然她具備華語和閩南語的雙語能力,但在教育下一代 時,考量到孩子教育的問題,以及生活周遭華語的強勢,無形之中是遷就小孩的 語言使用習慣和需要,幾乎以華語為主;只有男性家長會混用華語和福佬話跟小 孩溝通。所以 2 名子女具備華語、福佬話的能力,但是孩子平常較少主動講福佬 話,偶爾需要與祖父母溝通時,或是同儕有人講福佬話時,才會跟著講,遇到不 會說的字詞則用華語替代。

(二) 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2是僅有兩代同住的小家庭,週末才到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家拜訪,父親 是公務員,母親為專職家庭主婦,平常活動範圍大概就是學校或住家附近。關於 家庭中語言使用的情形,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跟你太太之間是講哪一種語言?

47

父親:閩南比較多,她是客家的啊!可是她(客語)不太流利。

筆者:你跟她之間都講閩南語?

父親:嗯,都講閩南語跟華語。

筆者:那是閩南語比較多嗎?

父親:嗯,國語應該佔的比重比較大。(訪談 20130331-02-2)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那你們(父母)跟小孩子呢?(講哪一種語言)

父親:國語跟閩南語。

筆者:那你太太跟他們(子女)呢?

父親:國語、閩南語雙語用。

筆者:哪一種語言比重比較多?

父親:國語應該比較多。(訪談 20130331-02-2)

子女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跟弟弟都用甚麼語言溝通?

兒子:國語。

筆者:都用國語嗎?沒有講閩南語嗎?

兒子:好像沒聽過他(弟弟)講閩南語。(訪談 20130405-02-3)

子女與附近鄰居之間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跟附近的同學朋友是講甚麼語言?

兒子:講國語。

筆者:都講國語嗎?

兒子:如果他跟我講台語,我也會跟他講台語。(訪談 20130405-02-3)

48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2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居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3. 交談語言:M-使用華語;T-使用福佬話;M(T)-主要講華語,偶爾講 福佬話;T,M-使用福佬話,也使用華語。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2 女性家長雖然是客家籍,但因為父母及周遭親友幾乎都講福佬話,所 以她的雙語反而是華語跟福佬話,而非客語,而且覺得福佬話講起來比較親切。

在族群認同方面,雖然不會講客語,但她認為自己是客家人。至於子女,女性家 長認為她的孩子會認同自己是福佬人,因為他們會講福佬話,但要說他們(子女)

是客家人也可以,因為母親是客家人。對於客語的態度,女性家長表示:

小朋友不會知道說這個母語以後要做甚麼用,他只要跟人家有對話、懂

49

就好了,……可是我現在這個年紀我就會知道說現在有在介紹母語的好嘛,

要傳承嘛,不要這樣就沒了,我就會知道說母語這麼好,我現在覺得這樣啦!

可是小朋友……,如果早知道的話,我就會跟小朋友對話的時候我就會講(母 語)。(訪談 20130323-02-1)

相對於女性家長,男性家長認為自己跟子女都是福佬人,肯定母語有保存的 價值,因為各族的文化應該要保留下來,母語在與人深入交談時可以令人感覺到 親切,但同時認為母語跟族群認同沒有關係。本身跟子女溝通時,並不會刻意去 教他們講母語,他認為母語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成長環境改變了,至於為甚麼沒 有好好教子女講母語,他表示:「以前沒有注意這個問題。(訪談 20130331-02-2)」

個案 2 的女性家長由於政府對鄉土教育的推展,開始意識到母語保存的價 值。男性家長認為失去母語便失去傳承,令人擔憂,如果有機會,願意嘗試一人 一語,即太太(客家籍)跟孩子講客語,而他(福佬籍)跟孩子講閩南語。

男性家長認為華語在教育及社會接觸方面非常重要,是最基本的語言,每一 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語言能力,但影響的層級則視年齡而定,對正在受教的孩童影 響較大,對老一輩的人則不會有影響。

男性家長認為英語雖然重要,但目前的社會環境還用不到英語,他認為英語 只要學習就會了,不一定要小學就開始學,並且認為台灣絕不可能變成全英語的 社會。女性家長則樂於見到在台灣由英語取代華語,因為英文在工作上、考公職、

考大學,或是公家機關,都是英語優先。她表示:「我很喜歡(英語取代華語),

因為這樣開口就用英文,我希望開口講話用英文就好,不要用國語了。」(訪談 20130323-02-1)

50

三、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2 的父母一致認為母語保存,家庭的角色很重要。女性家長認為:「一定 要爸媽會講啊,爸爸不會講,就要媽媽會講。客語一定要互動,不然很難。」(訪 談 20130323-02-1)男性家長則認為在家裡保存母語,成功的機會比重很大,但他 也認為靠家庭保存母語是有困難的。他表示:「困難就是教育沒辦法介入,小孩子 自己在帶,沒有教育環境他不會跟你講,所以政府要介入。」(訪談 20130331-02-2)

過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雖然由客家籍的母親照顧,但因為母親已經不會講客 語,再加上當時也沒有母語保存的意識,所以對母語傳承並沒有積極作為,且配 合孩子學校教育及說話習慣,以華語為主;而父親則是華語、福佬話,兩種語言 混用來溝子女溝通,再加上跟祖父母、同儕也都有機會使用福佬話,所以福佬話 是保存下來的。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