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記錄

第七節 個案 7

一、家庭語言實踐

(一)家庭成員的語言背景及語言能力

個案 7 雖然不是標準的三代同住的家庭,但是外祖父母就住在附近,兩家來 往密切,外孫女小時候就是由外祖父母帶大,深切影響第三代子女的語言能力及 使用習慣,故亦列為三代同堂的家庭。外祖父母輩都是客家籍,外祖父是屏東縣 萬巒鄉人,附近都是客家人,從小講客語。上學之後開始講華語,接觸到福佬籍 的同學,所以也開始學福佬話。曾經唸過一年的日本小學,以及在家裡父母也講 日本話,所以也會講一點日本話。年輕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才移居到台東。外祖母 也是來自客語家庭,同樣具備華語、客語、福佬話以及日語的能力,夫妻二人退 休後都擔任學校社團的客語教師。

父母輩的男性家長是福佬籍,從商,具備華語和福佬話的能力,自己的父母 住在高雄,與岳家住得較近,經常往來,常聽他們使用客語,所以客語會聽一些,

但不會講。父母輩的女性家長在台東出生,小時候家裡都講客語,因為父親要求 只要在家裡都必須講客語,偶爾一家人出外時才講華語,所以客語聽說流利;福 佬話則是上學以及出社會後,自然而然學會的。

第三代子女具備華語、客語以及福佬話的能力,一個小時候由外祖父母照顧,

另外一個是由母親的阿姨照顧,都是客家人,主要都講客語,到現在祖孫碰面時 還是使用客語,講的不夠標準,外祖父還會指正,所以客語聽說流利。福佬話則 是因為接觸到福佬籍的同學、朋友,福佬籍的父親並沒有刻意教他們講,因為跟 同儕相處,自然而然學會的。

77

表 4-7 個案 7 家庭成員語言能力表

稱謂 語言能力

外祖父 華語、客語、福佬話、日語。

外祖母 華語、客語、福佬話、日語。

父 華語、福佬話。(客語會聽一些,但不會講)

母 華語、客語、福佬話。

子女 華語、客語、福佬話。

從表 4-7 可以看出客語和福佬話這兩種母語,在這個家庭中都保存了下來,

客語因為外祖父母非常支持,母語意識強烈,再加上分擔了照顧第三代孫子女的 生活,接觸頻繁,所以客語沒有流失。而福佬話雖然福佬籍的父母輩男性家長並 沒有刻意教導,但子女都具備了福佬話的能力,父母輩女性家長表示:「台語自然 而然就會了,這個是社會的問題,在學校同學之間也都會講台語啊!」(訪談 20130413-07-1)兩相比較之下,福佬話因為環境的助力,似乎比客語保存來得容 易。

(二)家庭成員間的語言使用情形

個案 7 是接近三代同堂的家庭,雖然不住一起,但外祖父母輩對父母輩及第 三代子女的語言使用有很大的影響力。關於個案 7 家庭中語言使用的情形,根據 訪談內容,整理如下:

外祖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主任(外祖父)你們夫妻彼此講什麼語言呢?

外祖父:彼此講客語。(訪談 20130413-07-1)

父母輩彼此使用的語言:

78

筆者:請問你跟妳先生一起的時候,是講什麼話?

母親:國語。

筆者:你會跟他講閩南語嗎?

母親:會啊!

筆者:他(先生)有跟你學客語嗎?

母親:就是說不輪轉。(訪談 20130413-07-1)

父母輩與子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們跟兩個女兒是講什麼話?

母親:國語,有時候教一些客語。

筆者:台語會嗎?

母親:台語不會,自己在學校就會了。

筆者:你先生會跟他們講台語嗎?

母親:比較少,也會啦!(訪談 20130413-07-1)

外祖父母輩與父母輩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筆者:你跟你的小孩子從小是跟他們講什麼話?

外祖父:就講客語嘛。

筆者:你們在家就講客語嗎?

母親:客語、國語都有。爸爸小時候就會要求,講客語。(訪談 20130413-07-1)

外祖父母輩與孫女之間彼此使用的語言:

外祖父:從小她那個孩子,跟我們住在一起啦。

筆者:嗯,所以你們照顧的嗎?

外祖父:對啊!

79

筆者:所以你們就是因為生活照顧就跟她講客語?

外祖父:對對對。

筆者:那現在主任(外祖父)你碰到這兩個孫女,你開口會講什麼話?

外祖父:客語。(訪談 20130413-07-1)

子女彼此以及與附近鄰居使用的語言:

筆者:他們兩姐妹在一起的時候,講什麼話?

外祖父:就講國語。

筆者:會夾雜其他話嗎?

外祖父:很少。

筆者:他如果出去外面碰到朋友講什麼話?

母親:都有啊,台灣人就是台語多呀,大陸人就是國語普通話。(訪談 20130413-07-1)

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個案 7 的家庭語言使用圖,便於閱讀對照,圖中代號所 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1. 稱謂:GF-外祖父;GM-外祖母;F-父親;M-母親;C-孩子;W-鄰 居

2. 族群屬別:(H)-客家人;(T)-福佬人

3. 交談語言:H-使用客語;M-使用華語;T-使用福佬話;M(T)-主要 講華語,偶爾講福佬話;T,M-使用福佬話,也使用華語;M(H)-主要 講華語,偶爾講客語。

80

二、家長語言意識形態

個案 7 的外祖父母輩目前都是學校客語教師,對客語傳承有強烈的使命感。

他 提 到 :「 你 客 家 人 如 果 不 會 說 客 語 , 我 感 覺 到 他 這 樣 很 羞 恥 。 」( 訪 談 20130413-07-1)他認為具客家血統而不會講客語,仍然算是客家人,但不會說自 己的母語是可恥的。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太重視自己的母語,甚至覺得講客語 會有丟臉的感覺。所以他經常用他自創的「四要一不」來鼓勵下一代的人講客語,

所謂「四要」是指:「要以我是客家人為榮;要我會說客語為榮;要我會讀客家漢 文為榮;我要傳承客家母語為榮。」(訪談 20130413-07-1)「一不」是指:「不會 說客語為恥。」(訪談 20130413-07-1)因為這樣強烈的母語意識,外祖父對自己 的兒女及孫女都嚴格要求客語的學習,成效也非常良好。對於通婚家庭母語保存,

外祖父說:

81

如果我的孩子不是說我的(母語),我的(母語)一定不會留。孩子將來 娶的媳婦,生的孩子就斷了半條根,就不會講,有一半就不會講;如果我的 女 兒 嫁 給 河 洛 人 , 生 的 孩 子 , 就 斷 了 一 條 根 , 絕 對 不 會 講 。( 訪 談 20130413-07-1)

對於通婚家庭的客語保存,外祖父顯然是悲觀的,其中又以客家女子嫁入非客語 家庭的流失更為嚴重。

父母輩的女性家長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因為她的父母都是客家人,但同時也 認為現代人應該不會再關心這種籍貫的問題了。以客家族群的定義來說,會不會 講客語,跟是不是客家人,不能畫上等號。女性家長認為身為客家人,不會講客 語,那就是把東西(語言、文化)丟掉了,但血統上還是客家人;而不具客家血 統,卻懂客語的人,她認為一定是重視客家文化的人,值得尊重。女性家長是客 家籍,在孩子的鄉土語言教育上,她建議孩子選讀客語,她說:「從小就跟她(孩 子)講,客語比閩南語難學,所以在學校我會建議你去上客語,因為閩南語真的 出社會大家講。」(訪談 20130413-07-1)福佬籍的父母輩男性家長談到他對母語 的看法,他說:「我沒有他們(客家人)那麼強烈,我閩南的感覺,我覺得老一輩 會比較強烈要求孫子講他的語言。」(訪談 20130413-07-1)他說他自己的父親(福 佬籍)也會要求講自己的母語,但是到了他這一代,感覺就已經很隨便了,不再 堅持母語了。女性家長認為客語對他們來說具有私密性,她表示:「出去的時候,

如果要說人家比如說那個穿著打扮呀,或者怎麼樣,我們就會說客語,為了不讓 別人聽懂。」(訪談 20130413-07-1)

第三代的兩個子女都通過了客語認證,一開始是應外祖父的要求學習客語,

現在自己也覺得講客語還不錯。大女兒參加過客語研習營,有教唱客家歌,講述 客家文化的活動。她表示自己喜歡客語,考慮報考更高級的客語檢定,覺得學校 的母語課,對自己有幫助,但認為在家裡學得比較好。

82

以語言地位而言,父母輩女性家長認為客語的地位次於華語、福佬話,甚至 是英語,雖然認為客語在台灣的地位不高,但女性家長表示:「我覺得多學一種語 言也很好呀!」(訪談 20130413-07-1)男性家長則說:「我會叫他多種語言都學,

比較有競爭力呀!」(訪談 20130413-07-1)父母輩都認為即使是少數語言,也具 有競爭力。 真的需要(學校)教育。」(訪談 20130413-07-1)但學校目前的母語教學,她則 認為:「沒有用!」(訪談 20130413-07-1)因為課堂上的學生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是 對母語感興趣而來學習的,上課態度並不積極。

父母輩女性家長認為華語在台灣社會很重要,她說:「(不會講國語的人)說 話不懂文雅。」(訪談 20130413-07-1)華語的重要性顯現在文學方面,華語作為 台灣長期的官方語言,幾乎是唯一書面語,所以說華語會給人斯文、正式的感覺。

在女性家長的觀念中,華語不只是一種言語溝通的工具,已經升級成文學欣賞的 媒介。她會幫孩子買課外讀物,也要求老大去參加作文班,因為她覺得:「語文能 力會比較好。」(訪談 20130413-07-1)但老二不願意上作文課,她的態度是小孩 不願意就不強迫。即使華語如此重要,她並不希望華語成為台灣唯一的語言,她 認為:「世界太多種人了。」(訪談 20130413-07-1)人類物種這麼豐富,語言應該 也是一樣。

父母輩女性家長認為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不會英文的小孩,將來出社會

83

會失去很多機會。她認為學校的英文教育缺乏聽力訓練,所以她鼓勵孩子多看英 文影片,從小學就讓孩子補習英文,主因也是孩子自己有興趣,孩子想參加英文 檢定,她也抱持正面的態度。但她反對台灣變成只講英語的社會,因為她認為自 己是中國人。

三、家庭語言管理

個案 7 的家庭中,外祖父母輩退休後都從是客語教學的工作,具有強烈母語 意識,而且在家庭語言管理上有積極的作為,過去對自己的子女,也就是第父母 輩的女性家長,採用的是「一地一語」的做法:

母親:爸爸小的時候就會要求講客語。

外祖父:我是這樣,小的時候就會要求一個原則,他們出去講什麼話都無關,

我們全家出去大部分都會講客語、國語,但只要他們一進 來……,

我們全家出去大部分都會講客語、國語,但只要他們一進 來……,