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八節 個案 8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8 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目前居住在台東縣關山鎮,附近有客家人、福佬 人還有原住民。祖父母輩務農,目前都已經退休,平日就在家幫忙照顧孫子。祖 父是客家籍,從西部搬過來後,就一直定居在這裡。祖父會講華語、客語、福佬 話,還有一點點的日本話。客語是原本的母語;福佬話小時候跟著祖母市場賣菜,

自然就學會了;華語則是來台東後唸補校學會的。祖母是福佬籍,沒唸過書,不 太會講華語,本來只會說福佬話,從雲林嫁到台東後,為了適應夫家的環境,婚 後才學客語,現在已經非常流利。祖父母輩一開始用福佬話溝通,之後漸漸變成 說客語,祖母表示:「從小孩出生開始,我們就慢慢慢慢地跟小孩講客語了。」(訪 談 20130413-08-1)語言是融入環境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祖母嫁到客家家庭後,

不但學了客語,也非常重視客家文化傳承,在教養子女以及孫子女的過程,都是 使用客語,而非福佬話。

父母輩的男性家長是客家籍,具備華語和福佬話的能力,客語小時候會說,

現在則不太會說。男性家長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福佬話和客語,這兩種語言小時 候都會說,但是後來因為附近環境以及上班地點沒什麼機會講客語,所以現在客 語不太會講,只會講福佬話和華語。祖母表示:「因為他(父母輩男性家長)比較沒 有接觸客家人,都是河洛人比較多。」(訪談 20130413-08-1)父母輩的女性家長 也說:「(丈夫)上班時候都是講國語。」(訪談 20130413-08-1)女性家長是福佬 籍,會講華語和福佬話,雖然跟婆婆一樣是福佬籍嫁給客家人,但自己的丈夫不 會講客語,自己跟公婆也都用福佬話溝通,所以客語會聽,但是不會講。

第三代子女都是由祖父母輩照顧,具備華語、客語,以及福佬話的能力。祖 父母堅持用客語跟孫子交談,所以孫子女都會講客語,其中有一個個性內向,比

85

較害羞,不喜歡說客語,其他兩個客語都是聽說流利,福佬話也會。除了父母輩 會跟小孩講福佬話之外,也跟經常看電視有關,祖母說:「台語就隨便學就會了啊!

聽就聽到會講了,他(孫子)看到電視在講什麼他就會講了,台語最容易講的。」

(訪談 20130413-08-1)小孩子的語碼轉換能力也非常強,可以面對不同的家人使 用不同的語言。

表 4-8 個案 8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祖父 華語、客語、福佬話、日語。(其中日語只會一點點。)

祖母 客語、福佬話。(華語會聽一些,不太會講。)

父 華語、客語、福佬話。(其中客語不太會講)

母 華語、客語、福佬話。(其中客語只會聽)

子女 華語、客語、福佬話。

從表 4-8 可以看出父母輩不會講客語,到了第三代子女又會講,主要來自祖 父母輩對母語的堅持,而父母輩的男性家長小時候也講客語,但後來環境的影響,

少接觸就不會講了。

(二)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8 是三代同堂的家庭,祖父母輩務農,周遭各種語種的人都有,大部分 是講福佬話的,父母輩的男性家長是公務員,女性家長則是家管,第三代子女白 天由祖父母輩照顧,祖孫都以客語交談。關於個案 8 家庭中語言使用的情形,根 據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祖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們夫妻是講台語嗎?

86

祖母:對,但也是會講客語。(訪談 20130413-08-1)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們夫妻彼此都講(什麼語言)?

母親:國語、台語。(訪談 20130413-08-1)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您跟孩子都講國語喔?

母親:對,講國語。

祖母:他們夫妻(父母輩)、父子(父母輩跟子女)、兄弟(第三代子女)都 講國語。

筆者:媳婦也不會跟小孩子講台語嗎?

祖母:很少,……大部分都講國語,都很少講台語啦,一兩次啦。(訪談 20130413-08-1)

祖父母輩與父母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妳說你們現在這個兒子比較不會講客語,所以妳跟他們講話都是講 台語?

祖母:台語。(訪談 20130413-08-1)

祖父母輩與第孫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妳們在家裡都講什麼話?

祖母:大人都講台語,跟孫子就一定講客語。

筆者:對孫子只說客語?

祖母:對,孫子我都跟他講客語,我沒有跟他(講國語),我就不太會講國

87

語。(訪談 20130413-08-1)

子女彼此以及與附近鄰居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們這三個孫子在一起時,他們講話也都是講客語嗎?

祖母:不會。

筆者:你這三個孫子他們講話是都講國語還是台語?

祖母:都講國語。(訪談 20130413-08-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8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GF-祖父;GM-祖母;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居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3. 交談語言:H-使用客家語;M-使用華語;T-使用福佬話;M(T)-主 要講華語,偶爾講福佬話;T,M-使用福佬話,也使用華語;H,T-使用客 語,也使用福佬話。

88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8 的祖母雖然是福佬籍,但她嫁入客家家庭後,除了積極學客語之外,

在心態上也早把自己當成客家人,她說:「我河洛人,可是我嫁給客家人啊!現在 就是一定是客家人啊!」(訪談 20130413-08-1)所以她認為婚姻關係的建立,也 可以促進族群認同。她分享了某次在外地被小販誤解為「番仔(原住民)」的經驗,

祖母說:「我們是客家人耶,你(小販)把我們當成番仔,他就是認為我們台東都 是番仔,他不知道台東也有很多客家人。」(訪談 20130413-08-1)祖母對於自己 的客家身分不願意被錯認,展現強烈的客家意識。在教養子女以及孫子女時,祖 母都是使用客語,尤其是面對孫子時,她說:「我們跟孫子一定是講客語。」(訪 談 20130413-08-1)祖母認為學客語很好,有需要時可以跟人溝通;對工作也有幫 助。對於不會講客語的客家人,祖母和母親都認為也算是客家人,只是非常可惜。

對於客語的流失,祖母覺得擔憂,她認為現在的父母跟小孩子比較不會講客 語了,多半講華語了。掃墓祭祖的時候,都講客語,因為全庄的人都是客家人,

但是年輕的都講華語比較多。她認為靠家庭保存客語的機率有七、八成左右,但 也要政府配合,她說:「自己在家跟他(孫子)講是沒有什麼困難啦,最重要的是 學校、政府可以再幫他加強,……,就是家裡要會講,去學校又可以,這樣就會 比較進步。」(訪談 20130413-08-1)對於目前的母語教育,祖母沒有批評,因為 總比甚麼都不做要好。父母輩的女性家長也贊成學校教母語,她認為母語的傳承 很重要,那是一種文化,語言消失,文化可能也會消失。

這一對婆媳都是福佬籍,雖然沒有拒絕傳承台語,卻也不覺得需要刻意營造 說福佬話的環境。父母輩的女性家長對孩子的語言使用本來就是採順其自然的方 式,而祖母則表示:「我是覺得我就是一定要跟他講客語,客語你不跟他說他就不 會;但是台語,隨便學就會了。」(訪談 20130413-08-1)「客語要教他才會,台語 比較沒關係,也是重要啦,但是比較好學。」(訪談 20130413-08-1)祖母認為福

89

佬話是看電視就能學會的語言,或是自己在與他人使用福佬話時,孫子能在這種 情境下,自然就聽得懂福佬話。

父母輩的女性家長認為華語已經是共通的語言了,不會華語,將會連基本溝 通、學習都有問題。對於孩子的華語學習,母親並沒有特意教他們,也沒有額外 學習來加強華語能力。對於英語,女性家長認為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對將來就業 有影響。贊成從小學就開始教英語,但她認為台灣的英語教育並不成功,因為缺 乏講的環境,也就是日常生活沒有機會使用英文。但她也不希望因此台灣變成只 講英語的社會,她說:「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樣我們文化都沒了啊。」(訪 談 20130413-08-1)

三、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8 的家庭中,祖父母輩堅持在任何時候跟孫子們講客語,養成了孫子面 對祖父母輩時,只會講客語,不會使用其他語言,雖然其中有一個孫子因為個性 比較害羞內向,現在都講華語了,但祖母還是跟他講客語,在他講華語時,糾正 他,告訴他客語的講法。在這個家庭中,祖父母輩顯然具有語言管理者的地位。

形成了祖父母輩跟孫子女講客語,而父母輩跟第子女就講華語,形成「一代一語」

的情況,結果是第三代子女可以面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具備華語跟客語的能 力。福佬話雖然沒有刻意教導,但孩子平常聽大人說,以及看電視的情況下,也 自然而然會講。

除了家庭,祖母認為政府也要協助保存母語。要讓客語傳承下去的方法就是 在家裡講客語,然後學校再教。除了學校教育之外,祖母也認為客語認證的獎金 制度有助於提高學習客語的動力,將來甚至可以參考原住民的方式,讓會講客語 的人,在考試時可以加分,這些都能鼓勵更多人講客語。

父母輩在管理語言的政策上,相對於祖父母輩,他們是屬於順其自然的,不

90

反對祖父母輩跟小孩子講客語,而當子女用華語回應父母輩講的福佬話時,也不 會要求他轉換成福佬話。女性家長認為當大人們在對話時,孩子聽到了,自然會 學,沒想過要刻意教他。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