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三節 個案 3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3 是父母與三名子女同住的小家庭,目前居住在台東市,男性家長是福 佬籍,具備華語跟福佬話的能力;女性家長為客家籍,從小講客語,具備華語、

客語及福佬話的能力。祖父母都是福佬籍,具備華語跟福佬話的能力,也住在台 東市,祖孫大約每個禮拜見一次面;而外祖父母住在苗栗客家庄,兩人皆為客家 籍,具備華語、客語及福佬話的能力,周遭都是客家人,孫子女們一年大概回去 兩、三次,每次大概為期一個禮拜左右。三名子女平常以華語為主要語言,會聽 福佬話,口說則不流利,幾乎是不會講。其中第二及第三名子女在學校鄉土語言 課選修客語,所以會一些簡單的客語問候語。

表 4-3 個案 3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父 華語、福佬話。

母 華語、客語、福佬話。

子女 華語、客語、福佬話。(其中福佬話聽得懂一些,但口說不甚流利;

客語則是簡單的問候語,或是一些名詞。)

從表 4-3 可以看出這個小家庭父母雙方除了華語之外,對於自己的母語都具 有流利的程度,客家籍的女性家長甚至會三種語言(華語、客語、福佬話),雖然 他們在照顧子女時,都是使用華語,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對孫子女也都使用華語,

但未成年子女透過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相處,以及學校的鄉土語言課程,在母

52

語方面,聽的能力比口說的能力強。父親表示:

(閩南語)應該是同學還有過去我爸爸媽媽那邊,他們(祖父母)會跟 他們(小孩子)講一些,所以他們的閩南話學得比較……就是他們聽得懂,

但是不會講。(訪談 20130325-03-1)

現在小朋友上客語課……,所以我們在家裡可能會用的就是我太太有時 候會教他們唱童謠,客語的童謠,然後就是簡單的ㄧ些節慶啊,或是問候語。

(訪談 20130325-03-1)

由男性家長的自述可知,雖然夫妻倆平日與子女溝通時只用華語,但透過與長輩 接觸、學校課程以及同儕相處,子女們具有簡單的客語及福佬話的能力。

(二)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3 是僅有兩代同住的小家庭,週末才到祖父母家去拜訪,寒暑假期間才 能到外公外婆家小住。父母親都從事教育工作,生活作息單純。關於家庭中語言 使用的情形,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平常你們在家裡面,夫妻兩個是講……?

父親:講國語。

父親:閩南語是用來私底下溝通的,不要讓小孩子聽到,我們都盡量講閩南 語。(訪談 20130325-03-1)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那(平常你們夫妻)對小孩子呢?(講哪一種語言)

53

父親:國語。(訪談 20130325-03-1)

子女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請問您三個子女筆此之間使用甚麼語言溝通呢?

父親:國語。(訪談 20130325-03-1)

子女與附近鄰居之間使用的語言:

筆者:那您的小孩跟附近的玩伴或是同儕是講甚麼語言?

父親:講國語。

筆者:都講國語嗎?

父親:應該是吧。(訪談 20130325-03-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3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居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3. 交談語言:M-使用華語;M(T)-主要講華語,偶爾講福佬話。

54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3 男性家長是福佬籍,雖然平常工作或是夫妻之間溝通主要是講華語,

但只要說話的對象是自己的父母親,都是全程使用福佬話;遇到比較要好的同事 也喜歡使用福佬話溝通,他表示:「比如說我跟我比較要好的同事我會比較喜歡用 台語,因為覺得那種親切感,我看到他,他聽得懂我講的,我聽得懂他講的。」

(訪談 20130325-03-1)對於下一代的子女不會講母語(福佬話和客語),他表示:

「這就是我很擔心的事情,我很擔心他們這個不會講、那個也不會講。」(訪談 20130325-03-1)福佬籍的祖父母認為母語應該傳承,而且這是父母的責任,男性 家長表示:「我媽媽會覺得說為什麼不教他們(小孩子)講台語。她覺得我們是台 灣人,為什麼不會說台灣話?她覺得說我們自己的族群,我們不說台語,她覺得 我沒有盡到責任。」(訪談 20130325-03-1)至於客家籍的外祖父母則認為不必要 有母語,男性家長表示:「他(岳父)全台灣人要聽得懂,只要有一種語言就夠了,

他(岳父)覺得國語是比較重要的。」(訪談 20130325-03-1)男性家長希望他的 子女兩種母語(客語、福佬話)都會講,雖然他自己本身是福佬籍,但他鼓勵子 女學習客語,因為他認為客語比較難,而以後再學台語則比較快。三名子女中,

老大的鄉土語言課程選讀的是福佬話;而老二和老三則是選讀客語,而且認為自 己是客家人。男性家長表示:「可能我們回苗栗住的時間比較長,接觸比較多,他 們(小孩子)可能覺得客語講起來蠻好玩的,所以他們就想要學客語。」(訪談 20130325-03-1)

男性家長認為母語關係著文化的傳承,那是族群獨特的東西,具有保存的價 值,且應該傳承下去,而這些都跟母語有關。對於現今的母語教育,他認為成果 有限,一來受限於師資,二來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他表示:「像我們學校有那個 很重視的家長,也有那個比較沒有責任感的家長,他們(學生)在學母語的情況 下,那個重視的家長,小朋友就差異很大,我覺得家長的部分還是比較重要。」

55

(訪談 20130325-03-1)而母語流失的原因,他認為是使用者的自覺,也就是使用 者自己是否覺得母語重要,再者就是使用的習慣。男性家長表示:「其實你在用(母 語)的時候,小孩子就在學了。我們不用去刻意教他講,我們在用,他們就會學。」

(訪談 20130325-03-1)所以母語會流失,除了當年政府對母語的限制之外,使用 者因為母語不是共通的語言,無法跟別人溝通,就不再使用,也有責任。

個案 3 的男性家長認為母語若要保存,社區的力量很重要。由於母語可能有 很多不同的語系,例如客語有不同的腔調,原住民語有不同的族群,而母語師資 受限於編制,不可能滿足每一種語系,所以小孩子在學校學的母語可能跟家裡使 用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應該凝聚社區的力量,由長輩來帶領,從家裡到社區,講 一樣的族語、相同的腔調,讓孩子更能融入母語情境。

男性家長認為華語是官方語言,它的價值就是可以讓不同的族群溝通的一個 語言,但他並不贊同台灣變成只講華語的社會,他自己本身是福佬籍,他覺得小 孩子不會講福佬話是很可惜的,而既有文化也不該就此消失。對於英語,男性家 長認為不需要從小就學,太早學、學得太多可能造成小孩子的困擾,反而不好。

所以他並未讓子女在外補習英文,在家裡也不會主動指導小孩關於英文的課業。

至於英語能力對小孩子的影響,他表示:「他(小孩子)以後想找到什麼工作,如 果那個工作需要英文,他就很認真地去學。」(訪談 20130325-03-1)他認為相較 於母語,英語是一種功能性的語言,需要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去學。

三、家庭語言管理

如前所述,個案 3 的父母在家庭語言管理上,只有女性家長會在傳統節日的 時候,教導一些客家節慶用語,或是教唱簡單的客家童謠。雖然希望小孩會講母 語,但就教導母語來說,他認為父母雙方必須能夠配合,亦即兩個人都該會講母 語,互相搭配,才有效果。他表示:「要教小孩客語,首先我要配合能夠講客語,……

56

台語也是一樣,……我是說我講她也講,小孩子台語就會學得很快,講台語有人 對應的時候,那個效果才出現。」(訪談 20130325-03-1)他認為像他們這樣的小 家庭無法實行一人一語。雖然曾想過夫妻倆人針對同一個語言來教導小孩,但兩 人都很忙碌;也想過一整個暑假讓小孩待在苗栗,都講客語的話,應該可以學習 的很快,但也未付諸實行。

以福佬話來說,假設家裡大人跟小孩溝通都使用福佬話,男性家長認為母語 成功保存的機率至少七、八十,因為周遭環境對福佬話比較有利。但如果是在苗 栗(客家)地區,就算家裡都講福佬話,福佬話保存的成功率也低了。所以家庭 與社區結合才是母語成功保存的關鍵。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