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家庭語言政策

第三節 家庭語言政策

家庭語言政策是晚近發展的語言研究領域,King 等人將家庭語言政策定義為

「關於家庭成員之間語言使用的明確(explicit)、顯明的(overt)的規劃」(King et al. 2008:1)。一般文獻常將語言政策定位在國家的層次,如 Cooper( 1979),

亦即由政府主導,是一種由上而下的語言干預行動。過去官方的語言規劃不注重 家庭、社區的語言規劃(張學謙,2012)。Romaine(1995)觀察到語言政策通常 無法達到復振瀕危語言的目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政策對家庭語言使用的影響微 乎其微。Daniel & Romaine(2000)強調語言永續生存需要由下而上的語言保存 法,強調集中於家庭母語的世代傳承;Hinton(2001)的五大類語言復振計畫中,

其中以家庭為主的計畫,認為族語如能成為家庭使用的第一語言,便能脫離「瀕 危語言」的名單;Fishman(1991)在他用來記錄語言流失或保存情形的「世代失

13

調分級表」中,將家庭-鄰里-社區的強化視為整個追求語言文化代代相傳的核心 工作等,前人的研究證明語言政策也可以由家庭出發,並可收到實際的效用。

Spolsky(2004)語言政策觀經常被引用來當作家庭語言政策的理論基礎,他 將語言政策分為三大部門:語言實踐、語言意識形態及語言管理。語言實踐就是 語言選擇;語言意識形態也可稱為語言信仰,指的是對語言本身或語言使用的情 感和信任;語言規劃則是通過各種干預來改變或影響語言實踐。King et al.(2008)

則根據 Cooper(1989)的語言政策分類法,提出家庭語言政策有三個領域:地位 規劃、文本規劃以及學習規劃,建構出家庭語言政策的分析架構為:「照顧者嘗試 影響那些家庭成員的哪些(語言)行為,為了甚麼目的,在甚麼情況下,以甚麼 方式,透過甚麼樣的決策過程,達成甚麼效果?」(King et al., 2008:910)。過去 國家層級的語言政策傾向於關注在宏觀的議題,例如語言的意識形態或是態度 等,對於微觀的議題如語言互動模式及語言實踐較少注意,故成效有限 。 Curdt-Christiansen(2009)的家庭語言政策將 Spolsky 的語言政策架構放到社會語 言脈絡中,結合宏觀與微觀的因素,提出形塑家庭語言政策背後多種多樣的因素,

包括社會語言、社會文化、社會經濟以及社會政治面向,並據此提出了一個家庭 語言政策的模式:

14

圖 2-1 家庭語言政策模式(Curdt-Christiansen, 2009: 355,轉引自張學謙,2012:16)

有不少學者運用 Spolsky 的理論,探討家庭語言政策以及語言保存或流失的 相關研究:例如 Kamuangu,(2006)探討剛果民主共和國移民家庭的語言選擇;

Rohani et al. ( 2005 ) 探 討 美 國 移 民 社 群 中 的 語 言 保 存 和 家 庭 角 色 ;

15

也就是語言保存是靠家庭、部落社區成員基於語言忠誠感的草根性運動(張學謙,

2011)。所以母語保存要從家庭做起,那麼該如何做呢?包括鄭良偉(1990)、曹 逢甫(1997)、張學謙(2004)、黃宣範(1995)等,都提出了「雙語政策」的主 張。黃宣範認為雙語既可以使少數民族學習強勢語言,又能保護自己的語言文化 於不墜,具備多元性、創造性和真實性。而「一人一語」和「一地一語」是發展 兒童雙語現象的好方法(黃宣範,1995)。所謂「一人一語」就是父母親各自以本 身的母語和孩童說話,孩童也以同樣的語言回答。「一地一語」則是畫分語言的使 用領域,雙親在家皆以弱勢語言和孩童說話;孩童從其他場所學習強勢語言,也 就是在家說族語,在外說強勢語言(張學謙,2010)。關於雙語的具體成效,有很 多學者利用問卷及訪談的方式,深入家庭探討其實踐的成果,例如:張麗君(2006)

以台南市幼兒家長為對象,調查幼兒雙語教育與語言轉言的現象,發現懂得兩種 以上語言的家長為多數,幾乎所有家長對幼兒階段實施雙語教育持正面的態度,

但台南市地區的家庭,國語漸漸取代福佬話成為小朋友的母語。同時研究也發現 半數以上的父母輩只用國語和下一代溝通,而半數以上的祖父母輩只用福佬話和 第三代溝通,傳承母語的工作主要落在高齡的世代上;張毓仁(2004)以台東馬 蘭國小為例,調查家長雙語使用的態度與語言使用的情形,發現不同性別的家長 在雙語使用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但不同性別的家長和小孩交談時使用母語和國語 的情形有顯著差異,如客家族群的男性家長和小孩交談時使用國語的情形遠高過 客佳女性;Schwartza & Moinc(2012)探討父母對學齡前孩童雙語教育的評價;

Schwartz, Moin, Leikin(2011)探討的是父母對學齡前孩童雙語發展的語言策略等 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