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四節 個案 4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4 是父母與兩名子女同住的小家庭,目前居住在台東市,男性家長為福 佬籍,具備華語和福佬話的能力;女性家長是苗栗客家人,具備華語、客語以及 福佬話的能力。她從小在客語環境中長大,在家中或是社區裡,都講客語,所以 客語非常流利。至於福佬話則是從小看電視、聽收音機學來的,再加上後來嫁到 台東,接觸很多福佬人,所以也會講。兩名子女中都具備華語跟福佬話的能力,

其中老大兩歲以前由祖母照顧,祖母住在太麻里,只會講福佬話,大兒子第一個 接觸的語言就是福佬話,兩歲以前等於是處在福佬話的環境中,所以老大的福佬 話能力比較流利。老二則是由保母照顧,保母對孩子講華語,老二在學校的鄉土 語言選讀的昰福佬話,假日回太麻里探望祖母時也會接觸到福佬話,小時候參加 福佬話競賽,學了一陣子,所以也會說,但沒有老大那麼流利,也不太願意開口 說。至於客語,因為家中只有女性家長一人懂客語,即使回到苗栗娘家,外公外 婆已經不在了,孩子跟阿姨、舅舅們都使用華語,所以沒有機會講客語。

根據個案 4 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將其個人語言能力整理如表 4-4。

表 4-4 個案 4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父 華語、福佬話。

母 華語、客語、福佬話。

子女 華語、福佬話。

58

由表 4-4 可知男女家長以及兩名子女共通的語言是華語以及福佬話。雖然都是雙 語者,但根據研究者調查,在家庭中,父母彼此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主要的使 用語言都是華語。子女雖然會講福佬話,但是在語言使用的習慣上,就算家長使 用福佬話,子女還是會用華語回答,除非回到祖母家,才有機會使用福佬話。

(二)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4 是僅有兩代同住的小家庭,假日才到祖母家拜訪,父親是公務員,母 親則是國小教師,現居台東市,週遭各類語種人口都有。關於家庭中語言使用的 情形,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們夫妻彼此之間是講哪一種語言呢?

母親:都講國語。

筆者:在小孩子面前呢?

母親:也是講國語。只有在回鄉下(太麻里)時才會講台語。

筆者:你們兩位都懂閩南語,偶爾回鄉下也需要講閩南語,為什麼平時不會 用閩南語溝通呢?

母親:一種習慣吧,因為工作啊,現在的環境啊,都是講國語。(訪談 20130326-04-1)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那你們(父母)跟小孩子呢?(講哪一種語言)

母親:都講國語。

筆者:您的大兒子小時候給祖母帶,不是講閩南語嗎?

母親:對啊!可是我們晚上會帶回來,就會跟他講國語。

筆者:為什麼不是講閩南語呢?

59

母親:就是習慣(講國語)。(訪談 20130326-04-1)

子女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您的兩個小孩彼此之間用什麼語言溝通?

母親:國語。

筆者:都用國語嗎?

母親:對。(訪談 20130326-04-1)

子女與附近鄰居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孩子跟附近的同學朋友是講什麼語言?都講國語嗎?

母親:都講國語,這裡市區小孩都是講國語。(訪談 20130326-04-1)

祖母與孫子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母親:我老大小時候兩歲前是阿嬤代的。在太麻里,滿兩歲才過來台東。我 老大兩歲是在台與環境長大。所以他語言基礎比較好,台語他很溜。(訪 談 20130326-04-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4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居;GM-祖母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3. 交談語言:M-使用華語;T-主要講福佬話;M(T)-主要講華語,偶爾 講福佬話。

60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一)對族群認同、客語以及客語教學的態度

個案 4 女性家長表示自己是個道地的客家人,對於客家族群的認同,她認為 是來自語言和血緣:

筆者:如果人家問你是甚麼人,你會怎麼回答?

母親:(我講)客語,客家人啊!

筆者:您覺得客家人需要會講客語嗎?

母親:當然需要啊。

筆者:那不會講客語的人您覺得能算是客家人嗎?

母親:也算啦!有血緣還是客家人。(訪談 20130326-04-1)

但子女就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因為父親是福佬人,接觸的環境也大多是講福佬 話的,女性家長表示:「因為父系比較強勢啊。我都在台東,他們(孩子)親戚阿

61

姑都跟他們講台語,所以台語算是強勢,他(孩子)會覺得他是閩南人。」(訪談 20130326-04-1)以族群認同來看,女性家長第一考量的是語言,使用甚麼語言,

通常就會認為自己是那一個族群的人,其次才是血緣。

女性家長是小學教師,因為這幾年政府在學校推廣母語教育,才漸漸有了母 語意識。但礙於目前所處的環境,以及在台文所進修的緣故,她的本土語言意識,

福佬話比較強烈,她認為應該教小孩學福佬話。雖然有這樣的想法,夫妻兩個也 曾試過跟孩子講福佬話,但總是受限於語言使用習慣,不知不覺又使用華語。至 於為何不教小孩學客語,她表示:「當然我不能要求講客語,因為沒人跟我講客語。」

(訪談 20130326-04-1)生活中沒有機會使用客語,缺乏使用對象,是主要原因。

對於學校的母語教育,女性家長肯定它的作用,但她認為:「那個(母語教育)

作用是讓我們知道說有這個重要性,可是它真正要能流利還是要家裡,生活的應 用還是必須家裡講。」(訪談 20130326-04-1)目前學校母語教育並不能讓孩子完 全學會母語,因為學校的母語課,學生會的可能只有課本上的東西,生活的語言 太少了,女性家長認為學習母語最適合的環境是家庭。

女性家長認為華語在台灣社會是主流,而且是大家習慣使用的語言,但是她 並不希望只是因為溝通方便,就讓台灣變成只講華語的社會,她希望母語可以傳 承。 對於小孩的英語教育,除了在學校上課之外,也在外補習。女性家長認為英 語是必要的語言,具有國際觀,但因為台灣的教育就是一直要求學生背誦、考試,

所以她的孩子並不喜歡英文課,而她認為英語雖然重要,但是孩子學得開心與否 更重要。她認為英語跟母語一樣,最需要的是有充分的機會練習,但如果將台灣 變成一個全英語的社會,女性家長也不贊同。母語、英語和華語,她希望孩子每 一種語言都會使用。

62

三、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4 的女性家長認為學習母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練習說,最好的場所就是 家庭。她也曾和男性家長共同決定跟孩子講母語,但受制於語言使用習慣,又恢 復成講華語。她認為大人才是決定語言使用的主導者,會變成都講華語的現象是 因為大人的關係,她表示:「我覺得是大人的關係,小孩就是……,你可能跟他講

(母語)他就習慣。我們大人改不過來,然後小孩就不會。」(訪談 20130326-04-1)

女性家長贊成多語的社會,她覺得過去對孩子的母語教育需要檢討,在學習 福佬話這件事情上,夫妻兩個人沒有堅持到底。她表示未來如果他的小孩有了下 一代,她一定會跟孫子們講客語,也非常樂意嘗試夫妻兩個用「一人一語」的方 式來教導孫子,即丈夫(福佬籍)跟孫子講福佬話,而她(客家籍)跟孫子講客 語,讓孫子同時學習兩種母語。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